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剑法大全
武当太极剑全套动作要领详细讲解

武当太极剑全套动作要领详细讲解第一式:太极剑起势。
将剑握于右手,挺胸收腹,长按腰际左上方,右臂略微屈曲,左手轻轻托住剑身,掌心向上。
两眼平视前方,保持正直的站立姿势,以深呼吸调整呼吸。
第二式:剑十字指南针。
右手缓缓下滑,剑尖指向脚尖,与右腿形成一个剑十字,左手轻抬至胸前左侧虎口处,手指自然分开,掌心向外。
重心略微向右移,腰腿要保持柔软。
第三式:白鹤亮翅。
右手高举剑,剑尖指向天空,左手放松向左侧弯曲,手掌朝上。
上体稍向右转,左腿稍弯,腰部发力,臀部下沉。
第四式:顶劲。
右手将剑从上至下划出一个半圆,停在头顶上方,左腿屈曲稍快跟上。
右臂臂际折曲,右手握剑杆,左手大臂处轻抬。
第五式:斜单鞭。
右手将剑向前方挥出,剑尖指向左前方。
同时,右腿微屈,脚尖着地,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
第六式:剑尖指南。
右手将剑向右侧扳住,指尖指向右方。
左腿跟上,右手握剑尽量放松,凝神专注。
第七式:左右剑。
右手将剑指向腰侧,略带斜向上抬起,剑尖指向左侧。
腿部和身体保持平衡,左手提起至右手下方,掌心向下。
第八式:化劲。
右手将剑由左至右切削,转身尽量抬高右腿,同时右手将剑划出一个半圆,停在胸前,剑尖向左。
双手自然下垂,保持身体平衡。
第九式:搂膝。
右手将剑由右至左穿过身体,剑尖指向左腿腿肚。
上体向右侧转动,同时右腿抬起,右手伸直置于左手上方。
第十式:摆摄。
右手将剑由左向右挥出,剑身与右腿形成一个交叉。
同时,右腿微屈着地,左腿伸直。
第十一式:野马分鬃。
右手将剑从右向左一挥,剑尖指向左侧。
同时,右腿屈曲着地,左腿伸直。
第十二式:左右横行。
右腿微屈跟上身体,同时右手将剑指向左侧,剑尖向下。
重心稍往右腿移动,保持平衡。
第十三式:海底针。
右手将剑由左至右斜着刺出,剑尖指向右。
脚尖着地,重心移至左腿上。
第十四式:斜飞劈。
右手将剑由右至左圆滑地切削,转身向左腿前方用力踏出一步,左手随身体转向而向上提起。
武当太极剑剑谱(分解动作)

武当太极剑剑谱(分解动作)49式武当太极剑剑谱预备式:并步站立,假设面向正南,头颈正直,上体自然放松,臂垂体侧,左手持剑于臂后,右手成剑指,目视前方。
一、起势 1、左脚开立 2、两臂平举 3、转体摆臂 4、屈膝摆臂 5、弓步前指二、丁步点剑 1、坐盘展臂 2、弓步接剑 3、丁步点剑三、回身点剑 1、撤步举剑 2、提膝点剑四、仆步横扫 1、仆步落剑 2、转体横扫方向:正东偏北五、右左平带 1、收脚收剑 2、上步送剑 3、弓步带剑 4、收脚收剑5、上步送剑6、弓步带剑方向:定势弓步的方向是正东偏南或偏北六、分脚领剑 1、后坐举剑 2、前移穿指绕剑 3、上步绕剑 4、分脚领剑七、叉步反撩 1、落脚落剑 2、上步撩摆 3、插步反撩八、马步云抱 1、弓步摆剑 2、弓步仰身云剑 3、马步抽抱九、丁步截剑要求:1、收脚和截剑要迅速,保持半蹲姿势。
2、是用剑刃中段或前段拦截。
十、翻身崩剑要求:1、扣步和崩剑同时完成,身体略向后闪。
2、是用剑刃前端向后崩弹。
十一、弓步下刺 1、提膝收剑 2、弓步刺剑方向:正东偏南十二、独立上刺 1、上步分剑 2、上步提膝刺剑方向:东北十三、仆步穿剑 1、仆步穿剑 2、虚步捧剑方向:仆步正西偏南十四、蹬脚前刺 1、提膝收剑 2、蹬脚前刺方向:正西偏北十五、跳步平刺 1、落脚送剑 2、跳步分剑弓步平刺方向:正西偏北十六、转身平刺 1、后坐收剑 2、提膝转体 3、弓步平刺方向:正北十七、行步穿剑 1、后坐领剑 2、转体穿剑 3、上步崩剑 4、弧线行步(四步)十八、行步扣剑 1、行步摆剑 2、行步摆剑 3、行步盖剑十九、弓步下刺 1、上步分剑 2、提膝前指 3、弓步下刺方向:东北(十七、十八、十九式相接共走十二步)。
二十、腾空跳刺 1、转体划弧 2、虚步分剑 3、腾空平刺二十二、马步藏剑要点:1、左转向北落地。
2、落地和收剑同时完成。
二十二、回身反刺 1、垫步撩指落剑 2、上步崩剑 3、弓步反刺二十三、虚步崩剑要点:收脚、崩剑和左剑指下落的动作同时完成二十四、独立上刺 1、弓步分剑 2、提膝上刺二十五、撤步平斩要点:剑划平圆时,上体略向后仰,弓步和斩剑同时完成。
武当太极剑剑谱及分解动作名称

武当太极剑剑谱及分解动作名称预备式:并步站立,假设面向正南,头颈正直,上体自然放松,臂垂体侧,左手持剑于臂后,右手成剑指,目视前方。
一、起势 1、左脚开立 2、两臂平举 3、转体摆臂 4、屈膝摆臂 5、弓步前指二、丁步点剑 1、坐盘展臂 2、弓步接剑 3、丁步点剑三、回身点剑 1、撤步举剑 2、提膝点剑四、仆步横扫 1、仆步落剑 2、转体横扫方向:正东偏北五、右左平带 1、收脚收剑 2、上步送剑 3、弓步带剑 4、收脚收剑5、上步送剑6、弓步带剑方向:定势弓步的方向是正东偏南或偏北六、分脚领剑 1、后坐举剑 2、前移穿指绕剑 3、上步绕剑 4、分脚领剑七、叉步反撩 1、落脚落剑 2、上步撩摆 3、插步反撩八、马步云抱 1、弓步摆剑 2、弓步仰身云剑 3、马步抽抱九、丁步截剑要求:1、收脚和截剑要迅速,保持半蹲姿势。
2、是用剑刃中段或前段拦截。
十、翻身崩剑要求:1、扣步和崩剑同时完成,身体略向后闪。
2、是用剑刃前端向后崩弹。
十一、弓步下刺 1、提膝收剑 2、弓步刺剑方向:正东偏南十二、独立上刺 1、上步分剑 2、上步提膝刺剑方向:东北十三、仆步穿剑 1、仆步穿剑 2、虚步捧剑方向:仆步正西偏南十四、蹬脚前刺 1、提膝收剑 2、蹬脚前刺方向:正西偏北十五、跳步平刺 1、落脚送剑 2、跳步分剑弓步平刺方向:正西偏北十六、转身平刺 1、后坐收剑 2、提膝转体 3、弓步平刺方向:正北十七、行步穿剑 1、后坐领剑 2、转体穿剑 3、上步崩剑 4、弧线行步(四步)十八、行步扣剑 1、行步摆剑 2、行步摆剑 3、行步盖剑十九、弓步下刺 1、上步分剑 2、提膝前指 3、弓步下刺方向:东北(十七、十八、十九式相接共走十二步)。
二十、腾空跳刺 1、转体划弧 2、虚步分剑 3、腾空平刺二十二、马步藏剑要点:1、左转向北落地。
2、落地和收剑同时完成。
二十二、回身反刺 1、垫步撩指落剑 2、上步崩剑 3、弓步反刺二十三、虚步崩剑要点:收脚、崩剑和左剑指下落的动作同时完成二十四、独立上刺 1、弓步分剑 2、提膝上刺二十五、撤步平斩要点:剑划平圆时,上体略向后仰,弓步和斩剑同时完成。
武当太极剑全套动作要领详细讲解

武当太极剑全套动作要领详细讲解第一节:01.起势:分脚举手,转腰摆臂下蹲,转身上步,弓步前指。
02.丁步点剑:上步穿剑,坐盘展臂,上步接剑,丁步前点。
03.回身点剑:退步举剑,回身独立下点(西南)。
04.仆步横扫:退步反穿剑指,仆步扫剑(由西南向东北扫)。
05.右左平带:收脚收剑,上步伸剑,弓步斜后带,收脚收剑,上步送剑,弓步斜后带。
06.分脚领剑:转腰撇脚分开两手,收脚绕剑穿剑指,上步绕剑,领剑提腿分脚。
07.叉步反撩:落脚绕剑,上步撩剑,后插步反撩(反撩剑方向东南)。
08.马步云抱:转身两手交叉,仰身带剑,分手云剑,马步合抱(东南-西北斜方向的马步)。
09.丁步截剑:收脚下截剑。
10.翻身崩剑:扣脚翻身崩剑。
11.弓步下刺:翻身提腿,落脚弓步下刺(东偏南30度)。
12.独立上刺:上步分手,再上步提腿上刺(走的是折线,由东南转东北约30度)。
第二节:13.仆步穿剑:退步(西南退步)提剑,仆步穿剑压剑指。
14.蹬脚前刺:重心前移,分合虚步捧剑,蹬脚刺剑(方向西偏北30度)。
15.跳步平刺:落脚送剑,跳步平刺(弓步和刺剑方向均为西偏北)。
16.转身平刺:坐腿抽剑,扣脚提腿转身,弓步平刺(正北方向)。
(三次刺剑):先退步(西南)反穿剑指右手剑内旋上提仆步手心向上剑指打一个弧形再压在剑把上再引身刺剑先把剑再捧回来蹬脚向前一刺,落脚跳步一刺(背向西北)转身再刺(正北)17.穿剑行步:拉剑穿剑,摆剑行步四步(走一半圆形)。
18.行步扣剑:剑尖下垂,上步,分手,举剑,上步,扣剑(扣剑时背向起势方向。
17、18两动共九步,走一个圆形:也可以减至七步,或增加到11步)。
19.弓步下刺:上步,绕上步,分手,提腿转身,弓步下刺(东北方向)。
(先拉剑然后顺着你的胸前向左穿身出去上步摆脚摆剑尖腰向右拧,眼看剑尖开始行步,一共九步又是背向了起势的方向剑扣到了身体的左侧,下面接弓步下刺第十转向了东南弓步一送剑,两个手往前一推,十一,走一个弧形的绕上步,脚尖外撇,身体左转两个手斜上斜下分开十一十二,抬腿。
武当太极剑剑谱(49式)详细介绍及招式名称汇总(转载)

武当太极剑剑谱(49式)详细介绍及招式名称汇总(转载)导读:武当太极剑动作名称,武当太极剑动作名称预备式并步站立,假设面向正南。
两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
左手持剑于左臂后,剑尖向上,右手握成剑指,目视前方。
要点:头颈正直,上体自然放松;剑身贴在左前臂后面,不要使剑刃触及身体。
一、起势1.左脚提起向身体左侧分开半步,目视前方。
2.两臂慢慢向前平举,高于与肩平,手心向下。
目视前方。
3.上体微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跟自然提起。
同时右臂外旋收至武当太极剑动作名称预备式并步站立,假设面向正南。
两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
左手持剑于左臂后,剑尖向上,右手握成剑指,目视前方。
要点:头颈正直,上体自然放松;剑身贴在左前臂后面,不要使剑刃触及身体。
一、起势1. 左脚提起向身体左侧分开半步,目视前方。
2.两臂慢慢向前平举,高于与肩平,手心向下。
目视前方。
3.上体微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跟自然提起。
同时右臂外旋收至腰间;左手摆至右前上方,目视左手。
4.右腿屈膝下蹲,左脚收至右脚内侧。
同时右手向前、向上摆至右前上方,手心向上;左手收至右肩前,手心向下。
目视右手。
5.上体左转,左脚向前(正东)迈步,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
同时左手持剑向下经体前摆至左髋旁,剑直立贴于左臂后;右手经耳旁响起指出。
目视前方。
要点:1.两臂上举时,不要僵直用力,两臂与肩同宽,不要耸肩。
2.迈步时,上体左转,腰脊自然正直。
右臂不可完全伸直;左手持剑直立于体侧,剑刃不可触及身体。
二、丁步点剑1.身体右转,右脚向前上步,脚尖外展,两腿屈膝半蹲。
左手持剑屈肘上提,经右前臂上向前传出,手心向下,右臂外旋,手心转向上,并向下、向左后摆。
目视右手。
2.左脚向前上步,右脚自然伸直成左弓步。
同时右剑指经头右侧向前摆至剑柄上,准备接剑。
目视前方。
3.重心前移,右脚收至左脚旁,脚尖点地。
同时右手接剑向前、向下点啄;左剑指扶于右腕部。
目视前下方。
1要点:1.步和点剑要同时完成,上体正直,臂与肩平,身体保持半蹲姿势。
49式武当太极剑谱

49式武当太极剑谱
第一小节
1.起势 2.丁步点剑 3.回身点剑 4.仆步横扫 5.右左平带6.分脚领剑7.叉步反撩8.马步云抱9.丁步截剑10.翻身蹦剑11.弓步下刺12.独立上刺
第二小节
13.仆步穿剑14.蹬脚前刺15.跳步平刺16.转身平刺17.穿剑行步18.行步扣剑19.弓步下刺
第三小节
20.腾空挑刺21.马步藏剑22.回身反刺23.歇步蹦剑24. 独立上刺25.撤步云斩26.仰身驾剑
第四小节
27.转身回抽28.并步平刺29.行步撩剑30.仰身撩剑31. 盖步按剑32.跳步下刺第五小节
33.歇步压剑34.虚步点剑35.独立托驾36.弓步挂劈37.歇步后刺38.叉步云斩39.虚步抱剑40.撤步平带41.弓步蹦剑
第六小节
42.提膝点剑43.上步反撩44.丁步直刺45.丁步抱剑46.行步穿剑47.扣剑平抹48.并步直刺49.还原收势。
武当太极剑63式剑

武当太极剑63式剑谱【带方向】1、起势【面南】2、行步云抱【面南】3、弓步前指【正东】4、丁步下刺【正东】5、弓步云斩【正东】6、上步撩剑【正东】7、弓步云斩【正东】8、提膝提剑【正东】9、歇步刺剑【正东】10、转身劈剑【正西】11、丁步点剑【正西】12、蹬脚云斩【正西】13、弓步前刺【正西】14、行步撩剑【先往西南4步再往西北4步】15、仰身撩剑【剑尖正西】16、歇步扣剑【剑西胸北】17、转身撩剑【东偏南】18、虚步点剑【西北】19、翻身劈剑【西南】20、虚步撩剑【正东】21、盘步云斩【正西】23、独立上刺【西南】24、弓步云斩【西北】25、歇步抱剑【西北】26、丁步前刺【西北】27、马步推剑【西北】28、提膝点剑【西北】29、虚步蹦剑【正东】30、进步绞剑【正东】31、后抬脚崩剑【东南】32、转身前刺【正东】33、转身云刺【正西】34、左右撩剑【正西】35、退步点剑【退步方向正西点剑正东】36、歇步云斩【剑尖朝东北】37、后抬脚分剑【剑尖朝东北】38、独立托剑【剑尖正东】39、左右挂剑【正东】41、弓步点剑【正东】42、左右绞格剑【东偏北】43、上下斜刺【上刺东偏北,下刺西偏南】44、扑步蹦剑【西偏南】45、转身云斩【剑尖正西】46、独立撩剑【剑尖正西】47、丁步前刺【正西】48、弓步下截【正西】49、提膝格剑【正西】50、虚步前刺【正西】51、退步绞剑【正西】52、翻身挂剑【正东】53、歇步扣剑【剑正东胸南】54、转身下刺【正西】55、歇步崩剑【正西】56、虚步斩剑【正西】57、虚步下劈【正西】58、提膝举剑【正西】59、翻身二起【正西】60、转身扫剑【剑尖西北】61、弓步架剑【剑尖东南】62、虚步持剑【面东胸南】63、收势【面南】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武当十三剑剑谱

武当十三剑剑谱1、持剑上势2、仙人指路3、左顾右盼4、串心献剑5、坐盘压剑(绞花藏剑)6、仙人指路7、亮剑式8、请剑式9、墨燕点水10、顺风扯旗(顺风旗)11、夜叉出海(刺)12、太公钩钓13、蜻蜓戏水14、倒劈华山15、撤步托挂(绕浪托挂)16、顺步突刺(白蛇出洞)17、拨草寻蛇(豁)18、丹凤舒翅19、摩云捧剑(云)(摩云赶月)20、藤萝挂壁(藏萝挂壁)21、巧女纫针22、仙翁扶杖23、反剑搜额24、更鸡独立(金鸡独立)25、白蛇出洞26、倒劈华山27、秋风扫落叶28、乌龙摆尾29、飞鸟投林(紫燕抛翦)30、定海神针31、坐盘藏剑32、哪吒探海33、摩云捧剑(摩云赶月)34、马后抛刀35、蜻蜓戏水36、倒劈华山37、更鸡独立(金鸡独立)38、金蛟回旋39、坐盘吹笛40、仙翁扶杖41、反剑搜额42、金鸡独立43、顺步突刺(白蛇出洞)44、倒劈华山45、摩云射枪(摩云射剑)46、顺风扫地47、腾步挑刺(白虎掀剪)48、金鸡独立49、金鸡啄米(崩)50、登萍飞渡51、寒芒冲霄52、平地烟霞53、凤凰三点头(凤凰点头)54、伏地金波55、大鹏展翅56、伏地金波57、鹞子冲天58、夜叉出海59、摩云射枪(摩云射剑)60、寒芒冲霄61、落地金光62、敬德倒提鞭(鞭)63、乌龙翻滚(撩)64、横吹紫金箫65、夜叉出海66、侧身挑刺67、坐盘吹笛68、顺步突刺(白蛇出洞扎)69、串心献剑(串心剑)70、收势武当本门剑术,内容十三字诀用法,斩、抹、崩、剁、扎、刺、撩、钻、扑、豁、提、云、掠。
上、中、下三盘姿势,步健、身稳、手快(手、眼、身、意、气、神)六合一气呵成,刚、柔相济。
剑苗分梢、中、根三段。
剑把分护手、握手、云手三段。
各司其职,如用某一段,而意、气、神、势则运用到某段,同时攻守兼顾,起、承、开、合自如,阴阳协调。
鲁南赵轶凡先生口传亲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当剑法大全」中之练剑要诀部分剑法述要
剑道之道。
全凭乎神。
神足而道成。
练精化气。
练气化神。
神练成道。
剑神合一。
是近道矣。
武当剑法。
外兼各家拳术之长。
内练阴阳中和之气。
习此道者。
当以无漏为先。
保精养气。
宁神抱一。
同时学习内家拳为之基础。
基础概立。
然后练习剑法。
方得事半功倍。
盖使剑亦如使拳。
不外意气为君。
而眼法手法步法身法腰法为臣。
是故令其闪展腾拿之轻灵便捷。
则有如八卦拳。
其虚领顶劲。
含胸拔背。
松腰活腕。
气沉丹田。
力由脊发。
则有如太极拳。
而其出剑之精神。
勇往直前。
如矢赴的。
敌剑未动。
我剑已到。
则又如形意拳也。
剑法十三势
武当剑法。
大别为十三势。
以十三字名之。
即抽提带格。
击刺点崩。
搅压劈截冼。
亦似太极拳之□履挤按。
采列肘靠。
前后进退。
左顾右盼。
中定也。
此外另有舞剑。
未有定式非到剑术纯妙不能学习。
非口授面传。
不能领会。
练剑之基本
一眼神二手法三身法皿步法
练剑歌
头脑心眼如司令。
手足腰胯如部曲。
内劲仓库丹田是。
精气神胆须充足。
内外功夫勤修练。
身剑合一方成道。
(注)丹田譬犹仓库。
蓄内劲之所也。
身剑合一者。
剑恍如其人肢体一部。
凡其人之内劲能直贯注剑锋。
则其锋不可犯也。
心空歌
歌曰。
手心空。
使剑活。
足心空。
行步捷。
顶心空。
心眼一。
练剑之精神
一胆力。
二内劲。
三迅速。
皿沉着。
剑法之基本。
外皿要也。
剑法之精神。
内皿要
也。
内外精练。
庶乎近焉。
(注) 内劲云示与变劲拙力不同。
但无悠久之功夫。
无
正确之教练。
无持久之毅力。
决无成绩可言。
是练剑者长习内家拳以蓄内劲。
内劲
之云其所由来者渐。
非一朝一夕所能致也。
用剑之要诀
用剑之要诀全在观变(眼神)。
彼微动我先动(手法)。
动则变(身法)。
变则著矣(步法
)。
此皿句皆在一个字行之。
所为一寸匕。
所谓险中险(胆力)。
即剑不离手(迅速)。
手不着剑是也(沉着)。
(注)剑为短兵器中之王。
三面皆刃。
故其用泠与单刀迥异。
时下流行之剑法大率励入刀法。
虽剑光耀目。
实类花刀。
不足称也。
全文完
【注:文述的武当内家对手剑法谱乃浮山圆虚道人传授李景林(李晨芳将军?)之武
当剑法,有异一般剑法套路。
全文由濮冰如(濮玉?),乃李先生第二代传人于55年
前手抄纪录而成,现经其师弟余仁霖先生整理公开发表于北京「武魂」杂志。
文章
内容与另一古藉「武当剑法大全」内容大致相同,该书乃由诸季亭记录李晨芳将军
口述剑法心德辑录而成。
如经考据,则此种武当剑法可能是失传了的实战剑法,武
术爱好者应珍惜之及加以整理研究,其中剑理尤为重要】
据目前所发现的有关武当内家剑术之源流,较完整的是第9代宋唯一大师在1922年撰写的《武当剑术》。
从其撰写的“武当丹派剑术系谱序”所载,张三丰传剑于张松溪后列为丹派内家剑术第一代,前9代剑术传人均为单传,未能突破门派的观念。
然而到了第10代传人———李景林(1884~1931)之手,才开始广收弟子,将这套剑术广为传播。
王恩盛老人介绍,这种广为传播也并不是全民皆会的意思,只是李景林没有前面宗师那样保守,加之李是军人,并做过当年“中央国术馆”副馆长,所以他的许多弟子都学了这套剑法。
据王恩盛介绍,李景林少年师从武当宋唯一大师,对武当剑术造诣极深。
在东北的奉军中任职时,就
有“神剑手李景林”的雅号,是闻名全国的武术家兼军事将领。
李景林任奉军混成旅旅长时,将武术用于军事训练,对骑兵规定要“斩劈活靶及活靶反击”的实战军训。
又在军队里建立武术队,帮助训练士兵的素质和格斗本领。
奉军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失败后进行整训,李景林出任奉军整编第一师师长。
部队移驻辽宁北镇县,下属的营长丁齐锐部驻正安堡,丁偕家属借住民房,发现主人宋唯一是剑侠,立即将此情报告师部。
李景林得知自己少年时的老师就在眼前,真是喜从天降,立即带领身边的四大亲随弟子郭宪三、杨奎山、林志远及黄敬义到正安拜见并迎接老师。
此后,李景林在军务繁忙中挤时间继续向宋老师求教,宋唯一不但倾心传授了他武当剑术精髓,还将自己所著的《武当剑谱》、《剑形八卦掌谱》、《道家修道录》送给了李景林。
3年后,李景林再次聘请宋唯一到天津传授剑术,从而使李景林在武当剑术上达到了一生中的顶峰。
1928年成立“中央国术馆”时,李景林出任副馆长,又传授了许多弟子。
1930年,山东国术馆创建以后,李景林大力普及推广根据武当剑单练套路创编的有实用价值的多种对练剑法套路,如“武当对剑”、“活步对剑”、“散剑法”等,对武当剑术的发展和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景林有很多门人,其中许多人成为当代武坛名宿和武当剑术家。
王恩盛的老师、孟晓峰先生与李景林为旧时相识,亦师亦友,在济南向李景林学得此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