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成分分析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

(二)微量凯氏定氮法
1.原理 2.仪器和试剂 3.操作方法 4.计算 5.说明 ①蒸馏前给水蒸汽发生器内装水至2/3容积处,加甲基橙指 示剂数滴及硫酸数ml以使其始终保持酸性,这样可以避免 水中的氨被蒸出影响测定结果。 ②在蒸馏时,蒸汽发生要均匀充足,蒸馏过程中不得停火 断汽,否则将发生倒吸。 ③加碱要足量,操作要迅速,漏斗应采用水封措施,以免 氨由此逸出损失。
样品的测定:半固体或粘稠液体样品 → 置于蒸发 皿中 → 精密称量→搅匀,沸水浴蒸干 → 擦去 皿底水滴 →置于干燥箱中→95-105℃干燥2-4 h → 加盖,置于干燥器内 → 冷却0.5 h →称量→ 重复干燥冷却步骤至恒重 4.计算 % = 水分(%)= 干燥物(%)=100-水分% m1为称量瓶和样品质量,m2为干燥后称量瓶和 样品的质量,m3为称量瓶(或蒸发皿、海砂、玻璃 棒)的质量
3.操作方法 准确称取5.00–10.00g样品置于洁净干燥的水分 测定蒸馏器的烧瓶中 → 加入甲苯或二甲苯至浸没 样品为止 → 连接蒸馏装置 → 从冷凝管顶加入溶 剂至装满受器的刻度管为止 → 徐徐加热蒸馏 → 水分大部分蒸出后,加快蒸馏速度,直到受器刻度 管的水量不再增加为止 → 关闭热源 → 从冷凝管 顶注入少量溶剂洗净,直至蒸馏器和冷凝管壁上不 在发现水滴为止 → 读取刻度管中水层容积
三、水溶性灰分与水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计算 水不溶性灰分(%)=
S1 × 100 W
水溶性灰分(%)=总灰分%-水不溶性灰分% (S1为水不溶性灰分的质量,W为样品的质量) 四、酸溶性灰分与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酸不溶性灰分(%)= S 2
W × 100
(S2为酸不溶性灰分的质量,W为样品的质量) 酸溶性灰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分析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分析食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
而充足的各种营养成分也是健康生活的重要保证。
通过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了解食物的价值,以及如何选择对自己身体有益的食物。
一、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细胞的重要成分,同时也是身体的重要源泉。
在食物中,动物性食物中的蛋白质较高,例如肉类、鱼类以及蛋类;而豆类、坚果类以及谷物也是蛋白质来源的重要渠道。
儿童、孕妇以及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需要更加注重蛋白质的摄入。
二、脂肪脂肪是营养成分中重要的一种,不仅是身体能量的来源,也是细胞膜和神经系统所必须的成分。
但是,脂肪如果摄入不当,也会引起肥胖等生活疾病。
人类必需脂肪酸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摄入。
鱼类、坚果类以及橄榄油是含有更多健康脂肪的食品。
三、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类代谢产生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主要包括单糖、双糖以及多糖。
糖类过多的摄入会引起肥胖和糖尿病等生活疾病。
因此,我们需要选择低度加工的谷物类食品,例如糙米、全麦面包以及小麦粥等等。
四、维生素维生素是人体所必需的有机物质,不仅能够促进人体代谢,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不同的维生素在不同的食物中的含量也有所不同。
例如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主要是黄色或橙色的蔬菜以及水果。
含有充足维生素C的食物则主要是柑橘类水果以及青色蔬菜。
五、矿物质矿物质在人类身体中的比例虽然较小,但是其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
例如钙元素可以促进人类骨骼的健康,而铁元素则是补充血小板必不可少的成分。
含有丰富钙质的食物主要是牛奶、豆类以及鱼虾类食品,而铁元素丰富的食物则是红肉以及绿叶蔬菜。
总而言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的食物是健康生活的必备条件。
通过对营养成分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食物的成分,使得我们更好地选择自己所需的食物。
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

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了解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含量,科学界一直致力于研究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分析方法,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准确的营养信息。
本文将就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探讨,并介绍其中的一些经典方法。
一、常见的食品营养成分分析方法1. 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一种传统的食品营养成分分析方法,它通过定量化学方法来测定食品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
这种方法基于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特点,适用于分析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该方法具有准确性高、可靠性强的优点,是目前最常用的食品营养分析方法之一。
2. 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和分析食品中各种物质的吸收、发射或散射光谱特性,来确定其成分含量的方法。
常见的光谱分析方法包括红外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核磁共振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准确测定食品中的维生素、糖类、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具有快速、非破坏性等优点。
3. 色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是一种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进行分离和测定的方法。
常见的色谱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
这些方法适用于测定食品中的脂肪、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并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等特点。
4. 其他现代分析技术除了上述传统的分析方法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食品营养成分分析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例如质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利用高精确度的仪器设备和先进的分析技术,能够更加准确地测定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含量。
二、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不同的分析方法在食品营养成分分析中都有其独特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化学分析法准确性高,但需要时间较长,而且对于复杂的样品处理较为困难;光谱分析法快速、非破坏性,但适用范围相对较窄;色谱分析法分辨率高,但对仪器设备要求较高;现代分析技术具有高精确度,但设备费用较高。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样品特点,科学家们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食品成分分析技术和方法

食品成分分析技术和方法食品成分分析技术和方法是食品行业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准确分析出食品中的各种成分,为食品质量控制和研发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食品成分分析技术和方法。
一、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成分分析技术,其通过采用化学试剂对食品样品进行反应,从而得到成分的定性和定量信息。
1. 水分分析水分是食品中常见的成分之一,其含量的准确测定对于食品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
常用的水分分析方法有干燥法和气相色谱法。
干燥法通过加热食品样品,使其失去水分,并称量失重的质量差来计算水分含量。
而气相色谱法则通过检测食品中的挥发性成分,从而间接计算食品中的水分含量。
2. 蛋白质分析蛋白质是食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蛋白质含量的准确分析可通过常用的氮测定法进行。
该方法是通过将食品样品中的蛋白质在碱性条件下氧化生成氨,再经过一系列的反应,最终测定产生的氮气体量,从而计算蛋白质含量。
3. 糖分分析糖分是食品中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对于食品的口感和甜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糖分的分析可采用色谱法或者比色法。
色谱法通过分离样品中的糖分,并根据其在色谱柱中不同的保留时间来定量分析。
比色法则通过将食品样品与试剂发生反应后产生的颜色进行比色测定,从而计算糖分的含量。
二、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是一种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散射、发射等特性进行分析的方法。
在食品成分分析中,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
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一种通过测量食品样品对紫外或可见光的吸收情况来分析成分的方法。
不同的成分在特定波长的光下会显示不同的吸光度,通过测量吸光度的变化可以判断成分的含量。
2. 红外光谱红外光谱是一种通过测量食品样品对红外光的吸收情况来分析成分的方法。
不同的化学键或官能团在不同波数的红外光下会显示特定的吸收峰,通过对这些吸收峰的分析可以得到食品中的成分信息。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是一个非常实用的领域,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各种食品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等,并且通过分析数据,指导人们如何选择更加健康和科学的饮食方式。
一、为什么需要进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健康的不断关注,饮食营养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而要了解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则需要依靠的技术。
这种技术能够帮助人们了解不同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以及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饮食方式。
二、的方法1.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最为传统的方法。
这种方法采用化学试剂在实验室中进行挥发分、蛋白质、脂肪、灰分、碳水化合物等成分的分析。
这种方法虽然准确度高,但需要的时间和成本相对较高,且可能会对实验室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
2.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是一种不依赖于化学试剂的分析方法,它是通过测量样品与不同波长的辐射间的相互作用,然后通过计算机算法将测得的数据转化为营养成分含量。
这种方法相对前者成本更低,同时具有更高的效率、更加环保。
3.生物传感分析法生物传感分析法是借鉴生物学的思想,通过对食品样品中酶、蛋白质、微生物等的反应和/或测定,以及其他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直接或间接地确定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含量。
这种分析方法在精度和灵敏度方面均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是未来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三、的应用1. 指导饮食健康的一个重要应用是指导人们如何更好地选择健康的饮食。
通过了解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含量,以及了解营养成分的种类、功效,人们可以更科学地选择健康的饮食方式,预防和治疗一些健康问题。
2. 食品生产也是食品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了解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含量,食品生产者可以更好地掌握生产工艺和食品原材料的选择,以创造更加健康、营养丰富的食品。
3. 药物研发在药物研发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在药物研发过程中,需要对药物和食品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以预测其药效。
通过的技术,药物研发者可以更好地预测药物与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疗效。
食品中化学成分的分析及检测方法研究

食品中化学成分的分析及检测方法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对食品中的化学成分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在食品安全领域中,对于食品中化学成分的分析和检测方法的研究非常重要。
一、食品中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食品中常见的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等,针对这些成分的分析方法也各不相同。
1. 蛋白质分析方法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在食品中的含量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问题。
常见的蛋白质分析方法包括琼脂糖凝胶电泳法、SDS-PAGE法、西方印迹法等。
2. 脂肪分析方法脂肪是食品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对于脂肪的分析方法主要有萃取法、溶剂萃取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3. 糖类分析方法糖类在食品中常常用来增加甜度和口感,但是糖类的含量过多会引起人体的健康问题。
糖类的分析方法主要有电泳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区带电泳法等。
4. 维生素分析方法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但是很容易被光波、氧气、加热等条件影响降解失效。
针对维生素的分析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区带电泳法等。
二、食品中化学成分的检测方法对于检测食品中的化学成分,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有下面几种。
1. 光谱法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检测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光谱法、质谱法等。
通过对食品中化学成分的光学或电磁波谱学特性进行检测,比如光谱带的出现或消失等,从而得到成分信息。
2. 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以食品中化学成分的电学性质为特征的检测方法,包括电位法、电化学发光法、电化学阻抗法等。
通过测量食品中化学成分的电学性质变化来判断其含量和质量。
3. 色谱法色谱法是基于化学物质在色谱柱中吸附、分离、扩散和再生的原理进行检测的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等。
常常用于食品中成分的分离和检测。
4. 免疫分析法免疫分析法是利用免疫反应作为分析伸手的化学分析方法。
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放射免疫测定法、荧光免疫测定法等。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方法的比较与评价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方法的比较与评价食品营养成分分析是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食品的营养成分。
然而,不同的食品营养成分分析方法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这给食品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困惑。
本文将比较和评价目前常用的食品营养成分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一、传统化学分析法传统化学分析法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它采用酶解、提取、挥发、溶解等步骤来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如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
这种方法准确性较高且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
然而,它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成本,并且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有害化学品,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二、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析方法。
它利用食物中的光学特性来进行分析,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等。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高效、无污染等优点,而且可以对食品中的多种成分进行同时测定。
不过,光谱分析法需要高精度的仪器设备和专业的操作技术,这增加了分析的成本和难度。
三、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是一种发展较快的新兴技术,它利用生物分子和微生物等对特定物质的敏感性来测定食品中的成分。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
例如,葡萄糖传感器常用于血糖测量,同时也可以应用于食品中葡萄糖的测定。
然而,生物传感器技术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验证其准确性。
四、计算机模拟方法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模拟方法在食品营养成分分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种方法基于数学模型和统计算法,可以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进行预测和估计。
利用计算机模拟,可以大大减少实验次数和测定时间,提高分析效率。
然而,计算机模拟方法的准确性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并且模型的建立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
综上所述,不同的食品营养成分分析方法各有优劣。
传统化学分析法准确性高但成本和操作难度大,光谱分析法快速高效但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灵敏度高但仍需完善,计算机模拟方法快速高效但准确性待验证。
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导语:食品安全一直备受关注,而食品中的化学成分是决定食品安全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研究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并建立相应的分析方法显得极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食品化学成分分析方法,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
一、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常见的食品中活性成分,具有较多的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
为了准确测量食品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科研人员通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分析。
该方法使用HPLC仪器,通过样品的进样、分离、检测和定量等环节,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食品样品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并且可以对不同种类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离。
二、重金属的分析方法重金属在食品中的含量过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准确测量食品中重金属的含量对于保护人体健康十分重要。
目前,常用的重金属分析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和原子发射光谱法(AES)等。
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准确度和高选择性等优点,可以对食品样品中的重金属进行准确测定。
三、维生素的分析方法维生素在食品中起着重要的营养作用,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准确测定食品中的维生素含量,科研人员通常会采用液相色谱法(LC)进行分析。
该方法利用液相柱进行样品分离,通过改变流动相、柱温和检测波长等条件,可以对食品样品中的不同种类的维生素进行分离和定量。
同时,该方法还可以通过添加内标物的方式提高测定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四、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农药残留对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具有较大的影响。
为了准确测量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科研人员通常会采用气相色谱法(GC)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进行分析。
这些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等特点,能够对多种农药在食品样品中的残留量进行精确测量和定量。
结语: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介绍了黄酮类化合物、重金属、维生素和农药残留等几个常见的食品成分的分析方法,希望对读者了解和掌握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1 -----干燥前样品与称量瓶质量 g ; m2 -------海砂(或无水硫酸钠)质量,g; m 3-------干燥后样品、海砂及称量瓶的总 质量,g; m 4-------称量瓶质量,g;
③液态样品:液态样品直接置于高温加热,会因沸腾而造成样 品损失,故需经低温浓缩后,再进行高温干燥。测定时先准 确称样于已烘干至恒重的蒸发皿内,置于热水浴锅上蒸发至 近干,再移入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结果计算公式同上述一 步干燥法。
④干燥条件:温度一般控制在95~105℃,对热 稳定的谷物等,可提高到120~130℃范围内进 行干燥;对含还原糖较多的食品应先用低温 (50~60℃)干燥0.5小时,然后在用100~105℃ 干燥。 干燥时间的确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干燥到恒 重,另一种是规定一定的干燥时间。前者基本 能保证水分蒸发完全;后者的准确度要求不高 的样品,如各种饲料中水分含量的测定,可采 用第二种方法进行。
与束缚水相对应的水称为自由水或游离水(Free water),即指组织、细胞中或滞化水 (Immobilized water);②毛细管水(Capillary water);③自由流动水(Fluidal water) 滞化水是指被组织中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与膜所阻留 住的水; 毛细管水是指在生物组织的细胞间隙和制成食品的结 构组织中通过毛细管力所系留的水; 自由流动水主要指动物的血浆、淋巴和尿液以及植物 导管和细胞内液泡等内部的水。
减压干燥法
(1) 原理 利用在低压下水的沸点降低的原理,将取样后的称量 皿置于真空烘箱内,在选定的真空度于加热温度下干 燥到恒重.干燥后样品所失去的质量即为水分含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在较高温度下易热分解、变质或不易除去结 合水的食品,如糖浆、果糖、味精、麦乳精、高脂 肪食品、果蔬及其制品等的水分含量测定。
直接干燥法
干燥法
减压干燥法 红外线干燥法
水分的测定
蒸馏法
卡尔•费休法
其他测定水分方法
1.2水分的测定
1.2.1 干燥法 1.2.2 蒸馏法 1.2.3 卡尔•费休法 1.2.4 其他测定水分方法
1.2.1干燥法:主要介绍直接干燥法、减压干燥法的原理、适用范 围和操作方法
1.2.1.1 直接干燥法 (1) 原理 基于食品中的水分受热以后,产生的蒸汽压高于空 气在电热干燥箱重中的分压,使食品中的水分蒸发出来, 同时,由于不断的加热和排走水蒸汽,而达到完全干燥的 目的,食品干燥的速度取决于这个压差的大小。 (2) 适用范围 本法以样品在蒸发前后的失重来计算水分含量,故适 用于在95~105℃范围不含其他挥发成分极微且对热不 稳定的各种食品。
(3)仪器及试剂 蒸馏式水分测定仪如图 所示.甲苯或二甲苯:取 甲苯或二甲苯.先以水饱和后,分去水层,进行蒸馏, 收集馏出液备用.
水分(%)=
m3 m4 m1 m2 m2 ( ) m3 m5 100 m1
式中 m1 -------新鲜样品总质量, g ; m2------风干后样品总质 量, g ; m3 ------干燥前适量样品于称量瓶质量 ,g m4 ------干燥后适量样品与称量瓶质量, g;
m 5 ------称量瓶质量 ,g.
②称量皿规格:称量皿分为玻璃称量瓶 和铝质称量盒两种。前者能耐酸碱,不 受样品性质的限制,故常用于干燥法。 铝质称量盒质量轻,导热性强,但对酸 性食品不适宜,常用于减压干燥法。称 量皿规格的选择,以样品置于其中平铺 开后厚度不超过皿高的1/3为宜。
③干燥设备:电热烘箱由各种形式,一般使用强力循环通风式,其
② 浓稠态样品:浓稠态样品直接加热干燥,其表面易结 硬壳焦化,使内部水分蒸发受阻,故在测定前,需加 入精制海砂或无水硫酸钠,搅拌均匀,以增大蒸发面 积。但测定中,应先准确称样,再加入已知质量的海 砂或无水硫酸钠,搅拌均匀后干燥至恒重。测定结果 按下式
水分(%)=
(m1 m2 ) m3 100 m1 m4
(3) 仪器及装置
真空烘箱(带真空泵、干燥瓶、安全瓶)。 在用减压干燥法测水分含量时,为了除去烘干过程中样品蒸发 出来的水分以及烘箱恢复常压时空气中的水分,整套仪器设备 除用一个真空烘箱(带真空泵)外,还连接了几个干燥瓶和一 个安全瓶,设备流程如图
(4) 操作方法 准确称取2~5g样品于已烘干至恒重的称量皿中,放入真空烘箱 内,按图所示流程连接好全套装置后,打开真空泵抽出烘箱内空 气至所需压力40~53.3KP(300~400mmH g),并同时加热至所需 温度(50~60℃)。关闭 真空泵上的活塞,停止抽气,使烘箱 内保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经一定时间后,打开活塞使空气 经干燥瓶缓缓进入烘箱内,待压力恢复正常后,再打开烘箱 取出称量皿,放入干燥器中冷却0.5小时后称量。并重复以上 操作至恒重。 (5) 结果计算 同直接干燥法
(6) 说明及注意事项
①真空烘箱内各部位温度要求均匀一致,若干燥时间短时,更应严格 控制. ②第一次使用的铝质称量盒要反复烘干二次,每次置于调节到规定 温度的烘箱内烘1~2小时,然后移至干燥器内冷却45分钟,称重(精确 到0.1mg),求出恒重.第二次以后使用时,通常采用前移次的恒重值. 试样为谷粒时,入小心使用可重复20~30次而恒重值不变. ③由于直读天平与被测量物之间的温度差会引起明显的误差,故在 操作中应力求被称量物与天平的温度相同后再称重,一般冷却时间 在0.5~1小时内.
m1 m2 100 水分(%)= m1 m3
式中m1 ----------干燥前样品于称量瓶质量,g m2 ---------干燥后样品与称量瓶质量,g m 3 --------- 称量瓶质量 , g
燥法进行测定。即首先将样品称出总质量后,在自然条 件下风干15~20小时,使其达到安全水分标准(即与大气 湿度大致平衡),再准确称重,然后再将风干样品粉碎、 过筛、混匀,贮于洁净干燥的磨口瓶重备用。测定时按 上述安全水分含量的样品操作手续进行。分析结果按下 式计算:
④果糖含量较高的样品,如水果制品、蜜蜂等,在高温下 (>70℃)长时间加热,其果糖会发生氧化分解作用而 导致明显误差。故宜采用减压干燥法测定水分含量。 ⑤含有较多氨基酸、蛋白质及羰基化合物的样品,长时间 加热则会发生羰氨反应析出水分而导致误差:对次类样 品宜用其他方法测定水分含量。
1.2.1.2
风量较大,烘干大量式样时效率高,但质轻式样有时会飞散,若仅作测 定水分含量用,最好采用风量可调节的烘箱。当风量减小时,烘箱上隔 板1/2~1/3面积的温度能保持在规定温度±1℃的 范围内,即符合测定使 用要求。温度计通常处于离隔板3cm的中心处,为保证测定温度较恒定, 并减少取出过程中因吸湿而产生的误差,一批测定的称量皿最好为8~12 个,并排列在隔板的较中心部位。
④减压干燥时,自烘箱内部压力降至规定真空度时起计算烘干时间,一 般每次烘干时间为2小时,但有的样品需5小时;恒重一般以减量不超过 0.5mg时为标准,但对受热后易分解的样品则可以不超过1~3mg的减量值 为恒重标准。
1.2.2 蒸馏法
( 1) 原理 基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二元体系的沸点低于各组分的沸点 这一事实,将食品中的水分于甲苯或二甲苯或苯共沸蒸出,冷凝并收 集溜液,由于密度不同,溜出液在接受管中分层,根据馏出液中水的 体积,即可计算出样品中水分含量. (2) 特点及适用范围 此法由于采用了一种高效的换热方式,水分可迅速移出.此外, 因此测定过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加热温度比直接干燥法低,故对易 氧化、分解、热敏性以及含有大量挥发性组分的样品的测定准确 度明显优于干燥法。该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现已广泛用于谷 类、果蔬、油类香料等多种样品的水分测定,特别对于香料,此 法是唯一公认的水分含量的标准分析法。
测定时,精确称取上述样品2~10 g(视样品性质和水分含 量而定),置于已干燥、冷却并称至恒重的有盖称量瓶中, 移入95~105℃常压烘箱中,开盖2~4小时后取出,加盖置干 燥内冷却0.5小时后称重。再烘1小时左右,又冷却0.5小时后 称重。重复此操作,直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2mg即算恒 重。测定结果按下式计算:
(5) 说明及注意事项
①水果、蔬菜样品,应先洗去泥沙后,再用蒸馏水冲 洗一次,然后用洁净纱布吸干表面的水分。 ②在测定过程中,称量皿从烘箱中取出后,应迅速放 入干燥器中进行冷却,否则,不易达到恒重。 ③干燥器内一般用硅胶作干燥剂,硅胶吸湿后效能会 减低,故当硅较蓝色减褪或变红时,需及时换出,置 135℃左右烘2~3小时使其再生后再用。硅胶若吸附油 脂等后,去湿能力也会大大减低。
(1)水的作用
①水是维持动、植物和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 除谷物和豆类等的种子类食品(一般水分在12~16%)以外,作为 食品的许多动植物一般含有60~90%水分,有的甚至更高,水是许 多食品组戊戊分中数量最多的组分。如蔬菜含水分85~97%、水果 80~90%、鱼类67~81%、蛋类73~75%、乳类87~89%、猪肉 43~59%,即使是干态食品,也含有少量水分,如面粉12~14%、 饼干2.5~4.5%。 ②在动、植物体内,水分不仅以纯水状态存在,而且常常是 溶解那些可溶性物质(例如糖类和许多盐类)而构成溶液以 及把淀粉、蛋白质等亲水性高分子分散在水中形成凝胶来保 持一定形态的膨胀体的溶剂。另外,即使不溶于水的物质如 脂肪和某些蛋白质,也能在适当的条件下分散于水中成为乳 浊液或胶体溶液。 ③水的介电常数很大,能促进电解质的电离。水不但是生物 体内化学反应的介质,本身也是生物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水 还是动物体内各器官、肌肉、骨骼的润滑剂,是体内物质运 输的载体,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3)样品的制备、测定及结果计算 样品的制备方法常以食品种类及存在状态的不同 而异,一般情况下,食品以固态(如面包、饼干、乳粉等)、 液态(如牛乳、果汁等)和浓稠态(如炼乳、糖浆、果酱 等)存在。现将样品制备与测定方法等分述如下: ①固态样品:固态样品必须磨碎,全部经过 20~40目筛,混匀。在磨碎过程中,要防止样 品水分含量变化。一般水分在14%以下时称为 安全水分,即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粉碎过筛 等处理,水分含量一般不会发生变化。但要 求动作迅速。制备好的样品存于干燥洁净的 磨口瓶中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