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心教案
《妈妈的心》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妈妈的心》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大班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故事理解妈妈的爱是无私的,学会感激和回报。
2. 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交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亲情,培养尊重、理解、关爱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 教学内容:故事《妈妈的心》讲述了一只小鸟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挫折,而妈妈始终陪伴在他身边,给予关爱和支持。
通过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学会珍惜和回报。
2.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与妈妈之间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2)讲述故事:教师讲述故事《妈妈的心》,学生倾听。
(3)讨论:故事结束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故事的理解,以及妈妈的爱对自己的影响。
(4)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回报妈妈的爱,并将讨论结果进行分享。
三、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复述故事内容,了解妈妈的爱是无私的。
2. 学生能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
3. 学生能在小组活动中,提出回报妈妈的具体做法。
四、教学资源1. 故事课件《妈妈的心》。
2. 小组活动记录表。
3. 学生作品展示板。
五、教学建议1. 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验亲情,培养尊重、理解、关爱的品质。
2.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表达、交流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4. 课后加强对学生的关爱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全面发展。
六、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故事课件《妈妈的心》、小组活动记录表、学生作品展示板、教学音频或视频材料。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适当布置以营造温馨的氛围。
3. 心理准备:引导学生做好学习准备,鼓励他们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主题。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亲情。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妈妈的心》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妈妈的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单元《家的故事》中的第二章《妈妈的心》。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母爱的伟大;学习故事中的生词和常用句型;通过故事,培养幼儿的感恩情怀。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故事《妈妈的心》的主要情节,感受母爱的伟大。
2. 能够掌握故事中生词和常用句型,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培养幼儿的感恩情怀,懂得珍惜家人的关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的情感表达,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中生词和常用句型,能流利地复述故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课件、妈妈的心形状卡片、生词卡片、磁性黑板。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你们知道妈妈的心是什么样子的吗?”引发幼儿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故事:播放故事课件,老师一边讲解,一边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3. 学习生词和句型:讲解故事中生词和句型,让幼儿跟读,并进行实际情景演练。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运用所学生词和句型复述故事。
5. 实践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妈妈的心,并分享给同伴。
六、板书设计1. 故事《妈妈的心》2. 生词:伟大、关爱、珍惜、感恩等。
3. 句型:妈妈的心是(形状),因为(原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妈妈的心,并写上一句话表达对妈妈的爱。
2. 答案示例:妈妈的心是圆形的,因为她的爱包围着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每个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理解故事、学习生词和句型方面的掌握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向家人讲述故事《妈妈的心》,并用所学句型表达对家人的爱。
同时,开展家庭主题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的情感表达,学会感恩。
2.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中生词和常用句型,能流利地复述故事。
《妈妈的心》教案【完整版】

《妈妈的心》教案-【完整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妈妈的爱是无私的,体会妈妈对自己的关心和付出。
2. 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懂得回报妈妈的爱。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妈妈的心》内容简介:本文通过讲述一个小男孩在成长过程中,逐渐体会到妈妈对他的关爱和付出,从而学会感恩,懂得回报妈妈的爱。
2. 生字词:妈妈、心情、无私、关心、付出、感恩、回报等。
3. 语法点:简单句、复合句、被动语态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妈妈的爱。
2. 难点:学会感恩,懂得回报妈妈的爱。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妈妈的爱。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述一个关于妈妈的爱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妈妈的爱产生共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体会妈妈爱的经历。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语法点。
5. 情感体验:让学生设想自己成为妈妈,体会妈妈的爱。
6.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妈妈的爱。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感恩妈妈的作业,让学生实际行动起来。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妈妈爱的理解和体会。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3. 情感表达:关注学生在讨论和作业中表达对妈妈爱的情感,评估他们感恩意识的培养情况。
七、教学拓展:1. 亲子活动:鼓励学生与妈妈一起进行亲子活动,如制作感恩卡片、共度阅读时光等,增进亲子关系。
2. 家庭作业:布置一项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妈妈日常的付出,记录下来并表达对妈妈的爱。
3. 社区服务: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帮助孤寡老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
《妈妈的心》教案

《妈妈的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妈妈的心》这篇课文,理解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体谅母亲的辛苦和付出。
2. 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敬母亲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朗读和感悟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和感受母爱的伟大。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的爱。
2. 学会尊敬和关爱母亲。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感悟母爱的伟大。
2. 如何将课文中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母爱的伟大。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妈妈的心》及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3. 学生分组,准备课堂讨论。
4. 准备一些关于母爱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妈妈的心》。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分析课文内容,讲解母亲的爱。
4. 学生讨论:自己身边的母爱实例。
5. 分享讨论成果,感悟母爱的伟大。
6. 课堂小结,强调尊敬和关爱母亲。
七、课后作业:1. 写一篇关于母爱的感悟日记。
2. 为母亲做一件小事,表达对母亲的爱。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
3. 学生的课后作业及对母亲的关爱行动。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
2. 反思教学效果,是否有达到教学目标。
3. 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真正理解和感悟母爱。
十、教学拓展:1. 开展“母亲节”主题活动,让学生表达对母亲的爱。
2. 推荐阅读关于母爱的文学作品,加深对母爱的理解。
3. 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关爱弱势群体。
十一、教学计划:1. 安排课文《妈妈的心》的教学时间。
2. 规划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的时间。
3. 制定课后关爱母亲的行动计划。
十二、教学资源:1. 收集关于母爱的故事、影片、歌曲等资源。
大班语言领域教案 诗歌《妈妈的心》

大班语言领域教案诗歌《妈妈的心》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诗歌《妈妈的心》的内容,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朗诵能力,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妈妈的爱,感受母爱的伟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理解诗歌《妈妈的心》的内容,学会朗诵。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母爱。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诗歌《妈妈的心》文本,背景音乐,妈妈的心形道具。
2.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朗诵诗歌的经验,对母爱有基本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引发幼儿对妈妈的爱,引出诗歌《妈妈的心》。
2. 诗歌学习:教师带领幼儿学习诗歌《妈妈的心》,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
3. 朗诵练习:教师指导幼儿朗诵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4. 情感体验:让幼儿谈谈对妈妈的爱,分享和妈妈的美好时光。
5. 总结结束:教师总结诗歌《妈妈的心》的主题,强调母爱的伟大。
五、作业设计1. 回家后,幼儿向家人朗诵诗歌《妈妈的心》,分享对妈妈的爱。
2. 家长协助幼儿记录下朗诵诗歌的视频或照片,下次上课分享。
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情感的引导,让幼儿真实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在朗诵练习中,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观察幼儿的朗诵和情感表达,评价他们对诗歌《妈妈的心》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2. 评价方法: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朗诵、情感分享等,进行评价。
3. 评价内容:幼儿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朗诵的技巧和感情投入,对母爱的感悟。
七、教学拓展1. 相关活动:组织一次以“母爱”为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幼儿通过绘画表达对妈妈的爱。
2. 家庭作业: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一张以“母爱”为主题的卡片,下次上课分享。
八、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诗歌《妈妈的心》的理解和引导是否得当,是否能让幼儿真实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妈妈的心》教案-

《妈妈的心》教案-【完整版】第一章:妈妈的爱1.1 教学目标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幼儿对妈妈的感恩之心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倾听能力1.2 教学内容观看《妈妈的爱》动画片讨论母爱的意义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进行感恩活动1.3 教学方法观看动画片:通过视觉感受母爱的伟大讨论:激发幼儿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分享: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感恩活动: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第二章:妈妈的手2.1 教学目标了解妈妈的手为我们做的一切培养幼儿对手的感恩之心提高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2.2 教学内容观察妈妈的手讨论妈妈的手为我们做的一切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进行感恩活动2.3 教学方法观察: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讨论:激发幼儿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分享: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感恩活动: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第三章:妈妈的笑容3.1 教学目标了解妈妈的笑容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培养幼儿对妈妈的感恩之心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倾听能力3.2 教学内容观察妈妈的笑容讨论妈妈的笑容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进行感恩活动3.3 教学方法观察: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讨论:激发幼儿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分享: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感恩活动: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第四章:妈妈的辛苦4.1 教学目标了解妈妈的辛苦和付出培养幼儿对妈妈的感恩之心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倾听能力4.2 教学内容讨论妈妈的辛苦和付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进行感恩活动4.3 教学方法讨论:激发幼儿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分享: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感恩活动: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第五章:感恩妈妈5.1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倾听能力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5.2 教学内容讨论如何感恩妈妈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制作感恩礼物5.3 教学方法讨论:激发幼儿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分享: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制作礼物: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第六章:理解妈妈的心6.1 教学目标帮助幼儿理解妈妈的心意,尊重妈妈的决定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幼儿的沟通和表达能力6.2 教学内容通过故事讲解妈妈的心意举例说明在生活中的体现讨论如何理解并尊重妈妈的心意分享自己如何与妈妈沟通的经历6.3 教学方法讲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妈妈的心意举例说明:结合实际生活,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妈妈的心意讨论:激发幼儿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分享: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第七章:孝顺妈妈7.1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孝顺意识,懂得珍惜妈妈的付出帮助幼儿学会在生活中关心和照顾妈妈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倾听能力7.2 教学内容讲解孝顺的重要性举例说明如何在生活中孝顺妈妈讨论孝顺妈妈的实际行动分享自己孝顺妈妈的感受和经历7.3 教学方法讲解:引导幼儿认识到孝顺的重要性举例说明:让幼儿了解孝顺的具体表现讨论:激发幼儿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分享: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第八章:保护妈妈8.1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保护意识,懂得保护妈妈帮助幼儿学会在危险情况下保护妈妈提高幼儿的应变能力和安全意识8.2 教学内容讲解保护妈妈的重要性举例说明在危险情况下如何保护妈妈讨论如何提高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分享自己保护妈妈的感受和经历8.3 教学方法讲解:引导幼儿认识到保护妈妈的重要性举例说明:让幼儿了解保护妈妈的具体方法讨论:激发幼儿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分享: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第九章:感恩活动9.1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增强幼儿的社会责任感9.2 教学内容讨论如何进行感恩活动分享自己的感恩经历制作感恩卡片或礼物进行感恩行动9.3 教学方法讨论:激发幼儿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分享: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制作礼物: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感恩行动: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10.1 教学目标引导幼儿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培养自我反省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倾听能力10.2 教学内容讨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分享自己的反思和感悟10.3 教学方法回顾: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讨论:激发幼儿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分享: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妈妈的爱重点关注环节: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妈妈的心》教案

《妈妈的心》教案-【完整版】第一章:主题概述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 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心。
3. 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内容:1. 引入话题:通过一个发生在家庭中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
2. 讲解母爱的伟大:通过分享一些感人的真实故事,让学生深刻理解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3. 讨论母爱的体现:让学生分享自己和母亲之间的点滴,感受母爱的存在。
第二章:妈妈的付出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付出。
2. 培养学生对母亲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内容:1. 妈妈的日常付出:讲解妈妈在家庭中的角色,以及为家庭和孩子所付出的努力。
2. 学生的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一些实际的体验活动,如做饭、洗衣等,感受妈妈的辛苦。
第三章:感恩的心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2.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爱意。
教学内容:1. 感恩的意义:讲解感恩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感恩的心态。
2. 表达爱意:教授学生一些表达爱意的方式,如写感谢信、送礼物等。
第四章:关爱他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关爱他人的意义:讲解关爱他人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关爱他人的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如家人、朋友等,并付诸行动。
第五章:家庭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家庭的重要性:讲解家庭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以及家庭价值观的传承。
2. 家庭的责任感:引导学生学会承担家庭责任,如帮助家务、关心家人等。
第六章:妈妈的梦想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妈妈对自己的期望和梦想。
2. 培养学生对妈妈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内容:1. 妈妈的梦想:讲解妈妈对自己的期望和梦想,以及为了家庭和孩子所做出的牺牲。
2. 学生的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一些实际的体验活动,如与妈妈一起完成她的梦想等,感受妈妈的期望。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妈妈的心》精品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妈妈的心》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家的温暖》,详细内容为《妈妈的心》。
通过讲述一个温馨感人的故事,描绘了妈妈对孩子无尽的关爱和付出,引导幼儿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幼儿对家人的感恩之情。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的情节,理解妈妈对孩子的爱。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 培养幼儿对家人的关爱和感恩之情,激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礼貌、关爱他人的行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妈妈的爱是无私的,学会关爱家人。
重点: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妈妈的心形图片、彩笔、白纸。
2. 学具: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妈妈的心形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形状?它代表了什么?”通过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妈妈的心》。
2. 讲解故事(10分钟)教师讲述故事《妈妈的心》,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妈妈的行为和情感。
在讲述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适时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针对故事内容提出问题:“妈妈为什么要用心去做饭?”“故事中,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幼儿回答,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妈妈。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用语言描述。
5. 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妈妈的心》2. 板书内容:(1)故事主要人物:妈妈、孩子(2)故事情节:妈妈用心做饭,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3)教学重点:掌握故事情节,学会关爱家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心中的妈妈,并用语言描述。
2. 答案示例:(1)画妈妈在厨房做饭的场景,描述:“我的妈妈在厨房用心做饭,她做的饭菜很美味,我很喜欢。
”(2)画妈妈拥抱孩子的场景,描述:“我的妈妈抱着我,让我感受到她的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妈妈的心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妈妈之歌》
2、学唱歌曲《妈妈的心》
3、表演歌曲《妈妈的心》
4、音乐知识:掌握四分休止符,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
5、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妈妈之歌》,进一步体验感受乐曲中音乐作品旋律婉转起伏、宽广绵长,充分表现了母子间的真挚。
歌曲的歌词朴实无华,母子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通过母子两人的对答,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挚爱和期望以及孩子深情的回报。
二、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妈妈的心》,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作品充满激情地表达了幸福生活的儿童热爱祖国妈妈的一片深情。
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在音调上节奏的松、紧变化,唱出了“妈妈的歌”、“儿女的歌”使人感到心潮起伏,激动万千,把情绪推向高潮。
三、引导学生学习创编情景与动作实行表演,学习在情景中用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妈妈的心》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升学生器乐的演奏水平。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
(结合学唱歌曲演奏6、1、2三音实行练习)
4:节奏练习:自选(结合学习作品的节奏实行)。
二:新课学习:
1、导入(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你知道妈妈的心中最牵挂、最关心的是谁?生:自由回答)
2、放录音,(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听一首《妈妈的心》,听后说说这首歌曲唱了什么内容?用什么速度演唱?听后交流)出示大歌片《妈妈的心》听录音范唱两边,学生轻轻跟着录音哼唱,注意区分:533.1│230│。
3、入四分休止符
(问: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谱上有“0”?板书“0”简单介绍:休止符,音乐中用休止符表示停顿,在简谱中就是用“0”表示,“0”是四分休止符(板书)四分休止符与四分音符的时值是一样的,都是一拍。
)
4、练习:
1)念与拍:ХХ0∣ХХ0‖0ХХ∣0ХХ‖
2)再听录音范唱,轻声跟唱
3)讨论:这首歌中的休止符“0”起到什么作用?表达怎样的心里状态?
结论:这里四分休止符表达出儿女与妈妈心心相印之情
4)竖笛演奏《妈妈的心》旋律
5)学生轻声跟唱(注意四分休止符的停顿)
谈话:歌曲中“儿女”“妈妈”“祖国”三者的关系能理解吗?你能唱出对妈妈、对祖国的爱吗?
5、教师范唱
6、分段练唱再连起来唱(教师弹旋律,学生用打击乐实行合作排练。
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跳,一部分学生用竖笛与打击乐器伴奏,表演《妈妈的心》)
三、欣赏《妈妈之歌》
1、导入:(老师又带来一首《妈妈之歌》,听后说说歌曲又唱了什么)内容?
2、初听(师生交流歌曲所反映的内容。
)
3、介绍(师:这是一首云南纳西族民歌,纳西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民歌中以“阿哈巴拉调”抒发对母亲恩情的歌腔。
)
4、复听(设问:这首歌是男声唱?女声唱还是童声唱?学生交流)
5、再次复听
6、学生跟录音轻轻哼唱自已创编动作实行表演,体验母亲的深情。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