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美术三上《民间面塑》教案(2课时)

合集下载

第10课 民间面塑(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人美版

第10课 民间面塑(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人美版

第10课民间面塑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制作方法,学会制作简单的面塑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民间面塑的制作方法3. 民间面塑作品的欣赏与评价4. 制作简单的面塑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制作方法,学会制作简单的面塑作品。

难点:掌握面塑的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材、示范作品等。

学具:面粉、颜料、剪刀、牙签、擀面杖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民间面塑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介绍民间面塑的制作方法,包括和面、调色、捏制、剪裁、组合等步骤。

(2)讲解面塑的制作技巧,如如何使作品更加生动、立体等。

(3)展示民间面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3.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每组发放面粉、颜料、剪刀、牙签、擀面杖等材料。

(2)教师示范制作简单的面塑作品,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制作。

(3)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评价与总结(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2)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制作方法。

六、板书设计1. 第10课民间面塑2. 内容:(1)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民间面塑的制作方法(3)民间面塑作品的欣赏与评价(4)制作简单的面塑作品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本节课所学,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面塑作品。

2. 课后反思:总结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制作方法,能否独立制作简单的面塑作品。

第10课 人美版美术三上《民间面塑》教案(2课时)

第10课 人美版美术三上《民间面塑》教案(2课时)

第二课民间面塑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制作面塑作品教材学情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

面塑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我国很多城市乡村都可以找到面塑艺术的踪影,它们带给一代又一代孩子们那么多的企盼、那么多的惊喜、那么多的感叹……教材共两页版面,其中包括“面人”与“面花”的佳作欣赏、制作步骤图及学生作品。

在学习中,主要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夸张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引导学生大胆创新、联系生活,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不同人文环境下,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第一课时:可爱的老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揉、捏、剪、挑、压、粘、贴等方法,塑造一只生动的老虎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面塑文化,增强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面塑艺术制作的基本技法,塑造老虎形象。

难点:揉、捏、剪、挑、压、粘、贴等方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老虎范作、剪子、小梳子、擦手油、小竹签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视频出示:在大森林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它们快快乐乐、无忧无虑。

提问:在这幅画面中,你注意到哪些动物的动作?你能模仿出来,让同学们猜一猜吗?学生模仿不同动物进行表演,其他同学猜。

二、欣赏分析1.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老虎吼叫的声音)2.欣赏书中老虎的作品,引出课题。

3.视频展示面塑老虎的各种造型,引导学生分析老虎的特征。

三、小组探究讨论:1.这些可爱的老虎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2.这些作品是如何突出表现老虎的特点的?四、讲解、演示师:演示通过揉、捏、搓、粘等简单的方法制作出老虎的形象。

(提醒学生一些细节的处理)作品:概括、夸张、特征突出。

五、作品制作要求:用今天学习的方法,制作一只老虎。

注意面塑老虎和现实中老虎的区别。

《民间面塑》教案

《民间面塑》教案

《民间面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

2. 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民间面塑的定义与特点2. 民间面塑的历史与发展3. 民间面塑的制作工艺与技巧4. 民间面塑的传承与保护5. 民间面塑作品的欣赏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掌握民间面塑的制作工艺与技巧。

难点: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

2. 示范法:演示民间面塑的制作过程。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民间面塑作品。

4.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优秀的民间面塑作品。

五、教学准备:1. 教具:民间面塑作品、制作工具、材料。

2. 课件:民间面塑的图片、视频等。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展示一些民间面塑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民间面塑的魅力。

二、讲解(10分钟)1. 讲解民间面塑的历史与发展,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文化价值。

2. 讲解民间面塑的制作工艺与技巧,为学生动手制作打下基础。

三、示范(5分钟)1. 演示民间面塑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方法。

2. 讲解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四、实践(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动手制作民间面塑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制作具有个人特色的面塑作品。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3. 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民间面塑的文化价值。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民间面塑的相关资料,加深对民间艺术的认识。

2. 完成一篇关于民间面塑的作文,表达自己对民间面塑的感想和认识。

第十课《民间面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十课《民间面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民间面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面塑艺术的特点、历史及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对面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2. 通过观察、实践、探索等环节,引导学生体验面塑制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面塑艺术的特点、历史及制作方法。

2. 面塑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3. 面塑制作的实践操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面塑艺术的特点、历史及制作方法,学会面塑的基本制作技巧。

难点:对面塑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幻灯片、面塑作品、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幻灯片上的面塑作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教师简要介绍面塑艺术的特点、历史及制作方法。

二、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面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的造型、色彩、纹饰等。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教师示范面塑制作的基本技巧,如揉、搓、捏、压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制作,体会面塑制作的乐趣。

四、创新与拓展(5分钟)1. 教师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2. 学生分组展示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板书设计:面塑艺术的特点造型:夸张、生动色彩:艳丽、对比鲜明纹饰:简单、寓意丰富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面塑作品。

2. 写一篇关于面塑艺术的小论文。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实践、创新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面塑艺术的特点、历史及制作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充分体验到面塑制作的乐趣。

同时,要引导学生对面塑作品进行深入的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民间艺术形式,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热爱我国的传统艺术。

1. 操作演示:教师应该准备一系列的面塑作品,并且通过逐步演示的方式来教授学生如何揉、搓、捏和压等基本的面塑技巧。

人美版美术三上《民间面塑》教案及反思

人美版美术三上《民间面塑》教案及反思

三年级美术教案第二课民间面塑教学目的: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试着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

教学难点:揉、捏、剪、挑、压、粘、贴等不同技法的实际应用。

课前准备:橡皮泥、牙签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暑假老师去公园玩,看到有人在用面团做小人,你们见过没有呢?二、形象回忆作品赏析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面人。

同时介绍面人的流派知识。

除了面人,你还见过其他用面做的工艺品么?不同地域、不同题材的“面花”作品,同时介绍一些春节、端午节、七巧节、老人做寿婴儿满月等不同时节场合的讲究规则。

请同学结合自己生活的所见来谈一谈,有的同学可能过年的时候随父母回农村探亲见过,有的同学在民俗村见过,也有可能有的同学曾经生活在农村,还亲自动手制作过,谈谈他们的感受。

三、小组探究为什么我们用面来塑造?感受一下面和橡皮泥有什么不同?紧密细腻,黏合力联系捏橡皮泥的经验,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手段来造型?揉球、搓条、扎眼。

看看书中的作品,有哪些地方你不知道是怎么做的?四、动手操作介绍几种不常见但实用的方法,如碾、压、剪、拧、捻,以及用这些方法可以制作哪些特殊的装饰。

五、自主创作结合不同的造型手法,创造一个自己喜爱的形象。

六、互相交流面塑博览会开幕啦!组织学生有秩序的互相欣赏浏览。

谈谈自己分别的发现,分别从造型设计,创意、色彩搭配、造型手段等方面进行评述。

七、课堂延伸由于时代、地域、风土人情等各不相同,我国的面塑艺术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风貌;今天你创造出了面塑作品,珍藏了好朋友的面塑作品,这可能是你的第一件藏品,希望今后同学们更多地关注这一古老的艺术奇葩。

板书设计:民间面塑技法:揉、捏、剪、挑、压、粘、贴等课后反思:《民间面塑》选材新颖,选用了民间艺术中的面塑。

面塑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将民间艺术引入课堂,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特的魅力,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弘扬民族文化。

人美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0课民间面塑教案2

人美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0课民间面塑教案2

受,想不想用彩面做个小
1
艺术品?今天我们就尝试
着塑造一个美丽、可爱的
小艺术品。导入新课,并
课 件 出 示 课 题 :《 民 间 面
塑》。
二、师生探讨,表现创新:
(1)出示范作,分析并讲
解面塑的制作方法:
压、揉、搓、拧、剪
合作探究: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可以借助一些工具 探索制作加工尝试加工制作彩面的方法
帮助,并分别演示用法。 (学生动手操作)
造型手段等方面进行评
述。
教师概括总结本课的内
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多留
心一下身边的艺术。
作业 设置 板书 设置
课后 反思
结合当地文化习俗,设计一份面塑作品
§2 民间面塑 一、展示面塑作品,激发学习热情 二、讲授面塑的造型技法 三、佳作欣赏 通过对橡皮泥的技法的回忆可以拉近学生与面塑艺术的距离,有利于突 破学生学习中的障碍。
情感
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丰
态度
富多彩的面塑文化,增强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
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乡土文化、学习乡土文化、保护乡土文化、
发扬乡土文化的意识。
②在作业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欣赏面人玩具作品:
1、组织教学:
检查 学具准备情况,教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重点 ☆ 难点 △
教 具
教 学 过 程
主备人: 民间面塑
《美术》第五册 2 民间面塑
修订人: 审核人: 编制时间:2010.08.04
类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
知识
①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

第10课民间面塑(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10课民间面塑(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10课民间面塑(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制作方法,培养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面塑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民间面塑作品的美。

二、教学内容1. 民间面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2. 面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3. 面塑作品的欣赏和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面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2. 教学难点:面塑作品的创新和表现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面塑示范视频、面塑作品展示2. 学具:面团、工具刀、颜料、画笔、纸张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面塑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讲解:介绍民间面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制作方法,让学生对面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 示范与讲解:通过示范视频和现场示范,讲解面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面塑的基本技能。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面塑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 作品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面塑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10课民间面塑2. 板书内容:面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制作方法、技巧和评价要点。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利用面团和工具,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面塑作品。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面塑的作文,内容包括面塑的制作过程、自己的感受和对面塑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1. 反思本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提出改进措施。

3. 反思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导入情境创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民间面塑的视频,展示面塑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美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千年前的手办——10.民间面塑教案

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千年前的手办——10.民间面塑教案
3.学会制作简单的面塑作品,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民间面塑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简要介绍面塑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新课内容:
a.讲解民间面塑的制作方法,如揉、捏、剪、刻等。
b.分析民间面塑的图案、造型和色彩,了解其寓意和象征意义。
3.实践环节:
4.学生在美术欣赏和审美方面的素质差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在欣赏面塑作品时,关注其造型、色彩和寓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选择: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和项目导向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和互动性。
(4)定期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教学经验,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反思与总结
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有了不少的收获和反思。
首先,我发现通过展示民间面塑作品和讲述相关故事,学生们对面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让我意识到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利用各种手段和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测试:在课堂结束时,设计简短的书面测试,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测试结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2.作业评价:
(1)认真批改: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指出学生在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给予针对性的建议。
(2)及时反馈:在批改作业后,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3.能力方面:
三年级学生在动手能力方面,已经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任务。然而,面对面塑这种需要精细操作的技术,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在创作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有待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民间面塑
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制作面塑作品
教材学情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

面塑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我国很多城市乡村都可以找到面塑艺术的踪影,它们带给一代又一代孩子们那么多的企盼、那么多的惊喜、那么多的感叹……教材共两页版面,其中包括“面人”与“面花”的佳作欣赏、制作步骤图及学生作品。

在学习中,主要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夸张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引导学生大胆创新、联系生活,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不同人文环境下,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第一课时:可爱的老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揉、捏、剪、挑、压、粘、贴等方法,塑造一只生动的老虎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面塑文化,增强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面塑艺术制作的基本技法,塑造老虎形象。

难点:揉、捏、剪、挑、压、粘、贴等方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老虎范作、剪子、小梳子、擦手油、小竹签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视频出示:在大森林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它们快快乐乐、无忧无虑。

提问:在这幅画面中,你注意到哪些动物的动作?你能模仿出来,让同学们猜一猜吗?
学生模仿不同动物进行表演,其他同学猜。

二、欣赏分析
1.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老虎吼叫的声音)
2.欣赏书中老虎的作品,引出课题。

3.视频展示面塑老虎的各种造型,引导学生分析老虎的特征。

三、小组探究
讨论:1.这些可爱的老虎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这些作品是如何突出表现老虎的特点的?
四、讲解、演示
师:演示通过揉、捏、搓、粘等简单的方法制作出老虎的形象。

(提醒学生一些细节的处理)
作品:概括、夸张、特征突出。

五、作品制作
要求:用今天学习的方法,制作一只老虎。

注意面塑老虎和现实中老虎的区别。

六、作品展评
指导学生相互欣赏作品,尝试分析、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七、面塑小知识
教师简介面塑的相关知识。

八、课后拓展
中国是老虎的原产国,大约200万年前,老虎出现在中国南部。

一般公认的说法是,虎有八个亚种,中国拥有其中的五个:华南虎、里海虎、孟加拉虎、印度支那虎和东北虎,曾几何时,它们的踪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上世纪70年代,里海虎从世界上消失,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保护生物学教授吕植称,现在国内四个老虎亚种能够确认的野外种群总数不到50只。

面对如此少的老虎数量,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呢?(引发思考,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
教后小记:
第二课时:我设计的面塑作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揉、捏、剪、挑、压、粘、贴等方法,塑造一只生动的老虎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面塑文化,增强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面塑艺术制作的基本技法,塑造自己喜欢的形象。

难点:揉、捏、剪、挑、压、粘、贴等方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剪子、小梳子、擦手油、小竹签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教师出示面塑玩具,请同学欣赏面人玩具作品。

(2)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面人?
二、课件展示
(1)不同种类形象的面人让学生欣赏。

(2)不同种类形象的面花让学生欣赏。

(3)请同学谈谈他们的感受,想不想用彩面做个小艺术品?今天我们就尝试着塑造一个美丽、可爱的小艺术品。

导入新课,并课件出示课题:《民间面塑》。

三、讲授新课
(1)出示范作,分析并讲解面塑的制作方法:
压、揉、搓、拧、剪
(2)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帮助,并分别演示用法。

梳子、牙签、牙刷、拨子等。

(3)看课件:
这些方法在实际造型中还需要灵活运用。

下面请大家欣赏一位民间艺人的作品,边看边想,他是如何用这些技法表现作品的?
看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找找个部分都用的什么方法制作。

四、小组探究
关于面塑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教师并给予讲解。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习的方法塑造你自己喜欢的形象。

(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指导要点:
(1)造型设计要有创意。

(2)注意色彩的搭配。

(3)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

六、课堂小结,作品展示:
组织学生有秩序地互相欣赏浏览。

并让学生从造型设计、创意、色彩搭配、造型手段等方面进行评述。

教师概括总结本课的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多留心一下身边的艺术。

教后小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