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核问题文献综述
朝核问题 korea nuclear issue

• In early 1980s a) Magnox nuclear reactor b) Location: Yongbyon (宁边)
Graphic showing seismic activity
Yield estimates
The low yield of the test China ——Advance warning Outside—— Put the yield at much less a nuclear explosion U.S. confirmed
3枚射程130公里的surface-to-air missiles 4.5级地震
Responses
• Korea:disappointing
• Japan:unacceptable
• America:threat,“严重关切”
• France: condemnation
• EU: irresponsible & apprehensive
The Second North Korean Nuclear Test
The test Responses
Anecdotes
The test
• • • 2009年5月25日 清津咸镜北道 (North Hamgyong, Chongjin) 地下爆炸
•
• •
1,000至20,000吨TNT炸药
Introduction:
Time: 10:57, morning, Feb.12th, 2013
Geographical position:Feng Xili,North Korea
Earthquake magnitude:4.9
Explosive equivalent: about 10000 tons TNT bombs
朝鲜核问题(形势与政策论文)

反对朝核,维护和平朝鲜半岛的朝鲜和韩国在古代本是一个国家,名为高丽。
十九世纪以前,朝鲜是中国的属国。
二十世纪后,朝鲜又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后来由于二战后一部分由苏联占领一部分由美国占领从而被分割为两个社会形态不同的国家。
朝鲜战争是北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为朝鲜统一的目的而进行的统一战争,可是在大国的干涉下,使这种统一的努力最终化为泡影,而且这场战争使南北朝鲜成了仇敌,更加深了朝鲜半岛两方的不信任感。
在朝鲜领导人看来,朝鲜半岛的分裂是人为的,是大国利益的需要造成,美国人反对北朝鲜发动的统一战争,因为社会制度的不同尚可以理解,但作为当时的中国与苏联出于各自的国家利益考虑,也并不愿意看到朝鲜半岛的统一,所以战争才在北纬38度线这个开始的地方停止下来,朝鲜人民作出了巨大牺牲换来的只是国家的破败和朝鲜半岛的永久分裂。
一开始朝鲜在苏联的帮助下发展迅速,可是由于过度依赖苏联,导致苏联解体时,朝鲜蒙受巨大的损失,而当时朝鲜的对内对外政策又为中国所不容,所以朝鲜失去了依靠。
再加上美国的经济封锁,从此朝鲜落后于韩国。
近几年朝鲜不断进行核试验,试图研发核武器。
虽然中国也有核武器,但是核武器的威力在二战中已经有目共睹。
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的两颗原子弹带来了一片死寂,也震惊了全世界,威慑了全世界,从而奠定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所以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都呼吁防止核扩散,都害怕核扩散。
核武器的威力足以毁灭世界,一旦被某个野心家利用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关系到全世界全人类的生死存亡。
因此中国提议召开六方会谈,以和平方式解决朝鲜问题。
由5个与此有关的国家和朝鲜就朝核问题展开讨论,以寻求解决的办法的会议。
这五个国家分别是韩国,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
论朝鲜核问题

论朝鲜核问题摘要:近来,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发表看法,赞同或指责当事国的立场或行为。
其实,朝核问题由来已久。
目前的朝核危机不过是历史上朝核危机的延续。
本文仅就朝核危机的历史由来做些介绍,以便于读者更为全面地了解当前的朝核危机。
关键词:朝核问题朝美关系朝鲜外交一、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由来已久20世纪50年代末,朝鲜就已开始了核技术的研究工作。
60年代初,朝鲜建立了“宁边原子能研究所”,由前苏联培训了部分核技术人才,并引进了第一座800千瓦的核反应堆,至此,朝鲜的核技术研究初具规模。
经过30多年的努力,朝鲜相继建成了6个核研究中心、2座研究堆、6座铀矿、3座二氧化铀转化厂、1座天然铀燃料元件制造厂、1座核电试验堆和1个核废物贮存场,国内已探明可开采的铀储量达400万吨,基本建成了从铀矿开采到核废物处理的核燃料循环体系。
1985年12月,朝鲜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按照该条约规定,成员国必须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核设施的检查,但朝鲜却一直拒绝接受其检。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以其卫星照片为依据,怀疑朝鲜有用于研制核武器的设施,扬言要对朝鲜的核设施实行检查。
朝鲜反复声明它没有制造核武器的打算和能力,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它的安全。
由于各执己见,双方在核问题上的争端便从此而产生。
二、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的实质如果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算起,朝鲜半岛核问题的争执已逾四十年。
即便从1993年那次剑拔弩张的朝核危机算起,至今也已十个年头,这十年间,大规模的核危机已经多次爆发,而且似乎一次比一次严重。
那么朝核危机的实质是什么? 其根源何在?为什么它总是经过短暂的平息之后会又重新爆发呢?朝核危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朝美关系的不断恶化,美国难辞其咎。
由朝鲜核问题引发的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全球战略背景下对朝政策直接或间接的产物。
美国在朝核问题上大做文章是希望牢牢掌握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地区安全的主动权,维护其在这一地区的战略地位。
世界经济与政治 期末论文——朝核问题久拖不决的责任在谁?

世界经济与政治期末论文——朝核问题久拖不决的责任在谁?摘要:朝鲜不顾国际社会强烈反对,于2016年1月6日突然进行了氢弹爆炸试验,这已是第四次核试验,显然违反了安理会相关决议,理应受到国际社会的严厉谴责和制裁。
此时国际社会尤其是大国和相关国家应集中精力在联合国框架内共同商讨对策,妥善处理这个问题。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美国却公然罔顾事实,居心叵测地无端指责中国,发动了一场“中国责任论”的舆论攻势,美国的一些盟国和西方媒体也跟着炒作。
人们不禁要问:你们到底是真想反对朝鲜拥核,还是在借机遏华、反华?至于要追问谁该为朝核问题发展到如此地步负责,笔者认为责任就在美朝两国,而且美国应负最主要责任。
一,短暂的美朝蜜月期朝鲜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进行核开发,直到1987年,在苏联的帮助下才建成一个仅有5兆瓦的小型核反应堆,还有两个在建的核反应堆。
1980年,美国通过间谍卫星发现了位于宁边的这些核设施。
随后,美国政府一直密切监视,并开始与朝鲜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里进行秘密谈判,通过苏联对其进行施压和利诱,说服朝鲜在1985年加入《核不扩散条约》,并在1989年接受了国际原子能组织从1992年5月~1993年2月的6次不定期检查。
可是,国际原子能组织在美国的唆使下,于1993年2月进行第6次检查时突然提出进行强制性的“特别检查”。
为了迫使朝鲜接受所谓的“特别检查”,美国还恢复了它承诺暂停的“协作精神”军事演习。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朝鲜认为这是对朝鲜国家主权的侵犯和敌对行动,并于1993年3月宣布要退出《核不扩散条约》,从而导致了第一次朝核危机的爆发。
此时,正值比尔?克林顿总统上台,对朝鲜采取了“接触政策”。
据负责解决第一次朝核危机的美国代表团团长加卢奇与其他两位谈判代表合著的回忆录《走向临界点》一书记载,克林顿总统为了打破僵局,决定动用“北京渠道”,希望中国从中调解。
这是中国介入朝核危机的开始。
为了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中国从一开始就采取了建设性的态度,做了大量斡旋调解工作,促使美朝又回到谈判桌上。
朝核问题

2月12日朝鲜的核试验让世界哗然。
朝鲜不顾国际社会的一致反对,依然不管不顾地进行核挑衅,不仅公然违背了国际核不扩散条约的责任和义务,也野蛮地践踏了2005年朝鲜自己签署的《六方会谈共同声明》。
在《共同声明》中朝鲜曾自己承诺要放弃核武器。
朝鲜此次试验“成功”令世界各国团结起来,不管是它的传统盟国中、俄,还是老对手美、日,以及地缘政治疏远的欧盟,都不约而同的结成了统一战线。
中国除了发表“坚决反对”的声明外,更史无前例的召见朝鲜驻中国大使,表达抗议。
一时间,中国应该制裁朝鲜甚至放弃朝鲜之论甚嚣尘上。
朝核局势最近的事态发展,确实提升了美国、日本和韩国眼中的朝鲜核威胁。
一旦朝鲜成功地将核武器小型化,加上2012年12月13日朝鲜试验成功的长程导弹,这就意味着在理论上,朝鲜拥有了攻击美国本土的核导弹能力。
在这种情势下,联合国和美日韩对朝进一步的经济制裁和军事施压将不可避免。
而朝鲜按其历来的风格将不会被屈服,近日朝鲜则以发布今年再进行一到两次核试的消息进行反击就是证明。
这样,以美日韩为一方,以朝鲜为一方的较量与反较量,将成为东亚甚至亚洲目前的主要矛盾。
笔者认为,朝鲜第三次核试,对中国是坏事。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之一的中国,对朝鲜历次核试均持反对的立场。
还在媒体传出朝鲜会进行第三次核试之际和朝鲜射星之后,中国就毫不犹豫公开亮出了反对的态度,并通过多渠道对朝鲜进行游说放弃。
中国这样做,向世界表明了态度,在国际原则与“邻邦”关系上划清了界限。
中国公开反对朝核与国际社会的主流声音保持一致,既展示了中国责任大国的形象,同时也十分有利于中国对东亚各国进行外交。
中国要按照联合国的决议对朝鲜进行某些适当制裁是出师有名,朝鲜怨不得中国,这样,中国既避免成为美日韩打压朝鲜的力量,保持独立的政治立场和政治力量,又可以因此教训这个不听话我行我素的“小弟弟”。
然而,中日韩俄四个邻国在各自国内检测结果均未发现核爆炸辐射泄露,地理方位和风向更决定了此次核试验即使发生泄漏也不会波及中国,中国社会对此次核试验的最紧迫忧虑当可消除。
朝核问题论文

浅谈中国在朝核问题中的作用朝核问题的几次六方会谈早已经落下帷幕。
尽管其前景仍充满许多不确定因素,但毕竟使各方加深了了解,为问题的最终解决奠定了基础。
中国在会谈中起到纽带作用,已经并且仍会对朝核问题的解决发挥作用。
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促使中国采取积极务实的外交策略,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是中国能够在国际舞台发挥重要作用的强大支撑。
展望未来,中国会在朝核问题的解决中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朝核问题由来已久,各种关系错综复杂。
作为朝鲜半岛相邻的国家,我们一直关注事态的发展。
最近一段时期朝核问题发生了新的变化,当事国举行了几次多边会谈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中国积极斡旋,多方奔走,为朝鲜半岛局势的缓和起到了核心作用。
一、中国积极斡旋于朝核问题中对于朝核问题,中国一直都比较关注,最近的这次更为积极。
对此,可用一句话概括:实力与自信同在,风险与受益并存。
毫无疑问,中国最近几年频频出击,外交成果斐然,中国已越来越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穿梭在国际舞台上。
中国在这次复杂的会谈过程中,从四个方面凸显出不可替代的建设性作用:朝美之间的“调停者”。
朝鲜寻求的是国家安全,而战争与有核化都不会给它带来真正的安全;美国虽拥有超强军事实力,且正加紧推行霸权战略,但目前,美国对伊战争后,其陷进伊拉克的泥潭中难以自拔。
它虽然不愿看到朝鲜拥有核武器,但也不想陷入同朝鲜的战争。
然而,朝美之间芥蒂之深使得双方很难直接沟通和协商。
特别是美国国内有一些政治势力从本集团利益出发,试图使美国政府采用强硬政策来解决危机,从而使朝美双方更加缺少互信。
此时非常需要一个“调停者”,劝说双方先将挥舞着的拳头放下。
而中国最适合扮演这个角色:朝鲜是中国的友好邻邦,美国是中国的“建设性合作”伙伴,中国有资格站在中立的立场上来调停朝美冲突。
抑制朝美冲突升级的“缓冲器”。
如果将朝美核危机和伊拉克危机相比,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虽然美国将伊拉克和朝鲜都定为“邪恶轴心”,但对两者却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和政策;伊拉克和朝鲜面对美国的压力,也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态度。
朝核问题及东北亚局势的相关资料

朝核问题朝核问题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
当时,美国根据卫星资料怀疑朝鲜开发核武器,扬言要对朝鲜的核设施实行检查。
朝鲜则宣布无意也无力开发核武器,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它的安全。
第一次朝鲜半岛核危机由此爆发。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资料,朝鲜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核技术研究。
60年代中期,在苏联的帮助下,朝鲜创建了宁边原子能研究基地,培训了大批核技术人才。
当时,朝鲜从苏联引进了第一座800千瓦核反应堆,使朝鲜核技术研究初具规模。
此后,宁边成为朝鲜核工业重地。
宁边核设施位于朝鲜首都平壤以北约1 30公里处,是朝鲜主要的核研究中心。
宁边5兆瓦核反应堆属于石墨反应堆,于19 80年动工,1987年建成。
这种核反应堆的废燃料棒可被用来提取制造核武器的原料——钚。
美国从1958年开始,在朝鲜半岛南部及其临近地区部署了大约2600件核武器。
部署在韩国的核武器主要是短程核导弹、核炮弹等,其针对朝鲜的目的很明确。
美国还为韩国提供了核保护伞。
尽管前苏联和中国都曾经对朝鲜的安全做出过承诺,但是,这种承诺似乎都不包括提供核保护伞;而且,在朝鲜战争结束后,苏联和中国都没有在朝鲜长期驻军,因此,在核领域的安全问题上,朝鲜与中国或者苏联的关系并不密切。
这种态势导致以下后果。
第一,朝鲜在安全上更倾向于发展战略武器能力,而不是依赖与苏联或中国的军事同盟关系。
其次,由于当时苏联和中国在安全上给朝鲜的承诺不包括核领域,因此,两国对朝鲜核武器发展政策的影响力也极其有限。
1974年,朝鲜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1985年12月,朝鲜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按照该条约规定,成员国必须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对其核设施的检查,但朝鲜却一直拒绝接受其检查。
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关注朝鲜的核项目,1988年下半年,美国正式对国际宣称朝鲜在宁边的核反应堆已经能生产可制造两至三枚原子弹的钚,此举立刻引起朝鲜的强烈反应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朝核问题论文

朝鲜核问题车辆142班王吉荣 5902414090朝鲜半岛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朝鲜半岛位于东北亚的腹心部位,地处中、俄、日三个大国之间,是中、美、日、俄四大国的利益交织处。
但现实情况是,朝鲜半岛的南部受控于美国,而北部则是一个“非正常国家”。
对于中国来说,朝鲜是应付美日军事威胁的缓冲。
正如伟大领袖毛泽东所说“唇亡齿寒”,中国有必要维护朝鲜的独立,以避免其他大国势力在中国的边境上保持其军事存在,直接威胁到中国东北的重工业和粮食生产基地,并威摄首都北京的战略安全及东北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同时中国也有必要维护朝鲜半岛的稳定,以免大量难民的涌入,使中国一直把努力营造的“和平的周边环境”付诸东流。
最好的情况是朝鲜半岛继续分裂,在半岛北部的是亲中国的正常国家。
朝核问题由来已久,各种关系错综复杂。
作为朝鲜半岛相邻的国家,我们一直关注事态的发展,我们积极斡旋,多方奔走,为朝鲜半岛局势的缓和起到了核心作用。
对于朝核问题,中国一直都比较关注。
对此,可用一句话概括:实力与自信同在,风险与受益并存。
毫无疑问,中国最近几年频频出击,外交成果斐然,中国已越来越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穿梭在国际舞台上。
中国在这次复杂的会谈过程中,从四个方面凸显出不可替代的建设性作用:然而,朝美之间芥蒂之深使得双方很难直接沟通和协商。
特别是美国国内有一些政治势力从本集团利益出发,试图使美国政府采用强硬政策来解决危机,从而使朝美双方更加缺少互信。
此时非常需要一个“调停者”,劝说双方先将挥舞着的拳头放下。
而中国最适合扮演这个角色:朝鲜是中国的友好邻邦,美国是中国的“建设性合作”伙伴,中国有资格站在中立的立场上来调停朝美冲突。
——抑制朝美冲突升级的“缓冲器”。
如果将朝美核危机和伊拉克危机相比,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虽然美国将伊拉克和朝鲜都定为“邪恶轴心”,但对两者却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和政策;伊拉克和朝鲜面对美国的压力,也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鲜半岛核问题:国内研究综述摘要:随着朝核危机的不断升级,朝核问题成为东北亚地区一个热点、难点问题,为各国学术界不断探讨。
国内学术界对朝核问题的研究开始于第一次朝核危机。
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后,朝核问题成为国内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
本文将国内学术界对朝核问题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1993年到2002年为研究初始阶段;2003年到2009年为研究第二阶段;2010年至今为研究第三阶段。
总体上,国内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随着朝核危机的反复爆发,在研究内容、方法以及理论不断地深入。
本文试对每一阶段研究的课题、研究特点、研究优点与不足做一个分析。
关键词:朝核问题、朝核危机、国内研究朝核问题指的是朝鲜开发核应用能力而引起的地区安全和外交等一系列问题,其中相关方有美、中、韩、俄、日。
本文所指的朝鲜开发核应用能力主要是指朝鲜发展核武器的能力。
因此,朝核问题包括了三次朝核危机。
自从朝鲜爆发第一次朝核危机以来,朝核问题的相关方就为了解决朝核问题进行不懈努力。
并且随着朝核危机再次爆发,朝核问题逐渐变成了地区热点问题,也成为了国内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试对从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以来,国内学术界对朝核问题研究的概况进行梳理,进而分析国内学术界对朝核问题研究的优点与不足。
一本文将国内学术界对朝核问题的研究共分为三个阶段。
从1993年到2002年为研究的初始阶段。
国内学术界对朝核问题的研究开始于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之后。
在这一阶段,朝鲜在1993年因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引发第一次朝核危机,又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于1994年和美国达成了《朝美核框架协议》缓解了这次危机。
在初始阶段,国内学术界对朝核问题的研究主要是有关于美、朝两国签署《朝美核框架协议》的原因以及当前阶段朝核问题的未来走向等。
1、美朝两国签署《朝美核框架协议》的原因。
绝大多数的学者认为这是双方出自各自利益需求而相互妥协的产物。
“中期选举的需要、核不扩散体系的维持、中俄在东北亚地区的存在等使得美国妥协;金正日初上台继续树立威望的需要、国内经济发展以及与日本等国家发展关系的需要是朝鲜妥协的原因。
”[1]“美朝核问题的协议决非偶然,它是一系列国际因素和国内原因引起的双方妥协的结果。
”[2]2、当前朝核问题的前景。
学者的分歧在于可解决、不可解决、无法预知这三种。
“有学者从朝、美、日、韩、俄、中六国的当前的国家利益角度出发,认为各国会努力将朝核危机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不会使之升级。
”[3]“有的学者认为《朝美核框架协议》的签订有利于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和南北关系的改善。
”[4]有的学者认为,“由于时间跨度、经费来源等方面的原因,该框架协议的落实前景困难重重。
因此,朝核问题能否解决任然是一个未知数。
”[5]由于朝美在1994年签订《朝美核框架协议》后,朝核危机确实有了一定的缓解,学术界也就没有对该问题投入太多研究。
在初始阶段的研究所涉及的范围也比较狭隘,就大多数[1]周敏.朝鲜核问题之研究.大连大学学报[N].1996年第1期。
[2]金锦虎、何英.“美朝核问题协议”与俄罗斯的朝鲜半岛外交.今日东欧中亚[J].1995年.第21页。
[3]罗援.新热点——朝鲜半岛核危机.国防[J].1994年第9期。
[4]慕翼.美朝签署核问题协议.世界知识[J].1994年。
[5]周敏.朝鲜核问题之研究.大连大学学报[N].1996年第1期。
都是基于朝核危机事实描述朝核问题的由来、框架协议签订、朝核问题未来可能走向。
问题研究不够深入,缺少理论支撑和一定的研究方法。
但是初始阶段的研究还是为后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资料来源。
二本文把从2003年到2009年这段时期定为朝核问题研究的第二个阶段。
这一时期,国内学术界对朝核问题研究达到了高潮阶段。
这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美国新任总统小布什上台,对朝鲜实行高压政策,将其列入“邪恶轴心国”名单,停止克林顿时期签署的《朝美核框架协议》。
其次,朝鲜于2002年10月开启第二次朝核危机,在2006年成功进行了核试验,这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再者,中国倡议并启动六方会谈解决第二次朝核危机,直到朝鲜于2009年宣布退出六方会谈。
伴着第二次朝核危机的发展,中国学术界对朝核问题的研究也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研究问题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很多新的课题。
如朝核问题的实质与症结、朝核问题的影响、东北亚地区安全、六方会谈与朝核危机等等。
1、关于朝鲜发展核武器的原因。
学者们分歧在于是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导致朝核问题发生。
一些学者认为朝鲜发展核武器是由于国内原因导致。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朝鲜陷入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之中,这是一种植根于朝鲜政治经济制度的结构性危机,危机促使朝鲜走上了谋求核威慑力的道路。
”[1]有学者认为朝鲜发展核武器是由外部因素导致的。
“美国意欲通过解除朝鲜武器基础,进而变革和瓦解朝鲜现存的体制。
朝鲜通过发展核武器来保证其国体发展。
”[2]也有学者认为“朝鲜半岛却未走出冷战的阴影,朝核问题出现便是为了走出冷战。
”[3]还有学者认为“朝鲜发展核武器是为了与美国发展正常国家间关系。
”[4]2、关于朝核问题的解决。
国内学术界普遍认为朝核问题解决要用和平方式,最终是要实现半岛无核化。
但是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却不一样。
有学者认为美国对朝政策的根本改变是朝核问题解决的出路所在。
美国要实质性的改变对朝的态度和政策,给予一定安全保障,实现朝美关系正常化。
有学者认为坚持“六方会谈的机制,是推动以外交方式和平解决朝核问题今后唯一现实与合理的方向。
”[5]还有学者认为“可以从国家、地区、全球机制三个层次塑造有利于朝核问题解决的外部条件。
在国家层次上要实现美朝互动,在地区层次上构建东北亚安全机制,在全球方面真正实现核不扩散和军备控制。
”[6]3、朝核问题的实质与症结。
有学者认为“朝鲜核问题长期未能解决乃至一度演变为核危机,主要症结之一在于在朝鲜半岛安全结构转型进程中,朝美双方战略的巨大差异和相互冲突。
”[7]有的学者认为“朝美两国相互之间的不信任及敌对是朝核问题的症结。
”[8]有学者认为“朝核问题的实质不仅是一个美朝和解问题,更是一个涉及东北亚大的战略格局重组问题。
”[9]有学者认为“朝核问题的实质是冷战的产物,也是冷战结束后冷战思维的产物。
是以意识形态的对立为内核的美朝双方的结构性矛盾的结果和表现。
”[10]关于朝核危机的实[1]蔡建.朝鲜半岛核问题与东北亚安全学术研讨会综述.国际观察[J].2005年第1期。
[2]张玉山.朝鲜核政治的选择与命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2004年第5期。
[3]徐纬地.朝鲜半岛核危机的化解与半岛走出冷战.世界经济与政治[J].2003年第9期。
[4]孙向丽.朝核问题实质与发展前景.现代国际关系[J].2007年第6期。
[5]朱杰进.六方视野中的朝核危机[D].湘潭大学.2004年.第40页。
[6]王联合.朝核问题解决路径的三个层次选择.现代国际关系[J].2009年第1期。
[7]邵峰.朝核问题的症结和走向.理论视野[J].2007年第5期。
[8]朴龙国.朝鲜核问题的症结与解决方法.延边党校学报[N].2007年第1期。
[9]孙向丽.朝核问题实质与发展前景.现代国际关系[J].2007年第6期。
[10]何静文.朝鲜核问题及其利益攸关方的政策选择[D].吉林大学.2008年.第34/35页。
质,有学者认为是生存权与霸权的政治博弈。
[1]也有学者认为是政权与霸权的博弈。
[2]4、朝核问题的影响。
一、朝核问题对国家间关系的影响。
绝大多数的学者认为朝核问题最主要影响的是朝美关系。
朝日关系基本上是受制于朝美关系影响的。
“以美日同盟为外交基轴的日本,自然被要求将对朝外交统一到美国的步调上来。
这样,在以美朝对立为本质的朝核危机出现转机之前,日朝改善关系只能是‘天方夜谭’。
”[3]二、朝核问题对东北亚地区的影响。
有学者认为,朝核问题必然影响东北亚地区安全。
“朝核危机可能导致地区内国际力量对比与战略格局的重新组合。
如日本将进一步调整国家安全战略,冲破和平宪法的制约,加快走上军事大国之路;危及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进程。
”[4]有学者认为,“朝鲜核问题虽然冲击了现存的东北亚安全结构,但也是重构东北亚安全结构进而建立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一大动因。
”[5]三、朝核问题对中国的影响。
国内学者基本上认同与朝核问题利益有关的国家是美、韩、中、日、俄。
但国内学术界主要研究朝核问题对中国的影响。
学者们的分歧在于影响的程度差异。
有的学者认为朝核问题不利于中国和平发展战略。
有的学者认为不能过于夸大朝核问题对中国的威胁。
有学者认为中国积极参与解决朝核问题是中国的一个机遇,有利于中国迈向大国之路。
“牵制美国在朝鲜的战略扩张,并保持中美两国战略关系的总体稳定是中国在朝鲜半岛第二位的战略利益。
”[6]5、六方会谈与朝核问题。
一、中、日、俄、韩参与六方会谈的原因。
首先,中国参与六方会谈的原因。
“中国积极参加六方会谈,扮演调停的角色,主要出于国家利益、国家安全观、国家形象、历史因素等考虑。
”[7]也有学者把地缘政治因素作为中国积极参与六方会谈的原因之一。
[8]其次,日本参与六方会谈的原因。
学术界基本上认为日本参与六方会谈主要出于“争取在朝鲜半岛获得更大的发言权,实现世界政治大国目标;制造‘朝鲜威胁论’,推动修改和平宪法,迈向世界军事大国;”的原因。
[9]再次,关于俄国参与六方会谈的原因。
有学者总结四点:“首先,从战略层面考虑,寻找在亚洲的战略空间;其次,政策层面上,保证其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再者,从经济利益考虑,能源出口更大的市场;最后,从安全角度考虑,朝核问题也不利于俄国的安全。
”[10]最后,韩国参与六方会谈的原因。
大多学者认为韩国在朝核问题上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
一方面要保障和美国的军事同盟;另一方面又不希望美国用武力解决朝鲜核问题。
因此,韩国积极倡导用和平方式解决朝核问题,还要紧紧跟随美国的步调,参与六方会谈。
二、六方会谈对解决朝核危机的作用。
很多学者认为基于六轮六方会谈取得的效果,六方会谈为解决朝美间的核问题争执、讨论东北亚地区安全构建了一个框架,也有利于东亚安全机制的建立。
“朝鲜半岛安全政治局面的最终形成还要靠整个东北亚安全机制的建立, 六方会谈可能成为这种安全机制的基本框架。
”[11]但也很多学者认为,六方会谈存在很多问题。
因为其不具有强制性,朝核问题依旧是复杂、难解的。
“从多边主义理论视角分析,六方会谈局限性主要是参与国追求国家战略利益、坚持单边主义以及重视双边主,对长期合作利益的不确定性以及缺乏互信。
”[12]“有学者从国际合作理论[1]徐文吉.朝美核风波的实质与六方会谈的出路.东北亚论坛[J].200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