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技术原理及实操基础培训
气动技术培训课件.

气动技术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气动技术基础》教材第3章“气动元件”及第4章“气动系统设计”,详细内容涉及气动元件的类型、工作原理及选用方法,气动系统的设计步骤、注意事项以及气动回路的搭建。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气动元件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气动系统中的应用。
2. 学会气动系统的设计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气动回路设计。
3. 能够运用气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气动系统的设计步骤及气动元件的选用原则。
教学重点:气动元件工作原理、气动回路的设计与搭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动技术教学模型、PPT演示文稿。
2. 学具:气动元件实物、气动回路搭建工具、学习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通过展示气动技术在工业生产线中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气动技术的优势及重要性。
2. 理论知识讲解(25分钟)讲解气动元件的类型、工作原理及选用方法,结合教材第3章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3.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第4章内容,讲解气动系统设计的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气动回路的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5. 实践操作(20分钟)学生利用气动元件和搭建工具,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气动回路的搭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气动元件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2)设计一个简单的气动回路,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2. 答案:(1)气动元件分类:气源设备、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
工作原理:利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通过气动元件的控制,实现机械设备的自动化。
(2)示例:一个简单的气动回路设计如下:气源设备:空气压缩机、气源处理元件;执行元件:气缸;控制元件:二位五通电磁阀;辅助元件:快速排气阀、消声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气动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气动元件的分类及工作原理;2. 气动系统的设计步骤及注意事项;3. 气动回路的搭建与调试;4.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
气动技术培训课件.

气动技术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主要基于《气动技术基础》教材的第3章和第4章内容,详细讲解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气动系统的设计及调试。
具体内容包括:气动元件的分类及功能、气动系统的基本回路、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气动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气动元件的分类、功能及工作原理,能正确选用气动元件。
2. 学会设计简单的气动控制系统,了解气动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方法。
3. 能够分析和解决气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及方法,气动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重点: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气动系统的基本回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动技术培训课件,气动元件实物,气动系统演示装置。
2. 学具:气动元件手册,气动系统设计软件,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气动元件实物和气动系统演示装置,让学生对气动技术产生直观的认识。
2. 理论讲解:讲解气动元件的分类、功能及工作原理,气动系统的基本回路。
3. 例题讲解: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及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简单的气动控制系统,并进行安装与调试。
六、板书设计1. 气动元件分类及功能2. 气动系统基本回路3. 气动控制系统设计原则4. 气动系统安装与调试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简单的气动控制系统,并进行安装与调试。
2. 答案:根据教材和课堂讲解,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学习更高级的气动控制系统设计方法,了解气动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
本课件以实践情景引入,结合理论讲解、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旨在让学生掌握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促使学生不断进步,为气动技术的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气动控制系统设计原则及方法2. 气动系统的安装与调试3. 例题讲解与实践操作一、气动控制系统设计原则及方法1. 确保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节能。
气动技术培训课件.

气动技术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展开,涉及教材第3章“气动系统”的第4、5节,详细内容包括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气动系统的设计方法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气动元件的功能及工作原理。
2. 学会气动系统的设计方法,具备分析实际气动系统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气动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中运用气动技术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气动系统的设计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分析。
教学重点: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气动系统的设计方法及气动技术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动元件实物、气动系统模型、PPT课件。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气动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通过PPT课件和实物展示,讲解气缸、气阀等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
(2)气动系统的设计方法:讲解气动系统的设计步骤、注意事项,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以实际气动系统为例,讲解如何分析系统中的问题并进行优化设计。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气动系统实例,并提出解决方案。
六、板书设计1. 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2. 气动系统的设计方法(1)设计步骤(2)注意事项3. 气动技术的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
答案:(1)略。
(2)略。
2. 课后拓展:查阅资料,了解气动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例分析、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课后反思如下:1. 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提高课堂氛围。
3. 课后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气动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024年气动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2024年气动基础知识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气动技术基础》教材第1章至第3章,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气动系统的基本概念、气动元件的原理与功能、气动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重点掌握气动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常见气动元件的选用与维护。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气动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气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2. 掌握常见气动元件的原理、功能及选用方法。
3. 学会分析气动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具备一定的气动系统设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气动元件的选用与维护、气动系统设计。
教学重点:气动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常见气动元件的功能及选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动元件实物、气动系统演示装置、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气动系统应用案例,引发学生对气动技术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 气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组成。
2) 气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3) 常见气动元件的原理、功能及选用。
3. 实践操作:1) 观察气动元件实物,了解其结构特点。
2) 演示气动系统的工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气动系统的运行原理。
4. 例题讲解:选用一个简单的气动系统设计案例,讲解气动元件的选用与系统设计方法。
5. 随堂练习:1) 分析气动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选用合适的气动元件。
2) 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气动系统,并进行讨论。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强调气动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气动元件的选用。
六、板书设计1. 气动系统的组成2. 气动系统的工作原理3. 常见气动元件的功能及选用4. 气动系统设计案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解释气动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2) 分析一个实际气动系统应用案例,选用合适的气动元件,并说明理由。
3) 设计一个简单的气动系统,绘制系统原理图。
2. 答案:1) 气动系统的组成包括气源、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等,它们分别负责提供动力、执行动作、控制气流方向和压力等。
(2024年)液压以及气动技术培训

。
9
辅助元件作用及选用方法
油箱
储存液压油,散热和沉淀杂质。选用 时需考虑油箱容量、散热面积和沉淀 效果等因素。
滤油器
过滤液压油中的杂质,保证油液清洁 度。选用时需考虑过滤精度、通流能 力和压差等因素。
冷却器
。
听觉法
通过听系统运行时的声 音,判断是否有异常声 响,进而确定故障部位
。
触觉法
通过触摸系统各部位的 温度、振动等,判断系
统是否正常工作。
27
专用仪器检测法
使用专用仪器对系统压 力、流量、温度等参数 进行检测,准确判断故
障原因。
故障排除措施和经验分享
对于液压系统压力不足或不稳定的问题,可以检查液 压泵的工作状态,清洗或更换油路和滤油器,确保液
典型气动系统应用实例
通过实例分析,展示气动系统在不同领域(如自动化生产线、包装机械、食品加工机械 等)中的应用,包括气缸驱动、气马达驱动、真空吸附等。
19
液压与气动混合系统设计与应用实例分析
01
液压与气动混合传动 原理及基本组成
讲解液压与气动混合传动的基本原理 、混合系统的组成以及混合元件的功 能和分类。
通过实例分析,展示液压系统在不同领域(如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
)中的应用,包括压力控制、速度控制、方向控制等。
18
气动系统设计与应用实例分析
气动传动原理及基本组成
讲解气动传动的基本原理、气动系统的组成以及气动元件的功能和分类。
气动系统设计步骤与方法
介绍气动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包括明确设计要求、选择气动元件、设计气动系统图、 确定系统参数等。
液压马达
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与液 压泵结构相似但工作原理相反。主要 类型有齿轮马达、叶片马达、柱塞马 达等。
气动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气动基础知识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气动基础知识,内容涉及《机械基础》第四章第三节:气动系统的组成与原理。
详细内容包括气源装置、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等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功能,以及气动系统的基本控制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气动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各气动元件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2. 学会分析气动系统的控制原理,具备简单的气动系统设计能力。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气动系统的控制原理,气动元件的选型及应用。
教学重点:气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各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动基础知识课件、气动系统演示模型、气压表、气源处理器、气动执行元件、控制阀等。
2. 学具:笔、纸、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气动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引起学生对气动知识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介绍气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气源装置、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等。
(2)讲解各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功能。
3. 实践操作:(1)演示气动系统的工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动元件的相互作用。
(2)指导学生进行气动元件的拆装、调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简单的气动系统控制实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气动系统的控制原理。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气动基础知识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气动系统的基本组成:气源装置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2. 气动元件工作原理及功能:气源装置:提供压缩空气执行元件:将压缩空气转化为机械动作控制元件:控制气流的通断、方向和压力辅助元件:辅助实现气动系统的功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气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操作、例题讲解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气动基础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气动技术原理及实操基础培训

15
6.型号认识(自学)
油雾器与油雾过滤器: 必须分清两者的区别:油雾器是在过虑器后往空气内 加油以润滑阀及气缸;油雾分离器是进一步把压缩空 气从压缩机带来的微量油再分离出来。 油雾器:新型号如:AL40 油雾分离器:新型号如:AFM40 (油雾去除率99.9%) 微雾分离器:新型号如:AFD40 (油雾去除率99.99%)
16
6.型号认识(自学)
空气组合元件(空气三联体) 所谓三联体是一投把调压阀、过虑器与油雾器 三者组合在一起,是气动系统最常用的元件。 也有是调压阀、过虑器与油雾分离器组合。 新型号: AC30三件式组合,AC 二件式组
17
二、气缸
分类: 单作用气缸,双作用气缸,无杆气缸,带锁气 缸,旋转气缸,带导柱气缸等。 常用直线气缸材料及结构分:分铝合金气缸、 拉杆气缸、薄型气缸等。
垂直提升 推荐安全系数
56
六、其他气动元件介绍 1.浮动接头
浮动接头用来连接气缸的活塞杆头与被连接件,使用 得活塞杆与与被连接件间有一定的偏心是量(05-3mm) 及±5°的摆动角度。 注意正确名称。 它连接到一般气缸的标准型号如:JA□-40-14-150 JA---JA系列的浮动接头 ----无是基本型,输出螺纹,F法法兰型,L脚座型。 40---适合的气缸大小 14-150-----螺纹是M14x1.5。
都是用射流原理产生真空,参考结构图如下:
进气
排气
喷射器
52
真空
2.真空发生器符号
53
3.真空吸盘
54
吸盘的吸力计算
真空吸盘理论吸力=真空度X吸盘面积 如:一级真空发生器产生88KPa真空,一个 φ40吸盘,能产生多少吸力?
气动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气动基础知识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流体力学与气动基础》教材,主要涉及第三章“流体力学基础”和第四章“气动基础”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流体的性质与分类,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流体阻力和升力,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及运用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流体力学和气动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会分析流体力学和气动元件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并能够提出解决方案。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的理解和应用,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选用。
重点:流体静力学,流体阻力和升力,气动元件的分类及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动基础知识PPT,流体力学和气动元件实物模型。
2. 学具:笔记本电脑,学习手册,气动元件实操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气动元件在实际应用中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气动技术的应用场景。
2. 理论讲解(10分钟):讲解流体力学基础和气动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关注教学难点和重点。
3. 例题讲解(15分钟):针对教学难点,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加深对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和气动元件工作原理的理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实操演练(15分钟):分组进行气动元件的安装和调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流体力学基础:流体的性质与分类,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
2. 气动基础:流体阻力和升力,气动元件工作原理,气动元件分类及功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流体的性质与分类。
(2)计算流体阻力和升力。
(3)论述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选用。
2. 答案:(1)流体的性质与分类:流体具有无固定形状、可压缩性、粘性等特点。
根据流体的物理性质,可分为气体、液体和塑性流体。
(2)流体阻力和升力:根据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计算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阻力和升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气缸的密封,与检查方法。
l 1、活塞的密件 l 2、活塞杆的密封 l 3、导向件 l 4、密封的使用寿命与安装
气动技术原理及实操基础培训
4.气缸的气缓冲装置原理与调节
l 缸的气缓冲的作用是:在气缸活塞运动到接 近气缸端盖时,通过调节节流孔大小的方式 减慢气缸排气端的排气速度,来降低活塞的 速度,防止活塞撞击端盖,保护气缸。
气动技术原理及实操基础培训
6.电磁阀的手动操作
l 可锁定与不可锁定 l 锁定的:“0”与“1”
气动技术原理及实操基础培训
7.阀的“位”、“通”概念
气动技术原理及实操基础培训
8.常用电磁阀符号图
气动技术原理及实操基础培训
符号图的细节部分认识
气动技术原理及实操基础培训
9.在气路图想像“位”的变换过程一
气动技术原理及实操基础培训
二、气源处理元件
l 空气组合元件:俗称三联体,就是:过滤器+ 减压阀+油雾器(或油雾分离器)。有时看到的 是三个器件,有时过滤器与减压阀合二为一。
l
(过滤器+减压阀),油雾器
过滤器,减压阀,油雾器
气动技术原理及实操基础培训
1. 空气过滤器
l 过滤器主要过滤固体杂质及水,有手动及自动 排水两种,滤芯材料主要是用树脂或铜。
l CA---型号系列,2设计号,CA1与CA2可完全互换。
l
其它有MB、CS1等系列。
l D---无记号是无磁环,有“D”记号时气缸内置磁环。
l F---B是基本型。
l
F活塞杆一侧的气缸端盖有法兰,L有脚座型等等……
l
除少数情况外,一般都是在B型的基础上用螺纹方式增加附件,因此
备件库内只备B型,更换时可把原件的附件拆下用。
l 50---缸径
l 100---行程
l J---或K,有防护套
l N---无记号气缓冲,有“N”是橡胶缓冲。
l A54---配有磁性开关,又如Z73、A54L等,L代表加长线。
l 1---磁性开关数量,无字代表2个,S代表1个,数字代表个数。
气动技术原理及实操基础培训
8. SMC气缸型号认识(自学)
l 举例二: l MGP M 32 – 100- Z76 l MGP---带导杆气缸 l M---M导杆是滑动轴承,L导杆是球轴承。
l 关于2个重要参数,所有品牌的表达都是: 缸径- 行程 或 缸径X行程
气动技术原理及实操基础培训
四、方向控制阀
l 现在生益使用的形式主要有手动阀、电磁阀及 气控阀三种。
气动技术原理及实操基础培训
气缓冲装配图
气动技术原理及实操基础培训
5.单向节流阀
单向节流阀的作用是调节气缸的运行速度。 气动系统中绝大部分使用出口节流方式。 极少数会使用入口节流方式。
气动技术原理及实操基础培训
5.单向节流阀(速度控制阀)
单向节流阀的安装位置:因为…… 为什么绝大数情况下选用出口节流方式?
l 举例二:VS7-6-FG-S-5-□-□
l
VS7-8-FHG-D-5-□-□
l VS7-6或VS7-8-----阀型号
l FG-----二位电磁阀
l
FHG三位中间封闭
l
FJG三位中间排气
l
FPG三位,中间位A、B口单向阀封住
l S-----单线圈,D双线圈
气动技术原理及实操基础培训
10.SMC电磁阀型号(自学)
l
3三位中封式
l
4三位中泄式
l
5三位中压式
l —无记号内部先导,R外部先导。
l 5---线圈电压24VDC,3---AC110V,4---AC220V。
l G—直接出线形式,D---采用DIN形插座形式。
l ---无记号,当标记Z时带指示灯有过电压保护回路。
气动技术原理及实操基础培训
10.SMC电磁阀型号(自学)
气动技术原理及实操基础培训
9.在气路图想像“位”的变换过程二
气动技术原理及实操基础培训
10.SMC电磁阀型号(自学)
l 举例一:VFS3-1-20-□-5-G-◇
l VFS3---电磁阀型号,1配1分接口,2配1或2分接口,等等,表 示阀的大小次序。
l 1---位通线圈标记,1二位单线圈
l
2二位双线圈
l 过滤器带调节阀:由以上两者合成在一起(整体,非 螺纹连接)。新型号如:AW40-04
气动技术原理及实操基础培训
6.型号认识(自学)
l 油雾器与油雾过滤器: l 必须分清两者的区别:油雾器是在过虑器后往空气内
加油以润滑阀及气缸;油雾分离器是进一步把压缩空 气从压缩机带来的微量油再分离出来。
l 油雾器:新型号如:AL40
气动技术原理及实操基础培训
6.磁环与磁性开关
1、气缸要有磁环才能用磁性开关。 2、不同气缸用不同的磁性开关。 3、注意部分气缸安装磁性开关时,要配合适当
的开关安装件。
气动技术原理及实操基础培训
7.气缸与电磁阀的润滑,与油雾器的使用
无油润滑气缸与电磁阀是气动元件的主流。目 前我们在用的大部分元件气缸与阀是无需润滑 的。
气动技术原理及实操基础培训
5.符号认识
过
减
滤
压
器
阀
油
油
微
雾
雾
雾
器
过
过
滤
滤
器 器 气动技术原理及实操基础培训
6.型号认识(自学)
l 以下全部是SMC的型号。
l 调压阀与空气过滤器:
l 调压阀新型号如:AR30-02
l
30---流量是2500l/min,02---接口是1/4”
l 空气过滤器新型号如: AF20-02D l 2000----流量750,02接口大小,D自动排水
l 油雾分离器:新型号如:AFM40 (油雾去除率99.9%)
l
l 微雾分离器:新型号如:AFD40 (油雾去除率99.99%)
气动技术原理及实操基础培训
6.型号认识(自学)
l 空气组合元件(空气三联体) l 所谓三联体是一投把调压阀、过虑器与油雾器
三者组合在一起,是气动系统最常用的元件。 也有是调压阀、过虑器与油雾分离器组合。 l 新型号: AC30三件式组合,AC 二件式组
气动技术原理及实操基础培训
二、气缸
l 分类: l 单作用气缸,双作用气缸,无杆气缸,带锁气
缸,旋转气缸,带导柱气缸等。
l 常用直线气缸材料及结构分:分铝合金气缸、 拉杆气缸、薄型气缸等。
气动技术原理及实操基础培训
1.气缸的装配图及原理
气动技术原理及实操基础培训
1.气缸的装配图及原理二
气动技术原理及Leabharlann 操基础培训气动技术原理及实操基础培训
吸盘的吸力安全系数推荐
气动技术原理及实操基础培训
六、其他气动元件介绍 1.浮动接头
l 浮动接头用来连接气缸的活塞杆头与被连接件,使用 得活塞杆与与被连接件间有一定的偏心是量(05-3mm) 及±5°的摆动角度。
l 注意正确名称。 l 它连接到一般气缸的标准型号如:JA□-40-14-150 l JA---JA系列的浮动接头 l ----无是基本型,输出螺纹,F法法兰型,L脚座型。 l 40---适合的气缸大小 l 14-150-----螺纹是M14x1.5。
l 我公司内部的主要真空元件有: l 真空发生器 l 真空吸盘 l 真空感应开关 l 真空过滤器
气动技术原理及实操基础培训
1.真空发生器
l 分别有单级真空发生器,单级真空发生器带 消声器,多级真空发生器。
l 注:符号与结构形式无直接关系,同样符号 可能有不同的结构形式。但都是用射流原理 产生真空,参考结构图如下:
2.气缸的出力
l 气缸的出力大小: l 常规气缸最大推力F=3.14*D²*P/4 l 气缸的拉力: F=3.14*(D²-d²)*P/4 l 负载率:推荐高速50%,中低速70-80%
气动技术原理及实操基础培训
附页一
l 常规空气输出6-8kg/cm2。 l 调压阀一般情况下,调4.5-5kg/cm2。 l 气缸的缸径用mm为单位。
向外通过过滤芯至输出口。 l 杂质被拦住在精密过滤芯内,油蒸汽和水雾变成液体,
凝聚在过滤材料里,在滤芯内形成小滴,再收集到杯 子的底部。 l SMC的油雾分离器、微雾分离器对油雾的清除率达 99.9%及99.99%。
气动技术原理及实操基础培训
4.认识实物及实际操作
l 调压阀的操作 l 油雾器的操作 l 过滤器的排水,过滤杯的拆装
气动技术原理及实操基础培训
2.减压阀
l 减压阀有活塞或膜片结构,输出压力作用在活塞或膜片上,克服 可调弹簧力使平衡。
l 用调整螺钉调节二次压力,设定弹簧加载将主阀打开,让气流从 初始压力p1输入口到二次压力p2的输出口。
l 当回路连接输出口到达设定压力,则内里的空气作动于膜片上而 产生一提升力相对于弹簧力。如果流量下降,p2就稍微增加,也 增加了作用在膜片上相对于弹簧力的力,膜片和阀随即提升,直 到与弹簧力再次平衡,空气流量通过阀将会减少,直到它的消耗 量和输出压力保持平衡为止。
l 如果流量增加,p2就稍微减小,这个减小使作用在膜片上的力相 对弹簧力减少,膜片和阀下降,直到再次与弹簧力相平衡一致。 这样增加的空气流量通过阀直到它的消耗量和输出压力保持平衡 为止。
l 没有空气消耗,阀是关闭的。
气动技术原理及实操基础培训
3.油雾器
l 油雾器的作用是往压缩空气内加入油雾以润滑 阀及气缸。
无需要润滑是因为在活塞及活塞杆的密封件上 加了润滑脂,可以不加油润滑使用。
当然,加油润滑使用效果及寿命更长。 但要注意的是,一旦气缸或电磁阀加油使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