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意识的本质》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4教学设计13:5.1 意识的本质优质教案

意识的本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意识的起源、本质;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运用所学原理,分析论证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能力目标』通过对意识起源和本质原理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与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牢固树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思想观点,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信仰。
『教学重点』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教学难点』意识是内容和形式『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仪『教学方法』启发式、图示法、探究式教学为主,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旧知回顾』1.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2.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3.什么是规律?如何理解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4.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要求是什么?生:答略导入新课: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又是有规律的,但是世界上又存在着意识,意识是什么?意识又是如何产生的?是与物质同时产生的吗?出示投影:。
岩石的风水滴石穿生:讨论作答略设问:结合教材与上面的图示,请说明意识产生的过程。
并完成表格物质反应形式反映器官举例无机物反应特性物质岩石风化,空谷回音低等生物刺激感应性细胞膜葵花向日,食人草高等动物感觉心理大脑警犬破案,马做算术人意识人脑谈虎色变,苹果与万有引力生:思考作答略。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师:这说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投影材料:海豚是非常聪明的动物,经过学习训练的海豚,甚至能模仿某些人的话音。
美国的三位科学家,让两头海豚学会了25个单词。
黑猩猩经过人们的反复训练,它能打开水龙头,用水桶放水灭火。
后来,人们把黑猩猩放到船上,同样点上火,给它一个水桶,让它灭火,但它此时已束手无策了。
高中政治必修4教学设计10:5.1 意识的本质优质教案

意识的本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意识的产生和本质,意识活动的特性;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运用:通过对自然界各种物质的反映事例,分析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命物质对外界刺激的反映,来体会这些反映与人的意识区别,体会动物的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成为人的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意识本质及作用的学习,理解人的意识的形成,进一步感悟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意识的本质三、问题导学1、把意识的起源只说成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吗?2、动物的大脑能产生意识吗?有了人脑,就一定会产生意识吗?3、鬼神观点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吗?四、教材预览(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产生。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是生产意识的原材料,不管错误意识还是正确意识都是人脑对的反映。
2、物质决定意识(1)、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机能。
(3)、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的主观映象。
五、反馈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有了人脑不一定有意识。
是因为()A. 人脑只是意识的“加工厂”B. 意识只有部分内容来自人脑C. 意识不一定是人脑的产物D. 人脑不一定是健全的人脑2. 关于意识的正确说法是 ( )A、意识是人脑的生理基础,是人脑的特有功能B、人脑会思考,有了人脑就会有意识C、意识的内容是人脑的产物D、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3.近年来,一些新名词不断产生。
诸如知识经济、电子邮件、多媒体、软件、信用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经济、再就业等。
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4. 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本质角度看的是 ( )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意思是对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5.对于人来说:“望梅”可能“止渴”,而对于动物来说则不是。
高中政治必修4教学设计8:5.1 意识的本质优质教案

意识的本质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意识的本质。
(2)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3)通过对自然界各种物质的反映的事例,分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通过人与动物心理的形成区别,分析说明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2.能力目标通过对意识起源和本质原理的学习,使自己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和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意识的本质的学习,理解人的意识的形成,进一步感悟唯物主义世界观。
学习重难点理解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知识准备(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______ _____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______ ____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_________________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2.意识一开始就是________的产物,_________的产物。
意识不仅是_____ ________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____________的产物。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没有_____ __________,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意识是_______的机能。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意识的形成,不仅需要人脑,还必须有_____ _______。
不管是_____________还是_____________,都是人脑对_____________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________________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因此,意识是_________的主观映象。
离开了_________,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2.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__________ ____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______________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______________的主观映象。
高中政治 《意识的本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作用◇理解:(1)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2)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法论意义的哲学依据(5)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应注意的问题◇分析:(1)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2)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并联系现实,说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3)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结合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2、能力目标:(1)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通过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分清框题中的层次(4)通过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学习,从理论上提高理解能力,从实践上提高分析能力,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提高对哲学的学习运用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世界客观性的认识,初步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世界观(2)思考人类对世界的各种创造活动,深刻体会意识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二、【重点、难点】:1、意识的本质2、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3、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进一步理解意识的基本概念,认识到人不仅能通过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四、【方法点津】:(1)读教材,概括出意识的含义、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2)深入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3)结合“是先有电脑,还是先有人们关于电脑的设计”的讨论,说明意识能正地认识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4)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说明应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5.1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4)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汇报、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定期进行阶段测试,了解学生对意识本质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教学氛围:
-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勇于质疑。
2.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激发学生继续探索意识本质的兴趣。
-通过总结,提升学生的哲学素养,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意识的本质”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的短文,要求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意识对个人行为、道德判断等方面的影响。字数在500字左右。
2.教学目的:
-激发,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
-介绍意识的概念、本质属性及其基本规律。
-阐述意识的主观性与客观性、意识与实践的关系、意识与认识的关系等。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意识现象。
2.教学方法:
针对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政治学科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初步的了解。但在探讨“意识的本质”这一抽象且深奥的议题时,学生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1.对意识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意识与其他心理现象的区别。
2.对意识的本质属性及其规律认识不足,难以把握意识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学生可能缺乏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意识现象的能力。
《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

《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意识的本质》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5章第1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意识的本质;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能力目标:通过对意识起源和本质的原理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和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辨证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牢固树立物质决定意识思想观点,坚定辨证唯物主义的信仰。
三、教学重点、难点意识的本质四、学情分析本框题承上启下,一方面是第四课内容的延续,进一步阐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另一方面是为学习第二框意识的作用作铺垫和准备的,内容比较抽象涉及到生物学和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需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世界是物质的,我们分别说明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社会的物质性,那么意识是物质的吗?不是。
自从人产生后,相应的人的意识也产生了。
什么是意识呢?大家通过一个小活动感受一下,“请大家与你对面的同学握一下手,好吗?握手,你有什么感觉?能说一下吗?”对同学手的感觉就是你的意识,恩格斯曾把人类意识赞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最美丽的花朵——意识。
PPT:“意识的本质”(板书)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小短片。
PPT展示简介及思考的问题1、美国情报局为什么在那么多动物中选择猩猩进行特训?2、猩猩的种种表现可以称其为意识吗?为什么?3、电影的故事情节,人物刻画在生活中能找到原型吗?这说明了什么?师: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
高中政治 2.5.1《意识的本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2.5.1《意识的本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教学要求】一、基本要求1、了解意识的起源;2、知道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3、理解意识的内容;二、发展要求从意识产生的角度正确把握意识的本质【教学重难点】重点:意识的内容;难点:意识的起源【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提问哲学的基本问题,在思维和存在二者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存在的物质性,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思维。
讲授新课: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用多媒体展现三幅图片:岩石风化、葵花反应、条件反射。
用以证明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的特性,而这种特性是随着生命的不断进化和发展而得来的,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基础。
由此证明: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多媒体展示狼孩、猪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有了人脑就有了人的意识?人的意识是不是一出生就具有的?学生能够通过狼孩、猪孩的例子否定上述疑问后,即可引导学生说出: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还是社会的产物。
由此得出: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这个问题是难点,为了突破难点,再用黑猩猩灭火的事例证明一下,让学生再次生成结论,加深印象;通过以上两个方面,总结得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首先展示人脑的结构图,简单说明,提出问题:动物能否望梅止渴?为什么?这里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在积极思考同时,阅读教材中的相关链接能够找到答案: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特有的。
动物不具备第二信号心痛,所以不能产生人的意识,所以不能望梅止渴。
动物的行为只是本能。
此处如果学生有疑问,可以再举鲑鱼的例子、水獭的例子进行证明。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多媒体展示“画鬼从何处取材”、“宗教观念的形成”。
在展示图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鬼神的形象并不是完全由人脑自动产生的,他们在现实世界都有自己的原型。
再用多媒体展示鲁迅的话,以论证自己的结论。
在学生接受了这个观点后,进一步分析意识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高中政治必修四人教版51意识的本质教案1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一框第一课时意识的本质(意识与物质世界、人脑的关系)【教学目标】(明确目标,各个击破)1.知识目标:⑴识记:意识的本质;⑵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2.能力目标:通过对意识起源和本质原理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和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牢固树立物质决定意识的思想观点,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信仰。
【重点】意识更是社会和劳动的产物【难点】易错易混意识与人脑的关系【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今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过了上课时间,还在睡觉。
惊醒之后,看了时间,才五点半,原来自己在做梦。
知道我为什么做这样的梦吗?因为我最近有过忘记上课的经历,这几天又有其他工作,心里压力大,一直挂着工作,太过紧张的缘故。
同学们,你们也做过梦吧,你想揭开梦的谜团吗?请大家跟我一起学习。
第五课第一框意识的本质。
【讲授新课】1. ⑴教师活动:我们先从意识的起源看,,请大家看几副图片“岩石风化”“针刺蚯蚓”“黑猩猩吃高处香蕉”,同时思考:自然界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从无生命物质到有生命物质,他们分别有何特性?与人的意识又是什么关系?⑵学生活动:学生看图片,思考回答:①一切物质具有的反映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性、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②得结论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投图片“黑猩猩学生灭火”探究1.动物心理为什么不能自发发展为人的意识?学生得结论2:意识更是社会的产物。
总结:结论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⑴先投影:“人脑与动物脑比较图与人脑功能图”让生探究2:为什么只有人脑才能产生意识,而动物的脑则不能?⑵生得结论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4.学生小结本课(意识与物质世界、人脑的关系)5、教师再带着学生总结:意识的本质起源: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生理基础:人脑特有的机能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政治学科共案时间:_____________ 星期:_____________主备人: ___ _____________教学主题:_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一框意识的本质【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意识的起源、意识的本质。
◇运用: 结合哲学原理,分析在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一切生命物质所具有的刺激感应,再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过程中,人的意识产生的条件,论证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能力目标通过意识起源和本质原理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与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牢固树立物质决定意识的思想观点,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难点: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复习提问】世界的物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规律的客观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教学过程】一、从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②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活动探究】1920年印度加尔各答附近,发现并捕获了两个狼孩,她们进孤儿院时,具有狼的特征,每天晚上,隔一定时间就要像狼一样嚎叫,专吃生肉;喜欢啃骨头,用舌头舔水,没有感情,只知道饥饿的时候觅食,饱的时候就休息,昼睡夜出,靠四肢行走。
人们花了很大力气使她们恢复人性,小女孩在抚养一年后死去,大女孩两年后才会直立,6年后才艰难地学会直立行走,但快跑时还得四肢并用,7年学会了45个单词,听懂几句简单的话。
设问:(1)狼孩有没有意识?说说你们的看法。
(2)为什么狼孩没有意识?2、意识更是社会发展的产物(1)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
(2)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
劳动和社会交往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总结:一是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其中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而生物的反应形式则是意识产生的前提。
二是意识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我们说过,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因此,从起源来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从生理基础上看: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1、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人脑(不等于大脑,不等于电脑)。
2、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没有人脑一定没有意识,有了人脑,不一定有意识)3、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意识就是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语言注释】第一信号系统是指具体刺激引发的反射,如受惊吓时的表情。
第二信号系统是指在语言刺激下产生的反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所特有的,意识产生于二者的基础上。
反射,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其中无条件反射,像狗看见吃的会流口水,人的膝跳反应,这些都是动物遗传的本能,跟后天的环境学习没有关系的。
条件反射是由后天培养的,有两种:一种是由于具体的刺激而引起的反射,比方说,人走路的时候看见石头就会条件反射地避开,这个我们叫第一信号系统,这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
第二种条件反射是在语言的刺激下产生的条件反射,叫第二信号系统,这是人所特有的,像动物就不会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意识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
三、从内容上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意识的内容——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1)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2)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应。
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是客观的,反映形式是主观【注意】对“主观映象”的“主观”怎么理解呢?主要是指它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
①从意识的主观形式看,意识是由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它既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形式,也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形式。
②从意识的主观差别来看,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不同的主体由于社会地位、认识能力、知识水平、实际经验以及生理素质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反映。
③从意识的主观特征来看,意识也有对错之分。
它不仅可能是对客观事物的近似真实的描摹,还可能是对现实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
但是,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它的内容都是客观的。
像刚才提到的外星人形象,神鬼形象,都能够在客观世界找到原型。
意识体现了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换句话说,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3、意识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作用于人脑而形成的。
(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才有了意识。
【结论】要形成意识必须有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人脑、客观存在、生活和实践。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补充:【意识现象】感觉、思维、精神、心、神、思想、认识、情绪情感、意志、观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等、)理想、目标、目的、理论(真理、谬论)、学说、方针路线、宗教观念、鬼神迷信、神话传说、歪理谬论、梦境奇遇、对过去的思考、对现在的认识、对未来的预测【课堂小结】首先,我们从意识的来源来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这个物质世界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其中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而生物的反应形式则是意识产生的前提。
另一方面则是劳动和社会的产物,或者说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第二点,我们从意识的生理基础来看,它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也是意识加工的厂房和机器。
第三点,从意识的内容来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客观存在是意识生成的原材料,意识是来源于客观存在的,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而形式是主观的总之:世界的本原到底是物质还是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意识是来源于客观存在的,它的内容是客观的。
所以是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课堂演练】1、下列关于意识起源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意识是劳动的产物③意识是社会的产物④意识是人脑的产物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2、意识在本质上是()A.物质的产物B.人脑的机能C.社会的产物D.客观存在的反映3、人与动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产生一系列反射活动,人特有的反射活动是()A.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第一信号系统 D.第二信号系统4、有了人脑不一定有意识,是因为 ( )A.人脑只是意识的加工厂 B.意识只有部分内容来自人脑C.意识不一定是人脑的产物 D.人脑不一定是健全的人脑5、著名的科学家巴甫洛夫说: “无论鸟翼是多么完美,但不凭借空气,它永远不会飞翔高空.是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你如果不凭借事实.就永远不会飞起来.”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 A.科学家需要空气才能工作 B.没有空气鸟儿不能飞翔C.意识依赖于物质D.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6、不论人的感觉或人的思维,不论正确的认识或错误的认识,不论人们对现实的感受或对过去的思考、对未来的预测,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角度考察,其共同点是:()A. 都是人的意识B. 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的反映C. 都是根源于物质的D. 都是意识的表现形式7. 人们在生活中,往往会有“谈虎”可能“色变”的情况,这说明()A.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意识来源于个人的内心体验 D.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8.健康的人脑能够正常思维,严重损伤的人脑则不能,这说明()A.意识依赖于人脑B.意识不依赖于人脑C.意识只能来源于健康的人脑D.意识不一定总是离不开它反映的对象,但一定离不开人脑9.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
然而他们写出来地却是三只眼,长脖子,也就是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脖子两三尺而已”。
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A.头脑中主观自生的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D.不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1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 (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1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表明( )A.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人脑总是不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12、俗话说:“日有所思。
夜有所梦”。
有人在梦中发表演讲,计算数学问题,甚至解决了科学难题。
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梦既是一种意识活动也是一种物质活动B、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C、梦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一种反映D、意识有时可以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