从综艺节目看美国移民文化的特征

合集下载

圆桌派第一季观后感影评

圆桌派第一季观后感影评

圆桌派第一季观后感影评《圆桌派第一季》是一档于2016年十月份热播的综艺脱口秀节目,该节目自热播以来就得到了网友们的高度评价,一起来看看网友们是怎么说的吧!01第一集:师徒(关系背后体现的是一种消费关系)公约还是私约?饮水思源还是契约精神?师徒关系还是消费关系?很容易把这事就对你成一个古代vs现代,但是郭德纲师徒的事情,发生在现代,现代社会有个特点,所有的社会关系可以理解为一个消费关系。

古代和现代不一定非要对立,可以并存。

日本一些传统行业仍然实行的是师徒模式。

第二集:出轨(王宝强和马蓉事件)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轨?1.出轨vs常规什么叫出轨?出轨就是先假设有轨,有个常轨,离开常轨叫出轨,但是现代社会什么叫常轨越来越受挑战。

例如所谓的开放性婚姻。

2.女性出轨(反传统,性压抑,女性主义、性资源)男性出轨不太觉得是现象,现在女性出轨反而是现象了呢?因为反传统。

过去社会对女性全方位的性压抑,尤其性欲,女人不能公开谈性话题。

性资源匮乏(男女比例失调)第三集:母女(中国妈妈控制欲为啥很强?张靓颖母女)1.母亲分两种,一种是母性比较重,一种是妻性比较中,重心仍在自己的感情,吸引男人,有种妈妈永远和女儿比,如张爱玲和母亲2、为什么会控制背后的家庭观念,中国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属于我的一个物体,是我的财产,西方因为基督教的原因,认为孩子是上帝交付给我,就是代管十几年,然后还要给社会的。

中国人家庭观念强还是西方家庭观念强?乡土关系是以代际关系为核心,西方是夫妻两人是核心。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控制~中国控制欲更强?父母的本性里,不管中外,都有控制欲,只是区别怎么控制,或者社会赋予你的这种规则是什么?第四集音乐(鲍勃。

迪伦获诺贝尔文学奖)音乐与文学音乐与歌星不是一回事中国好声音推动了音乐的发展吗?一个音乐类节目是不是推动音乐的发展,最重要的是看音乐是什么音乐,如果都是过去成功的那些歌曲,只是在怀念,找歌曲里共鸣的感情。

一档节目是否真正推动音乐的发展,还是靠新的创作。

移民政策与文化多样性辩论辩题

移民政策与文化多样性辩论辩题

移民政策与文化多样性辩论辩题正方,移民政策对文化多样性的促进是积极的。

首先,移民政策可以带来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正如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曾经说过,“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正是因为不同文化的融合,才使得我们的国家更加富有活力和创造力。

”通过移民政策,不同国家的人们可以带来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这样可以丰富和多元化社会的文化。

其次,移民政策可以带来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

移民可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做出贡献,他们的多元化背景和经验可以促进创新和进步。

比如,美国的硅谷就是一个充满移民创业者的地方,他们带来了不同的视角和创意,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因此,移民政策对于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反方,移民政策对文化多样性的影响可能是负面的。

首先,移民政策可能导致文化冲突和社会不稳定。

不同文化的碰撞可能会引发矛盾和冲突,甚至导致社会的分裂和动荡。

例如,欧洲近年来的难民潮就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导致了一些国家的政治动荡。

其次,移民政策可能对本土文化造成冲击和影响。

大量的移民涌入可能导致本土文化的消失和边缘化,这对于国家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是不利的。

因此,移民政策可能对文化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正方,虽然移民政策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移民政策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来解决上述问题。

比如,加强移民的社会适应和融合,加强文化教育和交流,促进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这样可以减少文化冲突和社会不稳定。

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政策来保护本土文化,鼓励移民融入本土文化,从而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

反方,尽管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减轻移民政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这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移民政策对文化多样性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因此,我们需要审慎对待移民政策,不能简单地一味地追求多样性而忽视了可能带来的问题。

正方,总的来说,移民政策对文化多样性的促进是积极的。

地域认同电视媒体文化与移民的地域文化认同

地域认同电视媒体文化与移民的地域文化认同

地域认同电视媒体文化与移民的地域文化认同地域认同是指人们对自己所属的地域和地区文化的情感认同和归属感。

在移民问题上,地域认同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移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适应都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而电视媒体文化在形塑和传递地域认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电视媒体文化在移民社区中作为一种主要娱乐和信息交流的方式,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移民在移居到一个新的地方时,往往会在一段时间内感到孤独和不适应,这时候通过看电视节目可以缓解这种状态,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和习俗,进一步加深对当地的认同感。

其次,电视节目中的内容和形式也对地域认同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内容方面来说,地域色彩浓厚的电视娱乐节目往往可以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让他们更好地认同节目所呈现的地域文化特色,从而培养对当地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对于移民来说,这种感觉尤为强烈,因为他们往往在新的土地上受到非常不同的文化冲击,这时候看到类似于自己故乡的文化香味会让他们倍感亲切和熟悉。

从形式方面来说,不同地区的电视节目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这些特点和风格不仅和当地文化密不可分,而且也会影响到观众的地域认同感。

例如,从中国的情况来看,北方电视节目通常比较直接、爽朗、豪放,南方电视节目则更加婉约、细腻和温情。

当北方移民到南方后,如果能够欣赏和接受南方的节目特点和风格,就可以更好地认同南方文化,增强对南方的归属感。

总之,电视媒体文化在移民地域认同的形成和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虽然随着新闻媒体和社交媒体等的发展,电视节目的重要性可能有所下降,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媒体表达形式,电视娱乐节目的文化价值和地域认同的作用依然毋庸置疑。

对于移民来说,通过观看电视节目可以更好地了解和适应当地文化,从而更好地实现本地化和文化融合,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维护和发展自身的文化认同。

美国移民文化形成及特点例析

美国移民文化形成及特点例析

美国移民文化形成及特点例析作者:吴建袁媛黄睛晶概要: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极大地丰富了美国人的生活。

他们抓住统一的美国梦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他们的梦想成真。

在意识到他们共同美国梦的路上,他们使美国移民文化的典型特征逐渐形成。

从本文提到的这些典型的特点来看,美国移民文化并不是单纯的对不同文化的简单混合,而是彼此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移民文化是多元化的整合,它形成了并且给美国文化带来了繁荣。

毫无疑问,美国移民文化的所有这些显著特征对美国文明有着积极而重大的促进意义。

早期的探险精神就深深地植根于美国大陆,这对后期美国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宽松的政策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移民来到这片大陆生根发芽。

这样一来,移民文化的巨大基础就建立起来了,以致于后来的美国文化都是伴随着移民流的影响。

纵观美国历史,它主要经历过三次大的移民流。

第一次移民迁徙发生在1680到1880年间。

当时搬到北美的移民们到希望这块陆地是上帝赐予的被祝福的希望之国。

他们将这个新大陆描述为富饶美丽的天堂,因此很多欧洲移民被吸引来到这里。

他们主要来自英国和其他西欧和北欧国家。

第二次移民发生于1900到1920年。

就大家所知,美国在内战之后进入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因此这个国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因此爆发了移民热,这一次移民们主要来自南欧,中欧,东欧,意大利,匈牙利,波兰和俄国。

其中许多移民来自乡村,他们大部分是天主教徒,东正教徒还有犹太教徒,所以他们使用的语言是非英语。

第三次移民大迁徙是1965年直到现在。

美国在1965年颁布了移民法和许多难民法在1961到1984年间。

移民政策的宽松带来了第三次移民流,这时移民来自更多的区域和国家。

移民组成了美国的大部分人口而且仍在改变着美国的种族和民族。

直到今天美国仍值得被称为移民之国这个称号。

1 美国移民文化的特征随着移民不断来到美国,美国文化也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熔炉,它混合了来自不同种族和名族的文化。

从_真人秀_透析美国价值观及其对中国年轻一代价值观的影响

从_真人秀_透析美国价值观及其对中国年轻一代价值观的影响

□潘晓军摘要:媒体改变或塑造大众的价值观,大众的价值观反过来推动或影响媒体的风格变革。

美国的“真人秀”节目处处反映了美国的价值观。

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对年轻一代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因不同地区、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和审美习惯差异引发价值观上的对立和冲突;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价值观的统一化、融合和趋同的一面。

因此,既要用动态的观念、发展的眼光、理解的态度和开放的精神在差异中找到不同价值观的共性,又要在有效的融合中坚持创新。

关键词:真人秀;价值观;全球化;影响典型研究D ianX ingY anJ iu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平民化、娱乐性、互动性的节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给人们紧张的工作之余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在经济一体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中国的一些电视潮流和节目形式纷纷借鉴和仿效美国,一批“真人秀”节目改造成中国本土的娱乐节目,悄然走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

不管你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真人秀”节目都已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尤其是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判断,这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

一、电视节目与价值观的关系1.媒体倡导什么样的态度、观念,将改变、塑造大众的价值观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的力量正在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除了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还有网络、手机,包括现在正在兴起的分众媒体,如楼宇电视、公交电视等,都在传播着纷繁复杂的种种信息。

随着传播介质越来越多,媒体的影响力无处不在。

通过媒体影响大众舆论,进而影响和改变大众的价值观,媒体在其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有数据表明,4到14岁的儿童每天平均接触电视的时间为2.22小时[1]。

照这样计算,从幼儿园到中学毕业的15年时间里,孩子接触电视的时间长达1万多小时,远远超过他们学习的任何一门课程的时间。

现在年轻一代之所以常常有“惊人之举”,说出一些让大人惊诧的话,都源于各类媒体的导向,媒体传播的内容直接影响着年轻一代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判断。

可以说,媒体的影响力就是一种价值观的导向,媒体持什么样的态度报道事物,实质上就是在传播什么样的价值观。

从台湾东森美洲卫视看对美华裔第二代受众的传播策略

从台湾东森美洲卫视看对美华裔第二代受众的传播策略

从台湾东森美洲卫视看对美华裔第二代受众的传播策略作者:李宇来源:《对外传播》2010年第05期目前,我国中文电视对外传播的目标受众主要是第一代华人移民,还没有从整体上特别关注第二代受众。

从长远计,我国电视对外传播应该在目标和策略上都重视对华裔第二代的传播。

例如,美国华人移民人数在2000年的时候将近300万人(包括45万混血儿),其中,约有五分之一为美国本土出生的第二代。

根据美国2000年的人口普查数字,美国土生华人中,0至17岁的占44%,18至24岁的占10%,25岁以上的占不到一半。

华裔第二代出生或成长在美国,受当地社会、文化等影响,传媒的使用习惯和需求大多与父辈不同。

目前,我国大陆和台湾的电视机构都十分注重对海外华人的传播,台湾主要电视媒体几乎都成立了面向海外华人的频道,如东森美洲卫视、中天国际台等;大陆中央和许多省级卫视也创办了国际频道,例如央视国际频道、湖南卫视国际频道、江苏国际频道等。

两地的国际频道在目标、策略和风格等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在针对海外华裔第二代受众的传播目标设立和策略方面。

不久前,笔者有幸在上海与东森电视新闻事业部副总经理张玉玲就此问题做长时间访谈,收获良多。

台湾东森美洲卫视对于海外华裔第二代传播非常重视,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值得大陆媒体参考和借鉴。

海外华裔第二代受众的特征语言特征华裔第二代为了适应当地社会的需要,或者被主流文化吸引的原因,他们中相当多的人倾向于使用当地语言;有些人甚至羞于或耻于使用祖籍国的语言:“过去,那些在美国生活的移民的子女,恳请父母在公众场合不要说自己的本国语言,也不要穿令人好奇的本民族服装,以免使他们当众感到羞辱。

”而且,由于家庭和社会教育条件的限制,很多人没有条件系统学习中文。

语言一旦没有学习的条件,也缺乏使用的环境,自然就会退化;语言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当我和你谈话时,我用英语想,也用英语说。

我的生活和处世方式已受到美国习惯的支配,我虽然知道我是华人,但总觉得自己是美国人。

漫谈移民心态(上)---文化失落感及其他

漫谈移民心态(上)---文化失落感及其他

漫谈移民心态(上)---文化失落感及其他漫谈移民心态(上)---文化失落感及其他舒怡然前些时候,万维网上对于在美国的华裔移民遭受种族歧视以及维权等问题展开了热议,这是件好事。

比起早期华人移民,我们这一代移民有了越来越强烈的自我意识,抗争意识,和维权意识。

其实,无论在哪个社会,人要想活得有尊严,都必须依靠自我觉醒,自我奋斗,和与之相对应的自我维权才能实现,在美国尤其如此。

谈到种族歧视和相应的移民维权问题,可圈可点的的确很多。

这里,我只想就移民心态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移民心态的特征之一 ---- 文化失落感在美国这个移民国家里,哪一个移民没有一段辛酸奋斗的故事呢?人们从各自的奋斗史中所感悟的会千差万别,但其中也不乏共性的东西。

我认识的萍姐来美国已经有快二十年了,和我聊起来她自己这些年来在异国他乡摸爬滚打的亲身经历,最令她感动的不是别的,而是她的一位美国上司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欣赏。

她的这位老上司,不仅喜欢看中国电影戏剧和小说,喜欢吃中国饭,还不止一次地到中国观光旅游,亲身感受中国文化的浓郁氛围。

她对于中国文化的喜爱和痴迷的程度,真可以称得上是位中国迷。

当然这样的美国人并不多见,有如此强烈中国情结的老美,很多也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造成的,比如家人和中国人的联姻,或是有到中国工作学习生活的经历等等。

所以,他们对中国文化有认同感,他们对中国人也就没有陌生感。

其实我自己也有类似的感受,当一个美国人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致和热情时,总会情不自禁地引起我内心的欣喜。

是啊,谁不希望别人尊重、欣赏和喜爱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以及所有打上文化烙印的那些东西呢?尤其是当你属于这个社会中少数民族中的一员,那种渴望文化被认同的感觉就愈发强烈。

一旦因文化背景不同而遭遇到不理解、冷遇、甚至是歧视时,内心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深深的失落感。

我把这叫作文化失落感。

据我观察,在美国这个移民大家庭里,并不是只有中国人怀有文化失落感,其他族裔的人也同样会有类似的感觉。

《摩登家庭》中的美国移民文化管窥

《摩登家庭》中的美国移民文化管窥

最佳喜剧 ” 、 4次获得 “ 艾美奖喜剧类最佳男配角” 、
2次获得 “ 艾美 奖喜剧类最佳女配角” ,同时该剧 也是权威 奖项 “ 金球奖”得主。” 一部描写 3个家 庭 喜怒哀 乐的喜剧能 够在全球范 围内取得 巨大成 功 ,与大加利用移 民文化因素密不可分 。

裔越多。比 如早期的 《 老友记》和 《 绯闻女孩》 , 主角均为 白人 。 但在稍晚 出现的 《 生活大爆炸 情 妇 》等 ,主要演员 中有来 自印度 和韩 国的。 《 摩登家庭 》 中歌洛丽亚和曼尼均来 自哥伦比 亚。 歌洛丽亚所携带 的特有的民族文化与美 国本土 文化的冲突 , 成 为该剧描述的焦点 。 曼尼虽 然生长 在美国 , 但本 民族 的传统时不时地会在他身上体现 出来。这些都 为杰——这 个老牌美国人 所鄙夷 。 除
剧 中刻 画较 多。 1 . 拉美移 民形象。 相 对其他 国家来说 , 拉美 地区在 地理位 置上具 有先天优势。 据美 国国土安全部网站上发布 的美 国
20世纪6o年代以前美国移民中有82的人来自欧洲但在1965年实施新移民法之后美国移民的来源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量的移民来自亚洲和拉美的国家或地区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美国的移民便以亚洲移民和拉美移民为主了
第2 4 卷
第1 O 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J o u r n a I o f M u d a n j i a n g
“ 由于美 国文化 的创造 主体不 是单一 的而是
收稿 日期 :2 0 1 5 - 0 5 - 0 8 项 目基金:2 0 1 5 年 度 广 西 高 校 科 学 技 术 研 究项 目 “ 语 境 视 角下 的美 剧 语言 特 色研 究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综艺节目看美国移民文化的特征
摘要:美国移民文化的内涵包括很多方面,其中的包容性是造就今日的美国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

文章以美国王牌选秀节目“美国偶像”这一综艺节目为切入点,回顾美国移民的历史以及美国移民文化的主要特点,试图在分析美国移民文化包容性具体体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美国移民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美国移民;移民文化;多元化;包容性;综艺;美国偶像
1 如何成为“大熔炉”:美国移民的三次浪潮
从历史的角度看,美国文化的发展与汹涌的移民热潮密切相关。

从“五月花号”带来的首批移民以及《五月花号公约》为美国政治文化奠定了基石到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由于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急速发展,需要引进大量劳力,从而使母语为非英语的大量欧洲移民涌入。

1961-1984年间,美国通过了移民和归化法,移民政策的宽松带来了以亚洲、拉丁美洲移民占主导的热潮。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美国移民可分为如上所述的三个阶段,时至今日,美国每年仍然不断的接受着新移民,这些来自世界不同区域的移民构成了美国人口的主体,并逐步改变着美国人口的种族、民族构成比率,为美国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形成了美国特有的移民文化。

2 美国移民文化的特点之多元化
移民的地域性决定了美国文化的多元化。

地域的差异便衍生出了
不同的民族多样的习俗。

这些多样化的因素又在不同时代对美国文化的发展产生影响,甚至被应用和更新。

因此,在美国文化的不同方面都可以找到这些来自不同地域多样因素的缩影。

首先,美国移民文化的多元化体现在语言上。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缩影。

美国英语中丰富的外来词汇是美国移民文化中多元化的充分体现。

这些外来词汇来自世界各地,包涵多种语系,有的甚至被沿用至今。

例如,来源于法语résumé(简历),changier(即:change,改变);来源于拉丁语cuppa(cup,杯子),cetel(即:kettle,壶);来源于西班牙语puma(美洲豹),cigar(雪茄烟);来源于汉语kowtow (磕头),qipao(旗袍)等等。

除了来自世界各国移民能从美国英语中找到本民族的词汇以外,美国本土黑人也可以在美国英语中找到各自文化的缩影。

例如,美国黑人在文艺和体育上有着卓越的成就。

美国英语就从黑人文化中吸收了jazz(爵士乐)break dancing(霹雳舞)等词汇。

另外,美国移民文化的多元化在美国饮食文化中也有所体现。

试图找出美国菜的典型代表并非像中国人的饺子、日本人的寿司、意大利人的千层饼、墨西哥人的粟米脆饼那样轻松。

究竟什么是美国菜呢?在美国饮食文化中,美国菜的主要样式大部分为舶来品,随处可见世界各种菜系,从美国人民饮食的选择和餐饮业涉及的菜系种类不难体会到美国饮食文化中的多元化。

最后,并非单一的美国宗教也反映了美国文化的多元。

美国包容民主的宗教环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宗教派别。

例如,罗马天
主教、新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东正教。

以及以亚洲信徒为多数的佛教、以印度信徒为多数的印度教等。

宗教是文化的精华,文化是宗教的传播形式,宗教的多元化为美国文化多元性提供了包容的环境,成为了其良好的繁衍地。

3 从美国的综艺节目看美国移民文化的包容性
美国的娱乐产业高度发展,国人熟知的大银幕词汇脱口即出:好莱坞,迪士尼,奥斯卡,美国大片,综艺帝国,王牌制作等等。

随着国际化的发展,各国文化的不断交流与冲击,特别是2012年“中国好声音”在中国引起的巨大反响,使国人逐渐将视野走出国门,通过美国综艺节目“美国好声音”在中国的授权举办更加了解了美国娱乐业。

从美国综艺节目的发展来看,总体的特点在于节目门类多,观众参与广,奖励丰厚,制作精良,不断推陈出新。

其中门类多包括t 台上的的“超级模特”,培养天才设计师的“天桥风云”,为各地餐饮行业提供优秀厨师的“地狱厨房”,人体探险类“幸存者”,歌舞类“天生舞者”、“舞魅天下”、“美国偶像”。

其中,“美国偶像”可称之为王牌选秀节目。

“美国偶像”开播于2002年,其前身为英国综艺节目“流行偶像”。

该节目从2002年开播至今已有12季,可谓长盛不衰。

参赛选手必须符合当季的年龄要求,并为合法的美国公民,这一低门槛为有梦想的人创造了机会,而从节目中脱颖而出的优秀歌者有许多都在赛前从事普通工作的经历,例如酒店侍应生,售货员,卡车司
机等,此综艺节目在美国能够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很大程度在于圆了一个“平民的美国梦”。

从赛制上看,结构合理,从初选到半决赛到决赛中间仍穿插各种细节赛程,以及对于内容的把握恰到好处,例如围绕主题选歌,场外导师指导等环节更突出了美国梦中“成长”这一关键词的含义。

节目开辟了观众参与节目的先河,启动手机短信投票民众参与的方式,这不仅提高节目与观众的互动程度,而且也更加直观的体现潜在的唱片市场的真实反映,因此通过该节目所选拔出的歌者既是市场的选择也是民众的选择,这一做法也为后来的诸多真人秀争相效仿。

回顾美国偶像历届比赛实况,尤以2009年第八季最为突出。

选手们经过层层选拔,从最初的千军万马过海选再到适者生存的好莱坞周再到半决赛决赛。

选手们经历了迅速的成长,冠军最终由kris allen摘取。

进入前十强选手分别为:kris allen,adam lambert,danny gokey,allison iraheta,matt giraud,anoop desai,lil rounds,scott macintyre,megan joy corkrey,michael sarver.这十强选手的组成,淋漓尽致的体现了美国移民文化的包容性。

从各自身份来看,其中包括普通员工,歌剧演员,音乐教师,酒店侍应生,家庭主妇,单身母亲,高中学生,其中scott macintyre 还是一名盲人。

并不同于一般歌唱选秀类节目参赛者的职业均与演艺远近有关,参赛者站在同一起跑线,并不因为职业的不同而有所歧视。

这就是美国特有的移民文化中的包容性,只要有天赋,只要爱唱歌,这篇舞台即属于你。

从各自擅长的领域来看,包括民谣歌手,爵士歌手,弹唱歌手,摇滚歌手,创作型歌手。

选手们各有千秋,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上大放异彩,充分的享受了比赛的过程,沉浸其中,投入其中。

节目的主旋律是包容的开放的,并不会暗示更不会引导观众倾向那一种风格,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有包容的文化内涵才能造就出宽松舒适的舞台。

从选手的种族肤色来看,包括美国白人,美国黑人,印度裔美国人等等。

由此可见,早期移民的后代以完全融入美国文化中,并且逐步增加着美国人口结构的多样性。

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们可以和谐相处,这充分体现了美国移民文化的包容性。

艺术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是艺术创作的灵感。

美国综艺是人民娱乐这一大众艺术的体现,它体现了美国移民文化的包容性,同时包容性也为艺术的上升提供了广阔自由的空间。

4 结语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历史虽短暂,但却拥有内涵丰富的独特文化。

随着时代脚步的前进,美国文化中所显现出的深度与潜力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并开始借鉴学习。

如何将美国移民文化中的特点加工使用,这是今后我们需要重视并努力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范悦.美国历史概况[m].经贸大学出版社,2006.
[2]钱满素.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m].新知出版社,2006.
[3]朱永淘.英美文化基础教程[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作者简介:祁晓菲,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香港理工大学硕士,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