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创新平台
聚焦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首批4家国家创新平台确立

聚焦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首批4家国家创新平台确立不久前,我国宣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全面启动实施,将用13年的时间,把我国打造成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将如何布局?谁来引领?怎样突破?记者采访权威部门,独家呈现发展规划。
15个部委合力 打造国家级专家库2016年,全球科技巨头人工智能投资已达300亿美元,重视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共识。
与世界领先国家相比,我国人工智能在部分领域核心技术实现重要突破,但仍缺少重大原创成果,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等方面差距较大。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如何布局?科技部部长万钢说:“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大协作。
”15部委形成合力由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工信部、中科院、工程院、军委科技委、中国科协等15个部门构成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推进办公室应运而生,着力推进项目、基地、人才统筹布局。
与此同时,打造国家级专家库。
由潘云鹤院士任组长,包括陈纯院士、李未院士、高文院士等27名顶级专家在内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也宣布成立。
“从前瞻的角度聚集集体智慧,对一些人工智能的方向性、专业性的重大问题进行实质性的、潜在性的研究,为国家层面的人工智能重大决策提供进一步的咨询和评估。
”中科院院士、战略咨询委员会组长潘云鹤说。
两种属性高度融合“把握人工智能技术属性与社会属性高度融合的特征,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万钢讲了一个故事,“好多老外好奇地问我,你们第四代移动通讯是怎么弄起来的?他们觉得很迷茫。
我说很简单,从世博会开6 INNOVATION TIME 2018.01成熟了,再搞几十个城市,最后实验区差不多覆盖所有地区,不就这么解决了嘛。
”开辟六个“跑道”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了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安全便捷的智能社会、构建安全高效的智能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军民融合、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经济、前瞻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六大任务。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是为了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而建立的重要平台。
本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创新创业项目和资源,帮助他们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获得支持和指导,并鼓励他们实践和实现自己的创新创业理想。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的建设目的是为了解决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国家级平台,可以集中并整合相关创新创业项目和资源,为大学生提供更全面、更有针对性的支持。
其次,通过提供实践机会和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锻炼和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同时,平台还可以促进不同高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为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项目展示和资源共享。
在项目展示方面,这个平台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创新创业项目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向更广泛的社会展示自己的创新创业理念和成果。
在资源共享方面,平台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创新创业相关资源,包括创业导师、企业合作机会、政策法规等,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的操作方式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
线上平台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便捷的信息查询和交流平台,帮助他们更方便地获取和分享创新创业相关的信息。
线下平台则可以通过组织创新创业大赛、讲座、培训等活动,为大学生提供更实际的创新创业体验和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锻炼和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的建设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等多方合作。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支持平台的建设和发展。
高校可以积极参与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提供创新创业项目和资源。
企业可以提供创业合作机会和实践平台,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创业环境。
总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的建设对于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个平台,大学生将能够获得更全面的创新创业支持和指导,更好地实践和实现自己的创新创业理想。
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运作经验交流发言稿

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运作经验交流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各位共同探讨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的运作经验。
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而科技创新平台则是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的关键环节。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科技创新平台运作经验的思考和心得体会。
首先,科技创新平台的定位十分重要。
作为国家级平台,其定位必须准确明确,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契合。
平台应当坚持公益性质,不以盈利为目的,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需求。
平台的设立应具备长远的战略思考,以应对未来科技创新的需求和挑战。
其次,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是科技创新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平台运营方要具备科学的组织架构和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研发人才。
科研人员要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开展科技研究的同时,也要强化团队合作精神,形成横向和纵向的多学科交叉合作,提升整体研究水平。
第三,科技创新平台要注重合作与开放。
通过与国内外科研机构、企业和高校的深度合作,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资源共享,形成集创新资源和优势产业于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
平台还应具备较高的对外开放程度,吸引海外人才和优质项目,促进国内外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第四,创新平台还应具备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质量保障机制。
科技研究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科研人员需要在良好的管理体系下进行高效的研究工作。
平台运营方要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和评估机制,确保各项研究任务的顺利进行和成果的及时汇报。
同时,还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运用价值。
最后,我认为科技创新平台要注重宣传和推广的工作。
科技创新成果的宣传和推广不仅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和人才加入到科技创新平台,也能够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的社会影响力和推广应用效果。
平台应当通过举办科技论坛、展览和推介活动等形式,将科技成果直观地展现给广大观众和社会公众,激发全社会对科技创新的关注和热情。
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如何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创新管理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061 我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发展现状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包括发改委批复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以及科技部系统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文章重点论述科技部系统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1.1 国家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现状1.1.1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科技部批准成立,依托于科技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或企业,拥有国内一流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设计和试验专业人才队伍,具有较完备的工程技术综合配套试验条件,能够提供行业公益性服务,具有自我良性循环发展机制的技术研究开发平台。
其建设目标是研发一流的工程化成果、培养一流的工程化人才、建设一流的工程化条件,达到一流的管理运行水平,实现人才、技术和经济运行的良性循环。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探索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途径,加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中心环节,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创新支撑。
工程中心以提高自身自主创新能力和推动行业发展为目标,大力促进传统产业调整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加强与国家重大专项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实施相结合。
截至2014年底,共建成国家工程中心346个,包括分中心在内为359个,分布在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1.1.2 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作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行业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科技交流的重要基地,是发展共性关键技术、增强技术辐射能力、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的重要平台,带动和促进行业技术水平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高水平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发展六条措施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高水平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发展六条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1.29•【字号】闽政办〔2016〕19号•【施行日期】2016.01.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高水平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发展六条措施的通知闽政办〔2016〕19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推动高水平科技研发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发展,促进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在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吸引高水平科技人才、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的通知》(闽政〔2016〕2号)精神,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措施:一、培育建设一批国家级科技研发创新平台积极培育和重点扶持省内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组建国家级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对新认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予以补助800万元;对新认定的省部共建重点(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根据下达的国家财政经费予以适当补助,最高可达500万元。
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厅二、引进建设一批高水平科技研发创新平台鼓励和支持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在我省设立研发平台,符合省科技创新平台引进和建设资助办法规定条件的,按重大研发机构新增研发设备仪器设备实际投资额的30%予以资助,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研发机构的,最高资助可达2000万元,设立非独立法人研发机构的,最高资助可达1000万元。
特别重大的研发机构引进,采取“一事一议”制度,给予特别支持。
责任单位:省科技厅三、发展建设一批省级科技研发创新平台鼓励各级政府和省直各职能部门用奖励、承担科研项目等资金,多方式支持发展建设省级科技研发创新平台,优先支持在自贸区、福州新区建设研发平台。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财政支持自治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政策意见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财政支持自治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政策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2.19•【字号】宁政发[2011]157号•【施行日期】2011.12.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财政支持自治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政策意见(宁政发〔2011〕157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创新平台是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加速器。
为进一步推进我区科技创新平台持续健康发展,发挥其集聚创新要素、激活创新资源、培养创新人才、转化创新成果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根据《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宁夏的决定》(宁党发〔2006〕49号)和《宁夏“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制定本政策意见。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进一步统筹和整合科技投入。
为提高资金使用整体效益,形成职责明确、管理科学、配置合理、监督落实、绩效突出的专项资金运作机制,自治区自2012年起在整合原“以奖代补”资金的基础上,设立“创新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
重点支持企业技术中心的创新研发以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和持续发展。
(二)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十二五”期间财政科技投入增幅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使我区财政科技投入水平与建设创新型宁夏的要求相适应。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及放大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科技投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格局。
二、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载体建设(一)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各类研发机构。
重点支持我区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龙头企业建立一流的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平台。
自2012年起,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对新认定的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
航天企业创新平台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

56党的十九大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重要部署,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新机遇和新挑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科技集团)技术创新工作会提出“进一步加强集团公司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把握“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战略导向,创新平台作为航天科技集团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型号的技术支撑;牵引专业技术发展、提升核心技术能力和储备;着力技术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提升基础前沿和颠覆性技术研究能力。
一、航天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意义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作为我国空间光学遥感领域主力军及我国唯一从事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研究单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航天企业创新平台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其他作者:马仙梅(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董洪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郑凤仙(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王婷婷(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朱晓杰等*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2021年·第4期2021年·第4期57里一直保持领域内的绝对技术优势。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及自身局限性等因素影响,研究所曾经具有的显著优势正逐渐减弱,领域地位遭受严重冲击,创新发展已迫在眉睫,需开拓国际合作项目,扩大生存空间。
为推进国家对航天强国建设战略的实现,落实航天科技集团“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发展的要求,围绕“技术立所、技术强所”的发展目标,研究所在客观分析内外部战略管理现状和经营环境的基础上,服务于核心技术快速发展进行创新平台体系构建。
二、创新平台构建与实施的内涵创新平台是整合集聚科技资源,具有开放共享特征,支撑和服务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的科技机构或组织。
一般而言,从事创新活动的场所都可以称为“创新平台”。
创新平台具有5个基本特性:一是资源集聚性;二是功能协同性;三是运行开放性;四是机制创新性;五是载体多样性。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英语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孕育未来创新领袖的摇篮**National Universit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gram Platform: The Cradle of Future Innovation Leaders****English Content:**In the rapidly evolving global landscape,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gram Platform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Platform") has emerged as a powerful catalyst for foster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This platform, with its comprehensive suite of resources and opportunities, aims to nurture the next generation of leaders who are not only equipped with the necessary skills but also possessthe vision and drive to transform ideas into impactful ventures.The Platform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ecosystem that supports students throughout their innovation journey. It offers access to state-of-the-art facilities, experienced mentors, and a vibrant community of like-minded individuals.This协同作用of resources creates an enabling environment where students can freely explore their ideas, refine them through iterative testing, and ultimately bring them to market.One of the key features of the Platform is its emphasis on cross-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It encourages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fields of study to come together and share their knowledge, perspectives, andskills. This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not only broadens the scope of innovations but also cultivates a culture of inclusivity and mutual respect among participants.Moreover, the Platform recognizes the importance ofreal-world experience in shaping entrepreneurs. It provides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engage with industry partners, participate in incubators and accelerators, and even launch their own startups. These practical experiences help students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real world, enabling them 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and adapt to changing landscapes more effectively.In addition, the Platform is committed to fostering a cultur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at is sustainable and inclusive. It strives to ensure that all students, regardless of their backgrounds or resources, have access to the same opportunities and resources. This commitment is reflected in the Platform's diverse range of programs and activities, which cater to the varying needs and interests of its participants.In conclusion,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gram Platform is a pivotal initiative that is shaping the futur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China. Its comprehensive ecosystem, emphasis on cross-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and commitment to inclusivity are key factors that make it a leading platform for nurtur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innovation leaders. As we look towards a future wher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will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the Platform remains a vital resource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seeking to make a difference in the world.**Chinese Content:**在快速演变的全球格局中,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已成为激发大学生创新和创业精神的有力催化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特种表面保护材料及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室 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种子生命 作物育种技术创新与集成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学技术中心(武汉)】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
28
序号 29 30 31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附件3:
国家级创新平台清单
序号 平台名称 国家重点实验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农业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 光纤通信技术与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 光纤光缆制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质热化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耐火材料与冶金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网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邮科院、中科院物 数所、中船717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岩土力学所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武汉理工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大学、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科技大学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分院 依托单位
平台名称 国家家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GP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依托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 武汉大学、中科院测地所 华中科技大学 中科院水生所、武汉多福科技农业公司
国家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 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中心武汉分中心 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安全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工业烟气除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硅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大坝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联合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钢铁生产能效优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电子废弃物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基础医学 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 环境卫生学 东湖湖泊生态系统 梁子湖湖泊生态系统 神龙架森林生态系统 大地测量 大气遥感 引力与固体潮 大气环境材料腐蚀 淡水环境材料腐蚀 长江三峡滑坡 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油料所 华中科技大学 中钢集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华中科技大学 长江勘测设计研究院、长江科学研究院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荆门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武汉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武汉大学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三峡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