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练习题

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练习题

班级()姓名()学号()

列竖式计算

(1)294÷3= 264÷4= 860÷7= 326÷3= 980÷7 = (2)616÷8= 906÷9= 365÷5= 108÷2= 980÷7 =

(3)693÷6= 724÷4= 204÷3= 640÷4= 980÷7 =

(4)188÷4= 490÷7= 305÷3= 562÷3= 980÷7 =

(5)606÷6= 960÷6= 252÷3= 224 ÷8= 980÷7 =

(6)783÷6= 432÷7= 830÷9= 60÷5= 980÷7 =

(7)628÷4= 550÷8= 709÷4= 184÷4 = 816 ÷8 =

递等式计算

160×0+100 180+900÷5 350-250÷5

399÷7+294 672÷(2×3)(601—246)÷5

175-75÷5 68+35×3 725-(125+237)

(114+166)÷315×27-325÷5 216+64×2÷8

(324-285) ×2÷6 6×(15×9) 43+78+122+257 305×(301-297) 35×8+43×5 650÷5-328÷4

120-144÷8+35 (58+37)÷(64-9×5)726+418×5

6072-364-336 642÷3×4 69+51×4

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教案(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小猴卖桃 小猴子在路边卖桃子.狐狸问:小猴,你的桃子怎么卖的?” “大桃50元一筐,小桃30元一筐.”小猴答道. 狐狸问:”那平均起来就是40元一筐,对吗?” 小猴连忙达答道:”对!对!” “那好,我买一筐小桃,4筐大桃,合起来是5筐,(50+30) ÷2=40(元),40*5=200(元),应该给你200元.”说着狐狸就把200元给了小猴. 狐狸走后,小猴想了一会儿,发现自己上当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正确解答:两种物品价格不相等,只有卖的数量相等时才能按平均价计算. 桃子的价钱是:50*4=200(元) 200+30=230(元) 小猴少卖:230-200=30(元) 二.三棵树上停着24只鸟.如果从第一棵树上飞走4只鸟到第二棵树上去,再从第二棵树上飞走5只鸟到第三棵树上去,那么三棵树上的小鸟的只数相等,问原来三棵树上各有多少只鸟. 分析:三棵树上停着24只鸟,如果只数都相等,每棵树上是24 ÷3=8(只).根据第一棵和第二棵上飞走的鸟的只数,可求出每棵树上原来有鸟的只数. 第一棵树:8+4=12(只) 第二棵树:8+5-4=9(只) 第三棵树:8-5=3(只) 分模块巩固复习 一.口算除法 知识点一. 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 知识点二. 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前两位能被一位数整除的口算方法) 知识点三. 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 误区警示 每瓶饮料3元,58元最多能买多少瓶饮料? 58≈60 60÷3=20(瓶) 解题分析:此题错在没有根据实际生活合理进行估算. 正确解答:因为60元正刚好能买20瓶饮料,而58元比60元少2元,不够买1瓶饮料,所以最多能买19瓶饮料. 温馨提示:估算是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服务的,所以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正确估算. 能力提升 例一.花店运来一批鲜花.康乃馨300枝,百合360枝,玫瑰720枝,如果用3枝康乃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册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册 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2.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 播种凤仙花的方法: A.选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选种 B.种子埋的深度约为1厘米。C.要浇适量的水。 4.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 书本第8页,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防止水分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去。试管中水面降低了,说明水分被根吸收了。 6. 根的作用: A.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B.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所以把植物从土壤中拔出很难) 7. 凤仙花是双子叶植物,它的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胚由胚根、胚芽和子叶组成。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作用是提供营养,植物的长出的第一对叶子称为子叶(也就是种子里面的子叶),子叶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一样。 8. 凤仙花的子叶淡绿色,椭圆形,表面光滑、无明显叶脉。以后长出来的叶子 称为真叶, 真叶是凤仙花真正的叶子,椭圆行,边缘锯齿状,淡绿色,有明显的叶脉。 9. 植物叶子平展的,而且交叉生长,是为了能利用到更多的阳光。 10. 叶的作用:绿叶和茎中的叶绿体能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这就是光合作用。也是密封玻璃罩中的小老鼠没有被憋死的原因。 光合作用的水大部分是由根吸收的。二氧化碳是叶吸收的。 11. 茎的作用: A.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 B.运输水分和养料运输方向: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

将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2. 茎的高度变化图:画点线图,先找点,再连线。凤仙花越长越高了。 13. 凤仙花开花的位置在茎上。花大部分为红色,有些淡粉(接近白色)。 14. 凤仙花组成部分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5. 凤仙花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16. 挑开一朵变干的凤仙花,可以看到果实,凤仙花的果实是纺锤形的。凤仙花的果实成熟后种子会弹出来。 17. 凤仙花开花后植物还会长高一点点,不明显。果实成熟后,植物不会长高了。 18. 凤仙花主要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种子 19. 一般一株凤仙花可以长20个左右的果实,每个果实里可以有17、18个种子,也就是一粒种子繁殖出了几百粒种子,凤仙花种族就这样延续壮大。 20. 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看不到节时,可以根据什么地方长叶来确定节的位置,因为叶是长在节上的。 21. 茎的不同形态: 直立茎:凤仙花,竹子,杨树,蚕豆……缠绕茎:牵牛花…… 攀缘茎:葡萄,爬山虎,豌豆……匍匐茎:南瓜,番薯…… (攀缘茎上最明显的特点是有卷须) 22. 光合作用的方程式: 植物的叶片就是一个绿色加工厂,下图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全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三年级下册除法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除法练习题 65÷5=906÷3=870÷4= 716÷5= 80÷6=783÷3=804÷2= 148÷8= 246÷7=750÷5=103÷3= 123÷3= 144÷9=97÷3=352÷5= 296÷4= 860÷2=220÷9=153÷5= 357÷6= 64÷2=128÷8=446÷2= 911÷9=

405÷7=76÷8=325÷4= 155÷4= 718÷6=350÷8=871÷6= 220÷9= 618÷4=654÷5=622÷8= 451÷3= 75÷5=425÷3=615÷5= 874÷5= 375÷5=392÷3=638÷8= 627÷3= 441÷5=412÷3=624÷4= 260÷4=

375÷5=60÷6=468÷5= 357÷6= 510÷3=194÷2=516÷6= 100÷2= 43÷8=125÷5=415÷4= 453÷6= 705÷3=921÷3=874÷5= 870÷3= 352÷5=429÷3=524÷8= 594÷7= 97÷3=87÷4=412÷3= 512÷8=

103÷3=444÷6=121÷4= 645÷3= 966÷7=728÷8=315÷7= 720÷6= 919÷6=88÷4=756÷9= 254÷3= 728÷8=83÷5=919÷6= 496÷4= 308÷7=427÷5=98÷8= 269÷6=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系列练习(六)(5分钟) 19÷2=432÷8=368÷5= 451÷3= 804÷2=941÷9=157÷2= 873÷5= 315÷3=45÷3=826÷4= 654÷3= 800÷6=98÷7=267÷7= 716÷4=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2位数乘2位数练习题80道

1、25×36= 2、38×38= 3、28×45= 4、81×17= 5、35×58= 6、804÷6 = 7、183÷4 = 8、74×87= 9、26×75= 10、54×87= 11、35×68= 12、47×69= 13、84×65= 14、68×74= 15、900÷6 = 16、8648÷4 = 17、35×24= 18、64×95= 19、48×17= 20、36×17= 21、57×36= 22、43×38= 23、61×45= 24、72×17= 25、39×58= 26、81×24= 27、41×18= 28、76×87= 29、67×75= 30、242÷2 = 31、37×68= 32、52×69= 33、26×65= 34、28×74= 35、615÷3 = 36、64×94= 37、51×24= 38、92×95= 39、896÷8 = 40、408÷4 = 41、25×38= 42、38×47= 43、28×82= 44、81×41= 45、35×81= 46、62×51= 47、778÷6 = 48、74×35=

49、26×64= 50、54×62= 51、846÷2 = 52、47×51= 53、84×51= 54、654÷3 = 55、18×77= 56、57×78= 57、815÷5 = 58、64×61= 59、936÷3 = 60、36×66= 61、29×36= 62、5400÷6 = 63、28×84= 64、81×85= 65、35×95= 66、62×84= 67、485÷5= 68、74×57= 69、26×62= 70、54×62= 71、35×81= 72、47×51= 73、84×32= 74、68×62= 75、18×15= 76、57×24= 77、35×38= 78、64×51= 79、48×27= 80、36×54= 81、91÷7 = 82、340÷2 = 83、644÷7= 84、47×57= 85、824÷4 = 86、93×35= 87、92×62= 88、88×49= 89、87×28= 90、84×44= 91、27×57= 92、27×56=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毫米=0.1厘米; =0.01分米; =0.001米; =0.000001千米 2.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长度单位,符号为:cm.,1厘米=1/100米。 1厘米=10毫米 =0.1分米 =0.01米 =0.00001千米 . 3.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0.0001千米(km)=1分米 0.1 米(m) = 1 分米 10 厘米(cm) = 1 分米 100 毫米(mm) = 1 分米 10 分米 = 1 米(m) 0.1 分米 = 1 厘米(cm) 0.01 分米 = 1 毫米(mm) 4.千米: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 km。 1 千米(公里)= 1,000 米(公尺)= 100,000厘米(公分) = 1,000,000 毫米(公厘) 5.吨: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

6.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把和放在等号(=)之后。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 7.加法各部分名称 “+”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100(加数) +(加号) 300(加数) =(等于号) 400(和) 8.加法性质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9.减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运算叫做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10.减法的性质: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1.验算:算题算好以后,再通过逆运算(如减法算题用加法,除法算题用乘法)演算一遍,检验以前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12.验算的作用:验算能够有效地检查出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对解题思维上的错误无太大用处,通过验算(用结果来推导条件)所得的数据与原数据比较来建议运算是否正确。 13.四边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立体图形叫四边形。由凸四边形和凹四边形组成. 14.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15.周长: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周长的长度因此亦相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 16.估计:根据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 17.余数:在整数的除法中,只有能整除与不能整除两种情况。当不能整除时,就产生余数,取余数运算:1.指整数除法中被除数未被除尽部分。 例如27除以6,商数为4,余数为3。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除法练习题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除法练习题 姓名:成绩: 1、口算下面各题 200÷5 = 120÷6 = 24006= 100÷5= 350÷7= 500÷5= 600÷6 = 2000÷2= 700÷7= 2000÷5= 160÷4= 120÷3= 800÷8= 630÷9= 400÷4= 4900÷7= 540÷6= 1500÷3= 1200÷4= 210÷3= 30÷3 60÷6= 40÷2= 60÷2= 300÷3= 8000÷4= 400÷4= 45÷5= 20÷4=84÷2= 77÷7= 350÷7= 630÷9= 96÷3= 800÷40= 2000÷5= 10、估算 82÷9≈241÷4≈235÷4≈ 162÷2≈ 330÷8≈121÷6≈159÷8≈260÷4≈ 194÷6≈297÷5≈425÷7≈138÷7≈ 267÷9≈440÷9≈410÷7≈360÷5≈ 178÷6≈181÷3≈460÷9≈435÷7≈ 653÷7≈ 26÷3≈ 870÷4≈ 716÷5≈ 180÷6≈ 780÷3≈ 805÷2≈ 248÷8≈ 246÷7≈ 320÷5≈ 103÷3≈ 213÷3≈ 174÷9≈ 197÷3≈ 352÷5≈ 296÷4≈ 160÷5≈ 220÷9≈ 153÷5≈ 357÷6≈

3、用竖式计算 46÷2=63÷3=55÷5=48÷4=91÷7=85÷5=64÷4=72÷6=91÷7=46÷2=75÷5=84÷6=82÷4=64÷2=57÷3= 68÷4=65÷5=96÷3= 82÷4= 95÷5= 78÷6= 75÷3=84÷2= 98÷7= 76÷4= 63÷3= 39÷3=97÷3=

(完整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教案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并正确进行笔算。 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和思考,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特别是商的书写位置。难点:理解算理,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 学情分析: 学生整体学习习惯不太好,书写普遍不够端正,数学水平参差不齐。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学困生有5个,学习习惯比较差,上课听讲不专心,作业质量不高。措施是:培养形成良好的班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在不断的实践中约束自己、锻炼自己。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28÷7 30÷3 120÷4 27÷3 说出口算28÷7和30÷3是怎么想的。 2、笔算 314 9 3 说说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P15植树情境图。 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说的板书:三年级1班和三年级2班要植树42棵,四年级1班和四年级2班要植树52棵。 板书: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怎样列式? 42÷2 52÷2 2. 42÷2等于多少?尝试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 学生思考汇报:(40÷2=20 2÷2=1 20+1=21) 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三、合作探究,领悟算法 1.例1:42÷2=21 (1)前面我们复习了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现在出现了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你们会用竖式计算吗?大家试试,小组讨论后各组把竖式写到黑板上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3)老师板演竖式计算最规范的格式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2÷2 2.例2 :52÷2 (1)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老师板书: 26 52 2 4 12 12 (2)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4、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5、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6、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来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再口算480÷8得60。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试题

学习-----好资料 第一单元时、分、秒 一、填空题。 1、时针从上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就是()。 2、学过的时间单位有()()()。计量很短的时间时,常用比分小的单位()。 3、时针走一大格是(),分针走一大格是(),秒针走一大格是(),走一圈是()。 4、1时=()分1分=()秒120秒=()分 180分=()时5分=()秒4时=()分 2时20分=()分75分=()时()分 3分13秒=()秒100秒=()分()秒 5、填合适的时间单位。(时、分、秒) (1)、一节课40()。(2)、李静跑50米的时间是12()。 (3)、爸爸每天工作8()。(4)、小明跳50下绳约需30()。 6、体育老师对第一小组同学进行50米跑测试,成绩如下:小红9秒,小明8秒,小丽11秒,小 军10秒。()跑得最快,()跑得最慢。 7、6分○60秒160分○3时4分○200秒3时○300分 250分○5时60秒○60分10分○600秒120分○2时 二、判断题。 1、秒针走一大格,分针就走一小格。() 2、火车下午1:05从南京出发,当天下午3:50到达上海,火车共行驶了2小时45分。 () 3、时针在4与5之间,分针指着10,这时是5:30. () 4、在百米赛跑中,东东用了140分。()。 5、明明每天早晨7:15从家出发,7:35分到校,她路上用了20分钟。()。 三、选择题。 1、一场电影大约播放()。 ①500秒②8时③100分 2、小丽1分钟写4个大字,写20个大字需多长时间?列式为()。 ①1×4 ② 4×1 ③20÷4

学习-----好资料 3、从9时到11时30分,经过了()①3时30分②2时30分③1时30分。 4、新闻联播晚上7时开始,用时30分,()结束。 ①7:30 ②6:30 ③8:30 5、学校早上8:25上第一节课,这节课上40分,中间休息10分,()上第二节。 ①9:05 ②8:75 ③9:15 四、解决问题。 1、火车9:20开,李华从家到火车站要35分,李华至少要在几时几分从家出发才能赶上火车? 2、李明从下午4:40到下午5:10一直在看动画片,她一共看了多长时间? 3、从湛江到南宁的火车经过玉林的时间是中午11:40分,现在要晚点25分,它什么时候到达? 4、一根24米长的木棒,每4米据一段,据一次要4分。据完这木棒要多长时间? 5、小芳走楼梯,从一楼到二楼用了9秒,若每层楼之间楼梯数相同,她用同样的速度上到七楼,需要多长时间? 6、东环小学下午2:50上课,4:45放学,同学们下午在校多长时间?

三年级下册除法竖式计算(共6页)

小学三年级除法练习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系列练习(一)(5分钟) 65÷5=906÷3=870÷4=716÷5= 80÷6=783÷3=804÷2=148÷8= 246÷7=750÷5=103÷3=123÷3= 144÷9=97÷3=352÷5=296÷4= 860÷2=220÷9=153÷5=357÷6=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系列练习(二)(5分钟) 64÷2=128÷8=446÷2=911÷9= 405÷7=76÷8=325÷4=155÷4=

718÷6=350÷8=871÷6=220÷9= 618÷4=654÷5=622÷8=451÷3= 900÷6=677÷6=192÷7=120÷4=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系列练习(三)(5分钟) 75÷5=425÷3=615÷5= 874÷5= 740÷8=50÷6=200÷7=121÷4= 375÷5=392÷3=638÷8=627÷3= 441÷5=412÷3=624÷4=260÷4=

375÷5=60÷6=468÷5=357÷6=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系列练习(四)(5分钟) 510÷3=194÷2=516÷6=100÷2= 43÷8=125÷5=415÷4=453÷6= 705÷3=921÷3=874÷5=870÷3= 352÷5=429÷3=524÷8=594÷7= 97÷3=87÷4=412÷3=512÷8=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系列练习(五)(5分钟) 103÷3=444÷6=121÷4=645÷3= 966÷7=728÷8= 315÷7=720÷6= 919÷6=88÷4=756÷9=254÷3= 728÷8=83÷5=919÷6=496÷4= 308÷7=427÷5=98÷8=269÷6=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系列练习(六)(5分钟) 19÷2=432÷8=368÷5=451÷3= 804÷2=941÷9=157÷2=873÷5=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1、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 2、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2)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3)除法的验算方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基本规律: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增:第二单元课外知识拓展 5、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比如: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6、关于倍数问题: 两数和÷倍数和=1倍的数 两数差÷倍数差=1倍的数 例: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的和是24,求甲乙两数? 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它们加起来就相当于乙数的6倍了,而它们加起来的和是24.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6倍是24.所以乙数为:24÷6=4,甲数为:4×5=20 同样:若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之差是24,求甲乙两数?

三年级下册除法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除法练习题65÷5= 906÷3= 870÷4= 716÷5= 80÷6= 783÷3= 804÷2= 148÷8= 246÷7= 750÷5= 103÷3= 123÷3= ~ 144÷9= 97÷3= 352÷5= 296÷4= 860÷2= 220÷9= 153÷5= 357÷6= 64÷2= 128÷8= 446÷2= 911÷9= 405÷7= 76÷8= 325÷4= 155÷4= —

618÷4= 654÷5= 622÷8= 451÷3= 75÷5= 425÷3= 615÷5= 874÷5= 375÷5= 392÷3= 638÷8= 627÷3=, 441÷5= 412÷3= 624÷4= 260÷4= 375÷5= 60÷6= 468÷5= 357÷6= 510÷3= 194÷2= 516÷6= 100÷2= | 43÷8= 125÷5= 415÷4= 453÷6=

352÷5= 429÷3= 524÷8= 594÷7= ! 97÷3= 87÷4= 412÷3= 512÷8= 103÷3= 444÷6= 121÷4= 645÷3= 966÷7= 728÷8= 315÷7= 720÷6= 919÷6= 88÷4= 756÷9= 254÷3= . 728÷8= 83÷5= 919÷6= 496÷4=

}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系列练习(六)(5分钟)19÷2= 432÷8= 368÷5= 451÷3= 804÷2= 941÷9= 157÷2= 873÷5= ~ 315÷3= 45÷3= 826÷4= 654÷3= 800÷6= 98÷7= 267÷7= 716÷4=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笔算除法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笔算除法练习题 565÷5= 906÷3= 870÷4= 716÷5= 180÷6= 783÷3=804÷2=148÷8= 246÷7= 750÷5= 103÷3= 123÷3= 144÷9= 97÷3= 352÷5= 296÷4= 860÷2= 220÷9= 153÷5= 357÷6= 964÷2= 128÷8= 446÷2= 911÷9= 405÷7= 976÷8= 325÷4= 155÷4= 718÷6= 350÷8= 871÷6= 220÷9= 618÷4= 654÷5= 622÷8= 451÷3=900÷6= 677÷6= 192÷7= 120÷4= 575÷5= 425÷3= 615÷5= 874÷5= 486÷9= 740÷8=540÷6= 200÷7= 121÷4= 128÷5= 375÷5=392÷3=638÷8= 627÷3= 480÷4= 441÷5=412÷3=624÷4= 260÷4= 96÷8= 375÷5=60÷6=468÷5= 357÷6= 937÷4= 510÷3=194÷2=516÷6= 100÷2= 718÷5= 743÷8= 125÷5= 415÷4= 453÷6= 137÷4= 705÷3=921÷3=874÷5= 870÷3= 284÷7= 352÷5=429÷3=524÷8= 594÷7= 516÷5= 597÷3= 987÷4= 412÷3= 512÷8= 507÷3= 103÷3=444÷6=121÷4= 645÷3= 873÷3= 966÷7=728÷8=315÷7= 720÷6= 490÷5= 919÷6=288÷4= 756÷9= 254÷3= 497÷8= 728÷8=283÷5= 919÷6= 496÷4= 396÷3= 308÷7=427÷5=198÷8= 269÷6= 486÷4= 119÷2= 432÷8= 368÷5= 451÷3= 348÷3= 804÷2=941÷9=157÷2=873÷5= 252÷4= 315÷3=645÷3= 826÷4= 654÷3= 347÷5= 800÷6=98÷7=267÷7=716÷4= 147÷9= 825÷5=132÷2=285÷6=267÷3= 960÷5= 467÷3= 434÷8= 375÷2= 567÷6= 500÷3= 569÷4=498÷7=197÷2=974÷5= 148÷4= 483÷8=320÷2=408÷2=890÷6= 796÷9= 548÷2= 368÷5= 708÷6= 980÷4= 692÷4= 1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 第一课我们的眼睛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眼睛的结构。让学生了解眼睛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初步体验观察探究的过程,并学会撰写小组活动计划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活动准备 1、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确定研究课题,制定活动方案。 3、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活动重点 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会做简易动画。 活动记实 第一课时 1、导入,引出主题 同学们,我们现在猜个谜语好不好,上面毛,下面毛,中间一颗黑葡萄。(打一人体器官)谁来说一下这是什么器官?你们知道它都有哪些结构,有哪些作用?这些你们想知道么,那么这次活动我们就以《我们的眼睛》为主题,好吗? 2、确定主题,板书主题一《我们的眼睛》 3、提出问题。 (1)你的视力怎么样。 (2)眼睛的结构。 (3)眼睛有哪些作用。 (4)眼睛与我们人类的关系。

(5)关于眼睛,你还想了解哪些问题? 4、归纳问题。 5、按自愿结合的原则分小组,推选小组长。 6、小组长汇报本组要研究的问题。 第二课时设计活动方案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确立了本次活动要研究的课题,那么本节课我们各小组同学共同制定各组的活动计划。 二、制定计划 1、各小组同学分别填写各自的活动计划表。 2、各小组汇报本组所填写的活动计划表。 3、各组的同学根据同学们的建议修改活动计划表。 三、教师总结 第三课时指导收集资料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制定了活动方案,那么,我们采取什么方式收集资料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收集资料。 二、指导学生收集资料 1、为学生提供相关网站和有关书籍。 2、指导学生掌握收集的方法。 (1)调查采访(2)查阅书籍(3)上网查找(4)社会调查 三、教师总结。 第四课时整理展示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课下已经收集了很多资料,下面我们进行一下整理。 二、交流 1、组内交流收集的资料、调查的内容和分析的结果。 2、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交流活动资料及活动感受,互相学习,共同分享。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的认识: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60小格)是60秒;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60小格)是60分,也就是1时; 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3、1时=60分 1分=60秒(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半时=30分一刻=15分 3时=(180 )分 想:1时=60分,3时就是(3)个60分,也就是(3)个60分相加,即(180)分。 300分=( 5 )时 想:1时=60分,300分里面有(5)个60分,也就是(5)时。 4、单位的应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填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1秒钟、 1分钟、1小时的长短。) 一节课45()眨眼一次大约1()小明睡了9()5、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1)数格法:可以看钟面,数格后再计算。 (2)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拓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时刻”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没有长短,只有先后。 “时间”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 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 易错点: 比较大小:3时○300分(没有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

经过时间:一列火车晚上8:30从甲地开出,第二天早上6:30到达乙地。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由于天气原因,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知识点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1: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例如:35+34=69 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2:把两个两位数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例如:35+34=69,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60+9=69 易错点:个位加个位满十时不向十位进一。 知识点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1: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 方法2: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减一位数(够减时),再把两个差相加。 要点:方法2只适合用于个位够减时,个位不够减时不适用。 易错点: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忘记加进位数或退位数。 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小学三年级下册除法计算题大全

小学三年级下册除法计算题大全 【导语】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非零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除法计算题大全》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下册除法计算题大全 364÷52=4116÷98=128÷64=256÷14=261÷19= 609÷37=780÷35=366÷29=3432÷66=1225÷49= 3792÷79=7826÷91=1800÷24=2014÷38=584÷73= 1309÷17=4884÷74=188÷94=5307÷87=1332÷37= 528÷26=2490÷83=1701÷81=1736÷62=744÷62= 56÷14=28÷14=36÷12=48÷12=26÷13= 39÷13=60÷15=70÷14=96÷12=96÷24= 30÷15=60÷12=25÷12=125÷25=144÷12= 121÷11=52÷26=48÷16=54÷27=72÷36= 98÷1484÷14=96÷16=91÷13=40÷20= 990÷90=100÷10=42÷21=64÷16=3300÷33= 552÷23=403÷13=1008÷14=396÷36=630÷15= 165÷25=482÷41=115÷15=664÷52=342÷18= 6231÷67=1240÷62=1204÷14=936÷12=7728÷92= 861÷21=745÷33=216÷32=368÷18=5005÷77= 679÷91=2619÷27=490÷70=704÷28=5238÷54= 1764÷21=5664÷96=5525÷65=1118÷43=1804÷41=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含标准答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含答案

————————————————————————————————作者:————————————————————————————————日期: 2

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小学三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时间:60分钟) 题号一二三卷面评价综合评价等级 基础加油站 一、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规范哟! tuò mo fèn nù yě liàn xiàn mù wǔ dǎo fán nǎo qī piàn ɡuàn ɡài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标出。 教.书(jiāo jiào)便.宜( pián biàn)窟窿.(lónɡ lonɡ)石缝.(fènɡ fénɡ)否.则( fǒu fǎo)凝.视(nínɡ yí)三、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并结合词语的意思填空。 精会神雀无声和悦色弓之鸟 情不自女补天光夺目左右其中包含着一个小故事,我能再写一个这样的词语 ;是神话故事,我也能写一个这样的词语; 表示注意力集中,我知道也是这个意思。 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3页共6页

四、读一读,选一选。要先读懂句子意思再选择呦! A神气十足 B异口同声 C垂头丧气 D七嘴八舌 1.打了胜战的公鸡( ),昂首挺胸迈步前行。 2.唉,又犯错误了!小明( )地回家。 3.看到精彩的表演,人们( )地喊:“好!” 4.看到那辆小车撞倒了行人却狂奔而去,人们( )地议论着。 A突然B果然C虽然D竟然 1.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早晨()就下起了雨。 2.()他的身体不好,可是他仍坚持工作。 3.这枝笔()是一向表现良好的小明偷的。 4.刚刚还是晴空万里,()狂风大作,一会儿就下起了大雨。 五、按要求,写句子。 1.扩写句子。 一群()蝴蝶()翩翩起舞。 2.照样子写句子。 例: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微风吹来,银杏树的叶子轻轻地摇着。 3.实现“中国梦”需要实干精神。(改为反问句) 4.我喜欢的珍惜时间的格言是: 5.我喜欢的一句谚语是: 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4页共6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试题大全(打印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试题 一、看清题目,细心计算。(36分) 1、直接写出得数。 35+24= 480-70= 160+240= 340-150= 78+22= 62-14= 700+80= 350+170= 430-280= 54÷9=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457+348 802 - 633 526+274 46÷5 700 - 546 376+95 86÷9 406 – 237 二、认真读题,谨慎填空。(28分) 1、2米=()分米4000千克=()吨 20毫米=()厘米5吨=()千克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①一个西瓜重3000()②一车西瓜重4() ③数学课本厚约8()④教室的长约8() 3、比120少80的数是( )。( )比50千克多170千克。 4、14除以3,商是(),余数是()。 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分米,它的周长是()。 6、在括号里填上最大的数 ()×9﹤70 26﹥4×()5×6﹤()

90﹥9×()()×2﹤16 ()×7﹤50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8分) 1、一个鸡蛋重50( )。 【① 吨② 千克③ 克】 2、除数是8,余数最大是( )。 【① 6② 7③ 8】 4、用两个长8厘米,宽2厘米的小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周长最大的是( )厘米。 【① 40② 36③ 24】 五、走进生活,解决问题。(20分) 1、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2、有65块巧克力,每8块装一盒,可以装几盒?还剩几块? 3、粮店运来大米865千克,上午卖出278千克,下午卖出388千克,还剩下多少千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