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污染控制_第二章_噪声污染及其控制_第2节声学基
《物理性污染控制》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总声压级:Lpt
n
0.1Lpi
Lp 10lg 10
i 1
Lpt 10lg[100.1Lps 100.1LpB ] Lps 10lg[100.1Lpt 100.1LpB ]
噪声的特性与计算
3.2 声波的叠加
3.2.2 声压级的叠加
(2)声压级相减(图表法):
背景噪声:L pB 机器: Lps 总声压级: Lpt
例如声音在大气中传播,白天由于太阳的照射,使地 面及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上升,比高处温度高,所以低层 声速大,高层声速低,这样声音声级向上弯曲。晚上则相 反,地面温度低,声速小,高层温度高,声速大。故向下 弯曲,折向地面,所以夏日晚上声音传播的距离比白天传 的距离远。
c 331 .4 0.61t (m / s)
D D1 D2 ... Dn
D
pe2
0c2
有效声压叠加: pt2 p12 p22 p32 ... pn2 瞬时声压的叠加: pt p1 p2 p3 pn
噪声的特性与计算
3.2 声波的叠加 13..32.噪2 声声的压传级播的特叠性加(不相干波)
声波的反射、折射定律
若c2 >c1,则 t i,即折射线偏离法线,
若 c2 c1 , 折向法线。
噪声的特性与计算
3.3 平面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 3.3.1 声波的反射与透射
(1)声波的反射和折射
声波发生折射的原因是由于在不同介质中特性阻抗不同 引起的。若在同一种介质中声速不同则声线也会发生偏转。
F0
=
tan-1
[
( pA1 sin ( pA1 cos
F1 F1
+ +
物理性污染控制 期末复习知识点

物理性污染控制期末复习知识点物理性污染控制期末复习知识点第一章为绪论1.物理性污染特点:1.能源污染2.普遍为局部性污染,区域性和全球性较少见3.无残留材料。
一旦污染源消失,污染就会消失4.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电磁场在环境永远存在,本身对人体无害,只是环境中含量过高或过低才造成污染或者异常。
2.环境污染:1化学污染2生物污染3物理污染(注:前两种为物质污染,后一种为能源污染)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一)概述1.噪声的定义:物理观点: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不规则地组合在一起心理学观点:人们不需要的声音2.噪声特征:局部性2.无残余污染物,不积累3.噪声源停止,污染消失4.能量小,利用价值不大3.噪音控制方法: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最根本有效):1.降噪材料2.改进设备结构3.改善传动装置4.改皮革加工生产2.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最常用):1.闹静分离2.利用声源指向性降低噪声3.利用地形状4绿色3.在接收点进行防护(最无奈):隔声岗亭、耳塞等(二)声学基础1.声波的组成:空气介质中中声波为纵波,固体液体介质中声波既有横波也有纵波2.声波的基本物理量:频率、波长和声速(空气和固体中340m/s>液体>气体)3.声音的波动方程:.1.运动方程(牛顿第二定律)2.连续性方程(质量守恒定律)3.物态方程(绝热压缩定律)4.术语解释:频程:把频率变化范围划分为若干较小段落,称为频程波阵面:同一时刻相位相同的轨迹平面声波:波前垂直于传播方向的波称为平面声波声压:局部空气被压缩或膨胀,压缩处压力增大,膨胀处压力减小,这样在原来的大气压上产生了压强的变化,此压强变化由声波引起,称为声压瞬时声压:声场中某一瞬时声压值称为瞬时声压声能密度d:单位体积介质所含的声波能量声强I:单位时间内沿声传播方向垂直通过的单位面积平均声能W:单位时间内声源辐射的声能声压级:声强级:声功率级:5.计算题:6.随着温度的升高,声速增加,白天高度增加,温度降低,夜间高度增加,温度升高7.声影区:声线不能到达的地方8.温度和风速对声音传播的影响(图为关键)9.声源的指向性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指向性越强10.传播过程中噪声的衰减:1扩散引起的衰减2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3其他原因(植被、地表结构等)(三)噪声的评价和标准1.频率:20Hz-20KHz(次声、可听、超声波)声压:2*10^-5pa-20pa(可听阈值、痛阈)2.人耳对强度(声压级)相同而频率不相同的声音有不同的响度感觉3.响度:描述声音大小的主观感知。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第2节-声学基础)课件

PPT学习交流
10
四、噪声控制 1、控制途径
第一节 概 述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三个阶段
声源的 振动
空气等介 质的传播
人耳接收 (鼓膜的振动)
从声源上降低噪声
从传播途径上
降低噪声(※ )
在接受点进行防护
PPT学习交流
11
第一节 概 述
2、噪声控制的程序
在实际工作中噪声控制一般可分为两类情况:一类是现有的 企业噪声超过国家有关标准,需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另一类是新 建、扩建和改建的企业,在规划、设计时就应考虑噪声的污染情 况、以便确定合理的噪声控制方案,减少噪声污染。
中世纪,欧洲教堂采用大的内部空间和吸声系数低的墙面, 易产生较长的混响声。
我国古代是对声学有突出贡献的国家之一。东汉王允把 声音与水波类比;宋朝张载:“声者形气相轧而成”,“声成文 谓之音”,“音和乃成乐”;古时对噪声的理解是“群呼烦扰”;16 世纪,中国建成了著名的天坛皇穹宇(回音壁),这是对建筑声 学的一大贡献。
声压(p14) 波长 周期 频率 声速
p=(P-P0) λ=c/f
T f =1/T c
帕斯卡(Pa) 米(m)
秒(s) 赫兹 (Hz) 米/秒(m/s)
PPT学习交流
16
第二节 声学基础
气体中的声速为: c p 0
0
(2-4)
空气的γ=1.4,则式(2-4)有如下形式:
c20.05 T(?或) c 3.3 4 1 5 0 .6 t(2-5)
目前,噪声污染投诉在环 境投诉中所占比例是最高的。
PPT学习交流
5
噪声的种类
第一节 概 述
按来源:分为自然噪声和人为噪声;
按频率分布可把噪声分为低频(<500Hz)、中频(500~ 1000Hz)和高频(>1000Hz)噪声;
物理性污染ppt噪声

100W优质文档免费下 载
VIP有效期内的用户可以免费下载VIP免费文档,不消耗下载特权,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
部分付费文档八折起 VIP用户在购买精选付费文档时可享受8折优惠,省上加省;参与折扣的付费文档均会在阅读页标识出折扣价格。
(2)斯蒂文斯响度
针对宽频带噪声,考虑了复合声的响度的掩蔽效应, 得出等响指数线。对带宽掩蔽效应考虑了计权因素, 认为响度最大的频带贡献最大,其他频带声音被掩蔽。
宽频带连续噪声的总响度计算(ISO 532-1975):
① 频带划分,测量各频带的声压级; ② 从图中查出各频程声压级对应的响度,找出最大值Nmax; ③ 计算:
D计权网格
主要用于航空噪声的测量。
由平直响应到A、B、C计权的声级转换表
频率 10 12.5 16 20 25 31.5 40 50 63 80 100 125 160
A计权 -70.4 -63.4 -56.7 -50.5 -44.7 -39.4 -34.6 -30.2 -26.2 -22.5 -19.1 -16.1 -13.4
其他特 VIP专享精彩活动
权
VIP专属身份标识
开通VIP后可以享受不定期的VIP随时随地彰显尊贵身份。
专属客服
VIP专属客服,第一时间解决你的问题。专属客服Q全部权益:1.海量精选书免费读2.热门好书抢先看3.独家精品资源4.VIP专属身份标识5.全站去广告6.名
5.1.4 累计百分声级 5.1.5 LKZ-噪声污染值 5.1.6 噪声评价数曲线 5.1.7 噪声地图 5.1.8 城市环境噪声评价
特权福利
特权说明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或阅读完成VIP专享文档(部分VIP专享文档由于上传者设置不可下载只能 阅读全文),每下载/读完一篇VIP专享文档消耗一个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性污染控制》教学大纲习题要点:声压级、声功率级的计算;声压级的叠加;声压级的衰减计算。
第三节噪声的评价与标准1. 噪声的评价量2. 环境噪声评价标准和法规习题要点:响度级、等效连续A声级、噪声暴露率和噪声评价数的计算第四节噪声控制技术概述1. 噪声控制基本原理和原则2. 噪声源分析3. 城市环境噪声控制第五节吸声与室内声场1. 材料的声学分类和吸收特性2. 多孔性吸声材料3. 共振吸声结构4. 室内声场和吸声降噪5. 吸声降噪设计实例习题要点:吸声系数、混响时间和吸声量计算;吸声降噪设计计算第六节隔声技术(4学时)1. 隔声的评价2. 单层均质密实墙的隔声3. 双层隔声结构4. 隔声间5. 隔声罩6. 隔声屏7. 隔声设计实例习题要点:平均隔声量、临界吻合频率和插入损失的计算;隔声间、隔声罩和隔声屏的设计计算。
第七节消声器1. 消声器的分类、评价和设计程序2. 阻性消声器4. 阻抗复合式消声器5. 微穿孔板消声器6. 扩散消声器7. 消声器设计实例习题要点:消声量的计算;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的设计计算。
本章重点、难点:噪声的评价量;噪声的衰减;吸声、隔声和消声器的降噪原理及降噪量的计算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噪声的来源与危害;理解噪声的传播规律;掌握声压级、A 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噪声评价数等噪声评价量的含义;掌握噪声级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规律;理解噪声的控制方法和策略;掌握噪声在室内传播规律以及吸声降噪的降噪原理及其适用范围;掌握隔声间、隔声屏、隔声罩的隔声原理及隔声计算;掌握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型消声器的消声原理及消声计算;了解吸声材料的种类和特性。
第三章振动污染及其控制第一节振动及其危害1. 振动的基本概念2. 振动的危害第二节振动的评价与标准1. 振动的评价量2. 振动标准习题要点:加速度级和振动级的计算第三节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1. 振动的传播规律2. 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第四节隔振原理1. 振动的传递与隔离2. 隔振的力传递率第五节隔振元件1. 金属弹簧减振器3. 橡胶隔振垫4. 其他隔振元件5. 隔振设计实例习题要点:金属弹簧减振器和橡胶隔振垫的设计计算第六节阻尼减振1. 阻尼减振原理2. 阻尼材料3. 阻尼减振措施本章重点、难点:振动的评价;振动的传递;隔振原理及计算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振动的危害;熟悉振动的传播规律和控制方法;掌握隔振的基本原理,会进行常见金属弹簧减振器、橡胶隔振垫等隔振元件的设计;熟悉阻尼减振的措施。
物理性污染控制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第2节声学基

(2)声压级的相加
n个声源互不干涉(p24)
几种声音同时发生,则总的声压级不是各声压级 的简单算术和,而是按照能量的叠加规律,即压 力的平方进行叠加。
物理性污染控制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 控制第2节声学基
代入上式:
P20例题1-2(展示用EXCEL解题2-2)
声压级单位:分贝,用dB表示。
物理性污染控制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 控制第2节声学基
某些环境下的声压和声压级
环境
声压(Pa) 声压级(dB)
锅炉排气放空,距喷口1米
200
140
铆钉枪,大型罗茨风机
63
130
汽车喇叭,距人1米,大型球磨 机
20
120
柴油机
6.3
110
离心风扇
0.63
90
公共汽车上
0.20
物理性污染控制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 控制第2节声学基
6. 总声压级的计算【自学P19-22】
物理性污染控制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 控制第2节声学基
6.总声压级的计算【自学P19-22】
(1)声强级和声功率级的相加:声强和声功 率表征的是能量,由于能量可以相加,所 以,总声强或总声功率可以由各声源的代 数相加得到,然后计算声强级和声功率级。
物理性污染控制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 控制第2节声学基
平面波:面声源形成的声波,如活塞在气缸中 推拉
球面波:点声源形成的声波,波阵面为同心球 面
柱面波:波阵面为同轴柱面。声压振幅沿轴向 分布均匀,沿径向与距轴的距离平方根成反比
解二:查表法
计算时先将声压级从大到小排列,再按由大到小 的顺序进行计算。
100
[课件]物理性污染控制_第二章_噪声污染及其控制_第2节声学基本知识PPT
![[课件]物理性污染控制_第二章_噪声污染及其控制_第2节声学基本知识PPT](https://img.taocdn.com/s3/m/c3390a065901020206409c1b.png)
0 . 1 L L 0 . 1 L p p p 1 1 L 1 0 l g 1 0 1 0 p
L L 1 0 l g 11 0 p p 1
0 . 1 L p
'
令:
L 10 lg 1 10
'
0 . 1 L p
5. 频谱与频谱分析
频谱:指组成声音的各种频率的分布图形。 频谱分析:对噪声源发出声音的声压级 (声强 级、声功率级)在各频率的分布特性进行 分析,考察频谱特征。这种对噪声频谱特征 的分析叫做频谱分析。 频谱图:以频率为横坐标,声压级(声强 级、声功率级)为纵坐标,描述噪声强度 与频谱关系的图。
△L’p=0.8
102.6
△L’p=0.1
97
102.7
95
合成声压级P总≈102.7 dB
80
(3) 声压级相减
用仪器测出的声源的声压级实际上是声源与
背景噪声的总声压级。所以在有背景噪声的
环境中,声源的声压级无法直接测得,只能
根据总声压级和背景声压级求得。
由 L 1 0 lg 1 0 p
外弦a1(440Hz)空弦音
二 胡 声 音 的 频 谱 图
内弦d1(293.67Hz)空弦音
声音频谱类型:
线状谱:一系列离散频率的纯音组成的频谱, 频谱图是离散的竖直线段。[一些乐器的声音、
周期或间断振动的声源产生的声音。]
与振动相同的声波频率称为基频;频率等于 基频整数倍的称为谐波频率。 连续谱:声能连续分布在宽广的频率范围内,
(1)声压:受声波的传播扰动,局部空气产生 压缩或膨胀,压缩的地方压强增大,膨胀 的地方压强缩小,这样在原来的大气压上 产生压强的变化,此压强变化称声压。
物理性污染控制各章节习题答案(全)

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第一章略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1. 什么是噪声?噪声对人的健康有什么危害?答:从心理学出发,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称为噪声。
噪声是声的一种;具有声波的一切特性;主要来源于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产生噪声的物体或机械设备称为噪声源。
噪声的特点:局部性污染,不会造成区域或全球污染;噪声污染无残余污染物,不会积累。
噪声源停止运行后,污染即消失。
声能再利用价值不大,回收尚未被重视 噪声对人的健康危害有:引起耳聋、诱发疾病、影响生活、影响工作。
2. 真空中能否传播声波?为什么?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为真空中不存在能够产生振动的弹性介质。
3.可听声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 ,试求出500 Hz 、5000 Hz 、10000 Hz 的声波波长。
解:, c=340m/s,3400.6815003400.068250003400.0034310000c fm m m λλλλ======= 4. 声压增大为原来的两倍时,声压级提高多少分贝? 解:2'20lg , 20lg 20lg20lg 2000'20lg 26()p ppe e e L L p p p pp L L L dB p p p===+∆=-==5.一声源放在刚性面上,若该声源向空间均匀辐射半球面波,计算该声源的指向性指数和指向性因数。
解:22S 4==2 DI=10lg 10lg 2 3.01W S 2S WS Ir Q Q I r θππ=====半全,半全6.在一台机器半球辐射面上的5个测点,测得声压级如下表所示。
计算第5测点的指向性指数和指向性因数。
0.18.58.78.68.48.91110lg(10)10lg (1010101010)86.6()510.110220.10.10.1(8986.6)01010 1.7420.1102010lg 10lg1.74 2.4L n piL dB p ni Lp L L I p p p p I L p pp DI Q θθθ==++++=∑=--=========.7.已知某声源均匀辐射球面波,在距声源4m 处测得有效声压为2Pa ,空气密度1.23/kg m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63
90
公共汽车上
0.20
80
城市噪声,街道上
0.063
70
普通说话
0.020
60
电风扇,微电机附近
0.0063
50
安静房间
0.0020
40
轻声耳语
0.00063
30
树叶飘动声
0.00020
20
常见的声压级范 围如右图所示:
2. 声强和声强级:
(1)声强:在声波传播方向上单位时间内垂直 通过
音的声压。
对1000Hz的声音,闻阈声压是 2×10-5 N·m-2 , 痛阈声压是20 N·m-2。
(2)声压级
为什么要用“级”表征声音的大小? 用声压绝对值表示声音强弱不方便。从闻 阈声压2×10-5Pa到痛阈声压2×101Pa,声 压绝对值相差100万倍。采用与基准值的相 对值较方便。
平面波:面声源形成的声波,如活塞在气缸中 推拉
球面波:点声源形成的声波,波阵面为同心球 面
柱面波:波阵面为同轴柱面。声压振幅沿轴向 分布均匀,沿径向与距轴的距离平方根成反比
声波的类型
类型 平面声波 球面声波 柱面声波
波阵面
声线
声源类型
垂直于传播方 相互平行
向的平面
的直线
平面声源
以任何值为 半径的球面
LpS 10 lg 100.1Lp 100.1LpB
声源真 实噪声
2.2.3 声波的类型
波阵面(波的基本几何形状):指空间同一 时刻相位相同的各点组成的轨迹曲线。 根据波振面的形状可将声波分为不同的类型。
声线:常称为声射线,就是子声源发出的代 表能量传播方向的直线,在各向同性的媒质 中,声线就是代表波的传播方向且处处与波 阵面垂直的直线。
ux uA cos(t kx) uA pA / 0c
质点振动的速度幅值
c.声阻抗率: 单位(Pa·s/m)
气体分子运动:气体分子间距大,只有在相互 碰撞时才考虑作用力。一般情况下,分子运动 是自由运动,这就使气体不容易传递振动,因 此,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小于液体和固体中的
2.2.2 声波的物理量度
1. 声压、声压级
(1)声压:受声波的传播扰动,局部空气产生 压缩或膨胀,压缩的地方压强增大,膨胀 的地方压强缩小,这样在原来的大气压上 产生压强的变化,此压强变化称声压。
pe p0
pe ——有效声压,pa; p0 —基准声压, p0 2 105 pa
声压级单位:分贝,用dB表示。
某些环境下的声压和声压级
环境
声压(Pa) 声压级(dB)
锅炉排气放空,距喷口1米
200
140
铆钉枪,大型罗茨风机
63
130
汽车喇叭,距人1米,大型球磨 机
20
120
柴油机
6.3
110
离心风扇
在一列波中,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和速度总是
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叫做波长,或声
源每振动一c次,c声T 波的传f播距1离T。
4. 声速(c):f振动在媒质中传播的速度。
室温时声速近似值(m/s)
媒质 名称
空气
水 混凝土 玻璃
铁
铅 软木 硬木
声速 344 1372 3048 3653 5182 1219 3353 4267
第二节 声学基础知识
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2 声波的描述 2.3 声波的传播特性 2.4 声源的指向性
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物体的振动是产生声音的根源。
声源:把产生声音的振动物体称作声源。
点声源:声源尺寸远小于测点到声源距离时,声波 以球面波形状较均匀地向各个方向辐射。
线声源:如一列较长的列车;公路上长的车队等。 面声源:如透过一个壁面向开阔空间传播。
续谱。]
复合谱:既有连续声音频谱,又有离散线谱。 听起来有明显的音调,称为有调噪声。
在噪音控制中,频谱图中声压级较突出的部分及 其所对应的频率是重点控制的目标。
线状谱
连续谱
复合谱
常见噪声的频谱图
频程:为方便起见,通常将宽广的音频变化 范围划分为若干个较小的频段,称为频程、
频带或带宽。
两个不同频率的声音作相对比较,有决定意 义的是两个频率的比值,而不是它们的差值。
声速是介质特性的函数,不同介质中声速不
同。
c p0, 比热比
气体中的声速:
0
固体分子运动:分子之间力的作用使分子在 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平衡位置不能改 变。由于分子间结合紧密,振动很容易从一 个分子传递给另一个分子,导致声音在固体
液体分子运动: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但由于 液体的流动性,平衡位置也可以移动。由于分 子间结合也很紧密,振动也容易从一个分子传 递给另一个分子,导致声音在液体中的速度较 大,传播较快 。
(1)声强级和声功率级的相加:声强和声功 率表征的是能量,由于能量可以相加,所以, 总声强或总声功率可以由各声源的代数相加 得到,然后计算声强级和声功率级。
LW
10 lg W W0
10 lg
Wi W0
I
LI 10 lg I0 10 lg
Ii I0
(2)声压级的相加
n个声源互不干涉(p24) p2 p12 p22 ... pn2
10 lg 100.1Lp1
100.1Lp2
10 0.1 Lpn
n
10 lg 100.1Lpi
i1
若Lp1 Lp2 Lpn L'p , 则 Lp L'p 10 lg n
P20例题1-2(展示用EXCEL解题2-2)
计算噪声值的图解方法
令: Lp Lp1 Lp2 则: Lp2 Lp1 Lp
单位面积的平均声能量,称为声强,
用
I=W/A
I 表示,单位:瓦每平方米 。
声压和声强都是度量声音大小、强弱的物理量。 声压是用力的关系说明声音的强弱,声强是
二者可以互相换算:
I Pe2
0c
式中:0,空气密度; C,声速;
(2)声强级:该声音的声强与参考声强的比值 取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10,即:
声波:向前推进着的振动称为声波。 声场:有声波传播的空间叫声场。 声音传播:声源、介质 声音传播实质:是物体振动形式的传播。
空气 传播形式:
纵波
固体、液体 纵波、横波
2.2 声波的描述
2.2.1 描述声波的基本物理量
x sin(2ft )
位移 振幅
相位
位移:物体离开静止位置的距离称为位移,最大 的位移叫振幅,振幅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大小。
1. 周期(T): 质点振动每往复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单位:秒(s)
2. 声波频率(f): 一秒钟内媒质质点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
频率范 围(Hz)
<20
声音 次 定义 声
20-20000
20-500 500-2000 200020000
低频声 中频声 高频 音频声
>2000 0
超 声
3. 波长:
p (P P0 )
瞬时声压:声场中某一瞬时的声压值 峰值声压:一定时间间隔内最大一瞬时声压
值 有效声压(pe):在一定时间间隔(周期的整
数倍)中,瞬pe时声压T1对0T时p间2 (的t)均dt方根值。
电子仪器测得的声压即有效声压。
闻阈声压:正常人耳刚能听到声音的声压。 痛阈声压:刚刚引起正常人耳疼痛感觉的声
LW
10 lg W W0
W 声功率,W;
W0 基准声功率;W0 1012W。
声功率级单位:dB
声4. 声能能密密度度::单位体积介质所含的声波能量, 常采用一个周期内声能密度的平 均值表示。
D
pe2
0c2
区别于声强与声功率
声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平均声能量
声功率:单位时间内辐射的总的声能量
L总解一1、0计lg算法in1
10 Li
10
10 lg 1097 10 1095 10 10100 10 1080 10
=102.6 dB
解二:查表法
计算时先将声压级从大到小排列,再按由大到小 的顺序进行计算。
100
△L’p=1.8
97
101.8
△L’p=0.8
95
102.6
△L’p=0.1
点声源发出的 半径线
点声源
同轴圆柱面
线声源发出的 半径线
线声源
1.平面声波:
a. 波动方程:
2 p x 2
1 c2
2 p t 2
对于简谐振动而言:
p x, t P0 cos(t kx) 正向传播 p x, t P0 cos(t kx) 负向传播
b. 质点振动速度: 对于简谐振动而言:
5. 频谱与频谱分析
频谱:指组成声音的各种频率的分布图形。 频谱分析:对噪声源发出声音的声压级(声
强 级、声功率级)在各频率的分布特性进行分 析,考察频谱特征。这种对噪声频谱特征 的分析叫做频谱分析。 频谱图:以频率为横坐标,声压级(声强 级、声功率级)为纵坐标,描述噪声强度与 频谱关系的图。
几种声音同时发生,则总的声压级不是各声压级 的简单算术和,而是按照能量的叠加规律,即压 力的平方进行叠加。
Lp
20 lg
p p0
Lp
10 lg(
p p0
)2
p2 100.1Lp p02
代入上式:p2 p(02 100.1Lp1 100.1Lp2 100.1Lpn )
Lp
10 lg
p2 p02
f2 2n n倍频程 f1
f1、f2—频程的上限频率和下限频率
n=1,倍频程;n=2,2倍频程; n=1/3,1/3倍频程。
各倍频程的中心频率: f0 f2 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