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17

合集下载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文言文朗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文言文朗读的核心要素。

朗读中的节奏划分涉及到语音、语调、节拍、停顿等多个方面,它是文言文朗读的一个复杂的系统,但是它又是文言文朗读的核心要素,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它,以下就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做一番详细的论述。

一、语音的划分语音的划分涉及到文言文的读音与读法。

文言文的读音需要遵守汉语拼音的规则,比如声母、韵母、辅音等,还要注意汉语语音规范,比如音节规则、拼读规则等,才能正确地读出文言文。

文言文的读法也要特别注意,比如汉语拼音中的音调、音长等,都会影响文言文朗读的节奏,需要根据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句子结构来确定具体的读法,才能正确地体现文言文的文学韵味。

二、语调的划分语调的划分涉及到文言文的语调与调节。

文言文的朗读要重视文言文的语调,比如文言文中的声调、时调、类调等,这些语调在文言文的朗读中都有重要的作用,要正确地体现出来,否则会影响整体的朗读效果。

文言文的调节也必不可少,比如说话的语速、声强等,这些都是文言文朗读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必须要结合文言文的文章内容和文体特点,确定出适当的调节方式,才能更好地体现文言文的朗读效果。

三、节拍的划分节拍的划分涉及到文言文的语音时长与强弱节拍。

文言文的语音时长要根据语句的语法结构进行划分,句中有强调成分时,要求语音时长变长,以加强强调;如果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则要求语音时长变短,以提高朗读速度。

文言文的强弱节拍也要注意,一般来说,句子中有重读成分时,要求节拍变强,以表达强调内容;如果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则需要将节拍变弱,以提高朗读的速度。

四、停顿的划分停顿的划分涉及到文言文的停顿时长与停顿类型。

文言文的停顿时长要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和句子的强调内容进行划分,有强调成分时,要求停顿时长较长,以表示强调的意思;如果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则要求停顿时长变短,以提高朗读速度。

文言文的停顿类型也要注意,一般来说,句子中有重读成分时,要求采用停顿,以表达强调内容;如果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则需要采用省略,以提高朗读的速度。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

•七、依据文言句式划分。
文言文当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倒装句式,比如 说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倒装,定语后置等等这些特 殊的句式,那么就需要保证不影响文言文意义的 情况下来进行断句。 例如:
①何陋/之有? ②两三点雨/山前
•八、根据古代知识划分朗读节奏。
• ①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 • 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 • 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 准确把握,正确停顿不能肢解。
• 句首或句中出现“虽、故、则、若、而、是 故、然则”等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往往 在这些关联词语后面停顿。 • 如:①故/君子有不战。(《孟子二章》) • ②而/山不加增。 (《愚公移山》)
•四、连用的两个单音词之间要停顿。
•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出现构成与现代汉语中的 双音节词相同的词语,要根据句意认真分析,这样 的词语在古汉语中往往是两个单音节,朗读时中间 停顿才合乎语意。
例题解析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 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 表议论或提示原因或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等,如“盖、夫、且夫、若夫、至若、岂若”等, 诵读应稍加停顿。
• 5、并列短语之间要停顿。
• ①山肴/野蔌。(《醉翁亭记》) • ②沿/溯阻绝。(《三峡》)
•六、根据逻辑意义划分。
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初 中阶段所选文言文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句:其一 犬坐于前(《狼》)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 关键:不能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 “犬”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 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根据文句 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应在“其一”的后面 才是正确的,即:其一 / 犬坐于前。 对下面 这个类型句子的节奏划分也要遵循逻辑意义:然 / 得而腊之 / 以为饵 (《捕蛇者说》)。

2022年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之划分朗读节奏专项复习卷十七(含答案)071919

2022年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之划分朗读节奏专项复习卷十七(含答案)071919

2022年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之划分朗读节奏专项复习卷十七试卷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100分)(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3)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_______________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_______________。

而【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

4“”(4)《桃花源记》中渔人“处处志之”,后来却“不复得路”这样写有什么用意?5.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后遂无问/津者(2)对下面语句中画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甲】文“结友而别”与【乙】文“相寿流涕而去”在描写角度上有何共同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

文言文语句节奏的区分 :一、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系词后边应有停留。

二、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三、依据语言次序来停留,即依据“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留,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留(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断留),以使语意显然。

四、充任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留,且不可以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

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作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

五、“而”字后应当停留。

但“而”字在句中若起到以下作用,那么就不可以停留,也就是说,“而”字不可以和后边的词语分开读,应当连读。

1.“而”在句中假如连结的是形容词(或副词)与动词,即“形容词(副词)+ 而+动词”,这时前边的形容词或副词充任状语,起修饰后边的动词的作用,不能分开读。

2.“而”在句中假如连结的是两个动词,即“动词 +而+动词”,那么而表示顺接,也就是说,前方一个动作发生了,后边的动作紧接着就发生了,这时“而”后边就不可以停留,应和后边的动词连续。

3.“而”连结词性同样的两个词语(即两个名词、两个动词、两个形容词),表示并列,相当于“并且”、“又”、“和”或不译,这时“而”后不该当停留。

4.“而”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并且”、“并且”、“就”或不译。

六、节奏停留应表现句子构造的原貌。

七、节奏停留要表现出省略成分。

八、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认识,不然易致使朗诵停留错误。

九、“也”用在句中揭露停留,朗诵时在后来停留。

如作句尾语气助词则不作停留。

十、停留要表现要点词的管辖范围。

十一、句式齐整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朗诵时可用同样的停留来读,使语气语调一气贯穿。

文言文语句节奏区分三条规律:一、依据文言句子语法构造确立朗诵节奏(主、谓、宾)。

二、依据发语词、句首的语气词、关系词等虚词或总结性的词语来确立朗诵节奏。

文言文朗读中的停顿规律

文言文朗读中的停顿规律

文言文朗读中的停顿规律文言文朗读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一、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1、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至于”等。

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需要查这些关联词语的含义)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有些表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领起,朗读的时候,在这些词后应稍加停顿。

如:(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2)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增强反问语气)二、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可/以一战。

(“能够”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能够”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

)三、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

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1、主谓之间应稍加停顿。

例:(1)先帝/不以/臣卑鄙。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曹刿论战》)2、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稍加停顿。

例:(1)忘∕路之远近(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3、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面应稍加停顿。

例:(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出师表》)4、状语与中心语之间的停顿A、除了名词做状语外,一般情况状语与中心语之间要用停顿永之人/争/奔走焉。

"争"是"奔走"的状语,应该分开读。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

切记:不可停顿的地方
三、作为一个语义单位的不可停 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四、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 例:其一犬/坐于前 例:山/行/六七里
方法小结
前提:正确地将句子翻译出来准确地理解 文意 。
1.句首表示领起的词语或关联词语之后,应当 停顿。
2.主、谓、宾之间要停顿。 3.“古二今一”词语中间要停顿。 4.句式整齐的句子,朗读时可用相同的停顿来
•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 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 趣味。
•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 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五、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 “便要/(渔人)还家” • “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
•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
•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 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 趣味。
•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 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状语后置句之前要停顿。
• 受 任 /于 败 军之际,奉命/于 危难之间
• 刻 唐 贤今人诗 赋 /于 其 上。 • 然 侍 卫 之 臣 不 懈 /于 内 • 故 临 崩 寄臣/ 以大事也。
•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 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 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 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 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 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读。
5.成分省略的地方要停顿。 6.凭借语感,根据句意进行划分。

如何划分文言文的朗读节奏(附练习,还有答案,也有划分方法)

如何划分文言文的朗读节奏(附练习,还有答案,也有划分方法)

如何划分文言文的朗读节奏【知识导航】文言文的节奏和停顿主要依据的是文句的意义,只有正确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义,才不会读破句(即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了)。

如果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去学习和揣摩,读好文言文的节奏就不难了。

一、注意分清单音词和双音词。

在文言文中,往往出现的两个单音词恰巧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词,如“中间力拉崩到之声”(《口技》),“中间”在现代汉语里是一个词,但在句中却是两个词,因此,朗读时,要读成“中筑间筑力拉筑崩到之声”。

对于这种情况,一定要根据课文注释或老师的讲解来辨别清楚,准确翻译,才能正确读好节奏。

二、句首虚词之后可停顿。

句首虚词往往起着领起全句的作用,诵读时,应在其后有所停顿。

如“夫”、“盖”、“故”等,“故筑时有筑物外之趣”、“盖筑一癞虾蟆”。

(《童趣》)三、弄清句意,确定正确的停顿。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正确的停顿应是“其一筑犬坐于前”,意思是: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户的面前。

如果不理解句意,误读为“其一犬筑坐于前”,那就变成“其中一只狗坐在前面”了。

这与文章所写的实际情况显然不符。

四、句首是在句中充当主语的名词或代词,其后也应停顿。

如:“余筑忆童稚时”(《童趣》)、“马筑无故筑亡筑而入胡”(《塞翁失马》)。

五、句首是动词,其后也应停顿。

如:“作筑青云白鹤筑观”、“捉筑虾蟆”。

(《童趣》)六、句中转折连词之前可停顿。

如:“学筑而不思筑则罔”。

(《论语》)【达标训练】用“/”标示出下列句子的停顿处。

①余常于土墙凹凸处②项为之强③以丛草为林④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⑤为人谋而不忠乎⑥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⑦择其善者而从之⑧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拓展训练】读下面短文,用“/”标出每个句子的朗读节奏。

晏子之御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②。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③,策驷马④,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⑤,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⑥,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⑦,常有以自下者⑧。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规则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规则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规则(仅供参考)整理:南昌三中青云谱校区危立春文言文的朗读停顿是有规律可循的,这里结合课内文言语句谈朗读节奏的划分:1、主语和谓语之间停顿 .例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例2:城/非不高也2、动词和宾语从句之间停顿 .例1:忘/路之远近例2:念/无与为乐者3、动词和介宾短语(补语)之间或介宾短语(状语)和动词之间停顿 .例1:骈死/于槽枥之间例2:苟全性命/于乱世例3:以衾/拥覆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

例1:其一/犬坐于前例2:山行/六七里5、句首发语词、表时间的状语和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

如夫“”、“盖”、“故”、“惟”、“自”至“若”、若“夫”、“诚宜”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

例1:夫/环而攻之例2:既而/儿醒例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6、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语和谓语之间应停顿,动词与所带宾语、补语之间应停顿。

例1:佳木/秀而繁阴。

例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例3:吾/谁与归7、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而不能读成双音合成词。

例1:可/以一战例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8、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份,不能把成份省略当作没有省略来读。

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9、对文言文中的国名、年号、官职、史实、地名要了解清楚,切不可破读。

例: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分析:虞“山”为山名,“王毅叔远甫”即姓王名毅字叔远,“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10、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

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例:余闻之也/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则无敌国外患总之,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就必须以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为前提,再根据朗读停顿的规律综合分析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例:
• 1、至 若 /春 和 景 明
• 2、至 于/ 负 者 歌 于 途
• 3、故 /克 之
• 4、夫/环而攻之
返回超链接页面
三、句中虚词
• 在句中的虚词,如“于” “以” “而”“则” “之” ……可考虑在虚词前停顿(“而”的停顿比较复杂, 另设专题再分析)。 • 例: • 1、受任/于败军之际 • 2、出淤泥/而不染 • 3、可/以一战
返回超链接页面
课堂练习
•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以逗号为单位,每句划1处) • 1、若脱笼之鹄 (像从笼子里飞出来的天鹅) • 2、徒步则汗出浃背 (但是步行还是会出汗汉水布满全身) • 3、何以战 • 4、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返回超链接页面
六、省略成分
• 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份,不能把成份省略当作没有 省略来读。 • 例: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和三后省略了鼓字)
返回超链接页面
七、专有名词
• 对文言文中的国名、年号、官职、地名等要了解清楚, 切不可破读。 • 例: • 1、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 2、庐陵/欧阳修也
返回超链接页面
四、相连单音节词
• 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 而不能读成双音合成词。
• 例:
• 1、可/以一战
•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其中夹杂着用力拉扯崩塌倒下 的声音)
• 3、今齐地/方千里
返回超链接页面
五、名词作状语
• 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不能把状语与中 心词读开,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 子的意思。 • 例: • 1、其一/犬坐/于前(犬在这里是名词作副词)。 • 2、山行/六七里
九、“也”字停顿
• “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作句 尾语气助词则不作停顿。 • 例: • 余闻之也/久矣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也无实义, 表停顿)
返回超链接页面
十、意义单位
• 完整的意义单位词语不能分开。 • 例: • 无/问津者
返回超链接页面
十一、词的范围
• 停顿要体现关键词的管辖范围,也就是体现出句子的重 点在哪里。
• 例:
• 1、余幼时/即嗜学
• 2、烨然/若神人
• “1项” 突出“年幼时”,所以在“年幼时”后停顿是 对的。
• “2项” 是突出光彩照人的样子,所以“烨然”后停顿
是对的。
返回超链接页面
十二、文意停顿
• 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 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 顿。 • 例: •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爱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 治好的“病”做为自己的功劳! ) • 2、望晚/日照城郭(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
返回超链接页面
八、诗词停顿
• 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四言诗2/2, 五言诗2/3、2/2/1、2/1/2,七言诗4/3、2/2/1/2、2/2/2/1)。 • 例: • 1、几处/早莺/争/暖树 • 2、天门/中断/楚江/开 • 3、几处早莺/争暖树 • 4、天门中断/楚江开
返回超链接页面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1处) (超链接页面)
• 武陵人捕鱼为业 1 • 至若春和景明 2 • 受任于败军之际 3 • 今齐地方千里 4 • 山行六七里 5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 • 庐陵欧阳修也 7 • 几处早莺争暖树 8 • 余闻之也久矣 9 • 无问津者 10 • 余幼时即嗜学 11 •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12
课堂练习
一、语法结构
“主语/谓语” “状语/谓语”(名词作状语不划分)“动 /宾”“动词/补语”停顿,(“定语+中心词” 之间一般不 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 例:
• 1、武陵人/捕鱼为业
• 2、佳木/秀而繁阴;
• 3、问/今是何世; • 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返回超链接页面
二、句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词
• 文言句子开头的虚词,起强调语气或领取全句乃至全 段的作用。例如:“夫”“若夫”“盖”“故”“是 故”“惟”、“至若”“诚宜”“然则” “然而” …… 可考虑在这些词语后面应作停顿。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
宁晋县第十一中学 王学岭
教学目标
• 学习目标: • 1、积累一定的朗读节奏划分技巧 • 2、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利用这些技巧
正确划分朗读节奏。 • 3、培养同学们热爱诵读的感情。 • 课时安排: • 1课时
前言
• 必须正确理解文意,因为这是文言文停顿 节奏的前提。要打好扎实的文言基础,使 自己具有良好的文言语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