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饮子

合集下载

地黄饮子的功能主治用量

地黄饮子的功能主治用量

地黄饮子的功能主治用量地黄饮子简介地黄饮子是一种中药制剂,以地黄为主要药材制成的饮品。

地黄,即生地黄,是中药材中的一种,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地黄饮子是利用地黄中的有效成分制成的一种饮品,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能力。

地黄饮子的功能地黄饮子具有以下功能: 1. 补充肾阴:地黄饮子中的地黄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能够有效地帮助恢复肾脏功能,对肾阴不足的人群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2. 滋阴润燥:地黄饮子中的地黄有滋阴润燥的作用,可改善口干舌燥、便秘等症状,特别适用于体内有阴虚燥火的人群。

3. 清热解毒:地黄饮子中的地黄含有一定的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于治疗由于体内火气过盛引起的一些疾病,如口腔溃疡、热病等。

4. 增强免疫力:地黄饮子中的地黄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和免疫活性物质,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5. 保护肝脏:地黄饮子中的地黄含有一些具有保护肝脏功能的物质,可以起到保肝护肝的作用。

地黄饮子的主治地黄饮子具有以下主治能力: 1. 肾虚久泻:地黄饮子具有补益肾脏的作用,适用于肾虚久泻的人群,可以改善腰膝酸软、大便稀溏等症状。

2. 阴虚火旺:地黄饮子中的地黄具有滋阴的作用,适用于体内阴虚火旺的人群,可以改善口干舌燥、咽干口渴等症状。

3. 口腔溃疡:地黄饮子中的地黄含有清热解毒的功能,适用于口腔溃疡病人,可以帮助消炎杀菌,加速溃疡愈合。

4. 便秘:地黄饮子中的地黄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便秘病人,可以帮助调节肠道功能,促进排便。

5.神经衰弱:地黄饮子中的地黄含有一些具有安神作用的成分,适用于神经衰弱的人群,可以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精神状态。

地黄饮子的用量地黄饮子的用量应根据个体情况而定,一般建议: - 成年人每次饮用150-200毫升,每日2次; - 儿童每次饮用50-100毫升,每日2次; - 老年人每次饮用100-150毫升,每日2次。

具体用量可根据医生或药师的建议进行调整。

注意事项1.对地黄过敏者禁用;2.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3.忌口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4.饮用地黄饮子期间,应避免饮食过量,保持适当的饮食和规律的作息时间;5.如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地黄饮子

地黄饮子

地黄饮子的临床应用案例地黄饮子:出自《宣明论方》,由生地三两,巴戟天、山茱萸、肉苁蓉、石斛、炮附子、茯苓、石菖蒲、远志、肉桂、麦门冬各一两,五味子五钱,为末,每服三钱,加生姜、大枣、薄荷,水煎服。

功能补肾益精,字心开窍。

治中风失语,两足萎弱,也用于脑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等肾阴肾阳两虚者。

随着近年应用的进展,现拓展用于治疗下列疾病亦有较好疗效。

原方现代量:生地90g,巴戟天30g、山茱萸30g、肉苁蓉30g、石斛30g、炮附子30g、茯苓30g、石菖蒲30g、远志30g、肉桂30g、麦门冬30g,五味子15g用法:为末,每服9g,加生姜、大枣、薄荷,水煎服。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金,刘完素,公元1115-1234年[卷二诸证门]喑俳证(主肾虚。

出《素问·脉解论》)内夺而厥,舌喑不能言,二足废,不为用。

肾脉虚弱,其气厥不至,舌不仁。

经云∶喑俳,足不履用,声音不出者。

地黄饮子主之∶治喑俳,肾虚弱厥逆,语声不出,足废不用。

熟干地、黄巴戟(去心)、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酒浸,焙)、附子(炮)、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去心)、菖蒲、远志(去心)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薄荷少许,同煎至八分,不计时候。

《医方集解》[清] 汪昂(公元1682年)[祛风之剂第九] 地黄饮子(河间)治中风舌喑不能言,足废不能行,此少阴气厥不至,名曰风痱(音肥),急当温之(风痱,如瘫痪是也。

刘河间曰∶中风瘫痪,非为肝木之风实甚,亦非外中于风,良由将息失宜,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则阴虚阳实,而热气怫郁,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卒倒无知也,亦有因喜怒思悲恐五志过极而卒中者,皆为热甚,俗云风者言末而忘其本也。

治宜和脏腑、通经络,便是治风。

昂按∶此即河间主乎火之说。

盖西北风气刚劲,虚人感之,名真中风,可用风药下药;南方卑湿,质弱气虚,虽有中证,而实不同,名类中风,宜兼补养为治)。

熟地黄巴戟(去心)山茱萸肉苁蓉(酒浸)附子(炮)官桂石斛茯苓石菖蒲此手足少阴、太阴、足厥阴药也。

方剂学之地黄饮子

方剂学之地黄饮子

地黄饮子(原名地黄饮,《圣济总承)[组成]熟地黄(12g)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酒浸炮附子五味子肉桂白茯苓麦冬去心石菖蒲远志各半两(各9g)[用法]上为粗末。

每服三钱(9-15g),水一盏半,加生要五片,大枣一收,薄荷五七叶,同煎至八分,不计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大枣、薄荷叶,水煎频服)。

[功用]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主治]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暗痱证。

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方解]本方所主治之“喑痱",是由于下元虚衰,阴阳两亏,虚阳上浮,痰浊随之上泛,堵塞窍道所致。

“喑”是指舌强不能言语,“痱”是指足废不能行走。

肾藏精主骨,下元之肾阴肾阳两虚,骨失其养,则见筋骨痿软无力,甚则足废不能用;足少阴肾脉夹舌本,肾虚则精气不能上承,痰浊随虚阳上泛堵塞窍道,故舌强而不能言;阴虚内热,虚阳上浮,故面赤口干;肾阳亏虚,不能温煦于下,故足冷;脉沉细弱是阴阳两虚之象。

此类病证常见于年老及重病之后,冶宜补养下元、摄纳浮阳、开窍化痰。

方中熟地黄、山架萸滋补肾阴,肉苁蓉、巴较天温壮肾阳,四味共为君药。

配伍辛执之附子、肉桂温养下元,摄纳浮阳,引火归原;石料、麦冬、五味子滋养肺肾,使金水相生,壮水制火,均为臣药。

石菖蒲与远志、扶苓合用,是开窍化痰、交通心肾的常用组合,是为佐药。

用法中之姜、枣和中调药,薄荷清咽利窍,功兼佐使。

综观全方,标本兼顾,阴阳并补,上下同治,而以治本治下为主。

诸药合用,使下元得以补养,阳得以摄纳,水火既济,痰化窍开,则“喑痱”可愈。

本方配伍特点有三:一是上下兼治,标本并图,尤以治下治本为主;二是补中有敛,开中有合,而成补敛开合之剂;三是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乃成平补肾阴肾阳之剂。

[临床运用]1.运用要点本方为治疗肾虚喑痱的常用方。

临床以舌喑不语,足废不用,足冷面赤,脉沉细弱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属痱而无暗者,减去石菖蒲、远志、薄荷等宣通开窍之品:暗痱以阴为主且痰火偏盛者,去附、桂,酌加川贝母、竹沥、胆南星、天竺黄等清化痰热:兼有气虚者,酌加黄芪、人参以益气。

地黄饮子的功能主治和组成

地黄饮子的功能主治和组成

地黄饮子的功能主治和组成地黄饮子的功能主治地黄饮子是一种传统中药饮品,有多种功效和主治作用。

以下是地黄饮子的主要功能主治:1.滋阴补肾:地黄饮子能够滋养阴液,补充肾阴不足的人体。

它对于肾阴不足引起的各种不适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如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失眠等。

2.补血益肝:地黄饮子中的地黄具有补血的功效,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红蛋白的含量,改善贫血状况。

同时,地黄还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能够调节肝脏功能,有利于肝脏的排毒和修复。

3.清热解毒:地黄饮子中的药材中常含有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成分,能够消除体内的炎症和毒素,对于一些热毒所致的疾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如口腔溃疡、湿疹、痤疮等。

4.强健筋骨:地黄饮子中的地黄能够强健筋骨,增加骨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疾病。

对于老年人和骨质疏松患者来说,服用地黄饮子能够起到辅助治疗和保健的作用。

5.抗衰老:地黄饮子中的地黄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可以中和自由基,延缓细胞老化过程,减少皮肤和内部器官的老化速度。

长期饮用地黄饮子能够促进细胞再生,保持年轻和健康的状态。

地黄饮子的组成地黄饮子主要由以下几种药材组成:1.地黄:地黄是地黄饮子中的主要成分,含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糖类、脂肪类、维生素等。

地黄具有滋阴补肾、养血明目的功效。

2.山药:山药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药材,也是地黄饮子中常用的辅料之一。

山药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对于补益脾胃、养血健脾有一定的作用。

3.枸杞子:枸杞子是一种有滋补功效的食材,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和维生素,能够提高身体免疫力、保护肝脏,对于抗衰老、明目等有一定的作用。

4.黄精:黄精是一种中药材,含有黄精皂苷、黄精多糖等成分,具有滋阴补肾、益精固涩、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5.红枣:红枣是一种常见的补益食材,具有滋补脾胃、健脾养血等作用。

它还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消化吸收。

制作地黄饮子的方法制作地黄饮子的方法非常简单,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制作方法:1.准备地黄、山药、枸杞子、黄精、红枣等食材。

地黄饮子的名家案例

地黄饮子的名家案例

地黄饮子的名家案例地黄饮子出自宋代的《圣济总录》,是一个经典的中医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肾阳不足,肾阴亏虚,气虚痰浊的疾病。

一些著名的中医医师使用地黄饮子治疗了一些病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一、治疗四肢颤抖的病例曾某,女,69岁,农民,成都双流人,于2021年8月10日初诊。

患者主诉四肢颤抖1+年,伴有双肩部抖动,不能自行控制,无抽搐及意识障碍,无肢体功能障碍及肢体麻木,无大小便障碍。

患者口苦口干,体胖,面色少华,夜尿5-6次,大便正常,舌质淡胖有齿痕,少苔,脉沉细。

诊断为颤证。

辩证为阴阳两虚。

治则调补阴阳,息风止颤。

处方为地黄饮子加减:山萸肉15g、石斛20g、麦冬15g、五味子12g、石菖蒲10g、远志10g、肉苁蓉10g、肉桂10g、白附片10g、巴戟天15g、天麻15g、白芍15g、石决明30g、熟地15g、炙甘草15g。

8剂,每剂煎取900ml,分成6次,每次150ml,每日3次,两日一剂。

经过治疗,病人诉肢体震颤明显好转。

二、治疗脑出血的病例梁某,男,时年52岁。

患者于2019年5月16日突发头痛、呕吐、左侧肢体偏瘫,脑CT检查示右侧基底节区出血量约12mL破入脑室,住院治疗20多天。

首诊证候为神识昏昧,口舌歪斜,左侧肢体不遂,懒言,二便不能自禁,舌绛而嫩,苔少,脉弦、双尺沉细无力。

西医诊断为脑出血。

中医诊断为中风——中脏腑(肾精亏虚,虚风内动)。

治法为补肾益精,平衡阴阳。

处方为地黄饮子加减:熟地黄20克、山茱萸30克、肉苁蓉12克、巴戟天12克、熟附子6克(先煎)、远志6克、麦冬15克、五味子6克、生白芍15克、石菖蒲12克、生龙骨20克(先煎)、茯苓12克、生牡蛎20克(先煎)、龟甲20克(先煎)、怀牛膝15克、肉桂4克(后下)。

以上两个案例表明地黄饮子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在使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

同时也要注意中药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最佳疗效。

地黄饮子

地黄饮子
6地黄饮子新用途地黄饮子出自 《宣明论方》,由生地三两,巴戟天、山茱萸、肉苁蓉、石斛、炮附子、茯苓、石菖蒲、远志、肉桂、麦门冬各一两,五味子五钱,为末,每服三钱,加生姜、大枣、薄荷,水煎服。功能补肾益精,滋心开窍。治中风失语,两足萎弱,也用于脑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等肾阴肾阳两虚者。随着近年应用的进展,现拓展用于治疗下列疾病亦有较好疗效。
本方由干地黄、巴戟天、山茱萸、肉苁蓉、石斛、炮附子、五味子、肉桂、白茯苓、麦门冬、石菖蒲、远志、生姜、大枣、薄荷诸药组成。用于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舌苔浮腻,脉沈迟细弱之喑痱证。功能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本方主治喑痱证。“喑”指舌强不能言;“痱”指足废不能用。其证由下元虚衰,虚火上炎,痰浊上泛,堵塞窍道所致,故刘河间选用滋补肾阴的干地黄为主。王晋三曰:“饮,清水也。方名饮子者,言其煎有法也”。陈修园曰:“又微煎数沸,不令诸药尽出重浊之味,俾轻清走于阳分以散风,重浊走于阴分以降逆。”方中以干地黄为主,用清水微煎为饮服,取其轻清之气,易为升降,迅达经络,流走四肢百骸,以交阴阳,故名“地黄饮子”。
脊髓痨
本病属中医“风痱”症。是由脊神经受到破坏引起,尚属难疾。印会河老中医介绍其父印秉忠老中医,在临床使用地黄饮子原方不动治愈了很多“风痱”患者,遂把这一经验传授于印老,并强调指出说:“你莫看河间地黄饮子这张杂乱无章之方,其又补阳又养阴,又治心,又治肝肾,可是它却能治疗‘四肢不收’等怪病。”后印老与皮肤性病研究所同志合作研究治疗晚期梅毒脊髓痨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先后在协和医院、天津市医院看过不少病例,西医的同志还给病人做了应做的各种检查和前后对比,表明其有效率达80%以上,在1960年莫斯科皮肤科学年会上宣读了这篇既有实用价值又经过理论证实的论文,受到当时国际学术界的好评。

地黄饮子详解研讨

地黄饮子详解研讨

地黄饮子详解研讨地黄饮子,又称地黄饮,是一方用于治疗肾虚引起的喑痱症状的中药方剂。

以下是对这个方剂的详细解析:组成熟地黄:1.5克巴戟天去心:1.5克山茱萸炒:1.5克肉苁蓉酒浸,切,焙:1.5克附子炮裂,去皮、脐:1.5克石斛去根:1.5克五味子炒:1.5克肉桂去粗皮:1.5克白茯苓去黑皮:1.5克麦门冬去心,焙:1.5克远志去心:1.5克菖蒲:1.5克石菖蒲:不明确,可能为石斛之误薄荷7片(加减)使用方法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三钱匕(9—15g)。

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擘破),同煎七分,去滓,食前温服。

适应症主治喑痱,表现为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说明喑痱证的基本病机是下元虚衰,虚阳上浮,痰浊上泛,堵塞窍道,导致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

肾主骨,下元虚衰导致筋骨痿软无力,足废不用。

虚阳上浮,痰浊上泛,堵塞心窍,舌强不语,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等症状。

配伍特点是阴阳同补,上下兼治,重在温补下元,兼以开窍化痰。

熟地甘温滋肾填精,山茱萸酸温涩肝肾,肉苁蓉甘温润肾阳,巴戟天温补肾阳,附子、肉桂辛热助阳益火,石斛、麦冬甘寒滋阴益胃,五味子酸涩收敛,茯苓、远志、菖蒲开窍化痰,薄荷疏散郁火。

临床运用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晚期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脊髓炎等慢性疾病过程中出现肾阴阳两虚之证者。

加减法若用于肾虚之痱证,减去石菖蒲、远志等宣通开窍之品。

喑痱以阴虚为主,而痰火盛者,减去温燥的附子、肉桂,酌加川贝、竹沥、胆星、天竺黄等以清化痰热。

兼有气虚者,适当加味人参、黄芪等以补气健脾。

地黄饮子的功能主治是

地黄饮子的功能主治是

地黄饮子的功能主治是地黄饮子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

它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中,被认为对健康有很多益处。

以下是地黄饮子的功能主治以及其应用范围:1.强肾补虚:地黄饮子是一种滋补肾脏的良药,能够改善肾功能,增加肾脏的排毒能力。

它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免疫力,增加抗疲劳能力,提高身体机能。

2.补血养心:地黄饮子富含多种有益于血液循环的成分,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改善心脏功能,增强心肌的营养供应。

它对心脏病患者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3.温肺止咳:地黄饮子具有温肺止咳的功效,能够治疗咳嗽和支气管疾病。

它可以舒缓喉咙不适,缓解咳嗽症状,还可以缓解支气管痉挛,促进病情恢复。

4.养肝明目:地黄饮子内含多种对肝脏和眼睛有益的成分,可以帮助改善肝功能,促进肝脏的解毒能力。

同时,它还可以保护眼睛免受自由基的侵害,减轻眼睛疲劳和干涩。

5.减缓骨质疏松:地黄饮子能够增加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它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和关节疼痛。

6.增强免疫力:地黄饮子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和多种矿物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7.抗衰老:地黄饮子中的一些成分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延缓衰老的进程,减少皮肤皱纹和色斑的产生,使皮肤更加年轻紧致。

地黄饮子的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配方:地黄饮子的主要原料是地黄草,制作方法较为简单,一般可煮沸10分钟左右,然后饮用。

•用量:一般每天饮用一杯地黄饮子,可根据个人需要适量增减。

•须知:地黄饮子是一种天然药材,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长期服用其他药物的人群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

对于个体过敏地黄的人群,应慎重使用。

总结:地黄饮子作为传统中药中的一种,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可以广泛应用于不同人群中,具有良好的保健和辅助治疗作用。

然而,在使用时应注意使用方法和用量,有条件的话最好在咨询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黄饮子本方由干地黄、巴戟天、山茱萸、肉苁蓉、石斛、炮附子、五味子、肉桂、白茯苓、麦门冬、石菖蒲、远志、生姜、大枣、薄荷诸药组成。

用于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舌苔浮腻,脉沈迟细弱之喑痱证。

功能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本方主治喑痱证。

“喑”指舌强不能言;“痱”指足废不能用。

其证由下元虚衰,虚火上炎,痰浊上泛,堵塞窍道所致,故刘河间选用滋补肾阴的干地黄为主。

王晋三曰:“饮,清水也。

方名饮子者,言其煎有法也”。

陈修园曰:“又微煎数沸,不令诸药尽出重浊之味,俾轻清走于阳分以散风,重浊走于阴分以降逆。

”方中以干地黄为主,用清水微煎为饮服,取其轻清之气,易为升降,迅达经络,流走四肢百骸,以交阴阳,故名“地黄饮子”。

2医典记载《外台秘要》卷六地黄饮子--【处方】生地黄汁30毫升,芦根15克,生麦门冬25克(去心),人参15克,白蜜15毫升,橘皮10克,生姜15克。

【功能主治】主治心胃虚热,呕吐不能进食,食则烦闷。

【用法用量】用水1.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下地黄汁,分三次温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芜荑、面、炙肉、荞麦面、猪肉、大蒜、粘食及生冷食物。

【摘录】《外台秘要》卷六引《广济方》《简易方》引《家宝方》(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二五)地黄饮子--【别名】生地黄饮子(《世医得效方》卷七)。

【处方】人参(去芦)生干地黄(洗)熟干地黄(洗)黄耆(蜜炙)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枳壳(去瓤,麸炒)石斛(去根,炒)枇杷叶(去毛,炒)泽泻甘草(炙)各等分【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治消渴。

口燥咽干,面红心烦,小便频数。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00毫升,煎取120毫升,去滓,临卧温服。

【摘录】《简易方》引《家宝方》(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二五)《准绳·幼科》卷一地黄饮子--【处方】生地黄2钱,赤芍药2钱,羌活(去芦)1钱,当归(去芦)1钱,甘草1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

(根据唐宋度量衡:1钱=4.15克)【功能主治】小儿生下,满身面目皆黄,状如金色;或面赤身热,眼闭不开,大便不通,小便如栀子汁,满身生疮。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丸散膏丹集成》引作“地黄饮”。

【注意】忌酒、面、五辛之物。

【摘录】《准绳·幼科》卷一《简易方》(见《医方类聚》卷一二五)地黄饮子--【别名】生地黄饮子、生津地黄饮子、地黄饮【处方】人参(去芦)、生干地黄(洗)、熟干地黄(洗)、黄耆(蜜炙)、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枳壳(去瓤,麸炒)、石斛(去根,炒)、枇杷叶(去毛,炒)、泽泻、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滋补气血。

消渴咽干,面赤烦躁,阴虚火炎,阳明苑热。

【用法用量】生地黄饮子(《得效》卷七)、生津地黄饮子(《证治宝鉴》卷四)、地黄饮(《医林篡要》卷四)。

【摘录】《简易方》引《家宝方》(见《医方类聚》卷一二五)《伤寒总病论》卷六地黄饮子--【处方】地黄汁1碗,藕汁1碗,生姜汁1盏。

[1]【功能主治】小产后,其恶露被热蒸断不行;亦治死胎不下。

【用法用量】令和暖,分3-4次温服。

微有寒,煎20沸服之。

【摘录】《伤寒总病论》卷六《外台》卷三十五地黄饮子--【处方】生地黄汁3合,生姜汁3合,诃黎勒4分(末),白蜜1匙。

【制法】上相和调匀。

【功能主治】小儿心腹满,吃食不下。

【用法用量】分温服之。

微利尤良。

【摘录】《外台》卷三十五引《广济方》《外台》卷六地黄饮子--【处方】生地黄汁6合,芦根1握,生麦门冬1升(去心),人参8分,白蜜3合,橘皮6分,生姜8分(一方云生姜汁1合)。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虚热,呕逆不下食,食则烦闷。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心方》引作“地黄饮”。

【注意】忌芜荑、生冷面、3用药禁忌1.本方所指之中风纯属肾之阴阳气虚(以阻虚偏重)者,绝不是肝阳亢极导致的类中风、脑溢血,更不是有六经形证的真中风。

2.气火上升,阴虚肝阳偏亢之突然舌强足废者,本方均不可用。

3.有心血管、肺、肝、血液等系统疾病者用本方时宜慎用。

4药理作用主要有抗氧化、益智、降脂等作用。

抗氧化地黄饮子以6g/kg.3g/kg给小鼠连续30日灌服.可明显降低D-半乳糖所致糖代谢衰老模型小鼠脑匀浆、肝匀浆和血浆过氧化脂质(LPO)水平,可提高血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血过氧化氢酶(CAT)活力。

益智地黄饮子以9g/kg,4.5g/kg给小鼠连续7日灌服对东莨菪碱所致记忆获得性障碍模型和亚硝酸钠所致记忆巩固性障碍模型小鼠均有明显改善记忆作用,对跳台法可使首次剂量下的潜伏期延长,5分钟内错误次数减少,对避暗法可使首次进入暗室的潜伏期延长,5分钟内错误次数减少。

降脂地黄饮子以6g/kg、3g/kg给大鼠连续20日灌服,可使高脂膳食大鼠血清胆固醇明显降低,对正常膳食大鼠血清胆固醇水平有降低趋势,其降低百分率分别为24%和19%。

抗血栓形成地黄饮子能明显促进大鼠颈总动脉注射血凝块所致脑栓塞性贫血的中风模型大鼠下丘脑正中隆突与垂体门脉直接有关的血循环,使肾上腺皮质有较为明显的增殖和类固醇类激素有较明显释放,但对脑栓塞性贫血的局部病变影响不明显,糖与脂类代谢也未见有明显改善现象。

其他地黄饮子可延长小鼠结扎颈总动脉后的存活时间,延长正常小鼠及用异丙肾上腺素后小鼠在密闭环境中的存活时间,对血瘀模型小鼠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对肾上腺素所致小鼠微循环障碍有改善作用,地黄饮子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使活动量增加。

毒理作用以成人剂量的80倍给小鼠灌服,50只小鼠死亡7只,死亡率14%。

蓄积实验表明,本方可使动物有渗出性出血或小灶性出血,其次为肝脏的萎缩性反应。

5临床病例瘖一妇人忽然不语半年矣,诸药不应,两尺浮数,先用六味丸料加肉挂,数剂稍愈。

乃以地黄饮子30余剂而痊。

痱新郭沈又高续娶少艾,未免不节,忽患气喘,厥逆。

语涩、神昏,手足不举。

医者以中风法治之,病益甚。

余诊之曰:此《内经》所谓痱证也。

少阴虚而精气不续,与大概偏中风、中风、痰厥、风厥等病绝不相类。

刘河间所立地黄饮子,正为此而设、何医者反忌之耶?一剂而喘逆定,神气清,声音出,四肢震动。

3剂而病除八九、调以养精益气之品而愈。

神经衰弱沈某,男,45岁。

由于思想长期紧张,致心悸不宁,头晕,腰痠,失眠,每晚需服安眠药。

后病情加重,精神恍惚,记忆力衰退,耳鸣,心烦,畏冷,夜尿频清,面热,舌质红、苔薄,脉细弱稍数,此为肾阴亏虚,阴损及阳,阴阳失衡,心肾失交之症。

处方:生熟地各15g,苁蓉15g,山萸肉、石斛、麦冬、巴戟天、柏子仁各10g,五味子8g,肉桂粉3g(吞),制附子、炙远志、石菖蒲各5g,白茯苓30克,龙眼肉3枚。

5剂后好转,加减续投,共50剂而愈。

④风痱(晚期梅毒脊髓痨)《新中医》(1985;6:16):用地黄饮子原方去姜、枣、薄荷,治疗晚期梅毒脊髓痨,均服7剂,复诊时大部分病者都见好转。

西医对比,证明有效率80%以上。

6地黄饮子新用途地黄饮子出自《宣明论方》,由生地三两,巴戟天、山茱萸、肉苁蓉、石斛、炮附子、茯苓、石菖蒲、远志、肉桂、麦门冬各一两,五味子五钱,为末,每服三钱,加生姜、大枣、薄荷,水煎服。

功能补肾益精,滋心开窍。

治中风失语,两足萎弱,也用于脑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等肾阴肾阳两虚者。

随着近年应用的进展,现拓展用于治疗下列疾病亦有较好疗效。

脊髓痨本病属中医“风痱”症。

是由脊神经受到破坏引起,尚属难疾。

印会河老中医介绍其父印秉忠老中医,在临床使用地黄饮子原方不动治愈了很多“风痱”患者,遂把这一经验传授于印老,并强调指出说:“你莫看河间地黄饮子这张杂乱无章之方,其又补阳又养阴,又治心,又治肝肾,可是它却能治疗‘四肢不收’等怪病。

”后印老与皮肤性病研究所同志合作研究治疗晚期梅毒脊髓痨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先后在协和医院、天津市医院看过不少病例,西医的同志还给病人做了应做的各种检查和前后对比,表明其有效率达80%以上,在1960年莫斯科皮肤科学年会上宣读了这篇既有实用价值又经过理论证实的论文,受到当时国际学术界的好评。

美尼尔氏综合征本病与脑晕、耳鸣、恶心、呕吐等进行性听力减退有关。

中医还认为本病与肝肾两虚、清窍失聪有关,而地黄饮子有良好的滋补肝肾、开窍通络、豁痰醒脑之效。

据报道有人以此方加减治疗本病18例,治愈1l例,有效4例,无效3例。

神经衰弱本病是由精神过度紧张引起,以易疲劳、易激惹、头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随着人们竞争意识的加强,工作强度的加剧,近年患病人数逐年上升。

据报道有人以地黄饮子加减治疗本病有良好效果。

本方调和阴阳、心肾兼顾,具有抗疲劳,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功效。

尤对头昏眼花、头重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疲乏无力、全身酸痛、畏光易烦、心悸胸闷、食欲不振、手足发冷、早泄阳萎、月经不调等病症,经随证加减,耐心调理取效良好。

甲亢甲亢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一组常见内分泌疾病,多以精神兴奋、激动、食欲亢进、消瘦、多汗、心悸、甲状腺肿大、突眼、手震颤等症状为特征。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肾阴不足,虚火上扰,肾阳虚衰,痰浊上凝有关。

根据报道有人以此方加减治疗本病,可使怕热、多汗、心悸、手颤等症状迅速得以改善缓解。

经治18例,有效率达90%,最少服药30剂,最多90剂。

慢性肾炎由多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导致的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临床表现的慢性疾病。

本方有温阳益肾,通阳化气,行水消肿之效,研究表明能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

报道本方对水肿腰以下甚、身寒肢冷、尿少、腰膝酸软、舌尖红少苔、脉沉细无力而阴阳两虚者,随证加减多获效,水肿甚有蛋白尿加黄芪、防己、白术,腰膝酸软者加桑寄生、女贞子、金樱子等。

每日1剂。

1月1疗程。

不孕症引起不孕的原因很多,中医认为与女子的天癸、中任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与肝郁、血虚、痰湿、肾虚、胞寒、血瘀等原因有关。

而地黄饮子对上述原因引起的不孕症皆有所益。

地黄饮子兼涉阴阳气血两端,既可温补肾阳,又可滋补肾阴,调血益精,暖宫祛寒,助孕安胎,笔者喜用本方加淫羊藿、仙茅,每曰l剂,1月1疗程,如果能对症,多数人3个疗程即见效。

[2]7方源《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组成〗熟地黄[12g]巴戟天去心山茱萸石斛肉苁蓉浸酒,焙[各9g]附子炮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去心石菖蒲远志去心,各等分[各6g]〖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9~15g),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薄荷五七叶,同煎至八分,不计时候。

〖方歌〗地黄饮子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茯,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

〖主治〗喑痱。

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病机分析]〖功用〗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熟地黄┐│├补肾填精┐│山茱萸┘│君┤││肉苁蓉┐││├温壮肾阳│└巴戟天┘││┌附子┐├治下,下元得以补养│├辛热,以助温养下元,摄纳浮阳,引火归源││肉桂┘│││臣┤石斛┐│││││麦冬├滋阴敛液,壮水以济火┘││└五味子┘┌石菖蒲┐佐┤├开窍化痰、交通心肾──治上(治“喑”)│远志│││└茯苓┘┌薄荷──疏郁而轻清上行使┤└姜枣──调和诸药◆综观全方,标本兼顾,上下并治,而以治本治下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