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声现象

合集下载

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声与信息、能量

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声与信息、能量

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声与信息、能量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B.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响度D.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是对琵琶声的形象描述,下列对琵琶弹奏中涉及到的声学知识描述不正确的是()A.用力拨动琴弦,可以增大琴声的响度B.琴声的音调越高,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快C.琴声引起了诗人的共鸣,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琴声通过空气传入诗人的耳朵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学校内禁止鸣笛,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B.思考乐响铃声音大是因为音调高C.校内广播属于信息传播D.同学们“唰唰”写字的声音是次声波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B.物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C.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D.公路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5.图为094型核潜艇,它是我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水下航行时是通过声呐系统发出的超声波感知附近海域的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感知附近海域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D.潜艇上的舰员能够听见超声波6.我们生活在声音的广袤空间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音调是由声源的振动幅度决定的C.超声波可以碎石,应用了声波能传递信息D.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公共场所交谈要轻声,是指要控制声音的音调B.弹奏吉他时按压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C.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D.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8.2023年4月,第二届中国文化旅游博览会期间举行了多场音乐会,观众在多彩的音符中感受到中国音乐艺术的魅力。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声现象试题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声现象试题

第一讲声现象一、选择题1.(2021,随州)如下图,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屡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C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被屡次反射形成回声2.(2021,龙东)以下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D3.(2021,漳州)能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是DA.响度B.音调C.音色D.介质4.(2021,福州)福州许多路口安装有盲人过街提示器,盲人可以根据提示器发出声音的上下区分方向,其中声音的上下是指声音的BA.音色B.音调C.振幅D.响度5.(2021,宜昌)为了减少环境噪声对教室内学生的干扰,以下方法无效的是AA.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B.在教室周围植树C.上课时关闭门窗D.学校路段制止鸣笛6.(2021,荆门)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与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效劳.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B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7.(2021,山西)在校园艺术节上,小梦为全校师生演奏了享誉海内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以下有关小梦二胡演奏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CA.二胡弦停顿振动,弦还会发声B.二胡声能在真空中传播C.二胡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D.二胡声一定不会成为噪音8.(2021,南京)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BA.改变杯内水量,再次用湿手摩擦杯口B.改变用力大小,再次敲鼓面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钢尺D.改变管内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口吹气9.(2021 ,长沙)长沙福元路大桥东入口采用了全封闭的隔音措施,如下图,该设施长175m,高7m,由隔音板组成,能降噪20分贝左右,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BA.采用全封闭隔音是在声源处阻断噪声的传播B.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C.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D.隔音板隔音利用了声音的直线传播10.(2021,天水预测)在?我是歌手?第五期中,林志炫演唱了?没离开过?,到了副歌局部,林志炫竟然连升八个度,被誉为“高音王子〞.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选项是AA.这里的“连升八个度〞指声音的响度发生了变化B.现场观众欣赏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林志炫是通过声带的振动发出声音的D.场外的工作人员是通过音色区分林志炫的声音二、填空题11.(2021,锦州)我们在打时能听出是妈妈的声音,这是根据乐音三要素中的_音色来判断的;如果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真空罩里,我们就听不到闹钟的声音了,这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_.12.(2021,哈尔滨)如下图,“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_振动_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_响度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第12题图第13题图13.(2021,株洲)如图是人与一些动物发声与听觉的频率范围.他们所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发声部位_振动_而产生的.地震前通常有次声波产生,人、海豚与大象能最先感觉到的是_大象_.14.(2021,黄冈)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的听漏工常常在凌晨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如图),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_防止声音的干扰_.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_大_(选填“高〞或“大〞)些.15.(佛山中考)往8个一样的透明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不同颜色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时可发出“1,2,3,4,5,6,7,i〞的音,发出声音的响度_一样_(选填“一样〞或“不同〞),最右边瓶发出的是_1_(选填“1,2,3,4,5,6,7,i〞)音.三、实验探究题16.(盐城中考)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与判断方法.实验方案:_封闭金属管口,轻推管子使其摆动,听管子是否发声_;判断方法:_如果发声,那么是管子的摆动产生的,如果不发声,那么说明声音是管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_.17.(2021,上海)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及弦线的长度、粗细与张力有关.于是他想(1)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如图1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张力一样.①假设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那么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及弦线_长度_的关系.②假设他要研究音调及弦线粗细的关系,那么应选择_a_与_b_两弦线做实验.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2)请你据图2判断,在张力一样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 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_A_点,最低的是按住_B_点.四、综合应用题18.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需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①_声速大小可能跟介质种类有关,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_;②_声速大小可能跟温度有关,声音在_5_℃、15_℃、20_℃的水中的速度不同_.(2)设海水温度为25 ℃,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 s 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_s =12vt _,计算出海水深度为_1531_m_.(3)真空中声速是_0_m/s_.。

2024年中考物理知识梳理及训练—声现象(含解析)

2024年中考物理知识梳理及训练—声现象(含解析)

2024年中考物理知识梳理及训练—声现象(含解析)一、声音的产生1.声源:物理学中,把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时,应用了转换法、比较法和归纳法。

二、声音的传播1.介质: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声波: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这种波叫做声波。

4.声速(1)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计算公式:v=s/t(2)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

①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关系为:v固>v液>v气。

②声速大小与介质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声速越大;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5.回声(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回声。

(2)人耳能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时,人耳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原声和回声。

当声速为340m/s时,障碍物距人耳至少为17m。

(3)回声的应用①加强原声: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人们分辨不出原声和回声,会觉得声音更响亮。

音乐厅中常用这种原理使演奏的效果更好。

②回声测距:当声源静止时,声音从发出到碰到障碍物反射回声源处所走过的距离,是声源到障碍物距离的两倍,即s =12v 声t ,其中t 为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v 声为声音的传播速度。

6.在探究真空不能传声时,应用了实验推理法。

【例题1】如图所示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

航天员在太空活动时必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A .太空中声音传播速度太慢B .太空中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C .太空中航天员声带不会振动D .太空中没有阻碍,声音响度太大【答案】B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太空中处于真空状态,没有传声介质,声音无法传播,故航天员在太空活动时必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

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人说悄悄话时,声带是不振动的B. 超声波能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C. 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 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答案】B【解析】【解答】解: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说悄悄话时,声带也在振动,故A错误;B、利用超声波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B正确;C、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是音色不同,故D错误.故选B.【分析】(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3)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4)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2.在我国云南生长着一种神奇的“跳舞草”每当音乐声响起,它的叶子就会随着音乐旋律的高低快慢上下跳动,音乐的节奏越快,它跳动就越快;音乐的节奏一慢,它也随之慢下来;音乐停止时,它也就停止了跳舞;如图所示,人对着它唱歌时,它也会“跳舞“.根据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将“跳舞草”置于月球上,“跳舞草”也会翩翩起舞B. “跳舞草”能够跳舞是因为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振动的空气又会引起跳舞草叶子的振动C. 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大,叶子就振动得快D. 音乐停止时,没有了振动,它也就停止了跳舞【答案】A【解析】【解答】解:A、“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月球上没有空气,故“跳舞草”不会跳舞,故A错误;BCD、“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可能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会引起草叶的振动,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高,叶子振动的就快;反之,则慢,音乐一旦停止,没有了振动,“跳舞草”也就停止了振动,故BCD正确.故选A.【分析】跳舞草能随着音乐跳舞,是因为音乐响起,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节奏不同,周围空气振动不同,因而跳舞草振动不同.3.小徐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以上三项都是【答案】C【解析】【解答】解: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4.2017年4月22日“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我国航天技术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如图所示是在对接前从天宫看天舟的图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发射“天舟一号”的火箭主要用液态氢作为燃料,选择该燃料的原因是它的比热容大B. “天舟一号”所使用的供电装置最可行的是太阳能电池C. “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D. 航天员在飞船外共同作业时需要借助电子设备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答案】A【解析】【解答】A、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是氢的热值较大,A符合题意;B、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在太空中是非常丰富的,B不符合题意;C、“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是静止的,C不符合题意;D、太空中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对话要借助电子设备,D不符合题意。

专题02 声现象-全国(2022-2020)三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汇编(解析版)

专题02 声现象-全国(2022-2020)三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汇编(解析版)

全国(2022-2020)三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汇编专题02 声现象【2022年】一、单选题1.(2022·上海)“请勿大声喧哗”是指控制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频【答案】A【解析】A.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或者强弱,而大声喧哗,指的是响度大,故A符合题意;B.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故B不符合题意;C.音色指的是声音的特性与品质,故C不符合题意;D.振频指的是声音的振动的频率,影响音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2·宁夏)部分智能手机有智慧语音功能,手机主人说出已录人的“唤醒词”就可以唤醒手机,这是利用声音特性中的()A.音调B.响度C.频率D.音色【答案】D【解析】不同的人说话时的声音由于声带结构、形状等因素的不同,音色不同,依靠录制好的手机主人的“唤醒词”就可以唤醒手机,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2·广西)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B.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吹笛时,按压不同气孔是改变声音的响度D.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将听到闹钟铃声逐渐减弱,这表明真空不能传声【答案】C【解析】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声源处处理,故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吹笛时,按压不同气孔,改变空气柱的长短,从而是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改变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C符合题意;D.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将听到闹钟铃声逐渐减弱,介质慢慢变少,直至罩内接近真空,接近真空时,听不到铃声,故表明真空不能传声,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2·北京)琴和瑟是我国传统的两种乐器,通过弹拨琴和瑟的弦使之发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在发声的琴弦,没有振动B.琴和瑟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琴和瑟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时,它们的响度一定相同D.人们依据音色的不同,能区分出琴和瑟的声音【答案】D【解析】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所以正在发声的琴弦,在振动,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琴和瑟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时,只能说明它们振动频率一样,但不能说明响度相同,故C错误;D.琴和瑟材料与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可以根据音色来分出琴和瑟,故D正确。

初三物理声现象综合专题试题

初三物理声现象综合专题试题

初三物理声现象综合专题试题1.声音在均匀空气里传播过程中()A.声速逐渐减小B.频率逐渐减小C.振幅逐渐减小D.声速、频率、振幅都不变【答案】C【解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但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变;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音调和音色不变.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变;故A错误;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音调不变,故频率也不变;故B错误;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过程中,响度变小,振幅也变小;故C正确;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速度不变,音调不变,频率也就不变;响度变小,振幅也就变小;故D错误;故选C.【考点】声音传播的条件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音调越高D.长期在强噪音环境下工作,对人体不会造成损害【答案】A【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此选项正确;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此选项错误;C、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此选项错误;D、长期在强噪音环境下工作,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损害.此选项错误.【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响度与音调的区别、噪声的危害等知识,是一道声学知识的综合题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答案】C【解析】声音是有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则发生停止。

【精选】八年级上册声现象实验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精选】八年级上册声现象实验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具体数据如下表:编号材料长度粗细松紧甲钢丝10cm0.2mm2紧乙钢丝10cm0.1mm2紧丙钢丝5cm0.1mm2紧丁钢丝5cm0.1mm2松(1)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______钢丝时的音调高。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长度、松紧程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_________有关。

(2)为了探究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时,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_______和________钢丝。

(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答案】乙粗细乙丙在钢丝的长度,粗细相同时,钢丝越紧,音调越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实验探究能力。

【详解】(1)[1][2]因为甲、乙两根钢丝的长度、松紧度一样,甲比乙粗,乙振动的频率大音调高,该过程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发声体的音调与其粗细的关系;(2)[3] [4]如果探究发声体音调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必须控制两根钢丝的粗细、松紧度一样符合条件的是乙和丙两根钢丝;(3)[5]由图可以知道钢丝丙和丁长度、粗细相同,钢丝的松紧不同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拔动丙和丁两根钢丝,丙钢丝发出的音调高丁钢丝发出音调低,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钢丝的长度、粗细相同时钢丝越紧音调越。

2.探究声音的特征:(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_____,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决定的.(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_____(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_____(选填“高”或“低”)了,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答案】A、B、C 频率(快慢)钢尺响度低钢尺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解析】(1)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B.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C. 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D. 改变吹笔帽的力度,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D.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2)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大,响度变大;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振动得很慢,即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所以人耳听不到.3.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尺子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1)该同学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有关;(2)又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幅度;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快慢大致相同.实验发现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________越大,发出声音的________越大;(3)在实验中会发现: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答案】低频率振动的幅度响度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解析】【分析】(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详解】(1)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2)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小尺子振动幅度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由此可得出结论:响度的大小与发声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3)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所以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但发出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人听不到声音.4.王伟同学研究了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的关系,并记录了实测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表格中频率和弦长两行数据可知,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随着弦长变长而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且通过计算可知,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的乘积的大小________(选填“是”或“否”)变化的.估算出他有意留出的空格中应该填写的数据①应该是________,②应该是________.【答案】变小否35l495【解析】【分析】【详解】分析表格中频率和弦长两行数据可知,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随着弦长变长而变小;通过计算可知,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的乘积都是264L,不发生变化;空格中应该填写的数据①应该是:26434405LL=,②应该是:264495815LL=5.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来下表的几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2)选用编号A、C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3)如果小明还想验证猜想三,则他可以选择编号为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此时表中所缺的数据应该填_______.【答案】A B 二 C D 0.76【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择长度和材料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所以应选用编号为A和B的琴弦进行实验;(2)选用编号A、C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而长度不同,所以是为了验证猜想二;(3)验证猜想三,同样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应保证横截面积和长度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实验,所以则他可以选择编号为C和D的琴弦进行实验;则此时表中所缺的数据应该填入和C的横截面积相同,即0.76mm2.点睛:关键是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当一个结果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时都使用此方法进行实验,实验时让一个因素变化,而其它因素都控制相等或相同即控制变量.6.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情景,回答问题:(1)如图①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2)如图②所示,从左向右敲击瓶子时,各瓶发音的音调变化是:________.(选填“由高变低”或“由低变高”)(3)如图③所示,用手指轻叩课桌,使正坐在对面的同学刚好听不到叩击声,再让对面的同学将耳朵紧贴在桌面上,用同样的力度轻叩课桌,这时对面的同学则能听到叩击声.这个实验表明:________(4)如图④所示,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闭的广口瓶内,将瓶内的空气不断抽出时,手机铃声逐渐变小.由这个实验事实得到的推论是:________.(5)如图⑤所示,我们把水倒入瓶中时,通常根据声音的________来判断瓶中水的多少.【答案】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由高变低固体传声效果比空气好真空不能传声音调变化【解析】【详解】(1)小纸片的跳动是由于扬声器振动造成的,扬声器发出声音的原因正是由于里边纸盆的振动;所以如图①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2)敲击瓶子时,声音主要是瓶身和水柱振动发出的,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因此从左向右敲打瓶子,音调由高变低;(3)敲课桌的另一端的时候,耳朵贴在桌面上是靠固体传播声音;耳朵离开桌子的时候靠空气传播声音,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所以耳朵紧贴在桌面上,用同样的力度轻叩课桌,这时对面的同学则能听到叩击声.(4)当用抽气机不断抽气时,手机播放的音乐声逐渐减弱,经过科学推理可得:真空不能传声;(5)往暖水瓶中灌水时,是由暖水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水越来越多,空气柱越来越短,越容易振动,音调越高.所以可以通过发出声音的音调变化来判断暖水瓶中水的多少.7.用一只手捏住表面光滑的实心铝棒的某一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听见铝棒发出声音。

初中物理试卷分类汇编物理声现象(及答案)

初中物理试卷分类汇编物理声现象(及答案)

初中物理试卷分类汇编物理声现象(及答案)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D. 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 A【解析】【解答】解:A、发声的物体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可以在声音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A.【分析】解决此题需要掌握: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声波B. 声音在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40m/s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答案】D【解析】【解答】解:A、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电磁波,故A错误;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更快,故B错误;C、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就能听到声音,只有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且达到一定响度的声音人耳才能听到,故C错误;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故选D.【分析】(1)导航利用的是电磁波;(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 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信息D.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答案】A【解析】【解答】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不同的发声体,故A正确;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C、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故D错误.故选A.【分析】(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防止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4.小徐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以上三项都是【答案】C【解析】【解答】解: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5.小明家对面楼的住户正在装修房间,影响了他的学习和休息,为了减小影响,小明设计了下列方案,其中最佳方案是()A. 将门窗关紧B. 用棉花塞住耳朵C. 将门窗关紧,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D. 将门窗打开,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答案】C【解析】【解答】A、“将门窗关紧”是在噪声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可以减弱噪声但效果不是最佳,A不符合题意;B、“用棉花塞住耳朵”是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可以减弱噪声但效果不是最佳,B不符合题意;C、“将门窗关紧,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是在噪声传播的过程中和人耳接收处共同减弱噪声,减弱噪声的效果最佳,C符合题意;D、“将门窗打开”不仅没有减弱噪声,而是增大噪声,D不符合题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中考《声现象》试题汇编一、选择题1.(2011杭锦旗)若把正在收看的电视机放在真空玻璃罩内,我们会发现( D )A.图像和声音一样正常B.图像和声音同时消失C.可以听到声音,但看不到图像D.可以看到图像但听不到声音2.(2011盐城)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

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 )A.声音产生的原因B.决定音调的因素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3.(2011自贡)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说话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D )A.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B.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4.(2011乐山)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 B )A.声音越来越大 B.声音越来越小C.声音大小保持不变 D.音调越来越低5.(2011攀枝花)决定声音传播速度的是( C )A.响度B.音调C.传播声音的介质D.音色答案:C6.(2011 大连)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则鼓声(C)A.音调越高 B.音色越好 C.响度越大 D.越低沉7.(山东临沂)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

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C)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8.(2011武汉)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

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C )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C.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D.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9.(2011内江)如图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 B )10.(2011湖南衡阳)使用随身听(MP3、MP4……)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就是改变了声音的( C )A.频率 B.音调 C.响度 D.音色11.(2011黄冈)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12.(2011桂林)、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能分辨出它们发出的声音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C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D.传播速度不同13.(2011泉州)欣赏南音时,我们能分辨出二胡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某个特性来判断的,该特性是( B )A.响度 B.音色 C.音量 D.音调14.(2011鞍山)口技演员能够模仿许多乐器和动物的声音,它主要是要模仿动物和乐器发出声音的( A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频率15.(2011柳州)一曲《梁祝》哀婉动听,用小提琴或钢琴演奏能呈现不同的特点,你能区分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C )A.频率 B.振幅 C.音色 D.节奏16.(2011肇庆)、用二胡、吉它、笛子三种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我们在隔壁房间仍能分辨出是哪种乐器演奏的,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B )A.音调 B.音色 C.音速 D.响度17. (2011龙岩)、2010年第16届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上,毛阿敏和孙楠合唱最具岭南风情的会歌《重逢》,听众听歌声就可分辨是谁唱的。

这主要是依据他们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B )A.音调B.音色 C.响度 D.频率18.(2011襄阳)优美的乐曲《梁祝》,既能用小提琴演奏,又能用钢琴演奏。

我们能够区别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C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19.(2011天津)如图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

吹奏乐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同时上下推拉活塞。

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 A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速度20.(2011台湾)下图是童謠「小蜜蜂」的歌詞與樂譜,在小萍唱到「大家一齊」這四個字的期間,聲波的音調逐漸升高。

此期間聲波音調逐漸升高,主要是因為下列何種變化?( D )A.聲波的振幅逐漸增加B.聲波的頻率逐漸變低C.小萍聲帶來回振動一次的時間逐漸增加D.小萍聲帶每秒來回振動的次數逐漸增加21.(2011江苏淮安)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的歌声,小华说:是刘欢演唱的。

其判断是依据声音的( D )A.频率 B.响度 C.音调 D.音色22.(2011莆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 A )A.响度 B.音调C.音色D.频率23.(2011徐州)多种乐器合奏比单一乐器演奏的声音更丰富,因为不同种类的乐器各自具有独特的( C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24.(2011烟台)、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能分辨出它们发出的声音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C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传播速度不同25.(2011包头)喇叭里响起“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军军说:“是韦唯在演唱”。

他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C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26.(2011恩施)我们之中的小男生,成长时声音逐渐改变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B )A.声带振动变快 B.声带振动变慢 C.声带振幅变小 D.声带振幅变大27.(2011清远)古筝是一种弦乐器,演奏者一只手不断地变换按弦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弦发声时的(D)A.振幅 B.响度 C.音色 D.音调28.(2011广州)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D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29.(2011杭州)科学家设想利用道路来收集太阳能进行发电,供电动汽车和路灯使用。

方法是在路基上先铺设覆盖有太阳能电池的水泥板,再在太阳能电池上覆盖透明的玻璃作为路面,这个设想要能实际使用,对玻璃的选择,下列哪一项不是主要需考虑的( D )A.玻璃表面粗糙程度 B.玻璃强度C.玻璃颜色 D.玻璃的隔音效果30.(2011绵阳)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B )A.大象的“声音”交流B.蝙蝠的“回声”定位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31.(2011株洲市)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哪个方法有效合理( B )A.在救室内安装噪声监控器装置 B.在教室周围植树C.每个学生都戴个个防噪声耳罩D.将教室的窗户打开32.(2011 宜昌)声波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和能量,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C)A.播放歌曲 B.教师讲课 C.超声波洁牙 D.敲打西瓜鉴别生熟33.(2011西宁)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广泛的应用,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D )A.验钞机 B.微波炉 C.电视遥控器 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34.(2011 河池)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1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

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A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35.(2011威海)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D.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BC) 36.(2011潍坊)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雷雨天气,先看到远处的闪电,稍后听到雷声B.击鼓的力量越大,响度越大C.声波具有传递能量的性质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37.(2011湛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声音只能传递信息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38.(2011宿迁)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耳听不到39.(2011连云港)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声音是电磁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某些路段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C.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40m/sD.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40.(2011成都)如图所示,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B.吉他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C.吉他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D.吉他声具有能量41.(2011泸州)、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B.假如你和小华同时登上月球,你们俩之间可以直接面对面谈话,而不需要其他设备C.上课时,教室外面高音喇叭放出的歌声不是噪声D.中考期间,要求考场周围禁用高噪音设备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42.(2011河南)、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C.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市区内“禁鸣喇叭”,采用的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43.(2011哈尔滨)、某同学对下列声现象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D )44.(2011 山西)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声的音色不同45.(2011 南宁)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高速公路边的隔音板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D.声波不能传递能量46.(2011达州市)、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达州市委宣传部、文广局、市电视台主办了“红歌连连唱”。

小琴踊跃报名参加了比赛,有关她的歌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我们听到她的歌声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B.小琴同学发出的歌声是她的舌头振动产生的C.小琴同学在台上“引吭高歌”说明她的声音响度大D.我们在幕后能听出是小琴的歌声是根据音色判断的47.(2011新疆)下列有关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人耳处减弱噪音C.“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音调升高D.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48.(2011德州)下列有关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人耳处减弱噪音C.“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音调升高D.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49.(2011赤峰)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只能通过介质传播C.声音在一切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D.声音中,人们听不见的声音只有超声波50.(2011潜江)图所描述的声音具有的共同点是( C )A.声音的音调是相同的 B.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C.都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 D.都是噪音51.(2011阜新)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禁止鸣笛”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B.“隔墙有耳”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52.(2011崇左)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B.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小C.可用噪声监测设备来消除噪声污染D.敲锣时用力越大,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53.(2011牡丹江)下列对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B ) A.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B.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说明真空不能传声C.利用声呐探测海底的深度,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摩托车上安有消声器,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54.(2011益阳)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声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55.(2011黑龙江东五市)建党90周年来临之际,各地组织唱红色歌曲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