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手术
鼻中隔偏曲手术健康教育

鼻中隔偏曲手术健康教育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说说一个话题,可能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又特别影响咱们生活的事情——鼻中隔偏曲。
你可能会觉得,鼻子不是都长在脸上嘛,怎么还能偏曲?鼻中隔偏曲,就是指鼻子里那根隔开左右鼻腔的“墙”——我们叫它鼻中隔——因为某些原因,发生了弯曲、倾斜或者错位。
有的人天生就这样,可能是基因搞的鬼,也可能是小时候摔了个大跟头,鼻子受了点儿伤。
总之呢,鼻中隔偏曲,听上去不算啥大病,但对咱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可不小。
怎么说呢,鼻子不通气,呼吸困难,睡觉打呼噜,甚至影响到嗅觉和口感,想想就挺郁闷的。
要是你有鼻中隔偏曲,也许你已经习惯了长期鼻塞的日子——走路、做饭、吃饭、说话,都得时不时地使劲儿地捏捏鼻子,深呼吸。
你是不是也经常感到空气不流畅,呼吸困难,尤其在晚上躺下的时候,那种感觉简直让人心烦意乱。
更别提有些朋友还会因此频繁感冒,鼻涕横流,感觉活在一个“鼻腔不通”的世界里。
唉,不得不说,这样的日子真的是“时不时就上演鼻塞大戏”,有时候真让人想把鼻子摘下来换个新的。
但是呢,别急,虽然鼻中隔偏曲看似“无关紧要”,可一旦影响到正常生活,动手术解决问题其实也没啥大不了的。
现在的手术技术,早就不是过去那种“刀枪血雨”的场面了。
现在做这种手术,不仅精准,恢复也快。
医生会通过鼻腔里的小切口,将那条偏曲的鼻中隔轻轻调整到正常位置,恢复之后,大多数人都会发现,呼吸顺畅了,鼻塞的毛病没了,甚至连嗅觉、味觉都能恢复。
简直是“重生”一般的感觉!不过,大家也不要太轻视手术后的护理工作,毕竟是开刀嘛,总得好好照顾自己。
手术之后,鼻腔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别一开始就拼命用力呼吸,尤其是不要用力擤鼻涕,否则很容易导致伤口恢复不良。
不要轻易去碰鼻子,避免伤口感染,保持清洁很重要。
医生通常会给你一些抗生素药物或者消炎药,这些小药丸虽不起眼,但可不能懒得吃,遵循医嘱,按时服用,别让细菌有机可乘。
大家可能会担心,手术后是不是会很痛?这个嘛,咱们可以放心。
手术记录: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

术前及术后诊断:患者,男性,35岁,因长期鼻塞、流脓性鼻涕、头晕头痛等症状来院就诊。
经过术前鼻内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弯曲或凸起,导致鼻腔通气功能障碍,并可能引发鼻窦炎、头痛、鼻出血等症状。
患者长期受此困扰,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手术方式:本次手术采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
手术在全麻下进行,采用经鼻腔入路,在鼻内镜的引导下,去除鼻中隔弯曲的部分骨质和软骨,使鼻中隔恢复正常形态。
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麻醉方式:本次手术采用全身麻醉,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意识丧失,手术过程中无痛感。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会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确保麻醉和手术过程的安全。
手术经过:在全身麻醉后,医生开始进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
首先,通过鼻腔插入鼻内镜,以确认鼻腔内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
然后,在鼻内镜的引导下,使用特制的剥离子和刮匙去除鼻中隔弯曲部分的骨质和软骨。
在去除多余组织后,对创面进行止血和冲洗。
最后,将切下的组织送病理检查。
术后注意事项:手术后,患者需要在医院接受2天的住院观察。
术后需注意以下几点:1)术后24小时内禁止刷牙和洗脸,避免触碰鼻部;2)术后需用鼻腔冲洗剂冲洗鼻腔;3)术后需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4)如有少量出血或流涕属正常现象,如有大量出血或发热需及时就医;5)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6)定期复查。
在出院后,患者应继续注意以下几点:1)定期使用鼻腔冲洗剂冲洗鼻腔;2)如有鼻腔干燥、结痂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3)如有患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应及时就医;4)建议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复查。
总之,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方法。
通过该手术,患者可以恢复鼻腔的正常功能,减轻鼻塞、流涕、头晕头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鼻中隔偏曲的手术全过程!

⿐中隔偏曲的⼿术全过程!⿐中隔偏曲是由于⿐中隔在发育过程中受某些因素影响所致的结构上的畸形,形态上向⼀侧或两侧偏斜,或局部突起,可影响⿐腔⽣理功能,并引起⼀系列病理变化。
⿐中隔部分呈尖锐突起者称棘突或距状突;呈长条状隆起者称嵴突;若⿐中隔软⾻突⼊⿐前庭则称⿐中隔软⾻前脱位。
⿐中隔偏曲很普遍,程度较轻的不会有明显不适,⼤可不必管。
但如果偏曲程度较重,且合并⿐炎反复发作,就容易使偏曲进⼀步加重,造成持续或间歇性的⿐塞、流脓⿐涕、头晕、头痛、流⿐⾎、打鼾等症状的出现,这时就要及时就诊了。
各种⿐中隔偏曲发病原因、⿐外伤:多发⽣在⼉童期,外伤史多遗忘,因组成⿐中隔的各个部分尚在发育阶段,故⼉童期⿐部症状多不明显。
随着年龄增1、⿐外伤:长,⿐中隔各部分的增长和⾻化⽽出现⿐中隔偏曲。
成⼈⿐外伤也可发⽣⿐中隔偏曲或⿐中隔软⾻脱位。
如⿐中隔软⾻段均发⽣偏斜并偏向⼀侧则形成歪⿐。
⿐外伤常并发⿐中隔软⾻脱位,甚⾄软⾻⾻折,如不及时复位,可遗留⿐中隔偏曲。
、发育异常:是本病的主要原因之⼀。
⿐中隔在胚胎期由⼏块软⾻组成。
在发育⽣长和⾻化过程中,若⾻与软⾻发育不均衡或⾻与2、发育异常:⾻之间⽣长不均衡,则形成畸形或偏曲;在相互接缝处形成⾻棘或嵴。
常见的原因有腺样体肥⼤导致长期张⼝呼吸,⽇久发⽣硬腭⾼拱,缩短⿐腔顶部与⿐腔底部的距离,使⿐中隔发育受限⽽发⽣⿐中隔偏曲;营养不良影响⿐中隔发育和⾻化,也可发⽣⿐中隔偏曲。
、⼀些⽣长较为缓慢:的⿐腔或⿐窦肿瘤,如⾻化纤维瘤、⿐息⾁等,其他如⿐窦囊肿等,⽣长⽐较⼤时,可挤压⿐中隔,导致⿐3、⼀些⽣长较为缓慢:中隔偏曲变形。
、遗传:⿐中隔偏曲的发⽣与遗传因素有关。
4、遗传:临床症状、⿐塞:为主要症状。
具有交替性或持续性,向⼀侧偏曲者,常为单侧⿐塞;向双侧偏曲者,则⿐塞多为双侧。
但⼀侧偏曲者如对1、⿐塞:侧出现了下⿐甲肥⼤,也可出现双侧⿐塞。
、⿐出⾎:为常有症状。
发⽣在偏曲的凸⾯,此处粘膜薄,常受⽓流和尘埃刺激,易发⽣糜烂⽽出⾎。
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治疗

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症状主要症状为:交替性或持续性鼻塞,头痛,鼻出血及流脓涕等。
症状轻重与鼻中隔偏曲的类型和程度有关。
1、鼻塞:常为主要症状。
向一侧偏曲者,常为单侧鼻塞;向双侧偏曲者如S型偏曲,则鼻塞多为双侧。
但一侧偏曲者如对侧出现下鼻甲代偿性肥大,则也可出现双侧鼻塞。
2、鼻出血:常有症状。
发生在偏曲之凸面、骨棘或骨嵴的顶尖部,此处粘膜薄。
常受气流和尘埃刺激易发生糜烂而出血。
3、头痛:偏曲之凸出部压迫同侧鼻甲而引起同侧反射性头痛。
4、邻近器官症状:鼻阻塞妨碍鼻窦引流,继发鼻窦炎症;长期张口呼吸和鼻内炎性分泌物积蓄,使之易于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
鼻中隔偏曲的危害1、鼻中隔偏曲常导致流鼻血,可引起失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休克、心血管系统并发症、脑血管意外等。
2、孕妇经常流鼻血及影响胎儿的健康,严重者可引起胎儿窘迫,甚至早产或死胎。
3、鼻中隔偏曲导致鼻部狭窄,可引起鼻窦炎、鼻息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可导致大脑、血液严重缺氧,引起激素分泌功能紊乱,造成多种组织器官损害。
4、鼻中隔偏曲如果治疗不及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可引发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心绞痛、中风、性功能障碍等。
鼻中隔偏曲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一般是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或成形术、摇门式手术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现如今多被功能性鼻内窥镜微创术取代)。
1、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或成形术适合于骨部弓形偏曲或合并有嵴、距状突、鼻中隔软骨前下缘脱位者,切口须作于鼻中隔的凹面一侧,于鼻中隔游离缘之前的鼻前庭皮肤自上而下切开,暴露鼻前棘,剥离切开侧的粘软骨膜和粘骨膜后,在软骨与骨部交界处切除一窄条软骨,使鼻中隔软骨与骨部脱离联系。
然后将分离器经软骨后缘伸入,分离凸面侧骨部的粘骨膜,而凸面侧的粘软骨膜不予分离,切除骨部的偏曲部分,包括筛骨正中板、犁骨、及上颌骨鼻嵴的偏曲部分,矫正骨部至垂直位。
将凸向对侧最显著部分的凹面侧切割成多个软骨块,或切成"田"字形或"X'形,各小块间还可切成宽约1mm的窄软骨条,然后将其附于对侧粘软骨膜上,已被切碎的鼻中隔软骨推向中线,以不能弹回为度。
鼻中隔偏曲手术治疗方案

一、引言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导致鼻腔通气不畅、嗅觉减退、头痛、鼻出血等症状。
鼻中隔偏曲是常见的鼻部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对于症状明显的鼻中隔偏曲患者,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鼻中隔偏曲手术治疗方案。
二、手术适应症1. 鼻中隔偏曲引起的鼻腔通气不畅,反复发生鼻塞、流涕、头痛等症状,保守治疗无效者;2. 鼻中隔偏曲导致嗅觉减退、鼻出血等症状,保守治疗无效者;3. 鼻中隔偏曲合并鼻窦炎、鼻息肉等疾病,保守治疗无效者;4. 鼻中隔偏曲引起的中耳炎、听力下降等症状,保守治疗无效者;5. 鼻中隔偏曲导致的面部发育畸形、鼻梁塌陷等症状,需进行美容整形者。
三、手术禁忌症1. 急性鼻炎、鼻窦炎等鼻腔疾病活动期;2. 慢性鼻炎、鼻窦炎等鼻腔疾病未得到有效控制;3. 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4. 手术区域皮肤感染、溃疡等;5. 对麻醉药物过敏者。
四、手术方法1.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采用鼻内镜技术,在鼻腔内直视下进行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1)术前准备:术前进行全面检查,了解患者病情,排除手术禁忌症。
术前禁食禁水4-6小时。
(2)手术步骤:1. 鼻腔内表面麻醉;2. 鼻内镜下探查鼻中隔偏曲情况;3. 根据偏曲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如鼻中隔部分切除、鼻中隔复位等;4. 术中止血,术后放置鼻腔填塞物;5. 术后观察患者病情,调整鼻腔填塞物。
2. 开放式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在鼻中隔偏曲较严重、伴有鼻中隔软骨畸形、鼻中隔穿孔等情况下,采用开放式手术。
(1)术前准备: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2)手术步骤:1. 麻醉: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2. 切口:在鼻中隔偏曲侧作切口,暴露鼻中隔;3. 手术操作:根据偏曲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如鼻中隔部分切除、鼻中隔复位等;4. 术中止血,术后放置鼻腔填塞物;5. 术后观察患者病情,调整鼻腔填塞物。
五、术后护理1. 术后保持鼻腔湿润,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2. 术后3-5天取出鼻腔填塞物;3. 术后1周内避免剧烈运动、擤鼻涕等;4. 术后1个月内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5. 定期复查,观察鼻腔恢复情况。
外科手术教学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讲解模板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概述:
(3)嵴突(骨嵴):鼻中隔的长条形突 起,自前下向后上方倾斜。多为鼻中隔软 骨、鼻嵴或犁骨上缘混合偏曲。有的为鼻 中隔软骨边缘脱位与犁骨重叠所致。伸入 中鼻道的嵴突,可阻塞上颌窦和筛窦开口, 一般对呼吸的障碍不大。位于前下方的嵴 突常为鼻出血的局部原因。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概述:
庭则称鼻中隔软骨前脱位。事实上鼻中隔 完全正直者甚少,常有不同程度的偏斜, 且上述各种形态可同时存在。目前尚无统 一的诊断标准,如无功能障碍,可不做任 何处理。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概述:
鼻中隔偏曲是否引起鼻部症状,常取决于 下列因素:①偏曲的程度和形式,如有的 呈明显局部突起,该部正处于鼻瓣区;② 鼻甲骨气化程度;③梨状孔外侧缘骨质或 鼻瓣区软骨有否畸形等。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步骤: 1.麻醉及患者体位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步骤:
2.切口 于鼻中隔偏曲凹面一侧,将鼻小 柱向对侧牵拉,在中隔软骨游离缘的鼻前 庭皮肤处自上而下切开,上自鼻背,下至 前鼻棘,使鼻中隔前缘和鼻前棘完全暴露。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概述:
(4)距状突(骨棘):为局限性尖锐突 起,常位于鼻中隔软骨的后端,或其与筛 骨垂直板、犁骨交接处。其尖端压迫鼻甲 黏膜,可引起反射性头面部神经痛。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概述: 3.按高低分类 高位偏曲常阻塞中、上鼻 道,压迫中鼻甲,常为鼻窦炎的病因。低 位偏曲除阻碍分泌物引流外,影响较小。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步骤: 图1 鼻中隔成形术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记录:鼻中隔软骨取骨术

手术记录:鼻中隔软骨取骨术术前及术后诊断:术前诊断:患者因鼻部畸形,诊断为鼻中隔偏曲。
CT显示,患者鼻中隔向左侧偏曲,需进行鼻中隔软骨取骨术。
术后诊断:鼻中隔软骨取骨术完成后,患者鼻部畸形改善,诊断为鼻中隔偏曲已纠正。
手术方式:本手术采用经鼻内镜下鼻中隔软骨取骨术。
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采用经鼻内镜入路,将鼻内镜插入鼻腔,充分暴露鼻中隔软骨,并对偏曲的软骨进行切削和取出。
根据CT显示的偏曲程度,对软骨进行相应的修整。
最后,将切削的软骨移植到鼻中隔偏曲处,以纠正鼻部畸形。
麻醉方式:本手术采用全身麻醉,由专业麻醉师进行麻醉诱导及维持。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师会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手术经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开始。
首先,将鼻内镜插入鼻腔,充分暴露鼻中隔软骨。
然后,采用电动刀进行切削和取出软骨。
根据CT显示的偏曲程度,对软骨进行相应的修整。
切削和修整过程中,医生需要保持细致、精准的手术操作,以确保术后鼻部外观的对称性和稳定性。
最后,将切削的软骨移植到鼻中隔偏曲处,以纠正鼻部畸形。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同时,还需进行血液的检测和监测,确保患者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在手术后,将切下的软骨送病理检查,以证实切下的组织为鼻中隔软骨。
术后注意事项:手术后患者将在医院接受1-2天的观察和护理。
术后注意事项包括:1.保持术后的鼻腔清洁和湿润,防止鼻腔感染;2.避免用力擦鼻涕或挖鼻孔等动作;3.避免剧烈运动或游泳等水性活动;4.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药物;5.注意观察术后的鼻腔出血情况;6.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术后恢复训练。
在出院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出具体的注意事项和建议。
患者应该认真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按时进行复查和随访。
鼻中隔偏曲手术后遗症几率是多少

鼻中隔偏曲手术后遗症几率是多少如果鼻中隔偏曲手术不当可能会引起以下症状:1、颅内并发症:少见。
鼻中隔脓肿或筛板破损,可使颅内感染机会增多。
2、鼻梁下塌:多由于手术中去除中隔软骨时鼻梁部去除太多所致。
术后并发的鼻中隔脓肿若不及时妥善处理,造成软骨软化坏死,也可发生此类畸形。
3、鼻中隔穿孔:①多发生于术中剥离软组织时,因动作粗暴,使其双侧于对称部位破裂。
②鼻粘膜有感染鼻中隔偏曲性炎症时,即使单侧撕裂也可导致穿孔。
4、鼻中隔脓肿:系鼻中隔血肿细菌感染所致。
手术时机选择不当,在鼻内感染期或有较多脓性分泌物时,皆可造成自切口处的感染。
鼻中隔偏曲有各种不同的类型,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软骨部和骨部均可出现偏曲。
软骨部前端偏曲并突入一侧鼻前庭者,称鼻中隔软骨前脱位。
按偏曲的形状,鼻中隔偏曲可分为:1.“C”形偏曲:鼻中隔凸向一侧,常仅限于软骨部,也可为软骨和筛骨正中板同时向一侧偏曲。
2.“S”形偏曲;筛骨正中板偏向一侧,而中隔软骨偏向对侧。
3.嵴突:鼻中隔上的长条形隆起,自前下向后上走行。
多位于上颌骨鼻嵴或犁骨上缘。
有的嵴突为软骨脱位重叠所造成。
4.棘突距状突:为局限性尖锐突起,常位于中隔软骨与骨部接合处。
按偏曲的方向分类,有纵偏、横偏和斜偏。
按偏曲的部位分类,可分为高位、低位、前段、后段偏曲。
鼻中隔偏曲的症状轻重与鼻中隔偏曲的类型和程度有关。
中隔偏曲依其偏曲方向,有偏向一侧的C型,也有偏向两侧的S型,依其形态有嵴突半圆形突起和矩状突尖锐突起两种。
外伤造成的鼻中隔软骨脱位,有时可突于鼻前庭。
中隔高位偏曲时的偏曲部常与中鼻甲紧密接触,可致中鼻道狭窄。
鼻中隔偏曲明显者,两侧鼻腔大小相差明显。
一侧鼻腔明显狭窄者,对侧鼻甲常有代偿性肥大。
主要症状如下:1鼻塞多呈持续性。
一侧偏曲呈C形为单侧鼻塞,两侧偏曲呈S形为双侧鼻塞。
这是鼻中隔偏曲最常见的症状。
鼻塞严重者,嗅觉减退。
2反射性头痛如偏曲部分正位于中鼻甲或下鼻甲,且与鼻甲接触甚至相抵,常引起同侧头痛,也可成为鼻部神经痛原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中隔偏曲(手术)临床路径
(县级医疗机构版)
一、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鼻中隔偏曲(ICD-10 : J34.2 )。
行鼻中隔矫正术(ICD-9-CM-3 : 21.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鼻塞/鼻出血/头痛。
2.体征:鼻中隔偏曲。
3.辅助检查:内镜或CT检查。
有明显症状和鼻中隔偏曲体征者可予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
有明显症状并有典型鼻中隔偏曲者行鼻中隔矫正术。
(四)标准住院日w 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 J34.2鼻中隔偏曲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w 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
(4)胸片、心电图;
(5 )鼻腔鼻窦CT。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鼻功能测试。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
医发〔2004〕285号)执行。
可考虑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明确
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0.5g-1g/次,一日2-3次;
②儿童:一日量为20-30mg/Kg 体重,分3-4次给
药;
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④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2)可加用甲硝唑静脉滴注。
2.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0.5
小时,手术超过
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总预防性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
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2.术中用药:全身止血药物,局部减充血剂。
3.手术: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4.鼻腔填塞止血,保持引流通气。
5.必要时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W 7天。
1.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酌情使用黏液促排剂。
2.检查和清理术腔。
(十)出院标准。
1.切口愈合较好。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相关诊断和治疗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2.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二、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鼻中隔偏曲(ICD-10: J34.2 )
行鼻中隔矫正术(ICD-9-CM-3 : 21.5)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w 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