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形第二课时
世界的地形教学反思.doc

《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教学反思一、本课知识内容根据课标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本课时我讲授的知识点主要是:1、世界陆地地形的主要特征;2、分层设色图。
3、如何看地图;4、海底地形。
二、本课教学目标本节课“课程标准”是: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4、关注当地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5、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6、学生可以运用数学上接触过的知识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实际形态也较熟悉,但是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具体特征,统计数字需要强调,尤其是山地与丘陵、平原与高原之间的差别,可以利用剖面示意图辅助。
本课时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大多数都能快速、准确回答每一个知识点后面的问题,还有一些学生能上台准确指出世界之最的各种地形。
主要是因为做到了如下几方面:(一)知识系统性、逻辑性强,环环相扣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我是这样组织的:相关基础知识:五种陆地基本类型地形——如何看分层色图——海底地形。
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我也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直至得出结论。
(二)围绕重要知识点多角度强化讲解例如:“五种陆地基本类型地形——如何看分层色图——海底地形”的学习,从四个角度分析:1、分层设色地形图的阅读;2、示意图的判断;3、地形剖面图的验证;4、对应的选择题练习。
通过四次强化,学生在课堂上就对世界地形总特征掌握牢固了。
(三)讲究教学技巧,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地形剖面图”的阅读,我首先利用多媒体介绍了各种地形的特征,其次利用分层设色图学看地图,然后让学生对照分层设色图填上剖面图中括号里的地理事物名称,并判读海拔高度,最后才得出各种地形这一结论。
五、不足之处:一、对于地形对各方面的影响之部分设计,让学生分组讨论,形式虽好,但由于有些问题有些难度,学生讨论情绪不太高,应及时巡视并适当加以点拨,避免这种局面的产生,还有一些问题可以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从图中探讨并解决问题,这样能更形象、更易于理解,化难为易。
第三章+第二节+世界地形+第二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资料二:沿海海洋捕捞
资料三:马里亚纳海 沟深处有甚多特殊的 生物存在,对研究深 海生物医学、生态学 及进化生物学等领域 具有重要意义。
体悟价值 大陆架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例如石油、天然气等,海洋养殖也在此进行。
马里亚纳海沟探索
中国“奋斗者”号深潜马里亚纳 海沟,探索地质构造、海洋资源 及海洋生物,收集数据,绘制海 底地形地貌。
多2000-4000米
相对平缓 山脉
任务3:阅读全球海底地形图,完成以下任务。 2.观察并归纳,从海岸到大洋中部,海底地形类型的分布规律及深浅变化。
①从海岸到大洋中部,海底地形依次为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洋中脊 ②从海岸到大洋中部,海底深度表现为“浅——深——浅”的特点。
体活悟动价探值究
任务4:结合图文资料及所知说出海底地形对人类的价值。(小组交流,时间3分钟)
狮 子 鱼
蜗牛鱼
珊瑚体
爱活护动地探球究
当活堂动检探测究
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潜水深度达到惊人的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 的新纪录。下图为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和“奋斗者”号潜水器图。据此完成1~3题。
1.该潜水器下潜到的海底地形最有可能是( )
A.大陆架
B.大陆坡 C.海沟 D.洋盆
2.大陆架具有的特点是( )
①是大陆边缘的延伸 ②坡度平缓 ③水深较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④表面起伏较大
当活堂动检探测究
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潜水深度达到惊人的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 的新纪录。下图为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和“奋斗者”号潜水器图。据此完成1~3题。
3.我国对深海探测新纪录的产生,主要取决于我国( )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2、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 出来的,它在使用时有哪些优点以及如何使用及如何阅读地形图;能力目标:11、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
2、 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 缓。
3、 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 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扌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1、 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基本概念。
2、 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 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学难点: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 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地形剖面示意图、 各种教具使学生保持了较高的兴趣,有利于这节课的学习。
地形图是重点,也是以后学习气温图、降水量图的基础,必须扎实。
山地的各个部分较抽象,需 要下工夫理解记忆。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1、 学看地形图2、 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制作原理、着色规律、优点、缺点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1 •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
2 •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中的特征,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 •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
2•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湘教版中学地理教案《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开始上课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生活的影响,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2、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形的实际形态也较熟悉,但是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具体特征,统计数字需要强调,尤其是山地与丘陵、平原与高原之间的差别,可以利用剖面示意图辅助。
板书设计:陆地地形海拔、相对高度五种基本地形类型海底地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2、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它在使用时有哪些优点以及如何使用及如何阅读地形图;、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
2、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基本概念。
2、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于这节课的学习。
地形图是重点,也是以后学习气温图、降水量图的基础,必须扎实。
山地的各个部分较抽象,需要下工夫理解记忆。
板书设计:1、学看地形图2、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制作原理、着色规律、优点、缺点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中的特征,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起伏和坡度陡缓。
.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
《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

地形 类型
主要特征 海拔高度 低(200米以下) 较高(一般1000 米以上) 地面起伏 平坦广阔 起伏不大 边缘陡峭
共同点
平原高Βιβλιοθήκη 山地地面起伏小较高(500米以上) 坡度较陡 沟谷较深 地面崎岖不平 丘陵 较低(一般500以下) 坡度和缓 地面平坦 四周高中间低 盆地
请大家利用5分钟时间仔细自主阅读地图 册76页“世界地形图”,结合地图册79、89、 90、94、96、98、99页各大洲地形图,完成 下列要求: 1、说出各大洲的地势特征和主要地形区(注意 控制性经纬线); 2、比较记忆各大洲的地势特征; 5分钟自学后,小组归纳总结,并用五分钟讨论: 结合各大洲的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 置),分析地形对其地理环境(例如气候) 的影响?
请在空白地图上标注:
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2、大洲之间的界线 3、青藏高原、巴西高原、东非高原、亚马孙平原、 刚果盆地、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科迪勒拉山系、阿尔卑斯山脉、大分水岭、 落基山脉 4、堪察加半岛、索马里半岛、亚平宁半岛、 南极半岛 5、塔斯马尼亚岛、台湾岛、斯里兰卡岛、 马达加斯加岛、格陵兰岛
讨论时注意: 南北美洲、大洋洲地形特点的异同
七大洲 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州 南极洲
地形特点
中间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
以高原为主,“高原大陆” 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西部山地、中部东部高原、平原相间分布 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冰雪覆盖,海拔最高的大陆
读“欧洲 西部地形图” 思考讨论:
欧洲西部地形 对气候的影响?
《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认真观察动画演示,掌握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观察分辨等高线分布特征与不同地形部位的关系,识记各种地形的名称。
学生观察并思考。
作业
完成课后检测题的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帮助叶老师设计最佳登山路线为主线,引导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原理,了解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坡度陡缓的规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学习到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但是查看等高线地形图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困难,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强,课下还需多多练习,锻炼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师总结:在地图上,把陆地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线,叫等高线。把海洋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线,叫等深线。两条相邻等高线的相对高度,叫等高距。
(2)读图,说一说立体的地形是如何转化为平面的等高线地形图的。
课件演示等高线的绘制方法,并用视频《3D讲解等高线地形图是怎么来的》帮助学生理解等高线的制图原理
教师总结:测量山体各部分高度,垂直投影到平面上,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线。
课件展示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特征
4、估算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思考探究,观察PPT所示的2道题,学会估算某地的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归纳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1.简图法
2.四读法:读数值,读疏密,读闭合,读弯曲
3.口诀法:密陡疏缓,低脊高谷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1.课标要求: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2.教学内容:
(1)教授等高线,等深线,等高距的概念;
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b628312-6eb9-11ec-8ad4-7cb59b590d7d《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2)主题:第二章第一节地形与地貌教材来源:八年级《地理》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版内容来源:八年级地理(上)第一章第三节主题:地形和地势学时:2学时班级类型:新授课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设计者:目标设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利用中国地形面积,总结中国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
2.教科书分析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
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内容包括两部分“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3.学情分析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学生们初步接触了地形知识,初步掌握了理解一个地区的基本方法,这在本课中要容易得多。
充分调动学生的教学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分析能力。
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说出我国主要山脉以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名称。
(2)结合中国地形剖面图,概括说出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生产生活的影响。
评价任务:学习重点:通过阅读地图等资料,分析总结中国地形地貌的特点,以及地形地貌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难点:分析地形、地势的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指导读图法、引导法学习指导:阅读:阅读图片和总结;思考:思考,探索,从一个例子中推断;讨论小组合作、讨论和讨论;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研究学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第一个要素──地形的特点,下面我们就前面所学内容进入温故知新。
初中地理_七上地理2.3(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 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七上地理2.3(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部位,准确判读地势的高低和坡度的陡缓。
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判读等高线地图,分析不同地形的等高线形态特征,增强绘图、用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用所学等高线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思考地形与生产活动之间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
二、学习重难点:1、通过读图指导来探求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2、举例研讨合作探究等高线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教法与学法指导: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形象、直观,把各种地形的实际形状与地形图紧密相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三、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播放]播放电影《红河谷》片段,由当地人们不了解等高线知识引发后来灭顶之灾,凸显学习等高线的重要意义。
(二)自主学习1、等高线定义:地图上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电脑演示]“等高线的绘制”。
通过电脑演示和学生观察,得出等高线的概念。
[过渡]:有了等高线我们就可以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了。
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原理(1)、同一等高线上海拔有何特点?同一等高线上各点海拔。
[电脑演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通过电脑视频演示和教师解说,使学生明白地形图是如何绘制而成的,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熟悉等高线地形图。
(2)、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有何特点?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
[解释]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叫做等高距。
说出图中等高距。
(3)、闭合等值线极值判断规律:。
[教师精讲]等高线闭合弯曲出现的两种情况,分别讲解极大值和极小值的判断方法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层层递进]深入讲解山顶的判断方法是大于大的并且小于附近图上最大值加上本图的等高距。
(4)、等高线疏密与坡度的陡缓有什么联系?等高线密集坡,等高线稀疏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标检测
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高山上的积雪、冰川用 哪种颜色(C)平原用( A )海洋用(B)表示 A、绿色 B、蓝色 C、白色或浅紫色 D、黄色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越深,则表示海洋深 度( A) A、越深 B、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C、越浅 D、 不深不浅
3、我国陆地最低处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
平面以下155米,它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 峰(8848米)的相对高度是( B ) A、8693米 B、9003米 C、8690米 D、 9000米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时则为山谷 B、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时则为山谷 C、等高线呈闭合的地区,表示的是山地 D、同一条等高线标高各段不等
世界的地形
海底地形
看书填空: ①海底地形可分为 大陆架 、 大陆坡 、 海沟 、 大洋中脊 和洋盆几部分。 ②大陆架:是陆地向____自然延伸的部分。 ③大陆坡:是大陆架向外 倾斜 的陡坡, 平均深度200~3000米。 诞生 ④大洋中脊:是大洋中新海底 的地方, 火山 活动比较强烈。
陆地向海洋自 然延伸的部分, 坡度缓,水深 在200米以内
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 深急剧增至数千米
大 脊 中洋
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 方,火山活动较强烈
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
学看等高线地图
戊
山顶 丙
400
鞍部
甲
山脊
300 丁 200 100 山谷
500 400
乙
陡崖
观察探究
不同地形用什么颜色表示?
分层设色地形图不同颜色
绿色—较低 黄色—较高 红色—更高 海洋:蓝色白色 白色—水较浅 蓝色—水较深
1.读图,图中最易形成瀑布的地点是( B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两地间能够开凿渠道自流引水是( D ) A.从乙到丙 C.从戊到甲 B.从丁到乙 D.从丁到戊
5、某人的左右两侧是山顶,前后两A山顶 B山谷 C山脊 D鞍部 6、当几条等高线在某段重合成一条线时,则 表示的地理事物是( D ) A、盆地 B、山顶 C、山脊 D、陡崖 7、A点位于800米的等高线上,B点位于400 米的等深线上,则AB之间的相对高度是(B ) A、400米 B、1200米 C、500米 D、-4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