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品种总结
玉米新品种品比试验总结

玉米新品种品比试验总结摘要以郑单958为对照,选用7个玉米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的产量、抗病性及植株性状表现不一,其中以AS603和金丰6号产量和抗性表现优异。
关键词玉米;品比试验;产量;病害;植株性状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通过对7个玉米品种的比较,筛选出适合涡阳县种植的理想品种,以为该区域的玉米种植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供试品种:金丰6号、苏玉18、青玉4号、凤玉061747、郑单958、AS603和东单981.2试验设计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案,设7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以郑单958为对照,3次重复。
小区长6.0 m、宽3.3 m,5行区,行距0.67 m,株距0.25 m,种植密度6万株/hm2。
1.3试验方法试验在涡阳农科院试验田进行,前茬为小麦,肥力中等。
播期为6月9日,播前基施复合肥(25-16-10)750 kg/hm2, 2007年7月1日和7月21日分别用尿素追肥2次,追肥量分别为262.5、375.0 kg/hm2。
田间管理按常规进行[1-4]。
1.4调查方法采收时调查株高、穗位、穗长、穗粗,并实收中间3行,晾晒脱粒计产。
2结果与分析2.1生物学特性2.1.1生育期。
由表1可知,青玉4号和东单98的吐丝期最早,为7月31日,而凤玉061747最迟,为8月5日,对照郑单958吐丝期为8月1日,其他各品种的吐丝期分别在8月1—2日;成熟期最早的是苏玉18,为9月16日,最迟的是AS603,为9月20日,对照郑单958成熟期为9月17日,其他品种成熟期都在9月17日。
生育期最短的是苏玉18,为94 d,最长的是AS603,为99 d,对照郑单958生育期为96 d,其他品种的生育期均为96 d。
2.1.2植株特征。
由表2可知,不同品种的株型、株高、穗位高、倒伏率和倒折率存在明显差异。
株型除青玉4号为半紧凑外,其他品种都为平展型;株高以金丰6号最高,为266.8 cm,青玉4号最低,为214.9 cm,其他品种在216.9~251.4 cm之间,对照郑单958为220.7 cm。
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总结

Z i x u n t a i前言:玉米是我国四大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居秋粮作物之首,并且随着工业用量逐年增加,玉米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玉米在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确定适合当地栽培的优良玉米品种,促进本地区玉米产业的发展,今年我们引进了22种玉米新品种,进行适应性、丰产性及抗逆性等综合性状的对比和鉴定,选出适合本地区的高产优质品种,推动本地区玉米产业的发展。
1试验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先达2013、九玉5、龙福玉6、德美亚1、德美亚3、哈丰3、绥玉7、绥玉12、登海19、登海15、佳禾158、垦单24、垦单11、垦玉7、广源7、合玉24、龙垦5、克单14、海玉4、方玉3、依龙010、长城1142。
1.2试验设计每个品种种植4行,行长10m,垄宽70cm,每个品种设3次重复,随机排列。
1.3栽培管理技术要点栽培措施及田间管理方法与大田生产管理相同,5月22日播种,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亩施肥量35kg,N:P:K=2:1:0.75,即亩施化肥商品量为尿素17.1kg,二铵10.6kg,50%硫酸钾7.3kg。
后期追尿素占总施氮肥量的40%,即8.5kg/亩。
1.4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二九0农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旱田区,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黑土层15~20㎝,前茬大豆。
有机质5.29%,碱解氮282mg/kg,有效磷28.3mg/kg,速效钾146mg/ kg,pH值5.4。
2012年秋整地,秋起垄。
2气候条件由于2012年秋季至2013年春季降水量偏多,土壤含水量大,致使封冻期底墒充足,春季出现试验地春涝现象,导致整地困难,质量差,为了保证出苗均匀,今年玉米采取做水播种,出苗率较好。
6月份总降雨量为32.6mm,降雨主要集中在6月13日,降雨量为18.6mm,此时的降雨可以满足后期的需要,苗期发育正常。
7月份降雨量偏多,比历年同期多71.4%,光照较历年低,此时正是玉米抽雄开花期,虽然土壤得到了满足,但是中下旬降雨量比较大且集中,阴雨寡照天气对开花授粉不利。
普洱市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总结

RESEARCH REPORT研究报告1 试验目的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联合体新育成或引进的普通玉米品种,2018年普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引进了一批杂交玉米新品种进行试验,以鉴定新品种在本地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等特性,为云南省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2 参试品种为便于试验实施,试验分为A、B 两组,其中A 组7个参试品种,1个对照品种,分别为楚单1610、昭黄16号、文单731、临玉15号、云瑞1820、云瑞808、大地168、海禾2号(对照);B 组7个参试品种,1个对照品种,分别为昭黄24号、文单10号、临玉13号、云瑞4011、云瑞707、兴单105、大地863、海禾2号(对照)。
3 试验设计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5行区,小区面积20 m 2,等行距种植,行距80 cm,株距20 cm,种植密度4 168 株/667 m 2。
实收小区中间3行计产(面积12 m 2)。
统一对照品种海禾2号(CK),四周设不少于4行的保护行,栽种相对应的品种。
4 田间管理(1)试验地情况:试验安排在澜沧县竹塘乡云山村,海拔1 438 m,东经99°47′53″、北纬22°43′53″,肥力中等,壤土,前作小麦。
(2)栽培管理:播种时施有机肥200 kg/667 m 2、农家乐2号复合肥50 kg/667 m 2作为基肥。
第1次追肥于6月12日(玉米5~6叶时)进行,追施尿素15 kg/667 m 2;第2次追肥于7月16日(玉米11~12叶时)进行,追施尿素25 kg/667 m 2。
试验统一于9月21日收获。
5 结果与分析5.1 产量结果A 组试验:8个品种产量在448.4~757.2 kg/667 m 2,文单731产量最高,楚单1610最低。
B 组试验:8个品种产量在543.6~768.7 kg/667 m 2,昭黄24号产量最高,云瑞4011最低。
5.2 方差分析结果A 组试验:从表1、表2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区组间差异不显著,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文单731增产潜力最大,与对照海禾2号、云瑞808、临玉15号、云瑞1820、楚单1610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大地168、昭黄16号、云瑞808这3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这3个品种与对照海禾2号、临玉15号、云瑞1820、楚单1610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临玉15号、云瑞1820与对照海禾2号之间差异不显著,楚单1610与对照海禾2号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耐密高产玉米新品种丰单3号.jsp

耐密高产玉米新品种丰单3号试验示范总结丰单3号玉米杂交种由哈尔滨市大田丰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选育,具有耐密植、高产、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为了难其效果,我们进行了大面积示范试验,现将今年试验示范结果总结如下:一、试验示范情况1、供试品种:玉米新品种丰单3号,由哈尔滨市大田丰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2、试验示范地点:哲单37,由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提供。
试验示范地点设在宁安镇范家村,前茬大豆,地势平坦,土壤地力中等,秋旋秋起垅。
二、试验示范方法1、设计:试验示范设两个处理,即丰单3号为处理1,哲单37为处理2(对照区),采取大区对比法设计,不设重复。
处理1即丰单3号长200米,宽30米,小区面积六千平方米。
处理2哲单37长200米,宽10米,小区面积二千平方米。
2、播种:5月10日播种,采用机械精量点播,亩保苗4000株,亩施玉米专用复合肥25公斤,种肥隔开。
播后压一遍,采用化学除草剂土壤封闭处理。
3、田间管理:一铲两趟,人工间苗一次,8叶时亩追尿素17公斤,追后趟地培土。
于玉米喇叭口期防玉米螟一次,亩用BT乳粉0.2公斤加10公斤细沙,制成颗粒剂。
每株2-3克撒于心叶。
粘虫发生时,每亩用敌杀死20毫升兑水30公斤,茎叶喷雾防治。
10月3日收获。
三、试验示范结果调查1、物候期调查物候期调查表品种播种期出苗期叶丝期成熟期收获期丰单3号5月10日5月24日7月27日9月14日10月3日哲单37 5月10日5月24日7月30日9月22日10月3日2、产量情况调查产量结果调查表品种点次株高(cm)株数/㎡穗数/㎡穗长cm穗粒数(个)百粒重(g)亩产量(kg)公顷产量(kg)丰单3 1 6 6 23 532 30 638.4 9576.02 6 6 22 546 30 655.2 9828.03 6 6 21 518 30 621.6 9324.04 6 6 23 560 30 672.0 100805 6 6 20 504 30 604.8 9072 平均 6 6 21.8 532 638.4 9576 哲单37 1 5 5 23 588 32 588.0 88202 5 5 24 616 32 616.0 92403 5 5 22 588 32 588.0 88204 5 5 23 602 32 602.0 90305 5 5 24 630 32 630.0 9450 平均 5 5 23.2 604.8 604.8 9072通过今年一年试验示范调查结果分析,供试品种丰单3号出苗齐、长势强,叶片浓绿,起身快,植株紧凑,适于密植,生育期110天,产量表现比对照品种哲单37增产5%。
复播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50 0 0 40 0 0
20 0 8年 D C处 理 后 与 对 毒 30 P 00
照 相 比 ,Z X 2与 G 2的 铃 壳 K1 , , 重 分 别 增 加 了 02 g 和 嘲 .5 O1 , .9g 均达 到 差异 显 著水 平 ; 10 00 D C+处 理 后 分 别 增 加 了 P 02 .4 g和 00 ,其 中 X 2 . g 0 Z 0
数 的 影 响 在 品种 间 和 年 份 间变 动 较 大 ,而 D C与 P D A一 T 6复配后 表现 比较稳 定 的主要 原 因。
2 D c 与 DT 6复配 对抗 虫棉 产 量的影 响 . 7 P A一 由图 l 以看 出 , 可 与清水 对照 相 比 , P D C与 D C P+ 处 理 以后 , 基 因抗 虫 棉 X 2与 G 2的产 量都 显 著 转 Z K1 提高。 P D C单 剂处 理 , Z X 2与 G 1 K 2的平 均产量 增加 幅 度 分 别 达 到 73 %和 87 % ;D C 复 配 剂 处 理 , Z . 0 .7 P+ X2 与 G 2的 平 均 产 量 增 加 的 幅 度 分 别 为 1 .2 K1 38 %和
1 .3 D C 提高 的幅 度。 P + 7 P 并且 X 2两年均 达 到差异 显著 水平 。 Z
3 讨 论
两 年 、两 个 品种 的 田间 试 验 结 果 表 明 , P + D C 与
D C在控制 转基 因抗 虫棉 株型上 的效 果是 一致 的。虽 P 然 D C 的控 制 强 度在 两 年 的试 验 中都 比 D C小 , P+ P 但 是处 理 之 间没有 达 到差 异显 著水 平 ,说 明 D A T 一6的 加入 对 D C控 制地 上部 株 型 的影 响不 明显 。 同 品种 P 相 不 同年度 之 间及相 同年 度不 同品种 之 间 , P + D C D C 与 P 对株 型 的控制 强度 并不 一致 ,说 明 D C 与 D C的控 P+ P 制效 果受 品种 基 因型和 环境条 件 的影响 比较 大。 ’ D C处 理 使 果 枝 数 、 P 总果 节 数 有 所 降 低 , 同时 但 脱落 率也 显著 下 降 , 最终 表现 为单 株成铃 数 的增加 , 这 是 D C既能 控制 株型 又能提 高产 量 的原 因之 ・ 。D C P P 与 D A 6复 配 以后对 果枝数 、 T一 总果节 数 的控制 强度 低
国审玉米新品种mc4520夏播高产栽培技术

国审玉米新品种mc4520夏播高产栽培技术国审玉米新品种MC4520夏播高产栽培技术一、新品种介绍国审玉米新品种MC4520是一种夏播高产型玉米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玉米所选育而成。
该品种具有抗倒伏、抗逆性强、产量稳定等特点,适合我国南方地区的夏播生产。
MC4520的推广种植,对于提高我国夏播玉米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夏播玉米的特点和栽培技术夏播玉米是指在春季播种后,夏季成熟收获的玉米作物。
夏播玉米与春播玉米相比,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对温度要求较高等特点。
为了取得高产,夏播玉米的栽培技术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适宜的地块:夏季气温高,光照充足,因此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地块进行种植。
2. 适时播种:夏季播种的玉米需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时机,通常在春季播种后第一次雨后进行。
3. 种植密度和行距:根据MC4520的生长特点,合理确定种植密度和行距,保证每株玉米植株之间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4. 施肥管理:合理施肥是夏播玉米高产的关键。
在播种前充分施足底肥,配合追肥,保证玉米的养分需求。
5. 病虫害防治: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病虫害易于大面积爆发。
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保证玉米植株健康生长。
6. 管理栽培:在生长期间,及时除草、松土、中耕等管理措施,保证玉米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以上是夏播玉米的一般栽培技术,而MC4520作为新品种,可能有着与传统品种不同的种植特点和管理要求,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MC4520夏播高产栽培技术。
三、MC4520夏播高产栽培技术1. 选优地块:MC4520适宜在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2. 适时播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MC4520的适宜播种期为春季播种后第一次降雨后,以确保玉米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3. 合理密植:MC4520的适宜种植密度为每亩8-10万株,行距70-75厘米,株距20-25厘米,以保证每株玉米植株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试验总结

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试验总结我院今年在春季试验田中开展了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的试验,通过选择优良的品种并进行规范的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
现对试验情况进行总结如下:一、试验目的本次试验的目的是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提高甜糯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为农民朋友提供优质的种子,推动该地区甜糯玉米产业的发展。
二、试验方法本次试验选择了3个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分别是A品种、B品种和C 品种。
试验区域为我院的试验田,面积为100亩。
每个品种选取30个试验样本,按照常规的耕作措施进行管理,包括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三、试验结果经过一季的试验观察和数据统计,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产量比较:A品种的平均亩产量为5000公斤,B品种为4800公斤,C品种为4500公斤。
从产量方面来看,A品种表现最为出色,有较高的产量潜力。
2. 品质比较:经过对收获的鲜食甜糯玉米进行品尝和口感评价,我们发现A品种的玉米颗粒饱满、甜度高,口感鲜嫩,属于目标产品的要求;B品种的味道稍差一些,口感不够鲜嫩;C品种则口感略显淡薄。
3. 抗病虫害能力比较:在试验期间,我们对三个品种田间发生的主要病虫害进行了观察。
结果显示,A品种表现出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几乎没有发生严重的病虫害;B品种和C品种相较而言,发生了一些病虫害,但也属于可接受范围内。
1. A品种是较为适合该地区种植的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和优良的品质特点。
2. B品种和C品种也具备一定的潜力,可以作为备选品种进行栽培,但需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产量和品质。
3. 该地区的甜糯玉米种植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优质品种,并配套推广栽培技术,促进甜糯玉米产业的发展。
五、进一步工作基于本次试验的结果和总结,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会:2. 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甜糯玉米的抗病虫害能力。
3. 推广优良品种和栽培技术,引导农民朋友增加甜糯玉米的种植面积,并提高单产。
沈丘县2020年玉米新品种示范试验总结

Z h o n g f e i n o n g y a o 为加快沈丘县玉米品种更新换代,促进农业共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绿色发展,确保全县粮食生产稳定安全,按照沈丘县农业农村局的安排,沈丘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进行全县玉米新品种示范试验,进一步对示范品种的抗逆性、丰产性适应性及其他特征特性进行综合比较鉴定,对表现优良、适应沈丘县生态气候和生产条件的玉米新品种的生长规律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措施进行总结,提出品种的生产利用与布局意见,加大玉米优良新品种示范宣传和推广力度,加速高产、稳产、多抗、优质优良玉米品种的推广利用面积。
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概况示范试验地位于县城北部,白集镇境内,距县城约10公里,国道220东侧。
地势高稍、土壤肥沃、排灌设施齐全、交通方便,前茬作物小麦。
2、试验地设计采用顺序排列,不设重复。
根据品种特性示范每亩设4444株和4938株两个密度组,等行距种植,行距54cm ,四周设保护行4行。
3、田间管理及观察记载6月6日,机械铁茬等行距播种,底肥亩施总含量40%复合肥(28-6-6)50公斤。
6月22日进行化学除草,每亩用24%烟嘧·莠去津120ml 。
病虫害防治进行了两次,7月22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亩用21%甲维·虫螨腈悬浮剂20ml 、30%己唑醇悬浮剂10ml 、0.01%芸苔素内酯乳油10ml 、磷酸二氢钾100克,无人机喷雾;第二次8月27日在玉米抽雄期亩用21%甲维·虫螨腈悬浮剂20ml 、30%己唑醇悬浮剂10ml 、0.01%芸苔素内酯乳油10ml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先科追肥精320ml,无人机喷雾。
根据试验要求,及时做好生育期调查、苗期调查、抗逆性调查、产量调查。
二、产量结果与分析1、生育期参加示范的6个品种,生育期在98天-103天之间,最长的为金农149,生育期为103天;最短的为郑原玉432,生育期为98天。
品种生育期差异不大,均不影响下季作物的农事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玉米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项目》
总结
植保植检站
2013年10月5日
玉米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项目
总结
一、项目基本情况
《玉米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项目》是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由植保植检站承担实施。
项目实施地点设在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内的高码头镇,面积5000亩,项目区内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好,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中等肥力水平,种植结构以小麦-玉米为主,玉米亩产一般在450公斤左右,属中等水平。
项目规划内容:在项目区内推广玉米配方施肥技术,核心示范田面积1804亩,涉及分化台、宋名口、丁大寺、丁河涯4个行政村,在项目建设期内,对项目区干部、农民技术员进行技术培训5次,发放技术资料15000份,辐射带动周边5000亩。
项目投资资金总额为12万元,全部由财政拨付。
其中购买玉米新品种9.74万元,印刷资料、技术培训、租车、雇佣技术员等费用2.26万元。
二、项目实施情况
1、加强领导,科学制定方案
县植保站、县农开办高度重视该项目的实施,县植保站由站长岳彩峰负责整个项目的规划实施工作,并成立项目专家组,整合科技项目、植保技术推广经费,进行综合使用,
集全站力量搞好技术、资金支持。
同时,农开办成立了协调组,积极配合,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项目实施前,专家组先后3次深入该项目区对需求意向、生产现状进行调研,及时制定了科学的实施方案,确保了项目顺利实施。
2、示范引路,辐射带动发展
为保证项目的全面实施,采取示范引路、辐射带动的实施策略,重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举办技术培训班,田间现场指导,建立了高标准样板示范田,集中显示技术优势和发展潜力,达到“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带动目的,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效果。
3、推广新品种,科学施肥
项目区常年种植玉米品种浚单20,品种单一、病虫害日益加重,随着生产发展需要,玉米品种急需更新换代,我们抓住推广新品种这个核心,强化增产内因,围绕科学施肥这个重点,强化增产保障,切实解决限制项目区玉米生产水平提高的瓶颈,抓住问题关键,取得了显著效果。
经多方考察,在往年小面积示范的基础上,项目区内我们选定了玉米优良新品种伟科702,该品种抗病性强、综合丰产性状好,在今年的生产中表现出极强的丰产稳产性。
据统计,项目区用于玉米新品种补贴共9.74万元,占项目资金总量的81.2%,满足了项目生产需要,深受欢迎。
4、强化技术指导,全程服务
针对项目实际,我们总结出几项易掌握、好运用的措施加强宣传,重点普及关键技术,采取了专题培训、技术讲座、
电视宣传、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据统计,项目实施期间,共举办培训班2期,广播讲座1次,召开现场会2次,培训群众达3000人次以上,印发技术资料1.5万份,田间技术指导5次,确保了项目的成功实施,大大提高了项目区的科技素质。
三、实施效果
1、经济效益:2013年9月10日,由植保站、农技站、农开办对该项目区进行了田间现场测产,并在收获后走访了项目区实收情况。
项目核心区共种植玉米1804亩,品种为伟科702,平均亩产700公斤。
辐射带动区种植的5000亩玉米,平均亩产600公斤。
经过现场调查及参考市场价格,项目核心区常年玉米亩产量在450公斤左右,以450公斤为标准,核心区比实施前亩增产250公斤,以每公斤2.0元计算,亩增效益500元,5000亩辐射带动区亩增产150公斤,亩增效益300元,整个项目示范推广区总增收186.08万元。
2、社会和生态效益:项目区群众反映,实施该项目后,推广玉米优良品种,配方施肥产量明显提高,改善了玉米品质,加快了玉米品种更新换代,种粮收入明显增加。
而且通过运用配方施肥生产技术,推动了玉米向优质、高产、高效方面发展,达到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目的。
项目重点培训一大批技术干部、农民技术员,通过示范带动,有利于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对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项目整合了农业开发、农技推广项目的资金、技术、人员优势,充分体现了农业综合开发不仅要搞基础设施建设,更注重现代农民的培养和科技素质的提高,有得农业开发项目综合效益的发挥,为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2013年10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