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物理 专题训练:声学(含答案)
备考2021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声_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单选题专训及答案

备 考 2021中 考 物 理 复 习 专 题 : 声 _音 调 、 响 度 与 音 色 的 区 分 , 单 选 题 答 案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6.答案: 7.答案: 8.答案: 9.答案: 10.答案: 11.答案: 12.答案: 13.答案: 14.答案: 15.答案: 16.答案: 17.答案: 18.答案: 19.答案: 20.答案: 21.答案: 22.答案: 23.答案: 24.答案: 25.答案: 26.答案: 27.答案: 28.答案: 29.答案:
10、 (2017临清.中考模拟) 汽车经过我市某噪声检测装置时鸣放喇叭,该装置显示屏的显示如图所示,其中82.3分贝指汽车 喇叭声的( )
A . 响度 B . 音调 C . 频率 D . 音色 11、 (2017深圳.中考模拟)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杨光模仿不同名人的声音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 B . 课堂上老师的讲课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学生耳朵 的 C . 空气加湿器是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特性 D . 中考期间学校附近路段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大喇叭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 大喇叭发出的声音是次声波 C .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D . 工作
人员调节大喇叭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14、
(2019济宁.中考真卷) 小明对图中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了梳理,其中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
A.
A.
戴上防噪声耳罩,可以阻止噪声进入人耳 B .
医生用B超检查病情,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
2021中考复习 物理重点知识专题训练——专题二:声现象

2021中考复习物理重点知识专题训练——专题二:声现象【专题一:声音产生的条件】【例1】小实验:用直尺做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把直尺紧压在桌边上,另一只手拨动直尺的伸出端,观察现象并思考:(1)能听到声音吗?此时直尺处于什么状态?当直尺停止振动时,还能听到声音吗?(2)通过上述实验,你发现直尺在什么情况下会发出声音?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出声音?【专题训练】1.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B.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C.二胡演奏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D.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2.小明、小红和小强一起在实验室做了如下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头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红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激起水花;小强在吊着的大钟下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敲响钟后,笔尖在纸下迅速拖过,纸上便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1)他们共同探究的问题是:_____;(2)分析上面的实验现象,能得出共同的结论是_____.【专题二:声音的传播】【例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这说明了。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并由此推理可知:。
【专题训练】1.如图,小明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两只手的食指上,再用食指堵紧双耳.当小华用铅笔敲击衣架时,小明仍能听到敲击衣架的声音,这是因为A. 没有将双耳完全堵住,有声波从空隙间传入人耳B. 主要是声波通过空气传播,引起手的振动使人听到声音C. 声波经细绳、食指传入人耳,使人听到声音D. 是小明产生的幻觉,食指堵住双耳,声波是无法传入人耳的2.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以下小资料可知: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填“大”或“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会受影响。
2021年中考第三轮复习冲刺卷——声学(含答案)

2021届初三物理中考复习卷——声学一、单选题1.射洪建市后城市管理越来越规范,比如更加严格要求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城市道路和住宅区道路两旁增加植树、要求晚上跳广场舞的人必须把音响的音量调小一些……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A.降低噪声污染B.缓解“热岛效应”C.绿化居住环境D.减少大气污染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C.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音乐会上,小提琴曲让人如痴如醉,钢琴演奏让人心旷神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调节琴弦松紧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B.用力拉琴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C.小提琴和钢琴发出的声音传播速度不同D.观众闭着眼睛也能区分小提琴和钢琴声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4.下列实验用来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发声的电铃放入正在向外抽气的钟罩内B.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发声的音箱前C.敲击音叉后放入水中,水花四溅D.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发出不同的声音5.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频率比乙的高B.甲的音调比乙的低C.甲的响度比乙的大D.甲、乙的振幅一样大6.城市里有“超声波洁牙”美容店,超声波之所以能洁牙,是因为()A.超声波是清洁剂B.超声波传递去污信息C.超声波发生反射D.超声波引起液体的振动,振动把污垢去除7.某船的正前方有一陡崖,船在静止不动和以速度v=10m/s向着陡崖航行两种情况下,分别对着陡崖鸣笛,都在5s后听到回声,如果当时的气温为1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静止时船的鸣笛位置和陡崖之间的距离为850mB.运动时船的鸣笛位置和静止时船的鸣笛位置之间的距离为50mC.声音在15℃的空气中比在0℃的空气中传播要快一些D.听到回声是由于反射的声波和原声时差在0.1s以上,回声反射也适用光反射定律8.校园艺术节期间,X同学的音色优美,他在演唱时,高音给同学们留下了特别突出的印象,爱思考Y同学结合本期所学物理知识作出了以下判断,你认为这些判断正确的是( )A.听到X同学唱最高音时,扬声器纸盒,听众耳膜,歌者声带三者的振动频率相同B.另一同学在台下轻声随X一起唱,他俩声音响度相同,轻声唱的同学音调要低些C.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光不能: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D.晚会音响声、观众欢呼声、鼓掌声对于观众和周边居民都不是噪声9.以下研究方法与研究通过乒乓球跳动的高度反映出振幅的大小的方法相同的是()A.研究影响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采用控制钢尺长度不变来控制音调B.通过蜡烛火焰的情况来判断声音是否可以传递能量C.研究光源时将它分成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D.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引入光线10.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音响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的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
2021年四川省中考物理复习专练(成都专版)(2)——声现象

2021年四川省中考物理复习专练(成都专版)(2)——声现象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20秋•邛崃市期末)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是()A.阅览室禁止大声喧哗B.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C.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D.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隔音板墙2.(2020秋•武侯区校级期中)下列和声音相关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A.“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音调低B.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响度下限是0分贝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不同D.超声波与次声波的振动频率某些时候可以相同3.(2020秋•青羊区校级期中)2016年,美国驻古巴的外交官声称:在房间内遭到“声波武器”的袭扰,科学家发现这是某种蟋蟀发出的声音如图所示为他们在房间内记录的声音和在野外记录的四种蟋蟀声音(横坐标单位为10﹣1s),经对比,“声波武器”来自()房间内蟋蟀声。
A.B.C.D.4.(2020秋•武侯区校级期中)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若人在高山前对着山喊一声,过4s后听到回声,则人与高山之间的距离为()A.680m B.1360m C.340m D.170m 5.(2020秋•成都期末)关于学校噪声,正确的是()A.学校附近的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教室安装双层真空玻璃可以减小室外噪声对室内的影响C.在学校周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D.隔壁班悦耳动听的音乐声对于正在考试的学生来说不是噪声6.(2020秋•邛崃市期末)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
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闹铃声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钟不再振动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钟振动逐渐变剧烈了7.(2020秋•青白江区期末)超声波有两个特点:一是能量大,二是沿直线传播。
2021年中考物理真题全国精选及答案:声现象专题

5. (2021牡丹江、鸡西)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 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
B.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 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
D. 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
【答案】B
【解析】A、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病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B符合题意;
【答案】振动 信息
17.(2021营口)“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一诗句中,人的脚步声引起狗叫,说明声音能传递;狗的叫声是通过传到人耳中的;人是根据声音的这一特性辨别出狗的叫声。
【答案】信息;空气;音色。
【解析】解:“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意思是指听到狗的叫声,知道人回来了,这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狗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我们之所以能辨别不同的声音是因为不同的声音音色不同。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光速远大于声速,闪电与雷声同时同地发生,但闪电传播到观察者位置的时间远短于声音传播的时间,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由 得,响雷处到小明的距离: 。
故答案为:声源;850
A. 用户对智能音箱发布指令“大点儿声”,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调
B. 智能音箱接收到传递来的信息后依靠扬声器的振动才能发出声音
C. 智能音箱能根据语言指令来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 人们能够分辨出智能音箱播放的二胡和笛子的声音,根据的是声音的音色
【答案】A
【解析】解:A、“大点儿声”目的是改变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
C.小勇赶超了小强,以小勇为参照物,小强在小勇后面的距离越来越远,所以是向后退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2021年沪科版物理中考专题训练——声音的产生与传播(word版带答案)

2021年沪科版物理中考专题训练——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45分)1. 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不发声的物体肯定不动C. 一切振动的物体都在发声D. 以上说法都不对2. 声波传入人耳的顺序是A. 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觉神经B. 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C. 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觉神经D.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3. “神六”飞船的成功发射,使人们对宇航员的生活和工作更为关注。
宇航员在飞船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对话,原因是A. 太空中噪声太大B. 用通讯设备对话方便C. 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D. 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4.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人对着相距的高山喊一声,听到回声需经过的时间是B.5. 在电影院里,为了更好地体现影片的效果,人们往往在剧场的各个方位都装有大大小小的音箱,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A. 使观众听到的声音响一些B. 使电影院里各个座位上的观众都能听到声音C. 使观众听到的声音更清楚些D. 利用双耳效应,让观众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产生立体声的效果6. 当你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在你旁边的人却听不到多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A. 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B. 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C. 你自己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酪传导过来的D. 饼干太干了7. 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
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 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C. 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 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8. 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位侠客双目失明,却能准确判定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A. 他的眼睛还可以看见近的物体B. 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C. 由于双耳效应,能判定声音传来的方位D. 是一种条件反射9. 下列关于声波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利用岩层发生形变的地声异常来测地震等级,是因为固体能够传播声音B. 古人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C. 潜入水底的人一定听不到岸上的各种声音D. 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可以像在地球上一样直接交谈10. 坐在岸边的小明同学看到河对岸的修桥工地上有工人用手匀速上下挥动铁锤,每隔秒钟敲打钢轨一次。
中考物理《声学实验题》专题训练(附含答案)

中考物理《声学实验题》专题训练(附含答案)(1)如图甲,用硬纸片在梳子梳齿上划动,划动速度越小,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说明音调是由声源【实验一】如图A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5.李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1)在口琴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发生变化的是声音的_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的这3种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的这3种琴弦进行实验;(3)本实验中对选中同一组材料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选填“减小误差”或“得到普遍规律”)。
8.小明在研究声音产生与传播时,完成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说明_____;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___;老师若将此实验移到月球表面去做,_____(选填“能”或者“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2)敲击图乙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说明_____;老师若将此实验移到月球表面去做,听到和看到的现象分别是_____(选填“能”或者“不能”)听到声音,_____(选填“能”或者“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3)如图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
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_____由此推理可以得出_____不能传声,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___。
9.小刚同学学习了声现象后,进行了一些探究:(1)他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依然能分辨出闹铃的声音,这是在描述声音的___________(填声音的一种特性),同时也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_____;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变小”,该现象说明___________不传声;(2)小刚将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声音能够在___________传播,小刚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此时几乎听不到铃声,这一举措与以下___________(选填下列选项的字母)的控制噪声方法相同;A.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B.射击运动员戴上耳罩C.公路旁安装“隔音板”(3)实验中需要将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得出这一结论呢?你的答案是___________。
2021年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 专题01 声现象中考问题(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01 声现象问题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知识点2:声音的特性(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4)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声学一、选择题1. 白天你的邻居装修房子十分吵闹,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下列措施中哪一个是合理可行的()A. 叫邻居不装修房子B. 将家中音响声音开到最大C. 赶快将家中的门窗关闭D. 安装噪声监测装置2. 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A. 振动B. 静止不动C. 一直向右运动D. 一直向左运动3. 春节,小鑫同爸爸、妈妈在某寺庙中一起敲响了新年的钟声,向全国人民祝福。
小鑫发现在敲响大钟后,虽然停止了对大钟的敲击,大钟仍“余音不止”。
原因是()A.人的听觉发生“延长”B.大钟的神奇C.大钟仍在振动D.大钟虽然停止振动,但是空气仍在振动4. 人们能分辨出笛子、钢琴等不同乐器的演奏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声速5. 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二泉映月》,如图所示.演奏过程中,她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A. 声音的响度B. 声音的音色C. 声音的音调D. 琴弦的振幅6. 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是()A.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B.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板C.在学校附近安装禁止鸣笛的标志D.机场的地勤戴有耳罩的头盔7. 将教室的门窗关闭,室内同学听到的室外噪声减弱。
关于该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室外噪声不再产生B.噪声音调大幅降低C.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D.噪声在室内的传播速度大幅减小8. 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所示样式,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二、填空题9. 温度一定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图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________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___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
(后两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10. 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但没有与之接触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可以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该实验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还可以说明声音________(选填“能够”或“不能够”)传递能量。
在太空中做该实验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功。
11. 人们以_________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其符号是________。
________dB是人们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dB。
12. 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就是其中的一种。
请填写出对应的内容:①________;①__________。
13.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见下表,表中声速的单位是m/s。
由表中信息可知:通常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液体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__,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液体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
表中的信息说明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________有关。
14. 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它是利用声可以在__________中传播来工作的。
若海水的深度是6.75 km,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 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________s 才能接收到信号。
15. 小红用一些粗细相同、长短不一的铁管制作了一个风铃,如图所示。
当风一吹,这些铁管相互撞击发出清脆的声音。
(1)________铁管发声的音调最高。
(2)该实验说明物体振动的频率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16. 如图所示,相同的玻璃瓶里所装水的多少不同。
(1)当你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如果能分别吹出“do(1)”“ruai(2)”“ mi(3)”“fa(4)”四个音阶,请按顺序写出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排列:______________,这时是________在振动。
(2)当你用金属汤勺敲玻璃瓶时,你听到的音调也有高有低,则发声音调最高的是________。
三、实验题17. 如图所示,小明与小华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 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说话,若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
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名同学用手捏住棉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
18. 如图所示,将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边,拨动刻度尺使其振动,听刻度尺发出的声音。
(1)实验时若保持刻度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刻度尺,则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与________的关系。
(2)实验时若改变刻度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刻度尺,则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与________的关系。
(3)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与塑料尺相同,拨动尺子的力也保持相同,则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4)实验设计中涉及的物理方法是比较法和________________法。
2021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声学-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C【解析】叫邻居不装修房子,是不现实的,A选项错误;把音响声音开到最大只会增大噪声,不会减弱噪声对学习和休息的影响,B选项错误;将门窗关闭,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选项正确;噪声监测装置只会检测出噪声的分贝,不会减弱噪声,D选项错误.故选C.2.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声与能量.当喇叭振动发出声音后,声音经过空气传播到肥皂处,由于声音具有能量可以使肥皂产生振动;故选A.3. 【答案】C[解析] 虽然停止对大钟的敲击,但大钟仍在振动,而不是空气在振动,故会出现“余音不止”现象,并非是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4.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人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因为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所以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故选C.5. 【答案】C【解析】小希在演奏的过程中,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实是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长度,从而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即改变琴弦的振动频率,从而达到改变音调的目的,故选C.6. 【答案】B[解析] 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A 不符合题意;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故B符合题意;在学校附近安装禁止鸣笛的标志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机场的地勤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7. 【答案】C[解析] 将教室的门窗关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室外噪声照样产生,噪声音调没有大幅降低,噪声在室内的传播速度也没有减小。
8. 【答案】D二、填空题9. 【答案】不同音色响度10. 【答案】空气能够不能[解析] 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响,且悬挂在线上紧靠左边音叉的乒乓球被弹开,通过乒乓球的运动,我们可以分析判断左边的音叉在振动,证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给左边的音叉的,且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若实验在太空中进行,由于太空中处于真空状态,没有空气,不能传播声音,因此左边的音叉不会振动,小球也不会被弹起。
11. 【答案】分贝dB0905012. 【答案】①响度①频率13. 【答案】小大温度14. 【答案】液体9[解析]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超声测位仪”是利用声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来工作的;超声波传播的距离为s=2×6.75×103m=1.35×104m,根据公式v=st变形可得,所用的时间:t=sv=1.35×104m1500 m/s=9 s。
15. 【答案】(1)D(2)振动物体的长短16. 【答案】(1)乙、丙、甲、丁空气柱(2)乙[解析] (1)当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内的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高;由图知,四个瓶子的水位,从低到高分别是乙、丙、甲、丁,因此对应的四个音阶是1、2、3、4。
(2)瓶子里装有水,敲击瓶子时,振动物体是瓶子和水,水越多,越难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因此用金属汤勺敲玻璃瓶时,发声音调最高的是乙。
三、实验题17. 【答案】(1)固体(细棉线)能够传声(2)细金属丝比细棉线的传声效果好(3)手阻止了棉线的振动,使声音无法通过棉线来传播(4)不能[解析] (1)细棉线是固体,能实现通话,说明固体也是传声的一种介质。
(2)因为相距同样远,且说话的响度也相同,但改用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听到的声音大,原因是细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细棉线的好。
(3)说话声引起棉线振动,棉线把这种振动由近及远传到远方,如果用手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振动就会停止,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阻断,也就听不到声音了。
(4)如果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对方讲话的声音了,这是由于振动不能在“松弛”线上传播。
18. 【答案】(1)响度振幅(2)音调频率(3)音色(4)控制变量[解析] (1)将刻度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适当的长度,长度不变,则振动的频率就不变,即音调不变;轻拨与重拨,刻度尺的振动幅度变化,刻度尺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2)改变刻度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刻度尺,此时刻度尺振动的幅度基本相同,但由于刻度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同,导致刻度尺振动的频率不同,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3)音色即音品,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