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缙云山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缙云山简介介绍

千年古刹
历史悠久
缙云山上的古刹已有千年 历史,是佛教文化的重要 载体。
建筑风格
古刹建筑风格独特,融合 了佛教文化和地方特色, 给人以庄重、肃穆的感觉 。
文化传承
古刹不仅是佛教文化的传 承地,还是当地文化的重 要载体,游客可以在此领 略到深厚的文化底蕴。
自然风光
山峦叠嶂
溪流潺潺
缙云山峰峦叠嶂,山势险峻,给人以 雄伟、壮观的感觉。
近现代文化
近现代以来,缙云山成为了文人墨客、名人雅士的聚集地, 他们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同时, 这里也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重要的历 史地位。
宗教文化
道教文化
缙云山是道教的重要圣地之一,有着丰富的道教文化遗产。这里曾经是道教祖师 张道陵的修炼之地,也是道教南宗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 浓厚的道教文化氛围,领略到道教的独特魅力。
历史背景
缙云山具有悠久的历史,自古以 来就是佛教圣地和旅游胜地。
缙云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缙云山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包括古代建筑、石刻、碑刻等
文化遗产。
自然资源
缙云山拥有得天独厚 的自然条件,气候宜 人,四季分明。
缙云山拥有独特的自 然景观,包括奇峰异 石、瀑布溪流、古刹 寺庙等。
佛教文化
缙云山也是佛教的重要传播地之一,有着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这里曾经是佛教 祖师释迦牟尼的修炼之地,也是佛教北宗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这里,人们可以 感受到浓厚的佛教文化氛围,领略到佛教的独特魅力。
名人文化
名人雅士
缙云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名人雅士的聚集地。他们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如唐代 诗人杜甫、宋代文学家苏轼等都曾在这里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和文章。
缙云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题目:缙云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调查报告学校学院: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年级:2012级旅游管理专业指导老师:向*组员姓名:2014年5月缙云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一、前言:2014年5月日下午,我们2012级旅游管理班第二调查小组几名同学在向老师的带领下,对缙云山风景区进行了为期半天的野外调查。
通过这次野外调查,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领域,初步培养了我们的实际调查能力,使我们深受启发。
1.调查时间2014年5月5日下午2.调查地点缙云山风景区3.调查人员2012级旅游管理班第2调查小组组长:副组长:组员:4.调查所用工具:记录本、GPS定位仪、单反相机、北碚区地形图、铅笔、卷尺等。
5.调查目的:⑴通过本次旅游资源调查,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填写《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的目的意义,及其要点及方法。
⑵通过进行旅游资源调查,使我们了解掌握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及如何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6.旅游资源调查要求⑴收集、熟悉、了解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
⑵熟悉《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表格。
⑶选定缙云山风景区重点调查的旅游资源单体对象,逐项填写《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调查内容。
⑷选定缙云山风景区重点调查的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调查。
⑸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对所调查的旅游资源单体赋分、评价。
本次调查涉及了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知识点。
二、调查计划实施:(一)、调查区简介:缙云山位于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市,雄峙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九峰挺立,拔地而起,山上古木参天,翠竹成林,环境清幽,景色优美,因而有“小峨嵋”之称。
缙云山是七千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的“背斜”山岭,古名巴山。
山间白云缭绕,似雾非雾,似烟非烟,磅礴郁积,气象万千。
早晚霞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
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
缙云山与嘉陵江小三峡、合川钓鱼城一并被定为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
重庆市缙云山旅游资源开发评述

重庆市缙云山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评述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摘要:旅游资源的开发内容多样,同时要遵循各样原则,本文通过对重庆市缙云山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研究,论述了缙云山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
关键词:缙云山;旅游开发;可取之处;不足之处1 缙云山自然地理概况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古名巴山,是全国首批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后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
缙云山总占地面积76平方公里,海拔350米—951米。
缙云山景色宜人,植物资源丰富,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山上奇峰耸翠、林海苍茫,有诗云“山如碧玉水如黛,云在青山月在松”。
景区古木参天,翠竹成林,环境清幽,景色优美,素有“小峨眉”之称,是观日出、览云海、夏避暑、冬赏雾,饱览自然风光的最佳去处。
景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树木葱茏,森林面积达13平方公里,植物资源丰富。
共有植物246科,922属,1966种,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区和植物物种基因库。
山上竹林茂密,品种多达十余种。
有节肢动物2纲,20目,147科,1264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共4纲,21目,51科,189种。
2 缙云山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目前缙云山已经开发的旅游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类:1)地文景观类:主要有绵延数十里的“缙云九峰”,从北到南依次是朝日峰、香炉峰、狮子峰、聚云峰、猿啸峰、莲花峰、宝塔峰、玉尖峰和夕照峰等九峰。
其中玉尖峰最高,海拔1050米;狮子峰最险峻壮观,其余各峰亦各具风姿。
2)水域风光类:山腰处有蓄水面积近30亩的黛湖水库,湖中有鼓藻类植物20属140余种,是淡水藻类植物的重要保护基地,波光粼粼,风景十分宜人。
3)古迹与建筑类:主要有始建于南北朝刘宋景平元年(即公元423年)清康熙年间重修的缙云寺,寺内保存有唐碑、盘龙塔等珍贵历史文物;还有晚唐石照壁;宋代始修今重建的洛阳桥;有宋代佛家弟子在岩石上雕刻了塑像的相思岩;有相传明朝永乐皇帝御赐石制编排的明代石牌坊;有清代的那伽窟;有相传是川东南宋状元冯时行时读书和洗墨的八角井;有近代以来两位金鱼死主持大师的佛塔即正果塔和太虚塔;还有碑亭。
缙云山考察报告

综合地质野外实习报告班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一班学号:2010062139 姓名:付思源一、引言2011年6月3日至4日,我们2010级城乡规划班级在李雪花、周心琴、王爱民等几名老师的带领下,对重庆北部几个地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野外考察实习。
通过这次野外考察实习,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我的知识领域,初步培养了我的地理科研能力,使我深受启发。
二、实习计划1、实习目的(1)、掌握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提高野外调查的能力,并通过野外实习加深、加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了解实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地域文化景观的构成与基本特征,深入认识其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建立起宏观的、整体的思维方式。
(3)、通过对实习区域自然、人文等要素、现象及综合景观的观察、感知,综合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理论与知识去发现、认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对地理学各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为以后的学习和参加社会经济建设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撰写论文、汇报成果的综合能力。
2、实习路线与主要内容本次实习区域位于重庆市北部,野外考察点主要有4个:北碚嘉陵江小三峡、国家级森林公园缙云山植物园、中国十大古镇之一涞滩古镇、古战场钓鱼城;室内参观点1个:西南大学地质实验室和天文馆。
考虑到野外教学环境和学习效果,每个点集中实习一、两项内容,其他内容为辅。
嘉陵江小三峡主要以观察地质构造为主,同时学习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缙云山以观察亚热带植被群落和植被顺向演替过程为主;在涞滩古镇主要考察地域文化特点以及文化景观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古战场钓鱼城以观察方山丘陵地貌和历史文化景观为主。
3、实习时间安排(1)、准备阶段①实习动员:明确实习目的、任务、内容、安排及相关要求。
②知识准备:广泛收集各考察点背景资料,包括图书、论文、图集、照片等,资料越丰富,室内准备工作越详细,野外实习收获越大。
北碚区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概要

本科毕业论文北碚区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学院地理科学学院专业地理科学(师范年级2011级学号222011318011175姓名张晓指导教师谢力华讲师成绩2015 年4 月11 日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1Abstract (11 前言 (21.1 选题背景 (21.2研究目的与意义 (31.3前人研究的现状及其不足 (31.3.1生态旅游的研究 (31.3.2北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3 1.3.3北碚温泉旅游的研究 (41.3.4北碚缙云山旅游的研究 (41.3.5其他旅游研究 (41.4研究思路与方法 (42 北碚区概况 (53北碚区旅游资源 (83.1水文旅游资源 (83.2生物旅游资源 (93.3地貌旅游资源 (113.4地质旅游资源 (123.5人文旅游资源 (123.5.1宗教文化 (123.5.2名人圣迹 (133.6古镇旅游资源 (133.7其他旅游资源 (144北碚区旅游资源评价 (145北碚区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问题 (156建议 (156.1理清旅游资源,改革创新开发理念 (156.2完善旅游基础服务配套设施,打好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 (166.2.1 旅游接待设施建设 (166.2.2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166.3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北碚旅游的知名度 (177结语 (17参考文献 (17致谢 (19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北碚区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张晓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摘要:本论文立足重庆市北碚区,收集研究大量前人对北碚区旅游的研究文献,实地调研,将北碚区旅游资源归为以下几类:水文旅游资源,生物旅游资源,地貌旅游资源,地质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人工旅游资源,并作以相应分析。
北碚区的旅游资源具有生态特征突出,文化底蕴深厚,资源类型多样,市场潜力巨大的特点。
分析出北碚区旅游产业的现状和问题:1、旅游资源状况不清楚,开发理念落后;2、旅游配套设施不均衡;3、品牌意识不强,宣传力度不够。
重庆缙云山旅游资源开发发展战略研究

重庆缙云山旅游资源开发发展战略研究作者:谭敏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5年第23期摘要:重庆市缙云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作为重庆市原生态的自然景区,在旅游资源、区位以及市场条件等方面占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但目前该景区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显现,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缙云山旅游资源发展概况出发,对缙云山旅游业发展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就缙云山旅游业发展战略规划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以提高缙云山旅游业开发层次,提升其旅游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缙云山;旅游资源;发展战略一、缙云山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境内,嘉陵江小三峡温汤峡的西岸。
占地14km2,最高海拔1030m,平均海拔750~830m,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山上奇峰耸翠、林海苍茫,具有巴山蜀水幽、险、雄、奇、秀的突出特征。
古人见山间朝霞晚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云雾之奇,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
缙云山素有“川东小峨眉”之称,既是川东地区颇负盛名的佛教胜地,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4A类旅游区。
(一)相对原始的景区生态景区的核心区域极少受到过度商业开发,保存了较为原始状态的景区生态资源,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历史古迹,大多都保留了其历史基本面貌,极大地适应了当代社会的生态理念和可持续发展之战略思维。
(二)极具优势的区位格局缙云山位于素有“重庆后花园”之称的北碚城郊,与城相邻,城依山建。
宜于居住、教育、养老、休闲、养生,是核心主城区与区县的缓冲地带,是都市繁忙生活之后的闲适享受之地,这种区位功能定位恰好与缙云山旅游资源有很好的结合。
(三)相对便利的交通条件缙云山的旅游交通方便快捷,紧靠212国道、渝武高速公路、渝遂高速公路、重庆市内外环高速公路出口、嘉陵江航道,距重庆都市核心区40km,距北碚城区12km,距北碚火车站16km。
交通方便,可入性强,能基本满足旅游交通和居民出行的需要。
(四)初具规模的接待资源缙云山现有缙云山宾馆、重庆假日云登酒店、重庆天香苑度假酒店、黛湖松园度假村、绿荫度假村等宾馆、酒店、度假村以及各种档次规格的农家乐,能够接待大中型团队及私人会议、住宿、餐饮、娱乐等,已初具接待规模。
重庆缙云山考察报告

缙云山考察报告摘要清朝康熙年间何世昌授业于缙云山,对九峰曾赋诗一首曰:“狮子摩宵汉,香炉篆太空。
朝阳迎旭日,猿啸乱松风。
石照三千界,莲花七窍通。
玉尖如宝塔,更有聚云峰。
”缙云山是佛教文化胜地之一,有丰富的佛教文化,同时其独特的地形地貌也为缙云山增添了不少色彩。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构造属川东褶皱带华蓥山帚状弧形构造。
关键词:地质;地貌;胜景;佛教一、概况(一)地理位置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沙坪坝区、璧山县境内,距重庆市中区约45公里,距北碚城区15公里,海拔350~951.5米,为华蓥山腹式背斜山脉一个分支的一段。
东经106°17′43″—106°24′50″,北纬29°41′08″—29°52′03″,面积7600公顷。
1979年4月建立自然保护区。
(二)山名由来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是七千万年前山脉运动造就的“背斜”山岭,古名巴山。
山间白云缭绕,似雾非雾,似烟非烟,磅礴郁积,气象万千。
早晚霞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
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
缙云山与嘉陵江小三峡、合川钓鱼城一并被定为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
(三)历史据《缙云山志》记载:缙云山自南北朝少帝景平元年(公元423年) 由僧人慈应开山建寺,至唐代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有幽谷僧人在此说法,到宋代缙云山上寺庙的香火己是极旺,真宗咸平元年(公元998年),曾将唐太宗皇帝诵过的《梵经》240 卷迎来山上庙内供奉。
明朝时期缙云山的佛教更有了人发展,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朝廷敕谕缙云山为“缙云胜境”,大兴土木建造寺庙,到明成化年间,缙云山上又新建了绍隆寺、大隐寺、石华寺、转龙寺和白云寺等佛庙,出现了寺庙林立之势。
到清朝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山寺全部被毁,其原因说法不一。
直到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重建了缙云寺,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当时的中国佛教协会主席太虚,在山上创设了“世界讲学苑汉藏教理院”,由受蒋介石先生推崇的太虚法师任院长,成为培养佛教人员的中心。
缙云山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及解决对策研究

缙云山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及解决对策研究作者:张文嘉来源:《时代金融》2013年第18期【摘要】缙云山,坐落于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古名巴山,景区古木参天,翠竹成林,环境清幽,景色优美,素有“小峨眉”之称。
缙云山自古便享有盛名,历史文化丰厚。
即便如此,目前缙云山的旅游经济可谓差强人意,单一的旅游模式,其参与性、娱乐性、文化性都不强,开发层次不高,仅停留在观赏的层面。
同时,由于没有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开发规划,再加上长期缺乏资金以及营销观念淡薄,导致缙云山的知名度很低,旅游形象也很模糊,不被大多数人,尤其是省外旅游者所熟知。
另外,景区相关特色商品匮乏,景区服务落后,景区设施年久失修,使景区面临严重的发展问题。
可以说,缙云山景区作为一个国家AAAA级景区,其实名不副实。
本文旨在从缙云山旅游游客满意度研究其旅游经济发展对策。
【关键词】缙云山旅游经济对策一、缙云山旅游经济发展调研概述笔者曾对缙云山景区的游客进行过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历时7天,访问景区游客500人,收到有效问卷487份,有效率高达97.4个百分比。
从调研结果发现,景区游客的47.9%来自重庆市主城九区,20.8%来自重庆市周边区县,仅有20.8%的游客来自省外,而国外游客仅有1.04%的比例。
从中可见,缙云山仍旧是一个地区性的旅游景点,其知名度太低导致省外游客很少造访。
针对游客年龄和收入的调查发现,25周岁以下的游客占到60.4%,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则占62.4%。
缙云山游客呈现低龄低收入很大程度是因为所在区位内有学生人数极多的西南大学和重庆师范大学北碚校区。
景区游客的特殊性和单一性同时也成为了景区发展的一大特色,如何利用这个特殊特点,在后文我们会详细分析。
另外,针对游客旅游行为进行调查,我们发现,造访缙云山的游客53.1%均是首次前来,缙云山回头客少,这从侧面也反映出缙云山的特色尚不突出,难以对游客形成持续的吸引力。
而在针对游客询问其对缙云山历史的了解程度时,近62%的游客对其几乎一无所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缙云山旅游资源开发初探————————————————————————————————作者:————————————————————————————————日期:重庆缙云山旅游资源开发初探-旅游管理重庆缙云山旅游资源开发初探林欣重庆市的缙云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旅游区之一,缙云山以其自然的景色、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便捷的交通在旅游界占领着重要的位置。
但是,近年来,随着风景名胜区的增多和交通的不断发展,这于无形中就增大了旅游竞争力。
而且缙云山景区的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旅游相关产业也相对的落后,从长远发展来说,这会影响缙云山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研究缙云山景区存在的问题基础之上,应大力开发缙云山景区的旅游资源,赶上国际发展的潮流,这样才能使缙云山景区在长期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阐述有关重庆缙云山旅游资源开发初探,一是分析了重庆缙云山旅游景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二是着重探析如何解决缙云山旅游景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科学的开发策略。
一、引言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的嘉陵江温塘峡畔,和重庆市中心地带大约60千米,缙云山占地面积约为14平方千米,平均海拔为750-830米,因而被称为“川东小峨眉”。
缙云山景区被评为AAAA级的旅游景区,不仅是全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还是该地区有名的佛教胜地。
从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方面看,缙云山景区都有着较好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因此,在面对旅游大兴发展的新时期,缙云山地区应该充分充分发展本地区的旅游资源,让更多的游客看到的是具有当地民俗民风的旅游特色。
大力开发与发展缙云山旅游景区不仅可以能为更多的居民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让当地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大力发展缙云山地区,传承的是这个地区的文化,让更多的游客认识到重庆,认识到缙云山,促进重庆市逐步走上国际大都市。
二、缙云山旅游景区的发展优势(一)丰富的自然资源缙云山地区的自然资源众多,因此缙云山旅游景区每年都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
自然资源方面:1、缙云山地区气候十分宜人,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常年平均气温为13度左右,而且冬天温度不低于0度,夏天温度不高于30度,是典型的冬暖夏凉。
由于该地区气候好,因此缙云山地区的森林面积广,进而形成的天然的氧吧。
2、缙云山地区动植物资源丰富。
缙云山地区的植物种类繁多,有竹海、北碚琼楠、无刺冠梨、红豆杉、伯乐树、飞树、银杏、水杉、血藤、香果树、多花木楠、络云琼楠、络云械、大头茶、鬼见愁、缙云四季照及大果杜英和古生代的松藏、中华观音座莲等,这些都是缙云山地区有名的植物。
景区内还有许多的小动物,如小灵猫、秃鹳、红隼等,动物和植物都是缙云山地区特色,也是欣赏观看的风景之一。
3、缙云山地区地文景丰富。
有着形态各异的香炉峰、狮子峰、朝日峰、莲花峰、宝塔峰等九峰,狮子峰有着五层的观景塔,白天站在塔山可以看见缙云山的大部分美景,晚上可以在那欣赏夜景,因此有“狮峰观月”之说。
缙云山地区的稀有物种多,具有一定的明显性,因此,在科研、研究方面都有着极高的价值。
(二)丰富的人文资源缙云山地区的人文资源是相当的丰富的。
人文源方面:1、缙云山历史文化丰富。
缙云山的美景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因此,在缙云山地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宝。
此外郭沫若、田汉、冯玉祥、老舍等现当代名著人士在游览缙云山也留下珍贵的题词手稿。
改革开放的引领人小平同志的故居也在此地区。
因而,缙云山地区手袋历代文人的喜爱,使得该地区具有别具一格的文化风格,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2、历史悠久的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
缙云山地区的佛教文化已有1500多年,该地区的佛教文化是相当丰富的,在改地区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民俗风景,因此缙云山地区又被称作“川东佛教圣地”。
其次,缙云山地区的道家文化也是相当丰富的,道家是中国传统的本土文化,在缙云山地区能看到有关道教的名胜古迹。
(三)地理位置优越近年来,缙云山地区的交通要到逐渐打开,便捷的交通可以促进缙云山景区的发展。
缙云山地区靠着国道212、渝武高速公路、渝遂高速公路、重庆市二环高速公路出口、嘉陵江航道,景区离市中心进40多千米,离距北碚城区有15千米,缙云山还修建了索道直接到达景区内。
便捷的交通要道,增加了游客旅游的可行性,十分有利于缙云山地区的发展。
其次,就是缙云山景区离北碚区较近,这个地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可以带动缙云山地区的发展。
也就是该地区能为缙云山景区带去大量的游客,促进缙云山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缙云山旅游景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旅游资源开发不够全面在缙云山景区发展过程中,逐渐发现缙云山景区的旅游资源开发不够全面。
在景区中,多数以旅游观光为主,旅游的附加活动发展不够全面,比如一些参与性、娱乐性、文化性的活动发展不够。
缙云山景区的开发还停留在简单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开发上,没有很好的体现“回归大自然”、“参与性旅游”、“文化旅游”旅游理念。
旅游活动较为简单、旅游项目少、档次低、多数是静态欣赏性景物,这很难吸引更多的游客,而且难以促使游客进行二次旅游。
而且近年来,随着交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很多地区已经开发出更多的旅游景点,如果缙云山景区的资源依旧停留在原始的样子,大众化的景点会使得缙云山景区的发展优势逐渐失去。
(二)缺少严格统一的管理缙云山景区属于我国AAAA级旅游发展区,景区内多数开销都是由国家拨款,旅游收入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
这说明景区领导阶层对旅游可持续发展不够重视,旅游发展和企业发展一样,都需要进行投资再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景区的发展。
景区的管理由当地的居委会管理,而然居委会并不熟悉相关的旅游方面的知识,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弊端。
比如,当地一些居民,借着缙云山旅游景区的发展,大兴修建钢筋水泥的房子,进行简单的装修,故名为“农家乐”。
但是,由于没有合理的管理,这些农家乐没有特色,到处都是一样钢筋水泥的农家乐,不仅不能吸引游客的眼光,反而还使得游客对此更加的失望,而且卫生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三)旅游产品单一在进入景区游玩时,除了门票是景区的收入之外,景区最重要的收入的都是从旅游产品中获取。
但是,缙云山地区的旅游产品十分单一,可以说这些产品不仅单一,而且千篇一律,毫无特色可言。
你在九寨沟能买的旅游产品,你在缙云山也会看到;你在三亚旅游景区买的包包,你在缙云山也能看到。
这说明景区所谓的特色产品,并不是由当地生产,也不是当地的特色,多数都是从浙江义乌进购而来的。
因此,这样的旅游产品并不能带动游客消费。
四、促进缙云山旅游景区资源开发的发展战略(一)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缙云山应该转变旅游发展方向,进而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度假。
所谓的休闲旅游度假,就是改变传统“一日游”的发展战略,进而发展“多日游”的战略,重庆市政府可以在这方面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这样缙云山可以退出很多比较实惠的套餐,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如可以推出388元“三日游”、688元“五日游”、988元“七日游等不同的套餐”,不同的旅游可以合理的调整价格。
现代生活节奏快,人们压力大,当人们到缙云山这样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的地方旅游度假时会觉得心身舒畅,整个人的精气神都特别好。
游客在享受到缙云山花香鸟语的美景的时,会对此念念不忘,进而会带领家人或是朋友进行二次消费,这样于无形之中给缙云山做了宣传。
缙云山地区有着历史悠久的佛教和道教文化,现代多数人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时,压力与日俱增,物质生活水平虽有所提高,但是精神世界是颓废的。
很多人在中年以后都会有意识或是无意识的接触佛教和道教文化,进行精神上的洗礼。
因此,缙云山景区,也可以将这一行程纳入其中。
(二)完善旅游管理机制任何一个组织或是其他都需要一个完整的管理机制体系进行管理,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
在缙云山景区内,可以让工作人员多熟悉相关的管理知识,以便在管理时能很好促进景区的发展。
而且实施应用管理机制,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管理机制中应该涉及到有关游客的条目,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要重视保护景区的环境。
可以拟定一些约束游客的条目,这样可以有效的制约游客不良的旅游行为。
其次,工作人员应该和当地居民沟通,可以在山脚或是离缙云山较近的地方修建农家乐,这样一方面可以保护缙云山的环境,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农家乐的发展。
农家乐的建设不应该是钢筋水泥的样式,可以依据当地传统的房屋修建农家乐,具有民风民俗的农家乐更能吸引游客的目光。
价格上,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适当调高物价,适当的价格众多游客也是能接受的,如果价格偏高,会导致游客的反感。
(三)开发具有缙云山特色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是最能增加景区收入的项目之一,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开发旅游产品。
众所周知,重庆地区小吃多,而且味道非常好。
在缙云山地区,可以开设一些特色小吃店,游客在旅游之行时,多会品尝。
还可以利用给予游客众多优惠,在一定数量之内,可以免费帮游客邮寄东西,就减轻了游客的旅游负担。
另外,可以依据缙云山特色,制作一些手工艺品,一次保证这些东西在缙云山之外是没有的,正所谓物以稀为贵。
具有特色的东西总能吸引游客的眼光。
当然,在发展旅游产品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现代技术,是当地的一些特色可以和现代科技练习起来,这样的产品不仅具有缙云山的特色,还具有一定的美感,满足了多数年轻人追求时尚的理念。
而且发展旅游产品一条龙服务,有利于开拓缙云山及重庆地区旅游景区的发展,为这些大区打下良好的口碑,还能形成一种趋势,使得更多的旅游景区破除旅游产品一样的魔咒,促进我国旅游产业走向更好的发展,使得我国旅游景区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之地,为走向世界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总而言之,大力开发重庆缙云山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的旅游发展,还能增加当地的收入,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科学的、合理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开发旅游资源,可以促进环境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的合理协调、可持续发展。
充分挖机缙云山地区的资源特色,进一步打造专属的缙云山地区旅游产品,这样才能有效的开拓市场,促进消费者消费。
具有特色的缙云山旅游景区,可以吸引千千万万的游客,有利于带动重庆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重庆财政收入,有利于打造国际大都市,促进重庆市国际化的发展。
(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