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要地形单元.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1世界五大地形平原陆地上海拔较低地面起伏比较小的地区称为平原。
指广阔而平坦的陆地。
它的主要特点是地势低平,起伏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55米,坡度在5°以下。
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则是平原海拔低,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和丘陵的区别在于起伏较小。
平原是陆地上最平坦的地域。
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丘陵丘陵一般海拔在250米以上,55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10米,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
山地山地,属地质学范畴,地表形态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定义为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
高原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称为高原。
高原与平原的主要区别是海拔较高,它以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区别于山地。
高原素有“大地的舞台”之称,它是在长期连续的大面积的地壳抬升运动中形成的。
它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平原,又以较大的平缓地面和较小的起伏区别于山地。
有的高原表面宽广平坦,地势起伏不大;有的高原则山峦起伏,地势变化很大。
盆地盆地,顾名思义,就像一个放在地上的大盆子,所以,人们就把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称为盆地。
地球上最大的盆地在东非大陆中部,叫刚果盆地或扎伊尔盆地,面积约相当于加拿大的1/3。
这是非洲重要的农业区,盆地边缘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2中国主要地形分布地形区,指以某种地形类型(陆地的地形类型有五种: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为主的独立地形单元,不同的地形区之间往往以山脉和河流作为分界线.1.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2.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3.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4.主要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3中国主要地貌分布1.重力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山区。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每课知识要点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第一课《地球表面的地形》1.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有(丘陵)(山地)(平原)(高原)(盆地)。
2.从我国地形图上可以知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从世界地形图上可以知道:(世界上海洋多,陆地少。
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
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
)4.丘陵的地形特点是:(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5.山地的地形特点是:(蜿蜒起伏,层峦叠嶂)6.平原的地形特点是:(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7.高原的地形特点是:(地势较高,周边有明显的陡坡为界)8.盆地的地形特点是:(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9.我们家乡的主要地形是(平原)。
第二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1.地球内部从内到外是由(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组成的。
2.(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3.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
4.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
(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拉张形成的。
5.(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的很猛烈如(地震)(火山);有时表现的极其缓慢如(板块运动)、(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第三课《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岩石变化的原因是(冷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
2.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3、风化继续风化岩石————岩石碎裂————小石子和沙1.冷热的作用会改变岩石模样吗?(模拟)实验设计实验材料:(酒精灯、镊子、岩石、烧杯、护目镜)实验步骤:(点燃酒精灯。
用镊子夹着岩石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立即放入冷水中,反复几次。
)实验现象:(岩石碎裂了或烧杯底部有岩石的碎屑)实验结论:(在冷热的作用下,岩石改变了模样。
地理地形分类

地理地形分类1、丹霞地貌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岩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
岩石地貌类型之一。
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
以中国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为典型。
具顶平、坡陡、麓缓的形态特点。
丹霞地貌的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它使部分红层变形,并将盆地抬升。
红色地层沿着垂直节理受到流水、重力作用、风力作用等侵蚀,形成深沟、残峰、石墙、石柱、崩积锥以及石芽、溶洞、漏斗、石钟乳等地貌形态。
主要山体呈方山状、堡垒状、宝塔状、单斜状峰群等。
丹霞地貌区奇峰林立、景色瑰丽,旅游资源丰富,有的早已成为风景区,如丹霞山、金鸡岭、武夷山等。
是研究、恢复红色盆地的古地理环境的最佳地区。
2、喀斯特地貌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又称岩溶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
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
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
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
总面积达51×106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
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
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
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
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世界地理常用地图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渔场名称: A.秘鲁渔场、B.纽芬兰渔场、C.北海道渔场、D.北海渔场。 其中 B、C、D(填字母)位于寒暖流交汇处,A(填字母)是由上升流引 起的。
3.由于海水盐度不同,往往形成密度流。其主要形成于不同 海区,如海峡、运河两侧的海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 霍尔木兹海峡,表层海水自阿拉伯海流向波斯湾。 (2)B 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自大西洋流向地中海。 (3)C 土耳其海峡,表层海水自地中海流向黑海。 (4)D 曼德海峡,表层海水自阿拉伯海流向红海。
6.图乙中①处为世界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混合农业分布区, 其优越的自然条件是地形平坦,灌溉条件较好;不利条件是水资源 不足,需跨流域调水。
谢谢!
5.湖泊的成因类型较多: (1)构造断裂形成,如贝加尔湖。 (2)冰川侵蚀作用形成,如北美五大湖。 (3)海迹湖,如里海、咸海等。
(四)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1.分别写出图中数字序号所代表的气候名称: ①寒带苔原气候 ②热带雨林气候 ③热带沙漠气候 ④温 带大陆性湿润气候 ⑤极地冰原气候 ⑥热带草原气候 ⑦热带 季风气候 ⑧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⑨地中海气候 ⑩温带海洋 性气候 ○11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 12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 ○ 13温带季风气候 ○ 14高原高山气候 2.在图中各气候类型中,只分布在北半球,而南半球没有的 气候类型有: 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苔原气候。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气候:促进全球水分、热量输送和交换;寒流降温减湿,暖 流增温增湿。 (2)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上升流海域。 (3)海洋环境: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海水污染范围。 (4)海洋航运:顺洋流航行速度快,逆洋流航行速度慢。
(六)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第三章+第二节世界的地形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授课内容《世界的地形》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授课内容新授课授课时间45分钟课标解读课标要求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视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是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观察地形分布大势。
课标解读行为条件为“阅读世界地形图”通过地理工具,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区别”“指出”行为动词要求到达知识的了解程度。
内容拆分:利用地形图等地理资料区分陆地和海底地形形态特征;另一方面能够指出陆地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
教材分析教材体系本节内容位于初中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内容。
教材结构教材内容成并列结构。
将世界的地形分为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也对应的上一节课学的海陆分布。
是上一节内容的深化。
陆地地形主要包括陆地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以及各大洲主要的地形特征;在海底地形中主要讲述地形类型的分布。
学情分析地理兴趣初一年级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大洲和大洋作为地球的主要地理单元,能够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相关的事物。
地理知识初一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地理知识相对较少,对地理学科的认识较为初步。
在此之前学过基本地形但还未成系统,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可能还不够准确和深入。
地理能力初一年级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正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描述一些简单的地形特征,但对于复杂的地形现象和地理问题,难以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和解释。
教学目标1.利用世界地形图,了解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并观察地形分布的趋势。
增强对世界不同区域地形的认知。
2.利用世界地形图,识别不同大洲、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和分布特征,初步建立空间认知。
3.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地区的地形特点、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培养学生对特定区域的深入认知能力。
4.展示人类活动对地形的改造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与地形的关系,树立合理利用地形资源、实现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湘教版地理中考总复习(三)(世界的地形)

地理中考总复习(三)(世界的地形)知识结构1、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
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2、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
地面某个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之差。
3、完成表格。
地形相同点不同点平原地面起伏小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高原海拔较高,在500米以上,边缘比较陡峻山地地面崎岖不平海拔较高,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丘陵海拔较低,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盆地四周高,中间低4、总结:世界地形区之最: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亚洲,称号:世界屋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南美洲);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南美洲);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面积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非洲)。
5、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具有坡度较陡、沟谷较深特点的地形是山地。
6、陆地上高峻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两大地带是:一是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科迪勒拉山系主要由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组成;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由亚洲西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欧洲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和非洲西北部的阿特拉斯山脉组成。
7、海底的地形由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组成;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大陆架。
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太平洋)。
坡度最低缓的是大陆架,最深的地方是海沟,经常有火山活动,且成为大洋新海底的地方是大洋中脊。
8、分层设色地形图:(1)制作原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绘制而成。
(2)着色规律:在分层设色的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不同深浅的黄色表示丘陵、高原、山地,白色表示冰雪,褐色表示高山。
(3)能一目了然地看出陆地和海洋的高低起伏。
9、山顶(山峰):一般用表示,陡崖:一般用表示。
10、①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

盆地
顾名思义,盆地就像地上的一个大盆地。因此,人们把高环境(山或高原)和低中心(平原或丘陵)的盆地型地形称为盆地。地球上最大的盆地位于东非中部,称为刚果盆地或扎伊尔盆地,面积约为加拿大面积的三分之一。这是非洲重要的农业区,盆地边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希尔
一般来说,山丘的海拔在250米以上,55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超过210米。地形由连绵不断的低丘组成,起伏平缓。
山区
山区属于地质范畴。根据高程和起伏特征,地表形态定义为海拔500m以上,相对高差大于200m。
高原
通常,海拔超过1000米。地域辽阔,地势开阔。周围有明显的陡坡。相对完整的大面积隆起称为高原。高原和平原的主要区别是海拔较高,它们与山区的区别在于完全的大面积隆起。在地壳长期持续的大规模隆升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称为“地球阶段”的高原。
4雅丹地貌
“雅丹”最初是中国的维吾尔语,意思是陡峭的山。雅丹地貌是罗布泊(塔里木盆地)西北部楼兰附近最典型的地貌。世界上不同的沙漠,包括突厥斯坦沙漠和莫哈韦沙漠,都有雅得地形。
5丹霞地貌
主要分布于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其中中国是分布最广的地区。1928年,冯景兰等人在粤北仁化县发现丹霞地貌,并将形成丹霞地貌的红砾石层命名为丹霞层。从那以后,许多人都阐述了它的概念。
世界五大地貌
迟钝的
地势相对较低、地表起伏较小的地区称为平原。其主要特点是幅员辽阔,地势平坦,起伏平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55米,坡度在5度以下。
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表起伏较小,但区别在于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高原海拔较高,边缘较陡。平原和高原的区别在于起伏很小。平原是陆地上最平坦的地区。平原宽阔平要分布在我国山区。
六年级地理下册《世界的地形》教案、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对世界地形的认识,激发学生克服困难、攀登高峰的勇气。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地球的基本概念、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学习世界地形奠定了基础。但学生对地形的认识仍较表面,对地形与气候、河流、人类活动等方面的联系认识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4.强化实践操作:结合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组织实地考察、户外教学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形特点,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5.培养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世界地形的基本分类及其特点,了解地形与气候、河流、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关系。
4.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世界地形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chapter页的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填图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家长签字确认。
-判断题:通过判断不同地形的图片,加深对地形类型的认识。
六年级地理下册《世界的地形》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地形的分类,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基本类型,并能够识别这些地形的特点及分布情况。
2.掌握世界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地理位置及其对气候、河流、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巴拉契亚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阿特拉斯山脉
埃塞俄比亚高原
安第斯山脉
安纳托利亚高原
澳大利亚盆地
澳大利亚中部平原
巴黎盆地
巴塔哥尼亚高原
巴西高原
北美洲中部平原
比利牛斯山脉
大分水岭
大高加索山脉
德干高原
德拉肯斯山脉
东非高原
东欧平原
厄尔布尔士山脉
富士山
刚果盆地
圭亚那高原
哈萨克丘陵
海岸山脉
里海沿岸低地
落基山脉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蒙古高原
密西西比平原
墨西哥高原
内华达山脉
南非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