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十大历史人物群落
湖南醴陵王氏族谱

湖南醴陵王氏族谱
湖南醴陵王氏族谱,又称“湖南醴陵王氏宗谱”,是湖南醴陵王氏宗族的宗谱,记载了湖南醴陵王氏宗族的历史渊源、家族组织、家族荣誉、家族文化等内容。
湖南醴陵王氏族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的醴陵王氏宗族是湖南的
一个著名宗族,他们的宗族谱系也是湖南最古老的宗族谱系之一。
湖南醴陵王氏族谱记载了湖南醴陵王氏宗族的历史渊源,从春秋时期的醴陵王氏宗族,到汉朝的醴陵王氏宗族,再到宋朝的醴陵王氏宗族,以及明清时期的醴陵王氏宗族,湖南醴陵王氏族谱记载了湖南醴陵王氏宗族的历史渊源。
湖南醴陵王氏族谱还记载了湖南醴陵王氏宗族的家族组织,从春秋时期的家族
组织,到汉朝的家族组织,再到宋朝的家族组织,以及明清时期的家族组织,湖南醴陵王氏族谱记载了湖南醴陵王氏宗族的家族组织。
湖南醴陵王氏族谱还记载了湖南醴陵王氏宗族的家族荣誉,从春秋时期的家族
荣誉,到汉朝的家族荣誉,再到宋朝的家族荣誉,以及明清时期的家族荣誉,湖南醴陵王氏族谱记载了湖南醴陵王氏宗族的家族荣誉。
湖南醴陵王氏族谱还记载了湖南醴陵王氏宗族的家族文化,从春秋时期的家族
文化,到汉朝的家族文化,再到宋朝的家族文化,以及明清时期的家族文化,湖南醴陵王氏族谱记载了湖南醴陵王氏宗族的家族文化。
湖南醴陵王氏族谱是湖南醴陵王氏宗族的宗谱,它记载了湖南醴陵王氏宗族的
历史渊源、家族组织、家族荣誉、家族文化等内容,是湖南醴陵王氏宗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它不仅是湖南醴陵王氏宗族的宗谱,也是湖南历史文化的重要记录。
醴陵的文化知识

醴陵的文化知识醴陵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位于湖南省株洲市,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
从醴陵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我们可以看到醴陵的发展变迁以及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贡献。
一、历史沿革醴陵历史可以追溯至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春秋时期,醴陵处于楚国的辖区,成为楚国鄂渚县和万年县的一部分。
醴陵作为一个古代郡县,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和文化宝藏。
隋唐时期,醴陵成为了石门、宜章、临湘三县的交界处,因其地势平稳、水系发达、灌溉便利而逐渐成为重要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
唐代状元祠、岳飞祠等重要文化遗址在此时期相继建立。
明清时期,醴陵作为湖南省的重要行政单位之一,政治、经济、文化逐渐发展起来。
兴建了程家寨码头、湖南第一纵坑、杨修故居等重要的文化建筑,被誉为湖南东门明珠。
二、传统文化醴陵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是瓷文化。
醴陵瓷是千年古陶瓷中的一朵奇葩,被誉为“中国陶瓷的一朵奇葩”。
醴陵瓷起源于汉代东汉末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承,与景德镇、宜兴并列为中国三大名瓷之一。
此外,醴陵还有着丰厚的民俗文化底蕴,以醴陵花炮、醴陵井灯、醴陵腰鼓、醴陵武术等为代表。
醴陵花炮是中国第一大花炮,是醴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其威力和造型都十分奇特;醴陵井灯是春节期间的传统民俗,在井中放放烟火,祈求平安、丰收,在长夜里勾起人们的无限美好神韵;醴陵腰鼓是我国民间乐舞中的重要节目,有着千年历史,经久不衰;醴陵武术则是源于古代军事体育的民间传统文化之一,它在漫长历史的沉淀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特点,有着非常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三、文化旅游醴陵是一个旅游胜地,拥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和自然风光。
在醴陵,可以参观程家寨码头、杨修故居、状元祠、岳飞祠等国家级文保单位,了解其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
此外,醴陵还有着著名的诗经湖、千灯洞、石象湖等自然风光,成为旅游胜地。
醴陵的格局和风格与其他文化古城略有不同,是一种“活化石”式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古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乡的历史人物湖南株洲

家乡的历史人物湖南株洲湖南株洲,这个位于中国中部的小城市,虽然其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但却孕育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
这些人物以其出色的才华、深厚的学识以及卓越的贡献,为株洲赢得了崇高的声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探索一些极具代表性的株洲历史人物,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和对株洲乃至整个中国的重要贡献。
岳飞,作为株洲历史人物的第一位代表,是中国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抗金名将。
岳飞出生在北宋末年的株洲县,从小就展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忠诚。
他以顽强的意志和勇敢的战斗精神,在多次抗金战争中都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岳飞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忠诚和爱国精神至今仍为后人所敬仰。
正是因为有了岳飞这样的伟人,株洲的荣誉和威望才被世人所知。
从岳飞到岳麓书院创办人朱熹,株洲培养了一代代的学术巨匠。
朱熹是宋代末年的一位哲学家、文学家,也是岳麓书院的创办人。
他倡导的“中庸之道”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被后人奉为经典。
朱熹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的同时,还为岳麓书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其成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学术中心之一。
至今,岳麓书院依然作为研究传统文化的热门地点吸引着众多学者和游客。
除了岳飞和朱熹,株洲还孕育了一位泰斗级的科学家——陈省身。
陈省身是20世纪中国的一位杰出数学家,以其在数论和代数学领域的开拓性研究而蜚声国际。
他的工作对于数学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株洲这座小城市增添了无限荣耀。
陈省身的学术贡献被广泛赞誉,他也因此获得了世界上最高的科学奖项之一——菲尔兹奖。
此外,还有许多历史人物在株洲犹如繁星般闪耀。
比如曹雪芹,他是清代文学家,他写了一本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长篇小说《红楼梦》。
虽然曹雪芹在株洲的时间不多,但他的作品却为世人所熟知。
曹雪芹以其深刻的思想、细腻的描写和对人性的独特洞察力,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除了这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外,株洲还有无数默默无闻的英雄和杰出人才,他们或是为社会大众奉献,或是在自己的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醴陵

醴陵市(LI LING SHI)醴陵位于湖南东部,罗霄山脉北段西沿,湘江支流渌水流域。
东界江西省萍乡市,北连浏阳市,南接攸县,且紧邻长株潭金三角经济区。
总面积2157.2平方公里。
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
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8℃左右,日照时数1588-1321小时,年降雨量1719-1423毫米,无霜期305-279天。
醴陵盛产陶瓷、鞭炮烟花,有“瓷城”和“花炮之乡”的美称。
是举世闻名的釉下五彩瓷原产地。
瓷器是中国独创的发明之一,至今英文仍把瓷器称之为“china”。
醴陵陶瓷生产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远在东汉时期,醴陵就有较大规模的作坊,专门从事陶器制作。
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醴陵开始烧制粗瓷。
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醴陵瓷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是全国重点粮食高产地区,长江流域第一个亩产过吨粮的县(市)。
醴陵自然资源丰富,林业用地面积占总面积57%,有树种396种。
其中,属国家保护的珍贵树种有水杉、银杏等13种,树种以用材林、经济林为主。
1986年,油茶产量居全国第四位,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油茶之乡”称号。
非金属矿有瓷土、耐火土、煤炭、石灰石、萤石、粉石、石材等,金属矿有金、银、铅、锌、钨、锑、铀等。
醴陵降水丰富,地表水充沛,境内地表径流年平16.3亿平方米;有渌水、昭陵河、涧江三个水系,大小河溪57条,总长914公里;大中小型水库169座,大小山塘2.6万口,发展淡水养殖业有着巨大潜力。
各项社会事业有新的发展,科技工作围绕“科技兴市”发展战略,抓好了27项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编制、实施;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星火计划”奖1项,申请专利33项,增长57%。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初等教育进一步普及,教育质量得到提高。
文化、广播电视、卫生、体育事业继续发展。
醴陵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胜古迹甚多。
李立三、左权、耿飚、宋时轮等老一辈革命家及程潜、陈明仁等爱国将领,著名生物学家汤飞凡和彭道儒等一批有影响的科学家、知名人士都生长在醴陵这块热土上;农民瞿永寿被联合国授予“国际杰出稻农”称号。
醴陵的典故

醴陵的典故醴陵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中国,醴陵是一座富饶的城市,人民富足而快乐。
然而, 在醴陵城中,却有一位传奇人物,他就是“醴陵大盗”张保仔。
张保仔心性敏捷,待人热情;为人正直,公平执政;此外,他又极具智慧和胆识,深得醴陵人民的尊重与崇敬。
他的故事一直为人津津乐道。
张保仔的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当时官民之间矛盾重重,朝廷的土地政策使得农民生活愈发困难。
于是,张保仔以其仁义和正直的性格,成为了众多农民和受苦的人们心中的英雄。
他在醴陵城外组织了一支义军,开始了反抗朝廷的斗争。
他靠着勇气和智慧,不断地打击朝廷官员和贪官污吏,使得醴陵的人民重获自由和尊严。
张保仔的英勇事迹,传遍了整个醴陵城。
当人们在夜晚的时候聚在一起,他们常常会谈起张保仔的故事,因为这些故事鼓舞了他们的士气,让他们坚定了反抗的信念。
每当有人被官员欺压的时候,醴陵的人们就会说:“不要怕,有张保仔在,我们一定会得到公正!”张保仔成了醴陵城的传奇英雄,他不但给醴陵的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力量,也成为了醴陵这座城市的骄傲。
然而,英雄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
张保仔的反抗活动最终招致了朝廷的报复,他被逼上山,抱残守缺。
经过一番周折,张保仔终于被敌人擒住了。
可是,即使面临死刑,张保仔也毫不畏惧,他坚定地对官员说:“我死之后,醴陵的人们一定会继续反抗,他们会像我一样,坚定地捍卫自己的尊严和权利!”张保仔的故事在人们心中流传了很长的时间,他的决心和信念成为了醴陵人的榜样。
如今的醴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变得更加繁华和现代化,然而,张保仔的故事依然在醴陵人的心中流传,他们将张保仔的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作为醴陵人的骄傲。
张保仔的故事成了醴陵城的一部分,留存了下来,永远激励着人们追求公正和自由。
此外,醴陵的典故还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学作品和传统艺术。
在古代中国,“醴陵”这个地名屡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了。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其中就提到了“醴陵”二字。
醴陵十大历史人物群落

醴陵十大历史人物群落第一,编炮祖师--李畋。
隋末唐初人,原名李世宗,避太宗皇帝讳改名李畋。
富里镇麻石人。
唐贞观年间发明鞭炮,被唐太宗御封“鞭炮祖师”,是萍浏醴三市鞭炮产业的最初起源。
第二,南宋三名臣--皮龙荣、杨大异和吴猎。
皮龙荣(?~1265),南宋淳佑四年(1244)进士。
景定元年(1260)拜端明殿学士,封醴陵伯。
后得罪宰相贾似道,贬衡州,在途中自尽。
文天祥评价他:“晏殊之学问,杨亿之文章,仲淹之声名,器之之气节”。
杨大异,生卒年不祥,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
官至秘阁修撰大中大夫,封醴陵县开国男;吴猎(1142~1213),北乡擂鼓桥人,为湖湘学派巨子。
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赐同进士出生,管至敷文阁学士。
三人既是醴陵籍理学名家,又是朝廷重臣。
同样不畏权贵,敢于直言陈谏。
后人在西山建有宋三公祠,祭祀这三位名臣。
第三,西山四俊杰--宁太一、文斐、傅熊湘、陈盛芳。
宁太一(1883-1913)醴陵东富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驱,在狱中尚积极参加“南社”活动;文斐(1872-1943)醴陵东堡人。
毕业于东京铁道学校。
回国后,积极维护湖南路权,关心家乡建设,著有《醴陵瓷业考》;傅熊湘(1882-1930)醴陵八步桥人,职业报人,1906年加入“南社”,积极为革命鼓与呼;陈盛芳(1847-1946)白兔潭黄甲人。
砌匠。
在安源矿务局成功建筑20丈高烟窗致富,后回醴陵三次组织捐款修建渌江桥,几乎破产。
四人均为民国时期醴陵才俊,死后归葬西山。
第四,萍浏醴起义魁首--马益福、瞿光汶、李香阁。
马益福(1865-1905)醴陵均楚瓦子街人,1903年创立回仑山,后被推为闽、赣、湘、鄂四省洪江会领袖。
瞿光汶(1858-1907),醴陵南桥人,醴陵上东乡哥老会头目。
萍浏醴起义爆发时,任醴陵东路前军总统。
李香阁,醴陵神福港流水滩人,萍浏醴起义爆发时,任醴陵西路军总统。
第五、七颗闪闪红将星--耿飙、左权、蔡申熙、钟纬剑、杨得志、宋时论、朱克靖。
株洲市名人故居介绍

株洲市名人故居介绍《株洲市名人故居介绍篇一》株洲,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有着许多名人故居,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土地上。
今天呀,我就来给大伙讲讲其中一座名人故居。
那就是左权将军的故居。
左权将军,那可是咱中华民族的大英雄啊。
他的故居在醴陵市新阳乡。
当你走近他的故居,就像走进了一段沉甸甸的历史。
故居是那种典型的南方民居,青瓦白墙,透着一股古朴的气息。
那大门啊,就像是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地守望着岁月的变迁。
走进院子,仿佛能听到左权将军小时候在这里嬉戏玩耍的欢声笑语。
也许他就在这个小院里,第一次立下了报国的壮志呢。
院子里的那棵大树,枝叶繁茂,就像一把巨大的绿伞。
我就想啊,这棵树是不是也见证了左权将军成长的点点滴滴呢?屋子里的陈列,简单却又充满力量。
那些老旧的照片,虽然已经泛黄,但是照片里左权将军坚定的眼神,就像两把火炬,直刺人心。
我看到他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指挥若定,就像一个智慧的战神。
你说,他当时心里想的是什么呢?是对胜利的渴望,还是对家乡的思念呢?我记得我去参观的时候,有个小孩问他妈妈:“这个叔叔为什么不在家里好好待着,要去打仗呢?”他妈妈回答说:“因为叔叔要保护我们,保护这个国家呀。
”这简单的对话,却让我心里一阵感动。
左权将军就是这样,为了大家,舍了小家。
他把自己的热血洒在了祖国的大地上,他的故居也成了我们缅怀他的地方。
这里不仅仅是一座房子,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我们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有时候可能会忘记战争的残酷,但是当你走进左权将军的故居,就像被一盆冷水浇醒。
你会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像左权将军这样的英雄们用生命换来的。
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现在的生活,并且把左权将军的精神传承下去。
我就想啊,要是左权将军能看到现在的株洲,现在的中国,他会是多么的欣慰呢?他的故居也会像一个无声的老师,永远教导着我们要热爱祖国,要为了正义勇敢前行。
《株洲市名人故居介绍篇二》《株洲市名人故居介绍》株洲有不少名人故居,今天要讲的是李立三的故居。
醴陵的文化知识

醴陵的文化知识介绍醴陵是湖南省长沙市的一座县级市,位于湘潭湾的东南,是湖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县。
醴陵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历史名城。
本文将深入探讨醴陵的文化知识,包括醴陵的历史、文化遗产、传统艺术等方面。
醴陵的历史古代起源据考古学家的研究,醴陵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
在这个时期,醴陵的人们主要以狩猎、采集为生,过着简单而神秘的生活。
后来,随着农业的发展,醴陵开始出现了聚居村落,农耕文明逐渐兴起。
历史文化名城自秦朝开始,醴陵成为了道教的圣地。
在东晋时期,醴陵是名将谢安的故乡。
随着历史的进程,醴陵逐渐成为了一个繁华的商城和交通枢纽,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来此游览和写作。
唐代诗人杜牧曾在醴陵担任官职,并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醴陵的革命历史醴陵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辛亥革命时期,醴陵的革命志士积极参与反清起义,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
醴陵还是湖南省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许多共产党员在这里组织和开展革命斗争。
醴陵的文化遗产醴陵瓷器醴陵是中国著名的瓷器产地之一。
自唐代以来,醴陵的瓷器就以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醴陵的瓷器主要有青瓷、白瓷、黑瓷等多个品种,其中以青瓷最为著名。
青瓷色泽独特,釉面晶莹剔透,工艺精湛,被誉为中国瓷器的瑰宝。
醴陵剪纸醴陵的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醴陵的剪纸作品以精细、独特的图案和创意而著称。
剪纸艺术是醴陵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醴陵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醴陵木雕醴陵的木雕艺术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醴陵的木雕作品精致细腻,造型独特。
木雕艺术以其独特的审美特色和技艺精湛,被誉为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瑰宝。
醴陵民间音乐醴陵的民间音乐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乐器和歌曲,醴陵的人们表达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对生活的热爱。
醴陵的民间音乐有着独特的地方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
醴陵的传统节日醴陵梨花节每年的春季,醴陵举办盛大的梨花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醴陵十大历史人物群落
第一,编炮祖师----李畋。
隋末唐初人,原名李世宗,避太宗皇帝讳改名李畋。
富里镇麻石人。
唐贞观年间发明鞭炮,被唐太宗御封”鞭炮祖师”,是萍浏醴三市鞭炮产业的最初起源。
(鞭炮祖师----李畋)第二,南宋三名臣----皮龙荣、杨大异和吴猎。
皮龙荣(?---1265),南宋淳佑四年(1244)进士。
景定元年(1260)拜端明殿学士,封醴陵伯。
后得罪宰相贾似道,贬衡州,在途中自尽。
文天祥评价他:”晏殊之学问,杨亿之文章,仲淹之声名,器之之气节”。
杨大异,生卒年不祥,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
官至秘阁修撰大中大夫,封醴陵县开国男;吴猎(1142---1213),北乡擂鼓桥人,为湖湘学派巨子。
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赐同进士出生,管至敷文阁学士。
三人既是醴陵籍理学名家,又是朝廷重臣。
同样不畏权贵,敢于直言陈谏。
后人在西山建有宋三公祠,祭祀这三位名臣。
第三,西山四俊杰----宁太一、文斐、傅熊湘、陈盛芳。
宁太一(1883---1913)醴陵东富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驱,在狱中尚积极参加”南社”活动;文斐(1872---1943)醴陵东堡人。
毕业于东京铁道学校。
回国后,积极维护湖南路权,关心家乡建设,著有《醴陵瓷业考》;傅熊湘(1882---1930)醴陵八步桥人,职业报人,1906年加入”南社”,积极为革命鼓与呼;陈盛芳(1847---1946)
白兔潭黄甲人。
砌匠。
在安源矿务局成功建筑二十丈高烟窗致富,后回醴陵三次组织捐款修建渌江桥,几乎破产。
四人均为民国时期醴陵才俊,死后归葬西山。
第四,萍浏醴起义三魁首----马益福、瞿光汶、李香阁。
马益福(1865---1905)醴陵均楚瓦子街人,1903年创立回仑山,后被推为闽、赣、湘、鄂四省洪江会领袖。
瞿光汶(1858---1907),醴陵南桥人,醴陵上东乡哥老会头目。
萍浏醴起义爆发时,任醴陵东路前军总统。
李香阁,醴陵神福港流水滩人,萍浏醴起义爆发时,任醴陵西路军总统。
(萍浏醴起义)第五、七颗闪闪红将星----耿飙、左权、蔡申熙、钟纬剑、杨得志、宋时论、朱克靖。
耿飙(1909---2000)醴陵黄达嘴人。
1948年任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建国后调外交部,先后任驻瑞典等六国使节。
1979年任中央军委秘书长,1981年兼国防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
左权(1905---1942)醴陵新阳人,黄埔一期毕业。
后任红十五军军长,八路军副总参谋长。
1942年在山西辽县突围时殉国。
是八路军高级指挥员,中央军委认定的全军三十六位军事家之一。
蔡申熙(1906---1932)醴陵黄沙人,黄埔一期毕业。
后任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红二十五军军长。
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中央军委认定的全军36位军事家之一。
钟纬剑(1907---1935),醴陵官庄沙田人,黄埔三期毕业,红军长征途中任中央军委纵队参谋长,是红军优秀将领。
杨得志(1911---1994)醴陵西乡南阳桥人。
建国后任第十九兵团司令员。
1951年率部参加抗美援朝,先后任志愿军兵团司令、副总司令、总司令。
获朝鲜民主足以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1955年授上将军衔。
宋时论(1907---1991)醴陵枫林市人。
建国后任第九兵团司令,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兼九兵团司令员。
1955年授上将军衔。
朱克靖(1895---1947)醴陵板杉人。
抗战爆发后,参加新四军,先后任战地服务团团长、新四军联络部长、华东民主联军政治委员等职。
(左权)第六、工运领袖----李立三。
李立三(1899---1967)醴陵城区福建围人。
中共早期杰出领导人。
1923年和刘少奇发动和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1926年任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组织部长,在武汉先后组织十万人参加的反英游行示威和三十万人参加
的反对奉系军阀游行示威,表现出卓越的组织才能。
1927年任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同年任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进入中共领导核心。
(李立三)第七,湖南和平解放三功臣----程潜、陈明仁、李明颢。
程潜(1882---1968)醴陵官庄人。
和平起义前任长沙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主席,起义后任湖南军政委员会主席、湖南省省长、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
陈明仁(1903---1974),醴陵洪源人。
和平起义前任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官,1949年兼任长沙警备司令。
和平起义后,部队改编为中
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继任司令官。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解放勋章。
李明颢(1897---1980)醴陵新阳人。
在任重庆警备司令时与八路军办事处周恩来接触,受到蒋介石查处。
湖南和平解放过程中,充任共产党代表和陈明仁进行接触,起到桥梁作用。
(程潜)第八,陶瓷中兴三功臣----廖仲威、文俊铎、吴寿祺。
廖仲威,生卒年不祥,广东兴宁移民,清雍正七年在东堡沩山发现瓷泥后创设瓷厂,开始醴陵近代粗瓷生产。
文俊铎(1853---1916)醴陵东堡人,光绪十年举人,参与”公车上书”后转而投身实业救国。
1904年熊希龄考察醴陵粗瓷生产后,协助创办湖南官立瓷业学堂,1905年创办湖南瓷业公司。
开始醴陵近代细瓷生产,并研制出釉下彩瓷。
吴寿祺(1889---1975),醴陵八步桥人,毕业于湖南省瓷业学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54年调入湖南陶瓷研究所,挖掘、发展失传二十年的釉下彩瓷工艺,并生产出釉下扁豆双禽瓶,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
第九,亩产吨粮三英雄。
邓光晋(1891---1976)醴陵白兔潭人,摸索出水稻浸种煤炭灰催芽法,1952年被评为农业生产劳模,获农业部”爱国丰产”奖章。
李呈桂(1915---),醴陵浦口人,率先实现双季水稻连作化,实现亩产506公斤,被评为全国水稻丰产劳模。
1954年李呈桂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瞿永寿(1929---),醴陵沈潭人。
成功攻克降低水稻空壳率的难关,1972年参加省农科院组织的省农业劳模水稻高产竞赛,
获全省第一名。
1984年亩产达到656公斤,1987年参加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建所25周年纪念活动中和袁隆平一道被授予”杰出稻农”的称号。
1989年再次被评为全国劳模。
这些农耕精英为醴陵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第一个成建制亩
产过吨粮的县级市,被省委、政府授予”亩产吨粮第一县”称号立下汗马功劳。
(瞿永寿)第十,当代十大行业英才----汤非凡(1897---1958),醴陵神福港泉塘人,微生物学家。
(汤非凡)1956年成功分离出沙眼病毒,被世界医学界誉为”汤氏病毒”。
阳明珠(1933---),醴陵城区东门上人,在迁移理论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数学家。
李铎(1930---),醴陵新阳人,文职将军,军事博物馆研究员,全国有杰出成就的书法家。
张泽民(1940---),醴陵石亭人,主持酒泉国家卫星发射中心载人发射场的工程设计,2003年成功放飞神州五号载人宇宙飞船,被誉为航天工程设计大师。
彭道儒(1928---),醴陵沈潭人,北京邮电大学化学防护研究所所长,发明823保护剂,成功解决了电子元器件的防潮、防盐雾、防霉菌的难题,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电讯等部门,成为我国防护科学领域的开拓者。
黎树(1912---1988),醴陵茶山岭人,历史学者。
李石衿(1892---1934),醴陵枧头洲人,哲学学者。
袁昌英(1894---1973),女,醴陵转步枫树塘人,现代文学家、戏剧家,代表剧作《孔雀东南飞》。
王凡生(---1946)。
醴陵人,国际问题专家,曾任蒋介石政府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将主
任,对中日战争中的居多重大事件作出准确的预测。
凌国康(1936---2003)醴陵城区姜湾人,国家一级演员,成功塑造了花鼓戏《打铜锣》中蔡九哥的艺术形象。
(作者:姚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