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服装史七八十年代
服装详细演变历史

服装详细演变历史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中国服装演变历史原始社会服饰起源原始人的衣服材料:兽皮装饰:兽齿、鱼骨、石珠、海贝旧石器时代采用兽皮、植物等天然材料,发明了原始的缝纫工具——骨针新石器时代创造了纺纱织布的工具,利用植物纤维编织成衣料,为制作成型的服装创造了条件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我国古代服饰制度的建立时期,也对后代有深远影响。
华夏族服饰的特点是上衣下裳。
下身穿的裳实际是裙,而不是裤。
右衽窄袖周代始创深衣制上衣下裳分开剪裁再在腰部缝合的长袍,称深衣制袍服。
根据衣襟的曲直,有曲裾袍喝直裾袍之分。
通常作为礼服穿着。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印花技术发明于战国。
战国楚简上出现了“绮”字。
尔后各朝都有织造,规格和花样愈益丰富。
锦绮,向被视作高级织品,不少朝代对服用对象作了限制。
春秋战国时期有菱花织锦、深棕地红黄菱纹锦、朱条间花对龙对凤纹等。
战国曲裾深衣直裾单衣出现上衣下裳缝制在一起的袍(深衣:1后领下凹,前为三角交领。
2两袖平直宽袖口短袖筒。
3长垂袖,袖摆宽大。
)纹样以:菱形,方棋纹,几何,草龙草凤纹为主,礼服用色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象征高贵)。
平民服装以浅色系为间色。
秦以玄(黑)色为主正色,并制做了冕(政物礼服)。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妇女的衫裙魏晋时期的妇女服装,都以宽博为主,其特点为:对襟,束腰,衣袖宽大,并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一块帛带系扎。
当时妇女的下裳,除间色裙外,还有其它裙式。
本图为宽袖对襟女衫、长裙穿戴展示图及穿对襟子衫、花纹长裙的妇女(北朝陶俑)魏晋南北盛行蜡染印花绵布。
帔始于晋朝,形似围巾,披在颈肩部,交于领前自然垂下裤褶北方各民族多游牧民族,善骑射,常年涉水草,故以衣裤为主,即上身着褶,下身着裤。
史称“裤褶服”。
其服式如汉族长袄,对襟或左衽,腰间系革带,也被汉族军队所用,在裤管处膝盖下紧紧系扎,史称“缚裤”,方便利落。
中国近现代史服装发展史

男童装:
新中国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在具体形制上尽量避免欧美军服 的影响,侧重于苏联军服风格,军官戴大壳帽,士兵戴船形帽,军服领 式。武装带系扎等明显接近苏联军服款式。海军则是标准的国际型,因 为水兵服特别好看,于是童装中曾长时间模仿,并泛称位“海军服”。 其它陆、空军服基本上百姓不穿。三步曲
鸦片战争后旗袍
清早期旗袍
2019/12/22
民国后旗袍
旗袍走向世界
2019/12/22
第53届世界小姐大赛决赛
经 济 现 象 ?
2019/12/22
中山装的流行
1912年,民国政府 进行服制改革,把中山装 定为男子礼服之一,再加 上又亲自带头在各种场合 穿着,举国崇尚,蔚为风 尚。
服饰文化渗透在人们的 生活之中。一定时代的 服饰文化显示着一定时代物质生产和科学技 术的水准,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时代的社 会意识形态乃至整个社会风貌。真所谓“管 中窥豹”,从一个特定时代的服饰发展状况, 就能够看出这一时代的文明程度。
寻求人类服饰艺术发展既保持民族特色又相互影 响与相互融合的演变规律,由此更加有效地 推动人类文明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关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电影——青松岭
2019/12/22
青松岭讲述北方某山区青松岭生产大队,年轻姑娘 “秀梅”和几个年轻人热心学习赶车但遭遇重重困难, 并在大生产当中维护群众利益,反对投机倒把的故事。
但同时,这部电影也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偏见,比如 2019/12/22 犯罪分子是属于逃亡的富农分子
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布料的 花色品种增多,“的确良”的缺点 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如透气 性差、化纤品对人皮肤有刺激性等。 特别是随着现在一些彩棉布料、纳 米布料的出现,“的确良”更是渐 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20世纪70年代服装发展史国外文章

20世纪70年代服装发展史国外文章20世纪70年代是服装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国外的服装界也发生了许多变革和创新。
本文将从时尚流行趋势、设计风格、面料选择和服装产业发展等方面,探讨20世纪70年代国外服装的发展历程。
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时尚流行趋势开始发生变化。
上世纪60年代的迷幻风格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平实和自然的风格。
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开始追求舒适和自由,反对传统的束缚,这种反叛精神也影响到了服装设计。
流行的服装款式多以宽松、休闲为主,如宽腿裤、民族风格的裙子和牛仔服装等。
70年代的服装设计风格也开始多元化。
在国外,服装设计师们开始尝试各种不同的风格和元素。
例如,流行的迷你裙和连衣裙,让女性展现出自由和性感的一面。
此外,西装和衬衫的设计也变得更加多样化,领口、袋子和纽扣等细节设计更为注重,展现了更加细致的时尚品味。
在面料选择方面,20世纪70年代的国外服装注重舒适和环保。
天然纤维材料如棉、麻、丝和羊毛等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合成纤维的发展也为服装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如聚酯纤维、尼龙和腈纶等。
这些面料具有更好的弹性和吸湿性,使服装更加舒适透气,适应了人们对服装舒适性的追求。
与此同时,20世纪70年代的服装产业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
服装生产开始向亚洲等地转移,原因主要是劳动力成本较低。
这导致了服装产业的全球化和分工合作的加强。
国外的服装品牌也开始进入新兴市场,扩大了其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此外,70年代也是时尚杂志的发展高峰期,这些杂志成为了时尚潮流的风向标,推动了服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总的来说,20世纪70年代是国外服装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服装设计风格多元化,注重舒适和环保。
面料选择方面,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得到广泛应用。
服装产业也经历了全球化和分工合作的发展。
这些变革和创新为国外服装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来的时尚潮流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十章-1949~1978年的中国服饰

60
身着65式军服的战士在学习 毛主席著作
20 60
摹
绘 )
世 纪
年 代 的 军 装 ( 王 岩
20 60
世 纪
年 代 的 军 服
( 图 片戴 来有 源檐 于解 新放 闻帽 网的 )女
战 士
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服饰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 爱武装”的服饰形象
在以外训练的民兵连(选自 《解放军画报》1975年第12期)
工 作 服下 的班 女途 工中 人仍 (然 王穿 岩着 摹背 绘带 )式
三.苏式大衣
由于前苏联冬季的气候比较严寒恶劣, 致使其国民在冬天来临时要穿上厚实的大衣, 在建国之初,此种大衣引进中国,在款式风 格上受战后苏军大衣的影响较大,主要特征 是双排扣,大驼绒翻领、后背破缝并装有装 饰横带。
苏 式 大 衣 ( 王 岩 摹 绘 )
四.列宁服
新中国的成立,是吸收了苏联“十月革命”的 经验。 “中苏同盟,无敌于天下”的口号左右了中 国人的服饰打扮,列宁服(LENIN SUIT)在新中国 成立之初是党政机关和国家企事业单位人员的主要 着装,当时的供给制也选用了这种“红色”服饰, 列宁服由国家统一发放给工作人员,其主要特点是 大驳领,单或双排扣,扣子的数量根据款式的变化, 斜插袋,有时腰间束带。
毛式服装是中山装的一种沿袭。
从1949年以后穿中山装的人越来越多, 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更是形成中山装的热 潮。
七.军便装
的 宣 传陆 画军 )军
官 服 ( 一 九 五 二 年
1957
20 50
中区代服 为别的( 陆于海属 军陆军 服军服世年 ,军,纪宣 右服其 传 为的服年画 空橄色代 军榄为末左 服绿蓝至为
20世纪70年代中西服饰文化对比

Vol.40/No.19/Westleather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还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70年代流行女民兵服和补丁装。
艰苦朴素一直是当时中国优良的传统美德,服装颜色越单一,款式越简洁才能更好地发扬中华民族的美德。
而70年代的西方家也是服装发展的过渡时期。
通过对70年代中西方服饰的背景、风格、色彩、面料的研究,使我们更加了解中西方的历史和同一时期不同服装的特点和风格。
120世纪70年代中西服饰背景的对比1.1时代背景的差异70年代初期以及中后期中国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因此,中国的服装行业没有太大的发展和变化,服装的款式依旧简洁、单一。
而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的服装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一时期的西方国家刚结束恐怖的战争,受到战争的影响导致整个社会失业率的提高,因此,西方国家的人们在选择服装时更加注重服装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1.2审美观念的差异中西方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对服装的影响是巨大的。
70年代初期的中国流行的红卫兵装和补丁装。
而在1976年后文革结束了,人们的审美也随社会背景的变化而逐渐变化和丰富起来,从军装的流行慢慢的开始流行裙装等丰富时尚的服装款式。
70年代是西方服装行业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更加注重服装的适合度。
审美观念在社会时代背景的影响下受到了很大的转变,在当时不是越时尚越好,而是越适合自己越好。
220世纪70年代中西服饰对比2.1服装风格的特征比较当时的中国继续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服装体现出的浓厚的政治色彩。
因此,中国继续流行60年代的服装款式“老三样”,同时也流行朴素、简洁的服装。
朴素的服装风格受到人们的追捧,代表了荣誉和骄傲。
这种服装风格也符合中国的社会要求。
而西方的70年代受到社会背景的影响,运动风、朋克风和中性风的服装风格逐渐在西方国家流行起立。
2.2服装款式的特征比较中国70年代初期和中后期除了流行军便装、中山装以及青年装,还流行红卫兵装和补丁装。
在70年代后期,文革的结束服装款式上逐渐丰富起来,流行西服、喇叭裤、风衣、衬衫、节约领。
中外服装史 论文.doc

论中西方服装发展演变及差异从伏羲氏化蚕丝为穗帛,古埃及人利用亚麻织物制作围裙以及苏美尔人采用羊毛织物包缠在人体上,形成服装开始,似乎就暗示了中西方服装的发展历程。
“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来自遥远东方中国的精美丝绸传入了古罗马,这让古罗马的贵族爱不释手,贵妇们更是不惜花费昂贵的价格来达到自己追求时尚的目的。
欧洲中世纪的拜占庭式服装,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和艺术风格,同时糅合了东方精美华丽的刺绣图案,以丝绸为贵,为尚。
中国的陶瓷和园林艺术深深影响了18世纪欧洲的艺术风格——洛可可。
那玲珑剔透,华丽雕琢的瓷器和园林建筑迎合了法国宫廷的审美情趣,被吸收融会于法国的艺术乃至欧洲的艺术中。
尤其是中国陶瓷上的精描绘画,镶金嵌银,极尽曲线绕转之美的装饰,直接影响了洛可可艺术风格。
这种风格不仅体现服装上,还体现在了建筑,绘画等艺术门类上。
中西服装文化之间的内涵有很大的差别,中国服装文化是一种单源性的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与中国的巫觋和礼乐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注重形的内涵,具有浓厚的社会政治伦理倾向。
在其发展进程中,因袭、守旧,继承性与连续性远大于变异性与创新性。
西方服装文化是一种多源性的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将服装视作一门特殊的人体艺术,注重形式,认为形式即内容。
在其发展过程中,时代特征明显,风格变化昭然。
变异与创新性远大于继承与连续性。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服装文化深受传统东方文化的影响。
强调线形和纹饰的抽象寓意表达,透露出一种含蓄美。
林语堂先生曾有深切的领悟,他说:“中装与西装在哲学上的不同之点就是,后者已在显出人体的线形,而前者在意遮隐之。
”这使得中装与西装的直观静态之美产生了根本上的差别。
追本溯源,西洋服装从诞生之日起就冲满了激进的思想与吸收外来文化的大度,所以说西方服装文化是一种多源性的文化。
它的文化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受当时的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的影响至深,其审美视觉历来重视立体的造型。
在西方的服装史上,13世纪初期就已确立了立体三维的裁剪方法。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一、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
时代 内容 近代(1840—1949) 现代(1949—至今)
衣 食 住 习俗
西装、中山装 旗袍
色彩、款式多样 化
西餐;面包、咖啡等 解决温饱;注重吃 好 西式洋楼 自来水、电灯 不满足宽敞 还追求舒适
断发放足、改变婚 革除陋习、《婚 俗、社交礼仪平等、 姻法》、树立新 新节日 风尚、休闲方式 多样化
• • • •
六、有待深入思考的教学问题
在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中,如何继 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
西式餐馆
广州最老的西餐馆:太平馆
改革开放后的饮食结构
窑洞
传统民居
北京四合院俯视图
围屋
花园洋房
60、70年代简洁的家居
现代家居
清 末 民 初 的 传 统 婚 礼
传 统 社 交 礼 仪
2、西餐:作为大众饮食方式传入的时间: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 影响:西餐中常用原料进入餐桌,经营西式食品的食 品厂出现。 中国: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中国的某些菜仅仅是味 道的载体) 3、区别: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讲求食物营养成分的搭配合 理, 及营养成分是否被充分吸收),菜肴的色、香、味是次一等的要求。
近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变化在地域分布上 有何特征?
探 究 ( 一 )
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不平衡
农村变化小的原因何在?
自然经济;与外界联系少
现在这一特征是否完全改变?
没有
为此,党和政府采取了何种举措?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讨论厅
想一想
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生活发生了哪 些重要变化? 近代以来影响我国人民生活变化 的因素有哪些?
(1)主张婚姻自主,解放后,恋爱自由, (2)丧礼趋于简化,土葬为主开始向以火葬为主改革。 (3)民国成立后,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破除神权、反对迷 信,公历、点头鞠躬、握手;女子也开始步入社会。 (4)改革开放后:休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中国近现代的习俗风尚为什么会发生变革? (1)内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巨大变革的时候,社会 习俗和风尚也随之发生变化。 (2)外因: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入侵,国外的观念、 礼俗等也随之涌入中国。
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中西方服饰对比

女子服装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设计师充分运用裁片分割的手法来设计服装,使服 装的造型结构更加合理。当时的主要服裝式样有:春秋装、衬衫、西装套装、羽 绒服、各式大衣、皮夹克、皮风衣,喇叭裤、健美裤、牛仔服等。 (1)春秋装。翻领,翻驳头,门襟钉3粒纽,两只有袋盖的暗袋。这是女青年和 中年妇女都较喜欢的款式。 (2)女衬衫。70年代后期女式衬衫有两种时髦款式。一是仿效男子衬衫的长尖型 硬领,另一种是在衬衫的领边和襟上都镶较宽的荷叶边。 (3)西服套装。基本款式是翻驳领。两粒纽,只有袋盖的暗袋。主要是城市中的 一些妇女穿着。。 (4)羽绒服。以涂层尼龙布为面料,内部填充羽绒或羽毛。 (5)健美裤。一种黑色弹力针织踏脚裤。之后材料、颜色、放松度也有变化。
西方
流行元素:复古喇叭裤 阔腿裤 牛仔裤 流行风格:颓废嬉皮士 朋克风格 极简中性 流行色彩:以蓝色黑色为主基调,色彩丰富
由于20世纪60年代青年风潮演绎的大众时尚向80年代后的现代等各个转变 中,70年代是西方服饰的一个过渡期。朋克风的盛行使年轻人继续成为时 尚消费的主流。具有保暖功能的服装,宽松式样,牛仔裤,热裤,喇叭裤, 长裙,等不同服装风格幵存。 进入20世纪70年代,设计师在社会时尚方面的主导作用逐渐减弱,服装出 现了许多新的变化,“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奺的”成为指导着着装打扮的至 理名言。与此同时,受街头文化和反流行时装的冲击,高级服装业的収展 日益艰难,在此情况下,兴起于60年代的成衣业开始蓬勃収展,服装业的 地位越来越重要。
态”出现在人们眼前。
牛仔裤
简朴随意的牛仔裤从矿工服进入时尚殿堂,贵族与社会名流 也将其收于衣柜中。随着猫王和马龙•白兰度等人对其的喜爱, 牛仔裤成为了摇滚、叛逆、独立和自由的象征。
复古喇叭裤 喇叭裤是从嬉皮士风格中抽离出来的经典元 素,是一年四季都适用的剪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风最大的问题是“不好抄” 学设计谁也避免不开的第一步是借鉴,也就是“抄”。西方的设计已经非常 体系化了,对于文化的诠释,不同年代有不同派别,每个派别都有理论和众 多大师的作品可以借鉴。同时每个细分风格文化题材都已经被挖掘的很深, 每个细分风格题材都可以衍生出一系列的品牌。
Dolce&Gabbana
高端中国风产品 红木家具,紫砂壶,龙袍,青花瓷(瓷器)等等,这些产品虽然带有风格强烈的 中民族符号,但并不是普通大众的消费品,难以走进千家万户。
中国风在商品中的挖掘只有30年,西方的产品工业化生产有了300年的市场化 流通的历史,已经能很自然的把文化转换成大众消费品。 中国的文化有5000年,但是真正挖掘文化,产品脱离生存需求,设计成大众 消费品的时间可能只有改革开放后的30年。在把本土文化转化成产品方面, 我们还是新手,大多数设计的层面还是把传统的图案生搬硬套到现有的产品 上,导致产品很尴尬。
中国文化沉淀下来的载体都是艺术品,不是产品。 中国拥有5000年历史,在文化方面,书法,绘画,瓷器,园林等等延伸品也是自 成体系。但是,这些文化中最精华的产品都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只有帝王才能 拥有),在精致方面已经做到了极致。这些古代的中国产品都是艺术品,越老越 值钱,现代的产品无论是工艺价值,还是情感价值都无法和这些古董相比,并且 不能批量化生产。
4、南亚,印度等廉价劳动力地区的新兴制造业国家崛起。中国工厂人工成本 过高,面对全球化市场只会越来越难。 5、服装行业转向高端制造,或者品牌化运营是唯一出路。
Gucci古奇 Giafranco Ferre 詹弗兰科.费雷 Missoni米索尼 Gianni Versace詹尼.范思哲 Prada普拉达 GiorgioArmain乔治.阿玛尼 Dolce&Gabbana多尔切和加巴纳
1970——1979年 反时装运动
70年代被称为“反时装运动”时期,但是从反主流的力度来看, 已经不敌60年代。在服装设计上还保留了一些传统的因素,特别 是服装的滚边,表现了持续的内涵。英国时装在战后逐步形成气 候,与法国不同的是英国的设计师更多具有强烈个人运作特点。 这个时期的设计家出现了国际化的情况,日本时装设计家第一次 被视为国际大师,使日本成为第一个打入国际时装界的亚洲国家。 东西方观念上的差异决定了服饰上的差异。欧洲强调官能刺激, 服饰表现甚至夸张人体,紧胸、束腰、凸臀无不用其极;而东方 民族注重隐遁身体的宽衣博带,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故服 饰造型上各行其事分道扬镳达千年之久。这是本世纪以来,东西 方文化又一次的碰撞与交融!弗朗索兹说,借着日本设计师到巴 黎发展的契机,东西方之汇合就此开始。这种碰撞与融合使得这 一时代的服装款式异常的丰富,时装进入到前所未有的多样化时 代。
1950——1959年 1960——1969年 动荡时代的时装 1970——1979年 反时装运动 1990——今 时装的未来
对历史的了解,一方面能够提供发展的借鉴,另一方面也可以 认识到今日所谓的时装业的运作模式,以减少探索的耗费。
1980——1989年 为成功而穿 80年代是西方经济成熟的时代,也是东亚国家开始进 入经济繁荣的时代,职业阶级(白领阶级),日益成为时 装的顾客群,极大地促进了时装业的发展,人们不仅仅是 为美观而穿衣服,也更加为成功而穿,时装设计自然出现 了不同的走向。意大利时装在这个时期进入全盛发展阶段, 名家层出不穷。
时不刻不在旅行的Louis Vuitton终于 也在2016的男装系列里用了大红色 与藏青色的中国丝缎; 丹顶鹤、竹林和猴子的刺绣图案;
Louis Vuitton品牌的历史厚重感 在东方古国文明元素里得到了呼应, 同时不忘糅入当下流行的运动元素, 使得“中国风”年轻又摩登。在奢 侈品男装关店潮中, 拉了Louis Vuitton一把。
Heaven Gaia Spring 2017
Antonio Marras Resort Spring 2017
Gucci Spring 2017 menswear
中国风元素给品牌提升销量
PRADA 从去年开始,Prada集团在亚洲市场就开始陷入低迷,总收入下降了4.4%, 随后Prada集团在全球市场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忧心忡忡的Prada选择了 中国风作为2017春夏新品的主要脉络,笼络亚洲女孩儿的心,帮助集团走出 低迷。中国风果然没有让人失望,看完这一场秀,对Prada又重拾了信心。
中 外 服 装 史
主 讲 张 芹
世界服装发展年代特征
1900——1909年 现代时装的开端 1910——1919年 身体的解放 1920——1929年 “女男孩”的时代 1930——1939年 典雅风格的回归 1940——1949年 不灭的时装
1980——1989年 “新面貌风格”—旧观念 为成功而穿
紧随其后的16、17年,中 国元素高潮迭起,根本停 不下来。
Adriana Degreas Spring 2015
Armani Prive Couture Spring 2015
Mary Katranzou Pre-Fall 2016
Dolce&Gabbana menswear Spring 2016
Ralph Lauren Fall 2011
Zuhair Murad Fall 2011
Armani Prive Couture Fall 2011
Mary Katranzou Fall 2011
Dries Van N
到2015年中国风若有似无地逼近高潮。其中最惊艳了全世界的,非Alessandro Michele 接手Gucci后第一个作品系列-2015/16 秋冬女装系列莫属。 或者我们也可以说,是Alessandro Michele把中国风带向了高潮。
Vivian Westwood
低 端 中 国 风 产 品
唾手可得的“中国风”却各有各的“廉价”:设计“廉价”、销售渠道看 起来“廉价”、产品品质“廉价”等等,实在让人爱不起来。
近些年新兴的中国风品牌
Shiatzy Chen 夏姿陈: 把华夏民族的文化精髓带到国际舞台 的第一人。
Vivienne Tam 谭燕玉
2000——今 时装的未来
中国风的品牌在历年增加
如果要追溯中国元素是什么时候开始在四大时装周上大放异彩的,那可 能是2008年。 中国传统图案和服装工艺开始被设计师挖掘、重新演绎。盘扣、刺绣、 扎染;传统中国旗袍、唐装、中山装;龙纹、云纹、吉祥纹;
中国元素就像一块刚被开采的油田,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高端腕表
中国是高级腕表的最大消费群体之一,品牌也是看准这点, 将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与高级制表相融合,精心打造出面向中国市场的高端腕表, 以求获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和购买。
我们的现在……
西方的商品已经进行了300年的发展。在把文化普及到大众化的产品上,西方就占得 了先机,在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就开始把产品工业化生产,在19世纪就开始有了品 牌意识,并且把产品输出到全世界,大多数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品牌就是那个时候 建立的。 20世纪对于西方更是拉开实质差距的100年,在我们还在打仗吃不饱饭的时候,西 方已经把品牌全球化发展,甚至成立跨国集团公司,开始进行多品牌的整合运营了。
历史、自然风光、人文景观 风俗人情、传统手工艺等等 都是Dolce&Gabbana每一 季设计的灵感来源。
Yohji Yamamoto
日本设计师素来对东方禅宗哲学情有独钟,Yohji Yamamoto是为最佳典范,“简 洁而富有韵味,线条流畅,反时尚的设计风格”正是日式禅意最有代表性的诠释。
破洞的T恤、色情口号、 金属挂链......带着朋克特 有的颓唐与疯狂,去到英 国后才知道,“英伦朋克” 就是这样的。 Vivian Westwood就是这 一细分风格的教母:夸张 的设计,闪亮的金属配饰, 以及那颗忽明忽暗的火星 Logo,独树一帜的 Westwood掌教了英国百 年时尚。
“我热爱一切与中国相关的 东西,只有在中国文化中才 能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
全品类生活方式品牌:上海滩ShanghaiTang
全品类生活方式品牌:上下
1、中国风众多题材可以发掘,民族风,手工艺,花鸟,山水,建筑,皇室经 典禅意风等等。每个风格都有机会诞生多个品牌,这个只有中国设计师才 能做。 2、中国经济发展快于文化,好产品少,导致大家都海淘,高档产品内需市场 缺口很大。 3、中国人对自己文化自信提升,会对本土文化产品的需求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