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季报表怎么填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填报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填报说明一、本表适用于实行查账征收方式申报企业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及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的非居民纳税人在月(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时使用。
二、本表表头项目:1、“税款所属期间”:纳税人填写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公历1月1日至所属月(季)度最后一日。
企业年度中间开业的纳税人填写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当月(季)开始经营之日至所属季度的最后一日,自次月(季)度起按正常情况填报。
2、“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15位)。
3、“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登记证中的纳税人全称。
三、各列的填报1、“据实预缴”的纳税人第2行-第9行:填报“本期金额”列,数据为所属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填报“累计金额”列,数据为纳税人所属年度1月1日至所属季度(或月份)最后一日的累计数。
纳税人当期应补(退)所得税额为“累计金额”列第9行“应补(退)所得税额”的数据。
2、“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第11行至14行及“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第16行:填报表内第11行至第14行、第16行“本期金额”列,数据为所属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
四、各行的填报本表结构分为两部分:1、第一部分为第1行至第16行,纳税人根据自身的预缴申报方式分别填报,包括非居民企业设立的分支机构:实行据实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2至9行;实行按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11至14行;实行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16行。
2、第二部分为第17行至第22行,由实行汇总纳税的总机构在填报第一部分的基础上填报第18至20行;分支机构填报第20至22行。
五、具体项目填报说明:1、第2行“营业收入”: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收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按其会计制度核算的收入填报。
2、第3行“营业成本”: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成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按其会计制度核算的成本(费用)填报。
《企业所得税季度纳税申报表》表式及填报说明

《企业所得税季度纳税申报表》表式及填报说明1、《企业所得税季度纳税申报表》表式企业所得税季度纳税申报表申报所属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金额单位:元2、《企业所得税季度纳税申报表》的填报说明(1)《企业所得税季度纳税申报表》适用范围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无论盈利、亏损还是享受减免税优惠,均应按照税法规定和本表要求,按期如实填报《企业所得税季度纳税申报表》。
(2)《企业所得税季度纳税申报表》表头、表尾的填写计算机代码:填写税务机关编排的八位代码。
申报所属日期:填写申报当期的税款所属起止日期。
由于企业所得税的征收采取季度预征、年度汇算清缴,因此季度申报表数据均按累计数据填报。
所属日期是:一季度:1月1日一3月31日二季度:1月1日一6月30日三季度:1月1日一9月30日申报单位:按照本单位公章填写全称。
地址及电话:填写申报单位核算地详细地址及办税人员联系电话(或手机)。
缴款书号:填写申报当期填开的缴款书号。
入库级次:均填写"地方级".经济类型:按税务登记的有关内容填写。
行业类别:按照纳税人执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填写。
未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纳税人填"其他".表尾项目的填写要真实、完整。
(3)《企业所得税季度纳税申报表》表体项目的填写第1行收入总额:填写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各项收入的总和,采取分摊比例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填写应税收入净额。
第2行利润总额(应纳税所得额):实行自核自缴的纳税人填写本期按现行财务会计制度计算的利润总额;实行纯益率征收的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填写。
公式: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税务机关核定的纯益率即:2行=1行×税务机关核定的纯益率采取分摊比例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应纳税所得额,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填写。
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入净额-分摊的准予扣除项目金额第3行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纳税人根据税法规定,税前自行弥补以前年度亏损而减少的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所得税季报表

企业所得税季报表【公司名称】季度企业所得税季报表【填写日期】【填写单位】【表单编号】【联系方式】【联系地址】【邮政编码】【电子邮箱】【号码】【网址】【一、基本情况】1:公司基本信息1.1 公司中文全称:1.2 公司英文名称:1.3 注册地址:1.4 经营范围:1.5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2:纳税人基本情况2.1 税务登记号:2.2 纳税人类型:2.3 纳税人资格种类:2.4 纳税人所属行业:2.5 纳税人组织形式:【二、纳税预缴情况】1:上季度实际纳税金额:2:本季度应纳税额:3:本季度实际纳税金额:4:本季度现金纳税金额:5:本季度应补(退)税额:【三、所得税税务稽查情况】1:上季度是否接受税务稽查:1.1 接受稽查日期:1.2 稽查结果及处理情况:2:本季度是否接受税务稽查:2.1 接受稽查日期:2.2 稽查结果及处理情况:【四、重大事项披露】1:本季度发生的重大商业事项及其影响:2:本季度发生的重大税务事项及其影响:【五、附件】1:附件1:上季度纳税申报表2:附件2:本季度纳税申报表3:附件3:其他相关资料【法律名词及注释】1:纳税人类型:- 一般纳税人:指纳税人按照法律规定,依法办理征收管理手续、纳税申报、纳税申报期限、纳税税款等一般纳税人应遵守的规定。
- 小规模纳税人:指纳税人按照法律规定,根据其经济性质、规模等因素确定,享受减免税款等小规模纳税人应遵守的规定。
2:纳税人资格种类:- 个人独资企业:指由个人独资经营,按照个人的名义进行纳税的企业。
- 合伙企业:指两个以上的合伙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按照合伙协议的规定进行纳税的企业。
- 有限责任公司:指在中国境内依照法律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进行纳税。
- 股份有限公司:指依法设立并发行股份的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规定进行纳税。
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及填写范本

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
税款所属期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纳税人识别号:□□□□□□□□□□□□□□□
纳税人名称: 金额单位:人民币元(列至角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
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B类)
税款所属期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纳税人地税计算机代码:□□□□□□□□
纳税人识别号:□□□□□□□□□□□□□□□
纳税人名称:金额单位:人民币元
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填写范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
税款所属期间:2011 年 4 月 1 日至 2011 年 6 月 30 日
纳税人识别号:□□□□□□□□□□□□□□□
纳税人名称: 金额单位:人民币元(列至角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
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B类)税款所属期间: 2011年 1 月 1日至 2011 年 3 月 31 日
纳税人地税计算机代码:□□□□□□□□
纳税人识别号:□□□□□□□□□□□□□□□
纳税人名称:金额单位:人民币元。
季度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及填写说明

季度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及填写说明【】季度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及填写说明【正文】一、申报表说明:1. 申报表目的:该申报表用于企业按季度申报年度所得税,并提供申报过程中的相关填写说明。
2. 适用对象:适用于所有纳税企业,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等。
3. 填报期限:默认填报期限为每季度末最后一天,具体填报截止日期以国家税务局公告为准。
4. 填报方式:企业可以选择线上电子申报或线下纸质申报,具体操作流程详见附件一。
5. 申报内容:申报表根据企业所得税的计算要求,包括税前利润、调整增加额、调整减少额等。
二、填写说明:1. 申报表编号:每个季度的申报表都有独立的编号,确保申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 企业基本信息:填写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地址、联系等相关信息。
3. 税务登记信息:填写企业税务登记证号、主管税务机关、税务登记类型等相关信息。
4. 税前利润计算: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计算税前利润,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等。
5. 调整增加额:根据国家税务局相关规定,对税前利润进行必要调整,如非居民企业所得、不征税收入等。
6. 调整减少额:根据国家税务局相关规定,对税前利润进行必要调整,如减免税额、其他扣除项目等。
7.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根据税前利润、调整增加额、调整减少额等信息,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8. 扣除项目:填写适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包括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改造投资税前扣除等。
9. 应纳税额计算:根据应纳税所得额、税率表、速算扣除数等信息,计算应纳税额。
10. 减免税额:填写适用的减免税政策,包括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地方税收优惠等。
11. 实际缴纳税额:根据应纳税额和减免税额,计算出实际需要缴纳的税额。
12. 其他事项说明:填写与企业所得税申报相关的其他事项,如是否需要申请预缴、是否存在其他特殊情况等。
三、附件列表:1. 附件一: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填报操作流程2. 附件二:企业所得税相关法规四、法律名词及注释:以下为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1. 企业所得税:企业根据所得税法规定,按季度或年度申报和缴纳的税种。
季度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及填写说明

季度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及填写说明季度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及填写说明一、填写说明1.填表时间:按照税务部门规定的时间提交申报表。
2.填报单位及纳税人识别号:填写企业名称、单位纳税人识别号。
3.填报期间:填写所申报的季度。
4.填表人及联系方式:填写填表人的姓名和联系电话。
5.填表说明:按照以下步骤填写申报表。
步骤一:准备材料准备以下材料:企业会计报表、纳税申报表、增值税发票、进项发票、其他与所得税相关的票据。
步骤二:填写基本信息填写企业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单位纳税人识别号等。
步骤三:填写收入信息填写企业在本季度内的收入情况,包括销售收入、其他收入等。
步骤四:填写成本信息填写企业在本季度内的成本情况,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等。
步骤五:填写税前利润信息根据收入信息和成本信息计算出税前利润,并填写在相应的栏目中。
步骤六:填写应纳税所得额信息根据税前利润信息和税务部门规定的税率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并填写在相应的栏目中。
步骤七:填写税额信息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和税率计算出应缴纳的税额,并填写在相应的栏目中。
步骤八:填写减免税信息如有符合条件的减免税项,填写在相应的栏目中。
步骤九:填写实际缴纳税额信息根据减免税信息计算出实际应缴纳的税额,并填写在相应的栏目中。
步骤十:填写其他信息填写其他与所得税相关的信息,如企业所得税预缴、递延所得税等。
步骤十一:核对信息和归档仔细核对填写的信息,确保准确无误后,将申报表归档备份。
二、附件所涉及附件如下:1. 企业会计报表2. 纳税申报表3. 增值税发票4. 进项发票5. 其他与所得税相关的票据三、法律名词及注释以下是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季度企业所得税申报表:根据税务部门规定,企业在每个季度需要填报的所得税申报表。
2. 单位纳税人识别号:税务部门为纳税人分配的唯一识别号码,用于纳税人的身份识别。
3. 增值税发票: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开具的发票,用于增值税的纳税申报。
4. 进项发票:企业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收到的发票,用于增值税的抵扣。
季度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及填写说明

季度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及填写说明【】季度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及填写说明【正文】一、填报须知季度企业所得税申报表是企业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向税务机关申报季度所得税的重要工具,正确填写申报表对于确保纳税人纳税义务的履行和税款的正确计算非常重要。
将详细说明季度企业所得税申报表的填写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
二、申报表填写说明1. 公式栏在申报表中公式栏内填写公式,该栏用于自动计算相关数据,无需手动填写。
请仔细阅读注释并按照实际情况填写需要的数值。
2. 基本信息在基本信息栏内填写企业的基本资料,包括纳税人识别号、企业名称、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
确保填写准确无误。
3. 利润表利润表是季度企业所得税申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填写准确的利润表能够反映纳税人的真实盈利情况。
在填写利润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填写时请按照财务会计准则填列数据;(2) 在填写收入和费用时,请按照各项具体的审定会计制度的规定操作;(3) 填写时请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按照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可以通过相应的公式计算得出。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计算方法;(2) 根据税法规定的扣除项目计算准予扣除的金额;(3) 确保计算过程的精确性并反复核对。
5. 税款计算及申报根据申报表中的公式计算出应缴纳的税款金额,并在税款计算及申报栏内填写该金额。
三、所涉及附件如下:1. 季度企业所得税申报表样本2. 利润表样本3. 公式栏填写说明4. 相关税法条文四、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所得税: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计算和征收的税款。
五、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1. 数据不准确:在填写申报表时,可能会遇到数据不准确的情况。
解决办法是核实数据来源并尽量减少错误率。
2. 税法解释不清:有时候,对于某些税法条文的具体解释可能不够清晰。
解决办法是咨询专业人士或者向税务机关咨询以获得准确解释。
季度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及填写说明

季度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及填写说明一、填报单位基本信息申报单位名称:申报单位纳税人识别号:申报期间:申报表类型:二、所得税税款计算1. 期初留抵税额2. 本期应纳所得税税额(1)销售额(2)减:销售成本(3)等于:销售毛利(4)+其他收入(5)=本期收入总额(6)减:税金、附加及其他扣除项目(7)=应纳税所得额(8)*税率(9)=本期应纳所得税税额3. 减:本期已缴纳的所得税税款额4. 减:本期准予抵免税款额5. 减:本期出口货物退税应抵减所得税税额6. 进项税额转出金额三、填写说明1. 期初留抵税额企业在申报期前累计留抵的应纳税所得额准予抵免的税额。
2. 本期应纳所得税税额(1)销售额:填写本申报期间内企业实际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金额。
(2)销售成本:填写本申报期间内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成本金额。
(3)销售毛利:本期收入总额减去销售成本,即销售毛利。
(4)其他收入:填写本期收入总额以外的其他收入。
(5)本期收入总额:销售毛利加上其他收入的金额。
(6)税金、附加及其他扣除项目:填写本期实际发生的各项税金、附加和其他可扣除的款项。
(7)应纳税所得额:本期收入总额减去税金、附加及其他扣除项目后的金额。
(8)税率:根据企业类型和所得额,参照相关税率表填写。
(9)本期应纳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乘以税率得出的税额。
3. 减:本期已缴纳的所得税税款额填写本申报期间内已经缴纳的所得税税款金额。
4. 减:本期准予抵免税款额填写本申报期间内准予抵免的税款金额。
5. 减:本期出口货物退税应抵减所得税税额填写本期出口货物退税金额应抵减的税款金额。
6. 进项税额转出金额填写本申报期间内应当从本期进项税额中转出的金额。
四、申报表填报注意事项1. 请确保填报的基本信息准确无误,并与企业登记信息一致。
2. 所有金额填写时,请保留两位小数,四舍五入。
3. 填报所得税税款金额时,应认真核实计算,确保准确。
4. 如有相关减免政策适用,请按照相关规定填写减免税款金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所得税季报表怎么填
一、本表适用于实行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在月度预缴企业所得税时使用。
二、表头项目
1、“税款所属期间”:为税款所属期月度第一日至所属期月度最后一日。
年度中间开业的,“税款所属期
间”为当月(季)开始经营之日至所属月度的最后一日。
次月(季)度起按正常情况填报。
2、“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
3、“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纳税人全称。
三、各列的填报
1、第1行”按照实际利润额预缴”的纳税人,第2行至第17行的“本期金额”列,数据为所属月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累计金额”列,数据为纳税人所属年度1月1日至所属月度最后一日的累计数。
2、第18行“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第19行至第22行的“本期金额”列,数据为所
属月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累计金额”列,数据为纳税人所属年度1月1日至所属月度最后一日的累计数。
3、第23行“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第24行的“本期金额”列,数据为所属月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累计金额”列,数据为纳税人所属年度1月1日至所属月度最后一日的累计数。
四、各行的填报
1、第1行至第24行,纳税人根据其预缴申报方式分别填报。
实行“按照实际利润额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2行至第17行;实行“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19行至第22行;实行“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24行。
2、第25行至第32行,由实行跨地区经营汇总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填报。
汇总纳税纳税人的总机构在填报第1行至第24行的基础上,填报第26行至第30行;汇总纳税纳税人的分支机构填报第28行、第31行、第32行。
五、具体项目填报说明
1、第2行“营业收入”:填报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会计规定核算的营业收入。
2、第3行“营业成本”:填报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会计规定核算的营业成本。
3、第4行“利润总额”:填报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
计准则等国家会计规定核算的利润总额。
4、第5行“特定业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的特定业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
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纳税人,本期取得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收入按照税收规定的预计计税毛利率计算的预计毛利额填入此行。
5、第6行“不征税收入”:填报计入利润总额但属于税收规定不征税的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政府性基金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6、第7行“免税收入”:填报计入利润总额但属于税收规定免税的收入或收益。
7、第8行“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可在企业所得税前弥补的以前年度尚未弥补的亏损额。
8、第9行“实际利润额”: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
第9行=第4行+第5行-第6行-第7行-第8行。
9、第10行“税率”:填报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25%税率。
10、第11行“应纳所得税额”: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
第11行=第9行×第10行,且第11行≥0。
当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和分支机构适用不同税率时,第11行≠第9行×第10行。
11、第12行“减免所得税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当期实际享受的减免所得税额。
第12行≤第11行。
12、第13行“实际已预缴所得税额”:填报累计已预缴的
企业所得税额,“本期金额”列不填。
13、第14行“特定业务预缴所得税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的特定业务已预缴的所得税额,建筑企业总机构直接管理的项目部,按规定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的企业所得税填入此行。
14、第15行“应补所得税额”: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
第15行=11行-12行-13行-14行,且第15行≤0时,填0,“本期金额”列不填。
15、第16行“以前年度多缴在本期抵缴所得税额”:填报以前年度多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尚未办理退税,并在本纳税年度抵缴的所得税额。
16、第17行“本期实际应补所得税额”: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
第17行=15行-16行,且第17行≤0时,填0,“本期金额”列不填。
17、第19行“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填报上一纳税年度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
“本期金额”列不填。
18、第20行“本月应纳税所得额”: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
按月度预缴纳税人:第20行=第19行×1/12
按季度预缴纳税人:第20行=第19行×1/4
19、第21行“税率”:填报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25%税率。
20、第22行“本月应纳所得税额”: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
第22行=第20行×第21行。
21、第24行“本月确定预缴所得税额”:填报税务机关认定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出的本月度应缴纳所得税额。
22、第26行“总机构应分摊所得税额”: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以本表本月度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填报,并按预缴方式不同分别计算:
(1)“按实际利润额预缴”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
第15行×总机构应分摊预缴比例
(2)“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平均额预缴”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
第22行×总机构应分摊预缴比例
“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
第24行×总机构应分摊预缴比例
第26行计算公式中的“总机构应分摊预缴比例”:跨地区经营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填报25%;省内经营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按各省规定执行填报。
23、第27行“财政集中分配所得税额”:汇总纳税纳税人的总机构,以本表本月度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财政集中
分配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填报,并按预缴方式不同分别计算:
(1)“按实际利润额预缴”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
第15行×财政集中分配预缴比例
(2)“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平均额预缴”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
第22行×财政集中分配预缴比例
“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
第24行×财政集中分配预缴比例
跨地区经营的汇总纳税纳税人,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的预缴比例填报25%;省内经营的汇总纳税纳税人,财政集中分配的预缴比例按各省规定执行填报。
24、第28行“分支机构应分摊所得税额”: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以本表本月度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分支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填报,并按不同预缴方式分别计算:
(1)“按实际利润额预缴”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
第15行×分支机构应分摊预缴比例
(2) “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预缴”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
第22行×分支机构应分摊预缴比例
“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
第24行×分支机构应分摊预缴比例
第28行计算公式中“分支机构应分摊预缴比例”:跨地区经营的汇总纳税纳税人,分支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填报50%;省内经营的汇总纳税纳税人,分支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按各省规定执行填报。
分支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所得税分配表》中的“分支机构分摊所得税额”填写本行。
25、第29行“总机构独立生产经营部门应分摊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设立的具有独立生产经营职能、按规定视同分支机构的部门所应分摊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
26、第30行“总机构已撤销分支机构应分摊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纳税人撤销的分支机构,当年剩余期限内应分摊的、由总机构预缴的所得税额。
27、第31行“分配比例”:填报汇总纳税纳税人分支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所得税分配表》中确定的分配比例。
28、第32行“分配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纳税人分支机构按分配比例计算应预缴的所得税额。
第32行=第28行×
第31行。
六、表内、表间关系
1、表内关系
第9行=第4+5-6-7-8行。
第11行=第9×10行。
当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和分支机构适用不同税率时,第11行≠第9×10行。
第15行=第11-12-13-14行,且第15行≤0时,填0。
第22行=第20×21行。
第26=第15或22或24行×规定比例。
第27行=第15或22或24行×规定比例。
第28行=第15或22或24行×规定比例。
2、表间关系
第28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所得税分配表》中的“分支机构分摊所得税额”。
第31、32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所得税分配表》中所对应行次中的“分配比例”、“分配税额”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