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自今年三月份校本课程开课以来,已近一年,在校本课程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感触颇深。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当然也有一定的收获,下面结合一年来校本课程教学的经历,谈谈这两方面的情况.:

校本课程在我校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也不可能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完全需要靠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

一、学生的兴趣是开发校本课程的依据。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立足于本校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想方设法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的目标。

1.调查需求

校本课程应当以学校为本,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本,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以地理这一学科来说,补充学生的地理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便可以开发学生身边关于地理教学各个方面的校本课程,比如地方地里特色,影像中的地理,身边的地理等等.其中最有条件开发,也最能体现地理学科特点的便是关于地方地理特色的校本课程.以我们学校为例,通过对学生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需求进行调查。

了解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后,准备设置旅游、环境、灾害等课程。

大多数学生选择了旅游课。

了解了学生的需求,我又征询他们的具体意见,学生们普遍反映愿意了解身边的旅游资源。

2.确定主题

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地理学科组选择了“天津旅游资源”这一内容作

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心. 撰写制定计划,设置校本课程的总目标,课程结构等。并为此开始搜集资料,编写教材。拍摄照片,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最终“津沽畅游“作为地理校本课程的尝试出现在我们的校本课程教材中。

校本课程主题的确定,可以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来确定,调查学生的所需,并且确认其对发展学校的文化有积极的作用。取材立足于当地,立足于现实,体现乡土地理与国家地理,世界地理的联系。

3.组织落实

内设开设的学段,学生数量及课时安排,主要是课程内容及课程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校本课程的教学,应该有别于国家基础课程的教学,至少不应该是以教材为教材,教教材。一个主题的确定,只是确定了教学的一个大致的方向,而教学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是一个补充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完全接受的过程。从这一点意义上说,校本课程的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有着更多相似的地方,但它又有别于研究性学习。

刚开始开课时,只编写了四节内容,每讲一节课后,就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座谈的内容是如果进行这个课程的改进,你想了解些什么综合各位同学的意见,总结出来,他们想了解的是天津的文物古迹,风土人情及自然风光。各个古迹的具体历史背景是什么?它们的开发保护情况如何?在本地人甚至外地人的心目中,天津的文物古迹知名度高不高?或者说,在众多的文物古迹当中,哪些古迹的知名度较高,我们可以为天津的文物古迹的保护开发做些什么等。

针对学生提出的想了解的内容,我再询问学生,如果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办这实际上也是在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这个校本课程的教学,最后经过大家的讨论一致决定,应该成立几个小组,同学们分工合作,选择自

己有兴趣问题,整理资料,得出成果后,综合到老师那里,向本课程同学展示,在课上师生共同交流。

刚开始还可以,后来同学们向我送来的不是捷报,而是一肚子的苦水,图书馆关于这一类的书籍少之又少,寻找资料相当困难。每天还有一定的作业,上网搜索的机会很少,同学们开始调查时才明白,要进行调查研究,必须先设计一份问卷,这份问卷到底应该怎样设计,学生开始摸不着头脑了。根据这些情况,我在下一节课讲授了天津旅游资源的分类,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为解决资料搜集组的问题,经协商给他们提供了老师的电脑进行资料的搜集,并帮助他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并简单指导他们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

随着学习计划实施的深入,资料搜集的同学发现天津的文物古迹还真不少,哪些是区级,哪些是市级,哪些是国家级,现在才刚刚搞清楚。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同学们对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概念混淆不清,于是,在下一节课对这个问题又作了一点解释,效果很好。

经过近一个月的实践,在一次全区性校本课程展示中,向区内领导及部分同行展示我们的课程,师生的互动获得了各位听课老师的好评,得到了肯定。

4.组织评价

这里涉及的是教师、学生与课程方案三方面,以及评价内容方式、结果处理等。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面对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改进,自我激励,从而保证了校本课程健康顺利的进行。

二、培养课程意识,提高教师素质。

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教师在校本课程中是否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首先要有与时俱进的意识。校本课程最大的特点是教师的发展立足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在实践中深化专知识,更新教学手段和观念,从而推动教师的专业化。

课程开发突出一个“本”字,即学校的特色。教师要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掌握主流和方向。一方面要突出学校这个“本”,以学校特色为突破口。另一方面要基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性质和特点。要求我们从自身的“本”出发,教师的人格特征也往往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教师的才艺等。

既然是“校本”就应当校校不同,照搬照抄是完全行不通的。

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要想搞好校本课程唯一的办法就是立足现实,结合本校发挥创新意识。即教师不仅是课程开发者,同时也是课程实施者。

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需要。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了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为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有不少同学都在自己的研究型学习课题中选了有关天津的风俗民情等课题。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可以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充分体现了学校教育的人文关怀。能够反映学校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参与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活动,如:调查研究、教材的编写、课程实施与评价等,可以使教师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并在能动的实践中更新课程观念,增强教师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困惑。

一年的实施过程,回过头来认真地反思,我们发现,在掌声、笑声与汗水的背后,还是有那么多的疑惑与遗憾。

1.学生的时间性、与空间性

一个高中学生,他所要学习的课程总共不少于十二门。不用说每一门功课的知识都要求用这种方式获取,单就一门功课的一个知识点用这种方式来获取的话,他们花费在这上面的时间也是非常可观。我在一学期中只留了一个课题作业,在完成课题的时候,遇到的最大的阻碍来自于学习时间的及其有限。这样的例外一次尚可,再多几次呢或者有几门功课同时进行这种尝试呢?最后的结果会是怎样,如果每位老师都不得不占有学生其他的时间,又如何保障学生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如果因为时间不够,各位老师又放弃实施的话,那又如何体现校本课程学习的特点和要求。

学生活动空间的有限,也是成功进行校本课程教学的阻碍.我所进行的这个校本课程的教学,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带领学生实地进行考察。按道理,这本应该是我们这个校本课程最应该进行的一个环节,也是最吸引学生的一个环节。但由于学生时间的有限,我只在学校的校园里转了转,尽管和文物古迹只是近在咫尺,而我们却只能和学生从互联网上搜索信息。

2.有些知识是跨学科的综合研究,能否有培训部门培训指导。

3.校本课程如何与教学联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校本课程开发在我校刚刚开始,还有许多可以利用的资源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利用,还有许多问题要我们去思考,同时还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

我们深信,有各级领导的支持、师生的通力合作,校本课程一定可以做好,一定会有一个飞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