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远古的传说》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教材分析】《远古的传说》是部编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本课主要讲述了远古传说时代华夏文明的发展概况,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感知和探究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接受能力较强,渴望亲身体验。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给予充分肯定,增强自信心。
同时注重加强学法的指导,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七年级学生也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炎帝、黄帝的重要发明,尧、舜、禹的禅让等远古传说过程与方法搜集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资料,讲述相关传说故事,思考和认识传说与史实的区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作的贡献;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体验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学习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教学难点:炎黄联盟;禅让制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祖赫赫,开辟洪荒。
功化神圣,世代仰望。
”2018年4月5日上午,戊戌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隆重举行。
黄帝是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清明节会有那么多人祭拜黄帝陵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远古的传说》。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新闻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营造积极探究的心理氛围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炎黄联盟1.课堂活动:(1)课前学生分组合作搜集有关人类起源或早期社会的神话与传说;(2)课上分组讲述;(3)评比讲述精彩的传说故事。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部落联盟时期的主要人物和部落战争。
3.问题思考:华夏族的由来?谁被尊称为人文始祖?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表述,可以了解学生对传说的认知程度,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予以总结。
4.教师讲述:(1)炎黄在阪泉大战,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联盟。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3、远古的传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理解华夏族的形成,炎帝、黄帝的重要发明,尧、舜、禹的禅让等远古传说。
过程与方法:搜集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夸父追日、神农尝草、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资料,讲述相关传说故事;思考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作的贡献;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体验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学习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炎帝和黄帝的发明教学难点:炎黄联盟尧舜禹的禅让教学方法:讲述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黄帝陵图片,导入新课教师介绍: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每年的清明时节,都有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到这里祭拜,黄帝陵被视为华夏子孙寻根祭祖之地,平日里到这里来瞻仰的人也很多,络绎不绝。
为什么黄帝会受到后认的尊敬和景仰,传说中四五千年前的中国大地上又发生了哪些大事?给后人带了怎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远古的传说。
二、讲授新课(一)学生读课文第一小节,完成引领学习1、黄河流域主要有哪些部落?它们之间的是怎样的关系?2、五六千年前,在今天的黄河流域发生过哪几次重要的战争?战争双方分别是谁?结局怎样?有什么影响?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黄帝、炎帝、蚩尤等部落。
经常相互攻伐又持续合并2、(二)学生读课文第二小节,完成引领学习说说炎帝和黄帝为什么会受到后人的尊敬?指名生回答,教师明确。
因为他们都为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学生读课文第三小节,完成引领学习1、尧、舜、禹是怎样的人?2、什么是禅让制?禅让制的实质是什么?哪些部落首领以前实行过禅让制?指名生回答,教师明确。
1、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舜: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派禹治水 禹:治理水患,用疏导的方法;三过家门而不入 2、“禅让”的实质——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2024年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2024年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3课《远古的传说》。
详细内容包括:对黄帝、炎帝等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贡献进行学习;探讨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分析远古传说中反映出的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贡献,掌握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
2.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远古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黄帝、炎帝等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贡献,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
难点:远古传说中反映出的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黄帝、炎帝的壁画,引发学生对远古传说的好奇心。
2. 新课内容:结合教材,讲解黄帝、炎帝等人物的事迹及其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出的贡献。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远古传说中反映出的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黄帝、炎帝的题目,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远古传说。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远古的传说》2. 内容:远古传说人物:黄帝、炎帝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黄帝、炎帝的认识。
2. 答案要求:要点包括黄帝、炎帝的事迹、贡献以及他们的形象在华夏族形成中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与远古传说相关的书籍,了解更多关于黄帝、炎帝的故事,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教材,突出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贡献,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等核心知识。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3课 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三位神话人物——盘古、女娲和伏羲的传说故事。
通过这些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以及这些神话传说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神话故事的文本阅读,也有与故事相关的插图和注释,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神话传说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对古代神话传说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对神话传说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在阅读和讨论中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盘古、女娲和伏羲的故事,理解这些神话传说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历史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盘古、女娲和伏羲的传说故事及其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教学难点:神话传说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以及引导学生理解神话传说在历史文化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神话故事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3课远古的传说》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课件3.教学资源:与神话传说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4.课堂活动准备:神话故事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神话故事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神话传说,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呈现盘古、女娲和伏羲的传说故事,同时配合相关插图和注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教案《远古的传说》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1.3 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本课是中国史前时期的最后一段时光,通过探讨五六千年前的远古传说来分析早期中国文明的萌芽,这一萌芽包括民族的不断交融、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国家形态雏形的出现。
它孕育了后来的早期国家夏商周时代,故此课起到承上启下作用。
2.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本课在《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让学生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它有三个子目:第一个子目“炎黄联盟”讲述炎帝与黄帝等的部落战争以及部落之间联盟与交融的故事;第二子目“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讲述炎黄发明创造,结合考古发现去印证传说中可信的历史信息。
第三个子目是“尧舜禹的禅让”,讲述炎帝黄帝之后的神话传说,并通过禅让制讲述早期国家形态下的权力转移方式。
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本课教学调整三个子目顺序,先讲述第二个子目传说中炎帝黄帝的发明创造,再讲第一个子目炎黄联盟和第三个子目尧舜禹的禅让。
从内容上讲,先认识炎黄的发明创造,让学生对炎黄有一定了解后再去认识炎黄领导部落战争和部落联盟,不会显得突兀。
炎黄联盟和尧舜禹的禅让这两个子目存在先后承接关系,均讲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过渡更容易。
二、教学目标1.史料实证:通过炎黄的神话传说和同时期的考古资料,让学生知道在文字诞生之前,了解历史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通过研究神话传说与真实历史的区别与联系,让学生初步掌握通过考古的实物史料与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的对比印证去探索真实的历史。
2.家国情怀:通过讲解海内外华人对“人文初祖”及“炎黄子孙”的身份认同让学生不断构筑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通过炎黄联盟和华夏民族的形成让学生知道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炎黄对中华文明的贡献2. 难点:华夏民族的形成和特点;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和区别。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师:同学们讨论都很热烈,接下来轻松一下,做一个小游戏。
小游戏:交头接耳
游戏规则:
第一个同学把小纸条上的句子记住,小声地传给另一个附近的同学,直到
(5)课堂小结
远古时代是一个具有神话色彩的时期,也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的一个重要时期。
因为在文字产生前夕,传说都是靠先民们口耳相传才流传下来,我们会把这些传说当成真实的历史,作为历史的学习者,我们要善于结合远古时代留存的遗址和文物,来印证并提取传说中的真实历史。
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为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而骄傲和自豪,更有责任把中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和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
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能够对古史传说和史实做出初步的比较,判断和解释。
过程与方法学生共同参与回答问题,并进一步探索新的问题;通过互相讨论、共同寻找答案的方式,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归纳线索,为今后的历史学习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炎帝与黄帝事迹的学习,理解“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含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对“尧舜禅让”的学习,培养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美德;对“大禹治水”的学习,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教学难点:尧舜禹禅让的实质教学方法:多媒体师生互动教学,PPT演示,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引导] (播放视频《祭黄帝陵》)为什么祭拜黄帝陵那么隆重?我们华夏民族、炎黄子孙的根又在哪里呢?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
一、炎黄战蚩尤[教师讲述] 在四五千年前,我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活动着许多部落。
传说中有两位著名的部落首领,那就是黄帝和炎帝。
在东方有强大的蚩尤部落,在南方还有苗蛮部落。
(出示部落分布图)相传蚩尤部落勇猛异常,还曾经与黄帝部落发生了一场大战。
这场大战在哪里发生?[学生回答] 涿鹿[教师讲述](出示形势图)相传蚩尤部落“铜头铁额”,骁勇非常,在涿鹿之战中,黄帝部落一度落于下风,后来与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甚至要找来天女相助,还发明了指南车,才最终打败了蚩尤部落。
[板书]一、炎黄战蚩尤著名战役:涿鹿之战[教师提问]你怎么看涿鹿之战?[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涿鹿之战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教师讲述](出示线索)炎帝和黄帝部落打败了蚩尤部落,并且结成部落联盟。
而在炎帝和黄帝之后,又相继出现了尧、舜、禹三个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远古的传说》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围绕黄帝、炎帝、尧、舜、禹等古代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展开,通过他们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认同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历史故事有着较大的兴趣。
但同时,他们对古代历史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教材和教师的引导,逐步建立起对历史的认识。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历史,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帝、炎帝、尧、舜、禹等古代传说中的英雄人物,掌握他们的事迹和贡献,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认同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帝、炎帝、尧、舜、禹等古代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及其事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历史,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故事音频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古代传说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哪些古代传说?这些传说中的人物有哪些特点?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帝、炎帝、尧、舜、禹等古代传说中的英雄人物,掌握他们的事迹和贡献。
3.合作探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这些英雄人物对中国历史的意义,以及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教材解析本课内容共有三部分:炎黄联盟、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尧舜禹的禅让。
三者是以历史发展的时间为序的先后关系。
通过这三部分内容的介绍,使中华远古文明的内容在前面两课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补充。
这三部分内容围绕历史传说主线,向我们展现了华夏始祖创造华夏文明的历史场景;大量历史传说又进一步揭示了主题──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相传距今约5000 年前,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是黄河流域分布的部落中最为强大的两个部落,这两个部落后来结为联盟,并打败了东方的蚩尤部落。
此后,中原的部落就推举黄帝为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华夏族的主干。
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并以“炎黄子孙”自称,主要源于他们对中华早期文明所作的贡献。
炎帝和黄帝是中华5000 年文明的开创者,尧舜禹是他们的继承者。
黄帝以后,尧舜禹先后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尧之前,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是通过长期的杀伐战争来获取的,但从尧开始,取得首领位置的方式变得温和,是通过部落民主推举出来的。
尧传给舜、舜传给禹,这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历史上就叫禅让制。
被推举的是德才兼备、能以身作则的人,大禹治水的故事就体现了大禹的这种素质。
内容标准内容要点:炎黄部落联盟;炎帝和皇帝的传说故事;尧、舜、禹的禅让。
认知提示: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痕迹。
解读:由于史前社会的人们还没有创造文字,对于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当时的人们还无法用文字记录。
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口头讲述着他们前辈的故事,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故事渐渐地成为了传说。
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战胜蚩尤部落,渐渐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相传,炎帝发明了农耕,推广了用火,建立了原始部落,使人民安居乐业。
黄帝发明了舟、车等文明成果,二者齐头并进,共同开创了华夏早期文明,为中华民族的兴起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黄帝之后的著名部落首领尧、舜、禹,通过部落民主推举的“禅让制”产生。
他们德才兼备,克己爱民,带领人民共同抵御自然灾害,赢得了人民的尊重。
一、教学目标1.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炎帝、黄帝的重要发明,尧、舜、禹的禅让等远古传说。
2.搜集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资料,讲述相关传说故事;思考和认识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3.认识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作的贡献;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体验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学习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传说中炎帝、黄帝的发明理由:①通过炎帝和黄帝的一系列发明,感知炎帝和黄帝对中华早期文明所作的突出贡献,加深其为“人文始祖”地位的理解。
②要让学生认识,任何一项发明都是许多人长期实践的结果,不可能是个别人的功劳。
③要知道传说难免有神秘的色彩,但透过其神秘的外壳,我们可以得到关于真实历史的很多信息。
难点:1.炎黄联盟理由:①要区别“黄帝”和“皇帝”,为以后历史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要了解华夏族的形成,明确中华民族的发展,炎黄子孙的由来。
2.禅让制理由:①这一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难于理解。
②要引导学生理解禅让制的实质,让学生根据尧舜禹的禅让,理解什么样的人才能被推举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思考禅让制对于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
三、教学策略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视频资料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初读课文,简要了解本课的内容。
搜集有关我国远古传说的故事。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黄帝陵祭祖、祭拜炎帝图片教师:每逢清明时节,海内外炎黄子孙纷纷从各地来到这里举行祭祖活动,以寄托念祖之情。
为什么对黄帝和炎帝有着如此念祖之情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远古的传说》,共同探寻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祀黄帝和炎帝的祭祖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祭祀黄帝和炎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讲授新课】炎黄联盟幻灯片展示问题:读课本第一目“炎黄联盟”部分内容,结合材料和你所搜集到的资料讲述历史故事。
(轩辕)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三战,然后得其志。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
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生1:阪泉之战。
炎帝和黄帝原来都生活在黄河上游一带,后来两大部落又都向中原发展。
为争夺土地和财富,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产生了尖锐的矛盾,爆发了阪泉之战。
经过三场恶战,黄帝最后取得胜利。
战败的炎帝表示愿意服从黄帝的领导,黄、炎部落结成联盟。
生2:涿鹿之战。
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为联盟后,实力更加强大。
后来,蚩尤带领他的部落不断向西发展,对炎黄联盟造成威胁,黄帝率领各部落的人,与蚩尤战于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的原野上,蚩尤战败被杀。
炎黄联盟得到更大发展。
生3:是不是因为黄帝,后来的国家统治者才叫皇帝呢?师:从字形来看是否相同呢?生:不相同,这里的黄帝是轩辕氏,并不是后来的皇帝。
设计意图:通过结合文字史料讲述历史故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初步掌握炎帝、黄帝和蚩尤之间的战争,以及炎黄联盟。
并区别“黄帝”和“皇帝”,为以后历史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师:炎帝黄帝与蚩尤的交战是一个传奇般的故事,那么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怎样的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战争结果。
(多媒体白板展示图示和填空题,引导学生概述内容)生:简述战争结果: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炎帝)和(黄帝)被后世尊为(人文始祖)。
师:现在我们回到第一个问题,海内外华人为什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他们为什么要祭祀黄帝呢?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对这个称谓有什么感想?生1: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因此,我们海内外华人都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生2: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我感到很骄傲和自豪。
我们祖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人民勤劳、勇敢、坚强、善良。
所以我很骄傲。
师: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提到: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我们现在的历史辉煌更是由中华民族的人民缔造而成,我们要珍惜我们的传统文化,更要弘扬传统文化,这才无愧于我们是“炎黄子孙”。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了解华夏族的形成,明确中华民族的发展,炎黄子孙的由来。
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和热爱之情。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师:炎帝黄帝之所以被称为人文始祖,更是因为他们是华夏文明的始祖。
请结合课本说一说,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哪些发明?生1:传说中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传说炎帝还会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生2:黄帝,姓公孙,名轩辕。
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师:这些都是炎帝和黄帝发明创造的吗?还是仅仅是传说?有哪些文物佐证了这段历史的存在和真实性呢?生1:西安半坡、河南仰韶等遗址发现的大量彩陶如尖底瓶、陶罐等,充分证明了当时已有了较高的制陶技术。
生2: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浙江等地发掘出水井遗迹、蚕茧和丝织品、原始骨笛、船形陶壶等。
这些发现都印证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课本以归纳总结的方式,结合历史遗迹与文物,引导学生理解论从史出的道理,了解炎帝和黄帝的重要发明,加深其为“人文始祖”地位的理解,以及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师:以上所提到的这些发明都是他们本人发明的么?生1:我认为即使是他们发明的,也是受了谁的启发,而且是在一些先民们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生2:课本上说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为什么要单独说呢?所以,我认为是他们自己发明的。
生3:上节课提到了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已有干栏式建筑,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已经会建筑半地穴式的圆形房屋,他们都会制造陶器,会种植粮食作物。
这个时间跨度很大,所以我觉得应该是传说,实际上是先民们共同发明创造的。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一项发明都是许多人长期实践的结果,不可能是个别人的功劳。
师:同学们讨论都很热烈,我们先放下这个问题,轻松一下,做一个小游戏。
小游戏:交头接耳游戏规则:第一个同学把小纸条上的句子记住,小声地传给另一个附近的同学,直到传给最后一个同学,最后一个同学把听到的句子写到黑板上,然后与小纸条上的原句对比。
两组同学分别进行,更接近原句的一组获胜。
师:想一想:为什么小游戏和远古传说一样在口耳相传后会出现很大差异呢?生:因为就像我们刚才玩的游戏一样,没有文字的记载,完全靠口述和记忆难免神化和误传。
师:说说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对历史研究是否有意义?有什么意义?生1:远古的传说不完全是历史,更有很多传奇色彩和神话色彩。
生2:远古传说虽然不能完全当作历史,但是我们可以结合历史文物和古迹印证这一阶段历史的真实性,有助于历史研究。
师:(1)大多远古传说由于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和文物佐证,我们只能将它看作是传说,而不是真正的历史史实。
(2)但是这些远古传说又为我们了解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师:图片和资料“黄帝泉”和“炎帝陵”也说明了黄帝和炎帝作为历史上的存在的真实性。
传说难免有神话色彩,但我们透过神秘的薄雾,可以得到很多关于真实历史的信息,越来越多的考古的发现,也更多地印证了传说的内容,我们要学会从传说中提取真实的历史。
设计意图:通过小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理解远古时期没有文字记载,传说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变化,或是具有神话色彩,透过神秘的外壳,结合考古发现,提取传说中的真实历史。
尧舜禹的禅让师: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因黄河泛滥,三个部落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尧舜禹的禅让”部分的内容,结合材料说一说,他们因何当选部落联盟的首领。
他们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什么制度?材料一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服养,不亏於此矣。
材料二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材料三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生1:他们都是德才兼备,以身作则,心系人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贤德高尚,完善制度为人民造福,因而受到百姓的爱戴。
生2:禅让制,即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尧舜禹的禅让,引导学生理解禅让制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