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世界现代史

合集下载

29世界现代史 主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复习 安彩荣 20200210

29世界现代史 主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复习 安彩荣 20200210

六、巴黎和会——《凡尔赛条约》
1.召开:_1_9_1_9___年1月,战胜的_协__约__国__集团在__巴__黎__的 _凡__尔__赛__宫___召开_巴__黎__和__会____。
2.主题:讨论对战败国主要是德国的和约问题(战后安排)
3.操纵者:劳合·乔治(英)/克里孟梭(法)/威尔逊(美)
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
战后初 期的世

《凡尔赛条约》
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和《九国公约》 巴黎和会: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
华盛顿会议: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苏联的社会 主义建设
新经济政策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苏联的标志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 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1924年,列宁逝世
社会主义工业化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 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 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 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 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 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 谁就可以蹂躏它。”
八、新经济政策(1921年春)
1.背景: 1920年末,苏维埃俄国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 加剧,列宁认为,必须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2.时间 1921年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内容:
(1)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2)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
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4.内容: (1)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2)协约国还分别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系列和约, (3)还决定建立国际联盟,但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外。

世界现代史时段大总结

世界现代史时段大总结

[材料处理]
材料序列 对应问题 划分层次 关键字句 对接教材
苏维埃政
权实施快
第一层:实行 “大工业” 大工业的必要 “真正的和唯 性; 一的基础只有 第二层:恢复 一个”“灭亡 苏联社会
材料(1) 速工业化
战略的原 因
主义工业
化建设
发展重工业的 而不成其为独
大工业紧迫感 立国家”
涉及两点不能
苏维在原则上是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
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
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
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三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 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 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人教通史版
世界现代史时段大总结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知识导图
通史览要
第1招
第2招 第3招
学会解题
知识导图
通史览要
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1917~1945年) 重大史实
(1)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苏联成立
政治 (2)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德、
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
案例评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面临着亡国的
危险,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中国人民在抗争,仁人志 士在求索。黑暗中,产生了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是孙中 山。 材料二 毛泽东的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的最大愿望在于使中华民族实现伟 大的复兴,毛泽东的最大贡献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高考历史重要事件知识点梳理

高考历史重要事件知识点梳理

高考历史重要事件知识点梳理在高考历史的复习中,掌握重要事件的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事件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也是考试中常常出现的考点。

下面,我们就来系统地梳理一下高考历史中的重要事件。

一、中国古代史1、夏商周的更替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但关于其存在的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

商朝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从世袭制到分封制,经济上以井田制为主。

2、春秋战国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政治上,诸侯争霸,各国纷纷进行变法图强,如秦国的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经济上,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思想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秦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始皇嬴政灭掉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

他实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在政治上,建立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汉朝的统治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景帝时期出现了“文景之治”。

汉武帝时期,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推恩令”;经济上,统一铸币,盐铁官营;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膨胀,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5、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与融合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但同时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与汉族相互交流、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民族融合的进程。

6、隋唐的繁荣隋朝统一全国,开通了大运河,但由于隋炀帝的暴政,导致隋朝灭亡。

唐朝建立后,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繁荣局面。

唐朝在政治上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很大发展,文化上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导言课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导言课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

使用学案
素养 提升
梳理教材:基础知识 拓展补遗:有助于扩展知识
能力 提升
主题探究:学习解题方法和技巧 典型即练:高考真题演练
2、教师讲解
(1)依照课本编排,按照时序,梳理单元知识。 (2)明晰概念,概括阶段特征,形成基本认识,培养学科素养。 (3)通过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3、整理总结
如何备考
(一)备考重点:主干知识、构建网络
【高考复习六大模块】 中国古代史(约170万年前~前2070~ 1840)★★★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 世界古代史(约三四百万年前~前 3500~15世纪)★ 世界近代史(15世纪~20世纪初)★★ 世界现代史(20世纪初~至今)★
(2)整理导学案和试卷。(保存好所有试卷试题,错题整理以附页粘贴或专有笔
记。)错题集
4、限时训练
选用历年高考试题及各地模拟试题,限时训练。
基础为王,技巧为上!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砖一瓦皆根 基。
4.创新性 体现在对史料进行新的解释和新的运用,
对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新的发掘;对 已有的历史观点、方法与历史结论进行批 判性思考,得出新结论;运用创新思维, 利用历史学知识和方法回应现实问题。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的六大核心内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是历史学科的理论保证。是研究历史的主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
第六,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
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13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及世界多极化趋势和跨世纪的世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13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及世界多极化趋势和跨世纪的世界
答案:A
5.(2015·四川卷)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该 图可以反映出( )
A.冷战格局的扩展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美苏的直接对抗 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
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时间信息“20世纪50年代”以及 图片中的“北纬38°线”“停战分界线”,可知此图反映的是20 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朝鲜半岛进行 武装干涉,体现的是“冷战”格局的扩展,是“冷战”中的热
战,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考点二 世界多极化趋势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一、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欧共体的形成 (1)背景:20 世纪 50 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各国强烈 要求从美国的阴影下走出来,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2)经过 ①1951 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 森堡宣布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8 年,这六国又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 共同体。 ③1967 年,上述三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徐蓝《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史料二 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 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 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 乱。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 容纳自由制度存在。……我们相信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 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 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③“冷战”导致国际局势紧张。在欧洲,美苏全面对抗; 在亚洲导致局部战争——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在美洲,古巴 导弹危机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
④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 战争的威胁之下。但由于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又使得世界近半 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第12讲两极格局的瓦解与世界多极化趋势课件ppt版本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第12讲两极格局的瓦解与世界多极化趋势课件ppt版本
衡的重要力量。 2.二战后美国与日本关系的演变 (1)战后初期,美国为扩张在东亚的势力,以“盟军”的名义单独占
领日本。美国占领日本之初的政策是:尽量削弱日本,使之不能再成为 美国的对手;同时在日本进行民主化改革,但保留了天皇制。
(2)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向日本订购了几十亿美元的军事后勤物
考点一
资,使日本经济迅速活跃起来。为把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 据点,美国开始大力扶植日本。
(3)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
1.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1)原因:进行⑥ 民主改革 ,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美 国的扶持;制定出⑦ 合乎国情 的经济发展战略。 (2)表现: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
考点一
解析 “阳台对话”发生在1973年,美苏领导人亲切交谈意味着美 苏关系缓和,故B项正确;古巴导弹危机结束于1962年,多极化世界至今 尚未形成,冷战格局全面终结于1991年的苏联解体,故A、C、D三项错 误。
考点呈 现
考点一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考点二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考点一
考点一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自主学习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原因 (1)现实原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2)外部因素:美苏两极格局下,西欧受到美国的控制和
① 苏联的威胁 。 (3)根本原因:西欧国家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的联系日益密
提示: 新力量: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的振兴。 新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因素:大国之间综合国力对比的变化界舞台主角的角力与暗战”的 探索——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学案 世界现代史+第十三单元+第41讲 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学案 世界现代史+第十三单元+第41讲 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第41讲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2.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变化,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考点定位 1.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表现、实质。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评价。

3.二战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背景、进程和影响。

主题一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1.国家的宏观调控(1)加强国家干预背景①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的资本主义的弊病。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

③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特点以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措施①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②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③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等结果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2)减少国家干预①原因: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______”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

②措施: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概念阐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密切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实质上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即在不触动私有制的前提下缓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3)加强国际协调与世界货币体系的重建①建立国际经济组织:建立________________、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

②发挥大国作用: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③布雷顿森林体系(选必1,P90)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确立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召开会议目的协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特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影响积极: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稳定了国际金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第36讲“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第36讲“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课件

《新民主》;华莱士的《新边疆》;埃 米蒂·什莱斯的《被遗忘的人:大萧条的新历史》(简
诺迪的《罗斯福革命》;戴格勒的《超 பைடு நூலகம்:19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年代。罗斯福新政带
越我们的过去》;比尔德与史密斯合著 领美国渡过难关——这是我们熟知的历史。但那些
的《未来的到来》;珀金斯的《富兰克 “被遗忘的人”、那些新政下的牺牲者,他们的故
答案
考点二 “走出梦魇”—— 罗斯福新政
历史解释 1.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新政策: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2)新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一些主 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 现新变化。 (3)新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 度,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4)新起点: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由此 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3.罗斯福新政的社会认可度 “整个国家都站在他那边,即使他做的事情是错的,人们还是追随他。 事实如此,人们拥护他所做的一切,如果他把国会大厦烧为灰烬,人们 仍然会欢呼喝彩,‘烧得好啊,我们总算点起了一把大火’。”
——美国幽默作家威尔·罗杰斯评价罗斯福的话 发现问题 材料反映了美国民众对罗斯福的拥护和支持。 命题角度 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美国民众渡过难关的信心;政府执 政的理念。
2.唯物史观——经济大危机的教训 (1)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当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 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 防患于未然。 (2)政府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 (3)各国要注意协调国际经济关系,削减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在 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