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卫生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放射卫生基础知识

放射卫生基础知识

放射卫生基础知识自古以来,人类就受到环境中电离辐射不同程度的影响,宇宙射线和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天然辐射源的照射,人均年当量剂量约为2.4mSv。

随着核能开发,核反应堆、核电站的兴建,以及放射性核素和各种射线装置等人工辐射源在各个领域日益广泛的应用,人类得益,但也可能受到直接或潜在的辐射危害,如医疗照射、事故照射和环境污染等。

因此,在发展和应用核能、放射性核素和各种射线装置为人类造福的同时,应研究如何免受或少受电离辐射的危害,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和安全,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切实做好放射卫生防护工作。

一、放射防护的任务放射防护的任务是:既要积极进行有益于人类的伴有电离辐射的实践活动,促进核能利用及其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又要最大限度地预防和缩小电离辐射对人类的危害。

放射防护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而研究和制定放射防护标准是极其重要的内容。

二、放射防护的目的放射防护的目的是: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被认为可以接受水平。

确保放射工作人员、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和安全。

(一)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确定性效应是一种具有剂量阈值的效应,从理论上讲,只要将受照射剂量控制在阈值以下,就不会发生确定性效应。

因此,必须确保人员在其一生中或全部工龄期间,任何一个组织,器官所受到的电离辐射的累积当量剂量,均应低于发生确定性效应的剂量阈值。

各类确定性效应的剂量阈值,可以根据所积累的放射生物学资料来确定。

对于肺、肝、肾、小肠、骨、皮肤等大多数器官的慢性长期照射,其阈值剂量均在20~30Gy以上。

而对电离辐射敏感性腺、骨髓和眼晶状体的阈值剂量很低,1984年ICRP给出了它们的剂量阈值(表1)。

表1 某些确定性效应的剂量阈值(Sv)组织与效应单次照射多次照射的累积当量剂量睾丸精子减少0.15 NA永久性不育 3.5~6.0 NA卵巢永久性不育 2.5~6.0 6.0眼晶状体混浊0.5~2.0 5.0视力障碍 5.0 >8.0骨髓血细胞暂时减少0.5 NA致死性再生不良 1.5 NA注:NA表示不适用,因阈剂量取决于剂量率而非总剂量(二)将辐射随机效应的发生几率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1.什么是随机性效应(stochastic effect):指效应的发生率(不是严重程度)与照射剂量的大小有关,这种效应在个别细胞损伤(主要是突变)时即可出现。

放射医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放射医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放射医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一、X射线1. X射线的产生X射线是由高速电子与金属靶碰撞产生的电磁辐射。

通过X射线管可以产生X射线,被用于影像学诊断和治疗。

2. X射线的影响X射线对人体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穿透能力,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也不同。

X射线对生物体的影响取决于照射剂量和照射时间,过量的X射线照射会导致组织损伤和癌变。

3. X射线影像学X射线影像学是一种常用的诊断影像学技术,它能够显示骨骼结构和一些软组织。

在X射线影像学诊断中,医生可以观察到骨折、肿瘤、骨质疏松和器官位置等问题,从而做出诊断和治疗方案。

二、CT(计算机断层扫描)1. CT的基本原理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通过X射线扫描来获取人体横截面影像的医学检查技术。

CT扫描装置由X射线发射器、旋转盘、探测器和计算机组成。

2. CT的临床应用CT扫描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三维影像,广泛用于头部、胸部、腹部和骨骼等部位的检查。

CT可以帮助医生对肿瘤、血管病变、骨折、脑出血等疾病进行准确诊断。

三、核医学1. 核医学的原理核医学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物质,通过体内分布和代谢信息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核医学检查主要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显像、闪烁扫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等。

2. 核医学的应用核医学技术可以用于诊断甲状腺功能、骨骼代谢、心排血功能、肿瘤分期和脑功能等。

核医学还可以应用于肿瘤治疗和甲状腺疾病治疗,如放射性碘治疗和放射性疗法等。

四、磁共振成像(MRI)1. MRI的基本原理磁共振成像(MRI)利用静磁场和射频脉冲来产生人体组织的信号,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到图像。

MRI技术可以产生高对比度、高分辨率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影像。

2. MRI的应用MRI技术对软组织、脑部、脊柱、关节、心血管系统和胸腹腔器官等部位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它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脑卒中、肿瘤、关节病变、心脏病等疾病,同时也可以用于手术前后的评估和随访观察。

五、超声波1. 超声波的原理超声波是一种高频声波,通过超声探头传递和接收声波信号,形成人体组织的声学影像。

放射医学技术重点基础知识

放射医学技术重点基础知识

1.人体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2.脊柱有26块椎骨,椎体椎弓围成锥孔,椎弓根上下缘切记围成椎间孔,C1寰椎、C2枢椎、C7隆椎,颈椎棘突最短。

3.1—7肋连于胸骨,称真肋。

8—10肋称假肋,前端借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成肋弓。

11—12肋称为浮肋。

4.翼点是由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相交形成的H形骨缝,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5.胸骨角平对第二肋软骨。

6.肩关节下臂薄弱,是肩关节脱位最常见的部位。

7.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外侧,起于胸骨柄和锁骨的内侧端,肌束斜向后上方止于乳突,一侧收缩头倾向同侧,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头后仰。

8.胸大肌起自胸骨、第1—6肋软骨和锁骨的内侧半,肌束斜向外上方,止于肱骨大结节下方,收缩时可使臂内收或旋内、前锯肌上部收缩时牵引肩胛骨向前.9.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位于腹直肌鞘内,上宽下窄,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腱划分成若干个肌腹,腱划与腹直肌鞘的前层紧密结合,未与后层愈着。

10.三角肌起自锁骨的外侧份、肩峰和肩胛冈,止于三角肌粗隆,使关节外展,受腋神经支配。

11.上呼吸道最窄处是声门裂。

12.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的前份。

13.喉的支架软骨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

14.右主支气管较粗短,走向较直,故异物多进入右主支气管。

15.肺尖的体表投影相当于第七颈椎棘突的高度。

16.平静呼吸时,肺的下界在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与6、8、10肋相交。

17.深呼吸时两肺下缘可向上下各移动2~3cm。

18.肋胸膜和膈胸膜转折处形成肋膈隐窝,是胸膜腔的最低部分。

19.膈神经走形于中纵隔内。

20.咽与食管的分界处平第六颈椎椎体下缘。

21.十二指肠属于上消化道的一部分,在小肠中长度最短,管径最大,可分为上部(球部)、降部、水平部(横部)、升部;降部的后内侧壁的下端有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胰管和胆总管的共同开口处。

22.肝的脏面位于中间部的横沟称为肝门,是肝固有动脉、肝管、门静脉以及神经、淋巴管进出的门户。

放射卫生基础知识

放射卫生基础知识

放射卫生基础知识自古以来,人类就受到环境中电离辐射不同程度的影响,宇宙射线和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天然辐射源的照射,人均年当量剂量约为2.4mSv。

随着核能开发,核反应堆、核电站的兴建,以及放射性核素和各种射线装置等人工辐射源在各个领域日益广泛的应用,人类得益,但也可能受到直接或潜在的辐射危害,如医疗照射、事故照射和环境污染等。

因此,在发展和应用核能、放射性核素和各种射线装置为人类造福的同时,应研究如何免受或少受电离辐射的危害,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和安全,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切实做好放射卫生防护工作。

一、放射防护的任务放射防护的任务是:既要积极进行有益于人类的伴有电离辐射的实践活动,促进核能利用及其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又要最大限度地预防和缩小电离辐射对人类的危害。

放射防护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而研究和制定放射防护标准是极其重要的内容。

二、放射防护的目的放射防护的目的是: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被认为可以接受水平。

确保放射工作人员、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和安全。

(一)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确定性效应是一种具有剂量阈值的效应,从理论上讲,只要将受照射剂量控制在阈值以下,就不会发生确定性效应。

因此,必须确保人员在其一生中或全部工龄期间,任何一个组织,器官所受到的电离辐射的累积当量剂量,均应低于发生确定性效应的剂量阈值。

各类确定性效应的剂量阈值,可以根据所积累的放射生物学资料来确定。

对于肺、肝、肾、小肠、骨、皮肤等大多数器官的慢性长期照射,其阈值剂量均在20〜30Gy以上。

而对电离辐射敏感性腺、骨髓和眼晶状体的阈值剂量很低,1984年ICRP给出了它们的剂量阈值(表1)。

表1某些确定性效应的剂量阈值(Sv)注:NA表示不适用,因阈剂量取决于剂量率而非总剂量(二)将辐射随机效应的发生几率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1 .什么是随机性效应(stochastic effect):指效应的发生率(不是严重程度)与照射剂量的大小有关,这种效应在个别细胞损伤(主要是突变)时即可出现。

放射卫生培训

放射卫生培训
放射卫生
主要内容
• 有关辐射及防护的基础知识 •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相关内容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辐射
辐射: 以粒子或电磁波形式传递的能量。
• 粒子:中子n,质子p,α、β、重带电粒子等 • 电磁波:普通电磁波、X、γ射线。
• 辐射之所以有健康危害,是因为其具有能量。
• 大体上,能量转移越大,辐射的危害越大。
R

辐射 权重 1 1 5 10 20 10 5 5 20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有效剂量E:
体内所有组织器官加权后的当量剂量之和
即使当量剂量相同, 不同器官/组织的生物学效果不同。 引入组织权重因子WT 定义有效剂量E
E WT DT WT WR DT , R
T T R
单位:J/kg 专用名称:Sievert, Sv(希沃特) 1 Sv = 1 J/kg
• 照射量(X)
照射量是指χ或γ射线的光子在单位质量(dm) 空气释放出所有电子完全被空气阻止时,在空气 中产生同一种符号的离子的总电荷量。 照射量的SI单位是:库仑/千克 c/kg 专用单位是:伦琴 1R=2.58×10-4c/kg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辐射量及其单位
• 吸收剂量(D)
吸收剂量是单位质量被照射物质平均吸收的辐射能量。用 符号D 表示。电离辐射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生物效应,主 要取决于机体吸收辐射能量的多少。 吸收剂量单位(SI)是:戈瑞 ( G y ) 1Gy=1J/kg (专用单位)
历史上曾使用过的单位:雷姆,1rem=0.01Sv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人体器官或组织的权重因子WT
器官或组织 性腺 红骨髓 结肠 肺 胃 膀胱 乳腺 肝 食道 甲状腺 皮肤 骨表面 其余器官或组织 脑 唾液腺 合计 WT (13) 0.20 0.12 0.12 0.12 0.12 0.05 0.05 0.05 0.05 0.05 0.01 0.01 0.05 WT (15) 0.08 0.12 0.12 0.12 0.12 0.04 0.12 0.04 0.04 0.04 0.01 0.01 0.12 0.01 0.01 1

放射卫生基本知识和术语

放射卫生基本知识和术语

放射治疗:是指利用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治疗
肿瘤等疾病的技术。 整理课件
28
放射诊疗: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产生的 射线进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核医学:是指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诊断或治疗疾 病或进行医学研究的技术。
介入放射学:是指在医学影像系统监视引导下,
经皮针穿刺或引入导管做抽吸注射、引流或对
管腔、血管等做成型、灌注、栓塞等,以诊断 与治疗疾病的技术。
原子。原子核里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 质量数是12,称为碳-12核素,或写成12C核素。
整理课件
6
★同位素
一种元素存在着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几 种 原 子 , 互 称 同 位 素 。 如 氧 元 素 有 16O , 17O , 18O三种核素。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上占有同一 位置,化学行为几乎相同,但原子质量或质量数不 同,从而其质谱行为、放射性转变和物理性质(如 放射性等)有所差异。
⒊贝克勒尔(贝可,Bq)
表示放射性活度的国际通用单位,1Bq=1次 衰变/秒。过去使用的放射性活度单位是居里(Ci), 1Ci=3.7×1010Bq。
整理课件
12
电离辐射的来源
天然辐射照射、人工环境照射、医学辐射照 射、职业辐射照射、事故性辐射照射
整理课件
13
⒈天然辐射照射
来自外层空间和太阳表面的宇宙射线,以及地 壳、建筑材料、空气、水、食物和人体内部存在 的地球的放射性核素。
放射卫生基本知识和术语
整理课件
1
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
1896年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 性现象
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 素钋(Po)和镭(Ra)整理课件2来自基本知识★辐射
是以波、粒子或光子的能量束形式传播的一 种能量。

(医政科)放射卫生的基本知识和日常监督

(医政科)放射卫生的基本知识和日常监督
5.10 模拟定位设备机房防护设施应满足相应设备 类型的防护要求。
5.4 在距机房屏蔽体外0.3米处,机房的辐射屏蔽 防护,应满足下列要求:a、b)具有透视功能的X 射线机在透视条件下检测时、CT、乳腺、口内牙 片摄影、牙科全景、牙科全景头颅摄影和全身骨 密度仪房外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目标值应不大 于2.5μsv/h ;其余各种设备机房外可能受到照 射的年有效剂量约束值应不大于0.25msv,测量 时,应对仪器的读数进行时间响应和剂量检定因 子的修正。
• 4、辐射防护剂量单位
• 1)剂量—Sv 、mSv、μSv 、nSv
• (希袄特-简称希)(豪希) (缪希) (那希)
• 2)剂量率—Sv/h 、mSv/h、

μSv/h、 nSv/h
• 3) 剂量换算: 1 Sv=1000 mSv

1 mSv=1000 μSv

1 μSv=1000 nSv
• 5、国家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e)X射线设备及其机房防护检测合格并符合国家 有关规定后方可投入使用。
•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 规范》(GB17589-2011)
6.2 CT机房周围辐射水平检测每年一次。(其他放射 设备周围辐射水平定期检测的规定在哪里?)
2.检查方法
• 检查不同种类放射设备所在工作场所的面 积及最小单边长度,并核实建设时间;
2.检查方法
• 现场查看放射工作场所入口处、控制区进出 口及其他适当位置是否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 志和工作指示灯、防护主要事项、警示语句、 闭门装置、灯与门有效联动等。是否设置 “禁止入内”、“禁止停留”图形标识和 “红色警示线” 。查验设置的规范性,如防 护门打开时是否可见警示标识,红色警示线 是否清晰可见,工作指示灯运作是否正常和 醒目,闭门装置是否有效等。

放射卫生基础知识

放射卫生基础知识

放射卫生基础知识目录1. 放射卫生基础知识 (2)1.1 放射性物质与辐射防护 (2)1.2 放射卫生法律法规 (4)1.3 放射卫生监督与管理 (5)1.4 放射防护设施与措施 (6)1.5 放射防护教育与培训 (8)1.6 放射防护科研与技术开发 (9)1.7 放射防护国际合作与交流 (10)2. 放射性物质与辐射防护 (12)2.1 放射性物质的定义与分类 (13)2.2 放射性物质的物理特性 (15)2.3 放射性物质的危害与效应 (16)2.4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8)3. 放射卫生法律法规 (19)3.1 中国放射卫生法律法规概述 (20)3.2 中国放射卫生相关法规与标准 (21)3.3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放射卫生法律法规 (22)4. 放射卫生监督与管理 (24)4.1 中国放射卫生监督机构与职责 (25)4.2 中国放射卫生管理体系与程序 (26)4.3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放射卫生监督与管理机构与职责 (28)5. 放射防护设施与措施 (30)5.1 主要放射防护设施的类型与特点 (31)5.2 主要放射防护措施的实施与管理 (32)6. 放射防护教育与培训 (33)6.1 中国放射防护教育与培训体系与发展现状 (34)6.2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放射防护教育与培训体系与发展现状 (36)7. 放射防护科研与技术开发 (37)7.1 中国放射防护科研与技术开发的主要方向与应用领域 (39)7.2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放射防护科研与技术开发的主要方向与应用领域408. 放射防护国际合作与交流 (42)8.1 中国参与国际放射防护合作与交流的情况与成果 (43)8.2 其他国家和地区参与国际放射防护合作与交流的情况与成果441. 放射卫生基础知识放射卫生是一门覆盖范围广泛的学科,旨在通过控制 ionizing radiation (电离辐射)的释放和暴露,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

它涉及理解辐射的特性、剂量测量、个人防护以及辐射安全管理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Sv = 1 J/kg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人体器官或组织的权重因子WT
器官或组织
WT
性腺
0.20
红骨髓
0.12
结肠
0.12

0.12

0.12
膀胱
0.05
乳腺
0.05

0.05
食道
0.05
甲状腺
0.05
皮肤
0.01
骨表面
0.01
其余器官或组织
0.05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原发作用和继发作用)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能量转移方式
★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 用
– 电离与激发 – 辐射损失
dE dx
ion

4z 2 e 4
m0v 2
NZ
ln
2m0 v 2 I

dE dx rad
Z2 z 2 m2
NE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能量转移方式
★ X、 射线(也称为光 子)与物质相互作用
放射卫生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 1、有关辐射及防护的基础知识 • 2、医用X射线的防护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宏观物质世界的组成
原子是非常微小的,原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10-10m。定义为1埃,记为lA。
原子核直径仅几十费米(10-15m),密度高达1.66E+11吨/Cm3,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 中在原子核,核外电子在各自不同能量级的轨道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核子质量≈1.67E-24g;电子质量≈ 9.1E-28g。 1836倍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人类年均受照的有效剂量(mSv)
mSv 2.5
2.4
2
1.5
1
0.4
0.5
0.005 0.002 0.0002
0天然本底 医疗大照气射层核试验切事故 核能生产
人类电离辐射来源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放射性同位素
• 放射性同位素 可根据需要制 成放射源,在 任何时间、任 何环境下一直 放射出射线
常规x射线检查基本构件 一般检查的便携式设备
医用X射线诊断机(透视机)
电视遥控透视(明室操作)
荧光屏近台透视(暗室操作)
CT机
医用诊断X射线
阴极:产生和 发射热电子
阳极:高速电子 撞击,产生X线
直射线:从X线球管直接发 射出来的X线。
是透视和摄影有用的原射 线束。 漏射线:机头防护材料内 产生的射线。
半衰期 (T 1 / 2 ): 放射性核素的数目减少至原来一半所需要的 时间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射线装置
• 只有在通电、 高电压状态下 产生射线
• 如:加速器、 CT机、X射线机 等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辐射
辐射: 以粒子或电磁波形式传递的能量。 • 粒子:中子n,质子p,α、β、重带电粒子等 • 电磁波:普通电磁波、X、γ射线。 • 辐射之所以有健康危害,是因为其具有能量。 • 大体上,能量转移越大,辐射的危害越大。
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
• X线机房防护: 最优化的防护设计原则,位 置恰当、布局合理、防护厚度适当。
• 机房的位置 :方便病人、兼顾周围环境的 辐射安全。
• 机房的整体布局:安全、方便、卫生 • 机房的面积:减少散射线。 • 防护用材选择合理经济:结构性能好、稳
定性好 、防护性能好 。
医用X射线诊断机(摄片机)
• 医用X射线诊断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检查手段,近 十年来,新技术方法和设备不断出现,使无数患 者受益。
• 由于X射线对人类的健康可能带来一定的危害, 因此要对其进行必要的防护。
X线防护的措施
基本措施有三种: 时间防护 距离防护 屏蔽防护
防护的对象
• 工作人员 • 患者或受检者 • 公众
用人单位应根据实际需 要为工作人员提供适用、 足够和符合有关标准的个 人防护用具, 如各类防护服 、防护围裙、防护手套等 ,并应使他们了解其性能 和使用方法。
3、16岁~18岁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受到X线的辐射,其剂 量限值为:
1) 年有效剂量不超过6 mSv;
2) 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不超过50mSv;
3) 四肢(手和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不超过 150mSv。
ICRP建议,个人剂量不超过10μSv/年,同时 集体剂量不超过1人.Sv/年的辐射实践可以申请 豁免(免检管理)。
(f为吸收系数,与受照物质的原子序数和密度有关)
f(空气) :0.873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当量剂量HT
辐射生物学特点:电离辐射种类不同所产生的生物效应不同。
即使吸收剂量相同, 不同的辐射对同一器官/组织造成的生物 学效果不同.
引入辐射权重因子WR , 定义组织或器官的当量剂量HT,R
组织或器官当量剂量: HT,R DT,R WR
– 光电效应 – 康普顿效应 – 电子对效应
K
Z5 h 7 / 2
ph
Z5 h 1
h <<m0C2 h >>m0C2
σ∝Z2
σ∝Z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能量引起原子电离的辐射 (>10eV)
核辐射(n, p, α,β,X/γ,其它带电粒子等)都是电离辐 射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继发作
用• 是在细胞损伤的基础上,引起各组织器官和系
统的损伤,导致临床症状的出现,甚至机体死 亡。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从辐射损伤出现的范围来看,可发生在 受照射者本人也可出现在其后裔的身上。出 现在受照射者本人身上的称为躯体效应;出 现在受照射者后裔身上的称为遗传效应。根 据效应出现的时间,也可分为近期效应和远 期效应。
辐射权重 1 1 5 10 20 10 5 5 20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有效剂量E:
体内所有组织器官加权后的当量剂量之和
即使当量剂量相同, 不同器官/组织的生物学效果不同。 引入组织权重因子WT 定义有效剂量E
单位:J/kg
E WT DT
T
WT WR DT,R
T
R
专用名称:Sievert, Sv(希沃特)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辐射防护最优化
风险
不可接受范围
允许范围
有效剂量
对工作人员的限值(20mSv)/年 不可接受水平
调查水平
源的相关约束
可接受水平 职业照射最优化
3/10水平
可耐受水平
1/10水平
注意:
引入一个辐射实践必须是正当的,受照剂量 不能超出剂量限值,同时进行最优化的放射 防护设计,将辐射水平降至可合理达到的尽 可能低的水平。---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安全是相对的,而危险是绝对的,“可以接 受的水平”是与其他所谓安全性行业相比而 得来的。在一般行业,年危险度在10-3水平 是比较普遍的,10-5至10-4危险度被认为是安 全水平。
医用X射线的防护
• 自1895年伦琴发现X线不久,在从事X射线试验 的人员中发现了放射性皮炎,同时也发现了眼部 被X线照射后数小时感到疼痛并继发结膜炎,相 继还发现了受照射者出现毛发脱落、白血球减少、 皮肤癌等恶性疾患,并且这些疾患的严重程度和 试验人员所接受X线照射的剂量有关,引起了人 们对辐射危害的高度重视。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公众照射剂量限值
有效剂量限值
1 mSv /年(连续五年平均) 在任何12个月内, 5 mSv
当量剂量限值
眼晶体 皮肤
15 mSv/年 50 mSv /年
注:
1、有效剂量限值是为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 率定的,当量剂量限值是为防止确定性效应 定的。
2、限制孕妇的受照剂量,为保护胎儿,其腹 部表面的剂量限值为不超过2 mSv;在怀孕 8 至 15 周 之 间 , 严 重 智 力 障 碍 的 危 险 度 为 0.4/Sv。对有生育能力的妇女所接受的照射, 应严格按职业照射的剂量限值予以控制。
α 、β 、γ 均来自原子核的衰变(即由原子核内释 放出来)。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人类辐射照射来源
• 辐射源分类 – 天然辐射源:自然界存在的能释放出放射线的 物质 – 人工辐射源:人工生产的能释放电离辐射的装 置或经加工提炼的天然辐射源。军事应用、核 能生产、工农业生产和应用 、医用辐射照射、核事
故 、未来应用
• β粒子与α粒子相比,它的电离作用小, 贯穿本领大,在空气中的射程可达十几 米,需要用几毫米的铝片来屏蔽。Z≥1 的核素均能产生β衰变。
• X.γ射线,不带电荷电离作用小,电离 作用小最小,贯穿本领很大。
不同射线的穿透能力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放射工作场所入口处设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 GB18871--2002 附录F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确定性效应
是指受照组织中大量细胞被杀死或严重 损伤,损伤的严重程度随剂量的大小而变化 ,这种效应存在着剂量阈值,接受的剂量超 过阈值,这种效应才会发生,切一定发生。 如白内障、皮肤辐射损伤和生育障碍等(也 可视为近期效应) 。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放射防护的目的
• 防止确定性(肯定性)效应的发生。 • 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

全部死亡


部分死亡

机能、血液变化。

可恢复的机能变化
效 无明显病变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外照射放射防护的措施
• 时间 • 距离 • 屏蔽
相关基础知识简介
职业照射剂量限值
眼睛体 皮肤
有效剂量限值 20 mSv /年(连续五年平均) 在任一12个月的时间内有效剂量不超过50 mS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