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寓言故事-(精选)

合集下载

庄子的40个寓言故事简短

庄子的40个寓言故事简短

庄子的40个寓言故事简短庄子,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的著作《庄子》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哲理。

其中,寓言故事是他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以下是精选的40个简短寓言故事,让我们一起领略庄子的智慧。

1.逍遥游:鲲鹏展翅,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秋水:秋水共长天一色,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3.知北游:知向北行,遇见道,道在粪便中。

4.徐无鬼:徐无鬼求见庄子,庄子以石匠的故事启发他。

5.外物:庖丁解牛,顺应自然规律,游刃有余。

6.骈拇:骈拇枝指,无用之用,乃为大用。

7.马蹄:马失去野性,被人类驯服,庄子借此讽刺社会制度。

8.胠箧:盗窃者胠箧,借以讽刺诸侯之间的争斗。

9.在宥:在宥之中,治理国家,顺应民意。

10.天地:天地之大,万物共生,各得其所。

11.天道:天道酬勤,人道酬善,地道酬谦。

12.天运:天运无常,人应顺应天命,不强求。

13.刻意:刻意追求,反而失去本真,顺其自然才是真理。

14.缮性:缮性养心,内外兼修,达到道的境界。

15.达生:达生之情,不拘小节,追求精神自由。

16.山木:山木自寇,人应顺应自然,避免招惹是非。

17.田子方:田子方教子,以虚心待物,方能有所成就。

18.知辱:知辱而后勇,勇于改正错误,不断提升自己。

19.大宗师:大宗师教弟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20.应帝王:应帝王以道治国,天下太平。

21.齐物论:齐物论,万物平等,无有高下。

22.养生主:养生主旨,顺应自然,调和阴阳。

23.人间世:人间世事,纷繁复杂,庄子主张清静无为。

24.德充符:德充符,内德充实,外德显现。

25.大宗师:大宗师教弟子,以无为治国,天下归心。

26.天下:天下大同,万物共生,庄子提倡道法自然。

27.赤壁赋:赤壁之战,曹操败北,庄子借此讽刺战争。

28.井底之蛙:井底之蛙,不知大海,庄子借此讽刺目光短浅之人。

29.鹊巢鸠占:鹊巢鸠占,庄子借此讽刺社会现象。

30.鹤立鸡群:鹤立鸡群,与众不同,庄子借此表达独立精神。

《庄子》寓言故事16则(含注释)

《庄子》寓言故事16则(含注释)

《庄子》寓言故事16则(含注释)1、望洋兴叹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改变自己的脸色),望洋向若(海神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伯夷叔齐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位王子。

相传孤竹君遗命立三子叔齐为君。

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尊天伦,不愿打乱社会规则,也未继位,二人先后出国前往周国考察。

周武王伐纣,二人扣马谏阻。

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

)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庄子·秋水》寓意: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

2、屠龙之技原文: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他花光了千金的家产),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庄子《庄子·列御寇》寓意: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

如果脱离了实际,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3、随珠弹雀原文: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

)——庄子《庄子·让王》寓意:做什么事,都得讲究得失轻重。

为了没什么价值的东西而丢掉十分宝贵的东西,这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为。

4、庄周梦蝶原文: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庄子·齐物论》寓意:人不可能确切地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包含了浪漫的思想和丰富的哲学思考。

5、庖丁解牛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顶,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会:音节)。

庄子寓言故事5则,小故事大道理

庄子寓言故事5则,小故事大道理

庄子寓言故事5则,小故事大道理庄子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他以超凡脱俗、玩世不恭而闻名。

庄子的作品《庄子》中,有很多寓言故事,这些故事虽然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以下是五则庄子的寓言故事。

1. 鹿角之争从前,有两只鹿相争不下,都认为自己的鹿角最漂亮、最有用。

于是,它们去找了一只鹿,希望它能够评判出谁的鹿角更好。

那只鹿看了一下,说:“你们的鹿角都很漂亮,没有什么好坏之分。

”听了这个评判,两只鹿彼此握手言和了。

寓意:人们总是喜欢拿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争论谁更好。

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没有必要去苛求谁更优秀。

在相互包容理解的基础上,和平相处才是最重要的。

2. 乌鸦变色从前,有一只乌鸦每天都会在树上叫个不停。

有一天,一只白鸽对它说:“你这样叫太吵了,我们都听不清楚其他声音。

”乌鸦不屑地说:“叫就是我的自由,谁也管不了。

”白鸽不再理会它,只是静静地飞走了。

过了一段时间,乌鸦忽然发现自己的羽毛变成了五颜六色,它再也没有了嘹亮的叫声。

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执着于自己的独特之处,而忽视了与他人的和谐共处。

只有在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发掘到自己的优势和价值。

3. 王侯的梦一天晚上,一个王侯做了一个梦。

他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翔自由自在。

当他醒来后,他开始思考:“我到底是王侯还是蝴蝶?我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真正身份?”然而,他无法得出答案。

寓意:庄子通过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人们常常纠结于自己的身份、身世,却很难找到真正的答案。

其实,我们是无法完全了解自己的本性的,只有将心放宽,积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变化,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自由与幸福。

4. 梦蝶的故事庄子有一天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当他醒来后,他开始思考:“我是庄子做梦,还是蝴蝶梦见庄子?”他无法确定自己是谁,因为在梦里,他和蝴蝶没有了界限。

寓意: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现实与梦境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人们常常难以辨别自己的真实身份。

庄子 寓言故事

庄子 寓言故事

庄子寓言故事庄子,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寓言故事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形象而闻名。

庄子的寓言故事,既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也是对人性、社会现象的独特观察和思考。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庄子的一些寓言故事。

1. 胡蝶梦。

庄子说,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飞来飞去,自在逍遥。

醒来后,他不知道自己是庄子还是蝴蝶,他说,“我不知道我是庄子还是蝴蝶,或者庄子和蝴蝶是一体的。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现实世界和梦境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人生的真实与虚幻也是难以辨别的。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犹如一场梦境,我们应该超脱于现实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真实。

2. 齐物论。

庄子讲述了一个关于鱼的寓言故事。

他说,有一天,他看见一个渔夫在河边捕鱼,他对渔夫说,“你为什么要如此残忍地把这些可怜的鱼从它们的天堂拉出来呢?”渔夫回答说,“你是谁?你怎么知道鱼的天堂是什么样子的?”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类往往以自己的标准去评判世界,却忽略了世界本身的存在和价值。

我们应该超越人类的狭隘视野,尊重万物的存在和生命的本质。

3. 背篑之木。

庄子讲述了一个关于背篑之木的寓言故事。

他说,有一个人在山林中发现了一株背篑之木,他觉得这株树非常有价值,于是决定回来砍伐它。

当他再次回到山林时,却发现背篑之木已经被别人砍掉了。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东西在我们眼中是珍贵的,但在别人眼中却是平常的。

我们应该超脱于功利的眼光,不要被外在的价值观念所束缚,要学会超然物外,超越世俗的眼光,看清生命的本质和真谛。

4. 逍遥游。

庄子讲述了一个关于逍遥游的寓言故事。

他说,有一个人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鸟,飞到了天空中,自在逍遥。

醒来后,他感到非常愉快,因为他体验到了自由和快乐。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快乐,而不是被外在的束缚所困扰。

我们应该学会超脱于物欲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庄子的寓言故事,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形象,给人以启迪和反思。

庄子经典寓言故事18则

庄子经典寓言故事18则

庄子经典寓言故事(2)庄子经典寓言故事18则猴子逞能:无论多大本领,切不可骄傲吴王坐船在大江里游玩,攀登上一座猴山。

一群猴子看见了,都惊慌地四散逃跑,躲在荆棘丛中了;唯独有一只猴子,却洋洋得意地跳来跳去,故意在吴王面前卖弄灵巧。

吴王拿起弓箭向它射去,那猴子敏捷地把飞箭接住了。

吴王下令左右的侍从一齐放箭,那只猴子被射死了。

吴王回过头对他的朋友颜不疑说:“这只猴子夸耀自己的灵巧,仗恃自己的敏捷,在我面前表示骄傲,以至于这样死去了。

警惕呀!不要拿你的地位去向别人耍骄傲呀!”颜不疑回去以后,就拜贤人董梧为老师,尽力克服自己的骄气,远离美色声乐,不再抛头露面。

过了三年,全国人都称誉他。

解析:不管有多大的本领,也不可当作骄傲的本钱。

谦虚谨慎,才能获得人们的敬重。

邯郸学步:人不能妄自菲薄赵国都城邯郸的人,擅长行走,不仅步子轻快,而且姿态也非常优美。

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千里迢迢来到邯郸,打算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式。

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赵国人走路的样子,而且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子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原文:“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庄子·秋水》) 解析:全盘否定自己的传统,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

不仅学不到别人的优点,反而会丢掉自己的长处。

现在我们的社会上,邯郸学步的事情随处可见。

看到西方的东西好,马上去学,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藏却不去问津,甚至以之为过时的迂腐教条,岂不是邯郸学步吗!防冻手的药:要用不同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宋国有个人善于配制防治冻手的药,他家祖祖辈辈都用这种药涂抹在手上,靠漂洗棉絮过日子。

有一个外乡人听说了,请求收买他的药方,情愿出一百两黄金。

宋人便把全家人招集在一块商量说:“我们家祖祖辈辈干漂洗棉絮的活儿,能够得到的不过几两黄金;现在出售这个药方,一下子就可赚取一百两黄金,就卖给他吧!”那个外乡人得到了药方后,便拿去献给吴王,并向吴王夸赞这种药的用处。

庄子寓言故事(精选15篇)

庄子寓言故事(精选15篇)

庄子寓言故事(精选15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已经发生事。

或者想象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庄子寓言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庄子寓言故事篇1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

楚王委派两位大夫前来聘请他出仕。

大夫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

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

”庄子头也不抬,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

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

请问二位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

”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庄子寓言故事篇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知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寓言故事篇3《庄子·山木》载:一次,庄子身穿粗布补丁衣服,脚着草绳系住的破鞋,去拜访魏王。

魏王见了他,说:“先生怎如此潦倒啊?”庄子纠正道:“是贫穷,不是潦倒。

士有道德而不能体现,才是潦倒;衣破鞋烂,是贫穷,不是潦倒,此所谓生不逢时也!大王您难道没见过那腾跃的猿猴吗?如在高大的楠木、樟树上,它们则攀缘其枝而往来其上,逍遥自在,即使善射的后羿、也无可奈何。

可要是在荆棘丛中,它们则只能危行侧视,怵惧而过了,这并非其筋骨变得僵硬不柔灵了,乃是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现在我处在昏君乱相之间而欲不潦倒,怎么可能呢?’”庄子寓言故事篇4一天,庄子靠椅而坐,仰天而叹,沮丧得如失魂落魄一样。

弟子侍立在旁,说:“先生为何嘘叹?人之形体真可以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吗?今之靠椅而坐者,不是昔之靠椅而坐者吗?”庄子道:“问得好。

庄子寓言故事大全

庄子寓言故事大全

庄子寓言故事大全第一则寓言故事,庖丁解牛。

庖丁是古代的一位厨师,他的手艺非常高超。

有一天,他被人请去宰杀一头牛。

庖丁对牛进行了解剖,他的刀法非常娴熟,连牛的内脏都没有受到伤害。

在庖丁的刀下,牛的身体被分成了一百多块。

庖丁的手艺之高超,让人叹为观止。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才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第二则寓言故事,蝴蝶梦。

庄子曾经说过,“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这是庄子的一则著名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飞来飞去,自由自在。

当他醒来后,他感到困惑,不知道自己是庄子,还是蝴蝶。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如梦,一切皆虚幻,我们应该超脱于物质世界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第三则寓言故事,逍遥游。

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且夫逍遥游者,志意閒适,形体自如,不卑不亢,不挠不屈。

”逍遥游是庄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他的一则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山林之间,自由自在地游走,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超脱于物质世界的束缚,活出真正的自己。

第四则寓言故事,大鱼。

庄子曾经说过,“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

”这是庄子的一则著名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条大鱼游来游去,自由自在,毫无顾忌。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应该像大鱼一样,从容自在,不受任何束缚,活出真正的自己。

第五则寓言故事,莫若以明。

庄子曾经说过,“莫若以明。

”这是庄子的一则著名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却找不到出路。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如同黑暗中的迷途,只有通过明智的选择和坚定的信念,才能够找到真正的出路。

以上就是庄子寓言故事大全的精彩内容,每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让人思索不已。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故事,找到人生的方向,活出真正的自己。

愿我们都能够像庄子的寓言故事中的人物一样,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超脱于物质世界的束缚,活出真正的自己。

《庄子》寓言故事

《庄子》寓言故事

一、弃璧负子(1)孔子问子桑雽曰:“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

吾犯此数患,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

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

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

‟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

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

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

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弟子无挹于前,其爱益加进。

(节选自《庄子·山木》)二.螳螂捕蝉(2)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

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

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

”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

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

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形。

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庄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

”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之。

庄周反入,三日不庭。

蔺且从而问之,“ 夫子何为顷间甚不庭乎?”庄周曰:“吾守形而忘身,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

且吾闻诸夫子曰:‘入其国,从其俗。

’今吾游于雕陵而忘吾身,异鹊感吾颡,游于栗林而忘真,栗林虞人以吾为戮,吾所以不庭也。

”(节选自《庄子·山木》)三、庄周贷粟(3)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节选自《庄子·外物》)螳臂当车: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的寓言故事-(精选)庄子的寓言故事1.惠子相梁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2.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大意:庄子和惠子在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游得从容自在,这是鱼的快乐呀。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快乐。

而你也不是鱼,那你肯定不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说:“从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在哪里(安:一意为如何,怎么;一意为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呢’,既然你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还问我?我是在桥上知道的。

”3.朝三暮四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

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

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

最后不免象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4.成者英雄败者贼这个故事出于《庄子*盗跖》。

在春秋这个社会(其实不限于春秋),小的盗贼被抓起来,而窃国大盗却成了诸侯。

齐桓公小白杀了他的哥哥才当上齐国的国君,当上国君后又把嫂子据为己有。

对这样的人,著名的贤人管仲却心甘情愿地辅佐他。

齐国的大臣田常杀死了齐王,窃取了齐国,自己当了齐王。

对这样的窃国大盗,圣人孔子也毫无愧色地接收了田常送给他的钱。

要是议论起来,这种事情真是让人不足挂齿,可是连圣贤都对他们没有非议。

其实这事有什么奇怪呢?《尚书》上说:“孰恶孰美?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

”5.运斤成风惠子是庄子的朋友,也是辩论对手。

两个人经常为了: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绝等观点相互争论。

惠子死后,庄子去送葬,回头对门徒说:楚国郢都有个人捣石灰时把一滴泥土溅到了鼻尖上,这滴泥土就象苍蝇翅膀一样薄。

捣石灰的人请匠石替他削掉。

匠石挥动一把大板斧,挥得呼呼作响,若无其事地随手一斧劈了下去,把那一滴泥土完全削去,但鼻子却没有丝毫损伤。

捣石灰的人站着神色不变。

宋元君听说了这件事,就把匠石找来,说:’你能不能给我表演一下?’匠石说:’6、庄周梦蝶原文: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译文: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意。

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

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

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庄周与蝴蝶一定是有分别的。

这便称之为物我合一吧。

7、关于鹏鲲的诗句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毛泽东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念奴娇·鸟儿问答毛泽东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

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

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

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

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泊岳阳城下杜甫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哨遍辛弃疾池上主人,人适忘鱼,鱼适还忘水。

洋洋乎,翠藻青萍里。

想鱼兮、无便於此。

尝试思,庄周正谈两事。

一明豕虱一羊蚁。

说蚁慕於膻,於蚁弃知,又说於羊弃意。

甚虱焚於豕独忘之。

却骤说於鱼为得计。

千古遗文,我不知言,以我非子。

子固非鱼,噫。

鱼之为计子焉知。

河水深且广,风涛万倾堪依。

有网罟如云,鹈鹕成阵,过而留泣计应非。

其外海茫茫,下有龙伯,饥时一啖千里。

更任公五十犗为饵。

使海上人人厌腥味。

似鲲鹏、变化能几。

东游入海,此计直以命为嬉。

古来谬算狂图,五鼎烹死,指为平地。

嗟鱼欲事远游时。

请三思而行可矣。

沁园白朴详细内容到百度里查渺渺吟怀,望佳人兮,在天一方。

问鲲鹏九万,扶摇何力,蜗牛两角,蛮触谁强。

华表鹤来,铜盘人去,白日青天梦一场。

俄然觉,正醯鸡舞瓮,野马飞窗。

徜徉。

玩世何妨。

更谁道、狂时不得狂。

羡东方臣朔,从容帝所,西真阿母,唤作儿郎。

一笑人间,三游海上,毕竟仙家日月长。

相随去,想蟠桃熟后,也许偷尝。

木兰花慢题阙白朴详细内容到百度里查听鸣驺入谷,怕惊动、北山猿。

且放浪形骸,支持岁月,点检田园。

先生结庐人境,竟不知、门外市尘喧。

醉后清风到枕,醒来明月当轩。

伏波勋业照青编。

薏苡又何冤。

笑蕞尔倭奴,抗衡上国,挑祸中原。

分明一盘棋势,谩教人、着眼看师言。

为问鲲鹏瀚海,何如鸡犬桃源。

史鸿文:庄子的不哭与哭庄子是两千多年前的哲人兼文人。

两千多年来,庄子在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目中,始终阴魂不散,这其中既包括他的学问的感召,他的文学话语和寓言趣味的熏染,也包括他的人们并不十分清楚的生活阅历对历史长河的穿越。

这里有一个有趣而新鲜的话题是:庄子到底会不会哭?庄子到底爱不爱哭?庄子为什么不哭又为什么哭?在我的想象和印象中,庄子的学问和生活处处充满着悖论,这一点同样也演绎到庄子的不哭与哭的二元对立上。

庄子确实不爱哭甚至不会哭,连他相以为命的妻子死的时候,他不仅不哭,而且还鼓盆而歌。

但庄子确实哭过。

那是当他看到他的最好的朋友,几乎也是唯一的朋友,名辩家惠施的坟墓之后,他便席地而哭,泣不成声了。

大凡喜怒哀乐、哭骂笑谈,乃人之常情。

生活中谁个不会哭?谁个没哭过?20年前,第一次从鸡犬之声相闻的偏僻山村走向喧嚣嘈杂的大都市的我,是一个稚气未脱、时不时都要流泪的毛孩子。

记得刚到大学报到时,我因为丢失了入学通知书曾当众而泣,又因为持久的胃肠道不适曾黯自落泪。

要知道,那是一个十几岁的毛孩子被孤身一人地搁置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又遭此不幸,焉有不哭之理?可当我在一天晚上,手捧一本叫做《中国古代哲学寓言故事选》的书在饶有兴趣地阅读时,我突然发现世界上竟有不会哭、不爱哭、不能哭之人,这个人就是后来我才知道其名气大得令人吃惊的大文人庄周。

那是一本被秀丽的兰色覆裹着的厚厚的通俗读物,它的编著者是我所敬仰的复旦大学的严北溟先生。

我在其中看道:庄子妻子死了,他的好朋友惠施去看望他。

当惠施心情沉重的地走入他家时,被眼前的景象弄懵了:庄子不仅不哭,还坐到妻子的棺材上敲击着瓦盆放声高唱。

依我当时的心情,总觉得这位庄先生太绝情了。

尽管我看到了他对惠施那段有关生死(有无)转化的高深莫测地解释,也明白了人生在世,不过是无中生有;人死了,不过是有还于无,用俗话说是又打回老家去了。

庄子歌而不哭,自有他的形而上的理由,因为他在精神上欢送妻子胜利凯旋。

但无论如何,作为一个懵懂少年,我还是觉得庄子这个人太过神经兮兮了。

但因此,也使我结识了这位无法直面其人的大文人,或许他的鼓盆而歌便是他的个性,它豫示着这位大文人不同凡响的心路历程。

所以,当我想到这一层时,我便又转变了自己的立场,开始对之产生了浓厚兴趣,以之于连我的毕业论文直至今日的部分学术研究均与庄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15年前,当我在北大听陈鼓应先生讲老庄哲学时,曾打算就庄子的“不哭论”的更深层的生存意味求教于陈先生,但那不过是一闪之念,转眼便放弃了打算。

因为我害怕先生做大学问而不理会此等怪问,虽然陈先生一直如庄周一般风趣。

就在那年深秋,我去拜访宗白华先生时,内心中又有了提及此事的冲动。

但当我坐入宗先生的书房后,便再也没有机会向他提及此事。

宗先生当时已八十有五,且精神钁铄地跟我等无名晚辈大谈中西园林空间意识的异同,我实在不想打断先生兴味正浓的美学散步。

等宗先生的美学散步停顿下来时,因害怕先生劳累,便起身告辞了。

所以,此事再度被搁置了起来。

我一向认为,在当代汉学界,最能洞悉庄周心迹的,不过陈先生和宗先生二人。

所以,自那以后,再也没有就此事向别人追问的打算。

渐渐地也就觉得这件事不那么重要了。

然而,庄子并非永远不哭之人,他远非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当我有暇去字斟句酌地阅读《庄子》全书时,我发现他也有过老泪纵横地经历,他哭过。

其时,我略感惊讶,这位幽默得令人难以招架的讽刺高手,怎么说哭就哭了呢?是啊,人非草木,焉能无情?虽然他教给人们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道理,但他自己并没有做到。

他的那次哭,是由于友谊的失落和精神对话者的遽然驾鹤西游带来的,因为他看到了他的好友惠施的坟墓。

因为惠施的撒手西去,再也不会有人问他儵鱼为什么是快乐的、葫芦和大树是否真的无用,总之,再也不会有人与他谍谍不休地争论了。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看起来,这一回庄子真的伤心了(尽管这与他的学问不符),因为他失去了友谊层面上唯一的精神寄托。

也难怪,世事沧桑,真情难觅。

人生在世得一知己者足矣!作为与世俗格格不入的出世文人,庄子何尝不是如此呢!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庄周其人其说更进一步的了解,我对庄周的不哭与哭有了更加理性化地认识。

就人生哲学的层面上讲,我发现他的不哭与他的人生观有着密切联系。

他痛斥虚情假意,所以他大骂世儒俗士;他厌恶装腔作势,所以他讽刺东施效颦;他反对人们情绪化地处理一切事务,所以他为比干刨心而惋惜。

他甚至教人们如何如何地坐忘怀道;如何如何地练就“喜怒哀乐不入乎胸次”的功夫。

因为他要人们逃离物质主义和拜金主义的陷阱,逃离斤斤计较、小题大做、多愁善感的世俗情怀,他要人们学会精神上的彻底地自由和解脱。

他是一位绝对意义上的文人。

同时也发现,他的哭是对人生真情的不自觉地依恋,是从超越还原到随俗,是对不哭的反动同时也是对不哭的补充。

因为他毕竟也是人,是有血有肉、崇尚真情、注重纯真友谊的清逸之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