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8中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全部)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第15讲 电功、电功率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第15讲 电功、电功率

端.
(4)(2022·无锡)接通电源,闭合开关后,无论怎样移动滑片,小灯泡均
不发光,电流表指针不偏转,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说明电压表与电
源之间的电路连接是串串联联.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可能是小小灯灯泡断
路路.
泡断
(5)排除故障后,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1 V, 此时应将变阻器的滑片向左左(选填“左”或“右”)滑动,直到电压表的 示数为 2.5 V 时为止,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流值为 00..2244A,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00..66W.
2.若题目中给出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额定电压,我们可以根据欧姆定
律、电功率公式求相关物理量.
(1)求额定电流:由 P 额=U 额 I 额⇒I 额=PU额额
(2)求电阻:由
PI==UURI⇒RR==UPPI2额额额2额
(3)求实际功率:利用 R 不变(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P 实=UR实2 或 P 实=I2实R 或 P 实=(UU实额)2P 额
0
考点 2:电功和电功率
1.电功和电功率
类型
电功
电功率
电流做功是电能转化为其他 电功率等于□10电电功与□11时时间之
定义 形式能的过程,有多少电能发 比,是表示电流功□12做做功功快快慢间的物 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 理量.用符号 P 表慢示 功.用符号 W 表示
国际单位:瓦特(W);
国际单位:焦耳(J);
★(2022·九龙坡区三模)如图所示的电路中,L1标有“6 V 3 W”, L2标有“3 V 3 W”,闭合开关后,两灯均发光,此时两电压表示数之比 U1∶U2=55∶∶1,1若将两灯并联后接入 3 V 电路中,则两灯的实际功率之比 P1∶P2=11∶∶4.4(不计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课件1物理课件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课件1物理课件
课后作业本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12/10/2021
第1课时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基础巩固
1. 由欧姆定律公式I=U/R变形得R=U/I,对此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 大 B.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小 C.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 零 D.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 电流无关 12/10/2021
12/10/2021
解:(1)当S1、S2都断开时,R1、R2串联, 电流表示数为:
电压表示数为:U2=IR2=0.5A×4Ω=2V. (2)当S1、S2都闭合时,S1把电压表和R2 都短路了, R1、R3并联, 因为电压表被短路,所以电压表示数为: U2=0V,
所以,电流表电流为 :I=I1+I3=0.75A+0.5A=1.25A.
(1)完成第一组实验,断开开关,拆下5欧的
电阻,改接10欧的电阻. 继续操作有以下四步
:①闭合开关;②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
右端;③记录电流表示数;④将滑动变阻器的
滑片移到适当位置. 从安全和规范角度考虑,
正确的顺序是 ②①④③

(2)上述操作④中判断滑片已处于适当位置
的依据是 电压表示数为2V

2. 小刚用如图所示电路探究“一段电路中电 流跟电阻的关系”. 在此实验过程中,当A、B 两点间的电阻由5 Ω更换为10 Ω后(AB间接5 Ω电阻时变阻器滑片位置如图所示),为了探 究上述问题,他接下来应该采取的唯一操作是 (C) A. 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 B. 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左移动 C. 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右移动 D. 适当增加电池的节数再调节滑片位置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教材系统复习 第2讲 光现象 第1课时 三种光现象及其辨识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教材系统复习 第2讲 光现象 第1课时 三种光现象及其辨识

考点 3: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定 三线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
律 共面 在□6 同同一一平平面内面
线都在□7 同同一一平平面内面



两线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

分居 □8 法法线线两侧
位于□9 法法线线两侧


反射角□10等等于于入射角,反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
⇨ 2.(人教八上 P82 图 4.4-4 改编)如图所示是小明和爷爷到湖中叉鱼的情景. (1)船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反射射形成的. (2)小明想要叉到鱼,应瞄准鱼的下下方方(选填“上方”或“下方”),说明 人眼看到鱼在水中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浅浅(选填“深”或“浅”) ,这是 由光的折折射射现象引起的.
第2讲 光现象 第1课时 三种光现象及
其辨识
【版本导航】人教:八上 P68~P76,P81~P88 沪科:八年级 P52~P57,P62~P69 考点 1:光、光速
考点 2:三种光现象辨识
说明:小孔成像时像的形状与物体相似,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 1.(人教八上 P69 导语改编)夏夜,某萤火虫生态园内,月光皎洁,草丛 里飞舞着亮莹莹的萤火虫(如图),颇有“含明终不息,夜月空徘徊”的 意境,此情景中月亮不不是是光源,萤火虫是是光源.
镜面反射
图示
共同点 均遵循光的□16反反射射定定律 律
漫反射
反射面光滑,平行光 反射面凹凸不平,平行光束反射后□17
不同点 束反射后仍为平行 射射向向四四面八面方八方
光束
视觉特点 反光、刺眼
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漫反 射的标志)
镜面、水面、玻璃幕 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电影银幕上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课件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课件

Ⅲ所示,这是因为 水的沸点随瓶内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图2-8
考点知识聚焦
[解析] (3)乙组烧杯中水的质量和初温均与甲组相同,所使用酒精灯的火焰比甲组大些,则单位时间内放出的 热量较多,水吸收的热量就较多,水的温度上升得更快;水的沸点与吸收热量的多少无关,沸点仍保持98 ℃不变,故E图符合题意。 (5)由图Ⅱ知a组水的初温比b组水的初温高,两组水同时沸腾,说明吸收的热量相同;a组水升高的温度 低,根据Q=cmΔt知,a组水的质量大。 (6)水加热时间过长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可以用初温较高的水开始加热;也可能是水量太多,可以减小 水量;也可能是酒精灯火焰太小,可以增大火焰。 (7)水沸腾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将酒精灯移去后,水就不能吸收热量,所以水就不再沸腾,这说明水 在沸腾过程中要持续吸热;在瓶底浇冷水后,瓶内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气体压强减小,水的沸点会随 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因此,水会重新沸腾起来。
学在相同的环境中,分别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热水,用如图2-7A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如图B所示是水 沸腾时 (选填“沸腾前”或“沸腾
时”)的情景。
(2)甲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C所示的图像,由图
像可知:此时水的沸点为 98 ℃,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 度 不变 。
(3)乙组同学的实验中,烧杯中水的质量和初温均与甲组相
流速越大,液体蒸发得越快。
(2)分析图A和图B所示的实验,可以得出:在液体表面空气流速和温度相同
时, 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蒸发得越快

(3)分析图A和图C所示的实验,可以得 出: 在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速相同时,液体温度越高,液体蒸发得越快 。
考点知识聚焦
突破1 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梳理】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课件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课件

定义
物理学角度 环境保护角度
声源做无规则振动时产生的声音
凡是干扰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 产生干扰的声音
等级 人们用声强级客观描述声音的强弱,单位:分贝(符号为dB)。0 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 划分 音; 90 dB以上的噪声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控制 途径
①在 声源 ②在 传播 ③在 人耳
[答案]A [解析]立交桥上安装隔音墙是可以在传播 途径中减弱噪声,故A正确;“禁止大声喧 哗”中的“大”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因此 “禁止大声喧哗”标志是提醒人们要降 低发声的响度,故B错误;高于20000 Hz的 声波是超声波,低于20 Hz的声波是次声波, 因此次声波的频率低于超声波的频率,故 C错误;因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所以我们 才可“闻其声,辨其人”,故D错误。
图1-5
[答案]D [解析]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 弱噪声,A不符合题意;在道路旁设置 隔音板以及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都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C不 符合题意;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与禁鸣喇叭控制 噪声的方法相同,D符合题意。
热点考向探究
【变式1】 [2018·盐城市盐都区一模] 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 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 振动 产生的,而且能传播较远的距离,是因为它的 响度 大。为了不 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 声源 处减弱噪声。
热点考向探究
【变式2】 [2018·盐城市亭湖区校级一模] 小明家临街而住, 于是在家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图1-6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 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 dB 。利用噪声监测 仪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噪声 不能 (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018年中考物理复习课件 电路故障(共173张PPT)

2018年中考物理复习课件 电路故障(共173张PPT)

有示数, 故障是____ 无示数, 故障是____ 有示数,故障是_____ 无示数,故障是_____
电压表 (并联)
3.由电表示数定故障(参考如图)
故障原 电压表 电流表 因 有示数 无示数 R1断路 无示数 无示数 R2断路 无示数 有示数 R1短路
·新课标
用电压表查找电路故障
会判断电表的示数——
串联电路——短路特征:
1、电流表有示数。 2、电压表无示数时所测灯短 路,电压表有示数时另一盏灯 短路。
串联电路(仅一处故障)
V1
V2
A
L1
L2 S
电流表示数为0 现象: (两灯都不亮) 断路 故障: 哪断哪有电压 电流表有示数 现象: (一灯亮) 短路哪短哪没有电压 故障:
故障 灯L1断路 灯L2断路 灯L1短路
串联电路发生断路时的现象
• 电流表无示数 • 所有用电器都不 工作 • 电源两端电压正 常。 • 电压表有示数, 表明并联部分断 路 • 电压表无示数, 表明并联部分无 断路
L1
L2
2016
A
·江苏科技版
串联电路——断路特征:
1、灯不亮、电流表无示数。 2、若电压表有示数,则它所 测部位断路;若无示数,则其 外部断路。
并联电路发生断路时的现象
A
1
A
2
A
L2
L1
A A
2
V
A A A1
•电压表有示数 •总电流变小 •无故障支路电 2016 流不变 •有故障支路电 流为零
串联电路发生断路时的现象
L1
L2
A
•电流表无示数 •所有用电器都 2016不工作 •电源两端电压 正常。
串联电路发生短路时的现象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课件: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课件: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电阻.
课堂精练
考点一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如图12所示,能正确描述电阻一定时,电流随 电压变化的图像是( A )
2.小刚同学用如图13所示的电路探究“一段电 路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在此实验过程中, 当电阻R由5Ω更换为10Ω后,为了探究上述问 题,他接下来应该采取的操作是( B ) A.将电池的个数增加 B.适当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 C.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不动 D.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成正比
,跟导体反的比电阻成
.
2. 数学表达式: I=U/R ,变形公式:
U= IR ,R= U/I .
3.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1)电阻的串联:
①等效电路:
②理解:电阻串联起来之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 的 长度 ,所以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 大 .
③规律:R串=R1+R2+……Rn.
(2)电阻的并联:
③导体的电阻大小只与导体本身因素(长度、横 截面积、材料和温度)有关,与通过的电流和两 端的电压无关,凡是说导体电阻与电流或电压有 关或成比例关系,都是错误的.
变式拓展1:从欧姆定律可导出公式R=U/I, 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B ) A.导体的电阻由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决 定 B.导体的电阻可以由它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 流的比值来测量 C.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跟它两 端的电压成正比 D.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跟通过 它的电流成反比
变式拓展4:(2016·广东节选)物理课外兴趣小 组利用如图8中所示的电路图进行一些电学实验, 其中电阻R有20Ω、15Ω、10Ω、5Ω、1Ω五个供 选择,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10Ω 1A”,电源电 压5V保持不变.

中考物理大一轮滚动复习课件:第四章 机械运动(共21张PPT)

中考物理大一轮滚动复习课件:第四章  机械运动(共21张PPT)
滚动迁移·第四章 机械运动
权威试题再现——山西真题
2.(2018·山西)在通常情况下,你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约为
C
()
A. 20次
B. 40次
C. 70次
D. 140次
核心素养解读及命题导向:本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估测脉搏跳动快慢进而估测脉搏在一 定时间内跳动的次数,体现了珍爱生命的核心素养理念。
滚动迁移·第四章 机械运动
权威试题再现——山西真题
3. (2017·山西)下列数据是小明对教室中相关物理量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室温约48℃ C. 门的高度约为4m
D
B. 一张理综答题卡的质量约500g D. 一盏日光灯的额定功率约40W
核心素养解读及命题导向:本题的考查方式是在2017年以前考查估测时常用的方式, 这种考查方式能通过记忆加以应对,而对思维的要求较低。近年来估测考查体现了不确 定性。如:2018年42题计算解放军战士站立对地面的压强时估测脚掌面积,2019年37 题计算克服重力做功时估测一层楼房的高度。
答:司机和孩子们的说法都有道理。因为 司机是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相对于汽车 的位置没有改变,是静止的;而孩子们是 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相对于地面的位置 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
滚动迁移·第四章 机械运动
权威试题再现——山西真题
1. (2019·山西)小明同学到南美洲游学,见到一种外表酷似微型西瓜的野生水果,其
核心素养强化——活动建议
⦾设计类:测量小明步行的平均速度 小明想知道自己每天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请你和同学一起交流探讨,选择合适
的器材,帮助小明设计一个方案。 (1)实验所需器材: 刻度尺、秒表。
(2)制作过程:①用刻度尺测量小明正常走一步的距离s1;②测出小明从家到学校 正常步行的步数n,同时用秒表测量所用的时间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