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法律保障生活》教案、导学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9.2 法律保障生活 学案(一)共3篇

(最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9.2 法律保障生活 学案(一)共3篇

法律保障生活【学习目标】1.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的作用。

2.初步培养用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自学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3.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

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学习重点: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学习难点:理解法律的作用。

一、自主学习1.法律的特征(1)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它们共同人们的行为, 社会关系, 社会秩序。

(2)法律是的。

经过一定的制定和认可,是国家的两种基本形式。

(3)法律是。

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作后盾,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特征。

(4)法律。

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

每个公民都地受到法律的保护, 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都必须承担相应的。

2.法律的作用(1)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应该履行的。

(2)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做什么, 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3)法律为我们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 人向善。

二、合作学习1.法律的特征有哪些?2.法律的规范作用是如何体现的?3.法律的保护作用是如何体现的?三、复习巩固1.下列选项体现“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一观点的( )A.中学生要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B.张某因违反工作纪律受到处分C.许霆因“ATM机盗窃案”被判有期徒刑5年D.新闻媒体对“问题奶粉”给予曝光2.对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正确的是( )A.国家领导干部有超越法律的特权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公民享有的权利平等,履行的义务不平等D.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3.“法的制定”是国家机关依照其职权范围通过一定程序制定法律规范的活动。

我国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①制定②颁布③实施④认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林肯说:“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则是隐藏的法律。

《法律保障生活导学案》

《法律保障生活导学案》

《法律保障生活》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法律在我们平时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掌握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珍爱自己的合法权益;
3. 培养学生的法律认识和法治观念。

二、导学内容
1. 什么是法律?
2. 法律在我们平时生活中的作用;
3. 常见的法律知识:合同法、消费者权益珍爱法等;
4. 如何珍爱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导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小故事或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和认识;
2. 进修:介绍什么是法律,以及法律在我们平时生活中的作用;
3. 活动:设计一些案例分析或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法律知识;
4. 总结: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和梳理,强化他们的进修效果;
5. 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平时生活中珍爱自己的合法权益,培养他们的法律认识和法治观念。

四、作业
1. 撰写一篇关于法律在我们平时生活中的重要性的短文;
2. 收集一些与法律相关的新闻报道或案例,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五、评判
通过学生的作业表现和教室表现,评判他们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法律认识的培养情况。

六、拓展
1. 鼓励学生参与法律知识竞争或活动,拓展他们的法律视野;
2. 邀请法律专家或状师来学校进行法律讲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法律的了解。

七、反馈
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息完善和优化导学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

9_2法律保障生活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9_2法律保障生活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9_2法律保障生活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法律保障生活”,属于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公民生活方面的作用和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法律在保障生活方面的具体作用和意义还不够了解。

学生对案例和实例比较感兴趣,通过生动的讲解和讨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公民生活方面的作用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意识。

3.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保障公民生活方面的具体作用和意义。

2.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实例,用于讲解和讨论。

2.准备PPT,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保障生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法律在保障公民生活方面的作用和重要性,通过PPT展示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学生对法律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的。

通过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

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问题,检验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案例中的人物,我们还可以如何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法律在保障生活方面的重要性,提醒学生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

(精选)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2 法律保障生活 学案共3篇

(精选)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2 法律保障生活 学案共3篇

《法律保障生活》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行为规范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知识目标:认识到行为规范对社会生活所起的作用、懂得法律的三个显著特征、能区别法律和其他行为规范的不同。

二、预习导学请阅读课本P90-92,自主探究下列问题:1.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可以分为:______ 、______、______三类。

2.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他们共同人们的行为,社会关系,社会秩序。

3.法律的三大特征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习研讨导入新课:热身游戏:唱反调提问:你认为要想玩好这个游戏,关键是什么?活动一:了解行为规范1.请同学们以火车接龙的方式说说:我们一天的生活中会遇到哪些行为规范?2.请同学们对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分类,思考遵守行为规范的意义。

3.请同学们自主探究道德、纪律和法律三者的区别,并完成表格前两行。

①约定俗成②本单位制定③依靠本单位力量④依靠舆论、习惯、信念⑤局部适用⑥普遍适用活动二:认识法律特征1.呈现图片:虚假二维码、虚假短信、虚假红包;呈现文字材料:《2016年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思考:国家依靠什么强有力的手段打击网络诈骗者的肆虐行为?2.呈现文字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颁布。

思考:网络安全法是由什么部门制定的?这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3.呈现“制定”和“认可”的概念;呈现文字和图片材料:互联网迅猛发展和网络安全法;常回家看看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政治4.9.2《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共3篇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政治4.9.2《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共3篇

〖最新〗⼈教版七年级下册政治4.9.2《法律保障⽣活》教学设计共3篇⼈教版七下道德与法治《9.2法律保障⽣活》教案9.2 法律保障⽣活教案【教学⽬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标:感受法律对⽣活的保障作⽤。

初步树⽴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树⽴法律⾯前⼈⼈平等的观念。

能⼒⽬标:初步形成⾃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为的能⼒。

知识⽬标:知道法律是⼀种特殊的⾏为规范。

理解法律的作⽤。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法律的特征和作⽤。

教学难点是法律的特征。

【教学过程】⼀、导⼊新课开场⽩:通过前⾯第⼀框《⽣活需要法律》的学习,我们对法律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法律保障⽣活》。

组织学⽣阅读教材P89运⽤你的经验。

指导学⽣开展词语接龙⽐赛。

学⽣分组参与词语接龙⽐赛。

⽤不同词语表达对法律的感受。

归纳学⽣发⾔,引导学⽣体会法律的威严与关爱。

⼆、新课教学⽬标探究⼀、法律的特征活动⼀:法律与道德等规范的区别指导学⽣阅读教材P90探究与分享三个情境,探讨:根据以上情境,从产⽣⽅式、实施⼿段、调整对象和范围⽅⾯,讨论法律与道德、校纪校规有什么不同?2.回答三幅漫画分别体现哪种⾏为规范。

3.分组讨论三种⾏为规范在产⽣⽅式、实施⼿段、调整对象和范围⽅⾯的不同。

4.派代表展⽰探究成果。

5.学⽣填写表格进⾏⽐较。

归纳总结,提升认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的⼀种特殊的⾏为规范。

(⼀)法律是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特征⼀教师根据教材P91相关链接阐述什么是法律的制定、认可。

学⽣阅读相关链接。

活动⼆:我为⽴法建⾔献策指导学⽣阅读教材P91探究与分享。

想⼀想:你认为还有哪些⽣活⽅⾯需要加强⽴法?阅读教材,分⼩组探讨问题,交流发⾔。

多媒体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图⽚,引导学⽣思考社会⽣活中还有哪些公民权利需要⽴法加以保护。

活动三:以案说法多媒体出⽰案例,列出问题:以上材料分别反映法律的什么特征?阅读案例,思考问题,举⼿回答。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2课时 法律保障生活(导学案) 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2课时 法律保障生活(导学案) 导学案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九课第2课时法律保障生活一、学习目标1.认识法律的含义,明确法律的特征。

2.懂得法律是生活的保障,知道公民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

3.知道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二、自主预习1.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和,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

2.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信念、习俗、教育和等力量保证实施。

3.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

4.法律规范着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三、合作探究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

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老师。

后来便放纵自己,曾因偷学校的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加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

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钱到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就作案多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1)从陈某失足的轨迹来看,他的行为受到过什么准则制约?这些准则有什么不同?(2)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最终被判刑,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法律的规范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四、随堂演练1.“法的制定”是国家机关依照其职权范围通过一定程序制定法律规范的活动。

我国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①制定②颁布③实施④认可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2.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这表明法律( )A.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B.由国家制定或认可C.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D.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3.与道德相比,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其特殊性表现在( )①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②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③由国务院制定或认可④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4.“法律是根高压线,谁碰上它谁触电;法律是个守护神,惩处违法护好人。

法律保障生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导学案

法律保障生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导学案

第九课走进法治天地第2课时法律保障生活【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法治观念,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敢于同一切违反法律的行为作斗争。

能力目标:形成自觉按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知识目标:认识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障作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法律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与其它规范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根据预习提纲,在书中标注相关问题及层次,完成填空)1.法律的特征。

(1)是由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

2.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

3.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

4.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表现是什么(怎样理解)?(1)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2)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5.法律的作用。

(1)法律规范着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2)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应该履行的。

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3)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

法律通过和,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

二、小组长检查预习完成情况(核对答案,评等级,帮扶讲解)三、师生合作探究1.活动一:教材p91思考:(1)你认为我国在哪些方面加强立法?(2)交流法律与纪律、规则有什么区别?2.活动二:教材p93(1)思考:你认为小云的父亲应该怎么做?(2)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四、课堂小结,学生巩固,检查提问,查缺补漏五、课堂检测1.《人民的名义》在湖南卫视首播,引起了广泛关注。

人民日报于3月31日评论:“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对于我们这个把“人民”二字铭刻于心的政党来说,反腐败永远没有剧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法律保障生活》教案、导学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法律保障生活》教案、导学案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学习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的特征,懂得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认识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障作用。

3.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敢于同一切违反法律的行为作斗争。

【重点难点】重点:法律的作用难点:理解法律与其它规范的区别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你对法律的感受。

说说这种感受是如何而来的。

生:如庄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秩序、自由安全,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等等。

师:同学们,从大家对法律的感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法律的威严,法律对我们生活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九课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一)自主预习1.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4.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

5.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

(二)合作探究探究一:法律与道德等规范的区别学生阅读教材P90探究与分享三个情境,探讨:根据以上情境,从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方面,讨论法律与道德、校纪校规有什么不同?小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探究二: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败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

近年来,我国开展“天网”行动,抓捕外逃贪官。

以上举措给我们哪些启示?交流点拨: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
【学习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的特征,懂得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认识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障作用。

3.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敢于同一切违反法律的行为作斗争。

【重点难点】
重点:法律的作用
难点:理解法律与其它规范的区别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你对法律的感受。

说说这种感受是如何而来的。

生:如庄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秩序、自由安全,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等等。

师:同学们,从大家对法律的感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法律的威严,法律对我们生活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九课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一)自主预习
1.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
基本形式。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4.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

5.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法律与道德等规范的区别
学生阅读教材P90探究与分享三个情境,探讨:
根据以上情境,从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方面,讨论法律与道德、校纪校规有什么不同?
小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探究二: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败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

近年来,我国开展“天网”行动,抓捕外逃贪官。

以上举措给我们哪些启示?
交流点拨: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探究三:法律制裁违法行为
学生阅读教材P93探究与分享我国《旅游法》及《交通安全法》的有关处罚规定,探讨:
有人认为,对上述行为可以说服教育,没必要进行法律处罚。

你的看法是什么?
交流点拨:我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我国是法治国家,必须做到依法办事。

仅靠说服教育不能从根本上纠正人们的行为,只有通过法律的惩戒作用,给人们以警醒作用,让人们懂得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么做,
对人的行为起到规范作用。

探究四:法律规定我们应该履行的义务
学生阅读教材P93探究与分享“小云被迫辍学”,探讨:
1.你认为小云的父亲应该怎么做?法律依据是什么?
交流点拨:小云的父亲不应让小云辍学售票,而应立即送小云返校读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还体现在哪些方面?你能举例说明吗?
交流点拨:还表现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具体事例略。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1.分组分别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后,必须有一定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这节课我学会了:
这节课我未解决的疑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