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的师德素养
教师应具备的师德师风素养

教师应具备的师德师风素养教师是社会的灵魂工程师,肩负着培养和引导学生的重任。
而教师应具备的师德师风素养更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和期待。
本文将从教师的专业能力、高尚情操和正确道德观等方面,探讨教师应具备的师德师风素养。
一、专业能力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学生的引导者,必须具备高度的专业能力。
首先,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不仅要了解专业知识的前沿动态,还要持续学习和提升自己,保持与时俱进。
其次,教师还应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能够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合理安排教学任务,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高尚情操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工作者,更是学生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的榜样。
教师应具备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首先,教师要有爱心和耐心,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其次,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能够与学生、家长和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
此外,教师还应具备正直诚信的品质,严格遵守教育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慎言慎行,做到言行一致。
三、正确的道德观教师应具备正确的道德观,这对于教育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要秉持人民教育为本的理念,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其次,教师要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引导学生珍惜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文化认同。
此外,教师还要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乐观向上,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结起来,教师应具备的师德师风素养包括专业能力、高尚情操和正确道德观。
只有具备这些素养,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每位教师都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师风素养,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应具备哪些师德修养

教师应具备哪些师德修养教师是社会的灵魂工程师,肩负着培养未来的重任。
作为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师德修养。
师德修养是教师工作的灵魂和底色,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教师应具备哪些师德修养。
首先,教师应具备爱岗敬业的师德修养。
爱岗敬业是教师最基本的师德要求,教师应该热爱自己的事业,对工作充满热情。
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才能做好教育工作,才能有所成就。
教师应该勤勉工作,认真备课,关心学生,悉心指导,用心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不负学生和社会的期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其次,教师应具备廉洁纪律的师德修养。
廉洁纪律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遵守职业操守,做到廉洁自律,不受任何金钱或物质诱惑。
教师要坚守职业道德底线,不能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不能揩油盗污。
只有做到廉洁自律,才能保持职业的尊严和荣誉,才能得到学生和社会的尊重和信任。
再次,教师应具备公正公平的师德修养。
公正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基础,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做到处理事务公正,不偏不倚。
教师在评价学生成绩时应当客观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教师在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时应当平心静气,公正处理,不能偏袒任何一方。
只有公正公平,才能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
最后,教师应具备谦虚谨慎的师德修养。
谦虚谨慎是教师修养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心怀谦逊,虚心学习,不骄不躁。
教师在面对学生和家长时应该态度谦和,言行谨慎,不得骄横跋扈。
教师要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勇气,不断完善自己,不停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只有谦虚谨慎,才能更好地与学生和家长相处,更好地育人。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具备爱岗敬业、廉洁纪律、公正公平、谦虚谨慎等师德修养。
只有不断提高自身师德修养,才能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使命,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认真对待自己的师德修养,做到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
教师应具备的师德师风素养

教师应具备的师德师风素养教师是社会的灵魂工程师,他们肩负着培养学生的使命和责任。
因此,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师风素养。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教师应该具备的师德师风素养。
第一,教师应具备坚定的职业道德。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本着真诚、专业和负责的态度对待学生。
教师要求在任课过程中,严守教育纪律,不得借机谋取不正当的利益,不得给学生传递错误的信息和不良的价值观。
此外,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树立榜样,努力追求自身的精神文明素养。
第二,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风。
师风是教师道德行为的外在表现,体现了教师的职业形象和职业素养。
教师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得以德才兼备的学生压倒其他学生,不得任意使用体罚和奖惩手段。
教师还要注重个人仪表的整洁、言行的文明礼貌、与学生良好沟通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修养。
只有具备良好的师风,教师才能够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达到教育育人的目的。
第三,教师应具备亲和力和同理心。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在校期间的良师益友。
教师应该积极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困惑,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引导。
通过对学生的关注和关爱,教师可以建立起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第四,教师应具备自我反省、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教育事业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成长的过程,教师应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反思,及时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教师要不断学习、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参加学科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与同行交流、分享教学经验,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第五,教师应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是传递知识和引领道德的人,他们应该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要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总之,教师是社会的灵魂工程师,他们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重要任务。
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师德师风要求

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师德师风要求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
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教学知识、教育技能和教学经验等方面的能力,而师德师风则体现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具备的道德和职业操守。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师德师风要求。
一、教师的专业素养1.教学知识:教师作为专业人士,需要深入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并且能够将其系统地传授给学生。
此外,教师还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跟上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教育技能: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技能,包括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只有具备这些教育技能,教师才能高效地组织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教学经验:通过实践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是教师成长的一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教师的师德师风要求1.职业操守: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这包括专业行为的准则、教育伦理的规范以及职业责任的担当。
教师应该遵守教育法规,不得从事违法乱纪的行为,对学生要以身作则,做到诚实守信。
2.师生关系: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学业和生活,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教师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教育责任: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秉持为人师表的原则,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应该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4.个人修养: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还应该注重自身的个人修养。
他们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和学术水平。
同时,教师还应该具备团队合作精神,与同事互帮互助,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和进步。
结语: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
专业素养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科知识水平;而师德师风则体现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具备的道德和职业操守。
教师应具备的师德师风素养与能力要求

教师应具备的师德师风素养与能力要求作为教育行业中的重要一员,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素养和能力。
这些素养和能力对于教师的教育实践和学生的成长尤为关键。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论述教师应具备的师德师风素养与能力要求。
一、职业操守与道德品质教师应具备高尚的职业操守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首先,教师应秉持教书育人的职业使命,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和责任感,勤勉工作,严谨治学。
其次,教师应本着诚信、公正、公平的原则,维护教育公平,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索取财物或为个人私利谋取不正当利益。
最后,教师应时刻以身作则,做学生道德行为的榜样,注重自身修养和自我提升。
二、教育教学能力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能力等。
首先,教师应具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力,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教学计划。
其次,教师应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师应具备准确、客观、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能力,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合作能力,能够与学生、家长、同事等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首先,教师应倾听学生的声音,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创设温馨和谐的教育环境。
其次,教师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措施。
最后,教师应与同事协作,共同研讨教学方案和教育问题,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
四、创新精神与发展意识教师应具备创新精神和持续发展的意识,努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个人素质。
首先,教师应关注教育前沿和学科发展动态,不断更新知识和教学理念。
其次,教师应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勇于尝试创新教学方法,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最后,教师应注重个人职业发展,积极参加教育培训和学术研讨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教师师德师风的核心素养

教师师德师风的核心素养教师师德师风是指教师在专业教育工作中表现出的高尚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专业风格。
作为教育事业的推动者和引领者,教师师德师风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石,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师德师风的核心素养包括:职业道德、学科素养、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实践能力。
一、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教师师德师风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行为准则的核心。
教师应具备廉洁奉公、诚信守约、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益的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 廉洁奉公:教师应秉持一颗公正的心态,不受任何私利的干扰,课堂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
2. 诚信守约:教师应言行一致,信守教育承诺,对学生、家长和学校都要保持诚信的态度,不得随意改变教学方案或承诺。
3. 尊重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价值观,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得歧视、羞辱或侮辱学生。
4. 维护学生权益:教师应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不得进行体罚、辱骂或其他侵害学生权益的行为。
二、学科素养学科素养是教师师德师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深入的学科研究能力。
1. 学科基础知识:教师应具备广博的学科基础知识,掌握学科的核心概念、理论框架和基本原理,为学生提供科学而准确的知识传授。
2. 学科研究能力:教师应具备开展学科研究的能力,能够深入学科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育理论素养教育理论素养是教师师德师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教师应具备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能够根据教育科学原理指导教学实践。
1. 教育科学原理:教师应了解教育科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学生发展规律、学习规律、教育评价原则等,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和解决教育问题。
2. 教育改革与创新:教师应积极关注教育改革与创新动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
四、教育实践能力教育实践能力是教师师德师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
做好教育工作需要具备哪些师德师风素养:教师必备的师德师风素养是什么

做好教育工作需要具备哪些师德师风素养:教师必备的师德师风素养是什么2023年了,教师们依然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教育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而对于一名合格的教师来说,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教学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广泛的综合素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师德师风素养。
那么,什么是师德师风素养?教师必备的师德师风素养是什么呢?一、正直诚信正直诚信是一名教师最基本的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恪守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在行为言论上保持高度的诚信和真实,做到说到做到,言行一致。
这些都不仅是教师的基本素养,也是社会公认的职业道德标准。
二、爱岗敬业教师作为未来之路的引领者,必须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服从整个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于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认真对待,以敬业的态度精心教育每一位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操劳。
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挫折,教师都应该以爱岗敬业的精神坚持下去。
三、责任担当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担当精神,承担起对学生、对家长和对社会的教育使命。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细致的分析,了解他们的特点和需求,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制学习方案,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和进步。
除了对学生的责任,教师也有着向领导、家长和社会负责的义务,必须时时刻刻保持教育工作的规范和质量,令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向社会传递出更多正能量。
四、勤奋务实在教育工作中,教师需要细致入微,面对每一个学生都要用心去关注,用心去教育,不能怠慢。
对于一个优秀的教师来说,只有不懈地追求进步,才能不断发展自己、提升素养。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勤奋忠诚,不仅安心奋斗于教育岗位上,还要不断关注市场需求、学科变化和新科技应用,继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育理念。
五、人性关怀教育工作者所承担的岗位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心灵成长赞助良好的基础环境。
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耐心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情感,与他们建立真实、健康的互动关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鼓励。
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内涵

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
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1. 道德要求: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要求教师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正直廉洁、乐于助人、有责任感等。
教师应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2. 专业素养: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教师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保持学习的态度。
3. 人文关怀: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要求教师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困难和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4. 专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要求教师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行业的职业道德准则,不违法乱纪,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搞学术不端行为。
教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维护教育教学的正常秩序。
5. 教育理念: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要求教师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观,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内涵包括道德要求、专业素养、人文关怀、专业道德规范和教育理念等方面,旨在培养教师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师的师德素养
构建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关键在于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践者和实施者,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
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在新形势下,作为教师光有埋头苦干的精神是不够的,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要向教学科研要质量,要效益,这是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迫切要求。
教师要创造性地用好教材,把素质教育渗透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文化、心理、技能、身体等各种素质,让他们德、智、体、美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一、重师德,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学校无大事,处处有教育”,所以,我很注重自己的行为给学生带来的影响。
首先从我自身做起,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必须做到。
比如:我要求学生要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说话,那我就首先做到这些。
在上课时,决不迟到;在集体性的活动中如周会、集会期间,我决不和其他教师闲聊;学校规定学生校内不得骑车,那么我就一进校门首先下车,不管他们看到与否,我也要身体力行地做到这些。
同时平常以一种积极向上、不怕困难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然后用满腔的热情、勤奋的工作态度给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看到希望。
我用我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各方面的工作能顺利展开。
二、尊重热爱学生,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
我们作为教师,要懂得热爱学生,因为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力量之所在。
我们教师对学生的爱和理解,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关怀,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
总结多年做教师工作的体会,我认为:我们教师的爱应撒在学生集体中,我们教师的爱应插在学生的心坎上,包括对优等生的培育,对一般生的促进,对特殊生给予特殊的关怀,对后进生给予的偏爱。
如:我班有位学生,平时自由散漫,说话没有礼貌,上课说话捣乱,不久又因多次打架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对于这样一个学生,我没有急于批评,而是进行多方面观察,与他交谈。
在交谈中,我发现他有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好像别人都欠他什么似的。
有好几次我感到他很奇怪,后来我了解到他是因为父母离异,父亲找了个后娘。
当我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非常同情他,像他这样的孩子如不及时教育,给予特殊的爱,会使他失去学习的信心,发展下去有可能走上邪路。
为了能使他转变,我经常找他谈心,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对待家庭问题。
我记不清多少次和他促膝谈心,有多少次和他一路同行,我的关心教育终于融化了他冰冷的心,他开始变了,变得有礼貌,懂事多了。
学生对爱的感触是十分灵敏的,在教育实践中,倘若我们教师把爱生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比如我们教师对学生投去一个充满信任的殷切的目光,一丝和
蔼可亲的笑意等都会在学生心中掀起波涛,学生的心田里就会如感应线圈在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一样,冒出火花,师生之间在感情上会引起双方信息的“共鸣”“共振”。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师生感情的“共鸣”“共振”期所给的教育,学生的可接受性最强,教育效果也最佳。
美国心理学家里森塔尔等做过一个实验研究,他们到一所小学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名为“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他们在学生名簿上随意抽取一些名字,并告诉教师,他们标出的就是“最佳前途发展者”。
并再三叮嘱我们教师,绝不可透露给学生。
八个月后,他们重返这所学校,对学生测验,结果发现,他们标出的所谓“最佳前途发展者”智力发展都比其他学生有更大的提高,和我们教师的关系和谐,究其原因并非是心理学家测试的准确性所致,而是因为我们教师受到实验者的暗示,对这些“最佳前途发展者”的期望信息有意无意的通过各种表情、态度与行为方式传递给了学生,学生便十分敏感的体察到了教师的好意,使他们充满了幸福感和自信心。
而教师传递给学生的不是别的,就是爱心,这个事实表明,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三、在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中,要给予“爱心”。
“爱心”就是指“热心,精心和耐心”。
热心,就是热心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忠于职守,有点自我牺牲精神,要像做母亲那样,把管理教育自己的孩子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任劳任怨,含辛茹苦。
特别在经济观念更新的今天,更需要如此,如果没点事业心,就会今天想着某某行业奖金多,明天羡慕某些人地位工资高,或者想着某某经营发了财,总想着当我们教师吃亏,不带劲,安不下心来,甚至天天想方设法要跳糟,跳不出便心灰意冷,于是就采取敷衍态度,“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有的家务事和个人的私事缠身,无心思搞教学,总之,跳来跳去总跳不出个人的小圈子,整天不关心学生,这样的教师就会被学生视为冷漠无情的“后娘”,被孩子厌恶的后娘,所说的一切话,将会引起反感,因此对学生漠不关心的教师是搞不好教学的。
精心,就是教师要像孩子的母亲那样细心地去了解和熟悉自己的教育对象,一个母亲对自己的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甚至对不会说话的孩子夜里什么时间撤尿都清清楚楚,我们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性格特征,学习情况,身体情况,社会交际等,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势利导,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教学。
而在了解学生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理解学生,懂得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好所求,理解学生的所作所为,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特征和个性差异,有的放矢的进行疏导。
在启发诱导学生的过程中,倘若名师的指点是准确的,就会如钢琴一样,将会发出十分美妙的音旋。
有一学生,性格开朗,思想活跃,思维敏捷,但学习轻浮,他喜欢英语,经常和我交往,一次他让我在日记本上题字,我写了这样一句话,“芝麻中含油很多,但不下大力气,却挤不出香油来”,这个学生会意地笑着说:“好,深刻”,但他转口又说:“别的教师信不过我”。
我说:“会改变的”。
从那以后这个学生很卖力气,成绩上升得很快,毕业时成为学习上的佼佼者,被评上了三好学生。
耐心,就是我们教师要像母亲教孩子学走路那样有耐性。
从爬,到站扶着学迈步,“摔”倒了,扶起来,从不说半句不耐烦的话,连最愚笨的母亲也总希望看
到自己的孩子迈出那难看而可喜的第一步。
我们教师也是在教学生走路,学走人生的路,在人生道路上能否教学生迈好第一步责任重大,尤其是我们外语我们教师对学生更应加倍的耐心,要想方设法地教会音标和有规可寻的知识,为进一步学好外语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诲人不倦的内涵就在于此。
师生之间由于文化水平,年龄经历,认识能力,情感个性都存在实际的差别,不能凭我们教师的感觉和想当然去要求学生,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经常地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去体验。
耐心就意味着信任,相信学生一定能学会,一定能学好。
我们教师对学生在实行教育或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有很大的耐心。
有耐心就不能对学生动不动就讽刺挖苦,肆意辱骂,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
若动不动就指着学生的鼻子说:“没出息”,“大笨蛋”,“不要脸”等,有的还把这种行为看成严格要求,这完全是一种曲解,我并不否认“严师出高徒”的说法,但那指的是学生行为上的尊严和治学上的严谨,如果我们教师自身都缺乏尊严,还谈什么严格要求学生。
那样做的结果,不仅严不起来,而且适得其反,学生第一次被挖苦,辱骂会难过的痛哭,刺激惯了,就会习以为常,便会嬉皮笑脸。
,一个孩子一旦丧失了自尊心,就会影响一辈子。
一个心浮气躁,情绪冲动易变,为点小事就吹胡子瞪眼,大发雷霆的教师,就会被学生视为最坏的后娘。
我们教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成为好人的愿望,都有一颗向往美好事物的心。
因此在我们教师的心目中应该没有不可救药的学生。
电视剧《今天、明天》中的杨乐乐,在刘老师班是个最坏的学生,来到梁老师班却成了好学生,诚然杨乐乐的转变是有一个过程的,然而这个过程就是师爱的温暖,我们教师的理解和信任,更重要的还是耐心地教育。
在现实生活中“有心栽花花不开”的情况是会有的,但一次成功的事在教育上是难以找到的,只有坚持做下去,一定会取得可喜的成果。
学生对我们教师给予他们的信任和好感是会用信任和爱来报答教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