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学案
教案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

教案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朗读的重要性和目的。
2. 学习并掌握文言文朗读的基本停顿方法。
3. 能够正确地朗读文言文,并理解其意义。
教学内容:第一章:文言文朗读的重要性和目的1.1 理解朗读文言文的意义和价值1.2 掌握朗读的基本要求和方法第二章:文言文朗读的基本停顿方法2.1 熟悉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成分2.2 学习停顿的原则和技巧2.3 分析并练习常用的停顿类型第三章:停顿的位置和时间3.1 了解停顿的位置和作用3.2 学习如何确定停顿的时间长度3.3 练习在不同句子中正确放置停顿第四章:停顿的语气和表达4.1 理解停顿与语气的关系4.2 学习如何通过停顿表达情感和语气4.3 练习在不同情境中运用停顿表达第五章:停顿在文言文朗读中的应用5.1 学习如何根据句子意义和结构灵活运用停顿5.2 练习朗读文言文并运用停顿增强表达效果5.3 分析并改进朗读中的停顿运用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朗读的重要性和目的,停顿的原则和技巧,停顿的位置和时间,停顿的语气和表达等内容。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正确的朗读方法和停顿运用,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朗读,互相指导和纠正,教师巡回指导并进行评价。
4. 反馈法:学生互相交流朗读体会和停顿运用的感受,教师给予反馈和建议。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朗读练习中的停顿运用情况,给予评价和建议。
2. 课后作业:布置文言文朗读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练习并记录自己的停顿运用,下次上课时进行分享和讨论。
3. 长期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表现,记录其停顿运用的进步情况,并进行总结和评价。
教学资源:1. 文言文教材或选文2. 录音设备:用于播放文言文朗读示例和录音3. 投影仪:用于展示停顿方法和练习题目4. 练习纸:用于学生记录自己的朗读和停顿运用情况第六章:文言文朗读的节奏与韵律6.1 理解文言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律特点6.2 学习如何掌握文言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律6.3 练习朗读文言文,并注重节奏和韵律的运用第七章:停顿与情感表达7.1 理解停顿与情感表达的关系7.2 学习如何通过停顿表达不同的情感7.3 练习朗读文言文,并运用停顿表达不同的情感第八章:文言文朗读的语调与语气8.1 理解文言文朗读的语调和语气特点8.2 学习如何运用语调和语气增强文言文朗读的表达效果8.3 练习朗读文言文,并注重语调和语气的运用第九章:文言文朗读的停顿与断句9.1 理解停顿与断句的关系9.2 学习如何正确进行文言文的断句9.3 练习朗读文言文,并正确运用停顿和断句第十章:文言文朗读的实践与展示10.1 理解文言文朗读的实践意义10.2 学习如何进行文言文朗读展示10.3 练习朗读文言文,并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第十章:文言文朗读的总结与提升10.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10.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10.3 教师给出建议和提升方向,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文言文朗读水平重点解析教案《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共分为十个章节,涵盖了文言文朗读的重要性和目的、基本停顿方法、停顿的位置和时间、停顿的语气和表达、停顿在文言文朗读中的应用等多个方面。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技巧》教学设计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技巧》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认识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会正确划分文言文朗读节奏。
教学类型:讲授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语句:“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
出示两种停顿方法,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思,引入课题。
二、举例讲解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的技巧:
1、主语和谓语之间要停顿
例句:一狼/洞其中。
君之病/在肌肤。
2、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要停顿
例句:忘/路之远近。
恐/前后受其敌。
衔/远山,吞/长江
3、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
例句:尝/与人佣耕。
俄而/百千人大哭。
4、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
例句:泉香/而酒洌。
斗折/蛇行
5、骈句、排比句的朗读节奏,上下两部分划分是相同的例句: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个雨/山前。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三、课堂练习,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醉翁之意/不在酒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四、课堂小结
结构图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教学设计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节奏划分方法并会灵活运用。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重难点:掌握节奏划分方法并灵活运用。
学习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故事导入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写了这样一封信:“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父母读信后,一个笑一个哭。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笑:“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哭:“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二、方法探究。
1、例如:子墨子闻之武陵人捕鱼为业池非不深也方法总结:2、例如:衔远山,吞长江深追先帝遗诏恐托付不效亲贤臣,远小人方法总结:3、例如: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补充: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 “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方法总结:4、例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可以一战今天下三分荆之地方五千里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方法总结:5、例如: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方法总结:小结:前提:正确地将句子翻译出来准确地理解文意。
1.主、谓、宾之间要停顿。
2.句首发语词及关联词后停顿3.“古二今一”词语中间要停顿4.凭借语感,根据句意进行划分。
三、实战演练1、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自|吾氏三世|居是乡B.而|乡邻|之生日蹙C.今其|室十无一焉D.非死|则徙尔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3、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四、课外延伸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
既行,齐君悔之,遣使追。
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
教案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

教案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朗读的基本停顿方法。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文言文朗读的停顿方法。
难点:如何正确运用停顿方法,使朗读更具表现力。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基本方法。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点评指导。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选取适合的文言文片段。
2. 教学设备:录音机、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朗读的停顿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基本方法,如: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等。
3. 示范: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模仿。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点评指导。
5. 总结:归纳文言文朗读停顿的方法,强调正确运用停顿的重要性。
6. 拓展:推荐一些文言文朗读的优秀作品,让学生课后欣赏、学习。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选取一段文言文进行朗读练习。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深入学习文言文朗读停顿的五个基本规则。
2. 通过对句子结构的分析,练习正确停顿的位置。
3. 掌握不同句子类型(如疑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停顿特点。
七、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给出的文言文句子,根据停顿规则练习划分停顿位置。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新闻播报员,练习在播报过程中正确使用停顿。
3. 比赛活动:组织停顿规则应用比赛,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
八、教学策略与技巧: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句子示例,让学生直观理解停顿规则。
2. 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区分不同句子类型的停顿特点。
3. 利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大胆练习,提高自信心。
九、教学评价设计:1. 课堂练习:通过即时问答或小测试,评估学生对停顿规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朗读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练习,家长签字确认。
最新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三 文言文阅读之句子朗读的节奏学案(无答案)【复习必备】

专题三文言文阅读之句子朗读的节奏【教学目标:】一、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二、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读一读,请给下面两句话添上标点符号。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二、知识梳理:文句停顿分类文句停顿分为和。
三、典型例题与方法点津(一)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夫君子之行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方法总结】(二)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可以一战今天下三分今齐地方千里【方法总结】(三)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公大笑乐屠大窘先帝不以臣卑鄙【方法总结】(四)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投以骨转视积薪后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方法总结】(五)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方法总结】(六)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方法总结】(七)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便要(渔人)还家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方法总结】(八)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方法总结】(九)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方法总结】四、巩固复习(一)朗读下列句子,语意停顿明显不正确的一句是()A.先天下之忧/而忧B.然则/何时而乐耶C.尝求古仁/人之心D.吾/谁与归(二)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B.益慕圣贤/之道C.无/鲜肥滋味之享D.烨然/若神人答案:二、知识梳理:文句停顿分类文句停顿分为句内停顿和句外停顿。
三、典型例题与方法点津(一)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夫 /君子之行乃 /悟前狼假寐盖 /以诱敌【方法总结】句首表示领起的词语或关联词语之后,应当停顿。
(二)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可/ 以一战今/ 天下三分今齐地/ 方千里【方法总结】“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 通过对文言文断句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的原则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运用断句规则,提高断句的准确率。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文言文材料。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介绍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a. 按照句子成分进行断句。
b. 遵循句子结构规律,主谓宾、定状补。
c. 注意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如逗号、句号等。
2. 示范讲解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a. 以具体的文言文句子为例,展示断句的过程。
b. 分析句子中的停顿和语气词,如“也”、“乎”等。
c. 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语境和逻辑关系进行断句。
3. 学生练习断句,教师点评和指导。
a. 提供一组文言文句子,让学生进行断句练习。
b.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断句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c. 针对学生的断句错误,进行讲解和纠正。
五、教学反思与拓展:1.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断句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2. 教师总结文言文断句的要点和技巧,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运用。
3. 推荐一些文言文断句的练习材料,让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4. 鼓励学生多阅读文言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目标:1. 深化学生对文言文断句规则的理解。
2. 提高学生准确识别和应用文言文特殊断句现象的能力。
3. 通过断句实践,增强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特殊文言文断句现象的识别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对复杂句式和修辞手法的断句处理。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文言文案例、讨论手册。
九、教学内容与步骤:1. 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断句现象。
a. 列举常见的特殊断句现象,如对仗、排比、设问等。
中考文言文节奏划分专题教案

中考文言文句子节奏划分技巧(教学案)教学目标:1. 掌握断句的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
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流程:一故事引入:一个媒人帮一个男人介绍老婆,写了一句话,而这位男人误把这句话的理解错误,原因是断句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不同。
原: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夸】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
【贬】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
教师小结: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古人把“习六书,明句读”作为“小学”】会断句是看懂一篇文言文的基础。
二历年真题展示:曾子①衣敝衣以耕。
普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说苑》)(2007年)[注释:①曾子:名参。
②致邑:给一座城。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一处停顿。
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2.下面给“曾子衣敝衣以耕”划分的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A.曾子/衣敝衣/以耕B.曾子衣/敝衣/以耕C.曾子/衣敝/衣以耕D.曾子/衣敝衣以/耕3.下面的划分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A.我/能勿畏乎?B.先生/非求于人C.受人者/畏人D.请以/此修衣三中考常见题型呈现:(分值:2分)(一)、选择题▪一类是选择正确的,一类是选择错误(或不正确)(二)、主观题主观题类型主要是用“/”直接划分节奏。
(划一处)四常见类型:(1.主谓之间断开。
如▪(1)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2.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断开。
▪(前提条件:句子中没有主语时,谓语动词后断句)。
如:▪(1)恐/前后受其敌(《狼》)▪(2)恐/托付不效(《出师表》)3.介宾短语后置时,在其前面断开。
如:例1、苟全性命于乱世“于乱世”是介宾结构,作句子的补语。
中考课外文言文复习 划分句子节奏 学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复习——划分句子节奏句中的停顿一、为下列三组语句划出句读,并找出规律。
若夫淫雨霏霏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其如土石何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事哉故临崩寄臣以大事虽人有百手规律: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可以一战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今齐地方千里规律:人不知而不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规律:二、为下列五组语句划出句读,并找出规律。
先帝不以臣卑鄙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吾视其辙乱佳木秀而繁阴规律: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忘路之远近规律:受任于败军之际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规律:向吾不为斯役俄而百千人大呼先天下之忧而忧山行六七里规律:便要还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规律:三、练习,为下文中划线的句子划分节奏。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两处)。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之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句间的停顿一、文言文断句方法: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2、先易后难,攻破难点。
3、寻找标志,辅助断句。
二、找标志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应寻找的标志有:三、练习(1)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①有老父②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注释:①俄:不久②老父(fǔ):老人(2)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学案【学习目标】1、能正确的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加深对文言文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习重难点】能正确的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学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考点说明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二、知能图谱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三、方法指导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1)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 “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2)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
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问/今是何世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
例③④中的动词“问”、“刻”与其支配的对象之间也要作停顿。
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
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
如:①其一/犬坐/于前②山行/六七里例①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词“坐”,译为“像狗一样”;例②中的“山”修饰中心语“行”,“山行”译为“在山上走”,它们都应连读。
5、“而”字后应该停顿。
但“而”字在句中若起到下列作用,那么就不能停顿,也就是说,“而”字不能和后面的词语分开读,应该连读。
①“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形容词(或副词)与动词,即“形容词(副词)+而+动词”,这时前边的形容词或副词充当状语,起修饰后面的动词的作用,不能分开读。
②“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两个动词,即“动词+而+动词”,那么尔表示顺接,也就是说,前面一个动作发生了,后面的动作紧接着就发生了,这时“而”后面就不能停顿,应和后面的动词连读。
③“而”连接词性相同的两个词语(即两个名词、两个动词、两个形容词),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这时“而”后不应该停顿。
例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例: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6、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
如:①瞻余马首/可也。
如果读成“瞻余马首可/也”,那么就歪解了原意。
因为原句是主谓结构,在“可”后停顿,就改变了原意。
②“问/今是何世”,原句是动宾结构,宾语是一个主谓短语,如读成“问今/是何世”,读成了主谓句,就读破了。
③“两三点雨/山前”,若读成“两三点/雨山前”就读破了,原句是倒装句。
7、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如: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动词谓语“鼓”,应略停,以体现谓语的省略,不能读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
如:作亭者谁,卢陵/欧阳修也。
卢陵是地名,后面应该停顿。
9、“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如:余闻之也/久。
“也”不是谓语前的副词状语,不能读成“余闻之/也久”。
10、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
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如: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例①意思是“处在朝庭的高位上,就为它的人民担忧”这样,句中的停顿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1、诗句节拍间要停顿。
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按音节停顿。
如:①几处/早莺/争/暖树②天门/中断/楚江/开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停顿,如上面的两句可读为“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
文言文的朗读停顿,涉及到文字、词义、语法及古代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
只要我们掌握一些古诗文的朗读停顿知识,并诵读一定量的文言文,就能培养提高自己的语感,熟练地处理文言文的朗读停顿。
四、技巧突破1、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
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
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
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
如:(1)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故/ 天将降大任于是/ 人也B、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 不能C、人恒/ 过,然后/ 能改D、出/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恒亡(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予/ 尝求/ 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4)率/ 妻子/ 邑人/ 来此绝境(《桃花源记》)2、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读fú),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如:(5)盖/ 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6)夫/ 环而攻之/ 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
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
如:(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4、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节奏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
如:(8)而/ 山不加增(《愚公移山》)(9)然则/ 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10)故/ 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5、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初中阶段所选文言文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狼》)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关键:不能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犬”是名词作状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
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应在“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确的,即:其一/ 犬坐于前。
对下面这个类型句子的节奏划分也要遵循逻辑意义:(11)然/ 得而腊之/ 以为饵(《捕蛇者说》)。
其实,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远不止这五种方法,而这五种方法也不是孤立使用的,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还是要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住其内在的逻辑意义。
【附】例(1 )的答案选D ;例(2 )的朗读节奏正确划分为:故/ 君子有不战,战/ 必胜矣。
五、达标检测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衔∕远山,吞∕长江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5、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6、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7、岂若/ 吾乡邻之/ 旦旦有是哉8、而/ 乡邻之生/ 日蹙9、中/ 峨冠而多髯者/ 为东坡10、学而不思/ 则罔11、刻/ 唐贤今人诗赋/ 于其上12、予/ 独爱/ 莲之出淤泥而不六、拓展演练(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B )A、环而攻之∕而不胜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C、行拂∕乱其∕所为D、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C )A、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B、永之人∕争奔∕走焉C、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D、前人之述备矣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D )A、虞山∕王毅叔远甫∕刻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因坐∕法华西亭D、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 )A、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B、醉则∕更相枕以卧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D、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C )A、而∕戍死者∕固十六七B、苟全∕性命∕于乱世C、日与∕其徒∕上高山D、肉食者∕鄙,未能∕远谋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B )A、一鼓∕作气,再∕而率,三∕而竭B、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且∕壮士不死即已7、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 )A、永州之∕野产∕异蛇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D、彼竭∕我盈,故∕克之8、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D )A、公∕与之乘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C、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D、而∕乡邻之∕生日∕蹙9、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C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C、意∕有所及,梦亦∕同趣D、贤者∕能勿丧耳10、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D )A、是∕进亦忧,退∕亦忧B、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D、入则∕无法家拂士1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 )A、同舍生皆∕被绮绣B、其一∕犬坐于前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D、生,亦我∕所欲也1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B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C、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D、俄而∕百千人大呼1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D )A、往来∕而不绝者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D、上使∕外将兵1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B )A、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C、属予作文∕以记之D、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1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 )A、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珠∕可历历数也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二)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16、而∕计其长∕曾不盈寸1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攻1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19、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20、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21、乃∕重修∕岳阳楼22、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2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24、亲朋∕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25、会挽∕雕弓∕如满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