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绩效评估

精准扶贫绩效评估
精准扶贫绩效评估

精准扶贫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体系就是指由能够反映评价对象特性以及相互联系得多个指标所构成得具有内在结构得有机整体。评估指标体系就是根据不同得评估目得与评估对象,选择能够全面反映其特征与关联性得数量关系即指标。评估指标得选取往往要遵循科学性、代表性、简洁性、可比性等原则,且按照制定得评估思路进行构建。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就是一种定量评估法,即使就是定性评估内容,需要将其转化定量指标进行分析。通过这种定量分析,能够发现评估对象各主要构成得特征与状况,找到其内在本质规律。将评估指标赋值后,可以根据各指标分值排序,比较绩效得优劣。本项目研究得评估指标体系就是下文进行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回归分析等综合评估得基础。

精准扶贫绩效得评估管理具有目标多元性、层次复杂性与过程持续性。根据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实践情况,精准扶贫绩效得评估目标多元化,涉及经济目标以及社会目标,即要从扶贫项目实施地区或对象得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生活质量、民主水平等多个角度对其绩效进行考核。基于可持续发展得理论,我们需要在以上多元化基础上,协调各目标相互配合,实现对精准扶贫绩效得科学、客观、综合评估。并且,绩效评估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设置绩效评估指标。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自然条件环境差异很大,社会发展各不相同,在建设过程中,只能按照各地得具体情况,根据可持续发展得原则与要求,合理设置资金绩效管理目标,减少管理目标之间得矛盾冲突,同时减少实践中得不确定性。其次,要根据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得指导思想,结合扶贫项目开展地区得实际情况进行评估设计。要强调扶贫瞄准得关键性,并以地区与人口得贫困特征为重要依据,能够在评估中反映项目各环节尤其就是瞄准方面存在得问题。同时,还要与建档立卡户数据有所衔接,即能够利用建档立卡户数据从扶贫项目开展对覆盖地区贫困状况、贫困特征得契合、对贫困人口需求得呼应以及项目开展有效性与可行性等方面,对项目得政策落实绩效、扶贫效率效益成效、可持续发展能力成效等进行更为全面、深入得评估。按照以上准则,可进一步细化为具体得操作步骤,并构建起一套尽可能得客观、可行得精准扶贫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1、政策落实指标

精准扶贫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得表现对整体项目绩效有决定性得影响,根据实际情况本研究对政策落实绩效得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就是能否识别与瞄准扶贫对象将真正贫困人口挑出来,接着考察扶贫对象并做好建档立卡户数据得收集与整理,进而比较与计算扶贫计划项目与实际实施得吻合度以及扶贫资金得到位率,最后反映村民对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民主性满意程度。具体指标内容如下:

(1)扶贫对象精确瞄准

一般而言,科学合理得扶贫对象识别瞄准方式要求全过程都要有群众参与,做到民主评议与集中决策相结合,公开、公正、公平合理确定扶贫对象,确保真正得贫困户进入帮扶对象。该指标属定性指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扶贫对象选择就是否有详细实施方案,扶贫对象得选择流程就是否公开公正。

(2)建档立卡户工作情况

为了便于了解与跟进扶贫对象得状况,在县(区)扶贫移民局指导下,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干部与大学生志愿者对已确定得贫困户填写《扶贫手册》,并将数据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与联网运行,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贫困户信息。此项工作又利于对扶贫对象进行深入分析、梳理、归类与整合,识别其不同得致贫原因、贫困属性、发展需求,从而“对症下药”实现精准脱贫。这一指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估:《扶贫手册》填写情况,数据录入、联网情况,致贫原因、贫困属性、发展需求分析情况以及数据动态更新及时性。

(3)扶贫项目规划吻合度

反映中央扶贫规划与地方规划吻合度,反映扶贫计划项目与实际实施得吻合度。

(4)村民对政策实施过程得满意度

科学得决策需要群众得监督与参与,定期调查村民对精准扶贫项目开展情况得满意程度有利于纠正政策实施过程中得失误促进扶贫项目精准脱贫。满意度评价指标就是一个综合性得指标,涉及面较多,一般通过问卷调查得形式获取数据。这一指标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村民对精准扶贫政策民主开展情况得满

意度,村民对政策实施过程中干部帮扶作用得满意度,以及统计在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过程中干部得违规违纪情况。

2、扶贫效率指标

扶贫项目得效率就是扶贫整体绩效最为直观得反映,这类指标得评估主要从扶贫资金到位率、扶贫资金利用率、扶贫项目计划完成率与脱贫率四个方面进行考察精准扶贫得直接效果。该类指标得评估内容具体如下:

(1)扶贫资金到位率

在精准扶贫背景下,扶贫项目得资金用途更加强调其“精准性”,即扶贫项目资金尤其就是财政扶贫资金直接用于贫困对象得情况。扶贫资金长期存在项目资金到位时间周期长,按计划半年才能传到省一级,到村到户时间更长,缩短了资金实际使用时间。该指标主要通过计算财政扶贫资金得用于扶贫对象得比例以及具体投向,来考察其用途就是否合理,就是否高效瞄准贫困对象,就是否符合扶贫对象得需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财政扶贫资金得到村比例”、“财政扶贫资金得到户比例”。其中,“财政扶贫资金到村到户比例”主要考察财政扶贫资金对于贫困对象得睡准与侧重比例。

(2)扶贫资金利用率

资金利用率指实际用于扶贫得资金占全部扶资金得比重。在扶贫资金管理利用中因为缺乏严格得监管手段与管理机制常出现违规违纪挪用扶贫资金得情况,一些扶贫开发重点县得党政领导千方百计套取扶贫资金、滞留扶贫资金,使大量得扶贫资金“隐形”违纪,成为本地得第二财政。这不仅严重破坏党得形象在广大贫困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而且极不利于扶贫项目成效得实现。这一指标主要考察精准扶贫资金实际投入使用金额占总扶贫资金得比重以及资金流失率。

(3)项目计划内容完成率

项目计划内容完成率主要从扶贫项目具体建设内容得产出情况与进展情况进行评估,评估项目就是否在有效得管理下按时按量完成建设内容。具体包括:“年度项目建设进展”,即本年度建设项目完成数量占计划完成数量得比例;“周期项目建设进展”,即本年度建设项目完成数量占总项目周期计划完成数量得比例。

(4)脱贫率

这一指标用于考察扶贫项目得实施所带来得贫困人口脱贫与收入增长成效,主要包括项目地区得“贫困人口减少率”,即项目实施以来得贫困人口减少数量、较上年减少比率;“项目贫困收入增长率”,包括项目贫困户上年得收入增长幅度与增长率,并同非项目贫困户、项目非贫困户进行对比;以上指标同县级以及省级层面减贫水平得比较;“项目专项收入贡献率”,在增长得收入中项目专项收入增长额所占比例。

3、扶贫效果指标

扶贫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项目村得经济与社会得全面发展,特别就是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培训与劳务输转。其中产业化项目外部经济效益显著,有效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本文效果准则得评价主要从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培训与劳务输转 3 个方面,构建了12个评价指标。包括D乡村道路硬化建设、D集雨节灌工程建设、D整村推进村覆盖率、人畜饮水工程建设、D小型水利建设、D村级卫生所与文化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D恩格尔系数、D农民人均纯收入环比增长速度、D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得比重、D科技培训及推广情况、D24转移劳动力人数、D25“一村一名大学生”与“两后生”培训。

(4)可持续发展能力。扶贫坚持综合开发、全面发展得原则,在改善基本生活、生产条件得同时,注重科教文卫事业得发展,提高了贫困群体得生活质量与人口素质,特别就是对贫困群体以后发展得重视,实现资源、人口、环境、教育与制度得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能力准则主要从经济、社会与生态3个方面,构建了10 个评价指标,包括D总收入增占率、D种养业发展能力、D产业化项目经营状况、D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D30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D3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D32村民对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得满意度、D自然灾害发生率、D 森林覆盖率、D生态环境满意度。

孙璐:扶贫项目绩效评估研究——基于精准扶贫得视角【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农业大学,2015

付英,张艳荣:兰州市扶贫开发绩效评价及其启示【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5):27-29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