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第5节物体的内能教案新版[浙教版]1
九年级科学上册 3.5 物体的内能(1)教案 (新版)浙教版

1、演示实验:克服摩擦做功、压缩气体做功。
教师讲解:
(1)在摩擦生热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做了功,使 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2)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摩擦和压缩气体都可以说是对物体做了功)。
结论: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2、演示实验:气体对外做功实验。
教师讲解:瓶内的气体推动瓶塞做功时,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水蒸气凝成小水滴。
结论: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就会减少。
小结:从能的转化看,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其他形式的能与物体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功可以用来度量内能改变的多少。
讨论:有一个装有铁屑的烧瓶,可以用什么方法使铁屑的内能增加?
小结: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 能是等效的,但本质上有所区别。
修正策略
作业布置
1.《作业本》;
教学反思
物体的内能
教学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
2、理解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知道做功和热传递过程中能量 转化和转移的实质
教学重点
理解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实验
教
学
过
程
引入:我们都知道,运 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高处的物体具有势能,能够燃烧的物体具有化学能……这些宏观的物体都具有一定形式的能。 那么,微观的粒子是否也有能量呢?
一、内能(热能)
视频:红墨水扩散(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的相关知识)。
教师:说明温度越高,粒子的无规则运动(热运动)越剧烈。
物体的内能九年级科学(上)浙教版课堂教案

普通的一根铁丝,想想能通过哪些方法使它 的温度升高(即:使它的内能增加)?
A、放在太阳下晒 B、在石头上摩擦
C、用力反复弯折 E、用锤子敲打 G、放在热水中烫
D、放在火上烧 F、放在手中捂
发生能的转化,转化为铁丝的内能。
晒 烧捂烫 摩擦 弯折 敲打
热传递 做功
三、物体内能的改变
1、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物体的内能九年级科学(上)浙教版 课堂教案
年 级:九年级 学 科:科学(浙教版)
物体运动 物体具有 动能
物体的内能 热运动P99
形变的弹簧(物体) 具有势能。
由于分子之间存 在相互作用力, 因此分子之间也 具有势能。
物体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分子 分子动能 分子势能
原子、离子 内能
一、内能的概念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叫做物体的内能。
不能,因为气体有足够时间向周围散热,温 度达不到着火点了
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P101划线
①外界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2.如图所示,取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 筒,筒内放一小团浸有少量乙醚的棉花。 快速压下活塞,观察棉花能否燃烧起来。 压缩乙醚气体对乙醚做功,乙醚温度上升, 内能增加。达到乙醚着火点,乙醚燃烧。
神六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与大气摩擦,发热燃烧。
提问P101记下来 1、压下活塞时,谁对谁做功?
手对活塞做功、活塞对空气做功
2、能量如何转变?
机械能→内能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3、棉花燃烧的原因? 温度达到硝化棉的着火点
4、增大空气内能的方法?
压缩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大
5、若缓慢推动活塞可以使棉花着火吗?
九年级科学上册 3_5 物体的内能(第1课时)教案2 (新版)浙教版

物体的内能(第1课时)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
2.理解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化和转移的实质。
(二)过程与方法1.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全面了解事物。
2.培养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培养概括和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和实验现象分析科学规律的探索科学的精神。
2.通过从能量变化的角度讨论问题,为建立能量守恒定律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及其方法的实质和等效性。
教学难点:1.内能的概念。
2.应用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分析实例。
教学准备课件;克服摩擦做功、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对外做功等演示实验。
教学设计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三章第5节的第一课时。
内容属于物质科学。
本节在学习了机械能及分子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把对能量的研究拓展到内能。
教师应引导学生得出内能的概念并进一步探究内能的改变。
为以后学习能量转化和守恒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关于“热能”,学生已经接触到多次,但是概念模糊。
本节以“内能”为主题,从生活中常见的事例着手,从微观的角度(微粒运动)和宏观的表现(温度)给学生一个科学的概念,易于接受。
本节的主要内容为:内能的概念、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及其能量转化和转移的实质。
对学生来说,内能的概念及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比较抽象,他们在生活中和小学《科学》中对物体的内能虽有所了解,但对热平衡的概念认识还是远远不够的。
但从年龄特点上来看,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方法,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多讨论分析,争取学生自己得出科学结论。
针对学生的特点并充分发挥科学这门课的实验探究特色,我将充分利用科学实验,启发诱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本节课我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各个知识点连贯起来,让学生在“兴趣—探究—发现—归纳—应用”的过程中探索发现知识和规律,并内化为能力。
九年级科学上册 3.5 物体的内能教学设计 (新版)浙教版

1.温度高低:一杯两份---分子个数
3.状态不同:100℃的水继续加热变成水蒸气---分子势能
15分钟
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
独立思考、相互交流。
引入本课主题
3、师生互助,合作研讨。将问题逐步深化,引领学生进一步思考。
能力目标:
⒈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全面了解事物。
⒉培养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德育目标:
⒈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和实验现象分析科学规律的探索科学的精神。
⒉通过从能量变化的角度讨论问题,为建立能量守恒定律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理解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及其方法的实质和等效性。
解决措施:通过师生有效互动和借助实验来促成问题解决.
由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能相互吸引,将他们分开后他们具有的能叫_________
分子势能和_________有关,一般情况下,分子间距_____,分子势能增大。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请判断:哪些物体具有内能?说明原因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0℃以下的冰也具有内能。
物体的内能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一节具有实践性学习意义的物理课,主要研究“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较为能量以及内能知识储备,但对于微观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理解有一定困难,分析实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⒈了解内能的概念。
⒉理解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知道这两种方法中能量变化的实质和方法的等效性。
2.对流:液体或气体例如:烧水
3.热辐射:一切物体都具有向外发射能量的本领
科学:第3章第5节《物体的内能》学讲稿(一)(浙教版九年级上)

5.3.5.1 物体的内能(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内能的概念;理解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知道做功和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化和转移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学讲互动】﹡﹡﹡﹡﹡﹡﹡﹡﹡﹡﹡﹡﹡﹡﹡﹡﹡﹡﹡﹡﹡﹡―――――――—————――【自主预习】—————――――――1.物体内部大量做运动的粒子具有的能叫做内能,又叫做能。
内能的单位是。
2.物体的内能决定于物体的,越高,内能越大。
3.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
4.热传递的条件: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间存在的______差,就会发生热传递,直到温度变得相同为止。
————――――――――――【突破点拨】—————――――――1.如左下图的实验表明: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右下图表明: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大量实验表明:外界,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2.如下图的实验表明: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将。
3.放在教室里的一杯水逐渐变凉了,则()A.水内部的分子无规则运动速度不变 B.水的内能减小了C.水含有的热量减小 D.水分子逐渐停止运动—————――――――――【沙场练兵】—————――――――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摄氏度冰的内能为零;B、机械能为零的物体,内能一定为零;C、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2、扩散现象表明( )A、分子有一定大小;B、分子有一定质量;C、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D、分子就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3、下列生活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冬天人们常用双手互相摩擦取暖;B、在鲜榨的果汁里,喝时感觉很凉快;C、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烧水”;D、摩托车发动机发动一段时间后,排气管热得发烫。
九年级科学上册 3_5 物体的内能教学设计 (新版)浙教版

物体的内能
⑵压缩气体做功:
体验实验:
快速在桌面摩擦图钉
演示实验-5
快速向下压活塞
演示实验-6
向可乐瓶内打气
结论:____改变物体内能
联系与应用:
一根粗铁丝的内能增加了,是通过做功方式实现的呢?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方式不同,但改变内能的结果是相同的。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的上是等效的。
课堂教学流程
教学反思总结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思索:
1、课堂有较大思维容量,需学生全力集中参与,因此,在师生互动的引导上需更多思考。
2、教学实验的合理利用有效化解了难点和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兴趣。
3、在现代技术和课程的整合上还应进一步做精细设计。
专家点评。
浙江省九级科学上册《3.5物体的内能》教案 浙教版

课题 3.5物体的内能课型新课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理解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方法,知道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化和转移的实质,知道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可以用来量度内能的变化,知道燃料的热值。
2、技能领域:能过学习内能和改变内能的方法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领域: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能源意识,为节约能源做准备。
重点热量难点热量的计算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板书设计第5节物体的内能三、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用Q表示,单位也是焦耳四、燃料的热值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什么是热传递?它有哪几种形式?(二)新课教学1、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热传递: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现象。
传导——热量通过接触物体由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对流——通过液体或气体(流体)自身的流动由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辐射——热量不通过物体媒介,直接由高温物体发射到低温物体的传递。
演示实验: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设疑:将会看到什么现象?小图钉为什么会掉下来?金属棒的内能为什么会增大?金属棒上各部分是不是同时达到相同的温度,为什么?出示:采用冷敷降低体温,并填空(课本113页图3-56)结论: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用Q表示,单位也是焦耳。
思考: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下列图中发生的现象讨论:有一个装有铁屑的烧瓶,可以用什么方法使铁屑的内能增加?小结: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但本质上有所区别。
2、燃料的热值引入:从人类最早发明火种开始,介绍人类使用燃料的历史。
说明人类获利内能主要是从燃料中获得。
燃烧: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
从能的转化角度看,是将贮存在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热值: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注:单位质量、燃料的种类、完全燃烧三个要素。
浙教版科学九上《物体的内能》word教案

第五节物体的内能(2课时)教学目标:1.描述克服摩擦做功与物体内能改变的关系,2.知道内能改变的两种途径,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用热量来亮度热能的变化;3.举例说明化学能与内能的转化,4.认识燃料的热值,说明生物体能量的转化。
教材分析:本节在学习“机械能”的基础上,把对能量的研究拓展到内能。
引导学生得出内能的概念并进一步探究内能的改变。
并从内能的改变引入热量概念,从热量联系到燃料,又引出了燃料的热值概念。
教学过程:一、内能1、引入:(1)滚摆在没有空气阻力的理想情况下运动,机械能如何变化;有阻力情况(现实情况下)下的机械能如何转化?(2)自行车刹车时,原来的动能是消失了呢?还是转化成了其他的能,它称为什么能?2、红墨水扩散实验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表明分子运动越剧烈。
由此可以推知,温度是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可以从温度的高低来间接反映。
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跟温度直接相关,我们把这种运动叫做热运动。
同时,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的能叫做内能。
我们以前所说的“热能”是内能的俗称。
教学中要提示注意“大量”两字,指出热现象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宏观表现,对单个分子谈热能、温度等是没有意义的。
学生讨论:物体的温度高低只反映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无论是高温、低温物体都具有内能。
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物体的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
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过渡:内能与机械能能相互转化吗?二、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先从能的转化角度分析实例:为什么搓掌可以保温?为什么钻木可以取火?为什么滑梯而下会发烫?2、演示克服摩擦做功实验:把薄壁金属筒固定在桌子上之后,注入约1/4容积的乙醚,立刻塞上塞子。
用稍宽一点的布带,绕在金属管外,然后迅速地来回拉布带,一会儿塞子就被冲起。
现象解释:迅速来回拉绳子,克服摩擦做功,内能增加,气体膨胀,橡皮塞被弹起,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节物体的内能》
教学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
2、理解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知道做功和热传递过程中能疑转化和转移的实质
3、知道热疑的概念,知道功和热量都可以用来疑度内能的变化。
4、知道热机的种类和热机中能量的转化。
教学重点
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都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髙处的物体具有势能,能够燃烧的物体具有
化学能……这些宏观的物体都具有一泄形式的能。
那么,微观的粒子是否也有能量呢?
一、内能(热能)
视频:红墨水扩散(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的相关知识)。
教师:说明温度越高,粒子的无规则运动(热运动)越剧烈。
内能:物体内部大量做热运动的粒子所具有的能。
举例说明物体的内能,并强调它的特点。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髙,内能越大,0C以下的冰也具有内能。
二、做功可以改变内能
引入:生活体会一一冬天时手很冷,经常通过搓手以取暧;用锯条锯木板时,用手摸一
下锯条,会觉得很烫:野外生存中取火的一种方法是钻木取火,等等。
1、演示实验:克服摩擦做功、压缩气体做功。
教师讲解:
(1)在摩擦生热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做了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2)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髙,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
(摩擦和压缩气体都可以说是对物体做了功)。
结论: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2、演示实验:气体对外做功实验。
教师讲解:瓶内的气体推动瓶塞做功时,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水蒸气凝成小水滴。
结论: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就会减少。
小结:从能的转化看,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其他形式的能与物体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功可以用来度量内能改变的多少。
3、联系与应用。
(1)为什么气温随髙度的增大而降低?
地而附近密度较小的空气吸收太阳輻射膨胀而上升,推挤周囤空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小, 温度降低;当上层气团因放岀热量温度降低而下沉时,气团收缩,外界空气挤压气团,对气团做功,使气团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2)为什么用气筒给自行车打完气后,摸一下气筒外的外壁,会变热?
当我们给充足气的轮胎放气时,能看到在气门芯附近有一些小水珠,能解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吗?
三、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1、复习回顾:什么是热传递?它有哪几种形式?
热传递:使能虽:从髙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现象。
传导一一热量通过接触物体由髙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对流一一通过液体或气体(流体)自身的流动由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辐射一一热量不通过物体媒介,直接由髙温物体发射到低温物体的传递。
2、演示实验: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教师提问:将会看到什么现象?小图钉为什么会掉下来?金属棒的内能为什么会增大?金属棒上各部分是不是同时达到相同的温度,为什么?
岀示图片:采用冷敷降低体温。
结论: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用Q表示, 单位也是焦耳。
讨论:有一个装有铁屑的烧瓶,可以用什么方法使铁屑的内能增加?
小结: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但本质上有所区別。
四、比热容
比热容定义:单位质虽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髙(降低)1°C所吸收(释放)的热戢,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强调单位的读法以及物理含义。
解释比热容表,同时列举一些物质的比热容。
提问:现在,同学们能解释为什么同一时刻走在沙子上和水中有不同的感受呢?问:你能根据比热容的概念说出当中有关的物理量吗?
板书:Q 吸二cm (t-t0)> Q 放二cm (t0~t)
例题分析,请你试着用刚学的公式进行计算。
(找一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
想一想:烧一壶水所需的热量大于你计算得热量值,这是为什么?
问:什么是“海陆风” ?海陆风是怎么形成的呢?评价学生回答,并作补充说明。
五、热机
1、热机的工作原理:
热机就是利用燃料燃烧放出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例:蒸汽机、汽油机、柴油机、蒸汽轮机、燃气轮机、燃气喷气发动、火箭喷气发动机等。
下而介绍应用广泛的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主要构造和工作过程。
2、汽油机(举例)
(1)构造:进气门,排气门,气缸,活塞,火花塞,曲轴,连杆。
(2)工作过程:活塞在往复运动中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
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上端向下运动,汽油和空气组成的燃料混合物从进气门吸入气缸。
压缩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燃料混合物被压缩,压强增大,温度升髙。
做功冲程:在压缩冲程末尾,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
推动烽塞向下运动,并通过连杆带运动曲轴转动。
排气冲程: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把废气排出气缸。
注意: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其他三个冲程要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
六、燃料的热值
燃料的热值
观察课本上的“几种燃料的热值”表格,说明不同的燃料,即使质量相同,完全燃烧放出的热疑也是不同的,这个特性可以用热值表示,并给出左义和单位,并结合简单的例题会计算有关热值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