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课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课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课

课时1 干旱与洪涝[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我国干旱、洪涝灾害类型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2.了解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1.主要特征:一是出现次数①多。

二是②持续时间长,经常出现③季节连旱,时间长达数月,极少数干旱甚至长达几年。

三是④影响的范围广。

一般来说,我国北方地区平均⑤受旱率、⑥成灾率高于南方地区。

2.成因(1)降水方面的因素。

我国季风气候区内,不同地区降水的⑦季节变化是形成全国季节性易旱地区分布的基础。

长江以南地区在7、8月份降水较少,易形成⑧伏旱;华北和东北地区,易形成⑨春旱和⑩春夏连旱;西南地区⑪冬春连旱比较严重。

(2)水资源方面的因素。

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

这种地区之间⑫水土资源的不平衡状况,是造成我国干旱灾害的重要因素。

(3)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

一是我国耕地⑬复种指数的增加,灌溉面积的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的增加;二是我国北方地区⑭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北方受⑮春旱威胁的农田面积进一步扩大;三是我国人口增加,导致生活用水量持续增大,工业的发展,又造成工业用水量、需水量不断增多。

思考1.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为何不是严重旱灾区?答案干旱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造成了损害时,才称为旱灾。

如果干旱发生在无人区,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也就不会形成旱灾,并且旱灾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经济的发达程度有关,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同样程度的干旱造成的旱灾越严重。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虽然雨水不多,年年干旱,但由于人口稀疏,经济落后,因此并不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2.华北地区冬季降水比春季少,为什么我们不说它“冬旱”更为严重?答案春季正值冬小麦生长季节,降水少可能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冬季,春小麦越冬,处在休眠状态,降水少不影响小麦的生长与收成,因此不造成灾害。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1.成因(1)自然原因:由降雨尤其是暴雨所形成的。

夏季的⑯锋面雨带和热带气旋是直接引发暴雨的重要天气因素;气候异常所导致的长时间持续暴雨是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的直接原因。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2.2中国的地质灾害新人教选修5PPT文档共2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2.2中国的地质灾害新人教选修5PPT文档共25页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然灾害2.2中国的地质灾害新人教选修5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2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课件中图版选修5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2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课件中图版选修5
第二节
[学习目标定位]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1.结合天气系统图,理解台风、寒潮的成因、源地及其影 响。 2.掌握中国旱、涝灾害的分布和成因。 3.结合实例,分析台风、寒潮、旱灾和洪涝灾害的危害。
自主学习区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一、台风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 (1)源地:① 菲律宾群岛 以东太平洋面(西太平洋)。
能给所经地区带来充沛的降水,成为当地重要水源,缓解 一些地区的旱情。
自主学习区
二、寒潮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 (1)时间分布: 9 月到次年的 5 月,每年有两个高峰期: 3~ 4 月和 10~ 11 月,其中⑩ (2)空间分布 a.源地:⑪ 北方大陆 与冰雪洋面。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3~4 月最强。
自主学习区
(2)
广东 台湾 浙江 西北 东北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自主学习区
主要在太行山—伏牛山—武陵山—⑦苗岭 以东区域 (3)影响范围 省区:⑧ 广东 、海南、浙江、台湾、福建沿 海受灾最为严重,江苏、广西次之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2.危害 (1)强风危害: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断 电线。 (2)暴雨:导致巨大洪涝灾害。 (3)风暴潮:冲破海堤,引起⑨
互动探究区
(6)有关部门应及时做好防范大风、降温和强降雪的准备工 作;交通运输部门要确保出行安全;电力和能源部门要做 好供电、供气、供暖和供水工作;牧区要注意人畜安全, 农业要防范冻害。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互动探究区
反思归纳 1.台风的分布与影响 (1)分布:我国台风来自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灾害的空 间分布具有沿海重、南方重的特点。 (2)影响我国的台风 ①发源地: 西北太平洋 ②发生季节:5~10月。 。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4中国的生物灾害课件中图版选修52018050818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4中国的生物灾害课件中图版选修52018050818

可以分析龙王庙的分布与水灾的关系。
(2)蝗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黄海的沿海滩涂,黄、淮、

本课时栏目讲栏目开关 开
海河的沿岸滩地,河北、山东的低洼地区。黄河下游地区 最为集中,尤其是河北、山东、河南三省。 (3)干旱使水位下降,海岸、河滩滩地裸露,出现大面积的
关 荒滩草地,杂草丛生,适于蝗虫的生长、繁殖。
互动探究区

课 时
(1)由材料可知,我国鼠害严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别
栏 目
是什么?

关 (2)鼠类对草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草场过载与
鼠害加剧有无关系?为什么?
(3)结合材料绘制草地鼠害与草场退化恶性循环示意图。
互动探究区
答案 (1)降水少,气候干旱地区广;草场植被破坏,导致
土地荒漠化加剧,为鼠类提供有利的生存环境。
载是公元前 707 年。近年来,受气候异常、土壤沙化和盐
碱化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我国新蝗区不断产生,
老蝗区蝗害反复,蝗灾发生逐年加重。
互动探究区
材料二 传统社会中,人们每遇到蝗灾时就到虫神庙中求
蝗神接受人们的供品,不再吃他们的庄稼,在中国不同地
区,虫神庙有不同的名称。
本 (1)蝗神庙的分布与蝗灾分布有何关系?利用这种方法还可
积预计 490 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 110 万亩,防控形势严峻。
本 据此回答 5~6 题。
课 时
5.下列有关鼠类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目 A.鼠类会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

关 B.鼠类传播禽流感,危害人类健康
()
C.鼠类破坏森林和草原
D.鼠类糟蹋粮食,造成农作物减产
自我检测区

高考地理复习选修部分选修五第2讲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高考地理复习选修部分选修五第2讲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2讲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考点一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疑难剖析3.寒潮(1)影响寒潮强度的因素(2)影响我国寒潮的路径寒潮入侵我国的主要路径:①西路:从西伯利亚西部进入我国新疆,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②中路:从西伯利亚中部和蒙古进入我国后,经河套地区和华中南下;③东路:从西伯利亚东北部经过蒙古东部进入我国东北地区,经华北地区南下。

(3)寒潮的影响及地区差异4.台风(1)台风形成的条件①有广阔的暖洋面,海水通过蒸发,能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

②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凝结致雨。

(如下图所示)③合适的纬度,以10°~15°间为最合适。

(2)结构从台风结构看,台风可分为台风眼、旋涡风雨区和外围大风区三部分。

(3)影响我国的台风路径(4)影响:①弊: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

②利:缓解旱情,降温消暑。

即时训练1.(2011·山东文综)下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考点二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疑难剖析即时训练2.(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

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考点三 中国的虫灾与鼠害 疑难剖析我国的病、虫、鼠等生物灾害相当严重,危害极大。

下面就我国的虫灾和鼠害的主要种类、即时训练3.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3月24日《南方农村报》讯:走进广西南宁横县莲塘镇佛子村的山林,数厘米长的松毛虫随处可见,每一根松树枝上,都有十几条松毛虫在蠕动。

原本苍翠碧绿的山林早已变得枯黄焦黑,就像大火烧过一般,其间数以万计的松毛虫大肆啃食着鲜嫩的松针。

2018年高中地理第2章中国的自然灾害2.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课件新人教版选修5

2018年高中地理第2章中国的自然灾害2.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课件新人教版选修5
自然灾害 地域分异
旱灾
洪涝
黄淮海平原、④ 东北平原 为多发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⑤ 黄淮海平原 为多发区
地震
滑坡、泥石流 低温冷害 台风
⑥台湾省 、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
西南为多发区 ⑦ 东北 地区为多发区 ⑧ 东南沿海地区 为多发区
答案
二、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 1.人员伤亡损失大 众多 人口⑨ ____ (1)原因 全国90%以上的人口集中区(黑龙江黑河—云南⑩ 腾冲 一线 ⑪东南 )与⑫ 水旱 等自然灾害, 多发区重合
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故选②③⑤。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7
5.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C )
A.干旱与泥石流 解析 B.台风与干旱
C.洪涝与干旱 D.台风与寒潮
洪涝和干旱因其影响范围广,持续
时间长,加上我国农业所占面积大,因此
对我国的影响最大。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7
6.与其他地区相比,图中地区Ⅳ分布最为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2.1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2.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冰雹
雪灾
冻雨
旱灾
洪涝
风暴潮
滑坡
地震
泥石流
虫害
蝗灾
2010年中国自然灾害警示录
2010年,地球村里并不太平。 环顾世界,海地强震、冰岛火山喷发、巴基斯坦洪水肆虐、日本等国遭 遇罕见高温、俄罗斯大火……自然灾害,已成为人类共同的挑战。 而灾害中,中国似乎经历了更多。 干旱:入春以来,全国有25个省份遭受重旱,江河干涸、土地龟裂。 洪涝:全国七大流域先后发生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水,险情出现之多、受 灾损失之重,都创下了本世纪以来的极值。 地震:云南、河北、四川、青海等11个省份遭受地震灾害,其中4月 14日,青海玉树发生了当地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强烈的地震。 台风:“狮子山”等台风先后在我国登陆,横扫东南沿海地区…… 联合国减灾科技委员会的报告中这样描述中国:“这是世界上自然灾害 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从有人类记录以来,旱涝灾害、山地灾害、海洋 灾害每年都在中国发生。”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学案 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学案 湘教版选修5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1.识记我国干旱、洪涝灾害的分布特征;寒潮的特点、入侵路径;台风的移动路径。

2.理解我国旱涝灾害的成因。

3.理解寒潮、台风对我国的危害。

我国的干旱灾害 【自主学习】1.特征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的范围广。

2.形成原因 (1)降水因素降水的季节变化(季节性易旱地区)⎩⎪⎨⎪⎧①长江以南:7、8月份伏旱②华北、东北:春旱和春夏连旱③西南地区:冬春连旱降水的年际变化: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地区,发生干旱的几率较大。

(2)水资源因素(3)社会经济因素:工农业生产用水量提高。

①耕地复种指数增加,灌溉面积扩大。

②北方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

③人口的增加→生活用水量增大;工业发展→工业用水量、需水量增多。

1.我国的四个旱灾中心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提示:华北地区、江淮地区、华南地区及西南地区。

2.我国旱灾最严重的区域在哪里?原因是什么?提示:华北平原。

原因:①华北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春季降水少,易发生春旱;②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③春季华北地区雨季还未来临,而农耕已经开始,农业用水量大;④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核心归纳】 我国旱灾的类型及成因旱灾类型旱灾成因自然原因人类活动东北、华北地区春旱为主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而雨季未到,降水稀少春季正值东北农作物播种期和华北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期长江以南伏旱为主7、8月份,雨带北移,该地受副高控制,出现高温晴朗天气,形成“伏旱”作物生长期、水电和城市用水需求量大西南地区冬春连旱为主冬春季,西南气流和北方气流交汇于西南地区的北部、东北部、东部,在那里形成了连续阴雨天气;而该地区处于锋面以西,为旱季无论是该地区东北边缘的低温阴雨天气还是该地区的低温干旱天气,都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很大1.利用谚语理解记忆旱灾的区域特点“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东北夏旱“春雨贵如油”——华北春旱“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长江地区伏旱2.图解我国四大旱灾地区的成灾原因【跟踪训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2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课件中图版选修5

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2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课件中图版选修5

1
2
3
4-5
6
1.下列各组省区中,受台风灾害影响最大的是( A.桂、滇、黔 C.赣、鄂、湘 B.粤、闽、浙 D.冀、晋、豫
)
解析: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答案:B
1
2
3
4-5
6
2.山东属于哪个旱灾多发中心?( A.华北 B.华南 解析:山东属于华北地区。 答案:A
) C.西南 D.江淮
探究一
探究二
●名师精讲● 1.我国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探究一
探究二
2.我国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 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主要有干旱、暴雨、热带气旋、风雹、冷冻、雪 灾、热浪、干热风、连阴雨、沙尘暴、浓雾等,其时间、空间上分布有以下 规律 : 11 月至次年 3 、4 月 :全国大部分寒潮、冷冻、雪灾;秋冬早晨浓雾 月 :华北、西北春旱、沙尘暴; 华南暴雨、冰雹和低温 干热风;长江中下游梅雨、洪涝灾害 5 6 月 :华北、西北
1
2
3
4-5
6
6.读我国台风和寒潮影响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受寒潮影响频繁的省级行政区有 。(至少列举三个省区) (2)台风主要有哪些危害 ?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影响? (3)从我国地势的特点分析,为什么寒潮对我国西部地区影响较小?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1
2
3
4-5
6
解析:第(1) 题,结合图例中寒潮出现次数,可以列出三个受寒潮影响频繁的 省区。第(2)题,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带来的丰沛降水能缓解长 江流域的伏旱,利于农业生产。第(3)题,我国西部地区地势高,再加上山脉阻 挡,受寒潮影响较小。 答案:(1)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2)台风危害主要表现为强风、暴雨和风暴潮。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是能带来丰沛的降水,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 (3)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地区地势高,再加上山脉在一定程度上阻挡 了冷空气,所以寒潮对我国西部地区影响较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1 干旱与洪涝[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我国干旱、洪涝灾害类型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2.了解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1.主要特征:一是出现次数①多。

二是②持续时间长,经常出现③季节连旱,时间长达数月,极少数干旱甚至长达几年。

三是④影响的范围广。

一般来说,我国北方地区平均⑤受旱率、⑥成灾率高于南方地区。

2.成因(1)降水方面的因素。

我国季风气候区内,不同地区降水的⑦季节变化是形成全国季节性易旱地区分布的基础。

长江以南地区在7、8月份降水较少,易形成⑧伏旱;华北和东北地区,易形成⑨春旱和⑩春夏连旱;西南地区⑪冬春连旱比较严重。

(2)水资源方面的因素。

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

这种地区之间⑫水土资源的不平衡状况,是造成我国干旱灾害的重要因素。

(3)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

一是我国耕地⑬复种指数的增加,灌溉面积的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的增加;二是我国北方地区⑭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北方受⑮春旱威胁的农田面积进一步扩大;三是我国人口增加,导致生活用水量持续增大,工业的发展,又造成工业用水量、需水量不断增多。

思考1.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为何不是严重旱灾区?答案干旱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造成了损害时,才称为旱灾。

如果干旱发生在无人区,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也就不会形成旱灾,并且旱灾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经济的发达程度有关,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同样程度的干旱造成的旱灾越严重。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虽然雨水不多,年年干旱,但由于人口稀疏,经济落后,因此并不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2.华北地区冬季降水比春季少,为什么我们不说它“冬旱”更为严重?答案春季正值冬小麦生长季节,降水少可能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冬季,春小麦越冬,处在休眠状态,降水少不影响小麦的生长与收成,因此不造成灾害。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1.成因(1)自然原因:由降雨尤其是暴雨所形成的。

夏季的⑯锋面雨带和热带气旋是直接引发暴雨的重要天气因素;气候异常所导致的长时间持续暴雨是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的直接原因。

(2)人为原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造成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流排水不畅。

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蓄能力减弱。

2.时空分布25西北内陆递减。

⑱南方地区降水量大,雨季(1)空间分布:我国年降水量从⑰东南沿海向○长,暴雨多,是洪涝灾害多发地区。

(2)时间分布: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生于春、夏、秋季,以夏季最为集中。

思考3.你知道有哪些社会经济活动会加重洪涝灾害?答案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修筑堤坝等。

4.洪水是否一定形成洪灾?答案不一定。

只有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灾害时,才形成洪灾。

5.为什么我国的七大江河流域是我国防洪和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答案我国的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七大江河流域的中下游。

这里农业和工业发达,人口和城市集中,洪涝可以导致严重的灾情,因此是防洪的重点地区;七大江河的中上游地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状况,使得下游泥沙淤积,河道堵塞,直接影响中下游的排洪泄洪情况,因此七大江河流域也是我国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

探究点一我国的干旱灾害探究活动读“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干旱频次大于30的地区是________平原、________________平原及________________流域。

(2)从水资源方面看,北方干旱灾害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社会经济方面看,北方干旱灾害严重的原因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华北长江中下游珠江(2)北方水资源数量少、耕地多、水土资源不平衡、供需矛盾突出(3)①北方耕地复种指数增加,灌溉面积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增加②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受春旱威胁的农田面积扩大③北方地区人口多,工农业发达,生活和工农业用水量大反思归纳我国旱灾的类型及成因迁移应用1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常有灾害性天气发生。

据此回答(1)~(2)题。

(1)对该地区水稻生长影响较为严重的干热少雨天气一般发生在( )A.3、4月B.5、6月C.7、8月D.9、10月(2)导致这种干热少雨天气的直接原因是( )A.副高控制B.湖泊减少C.全球变暖D.地形影响答案(1)C (2)A解析我国江南地区7、8月份由于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热少雨天气,出现伏旱。

探究点二我国的洪涝灾害探究活动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

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洪涝灾害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

(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

(答三点即可)反思归纳我国季风气候对洪涝灾害形成的影响(1)夏季风的进退与降水的关系(2)夏季风强弱与降水夏季风强的年份,锋面雨带迅速推移到北方,北方降水多,形成涝灾;南方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多旱灾。

夏季风弱的年份,锋面雨带长期控制南方,南方降水多,形成涝灾;北方受单一气团控制,多旱灾。

迁移应用2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

(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答案(1)6月份。

受夏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

(2)A地: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B地: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A、B两地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从而根据自然灾害的形成与防治来组织答案。

从图示经纬度、等高线来看,A地位于地势陡峻的河谷地带,处在北纬30°附近,受锋面雨带的影响,6月份降水集中易引发洪水灾害。

A、B两地的地形条件、人类活动等方面不同,其预防洪涝灾害的措施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进行回答。

干旱与洪涝错误!1.下列不是我国干旱灾害多发原因的是( )A.热带面积广,太阳辐射强B.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强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D.土壤保水性能差答案 A解析干旱是土壤和空气中缺水的现象,因此干旱的成因既与气候有关,也与土壤有关。

2.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江淮地区D.华北地区答案 D解析东北地区冬季积雪,春季融化使土壤墒情较好,有利于春耕生产;西北地区由于农业需水量相对较小,也没有严重的春旱;江淮地区由于地处秦岭—淮河以南的湿润地区,雨季来得较早,降水量较大,因此不存在春旱。

华北地区由于雨季来得晚,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农业灌溉又需要大量的水源,因此春旱特别严重。

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洪涝次数最多的河段是( )A.川江河段B.长江下游河段C.荆江河段D.金沙江段4.该河段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①上游支流多,呈扇形水系②流量季节变化大③河道弯曲,水流不畅④人们砍伐森林,围湖造田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 3.C 4.C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洪涝次数最多的河段是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

第4题,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加上人类的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道,河床抬高;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洪蓄洪能力下降,造成洪涝灾害频发。

5.读下图两幅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Ⅰ地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与其他的地区相比,Ⅳ地区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________的特点。

(2)图中死亡人数最多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______。

(3)综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

(4)分析近年来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成灾强度上升的人为原因。

答案(1)旱涝联系性(2)地震(3)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洪涝、暴雨、干旱等灾害频发;国土面积广大,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频发;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界处,地震多发;海岸线长,常受台风、风暴潮侵袭。

(4)土地资源的过度使用、植被破坏、使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加重,水旱灾害频发,风沙危害加大;围湖造田降低了调蓄洪水的能力;地下水超采,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城市防洪工程标准降低导致内涝加重;大型工程建设造成地质灾害加剧;沿海红树林、珊瑚礁的破坏加剧了台风、风暴潮的威胁。

解析第(1)题,Ⅰ地区为华北地区,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春旱夏涝灾害多发。

Ⅳ地区为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且链发性强。

第(2)题,地震具有突发性、强度大的特点,且多发生在夜间,所以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

第(3)题,我国自然灾害多发,这与我国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

第(4)题,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成灾强度上升主要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有关,不同地区人类的活动不同。

山区——乱采滥伐;平原地区——围湖造田、过度开采地下水;草原地区——过度放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