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_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射频电路基础_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射频电路基础_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图片】求解:(1)集电极效率=(),临界负载电阻=()(2)若负载电阻、电源电压不变,而提高工作效率,应该如何调整(3)要使输出信号的频率提高一倍,而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问功放的工作状态如何变化。
此时功放的输出功率=()参考答案:(1)0.836,6.7Ω (2)可增加负向偏值,但同时增大激励电压,保证IC1不变,但这样可使导通角减小,效率增加(3)由临界状态进入欠压状态,2/3Q。
2.【图片】求解:【图片】=( )时,振荡器振荡参考答案:1.14mA3.【图片】求解(1)【图片】=( );(2)【图片】=( );(3)【图片】=( );(4)【图片】=( )参考答案:0, a√3/2Π, a/Π, a√3/2Π4.【图片】求解(1)最大频偏=()(2)最大相偏=()(3)信号带宽=()(4)此信号在单位电阻上的功率=()(5)是否能确定这是FM波还是PM波( )(6)调制电压参考答案:10^4hz, 10rad, 22kHz, 50w,不能5.【图片】求解(1)信号带宽=( ) (2)信号带宽=( )注:第三问仅思考参考答案:2.2Khz,42KHz6.【图片】求解(1)调制灵敏度【图片】=( )(2)最大频偏值【图片】【图片】=( )参考答案:1/24, 133.3kHZ7.【图片】求解:K=()参考答案:38.【图片】求解:(1)回路有载品质因数【图片】=()和3dB带宽【图片】=()(2)放大器的电压增益=()(3)中和电容值=()参考答案:40.4##%_YZPRLFH_%##11.51##%_YZPRLFH_%##30.88##%_YZPRLFH_%##1.6159.【图片】求解(1)【图片】(t)=( )(2)是否能得到双边带信号()参考答案:u_0(t)=E_c-i_0l=10+6..5(1+0.653cos〖10^4 t〗)cos〖10^7 〗(v) 否10.【图片】求解:【图片】=( ),【图片】=( )参考答案:12.9mS, 0.34mA11.【图片】求解:输入电阻【图片】=(),传输系数【图片】=(),惰性失真(),底部切削失真()注:后两个空仅回答是或否参考答案:1.6kΩ,0.81,否,否12.【图片】求解:【图片】=(),载波功率=()参考答案:0.09w ,0.01w13.【图片】求解:3dB带宽=()kHz,【图片】=()参考答案:15.7##%_YZPRLFH_%##29.614.【图片】求解:此功放的【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电路与电子技术(第二版)李晓明主编习题4标准答案 18页PPT文档

(2)在B端输出时的电压放大倍数Auo2及输入、输出电阻;
A uo2
U o2 U i
(1)RE rbe(1)RE
(110) 02 0.993 1.4(110) 02
ri2
Ui Ii
R B//rb[ e(1)R E ]
RB RC +
+VCC
A
+
+
T
+
ui
并求R的最小值。
R
+
+
稳压管正常稳压时的电流必须满足
uI
DZ uO
IZmi n IZIZmax
-
-
稳压时:RZIuIUZ
IZ
uI
UZ R
IZmin uI RUZIZmax
则R的最小值为:R m in u IIm a Z m x U a Zx 31 0 1 26 3 00.2k
设稳压管稳压
UI
-
则 UOUZ10V
R DZ
IZ
+
RL uO
-
IO
UO RL
105 2k
mA
IU IU O3 910 29mA R 1k
IZIIO 2 9 52 4mA
可知 IZ2 4m A IZm a 2xm 0 A
则流过稳压管的电流超过了它的最大稳定电流,稳压管会损坏。
设稳压管稳压
UI
-
则 UOUZ10V
R DZ
IZ
+
RL uO
-
IO
UO RL
105 2k
mA
IU IU O2 110 11 mA R 1k
IZIIO1 156mA
可知 I Zm 5 m in I Z A 6 m I Z A m 2 a m x 0 A
最新-电路基础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精品

第一章 答案 1-3 求电路中未知的u 、i 、R 或p 的值。
解:(a) i = -0.5A ;(b) u = -6V ; (c) u = -15V t e -; (d) i = 1.75cos2t A ; (e) R =3Ω; (f ) p = 1.8 2cos 2t W .1-13 图示电路中的电源对外部是提供功率还是吸收功率?其功率为多少?解:(a) 供12W ; (b) 吸40W ;(c) 吸2W ;(d) 2V 供26W ;5A 吸10W (总共向外供16W )。
1-15 求图示各电路中电压源流过的电流和它发出的功率。
解:(a) i = 0.5A,p 发 = 1W(b) i = 2A, p 发 = 4W ;(c) i = - 1A, p 发= - 2W ; (d) i = 1A, p发= 2W.1-18 (1) 求图(a)电路中受控电压源的端电压和它的功率;(2) 求图(b)电路中受控电流源的电流和它的功率;(3) 试问(1)、(2)中的受控源可否用电阻或独立源来替代,若能,所替代元件的值为多少?并说明如何联接。
解:W 72 ,V 242 )1(1==p U (发出);(a)5Ω7cos2t V +- R-6t 15+12e V+ -(d) (e) ( f )-6t p =?-t (b) (c)(a) (b)(c)(d)(b)(c)(d)(a)(b)(a)W 15 ,A 36 )2(2==p I (吸收);(3) 图(a)中的VCVS 可用下正上负的24V 电压源替代; 图(b)中的CCCS 可用3A ↓的电流源或(5/3)Ω的电阻替代。
1-19 试用虚断路和虚短路的概念求图示两电路中的 i 1 、i 2 及u 0 的表达式。
解:(a) i 1 = 0,u 0 = U S ,i 2 = U S /L (b) i 1 = i 2 = U S /R 1 ,u 0 = - R f U S /R 1 .1-22 求图示各电路中的u ab ,设端口a 、b 均为开路。
电路理论基础第四章习题解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习题四1.用叠加定理求图题4-1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R 。
图题4-1解: A 2电流源单独作用时:A i R 12101010'−=×+−=V 80电压源单独作用时:i A i R 4101080''=+=原电路的解为:A i i i R R R 341'''=+−=+=2.用叠加定理求图题4-2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 ab 。
4图题4-2解:V 24电压源单独作用时:Ω6Ω=+×==46126126//121RV R R u ab 1224411'=×+=A 3电流源单独作用时:Ω4Ω6''A i 13623611214161''=×=×++=V i u ab 6616''''=×=×= 原电路的解为:V u u u ab ab ab 18612'''=+=+=3.用叠加定理求图题4-3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
6A图题4-3解: A 6电流源单独作用时:ΩΩ6A i 4612612'−=×+−= V 36电压源单独作用时:Ω6Ω6ΩΩA i 261236''−=+−=原电路的解为:()()A i i i 624'''−=−+−=+=4.图题4-4所示电路中,R =6Ω,求R 消耗的功率。
图题4-4解: 将R 支路以外的部分看作一个二端电路。
可采用叠加原理求oc u :12⎟⎠⎞⎜⎝⎛++××+×+=26363212636oc u V 1688=+=求其等效电阻:eqRΩ=++×=426363eq R 原电路简化为:Ri=eq R u oc =RA R R u i eq oc R 6.14616=+=+=W R i P R R 36.1566.122=×=×=5.图题4-5所示电路中, R 1=1.5Ω R 2=2Ω,求(a )从a、b 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b )i 1与i s 的函数关系。
电子科技大学微机系统原理与接口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chapter10习题解答

“微处理器系统原理与嵌入式系统设计”第十章习题解答10.2 简述以ARM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最小硬件系统的组成?●ARM微处理器;●电源模块,包括CPU内核和I/O接口电源;●时钟模块,包括系统主时钟和实时时钟;●复位模块,包括系统加电复位、手动复位和内部复位;●存储器模块,包括程序保存存储器和程序运行存储器;●JTAG调试接口模块。
10.4 简述S3C2440A芯片中各模块时钟信号产生及配置的原理。
为降低系统功耗,可时钟信号进行哪些处理?系统复位信号与各时钟信号有什么关系?当系统主时钟送入S3C2440A芯片后,进入其时钟发生模块,由锁相环进行相应的处理,最终得到FCLK,HCLK,PCLK和UCLK四组时钟信号。
其中,FCLK信号主要供给ARM920T内核使用,HCLK主要供给AHB总线、存储器控制器、中断控制器、LCD控制器、DMA控制器和USB主机模块;PCLK主要供给访问APB总线的外设,例如WDT,I2S,I2C,PWM定时器,MMC接口,ADC,UART,GPIO,RTC和SPI模块;UCLK主要提供USB模块需要的48MHz 时钟。
为降低系统功耗,可对时钟信号进行门控管理。
最低功耗情况下,只开启FCLK信号,其他时钟信号关闭;若需对其他外设,只需使能相应总线及外设的时钟信号有效即可。
系统复位信号一般包括加电复位、手动复位和内部复位三类。
其中,加电复位和手动复位信号均来自外部复位电路,内部复位信号一般来自系统内部事务处理(例如看门狗复位等)。
因此,系统对外部复位信号波形有一定的要求,若不能满足要求系统将不能正常工作。
在S3C2440A芯片中,要完成正确的系统复位,在处理电源保持稳定之后,该信号必须至少维持4个FCLK时钟的低电平状态。
10.6 利用S3C2440A的GPIO端口,设计包含8个LED的流水灯电路,每个LED 间隔1S轮流点亮,试画出程序流程图并写出相关程序段。
假设利用S3C2440A芯片的GPIO端口G的第0~7引脚驱动8个LED电路,对应GPIO输出为0时LED灯亮,则相应程序流程图及相应程序段如下所示:GPGCON EQU 0x56000060GPGDAT EQU 0x56000064GPGUP EQU 0x56000068;配置GPGCON寄存器,设置相关引脚为输出功能LDR R0,=GPGCONLDR R1,[R0]BIC R1,R1,#0x0000FFFFORR R1,R1,#0x00005555STR R1,[R0];配置GPGUP寄存器,断开各上拉电阻LDR R0,=GPGUPLDR R1,[R0]ORR R1,R1,#0x00FFSTR R1,[R0];输出驱动数据,点亮对应LED等LDR R2,=GPGDATLDR R3,[R2]BIC R3,R3,#0x00FFORR R3,R3,#0x00FESTR R3,[R2]LDR R0,=0xFFFFFF ;初始计数值BL DELAY ;调用延迟子程序…LDR R2,=GPGDATLDR R3,[R2]BIC R3,R3,#0x00FFORR R3,R3,#0x007FSTR R3,[R2]LDR R0,=0xFFFFFF ;初始计数值BL DELAY ;调用延迟子程序B LOOPSTARDELAYSUB R0,R0,#1CMP R0,#0x0BNE DELAYMOV PC,LR10.7 在上题中,如果要加入一个按键,实现按键按下时流水灯停止流动,按键放开时流水灯正常流转的功能,思考应怎样修改电路和程序?在上题的基础上,添加一个GPIO口作为输入管脚(GPA的GPA[0]),按键按下GPA[0]值为1,否则为零。
电工电子技术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版)

第1章检测题(共100分,120分钟)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1、电源和负载的本质区别是:电源是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设备,负载是把电能转换成其它形式能量的设备。
2、对电阻负载而言,当电压一定时,负载电阻越小,则负载越大,通过负载的电流和负载上消耗的功率就越大;反之,负载电阻越大,说明负载越小。
3、实际电路中的元器件,其电特性往往多元而复杂,而理想电路元件的电特性则是单一和确切的。
4、电力系统中构成的强电电路,其特点是大电流、大功率;电子技术中构成的弱电电路的特点则是小电流、小功率。
5、常见的无源电路元件有电阻元件、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常见的有源电路元件是电压源元件和电流源元件。
6、元件上电压和电流关系成正比变化的电路称为线性电路。
此类电路中各支路上的电压和电流均具有叠加性,但电路中的功率不具有叠加性。
7、电流沿电压降低的方向取向称为关联方向,这种方向下计算的功率为正值时,说明元件吸收电能;电流沿电压升高的方向取向称为非关联方向,这种方向下计算的功率为正值时,说明元件供出电能。
8、电源向负载提供最大功率的条件是电源内阻与负载电阻的数值相等,这种情况称为电源与负载相匹配,此时负载上获得的最大功率为U S2/4R S。
9、电压是产生电流的根本原因。
电路中任意两点之间电位的差值等于这两点间电压。
电路中某点到参考点间的电压称为该点的电位,电位具有相对性。
10、线性电阻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关系,任意瞬间都受欧姆定律的约束;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任意时刻均遵循KCL定律;回路上各电压之间的关系则受KVL定律的约束。
这三大定律是电路分析中应牢固掌握的三大基本规律。
二、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10分)1、电路分析中描述的电路都是实际中的应用电路。
(错)2、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总是由电源负极流向电源正极。
(错)3、大负载是指在一定电压下,向电源吸取电流大的设备。
(对)4、电压表和功率表都是串接在待测电路中。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曾兴雯)课后习题答案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曾兴雯刘乃安陈健付卫红编[日期]NEUQ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第一章 绪论1-1 画出无线通信收发信机的原理框图,并说出各部分的功用。
答:上图是一个语音无线电广播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框图,它由发射部分、接收部分以及无线信道三大部分组成。
发射部分由话筒、音频放大器、调制器、变频器(不一定必须)、功率放大器和发射天线组成。
低频音频信号经放大后,首先进行调制后变成一个高频已调波,然后可通过变频,达到所需的发射频率,经高频功率放大后,由天线发射出去。
接收设备由接收天线、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混频器、中频放大器、解调器、音频放大器、扬声器等组成。
由天线接收来的信号,经放大后,再经过混频器,变成一中频已调波,然后检波,恢复出原来的信息,经低频功放放大后,驱动扬声器。
1-2 无线通信为什么要用高频信号?“高频”信号指的是什么? 答:高频信号指的是适合天线发射、传播和接收的射频信号。
采用高频信号的原因主要是: (1)频率越高,可利用的频带宽度就越宽,信道容量就越大,而且可以减小或避免频道间的干扰;(2)高频信号更适合电线辐射和接收,因为只有天线尺寸大小可以与信号波长相比拟时,才有较高的辐射效率和接收效率,这样,可以采用较小的信号功率,传播较远的距离,也可获得较高的接收灵敏度。
1-3 无线通信为什么要进行凋制?如何进行调制? 答:因为基带调制信号都是频率比较低的信号,为了达到较高的发射效率和接收效率,减小天线的尺寸,可以通过调制,把调制信号的频谱搬移到高频载波附近;另外,由于调制后的音频放大器调制器激励放大输出功率放大载波振荡器天线开关高频放大混频器中频放大与滤波解调器音频放大器话筒本地振荡器扬声器变频器信号是高频信号,所以也提高了信道利用率,实现了信道复用。
调制方式有模拟调调制和数字调制。
在模拟调制中,用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的某个参数。
在调幅方式中,AM 普通调幅、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DSB )、单边带调幅(SSB )、残留单边带调幅(VSSB );在调频方式中,有调频(FM )和调相(PM )。
电工电子技术第2版课后习题一答案

I ? 1 ? 1 ? 2 ? 0.5A 22
I ? I ' ? I ? 0.75A
7
1-14 用戴维宁定理计算图所示电路中的电流 I。 等效电路的电动势可用 图(a)来求得 20 ? 150 ? 120 ? Uab ? 0 ? E ? Uab ? ? 10V
等效电路的内阻可用图(b)求得
RO ? 0?
I ? 1.5A
(2)叠加原理:将图(a)分解为下列(b)(c)两图
I ' ? ? 6 ? ? 0.5A 4? 8
I ? 4 ? 6 ? 2A 4? 8
I ? I '? I ? 1.5A
11
(3)戴维宁定理:等效电路的电动势可用图(d)来求
U0 ? 4? 6? 6 ? 0 E ? U 0 ? 18V R0 ? 4?
I?0
U ab ? 0
1-10 用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变换法求电路中的 I。
? 6 ? (3 ? 1.5) I ? 1.5 ? 0 I ? ? 1A
5
1-11 用支路电流法求解所示电路中的各支路电流。
? I1 ? I2 ? I3 ? 0 ??12 ? 4I2 ? 2I1 ? 8 ? 0 ??12 ? 4I2 ? 4I3 ? 0
I ? 18 ? 1.5A 4? 8
1-18 在图中,求开关S断开和闭合两种状态下A点的电位。
1-8 电路如图示电路中,流过8V电压源的电流是0。计算RX,IX,UX。
由KVL方程
?(100 ? 50 ? RX )I X ? 12 ??(50 ? RX )I X ? 8
得
I X ? 0.04A
RX ? 150?
U X ? RX I X ? 6V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解答汇编
1.4 解:
X 2 R2
R1 100
R2 R1
6
X1 X s R1(R2 R1) 10 6
L X1 0.195H, 0
C 1 195 pF
0 X 2
习题解答汇编 1.5 解:设计型匹配网络如题1.5图所示,其中
L1C1是增大网络 , L2C2是减小网络 .
习题解答汇编
因为
Qe
0 (r
1 rx )
CxC Cx C
所以
rx r 15.9
习题解答汇编
1.2 解:根据原电路可以画出等效电路如题1.2图所示:
L
1
02C
586 H,
g
g
' s
ge0
g
' L
n12 g s
ge0
n22 g L
其中
n1
40 160
Ucm
UCC
ucemin
UCC
Icm gcr
24
2.2 0.8
21.25V
PO
1 2
I c1mU cm
1 2
0.96
21.25
10.19W
习题解答汇编
PC PD PO 13.36 10.19 3.17 W
c
PO PD
10.19 13.36
, n2
10 160
,
ge0
1
0 LQ0
g 13.65,
Qe
1
g 0 L
43
BW0.7
f0 Qe
10.8
习题解答汇编
C
I
' s
g
' s
ge0
L
g
' L
题1.2图
习题解答汇编
1.3 解:
C2' C2 CL 40pF
C
Cs
C1C2' C1 C2'
27.4
n1 1,
n2
1 4
习题解答汇编
( 5)
Qe'
f0 BW0'.7
30106 10 106
3,
g
'
1
Qe' 0 L
1180 S
g p g' g 1180 410 770S
两端并联电阻
Rp
1 gp
1.3k
习题解答汇编
(4) 可改变 U bm 负载线不变 PO 略下降,
P04 P00 (注: P00是原输出功率) 由上面分析,从(1)可得 Ucm , Ic1m , 而由(2)可得 Ucm , Ic1m , 所以 P02 P01 P00
习题解答汇编
用作图比较的方法,易得
U
略大于
cm3
U
C C Cob 28pF,
g g P g ob n 2 g L 288S
Au0
n y fb g
17.4
BW g 1.64MHz
2C
(注: 是共基极Y参数)
习题解答汇编
第3章
3.1 解(1)
c
Po PD
Po U CC I c0
Po
1 2
I c1mU cm也减小了.
原因在于UBB增大, Ubm减小,但保持uBE max不变,即Icm不变.
习题解答汇编
3.9 解: 由教材中图3.2.4可知1 (60 ) 0.391, 0 (60 ) 0.218
I c1m
2P0 0.2A, R
I cm
I c1m
18.3pF
谐振频率f0
2π
1 LC
41.6MHz
n C1 1 ,
C1
C
' L
3
g n2 gL ge0 gs 170 .1S
习题解答汇编
1 R g 5.88k,
Qe
1
g0L
28.1,
BW0.7
f0 Qe
1.48MHz
习题解答汇编
2.2 解:要正确理解各参数之间的关系。
n1
5 20
0.25,
n2
5 20
0.25
ge0
1
Q00 L
37S,
g n12 goe n22 gie ge0 228.5S
Qe
1
0 Lg
16.3,
BW0.7
f0 Qe
0.66MHz,
习题解答汇编
第2章
2.1 解:根据公式:
gie 2.8mS,
Cie
3.5
2f0
103
18.6pF,
Coe
2 103
2 30106
10.6pF
goe 0.2mS, yfe 45mS, fe 36.9 , yre 0.31mS, re 104.9
NF3 1 GPA1 GPA2
,
而且因为NF1
1 GPA1
从而可求得NF 20
习题解答汇编
1.8 解: 我们可以分别求得各部分参数,再求总的噪声系数和信噪比.
NF1
1 Te1 T0
1.07, GPA1
25dB 316.2
NF2 6dB 3.98, GPA2 20dB 100;
PC 3.328 1.24 2.088 W
习题解答汇编
3.2 解:
Po
1 2
I
2 c1m
Re
Ic1m
2Po Re
10 53
Ic1m I cm 1(90),
又1(90) 0.5
Icm 2Ic1m 2
10 . 53
习题解答汇编
0
(90)
: 1 0
60 60
g1 180 : g1 90 : g1 60 1:1.57 :1.8
习题解答汇编
PO
1 2
Icm1 U cm
又三种情况下,均相同,
PO 180 : PO 90 : PO 60 1 180 :1 90 :1 60
1
0C1
R1 Q1
R1
Re R1 Re
习题解答汇编
L1
Q1 Re
0
, C1
Q1
0 R1
,L
L1
L2 ,
Q22
(1 Q12 )RL R1
1 0,
Q12
R1 RL
1
上式就是此 型网络必须满足的条件, R1可以大于RL,也
可以小于RL。
习题解答汇编
= 23 0.96
24
习题解答汇编
3.3解:
1 2
I c1mU cm I c0U CC
1 2
1 0
U cm U CC
又三种情况下,均相同
180
:90
:60
1 0
180 180
: 1 0
90 90
习题解答汇编
第1章
1.1 解:
(1)1—1端短接时,谐振电感
L
1
02C
(2
1 106 )2 100 10 12
253 H
习题解答汇编
(2)1-1端接时,因为
0
1 CxC Cx C
0L
所以
CX 200 pF
因为
Q0
1
0 Cr
所以
r 1 15.9
0CQ0
76%
R
2PO I2
c1m
2 10.19
0.96 2
22
习题解答汇编
3.5 解: (1) 可改变 R
负载线斜率 U cm , I c1m , PO , P01 P00
(3) 可改变 U BB 负载线平行下移 Po 略下降, P03 P00
习题解答汇编
令
Q2
RL Re , Re
1
则
Re 1 Q22 RL
1
0C2
RL Q2
RL
Re , RL Re
习题解答汇编
0L2 Q2Re Re (RL Re )
C2
Q2
0 RL
, L2
Q2 Re
0
令Q1
R1 Re Re
则有0L1 Q1Re Re (R1 Re ),
sin( ) cos(
22 2
(1 cos )
)
1
2
Ic0
Icm0 (90)
2 π
10 53
PD
U CC I c0
24
2
10 6.64 53
c
Po PD
5 6.64
7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