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古诗两首
3 古 诗 两 首——《山行》

3 古诗两首——《山行》执教人:朱金花教学要求: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2.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教学重难点: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课前准备:课件、学生书写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学生齐读)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欣赏。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互评,教师巡视。
3、指名读诗,教师引导,相机评价。
重点指导“斜”。
4、齐读全诗。
5、简介诗人。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学生自读想象。
2、同桌互说,指名说。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课件出示图画。
(图画内容: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思考: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思考。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①指名说一说,指出“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
[ 多媒体演示: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理解、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学生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b、指名说,教师引导: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c、师生齐读。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两首》∣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两首》∣苏教版第3课《古诗两首》1课时教学设计(2)课件出示句子“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对诗句的明白得。
课件出示说明。
童子:小孩,那个地点指隐者的弟子。
言:回答说。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松树下,我询问了年少的童子(“你的师父去了哪里?”)。
他回答说:“师父差不多去山中采药了。
”(3)课件出示句子“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童子)还对我说,(他的师父)就在这座大山中,可山中云雾充满,不明白师父到底在什么地点。
师问:依照对诗句的明白得,你能想象出诗人和童子的对话吗?我们来表演一下。
话的意思。
引导学生依照字词的说明,翻译整个句子。
引导学生依照动物特点,回答问题。
翻译全诗的含义,再回答问题。
生举手回答自己明白的有关描写孩童趣事的古诗。
思的能力。
引导学生明白蝉是夏天的动物。
锤炼学生从诗的翻译中去提炼要紧内容。
考查同学们平常对古诗的积存。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
(2)课件出示句子“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课件出示说明欲:想要。
捕:捉。
鸣蝉:正在鸣叫的知了。
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对诗句的明白得。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突然想要捕捉正在鸣叫的知了,就闭住嘴,静静地站住了。
3.分析古诗课件出示问题: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引导学生从蝉这种动物身上找到答案)生举手回答:夏季。
从哪里能够看出来?从“意欲捕鸣蝉”这句诗能够看出来。
有“鸣蝉”,说明蝉的叫声专门大专门响,只有夏天的时首诗都活了起来。
即学即测。
课堂练习说明下列词语。
振:振荡。
鸣蝉:正在鸣叫的知了。
云深:山上云雾缭绕的地点。
作业布置 1.背诵这两首古诗。
课后巩固。
2.明白得这两首古诗的诗意,并默写。
板书设计古诗两首说板书设计。
小学一年级第3课《古诗两首》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第3课《古诗两首》知识点【《春晓》】原文:春晓唐代: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赏析:《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
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
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
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
《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
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练习题:一、看拼音写汉字zhīliǎo、ɡǔshī、niǎoshēng、chánɡchù二、默写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看拼音写汉字(知了)(古诗)(鸟声)(长处)二、默写古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原文:村居清代: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杨柳拂堤: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
3、醉:迷醉,陶醉。
4、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5、散学:放学。
6、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二年级语文:3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3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一课时《山行》教学要求:感受山秋宜人的秋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学习生字词,用钢笔写好生字,理解重点词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重难点:想象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回忆学过的诗,由杜甫的诗,引入杜牧师介绍:杜牧是唐朝的著名的诗人,因为也姓杜,为了与杜甫有所区别,人称“小杜”。
师配乐范读引发学生兴趣。
二、自学诗歌,感知大意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
2自学检查:读准生字字音,重点读准:径.枫.(2)说说,通过自学,学懂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懂的?有那些不懂的地方?三、小组合作,再度感悟1按问题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解决不明白的问题2分小组汇报:(!)小组的问题是什么,与哪句诗有关?(2)读出这句诗,说说是怎样解决这句诗的问题。
(解决重点字词的理解)四、指导精读,启发想象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的?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出示挂图:欣赏美,并要求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这番景。
教师出示枫叶,枫叶变红了,是什么季节?文中哪一句点明了时间?时间:深秋的傍晚时分。
这里作者用了什么方法突出此时枫叶的特点?(对比)自由读诗,想象诗所描绘的意境。
五、读通古诗——《山行》听乐曲,看图画,听师介绍山行的内容。
将看到的景象读出来。
先自由读。
小组成员互相对读,并评析,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请代表读。
3古诗两首《敕勒歌》

望庐山瀑布
yáo
lú
pù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课文 词语 生字 资料
zǐ yān
chǐ
yí
日照香炉生紫烟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香 炉 : 香 炉 峰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紫烟:紫色的云雾
3 古诗两首
lǒng (笼盖)
笼
lóng (笼子)
《敕勒歌》是我国北朝时代流传在敕勒族的一首民
歌。 敕勒族是古代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以游牧为 主。他们在放牧时或者篝火旁,经常放声歌唱,反映 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劳动。 敕勒族居住在我国甘肃、内蒙古一带,那里又称 敕勒川。 全诗描写了我国北方草原的广阔、富饶、美丽。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挂前川:挂在山前
疑 九天. 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好像 九天:指天的最高处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银河
九天:天的最高处。古 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 重称为九天。在诗中形容极 高的天空。
请你像过电影 一样,想想诗 句的意境,体 会诗情!
望庐山瀑布
lú
pù
课文
词语
生字
资料
李白(701-762),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 大诗人。他的诗歌具有丰富 的想象力,运用大胆的夸张 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形成豪 迈爽朗的风格,是屈原之后 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杰 出代表。在我国古代诗歌发 展史上,李白达到了浪漫主 义艺术的顶峰。被人们称为 “诗仙”。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
敕勒歌
敕勒族的民歌
3古诗两首 山行 枫桥夜泊.

山行 枫桥夜泊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山行:在山里走。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径:小路。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因为、由于。 于:比。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寒山寺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
【注解】 1、枫桥:在苏州阊门 外。 2、夜泊:夜里船停靠 在岸边。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注解】 江枫:江边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解】 1、姑苏:今江苏省苏州 市。 2、寒山寺:苏州枫桥附 近的寺院。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 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 (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 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钟声。平 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 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 了一幅幽静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 古今的名作、名胜。
枫桥夜泊
[ 简 析] 这 是 一 中 描 绘 见 到 的 诗 历 来 下 的 秋 可 谓 是
首 了 枫 悲 景 秋
优 深 林 凉 却 天
美 秋 晚 , 充 里
的 写 景诗 。 诗 季 节 山 行时 所 景 。 写 秋 景 的 可 是 ,诗 人 笔 满 了 生 机 , 真 的春 天 。
【诗文赏析】 “霜叶红于二月花”形容深秋的 枫叶形象生动,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据说是杜牧在游潭州(今湖南省长沙 市)岳丽山时所写的。秋天在诗人的 笔下不再是常被描述成的样子,不是 萧瑟灰暗的,而是挺拔向上和充满生 命力的。诗人通过描写了一幅秋景图, 从而赞颂了秋色的美丽。
3、古诗两首《山行》

爱晚亭
岳麓山
诗人简介
杜牧,唐代诗人,字牧 之,人称“诗圣”。他的 诗豪放、旷达、俊逸。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 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 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 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 裴延翰所编。《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人号“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 隐并称“小李杜”。“大李杜” 李白 和杜甫。
练习
• 1、“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诗中的“坐”的意思 是( 因为 )。 • 2、《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 山间 )所看 深秋时节 到的( )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 (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构 成的秋色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 ( )之情。
练习
• 1、“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诗中的“坐”的意思 是( 因为 )。 • 2、《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 山间 )所看 深秋时节 到的( )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 (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构 成的秋色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 ) 之情。
停车坐爱枫林晚,
因为
停下车来时因为喜欢枫林的晚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
被秋打 过的枫 叶
比
红于:比……红
那些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 花还要红艳。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山路绵长 山势高缓
远景 白云生处有人家。 白云飘浮 人家居住
停车坐爱枫林晚,
喜爱枫林 难抑惊喜
近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 点明原因 揭示中心
秋天美丽的景色
•
秋
山行
(唐)杜牧
3古诗两首课外阅读

题李凝幽居
贾 岛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赤 壁
袁 枚
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 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获纷纷。 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黄生借书说
袁 枚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 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 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 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 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 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 说,使与书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浦县实验小学 吴红梅
shǎo
部首:小
chù
部首:夂
máng
部首:忄
少
cūn
(多少) (少数) (少见)
处
(处处) (到处) (住处)
忙
(很忙) (连忙) (急忙)
独体字结构
半包围结构
左右结构
部首:木 fàng部首:攵
chūn部首:日
部首:子 xué
村
(乡村) (村子) (村庄)
放
(放心) (放学) (放下)
春
(春天) (春风) (春雨)
学
(学习) (学生) (上学)
左右结构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下结构
到处
春晓 春眠:春天睡觉。 不觉晓:不知不觉地 春眠不觉晓, 到了早晨。 处处闻啼鸟。 闻:听。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晓:春天的早晨。
..
..
[唐]孟浩然
处处闻啼鸟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春天夜里睡 得很熟,天亮了还不知道。醒来 以后,听到到处都是鸟儿的叫声。
纸鸢就是风筝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小孩子放学 回来还很早,赶紧趁着这徐徐东 风的好天气放起了风筝。
花落知多少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想起夜里的那 阵阵风雨声,不知道又有多少花儿 被打落了。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农历二月, 村子前后青草长高了,黄莺飞 来飞去。堤岸的杨柳披着长长 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这 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