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散剂.ppt

合集下载

《中药药剂学》课件——第五章 散剂

《中药药剂学》课件——第五章   散剂

中药药剂学
第十章 散剂
第三节 散剂的质量检查
(一)均匀度检查
1.外观均匀度检查法
置 光 滑 纸 上 约 5cm2 , 表 面 压 平 , 光 亮 处观察,应呈现均匀的色泽。或用10 倍放大镜检查。
色斑或条纹:说明尚未混合均匀;
闪烁光泽部分:说明结晶性药物未完全粉 碎。
简便易行,但常带有主观性而误差较 大。
❖ 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外用散剂,按05版药典 单筛分法测定,过6号筛不少于95%(细粉)
中药药剂学
第十章 散剂
❖ (三)水分测定
❖ 按药典通则规定.一般散剂用烘干法测定; 处方中大部分药物含挥发件成分成以挥发性成 分为主的散剂用甲苯法测定;除另有规定外, 水分不得超过9.0%。
中药药剂学
第十章 散剂
中药药剂学
第一节 概 述 一、含义和特点
第十章 散剂
一种或数种药物经粉碎、 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
中药药剂学
第十章 散剂
第一节 概 述
2.特点:
1)表面积大,易分散、奏效快.
古代对危重病人用吹散法
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
2)创面的的机械性保护作用
3)制法简便,剂量可随症增减。丸、片、胶囊可 改散剂。
2)但如液体组分较多而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另加适 当的赋形剂(如磷酸钙、淀粉、蔗糖、葡萄糖等)吸 收至不潮湿;
3)当液体组分含量过大.且属非挥发性物,加热浓 缩,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再低温干燥、研匀即 可。
中药药剂学
第十章 散剂
4.眼用散剂 ❖ 药典规定应通过九号筛,以减少机械刺激性; ❖ 眼用散剂要求无菌; ❖ 药物多经水飞成直接粉碎成极细粉; ❖ 配制的用具应灭菌; ❖ 配制操作应在清洁、避菌环境下进行。

中药药剂学散剂

中药药剂学散剂

中药散剂的剂量应按照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进行,一 般以克(g)为单位。使用时应注意剂量准确,不得
过量或不足。
输入 标题
口服方法
中药散剂可以口服,一般将其加入温开水中搅拌均匀 后服用。如需加入其他饮料中服用,应先咨询医生或 药剂师的建议。
剂量
外用方法
使用中药散剂时应注意保持药粉的干燥、清洁,避免 污染;同时应遵医嘱按时按量使用,不得随意更改剂
混合
将粉碎后的中药原材料 进行混合,确保成分的
均匀分布。
干燥
将混合后的中药原材料 进行干燥,以去除水分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分散
将干燥后的中药原材料 进行分散,形成均匀的
粉末,以便于使用。
中药散剂的制备设备
01
02
03
04
粉碎设备
用于将中药原材料进行粉碎, 常见的设备包括球磨机、破碎
机等。
混合设备
质量控制
中药散剂的质量控制得到了重视和加强, 通过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确保药品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复方制剂
随着中药复方研究的深入,复方制剂的研 发和应用也逐渐增多,能够提高疗效和减 少副作用。
05
中药散剂的储存与使用方法
中药散剂的储存方法
密封包装
中药散剂应密封包装,以防止空气、水分和微生物的污染 。包装材料应选择不透光、不透气、不易吸湿的材质,如 玻璃瓶、陶瓷罐或铝箔袋等。
散剂的分类
01
研散是将药材研磨成细粉后混合制成的制剂,具有制作简便、奏效快 等特点。
02
挥散是挥发性药物经粉碎后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具有易挥发、奏效快 等特点。
03
吹散是将药物粉碎成细粉后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具有易分散、奏 效快等特点。

药物制剂技术九散剂ppt课件

药物制剂技术九散剂ppt课件

混 合
分 剂 量
药物
辅料
质量剂的制备
(一)粉碎、筛分、混合
1.粉碎和筛分
粉碎:借助机械力将大块固体破碎成适宜大小的碎块、 颗粒、细粉的过程。
目的: ① 增加药物的表面积,有利于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浸出, 促进药物溶解与吸收,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② 有利于中药材的干燥和贮存 ③ 有利于混合均匀、加工及服用 ④ 有利于进一步制成各种剂型
混合,在室温条件下,产生熔点降低,出现的润 湿与液化现象。
根据共熔后药理作用的改变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1)药物共熔后,药理作用增强,则宜采用共熔法 (2)药物共熔后,药理无变化,且处方中其他固体
成分较多,可将共熔组分先共熔,然后用其它成 分吸收混合,使分散均匀 (3)共熔成分用处方中其他液体(如挥发油)溶解, 再喷雾到其他固体成分中吸收并混合 (4)药物共熔后,药理作用减弱,应避免共熔
单方散 复方散
浸膏散 低共熔组分散 含毒性药散 含液体成分散
泡腾散
分剂量型 非剂量型
散剂的质量要求
1.成分:内服散--细粉,局部用散--最细 分 2.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3.含毒性药物或小剂量药物---等量递加 法 4.可加入矫味剂、芳香剂和着色剂等
二、散剂制备的工艺流程
粉 碎
筛 分
痱子粉的制备
痱子粉
[制备]
麝香草酚 薄荷脑 樟脑
水杨酸、硼酸、氧 化锌、升华硫、淀 粉
研 低共熔物 + 薄荷油 磨
吸收
分别研 细混合
片---片剂
口服固体制剂吸收的特点
口服---(崩解)溶解---吸收的过程 溶出速度小---吸收慢---血药浓度低
增大溶出表面积、提高药物溶解度(体内)

中药药剂学第五章散剂课件

中药药剂学第五章散剂课件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药剂学(含中药炮制)》第五章、散剂第五章散剂分值:112分大纲要求——5大考点第一节概述学习要点:1.散剂的特点2.散剂的分类:4种分类方式一、散剂的含义与特点含义:药材或药材提取物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

特点:口比表面积较大,有利于吸收,起效迅速;口制备简单,适于医院制剂;③对疮面有一定的机械性保护作用;④运、口、带方便⑤口腔、耳鼻喉、伤科、外科、小儿多应用⑥更易吸湿且刺激性及化学活性也相应增加「易吸根或易氧化变质的药物”3剌激性大、腐性性强的药物>不宜制成散为〔含挥发性成分多且剂量大的药物一二、散剂的分类1.按医疗用途和给药途径:「内服散剂,如川首茶调散「撒布散:撒布于皮肤和黏膜创伤表面I调敷散:以酒或醛调成稠糊敷于患处或脚心等穴位,如九一散〔外用散剂4眼用散:用于眼部吹入散:吹入鼻喉等腔道I袋装散:包封于布袋中,如小儿香囊、元气袋2.按药物组成「单方散剂(粉1:单味药,如川贝散(粉)I复方散剂:两种以上药物,如参苓白术散3.按药物性质散剂「含毒性药物散剂含液体药物戢剂V含低共熔混合物散剂-含浸育散剂4.按剂量L分剂里散剂:单剂量按包服用二-非分剂量散剂:按医嘱自己分取剂量应用★背记技巧]五组实例:内服——川芎茶调散外用——九一散袋装——小儿香囊、元气袋单方——川贝散复方——参苓白术散第二节散剂的制备学习要点:1.一般散剂的制备2.特殊类型散剂的制备含毒性药物散剂含低共熔混合物散剂含液体药物散剂一、一般散剂的制备工艺流程:粉碎口过筛口混合口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一)粉碎与过筛★考点回顾口粉末的分等(6等):最粗粉、粗粉、中粉、细粉、最细粉、极细粉内服散剂——细粉儿科、外用散剂——最细粉眼用散剂——极细粉(二)混合★考点回顾口3种混合方法:搅拌、研磨、过筛2个原则:等量递增法(配研法)——含毒性药物、贵重药、剂量小药物散I剂量小组分I剂量大组分打底套色法(倍增套色法)才1「量少r色深或质轻组目--底](息泽或质地相差悬球.打底套色7L量寥r色深或质重组]—^色J混合器械先用量大蛆分麻(三)分剂量1.容量法——误差小、效率高——应用最多2.重量法——准确、效率低——毒性药、贵重细料药3.估分法(目测法)——简便、误差大——小量配制,不得用于毒性药、贵重细料药最佳选择题:关于含毒性药物散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应添加一定比例量的稀释剂制成倍散应用B.制备时应采用等量递增法混合C.分剂量宜采用容量法D.成品应进行装量差异检查E.除另有规定外,含水分不得超过9.0%[答疑编号50123010510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分剂量1.容量法——误差小、效率高——应用最多2.重量法——准确、效率低——毒性药、贵重细料药(四)包装多剂量包装的散剂——附分剂量的用具含有毒性药的内服散剂——单剂量包装散剂——密闭贮存含挥发性药物或易吸潮的散剂——密封贮存二、特殊散剂的制备1.含毒性药物的散剂倍散:指在小剂量的毒性药物中添加一定比例量的辅料制成的稀释散。

中药药剂学课件:散剂颗粒剂

中药药剂学课件:散剂颗粒剂
入固體藥物或賦形劑後,低溫乾燥、研勻即可。
(四) 眼用散劑
1 品質要求: 粉末極細粉,均勻細膩 應要求無致病菌,不得含
假單胞菌和金黃色葡萄球 菌 用於眼部損傷及手術後的, 必須絕對無菌 2 製備 配製的用具應滅菌 配製操作應在清潔、避菌 環境下進行; 成品滅菌,密封保存。
第三節、散劑的品質檢查
它們間的相對位置時,則稱為擴散混合。
2. 混合方法
(1) 打底套色法:(2)源自等量遞增法1+1=2+2=4+4= 8+8=16+16
冰片50g 硼砂(炒)500 朱砂60g 玄明粉500g
3. 混合器械
(1) 研缽和球磨機 (2) 混合筒 (3) 槽形混合機與三
用混合機
(三) 分劑量
分劑量: 將混合均勻的散劑按照所需劑量分成相
一、品質檢查 1 外觀均勻度檢查 :乾燥、疏鬆、均勻、色
澤一致
取適量置光滑紙上,平鋪5cm2,應色澤均 勻,無花紋與色斑
2 粒度
內服散劑應為細粉
兒科及外用散劑應為最 細粉
用於燒傷或嚴重燒傷的 外用散劑,通過六號篩 的粉末重量,不得少於 95%
3 水分 水分不得超過9.0% 4 裝量差異: 5 裝量 6 無菌 7 微生物限度
水楊酸 硼酸 氧化鋅 昇華硫 麝香草酚
痱子粉(作業)
14g 85.0g 60.0g 40.0g 6.0g
薄荷腦
6.0g
薄荷油
6.0ml
樟腦
6.0g
澱粉
100g
滑石粉加至 1000g
(三) 含液體藥物的散劑
一般可利用處方中其他固體組分吸收後研勻 液體組分含量較大:另加適當賦形劑 當液體組分含量過大:加熱蒸去大部分水分加

《中药药剂学散剂》课件

《中药药剂学散剂》课件
2023 WORK SUMMARY
《中药药剂学散剂》 PPT课件
REPORTING
目录
• 中药药剂学概述 • 散剂的概述 • 散剂的制备工艺 • 散剂的应用与优势 • 案例分析
PART 01
中药药剂学概述
中药药剂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中药药剂学是研究中药制剂的制 备理论、工艺技术、质量控制与 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对粉碎后的粉末进行筛选,去除过大 或过小的颗粒,确保粉末的均匀度。
散剂的包装与储存
包装材料的选择
根据散剂的特性和用途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如 玻璃瓶、塑料瓶或纸袋等。
包装
将混合好的散剂装入选定的包装材料中,注意密 封性和防潮性。
储存
选择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储存,避 免阳光直射和高温,以确保散剂的质量和药效。
PART 02
散剂的概述
散剂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定义、特点
详细描述
散剂是一种中药制剂,是指一种或多种药物经粉碎成细粉后,均匀混合而制成 的干燥粉末制剂。其特点包括分散度大、便于服用、吸收快、作用迅速等。
散剂的分类与制备方法
总结词
分类、制备方法
详细描述
根据药物组成和用途的不同,散剂可分为溶液型、混悬型和乳浊型等。制备散剂的方法包括粉碎、过筛、混合等 步骤。在制备过程中,需注意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保证药易于控制,口感较 好。
3
与片剂比较
散剂生物利用度高,易于吸收,且制备工艺简单 。
散剂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发展趋势
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中药散 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将更加 规范和严格。
未来展望
中药散剂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药药剂学第五章 散剂 PPT课件

中药药剂学第五章 散剂 PPT课件

刺激性强111 不稳定 111
腐蚀性强111 易吸湿 1易11风化 111
二、散剂的分类
散剂

剂剂量量
内内服服散散剂剂 外外用用散散剂剂 两两用用散散剂剂 单单方方散散剂剂 复复方方散散剂剂
含含毒毒性性药药散散剂剂 单单剂剂量量型型散散剂剂 含含液液体体成成分分散散剂剂 多多剂剂量量型型散散剂剂
第五章 散剂
§1 概述 §2 散剂的制备 §3 散剂的质量检查
§1 概述
一、散剂的含义与特点
散剂(powders):中药或中药提取物 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
散剂的特点:
—优点:①容易分散、奏效迅速
②剂量容易控制 ③运输、携带方便 ④易生产、成本低
散者散也 去急病
—缺点:不宜制成散剂的药物
含低共熔混合物的散剂举例
避瘟散
【处方】檀香156g 零陵香18g 白芷42g 香榧草180g 姜黄18g 玫瑰花42g 甘松18g 丁香42g 木香36g 麝香1.4g 冰片138g 朱砂662g 薄荷脑138g
【制法】以上十三味,除麝香、冰片、薄荷脑外,朱砂 水飞成极细粉,其余檀香等九味粉碎成细粉,过筛, 混匀。将冰片、薄荷脑同研至液化,另加入甘油 276g,搅匀。将麝香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 混匀,与冰片等液研合均匀,即得。
先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 水浴上继续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辅料 后,低温干燥,研匀即可。
含液体药物的散剂举例
蛇胆川贝散
【处方】蛇胆汁100g 川贝母600g 【制法】川贝母粉碎成细粉,与蛇胆
汁混匀,干燥,粉碎,过筛,即得。 【功能与主治】清肺,止咳,除痰。
用于肺热咳嗽,痰多。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0.3~0.6g,

散剂(案例版)PPT优秀课件

散剂(案例版)PPT优秀课件

散剂
包装
过筛
混合 分剂量 质量检查
33
二、散剂的制备
(一)粉碎 (crushing) 1、定义
借助机械力将大块物料破碎成适宜大小的颗粒或细粉的 操作。
外加力:冲击
04/01/2021
压缩
剪切 弯曲
研磨
34
(一)粉碎
2、目的
(1)减小粒径,增加比表面积。 (2)改善不同物料粉末混合的均匀性。 (3)提高固体药物在液体、半固体、气体中的分散
44
二、散剂的制备
(三)筛分(sieving) 1、定义
借助筛网孔径大小将物料进行分离的方法。
2、药筛
(1)冲眼筛 在金属板上冲出圆形的筛孔而成。 (2)编织筛 用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金属丝或非金属丝编织而成。
04/01/2021
45
(三)筛分
3、目数
制药工业上,常 用目数表示筛号 及粉末的粗细, 即以每英寸 (25.4mm)长度 上的筛孔数目表 示。
lns2 2M(11) s1 RTr2 r1
第二节 粉体学基础
04r)是指由无数个细微固体粒子组成 的集合体。基本单元为粒子,<100μm称粉, >100μm称粒。
粉体学(micromeritics)是研究粉体的基本性质及 应用的科学。
粉体学是药剂学的基础理论,对制剂的处方设计、 制备、质量控制、包装等都有重要指导意义。
吸收 + + + + + +
口服制剂吸收的快慢顺序:
溶液剂 > 混悬剂 > 散剂 > 颗粒剂 > 胶囊 剂 > 片剂 > 丸剂
药物吸收与溶出、跨膜的关系
溶出好有利于吸收,但胃肠上皮细胞膜也是影响吸收的 屏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