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序电流(零序保护)与剩余电流(漏电保护)的区别
剩余电流保护原理

精心整理电气火灾漏电检查调试注意事项一.漏电流保护原理.1.低压常用的配电系统接地方式1)TN系统定义:电力系统有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接近导体通过保护线与该接地点相连接。
系统一严禁与该电路的工作零线相连接,也不允许接在漏电保护开关前面的PEN线上,但在使用中极易发生误接(4)重复接地装置的连接线,严禁与通过漏电开关的工作零线相连接。
b.TN-S.TN-S方式为整个系统的中性线路与保护线是分开的,如下图。
TN-S系统特点:(1)当电气设备相线碰壳,直接短路,可采用过电流保护器切断电源当N线断开,如三相负荷不平衡,中性点电位升高,但外壳无电位,PE线也无电位(2)TN-S系统PE线首末端应做重复接地,以减少PE线断线造成的危险TN-S系统注意的问题:(3)保护零线绝对不允许断开(4)同一用电系统中的电器设备绝对不允许部分接地部分接零c.TN-C-S.TN-C-S系统中有一部分线路的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如下图。
2.这样当电路中发生人身电击、设备漏电、故障接地时,通过设备接地电阻RA有一个接地电流IN流过,则通过互感器的电流矢量和不等于零,即:IL1+IL2+IL3+IN≠0,漏电流互感器中产生磁通矢量和不等于零,即:FL1+FL2+FL3+FN≠0,互感器二次回路中有一个感应电压输出,此电压直接或通过电子信号放大器施加在脱扣线圈上,产生一个工作电流。
二次回路的二次电压随着故障电流的增大而增大,当接地故障电流达到额定值时,脱扣线圈中的电流足以推动脱扣机构动作,使主开关断开电路,或使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
3.剩余电流保护和零线电流保护的区别零序电流保护具体应用可以在三相线路上各装一个CT(通过计算得到零序电流),或让三相导线一起穿过一个零序CT,或在中性线上安装一个零序CT,利用这些CT来检测三相的电流矢量和,即零序电流Io,Ia+Ib+Ic=Io,当线路上接的三相负荷完全平衡时(无接地故障,且不考虑线路、电器设备的漏电流),Io=0,当线路上所接的三相负荷不平衡时,则Io=IN,此时的电流为不平衡电流IN;当某相发生接地故障时,必然产生一个单相接地故障电流Id,此时检测到的零序电流Io=IN+Id,是三相不平衡电流与单相接地电流的矢量和。
零序电流互感器和剩余电流互感器的异同及设计

零序电流互感器和剩余电流互感器的异同及设计零序电流互感器和剩余电流互感器的异同及设计一、引言在电力系统中,电流互感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设备,用于测量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而零序电流互感器和剩余电流互感器作为电流互感器的两种特殊类型,其设计和运用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本文将就零序电流互感器和剩余电流互感器的异同及设计进行深入探讨。
二、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特点及设计1. 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作用零序电流互感器是一种用于测量系统中零序电流的互感器,其主要作用是检测系统中的接地故障、漏电和电流不平衡等问题,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2. 零序电流互感器的设计原理零序电流互感器的设计原理主要是通过差动电流变比和相位角差来实现零序电流的测量。
其设计需要考虑电流变比、绝缘强度、频率响应等因素,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特点零序电流互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频率范围广等特点,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电力系统,并且能够准确测量系统中的零序电流。
三、剩余电流互感器的特点及设计1. 剩余电流互感器的作用剩余电流互感器是一种用于测量系统中剩余电流的互感器,其主要作用是检测系统中的接地故障,保护系统的安全运行。
2. 剩余电流互感器的设计原理剩余电流互感器的设计原理主要是通过测量系统中的零序电流,从而实现对剩余电流的测量。
其设计需要考虑电流变比、绝缘强度、频率响应等因素,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剩余电流互感器的特点剩余电流互感器具有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安全可靠等特点,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电力系统,并且能够准确测量系统中的剩余电流。
四、零序电流互感器和剩余电流互感器的异同1. 设计原理零序电流互感器和剩余电流互感器在设计原理上具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测量电流变比和相位角差来实现电流的测量,但在应用场景和要求上存在一些差异。
2. 作用零序电流互感器主要用于测量系统中的零序电流,以检测系统中的接地故障和漏电等问题;而剩余电流互感器则主要用于测量系统中的剩余电流,以检测接地故障和保护系统的安全运行。
剩余电流保护及电气火灾检测有关问题分析

零序电流、剩余电流及电气火灾检测有关问题分析在技术交流活动中,零序与漏电保护大家提出的问题比较多,如果把原理搞清楚,有关问题就清楚了。
可是大家很少从原理上进行分析,有些参加编写规范的人员,可能也没有认真从原理上进行分析。
零序电流、剩余电流、漏电电流与泄露电流的概念,测量方法搞清楚,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才能够搞清楚。
曾经建议清华及华北电力大学一些带研究生的导师,请他们能够发表一些这方面的文章,可能是专业方面的问题一直没有见到。
建议大家能够在“建筑电气”杂志发表一些这方面的文章,以便展开交流。
1零序电流当三相电压或电流出现不对称时,就称为三相不对称正弦电路,为解决不对称三相正弦电路计算问题,从数学上分解为正(顺)序、负(逆)序与零序,这样就可以采用对称三相正弦电路有关计算公式与方法进行计算,然后合成再求出不对称三相正弦电路的有关参数。
可见单相负荷电流就无零序电流之说。
另外也需要用电压或电流负序分量与正序分量的均方根值百分比,来表示电源电压或电流的不平衡度。
三相正弦交流电是三个幅值相等,各相差120电角度的对称矢量。
对于三角形接线,IA、IB、IC为相电流IAB、IBC、ICA为线电流,O为中性点,线电流等于相电流的√3倍,IAB=√3×IA(见图2)。
当三相负载或电压不相等时,幅值或相位角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不对称三相正弦交流电。
当发生单相或两相短路故障时也会出现三相不对称电压与电流。
不对称三相矢量可分解为相序不同的三组对称的正(顺)序、负(逆)序、零序三个分量,见图3与图4。
其计算公式如下:零序分量 : Ao、 B0=Ao、 C0=Ao;正(顺)序分量: A1、 B1=A1∠-120度、 C1=A1∠120度;负(逆)序分量: A2、 B2=A2∠120度、 C2=A2∠-120度;由向量图4可知:A=A0+A1+A2;B=B0+B1+B2=Ao+A1∠-120度+A1∠120度;C=C0+C1+C2=Ao+A∠120度+A∠-120度;A0=1/3(A+B+C);A1=1/3(A+B∠-120度+C∠120度);A2=1/3(A+B∠120度+C∠-120度)。
零序电流

什么是零序电流、什么是剩余电流、零序电流保护与剩余电工知识 2009-06-14 05:36 阅读557 评论0字号:大中小为了防止人身间接触电以及配电线路由于各种原因而遭损坏,引起火灾等事故,保证设备和线路的热稳定性,我国现行的电气设计、施工等有关规范都提出了在低压配电线路中需设置接地故障保护。
在国家标准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第4.4.10条明确指出了采用接地故障保护的两种方法,零序电流保护与剩余电流保护(亦称漏电电流保护)。
这两种电流保护的基本工作原理相同,但使用范围、安装等要求却有所不同)。
零序电流保护具体应用可在三相线路上各装一个电流互感器(C.T),或让三相导线一起穿过一零序C.T,也可在中性线N上安装一个零序C.T,利用这些C.T来检测三相的电流矢量和,即零序电流Io,IA+IB +IC=IO,当线路上所接的三相负荷完全平衡时(无接地故障,且不考虑线路、电器设备的泄漏电流),IO=0;当线路上所接的三相负荷不平衡,则IO=IN,此时的零序电流为不平衡电流IN;当某一相发生接地故障时,必然产生一个单相接地故障电流Id,此时检测到的零序电流IO=IN+Id,是三相不平衡电流与单相接地电流的矢量和。
剩余电流保护的具体做法是在被测的三相导线路上与中性N上各装一个C.T,或让三相导线与N线一起穿过一个零序C.T,得到三相导线与中性线N的电流矢量和IA+IB+IC+IN,当设有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无论三相负荷平衡与否,则此矢量和为零(严格讲为线路与设备的正常泄漏电流);当发生某一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电流中会通过保护线PE及与地相关连的金属构件,即IA+IB+IC+IN≠0,此时数值为接地故障电流Id加正常泄漏电流。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零序电流保护和剩余电流保护两者的基本原理都是基于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流入电路中任一节点的复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即ΣI=0,并且都用零序C.T作为取样元件。
浅析剩余电流保护和零序电流保护的异同

浅析剩余电流保护和零序电流保护的异同【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剩余电流保护和零序电流保护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找寻两类保护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为低压配电线路中接地保护方式的选择提供建议。
【关键词】剩余电流保护零序电流保护适用范围Abstract: through analysis of residual current protection and zero sequence current protection of basic principle and applicable scope, looking for two types of protection of the common and difference between, for low voltage distribution circuit protective grounding in the choice of the ways of advice.Keywords: residual current protection zero sequence current protection range0 引言为防止人身间接触电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配电线路失火、损坏等事故,保证电力设备和线路的稳定运行,我国现行的电气设计、施工等有关规范都提出了在低压配电线路中设置接地故障保护的要求。
剩余电流保护与零序电流保护是现行标准规范中明确规定的两种接地故障保护方法,二者的基本工作原理相同,但使用范围和应用场所却有所不同。
本文根据设计实践经验,对剩余电流保护和零序电流保护的实现分别进行分析,对比两类保护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为低压配电线路及线路中接地保护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持1 剩余电流保护和零序电流保护的基本原理1.1 剩余电流保护的基本原理剩余电流保护又称漏电电流保护,其动作电流来源于三相四线制线路中L1、L2、L3、N四线电流的“剩余电流”,或三相三线制线路中L1、L2、L3三线电流的“剩余电流”,以及单相线路中L、N两线电流的“剩余电流”。
剩余电流和过电流安全防护

电爱护器与剩余电流爱护器有什么区分?1、RCD剩余电流漏电爱护器,是把电源进户线(三根相线L、工作零线N)的电流相加,若等于零,就说明没有漏电流;2、RCD剩余电流漏电爱护器,是把电源进户线(三根相线L、工作零线N)的电流相加,若不等于零,就说明有漏电流,而且进户线(三根相线L、工作零线N)的电流相加恰好等于漏电流;3、它是采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求剩余支路电流的方法,检测漏电流,所以叫剩余电流漏电爱护器;4、过去早年用的漏电爱护器,有电压型和电流型,是直接检测漏电电压、漏电电流的爱护器;零序电流爱护与剩余电流爱护(亦称漏电电流爱护)。
这两种电流爱护的基本工作原理相同,但使用范围、安装等要求却有所不同)零序电流爱护详细应用可在三相线路上各装一个电流互感器(C.T),或让三相导线一起穿过一零序C.T,也可在中性线N上安装一个零序C.T,采用这些C. T 来检测三相的电流矢量和,即零序电流I。
,IA+IB+IOIO,当线路上所接的三相负荷完全平衡时(无接地故障,且不考虑线路、电器设施的泄漏电流),10=0;当线路上所接的三相负荷不平衡,则IOIN,此时的零序电流为不平衡电流IN;当某一相发生接地故隙时,必定产生一个单相接地故隙电流Id,此时检测到的零序电流I0=IN+Id,是三相不平衡电流与单相接地电流的矢量和。
剩余电流爱护的详细做法是在被测的三相导线路上与中性N上各装一个C. T,或让三相导线与N线一起穿过一个零序C.T,得到三相导线与中性线N的电流矢量和IA+IB+IC+IN,当设有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无论三相负荷平衡与否,则此矢量和为零(严格讲为线路与设施的正常泄漏电流);当发生某一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电流中会通过爱护线PE及与地相关连的金属构件,即IA+IB+IC+ IN≠0,此时数值为接地故障电流Id加正常泄漏电流。
RCD剩余电流漏电爱护器与爱护接地的区分“有什么本质的区分”1、漏电爱护是指,漏电时快速切断电源;2、爱护接地是指,设施漏电时,通过爱护接地把设施外壳的对地电压限制在平安范围内,爱护人身平安;“应当在什么状况下RCD和PE都要使用”1、PE线叫爱护零线,正常运行时,PE线没有电流;2、当设施漏电时,和设施外壳相接的PE线就有电流,这个电流可以使空开爱护;3、RCD是检测故隙漏电流的,当然可检测到PE线的漏电流,作出爱护动作;4、而RCD的动作电流可以很小,几十毫安,而空开动作电流为短路大电流,从爱护人身平安看,RCD更平安!5、所以,作用原理不一样,动作原理不一样,爱护范围不一样,相互补充,彼此不能取代!剩余电流爱护装置(以下简称RCD),它所检测的是剩余电流,即被爱护回路内相线和中性线电流瞬时值的代数和(其中包括中性线中的三相不平衡电流和谐波电流)。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和漏电保护器的区别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和漏电保护器的区别一、漏电保护器应称为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的不断增加,在用电过程中,由于电气设备本身的缺陷、使用不当和安全技术措施不力而造成的人身触电和火灾事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
而漏电保护器的出现,对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及时切断电源,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提供了可靠而有效的技术手段。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是为了防止人身触电和漏电火灾等事故而研制的一种新型电器。
它除了起自动开关的作用外,还能在设备漏电或触电时迅速断开电路,保护人身和设备的安全的作用。
漏电保护器是根据作用效果来称呼的,但不适用相线和中线的故障问题。
这种称呼本身夸大了它的保护范围,不符合国际惯例,也不是我国当今对该类器件的规范称呼。
在国际上是依据该类的保护原理来定义它的名称的,因为它的保护动作是根据流经它的一种所谓的“剩余电流”的大小来实现的,所以国际上便将其称呼为“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我国从1995年开始全部采用了国际标准IEC755(1988)中的内容,并制定了新的国家标准GB6829-199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一般要求》,从此将传统名称改为“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能够提高家庭用电的安全水平,但遗憾的是,漏电保护器名称仍在基础教育的教材中沿用。
1、工作原理原理图如图1所示。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由零序互感器TAN、放大器A和主电路断路器QF(含脱扣器)三部分组成。
当设备正常工作时,主电路电流的相量和为零,零序互感器的铁心无磁通,其二次绕组没有感应电压输出,开关保护闭合。
当保护的电路中有漏电时,或有人体的触电电流ix通过时,由于取道大地为回路,于是主电路电流的相量和不再为零,零序互感器的铁心磁通有变化,其二次绕组有感应电压输出。
当剩余电流达到一定值时,经放大器放大后足以使脱扣器YR动作,使断路器在0.1s内跳开,有效地起到触电保护的作用。
2、说明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设有检验按钮,若按下按钮,开关动作,则说明其性能良好。
零序电流(零序保护)与剩余电流(漏电保护)的区别

为了防止人身间接触电以及配电线路由于各种原因而遭损坏,引起火灾等事故,保证设备和线路的热稳定性,我国现行的电气设计、施工等有关规范都提出了在低压配电线路中需设置接地故障保护。
在国家标准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第4.4.10条明确指出了采用接地故障保护的两种方法,零序电流保护与剩余电流保护(亦称漏电电流保护)。
这两种电流保护的基本工作原理相同,但使用范围、安装等要求却有所不同)。
零序电流保护具体应用可在三相线路上各装一个电流互感器(C.T),或让三相导线一起穿过一零序C.T,也可在中性线N上安装一个零序C.T,利用这些C.T来检测三相的电流矢量和,即零序电流Io,IA+IB+IC=IO,当线路上所接的三相负荷完全平衡时(无接地故障,且不考虑线路、电器设备的泄漏电流),IO=0;当线路上所接的三相负荷不平衡,则IO=IN,此时的零序电流为不平衡电流IN;当某一相发生接地故障时,必然产生一个单相接地故障电流Id,此时检测到的零序电流IO=IN+Id,是三相不平衡电流与单相接地电流的矢量和。
剩余电流保护的具体做法是在被测的三相导线路上与中性N上各装一个C.T,或让三相导线与N线一起穿过一个零序C.T,得到三相导线与中性线N的电流矢量和IA+IB+IC+IN,当设有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无论三相负荷平衡与否,则此矢量和为零(严格讲为线路与设备的正常泄漏电流);当发生某一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电流中会通过保护线PE及与地相关连的金属构件,即IA+IB+IC+IN≠0,此时数值为接地故障电流Id加正常泄漏电流。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零序电流保护和剩余电流保护两者的基本原理都是基于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流入电路中任一节点的复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即ΣI=0,并且都用零序C.T作为取样元件。
在线路与电器设备正常情况下,各相电流的矢量和等于零(对零序电流保护假定不考虑不平衡电流),因此,零序C.T的二次侧绕组无信号输出(零序电流保护时躲过不平衡电流),执行元件不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地故障保护与漏电故障保护的区别
为了防止人身间接触电以及配电线路由于各种原因而遭损坏,引起火灾等事故,保证设备和线路的热稳定性,我国现行的电气设计、施工等有关规范都提出了在低压配电线路中需设置接地故障保护。
在国家标准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第4.4.10条明确指出了采用接地故障保护的两种方法,零序电流保护与剩余电流保护(亦称漏电电流保护)。
这两种电流保护的基本工作原理相同,但使用范围、安装等要求却有所不同)。
零序电流保护具体应用可在三相线路上各装一个电流互感器(C.T),或让三相导线一起穿过一零序C.T,也可在中性线N上安装一个零序C.T,利用这些C.T来检测三相的电流矢量和,即零序电流Io,IA+IB+IC=IO,当线路上所接的三相负荷完全平衡时(无接地故障,且不考虑线路、电器设备的泄漏电流),IO=0;当线路上所接的三相负荷不平衡,则IO=IN,此时的零序电流为不平衡电流IN;当某一相发生接地故障时,必然产生一个单相接地故障电流Id,此时检测到的零序电流IO=IN+Id,是三相不平衡电流与单相接地电流的矢量和。
剩余电流保护的具体做法是在被测的三相导线路上与中性N上各装一个C.T,或让三相导线与N线一起穿过一个零序C.T,得到三相导线与中性线N的电流矢量和IA+IB+IC+IN,当设有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无论三相负荷平衡与否,则此矢量和为零(严格讲为线路与设备的正常泄漏电流);当发生某一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电流中会通过保护线PE及与地相关连的金属构件,即IA+IB +IC+IN≠0,此时数值为接地故障电流Id加正常泄漏电流。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零序电流保护和剩余电流保护两者的基本原理都是基于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流入电路中任一节点的复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即ΣI=0,并且都用零序C.T作为取样元件。
在线路与电器设备正常情况下,各相电流的矢量和等于零(对零序电流保护假定不考虑不平衡电流),因此,零序C.T的二次侧绕组无信号输出(零序电流保护时躲过不平衡电流),执行元件不动作。
当发生接地故障是地,各相电流的矢量和不为零,故障电流的零序C.T的环形铁芯中产生磁通,零序C.T的二次侧感应电压使执行元件动作,带动脱扣装置,切换供电网络,达到接地故障保护的目的。
零序电流保护一般适合使用于TN接地系统。
因为当发生一相接地时,对TN-S 系统Id回路阻抗包括相线阻抗Z1,PE线阻抗ZPE和接触阻抗Zf,即Zs=Z1+ZPE+Zf;对于TN-C系统,Id回路阻抗包括相线阻抗Z1,PEN线阻抗ZPEN 和接触电阻Zf,即ZS=Z1+ZPEN+Zf;对于TN-C-S系统,Id回路阻抗包括相线阻抗Z1,PEN线阻抗ZPEN,PE线阻抗ZPE和接触电阻Zf,即ZS=Z1+ZPEN+ZPE+Zf,产生的单相接地故障电流Id=220/ZS,明显大于无故障时的三相不平衡电流,只要整定合适,就可检测出发生接地故障时的零序电流,以切断故障回路。
而对IT系统,一般均是使用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对单相接地不必要立即切断供电回路、但需发出绝缘破坏监察信号、以维持继续供电一段时间的工矿企业内的不配出中性线的三相三线配电线路。
当单相接地时,该故障线
路上流过的零序电流是全系统非故障系统电容电流之和,因而容易检测出接地故障电流,故可用零序电流保护装置来监察相对地第一次接地故障。
TT接地系统常应用于工农业、民用建筑的照明、动力混合供电的三相四线配电系统中,常发现三相不平衡电流较大,当发生一相接地时,Id回路阻抗包括相线阻抗Z1,PE 线阻抗ZPE,负载侧接地电阻RA和电源侧接地电阻RB,接触阻抗Zf,即ZS=Z1+ZPE+RA+RB+Zf,接地故障电流Id=220/ZS,由于RA+RB>>Z1+ZPE+Zf,且RA+RB数值一般均较大,很明显TT系统的故障环路阻抗大,产生的单接故障电流Id,远远小于不平衡电流,很难检测出故障电流,故不适用于TT接地系统。
由剩余电流保护工作原理分析可知,它的保护动作整定电流可以从mA级到A级,有相当高的动作灵敏性,因此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对于TN、TT、IT接地系统均可适用。
但剩余电流保护适用于TN接地系统中的TN﹣S系统,不能用于TN﹣C接地系统的馈电主干线保护。
因为TN﹣C接地系统中保护线PE和中性线N合用一根线PEN、PEN在正常工作时流过三相不平衡电流,当单相接地时产生的接地故障电流Id也从PEN线上流过,剩余电流保护装置根本无法检测出是不平衡电流还是接地故障电流,也就是说,已丧失单相接地故障的检测功能。
当用于分干线及末端线中时,如果是TN-C接地系统,则应按TN-C-S或局部TT 接地处理,剩余电流保护的动作电流整定值(IΔn)一定要躲开正常漏电电流,才可避免误动作。
我们在选用时,对于IΔn数值可根据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4.3.11条进行选择,以适合各种场合和使用要求。
接地故障保护的线圈是套在PE线上的,漏电保护的线圈是套在L1,L2,L3,N四根线上的,有接地故障保护就没有漏电保护,有漏电保护就没有接地故障保护,接地故障保护的整定值为0.2~1In,漏电保护整定值为0.5-30A,大小也不一样。
很显然接地故障保护只能用在变压器出线回路,漏电保护可以用在各回路里。
接地故障保护用在TN系统里,漏电保护用在TT系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