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源基本常识

合集下载

放射源培训资料

放射源培训资料

放射源培训资料一、放射源的定义与分类放射源是指能够辐射电离辐射的物质、装置或场所,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和科研等领域。

根据辐射源的性质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自然放射源和人工放射源两大类。

1. 自然放射源自然放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放射性物质,如天然放射性同位素铀、钍、钾等。

这些放射性物质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和大气中,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程度的辐射风险。

2. 人工放射源人工放射源是人为制造的放射性物质,用于医学、工业和科研等领域。

常见的人工放射源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医疗设备和工业设备等。

这些放射源具有较高的辐射强度和辐射能量,对人体的辐射风险更大。

二、放射源的安全管理放射源的安全管理是保障公众和从业人员免受辐射伤害的重要环节。

在放射源使用和处理过程中,需要遵循一系列安全管理原则。

1. 放射源的规范管理放射源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要求进行注册、备案和审批,并建立完善的放射源台账,记录其活动状况和辐射安全控制措施。

2. 放射源的防护措施为了降低辐射风险,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对于放射源的使用单位和个人,应根据辐射源特点和使用程度,采取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屏蔽装置和工作场所防护措施。

3. 放射源的事故应急预案在放射源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必须制定健全的应急预案。

预案应包括事故的报告、处理措施、紧急疏散和辐射监测等内容。

通过事前培训和演练,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三、放射源培训的必要性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放射源的辐射风险,从业人员应接受相应的放射源培训。

培训内容需要覆盖以下几个方面:1. 辐射的基础知识从业人员需要了解辐射的基本概念、种类、作用和危害。

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辐射源的相关问题。

2. 放射源的安全使用从业人员需要学习放射源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掌握合适的个人防护措施,并了解应急预案的实施要点。

3. 辐射监测与控制培训还应包括辐射监测的方法和仪器的使用,以及辐射剂量的评估和控制。

放射源基本常识

放射源基本常识

放射与防护基本常识一、引言“放射性”这个词听上去有些令人胆战心惊,现在有人是谈核色变,放射性有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放射性又是如何得到应用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开始对放射性以及放射源的应用与防护进行认识和学习。

埃及金字塔“法老的咒语”故事神秘的埃及金字塔,吸引着各国的考古学家。

一直以来,传言古埃及法老在金字塔中下了毒咒,擅闯入金字塔的人会中毒咒送命。

1922年,多名考古学家发掘杜唐卡门法老陵墓,其后离奇死亡。

一时间,神奇的"咒语"让古老的金字塔再次披上了神秘的面纱!难道法老的"咒语"真的显灵了?最终,加拿大和埃及的室内环境专家破解了这个困扰人们近80年的毒咒之谜。

"凶手"是放射性物质--氡气,这种令人致命的氡气是建筑金字塔石块及泥土内所含的衰变铀元素释放出来。

他们发现是金字塔含有大量具有危险程度的氡气,令接触者患肺癌而死亡。

室内环境专家巴克斯特表示:"是高含量氡气损害了当年埃及考古学家的健康。

换而言之,那些被"咒语"不幸言中的考古学家,是受了墓穴内大量的核辐射而死亡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内照射。

专家研究发现,含氡气最高的三处古埃及建筑,依次序是开罗以南的沙喀姆喀特金字塔、阿比斯隧道及萨拉比尤姆陵墓。

现在家庭装修,如果屋里用的大理石较多,在装修后要将窗子打开通风。

3 / 35"法老的咒语"之谜已被解开,但人类受核辐射的威胁依然存在。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放射性物质的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利益,但人类如果使用不当的话,将会使自身遭受伤害。

所以,我们在倡导世界和平使用核能的同时,自身也要正确认识核辐射,对日常生活中的放射防护知识有所掌握,这对现在和将来都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1986年切尔诺贝利发生了核泄露事故,那次事故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至今还在延续。

放射源基本知识培训【21页】

放射源基本知识培训【21页】

放射源的用途
应用领域
医用、卫生 、农林牧渔业 食品和饮料、 卷烟轻纺 纸和纸制品生产、冶金 木材加工 、 印刷和出版 橡胶生产 、 探矿和采矿 石油和煤炭加工业、 化工、 玻璃、水泥及其它非金属矿物加工业 机械制造、运输设备 建筑 、水文定的能量,它可以破坏细胞组织 ,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当人受到 大量射线照射时,可能会产生诸如 头昏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机体损伤, 甚至可能导致死亡;但当人只受到 少量射线照射时,一般不会有不适 症状,也不会伤害身体。
放射源基本知识培训
——EHS Department
什么是放射性
»放射性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由一种叫 “原子”的微小粒子构成的,每个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原子核”。大多 数物质的原子核是稳定不变,但有些物质的原子核不稳定。会自发地发 生某些变化,这些不稳定原子核在发生变化的同时会发射各种各样的射 线,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放射性”。
4.7 对于发射α、低能β、低能X射线的密封源,距附录A(规范性 附录)所示边界外5cm处的剂量当量率应小于2.5μSv/h。
4.8 除4.7以外的检测仪表,在不同场所使用时,距附录A(规范性 附录)所示边界外5cm和100cm处的剂量当量率应满足表1的要求。
发现或怀疑可能是放射源时,应当如何做?
3.照射量(X):是指X射线或r射线的光子在单位质量空气中释 放出来的全部电子完全被空气阻止时,在空气中产生同一种符号 离子总电荷的绝对值。单位: 库/千克 (C/kg) 实际上,不同密度或组分的物质放在同一点的空气中,即使 照射量相同,吸收剂量并不相同。如1伦琴相当于1千克空气吸 收0.0089焦耳能量,而相当于1千克人体组织吸收0.0096焦耳能量。 因此,照射量只是一种参考比较的物理量。

放射防护知识点总结文案

放射防护知识点总结文案

放射防护知识点总结文案放射防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特别是在核医学、核能及其他放射性物质和辐射环境中的工作岗位。

放射防护的实施旨在减少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保护工作者和公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防止辐射污染和保护环境。

除了专业人员外,一般公众也需要了解一些放射防护知识,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下面将就放射防护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介绍。

一、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1. 时间原则:尽可能减少暴露时间,减少辐射吸收。

2. 距离原则:与辐射源保持足够的距离,以减少辐射暴露。

3. 隔离原则:通过隔离、屏蔽和阻挡等措施减少辐射照射。

二、放射源的分类根据放射源的来源和性质,可以将放射源分为天然放射源和人工放射源。

1. 天然放射源:包括地球、太阳天然放射,以及人体内存在的钾、铷、钍等放射性元素。

2. 人工放射源: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药物、放射性废物等。

三、辐射防护的措施1. 个体防护:佩戴防护服、佩戴防护眼镜、戴口罩、佩戴手套等。

2. 工作场所防护:增加屏蔽物、加强通风、限制人员进入等。

3. 应急处置:紧急撤离、急救护理、辐射源限制等。

4. 监测控制:辐射剂量监测、环境辐射监测、辐射源追踪等。

四、放射剂量的计量和限值1. 放射剂量的计量单位:剂量当量、照射剂量、照射率、活度等。

2. 放射剂量的限值标准:职业暴露限值、公众接触限值、环境放射标准等。

五、放射防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1. 国家标准:《放射防护管理规定》、《电离辐射防护基本标准》、《职业病防治法》等。

2. 行业标准:医疗机构、核能公司、辐射设备制造商等应遵守相关行业标准。

六、辐射对人体的影响1. 急性辐射病:全身照射导致的急性辐射病,表现为神经系统损伤、消化系统损伤等。

2. 慢性辐射病:长期低剂量照射导致的慢性辐射病,包括白血病、癌症等。

3. 遗传影响:辐射对人类生育后代造成的影响,包括遗传基因突变、胎儿畸形等。

七、公众的放射防护知识1. 食品安全:避免食用过多放射性污染的食品,关注食品安全监测信息等。

放射源分类

放射源分类

放射源分类办法根据国务院第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规定,制定本放射源分类办法。

一、放射源分类原则
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有关规定,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Ⅱ、Ⅲ、Ⅳ、Ⅴ类,V类源的下限活度值为该种核素的豁免活度。

(一)Ⅰ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二)Ⅱ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
(三)Ⅲ类放射源为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四)Ⅳ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

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
(五)Ⅴ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

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二、放射源分类表
常用不同核素的64种放射源按下列表进行分类。

放射源分类表
注:1.Am-241用于固定式烟雾报警器时的豁免值为1×105贝可。

2.核素份额不明的混合源,按其危险度最大的核素分类,其总活度视为该核素的活度。

三、非密封源分类
上述放射源分类原则对非密封源适用。

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按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分为甲、乙、丙三级,具体分级标准见《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标准》(GB 18871-2002)。

甲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Ⅰ类放射源。

乙级和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Ⅱ、Ⅲ类放射源。

放射源文档

放射源文档

放射源1. 什么是放射源放射源是指能够通过核衰变、核裂变或核聚变释放出射线或高能粒子的物质或装置。

放射源可以分为天然放射源和人造放射源两种类型。

1.1 天然放射源天然放射源是自然界存在的具有放射性的物质。

例如,地球上的岩石、土壤和空气中都含有放射性物质,如铀、钾和氡等。

1.2 人造放射源人造放射源是通过人为手段制造的具有放射性的物质或装置。

例如,核能发电厂使用铀或钚等放射性物质产生能量,医用放射线装置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2. 放射源的应用2.1 医学应用放射源在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医用放射线装置用于产生X射线或伽马射线,用于诊断疾病,如X射线拍片、CT扫描和核医学检查。

此外,放射源还用于放射治疗,例如放疗治疗肿瘤。

2.2 工业应用在工业领域,放射源被用于检测和测量目标物体的特定性质。

例如,放射源可用于辐射测量、密度测量和物态转变的研究。

此外,放射源还可以用于材料的辐照处理,如杀菌、改性和退火。

2.3 环境监测放射源在环境监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监测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质含量,可以及时发现并控制放射性物质的泄漏情况,从而保护人类和环境的安全。

放射监测设备通常被安装在核电厂附近、辐射设施周围以及核试验场所,用于实时监测辐射水平。

3. 放射源的风险与保护3.1 放射源的风险放射源具有一定的风险,因为射线或高能粒子会对生物体产生伤害。

长期接触放射线可能导致突变、癌症和遗传疾病。

而短期暴露于高剂量的放射线下可能导致急性病理反应,如放射病。

3.2 放射源的保护为了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免受放射源的危害,必须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限制接触时间:减少接触放射源的时间,从而降低受到辐射的剂量。

•增加距离:尽量保持与放射源的距离,以减少辐射暴露。

•使用屏蔽物:在放射源周围使用合适的屏蔽物,如混凝土或铅板,以阻挡辐射。

•个人防护装备:在工作场所中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等。

4. 放射源的法律法规和监管4.1 国际法律法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是联合国系统中负责核能应用和和非核能应用裂变材料管理的国际机构。

放射源的分类和监管

放射源的分类和监管

01
02
03
工业领域
利用放射源的射线进行工 业探伤、无损检测、工业 制造等。
医疗领域
利用放射源的射线进行医 疗诊治,如放疗、核医学 等。
农业领域
利用放射源的射线进行辐 射育种、灭菌消毒等。
02
放射源分类
按放射性核素种类分类
放射性核素是指具有放射性的元素或原子核。根据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可以将放射源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天然放射源、人工 放射源等。
放射源的安全与防护措施
安全文化
推广安全文化,提高公众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包括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开展应急演练、加强与社区的沟通 等。
物理防护
采取物理防护措施,如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安装监控设 备、限制人员进入等,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和盗 窃放射源。
辐射监测
对高风险区域进行辐射监测,以确保及时发现异常辐射 水平并采取相应措施。监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以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放射源的分类和监管》
2023-10-30
contents
目录
• 放射源概述 • 放射源分类 • 放射源监管 • 放射源安全管理建议
01
放射源概述
放射源的定义
• 放射源:是指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的射线通过照射人类、动 物、植物、微生物等产生电离辐射,对物质进行照射,以实 现辐射加工、工业探伤、灭菌消毒、医疗诊治等目的的放射 源。
中国的监管体系
由国家原子能机构(CAEA)和国家核安全局( NNSA)共同负责放射源的监管,实施严格的 许可制度和安全检查。
放射源的标识与追溯
放射源标识制度
要求对所有放射源进行唯一标识,以便在需要时能够追踪和管理。标识通常包括放射源的编码、型号、生产日 期和使用状态等信息。

放射源等级划分标准

放射源等级划分标准

放射源等级划分标准放射源是指能够产生辐射的物质或装置。

为了管理和控制放射源的安全和风险,国际上通常对放射源进行等级划分。

放射源等级划分标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危险性、放射性活度、物理状态、用途和保护措施等。

首先,放射源等级划分标准要考虑放射源的危险性。

放射源的危险性通常分为四级:一级放射源是指无特殊要求和措施下,无放射性危险的物质或设备;二级放射源是指需要一定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有放射性危险但辐射剂量较低的物质或设备;三级放射源是指需要严格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有较高辐射剂量的物质或设备;四级放射源是指需要最高级别的防护措施和管理,具有极高辐射剂量的物质或设备。

其次,放射源等级划分还依赖于放射性活度的大小,放射性活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级别:微量放射源是指放射性活度非常低的物质或设备,通常需要简单的防护措施;小型放射源是指放射性活度较低的物质或设备,需要较为严格的防护措施;中型放射源是指放射性活度中等的物质或设备,需要更加严格的防护措施;大型放射源是指放射性活度较高的物质或设备,需要最严格的防护措施。

第三,放射源等级划分还要考虑放射源的物理状态。

一般可以将其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放射源。

不同的物理状态对于防护措施和管理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气体放射源容易扩散,需要更加严密的封闭和排风系统。

此外,放射源等级划分还与其用途相关。

不同的用途对于放射源的管理和保护要求也不同。

放射源的用途通常包括医疗、工业、科研和能源等。

医疗用放射源主要用于放射治疗、诊断和放射性示踪,需要严格的防护和管理。

工业用放射源主要用于工艺控制和无损检测,需要确保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科研用放射源主要用于学术研究和实验,需要确保实验安全和数据的可靠性。

能源用放射源主要用于核能发电和核废料处理,需要严格的防护和管理。

最后,放射源等级划分标准还要考虑一些其他的因素,如放射源的半衰期、放射性能源的产生方式(自然发生、人工制造、核裂变等)等。

这些因素对于放射源的管理和保护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源基本常识
1、什么是放射性?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由一种叫“原子”的微小东西构成的,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原子核”。

原子核有的稳定,有的不稳定。

不稳定的原子核会发出各种“射线”,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放射性”。

大家熟知的射线有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伽玛射线和中子射线等。

这些射线性质不同,穿透能力也各有不同它们看不见,摸不着,必须使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探测得到。

2、日常生活与放射性有关吗?人们开始发现和认识放射性是大约100年多以前的事情,但放射性自古以来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环境中。

放射性可以说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我们吃的食物、住的房屋、天空大地、山川草木乃至人体本身都有放射性。

人类在不断改造世界,争取美好的明天。

人类根据各种需要(医疗、工业、农业等)研究和制造出一些带有放射性的物质,这种物质叫人工放射性物质。

另一方面,有的放射性物质在地球诞生时就存在,如土壤中的铀、钍、镭、钾等,它们叫做天然放射性物质。

人们受到的放射性照射大约有82%来自天然环境,大约有17%来自医疗诊断,其他来源大约只有约1%。

因此,人们对放射性无端的恐惧是没有必要的,特别是那些采取了安全保护措施正常使用的放射源,对人体是基本没有危害的。

3、什么是放射源?放射源分为密封源和非密封源。

密封源是密封在包壳或紧密覆盖层里的放射性物质,该包壳或覆盖层具有足够的强度,在正常的使用条件和正常磨损下,不会有放射性物质散失出来。

如在料位计、探伤机中使用的放射源都是密封源。

非密封源是指没有包壳的放射性物质,如在医院中病人使用的放射性示踪剂为非密封源。

目前使用的放射源的种类有近百种,但对于密封源,主要有钴—60、铯—137、铱—192和镭—226等;对于非密封源,主要用于医疗行业,如碘—131、碘—125等。

4、放射源的用途:据专家估计,全国放射源总数应在8万枚以上,全国现有用源的单位8300多家。

放射源品种很多,用途也多种多样。

农业,工业,医学,航天和环境保护等各行各业都广泛应用放射源。

几十年来,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保障人民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农业方面,放射源放出的射线可以用于培育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等,增加产量,改良品质。

还可用于防止害虫、食品保鲜等。

在工业方面,利用放射源可以进行资源勘探、矿石成份分析、配料控制和工业成像等。

放射源还可用于治疗癌症,为人造卫星提供电能,治理城市污水和烟囱排放废气等。

5、放射源包装容器:放射源一般都装在特殊设计的包装容器内,以防止对人体造成伤害和保证运输的安全。

放射源种类不同,包装容器也不同。

包装容器大都为圆柱形,一般用铸铁、钢、铅、塑料、石蜡等材料组成。

如果把放射源看作猛虎,那么包装容器就是关虎的铁笼。

因此,随意损坏包装容器,后果是可怕的。

6、放射源警示标志:放射源不加控制是危险的,在放射性工作场所和放射源的包装容器上都会有警示标志。

7、怎样识别放射源?与一般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不一样,放射源放出的射线是无色、无味、无形的,因此看不见、嗅不到、摸不着。

要识别放射源,除了根据标签以外,一定要依靠专门的探测器才能做到。

还要特别注意,不同射线的穿透力相差很大,在放射源的容器外面一般也很难检测到它们。

为了保证安全,必须由有经验的专门人员采用合适的仪器来识别。

8、放射源的防护:防止放射源发出的射线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有以下三种防护手段和措施:(一)距离防护:距离放射源越远,接触的射线就少,受到的伤害也越小。

使用放射源时,利用简单的各种工具(如镊子、几米长的长柄钳子等)进行操作,就能达到距离防护的目的。

(二)屏蔽防护:选取适当的屏蔽材料(如混凝土、铁或铅制等)做成屏蔽体可遮挡放射源发出的射线。

(三)时间防护:限制在存放放射源的区域内的停留时间,可减少人们接触射线的机会。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将上述三种防护办法组合应用。

9、放射源的分类:如果使用放射源时疏忽大意,没把放射源完好地保存在源罐内,(常用的是铅罐),或者把源丢失了,这样这个源就失去了控制,它就会对密切接触它的人造成伤害。

根据这种伤害程度的轻重,国际原子能机构建议将放射源分为5类: 1类放射源极危险,在没有防护情况下,短时间(如几分钟到1小时)接触就可致死。

这类源用在辐照装置、远距放射治疗仪和伽玛刀上。

2类放射源高危险,接触这种源几小时至几天,也可以使人致命。

这类源用在工业和伽玛照相,短距放射治疗仪上。

上述两类放射源都叫高风险源。

3类放射源中危险,在没有防护措施情况下,接近它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近几天至几周也可致命。

这类源多用在工业测量仪上,如物位计,挖泥机测量仪、传送带测量仪、测井仪等。

4类放射源低危险,不可能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可能造成临时性损伤。

这类源用在骨密度仪、静电消除仪、厚度、料位测量仪上。

5类放射源无危险,不会对任何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这种源如眼敷贴器和科研仪器上的放射源。

被盗的放射源多数属于4类放射源或5类放射源,基本不会对公众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公众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

10、放射源的可能危害:放射源一旦失控,就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在情况较轻时,不会有明显的症状,只是有可能增加得癌症的机会。

在情况严重时,有的人会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头昏乏力,症状较重的人会一时失去工作能力,症状严重的人会死亡。

近期甘肃省某大学教学试验场闲置近20年的放射性钴源被盗,造成多名群众受到严重的放射损伤,在当地造成相当大的负面社会影响。

11、发现或怀疑可能是放射源时,应当如何做?当你发现有无人管理的疑似放射源物体时,可以做以下几件事:⑴尽可能立即保护好现场,防止任何人靠近或擅自动作;⑵立即给环保举报热线(12369)打电话,报告
自己的怀疑和看法;⑶当有关监管人员到达现场后,向他们介绍自己知道的情况和看法,并尽可能协助监管人员处理问题。

10、放射源如何监督管理?国家环保总局和省级环保局依法对放射源的生产、进口、销售、使用、运输、贮存和处置等的安全实行统一监督管理。

从事上述活动的单位,必须向环保部门办理申请审批手续,取得放射源安全许可证。

放射源应置于专用源容器内,并在带有明显放射性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的专用放射源库内贮存。

放射源实行专人管理,建立帐目,定期检查,做到帐物相符,发现丢失,立即报告。

从事涉及放射源的全部活动,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等国家的法规标准。

11、放射源如何安全使用?放射源虽然有利于国民经济建设,但若使用不当也会给环境或使用者造成伤害。

因此,在使用中必须注意安全。

1、使用者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安全防护知识,持证上岗。

2、操作前应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3、操作前应熟悉掌握该放射源的特性,并在具有隔离或屏蔽的条件下,使用专用工具操作放射源。

4、操作前应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并佩带经过校准过的个人剂量计。

5、操作过程中应有防护人员在场进行监测。

6、对暂时不用的放射源应使其回到安全位置或将其放回到具有屏蔽能力的容器内和存放到有专人保管的放射源库内。

7、对不再使用的放射源应退回原生产厂或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储存,任何人不得随意处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