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的原因及其输血对策
ABO血型抗体减弱1例

0 引言
血型是指血液中各种成分的遗传多态性标志。ABO 血 型 是 人 类 最 重 要 的 一 个 血 型 系 统,无 论 对 于 临 床 还 是 血 站, 正确的 ABO 血型鉴定结果都是输血成功有效的第一关。但实 际工作中,ABO 血型定型受到多种因素干扰(包括生理性因 素和病理性因素等),导致 ABO 定型困难。以下对一例 ABO 血型抗体减弱样本报告如下:
[4] 武海州 , 包琳 , 雷树红 , 等 . 血型抗体减弱3例分析 [J]. 医药前沿 , 2013, 3(8): 195-196.
[5] 金沙 , 向东 , 刘曦 , 等 . 疾病导致 ABO 血型抗原及抗体减弱的分 析 [J]. 临床输血与检验 , 2010, 12(1): 61-62.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年第 17 卷第 06 期
177
ABO 血型抗体减弱 1 例
·病例报告·
李佳怡,李清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外科十三楼输血科,新疆 乌鲁木齐)
摘要:目的:探讨血型正反不符的原因并鉴定其血型。方法:对疑难血型采用血清学方法进行正反定型。结果:该献血者血 型为 A 型,抗 B 抗体缺乏。结论:ABO 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无法确定时,应借助其他辅助手段进行确定,提高血型鉴定的准 确性与输血的安全有效性。 关键词:疑难血型;ABO 血型系统;抗体减弱 中图分类号:R457.1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7.06.138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患 者 标 本(一 管 EDTA 抗 凝 管)。患 者 信 息:男,45 岁,查
ABO 血型正反定型困难。 1.2 试剂
单 克 隆 抗 -A、抗 -B(长 春 博 德 生 物 技 术,批 号 20151106),标 准 ABO 细 胞(长 春 博 德 生 物 技 术,批 号 20160912),-H 试剂血清(20150929),人源抗 -A、人源抗 -B 为自制试剂(批号20161019),实验用的新鲜成人 O 型和 B 型 红细胞均为实验当天送检的 RHD 阴性确认红细胞。 1.3 仪器
血型抗体减弱3例分析

血型抗体减弱3例分析发表时间:2013-04-28T13:28:04.0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8期供稿作者:武海洲1 包琳1 雷树红1 孙艳双2[导读] 如患者需紧急输血,应给予O型洗涤红细胞、AB型血浆,确保输血安全。
武海洲1 包琳1 雷树红1 孙艳双2(1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 100048)(2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 100048)【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8-0195-02患者1,男,48岁,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有输血史;患者2,男,74岁,贲门癌、心梗,无输血史;患者3,男,21岁,肝癌,有输血史,曾多次化疗。
以上三例患者血型正反定型不符,血清中有少量的相应抗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与试剂仪器:美国强生全自动血型与配血分析系统。
试剂: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A1细胞〔Ac〕、B细胞〔Bc〕、O细胞〔Oc〕;美国强生ABO/Rh正反定型血型定型试剂卡。
1.2 ABO血型鉴定试验1.2.1 试管法正定型,将患者红细胞洗涤三遍后配制成2%~5%红细胞悬液,分别加入单克隆抗-A、抗-B离心检测红细胞ABO抗原;反定型,取患者的血清加入标准红细胞Ac、Bc、Oc离心检测血清中抗体。
1.2.2 微柱凝胶法患者标本2500r/min离心5分钟,按本室仪器操作规程上机检测。
1.2.3 吸收放散试验患者红细胞洗涤三遍后制备成压积红细胞,与等量相应人抗血清混合放置4℃1h,取出后用4℃生理盐水洗涤5次,末次洗涤液作为阴性对照,取压积红细胞加等量生理盐水置56℃水浴放散10min,离心后取上清液作为放散液,加入相应的标准Ac、Bc,离心看结果。
1.2.4 唾液中血型物质测定将患者的唾液离心、煮沸再离心处理,取50μl唾液与50μl生理盐水倍比稀释三排(1:1~1:512),分别加入等量抗-A、抗-B血清的标化液,37℃水浴中和15min,相应加入标准Ac、Bc、Oc,离心看结果。
血液病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的原因及其输血对策

血液病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的原因及其输血对策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的原因及制定相应的输血对策。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40例ABO血型抗原减弱的患者作为观察组。
分析其ABO血型抗原减弱的原因,并选择同期血型抗原正常表达患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情况,探讨相应的输血对策,以便提醒临床能够予以重视,指导临床合理安全的输血治疗。
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的血型抗原鉴定主要为:患者红细胞与抗血清反应中出现与反定型不符14例,A型9例,B型5例;正定型3例,均为O型。
观察组患者在溶血性情况中出现3例非溶血性,对照组出现5例,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增加程度接近,无明显差异。
结论:患者的血液疾病主要集中在急慢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给每位患者输入同型血可有效恢复抗原的功能,减轻患者痛苦,恢复健康。
标签:ABO血型抗原减弱;原因;输血对策;血液病血液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血型的遗传直接影响了血液病的产生,血型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可出现血型表型的改变。
目前白血病及其他血液病导致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的原因及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1]。
学界普遍认为与体内血型基因突变及粒细胞异常增生有关。
这次研究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ABO血型抗原减弱的患者作为观察组。
分析其ABO血型抗原减弱的原因,并选择同期血型抗原正常表达患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情况,探讨相应的输血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ABO血型抗原减弱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2~76岁,平均(18.7±80.3)岁。
其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1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2例,骨髓纤维化(MF)10例。
选择同期血型抗原正常表达患者40例为对照组。
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原因及对策

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原因及对策正确鉴定 ABO 血型是输血前最重要的一项检测,血型鉴定错误会导致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甚至是死亡。
目前血型鉴定最常用的方法是卡式微柱凝胶法,此法具有诸多优点,但由于血型抗原抗体反应的复杂性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正反定型不符,不能鉴定血型的情况。
常见的原因有如下几点:1. 血浆中抗体减弱或缺失:白血病、肿瘤、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等患者抗体减弱,老年人抗体水平生理性下降,婴幼儿尚未产生抗体或抗体效价低,均影响反定型的鉴定。
可通过加大患者血浆用量(2 倍或 4 倍)的方法进行鉴定。
2. 红细胞抗原减弱:最常见的是白血病、恶性肿瘤等[1],抗原减弱或消失,干扰正定型,凝集减弱或消失,可加大患者红细胞浓度[2]或进行吸收放散实验以确定抗原。
3. 不规则抗体:这一类抗体存在于患者血清中,可在反定型中与标准红细胞上的相应抗原发生凝集(而与 A 或 B 抗原无关),导致正反不一致。
抗体筛选试验阳性,应用谱细胞可鉴定出不规则抗体种类。
4.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红细胞表面存在致敏自身抗体,DAT(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有时正定型会发生非特异性凝集。
同时血清中存在的自身抗体也能干扰反定型。
可用37℃ 生理盐水洗涤患者红细胞,一般可排除干扰。
5. 冷凝集素:高效价冷凝集素在体外4℃ 或室温条件下可与自身红细胞发生非特异性凝集反应,可出现正反定型全凝集的现象。
用37℃ 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去除红细胞表面附着的冷凝集素,可获得可靠地正定型结果。
37℃ 温浴患者标本,可消除血浆中游离的冷凝集素对反定型的影响[3]。
6. 亚型:由遗传因素导致,即红细胞 A 或 B 抗原弱化,正定型抗A 或抗B 有时不能检测出抗原而不出现凝集,造成定型困难。
进一步鉴定需正定型增加抗-H、抗-A1、抗-AB,反定型增加 O 细胞、A1 细胞、A2 细胞,还应进行吸收放散试验、唾液中血型物质检测等[4]。
7. 血浆成分异常: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易使红细胞发生缗钱状凝集,在血清中加入 1~3 滴生理盐水凝集可消失(真凝集不受影响)。
输血科血液病输血指南

输血科血液病输血指南1.目的大多数血液病患者在医疗过程中需要输血。
有输血指征者应开展成分输血,不能因为很多血液并伴有全血细胞减少而成为输全血的理由。
血液病的病种较多,很多血液病患者的输血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
为向临床医师和临床输血咨询服务人员提供血液病患者输血的指导原则,依据《临床输血咨询服务管理程序》4.11.3条款的要求制定本指南。
2.适用范围适用于临床医师对血液病患者的输血治疗,也适用于临床输血咨询服务人员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
3.职责3.1经治医师3.1.1负责对血液病患者实施输血治疗。
3.2输血科技术人员3.2.1负责提供治疗血液病患者合适的血液,并向临床提供咨询服务。
4.指引要点4.1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4.1.1输血原则(1)再障患者的输血要严格控制,能不输血者尽量不输,应将输血量和输血次数减少到最低限度。
输血仅能减轻患者的症状,并不能治愈本病,多次输血会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2)慢性再障患者的贫血是缓慢发生的,多数患者通过代偿能够耐受Hb的降低,因此,Hb的高低不是决定输血的最好指标,而要以症状为主。
(3)本病应进行成分输血。
因为再障多属血容量正常的贫血,所以无需输全血。
虽然多数患者伴有全血细胞减少,但也不能输全血,因为全血中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浓度低,有的已丧失功能,疗效差。
正确的输血方法是根据患者的临床需要输注相应成分血以提高疗效,并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5.1.2输血指征(1)贫血:Hb<60g∕L并伴有严重代偿不全的症状,或在安静状态下也有贫血的临床表现时,可适当输注红细胞。
Hb>60g∕L,一般不需要输血。
过去曾认为少量多次输血能刺激骨髓造血,对再障的恢复有利,现已证实输血只能抑制红细胞的生成,并无刺激造血的作用。
(2)出血:因血小板减少而有严重出血的患者,特别是有内脏出血或颅内出血的危险时应及时输注血小板。
曾有人认为血小板数V2OX1()9∕L者应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恶性血液病引起ABO血型鉴定困难的探讨

f. 床 误诊 误 治 , 0 59l() 7 . J临 】 2 0 ,,89: 9 6
备 注 :+ 代 表 阳 性 .一 代 表 阴性 “” “” 【] 志强 , 5李 陈卫 宾 , 文 皓 . 性 白血 病 分 型 与 红 细 胞 A O 血 型 抗 原 徐 急 B 强 度相 关 性 分 析 l. 床 荟 萃, 991:9 ~ 9 J临 ] 19 。 8 3 8 4 9
据 .要 首 先 考 虑是 否 由疾 病 本 身 所 致 红 细 胞 A O 血 型 抗 原 B
准试剂 . 定型 : 凝胶 内无试剂 。仪器为 Da e 反 柱 im d血 型 1 2
SI 用 离心 机 f 上 均 由达 亚 美 公 司提 供 )反 定 型试 剂 红 细 I专 以 ,
胞 悬 液 A 、e O 1由我 院 输血 科 自制 。 cB 、 c
・
6 0・ 9
E o r n a & L b Me . e e e 2 0 , l 6 No x ei me t l a d D c mb r 0 8 Vo , 6 2
・
经验交流 ・
恶性血液病 引起 A O血型鉴定 困难的探讨 B
吴敏 华 陈 活 强 蔡 葵
中图分类号 R 5 . 1 7 37 4 71 。 3 . R
意 这一 现象 I 笔 者 在 2 0 ~ 0 7年 共 发 现 5例 恶 性 血 液 病 l 1 0020
根 据 上 述 血 型血 清学 试 验 检 查 结 果 . 以确 定 前 4例 为 可 A 型 , A抗 原减 弱 , 5例 为 B型 . B抗 原 减 弱 。 属 第 属 血 型 主要 是 人 体 红 细 胞 表 面 的 抗 原 物 质 在 人 体 间 存 在 着抗 原 成 分 的 差 异 . 们 受 独 立 的 遗 传 基 因 控 制 . 这 些 抗 它 而 原构 成 了人 体 的 血型 , 不会 轻 易 发 生改 变 [ 3 1 的造 血 功 能是 。人 在 骨 髓 中 的干 细胞 完 成 . 液病 患 者 机 体 的 造 血 功 能减 弱或 血 遭 到 破坏 使 造 血 干细 胞 功 能 异 常 。特别 是 粒 细胞 系 统 呈 病理 性 增 生 . 细 胞 系统 受 抑 制 . 红 成熟 红 细 胞 显 著 减 少 或 形 态 发 生 改 变 可 能 导致 红 细 胞 表 面血 型 抗原 的 抗 原 性 减 弱 或 改 变
输血技术11:血液病输血规范

XXXX医院血液病输血规范一、目的大多数血液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输血。
有输血指征者应开展成分输血,不能因为血液病伴有全血细胞减少而成为输全血的理由。
血液病的病种较多,很多血液病患者的输血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
为向临床医师和临床输血咨询服务人员提供血液病患者输血的指导原则的要求特制定本指南。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临床医师对血液病患者的输血治疗,也适用于临床输血咨询服务人员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
三、职责1.经治医师负责对血液病患者实施输血治疗。
2.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提供治疗血液病患者合适的血液,并向临床提供咨询服务。
四、指引要点1.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1)输血原则①再障患者的输血要严格控制,能不输血者就尽量不输,应将输血量和治疗次数减少到最低限度。
输血仅能减轻患者的症状,并不能治愈本病,多次输血会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②慢性再障患者的贫血是缓慢发生的,多数患者通过代偿能够耐受Hb的降低,因此,Hb高低不是决定输血的最好指标,而要以症状为主。
③本病应进行成分输血。
因为再障多属血容量正常的贫血,所以无须输全血。
虽然多数患者伴有全血细胞减少,但也不能输全血,因为全血中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浓度低,有的已丧失功能,疗效差。
正确的输血方法是根据患者的临床需要输注相应成分血以提高疗效,并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2)输血指征①贫血:Hb<60g/ L并伴有严重代偿不全的症状,或在安静状态下也有贫血的临床表现时,可适当输注红细胞。
Hb>60g/ L,一般不需要输血。
过去曾认为少量多次输血能刺激骨髓造血,对再障的恢复有利,现已证实输血只能抑制红细胞的生成,并无刺激造血的作用。
②出血:因血小板减少而有严重出血的患者,特别是有内脏出血或颅内出血的危险时应及时输注血小板。
曾有人认为血小板数<20×109/L者应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可是临床上发现部分患者的血小板数<20×109/L却无出血症状,而血小板数>20×109/L者却有活动性出血。
ABO血型不合中的输血问题

HSCT中输血的特殊要求
照射血制品:15~25GY,预防GVHD
T淋巴细胞----供者植入/外源血制品输入 CMV(-): 供者或受者CMV(+)---- (-) /(+) 供者和受者CMV均(-)---- (-)
白细胞滤除:能够明显降低因残存WBC引起的输血反应。
HLA抗体同种免疫反应 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
由于血型的逐渐转变,在移植后的不同阶段应该选用不 同血型的血液成分,以防止发生迟发性溶血反应。
主要ABO血型不合的HSCT后成分输血的选择: RBC/WBC(无效输注问题—溶血反应)
-----选择与受者血型相同的RBC/WBC。而输注供者血 型的RBC/WBC则需要等到患者原有的凝集素完全消失后(40 天左右)。或者监测ABO血型以及相应的凝集素效价。
ABO血型不合HSCT中的输血问题
前 言
多数情况下, allo-HSCT供、受者ABO血型相同。
若不合------溶血反应。 移植前,事先处理供者的移植物血液 移植后,不同阶段,选择适当血型的血液输注, 以保证 HSC的顺利植活。
主要ABO血型不合
定义:是指受者具有与供者红细胞ABO抗原起反应的红 细胞凝集素。 供者 A/B/AB AB 受者 O A/B
次要ABO血型不合-----去除移植物中多余的血浆 离心移植物,除去多余的血浆。 此情况供者血浆中含有凝集受者红细胞的抗体,故应 离心移植物,去除供者骨髓血中的血清后再输给受者,血 清回输给供者。 目前流行的 PBSCT方法,既可以确保移植物中ABO不 合的RBC量<10ml,也可以确保移植物血量<20ml/kg,因 此,allo-HSCT供、受者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反应问题 已经基本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病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的原因及其输血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的原因及制定相应的输血对策。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40例abo血型抗原减弱的患者作为观察组。
分析其abo 血型抗原减弱的原因,并选择同期血型抗原正常表达患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情况,探讨相应的输血对策,以便提醒临床能够予以重视,指导临床合理安全的输血治疗。
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的血型抗原鉴定主要为:患者红细胞与抗血清反应中出现与反定型不符14例,a型9例,b型5例;正定型3例,均为o型。
观察组患者在溶血性情况中出现3例非溶血性,对照组出现5例,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增加程度接近,无明显差异。
结论:患者的血液疾病主要集中在急慢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
常综合征,给每位患者输入同型血可有效恢复抗原的功能,减轻患者痛苦,恢复健康。
【关键词】 abo血型抗原减弱;原因;输血对策;血液病
中图分类号 r45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1-0141-02
血液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血型的遗传直接影响了血液病的产生,血型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可出现血型表型的改变。
目前白血病及其他血液病导致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的原因及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1]。
学界普遍认为与体内血型基因突变及粒细胞异常增生有关。
这次研究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
40例abo血型抗原减弱的患者作为观察组。
分析其abo血型抗原减弱的原因,并选择同期血型抗原正常表达患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情况,探讨相应的输血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abo血型抗原减弱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2~76岁,平均(18.7±80.3)岁。
其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1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2例,骨髓纤维化(mf)10例。
选择同期血型抗原正常表达患者40例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血型鉴定方法
采用凝集胺法,适用对象为a亚型、b亚型,具体是用试管复检,并采用放散和吸收试验来进一步确定血型。
如果不是此两者血型的采用微柱凝胶法。
凝集胺法中涉及的血清主要由广东中山生科试剂有限公司提供,微柱凝胶法使用的仪器均为wadiana dg-57及其配套产品[2]。
1.3 观察指标
(1)凝集度,分为四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观察记录;(2)血型抗原减弱的曲线;(3)血型复查的数据;(4)输血后的血溶性反应;(5)血红蛋白的增减情况[3]。
输血后的2周内,
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记录血红蛋白(hb)的增减程度,再进行标准化,公式为:(输血后hb总和-输血前hb总和)/输血数量总和×(体重/60)。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 ±s)表示,输血前与输血后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使用方差分析。
p0.05
3 讨论
目前白血病及其他血液病导致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的原因及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学界普遍认为与体内血型基因突变及粒细胞异常增生有关。
本试验研究的血型抗原减弱患者主要是白血病,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慢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例,疑似病例6例,三种白血病的发病几率差不多,占总数的35.0%,医学界平均发病率达到42.3%。
以上患者均处于急变期,很有可能加重病情。
判断患者的血型抗原是否减弱只有在他们的血型恢复正常才能确定,而不是通过鉴定的血型亚型来决定。
本次研究出现反定型14例,a型9例,b型5例;正定型3例,均为o型,占总数的42.5%,a抗原减弱是最常见的,占52.9%。
正反定型的血型鉴定可使用凝集法确定,试验表明正定型不凝集,则做放散和吸收试验进一步确定。
输o型血型洗涤红细胞是医学界一种常用方法,但是可能会影响结果,体现在丢失部分红细胞,降低输血的效果,另外此方法会增
加医疗开支,要寻求更多符合标准的o型血,因此本次研究只采用的输同型血,并控制溶血的发生,使血红蛋白增加值的范围也无显著性差异,来分析血型抗原的减弱原因[4]。
综上所述,进行血型鉴定时要多方法结合,防止鉴定错误的发生,血型确定后通过输入同型血再来研究抗原的减弱情况才具有可比性,同时,血型复检也是一项必要的工作,经过反复多次的鉴定,才能保证研究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聂海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致血型抗原减弱1例[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9,19(2):92.
[2]华敏玉.1例疑难血型的实验室检查及分析[j].临床检查杂志,2003,23(6):475.
[3]郭明权.亚型与血型抗原减弱的区别[j].陕西医学检验,2009,13(2):33-34.
[4]项嘉亮.abo血型抗原体减弱与配血输血的相关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6):909-910.
(收稿日期:2013-01-05)(编辑:陈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