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设计常用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污水处理常用设计规范

污水处理常用设计规范

污水处理常用设计规范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污水处理系统的高效运行和达到排放标准,设计规范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常用的设计规范,包括设计原则、设备选型、工艺流程、排放标准等方面。

二、设计原则1. 环保原则:污水处理设计应符合环保要求,确保排放的污水达到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

2. 经济原则:设计应考虑投资和运行成本,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和设备,尽量减少能耗和化学药剂的使用。

3. 可靠性原则:设计应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避免故障和停运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4. 可操作性原则:设计应考虑操作和维护的便利性,设备布局合理,易于检修和清洁。

三、设备选型1. 污水处理设备的选型应根据污水性质、处理规模和处理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2. 常用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格栅、沉砂池、曝气池、沉淀池、滤池、消毒设备等。

3. 设备选型时应考虑设备的处理效率、运行成本、维护便利性等因素。

四、工艺流程1. 污水处理的普通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

2. 预处理包括格栅过滤、沉砂池沉淀等,用于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和沉积物。

3. 生化处理是主要的处理过程,包括曝气池和活性污泥法等,用于去除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

4. 深度处理包括滤池、消毒等,用于进一步去除悬浮物和杀灭细菌等微生物。

五、排放标准1. 污水处理后的排放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包括悬浮物、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等指标。

2. 不同行业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排放标准,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

六、案例分析以某污水处理厂为例,设计了一套生化处理工艺。

该工艺采用了曝气池和活性污泥法,通过调节曝气时间和曝气量,控制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速率。

经过处理后,排放的污水悬浮物浓度小于20mg/L,BOD浓度小于10mg/L,COD浓度小于30mg/L,氨氮浓度小于5mg/L,总磷浓度小于1mg/L,均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常用设计规范

污水处理常用设计规范

污水处理常用设计规范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

为了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高效运行和达到处理效果,设计规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常用的设计规范,包括设计流程、设计参数、设备选择和操作维护等方面。

一、设计流程1.1 前期调研和数据采集:在进行污水处理设计前,需要进行前期调研和数据采集。

这包括了解污水来源、流量、水质特征等信息,以便为后续的设计提供准确的依据。

1.2 工艺流程设计: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设计师需要确定适合的工艺流程。

常用的工艺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设计师需要根据污水的特征选择合适的工艺,并进行流程图的绘制。

1.3 设备选型和布置:在确定工艺流程后,设计师需要根据流程图选择合适的设备,并进行设备的布置。

设备选型需要考虑处理效率、设备可靠性和运行成本等因素,布置需要考虑设备之间的协调性和操作维护的便利性。

二、设计参数2.1 污水流量:污水处理设计中最基本的参数是污水流量。

设计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设计流量,以确保设备的合理选型和处理效果的达到。

2.2 水质参数:水质参数包括污水的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等。

设计师需要根据污水的水质参数确定工艺流程和设备选型,以确保处理效果符合排放标准。

2.3 设计寿命:设计寿命是指污水处理设施的使用年限。

设计师需要考虑设备的耐久性和维护保养成本,以确定合适的设计寿命。

三、设备选择3.1 沉淀池:沉淀池是污水处理中常用的设备,用于去除悬浮物和沉淀物。

设计师需要根据污水流量和水质参数选择合适的沉淀池,并确定其尺寸和布置。

3.2 曝气池:曝气池是生物处理中常用的设备,用于提供氧气供给微生物进行降解反应。

设计师需要根据污水流量和水质参数确定曝气池的尺寸和曝气量。

3.3 滤池:滤池是用于去除悬浮物和微生物的设备,常用的滤材有砂、活性炭等。

设计师需要根据污水流量和水质参数选择合适的滤池,并确定滤材的厚度和布置方式。

污水处理常用设计规范

污水处理常用设计规范

污水处理常用设计规范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高效运行和污水处理效果的达标,制定了一系列的设计规范。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常用的设计规范,包括设计原则、设计参数、设备选型等方面的内容。

二、设计原则1.环境保护原则:污水处理设计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处理后的污水排放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2.可持续发展原则:设计应考虑资源的节约利用,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安全可靠原则:设计应确保设备运行安全可靠,预防事故发生,并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

4.经济合理原则:设计应在满足污水处理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

三、设计参数1.设计流量:根据污水产生量和处理要求确定设计流量,包括日平均流量和峰值流量。

2.水质参数:根据污水的水质特征确定设计参数,如COD、BOD、氨氮等指标的浓度要求。

3.处理工艺:根据设计流量和水质参数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如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等。

4.处理效果:根据国家排放标准确定处理效果要求,如COD、BOD、氨氮等指标的排放浓度要求。

四、设备选型1.进水设备:根据进水水质特点选择合适的进水设备,如格栅、砂池等,用于去除大颗粒杂质和沉砂。

2.生物处理设备:根据处理工艺选择合适的生物处理设备,如曝气池、好氧池、厌氧池等,用于降解有机物和去除氮磷。

3.沉淀池设备:根据处理工艺选择合适的沉淀池设备,如沉淀池、浓缩池等,用于沉淀悬浮物和浓缩污泥。

4.消毒设备:根据处理工艺选择合适的消毒设备,如紫外线消毒器、臭氧消毒器等,用于杀灭细菌和病毒。

五、运行与维护1.运行管理:建立健全的运行管理制度,包括设备运行记录、维护保养计划、应急预案等,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2.定期检查:定期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检查,包括设备的运行情况、水质参数的监测等,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设备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洗、更换损坏部件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污水处理常用设计规范

污水处理常用设计规范

污水处理常用设计规范一、引言污水处理是确保环境卫生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高效运行和安全性,制定一套标准的设计规范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常用的设计规范,包括设计原则、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等方面。

二、设计原则1.环保原则:污水处理设计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确保处理后的污水达到排放标准。

2.可持续性原则:设计应考虑设备的可持续性,包括能源消耗、维护成本等方面。

3.经济性原则:设计应在满足处理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

4.安全性原则:设计应考虑设备的安全性,确保操作人员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三、工艺流程1.预处理:包括格栅、砂池和沉淀池等工艺单元,用于去除大颗粒物和悬浮物。

2.生化处理: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厌氧消化法和生物膜法等工艺,用于去除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

3.深度处理:包括沉淀池、过滤器和紫外线消毒等工艺单元,用于进一步去除悬浮物和病原微生物。

4.污泥处理:包括浓缩、脱水和焚烧等工艺,用于处理产生的污泥。

四、设备选型1.格栅:根据进水水质和流量确定格栅类型和间距,常用的有静态格栅和旋流格栅。

2.沉淀池:根据处理能力和水质要求确定沉淀池的尺寸和深度,常用的有圆形沉淀池和方形沉淀池。

3.活性污泥法:根据处理能力和出水要求选择合适的容积负荷和污泥浓度,常用的有A2/O法和SBR法。

4.厌氧消化法:根据污泥产量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反应器类型和温度,常用的有UASB反应器和IC反应器。

5.生物膜法:根据处理能力和水质要求选择合适的载体材料和曝气方式,常用的有MBBR法和IFAS法。

6.过滤器:根据水质要求和处理能力选择合适的滤料和过滤方式,常用的有砂滤器和活性炭滤器。

7.紫外线消毒:根据处理能力和出水要求选择合适的紫外线灯管数量和辐射剂量。

五、运行与维护1.运行管理: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包括设备操作规程、维护记录等,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维护保养: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洁和维修,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污水处理常用设计规范

污水处理常用设计规范

污水处理常用设计规范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设计规范的合理应用对于污水处理工程的高效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常用的设计规范,包括工艺流程、设备选型、运行参数、处理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一、工艺流程设计规范:1.1 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在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应根据废水特性和排放标准选择适当的处理工艺。

常用的处理工艺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根据废水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工艺组合,确保能够达到排放标准要求。

1.2 工艺单元设计:在设计工艺单元时,需考虑废水的水质、水量、处理效果等因素。

例如,在预处理单元中,应根据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沉淀物含量选择合适的筛选和沉淀设备。

在生物处理单元中,应根据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和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选择适当的生物反应器。

1.3 工艺流程优化:工艺流程的优化是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和降低运行成本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工艺单元组合和操作参数的调整,可以提高废水的去除率和处理效果。

同时,还需考虑能源消耗和设备维护等方面的因素,以实现经济、高效的污水处理。

二、设备选型设计规范:2.1 设备性能要求:在进行设备选型时,应根据工艺流程和处理要求确定设备的性能要求。

例如,在物理处理单元中,选择合适的筛选设备时,需考虑其处理能力、固液分离效果和维护保养方便性等因素。

2.2 设备材料选择:设备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效果。

在污水处理工程中,应选择耐腐蚀、耐磨损的材料,以确保设备在长期运行中不受腐蚀和损坏。

2.3 设备布局和安装:设备布局和安装的合理性对于污水处理工程的运行效果和维护保养起着重要作用。

合理的设备布局可以减少管道长度和压力损失,提高处理效果;同时,设备的安装应符合安全、便捷的原则,以便于设备的维护和检修。

三、运行参数设计规范:3.1 进水水质监测:在污水处理工程运行过程中,应定期对进水水质进行监测。

通过监测进水水质的变化,可以及时调整工艺参数,保证处理效果的稳定性。

污水处理常用设计规范

污水处理常用设计规范

污水处理常用设计规范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

为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有效处理污水,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设计规范。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常用的设计规范,包括设计原则、设计参数和设计要求。

二、设计原则1. 环保原则: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确保处理后的污水排放符合相关排放标准。

2. 经济原则:设计应尽量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提高处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3. 可靠性原则:设计应考虑设备和工艺的可靠性,确保设施长期稳定运行。

三、设计参数1. 污水流量:根据污水来源和预计的日均流量确定设计流量,以确保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满足实际需求。

2. 污水负荷:根据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和流量计算出污水的污染负荷,作为设计依据。

3. 污水性质:分析污水的水质特性,包括悬浮物、有机物、氨氮、总磷等指标,以确定适用的处理工艺和设备。

4. 处理效果:根据排放要求和处理目标确定所需的处理效果,如COD去除率、氨氮去除率等。

四、设计要求1. 设计容量:根据设计流量和污水性质确定处理设施的容量,包括污水收集、预处理、生化处理等单元。

2. 设计工艺:根据污水性质和处理要求选择适当的处理工艺,如活性污泥法、厌氧消化等。

3. 设备选择:根据设计参数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如曝气系统、搅拌器、沉淀池等。

4. 设备布置:合理布置设备,确保污水流经各处理单元时能充分接触和反应,提高处理效果。

5. 操作维护:设计应考虑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便利性,提供相应的操作手册和维护指南。

6. 排放标准:设计应确保处理后的污水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排放标准,如COD、氨氮、总磷等指标。

五、设计案例以某市污水处理厂为例,该厂设计流量为5000m³/d,污水性质为COD浓度为200mg/L,氨氮浓度为50mg/L。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了活性污泥法作为主要处理工艺,采用曝气池、沉淀池和二沉池等设备。

根据设计参数和处理要求,计算出各设施的设计容量,并进行设备选择和布置。

污水处理常用设计规范

污水处理常用设计规范

污水处理常用设计规范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高效运行和处理效果,制定并遵守一系列的设计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常用的设计规范,包括设计原则、处理工艺、设备选型等方面。

二、设计原则1.环保原则:污水处理设计应符合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

2.可持续原则:污水处理设施应考虑节能、减排、资源利用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安全原则:设计应确保设备运行安全,避免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4.经济原则:设计应合理控制投资和运营成本,提高设施的经济性。

三、处理工艺1.初级处理:包括格栅、沉砂池等,用于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和沉积物。

2.生物处理:包括活性污泥法、厌氧消化等,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

3.二次沉淀:采用沉淀池或者浮选池,使微生物和悬浮物沉淀下来。

4.氧化处理:包括曝气池、氧化沟等,进一步去除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5.深度处理:如滤池、紫外线消毒等,用于进一步去除微生物和有害物质。

四、设备选型1.格栅:根据进水水质和颗粒物大小选择合适的格栅间距和清污方式。

2.沉砂池:根据进水水质和沉砂速度选择合适的沉砂池尺寸和倾斜角度。

3.活性污泥法:根据进水水质和处理能力选择合适的曝气方式和曝气量。

4.沉淀池:根据处理量和沉淀速度选择合适的沉淀池尺寸和排泥方式。

5.曝气池:根据进水水质和氧化需求选择合适的曝气方式和曝气量。

6.滤池:根据处理量和过滤速度选择合适的滤料和滤池尺寸。

7.紫外线消毒:根据处理量和消毒要求选择合适的紫外线灯管数量和功率。

五、运行与维护1.运行管理: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定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处理故障。

2.设备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数据监测:建立监测系统,定期监测进水和出水水质,及时调整处理工艺。

4.污泥处理:合理处理产生的污泥,可采用厌氧消化、压滤等方式。

六、总结污水处理设计规范是确保污水处理设施高效运行和处理效果的重要保障。

污水处理常用设计规范

污水处理常用设计规范

污水处理常用设计规范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工作。

为了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高效运行和达到环保要求,设计规范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常用的设计规范,包括设计原则、设计参数、设备选型等内容。

二、设计原则1.环保原则:污水处理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环保法规,确保废水排放达标。

2.可持续发展原则:设计应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能源的节约,提高设施的长期经济性。

3.安全原则:设计应考虑设备的安全性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确保设施运行稳定可靠。

三、设计参数1.设计流量:根据污水的产生量和处理要求确定设计流量,通常以日平均流量和峰值流量为基础。

2.水质参数:根据污水的性质和排放标准确定水质参数,包括悬浮物、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氨氮等。

3.处理工艺参数:根据污水的性质和处理要求确定处理工艺参数,包括曝气量、沉淀时间、混合液浓度等。

四、设备选型1.格栅和除砂设备: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和沉积物,保护后续处理设备。

常用的设备有格栅机、沉砂池等。

2.调节池:用于平衡进水水量和水质波动,减少对后续处理设备的冲击。

常用的设备有调节池、混合池等。

3.生化反应器:用于降解有机物和去除氮磷等污染物。

常用的设备有活性污泥法、厌氧氨氧化法等。

4.沉淀池:用于去除悬浮物和生化反应器中的污泥。

常用的设备有一沉池、二沉池等。

5.消毒设备:用于杀灭细菌和病毒,确保排放水质符合标准。

常用的设备有紫外线消毒器、臭氧消毒器等。

五、设计要点1.合理布局:根据场地条件和处理工艺要求,合理布置各个处理单元,确保流程顺畅、设备运行便捷。

2.设备选型:根据处理要求和经济性考虑,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工艺,确保设施运行稳定、效果良好。

3.设备配套:各个处理单元之间应有合适的连接和配套设备,确保污水处理系统的整体性能。

4.自动化控制:应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设备的自动运行和监控,提高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六、设计案例以某污水处理厂为例,设计流量为10000 m³/d,水质参数要求COD小于80 mg/L,BOD小于30 mg/L,氨氮小于10 mg/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处理设计常用设计规范
(1)业主提供的水量、水质等基础资料
(2)《室外给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
(3)《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
(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
(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7)《工业与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93)
(8)《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 50069-2002)
(9)《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范》(CECS 138-2002)(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
(12)《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13)《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1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16)《建筑结构可靠可靠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
(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18)《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 08-9-2003)
(19)《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J 50191-93)
(20)《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助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032-2003)(2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2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95)(2001年版)(23)《采暖通风与空调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
(2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
(2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 140-90)
(2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27)《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95)
(28)《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95)
(29)《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5-93)
(30)《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2000年版)
(31)《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 14050-1993)
(32)《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94)
(33)《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92)
(34)《民用建筑电线电缆防火设计规程》(DGJ 08-93-2002)
(35)《控制室设计规定》(HG/T 20508-2000)
(36)《仪表供电设计规定》(HG/T 20509-2000)
(37)《信号报警、联锁系统设计规定》(HG/T 20511-2000)
(38)《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定》(HG/T 20512-2000)
(39)《土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40)《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2008)(4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02)
(4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4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
(44)《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97)
(45)《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5-97)
(46)《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2002)(47)《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 50231-98)(4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6-98)(49)《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32-82)
(50)《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093-2002)
(5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53)其他适用于本工程的有关国家规范和标准
医院废水规范
(54)《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55)《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HJ2029-2013);
(56)《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环发【2003】197号;(5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
(58)《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J49-88;
(59)《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60)《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50046-2002);(61)《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
(62)《鼓风曝气系统设计规范》CECS91:97;
(63)国家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和郑州市的环保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