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积极心理学:活出幸福感》记录

《积极心理学:活出幸福感》记录

《积极心理学:活出幸福感》读书笔记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积极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3)1.2 幸福感的定义与重要性 (4)二、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念 (5)2.1 正面情感的力量 (6)2.2 个体优势的发掘与培养 (8)2.3 社会连接与爱的力量 (9)2.4 积极思维与乐观人生的构建 (10)三、积极心理学与幸福感的关系 (11)3.1 幸福感的心理学模型 (12)3.2 积极心理学对幸福感的干预策略 (13)3.3 生活中的积极心理学实践 (14)四、积极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16)4.1 教育领域的积极心理学 (17)4.2 企业领域的积极心理学 (19)4.3 健康医疗领域的积极心理学 (20)4.4 社会公益领域的积极心理学 (21)五、如何将积极心理学融入日常生活 (22)5.1 调整心态,培养积极情绪 (24)5.2 发掘潜能,发挥个体优势 (26)5.3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6)5.4 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挑战 (27)六、结语 (28)6.1 积极心理学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29)6.2 积极心理学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30)一、内容综述作者以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详细阐述了积极心理学对于人类幸福的重要性。

本书首先对积极心理学的概念、起源、发展及其核心思想进行了简要介绍,使读者对积极心理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作者从积极情绪、积极人际关系、积极心态、积极应对挫折等方面,详细解读了积极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积极情绪方面,书中介绍了如何培养乐观、满足、喜悦等积极情绪,以及这些情绪对提升幸福感的作用。

在积极人际关系方面,作者强调了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建立和维护积极人际关系的实用建议。

在积极心态方面,书中指出了如何面对压力、焦虑等负面情绪,如何通过调整心态来保持心理平衡。

在积极应对挫折方面,作者鼓励读者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学会从失败中汲取经验,不断成长。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积极心理学:关于人类幸福和力量的科学内容简介:今天,心理学家的任务不仅仅是矫治心理缺陷、治病救人,他们还扮演着一项极为重要的角色并承担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

积极心理学时代的到来,不仅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一个新的里程碑。

《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为主要内容,试图以全新的理念、开放的姿态诠释与实践心理学。

本书在内容上以幸福感为核心,系统介绍积极心理学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怎样理解幸福和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学关注的主题:沉浸体验、希望与乐观、情绪智力、天赋、创造力与智慧; ●个人积极特质与动机的来源;●塑造积极自我,增强社会适应力;●在友谊、婚姻、家庭的生命周期过程中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如何瞄准成长机遇,进行积极改变 。

每周推荐一篇文章不久之前,读了《积极心理学》一书。

说实话,对于心理学,以前的认识是这样的:谁都可以扯,把听人抱怨擢升到理论高度的东西。

一直觉得可以认同那是一门学科,而不是科学。

但接触了本书后,却发现原来心理学也可以别有洞天,其中的一些面对人生、社会的态度以及对人对己的调适的确颇有道理,换言之:颇具科学性。

在过去,就我浅薄的了解:心理学文献中充斥着研究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与变-态心理等消极心理现象的文章、报告与论文。

这种消极心理学研究模式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人类心理的消极层面,而忽视了人的积极品质、自我实现,以及社会的和-谐,导致心理学的畸形和片面发展。

马斯洛曾经指出:“如果一个人只潜心研究精神错乱者、神经病患者、心理变-态者、罪犯、越轨者和精神脆弱者,那么他对人类的信心势必越来越小,因此对畸形的、发育不全的、不成熟和不健康的人进行研究,就只能产生畸形的心理学和哲学。

”这样的心理学,只能叫人面对一个不健全的“倾诉者”,最终导致的也往往是接触越多,自身的心理障碍也越深。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积极心理学》读后感(4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积极心理学》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1《积极心理学》一书中自卑与超越的话题,令我感触颇深。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说过:“我们生活在与他人的联系之中,假如因自卑而将自己孤立,我们必将自取灭亡。

我们必须超越自卑”我的自卑感,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越来越明显的呢?小学的时候成绩并没有特别好却天天乐得像傻子,明明不是很高的荣誉却也可以高兴三四天。

随着我越来越大,接触的人多了,视野拓宽了,总会在不经意的比较中,我看到了越来越多自己的缺点,而过去引以为豪的优势变得黯淡无光,自我否定心理出现得越来越频繁,挥之不去,难以忘却。

“我对自己没信心”便成了脱口而出的话。

起初我将自卑感看做为一种合理的自知之明,但缺少自信的做事理念给我带来了许多困难。

由于自卑我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机会与我失之交臂;由于害怕,我在怀疑自己的那瞬间,错失了很多机会。

“如果我能勇敢自信一点就好了”。

我总是后知后觉的这样想。

我记得我每回交题的时候。

都心惊胆战的,看到老师就害怕,而老师每次给我讲解完之后都会说一句,“你做的挺好的,继续加油”我还记得在放假前,曾经教过我的老师碰见我给我了一盒笔。

我很差异问道:“诶!突然这么好?她笑着跟我说,“那肯定,你可是我的宝藏女孩。

”这让我想起父母都是鼓励我,从来不拿我跟别的比我优秀的人比较,父母也常常把我视为他们的骄傲。

明明原来是父母和老师的骄傲的,为什么要自卑?我之前总是将这些话抛之脑后,却从没想过,我其实真的可以做到的,我也是优秀的。

这次我通过学习《积极心理学》,领悟到:很多时候,对于令自己自卑的事情,最好的方式就是接受它,并且提醒自己,这件事改变不了,但我可以尽力做到最好。

另外解决自己自卑不自信的问题,就是对于你心中那个脆弱的“小孩”,亲近“他”,拥抱“他”。

哈佛积极心理学笔记

哈佛积极心理学笔记

哈佛积极心理学笔记正文:第一章:积极心理学的概述1.1 积极心理学的定义1.2 积极心理学的起源1.3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第二章:积极情绪与幸福感2.1 积极情绪的类型2.2 幸福感的定义与测量2.3 积极情绪与幸福感的关系第三章:自我概念与自尊3.1 自我概念的构成要素3.2 自尊的定义与作用3.3 自我概念与自尊的关系第四章:动机与目标设置4.1 动机的类型与机制4.2 目标设置的原则与方法4.3 动机与目标设置的关系第五章:心理弹性与应对策略5.1 心理弹性的概念与特点5.2 应对策略的分类与应用5.3 心理弹性与应对策略的关系第六章:人际关系与社交支持6.1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与影响6.2 社交支持的作用与测量6.3 人际关系与社交支持的关系第七章:意义与成就感7.1 意义的定义与类型7.2 成就感的产生与维持7.3 意义与成就感的关系附件:附件1: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论文附件2:积极心理学的案例分析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积极心理学:一门研究个体心理健康与积极心理特质的学科,主要关注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成长。

2:自尊:个体对自身的评价和态度,指个体对自己的肯定与自信程度。

3:动机:指个体行为背后的驱动力,包括内在动机和外部动机。

4:心理弹性:个体应对挑战和逆境的能力,即适应力和复原力。

5:社交支持:从他人得到的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行为支持,对个体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

6:意义:个体对生活的目标、价值和意义的认知和感受。

7:成就感:对个体在实现目标、克服困难或达成某项成就后的满足和自豪感。

积极心理学心得笔记

积极心理学心得笔记

《积极心理学》读书心得笔记一、非黑即白的思维习惯——十大认知扭曲之一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是不少人在成长中养成的一种思维习惯。

小时候,孩子看小人书、看电影的时候,总会爱问大人:“这是好人还是坏人呢?”在孩子的意识中,这个世界上的人,如果是好人,就是可以接近或信任的人;如果是坏人,就是坚决不能理睬的人。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不好不坏的人。

大人们也是时常将“好人坏人”挂在嘴边。

“非黑即白”的特点是,一说什么东西好就全是优点,一说什么东西不好就全是问题。

“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是一种绝对化的思维模式,它是在潜移默认中走进人们大脑的。

这种简单、机械的思维方式,往往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和身心健康。

我们不少人都存在着“要么这就是一切,要么什么都没有、都不是”的思维方式。

有一位年富力强的处长在职务竟选中失利了。

他对自己的评价:“我输掉了竞选副厅的机会,今后我再也不会有发展前途了,一切都归零了。

”这类人一遇见挫折,马上就会产生彻底失败的感觉,随即丧失的就是自信,他们会觉得自己已经不具备任何价值。

学生害怕考试是正常的事。

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一直是A,偶然在一次考试中得了B,随后就说:“我现在算是全失败了。

”稍遭遇点坎坷,就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面对高考落榜,就认为自己是彻底的失败。

“我没有考上大学,我的一生就要完蛋了。

”只要生活中出现失利的事情,这类思维方式的人就会倾向于用一种非黑即白的方式去评价事情。

在面对爱情、婚姻和事业方面,“非黑即白”者的处理态度也很特别,他们会偏好用“绝对两分法”来区别天下的人与事。

面对爱情。

爱情这东西,不是快乐,就是痛苦;面对男人:男人若不是百分之百的好,就是百分之百的坏;面对好人坏人:“好人”做不出坏事,而“坏人”就是专做坏事;面对结果:如果不能达到自己制订的“完美”标准,就觉得自己“完全”失败了。

“非黑即白”带来的结果:自己不信任自己,全盘否认自己的能力。

这种走极端的错误想法,源于凡事都要求十全十美的“完美主义”思想。

积极分子读书笔记

积极分子读书笔记

积极分子读书笔记
书名:《积极心理学》
作者:马丁·塞利格曼
本书主要讲述了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强调了积极情绪、积极特质和积极组织对于个人成长和幸福感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积极心理学对于个人成长和幸福感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意识到了消极情绪和消极特质的负面影响。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积极情绪的重要性,如快乐、喜悦、幸福等。

这些情绪能够让我们更加乐观、自信、有动力,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此外,作者还提到了积极特质对于个人成长和幸福感的影响,如智慧、勇气、耐心等。

这些特质能够让我们更加自律、坚韧、有毅力,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在书中,作者还提到了积极组织对于个人成长和幸福感的影响。

积极组织是指具有积极价值观和积极文化的组织,这样的组织能够让员工更加有归属感、成就感、满足感,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价值。

通过阅读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积极心理学对于个人成长和幸福感的积极作用。

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积极情绪、积极特质和积极组织的培养和提升,从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充实。

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加关注消极情绪和消极特质的负面影响,从而更好地克服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总之,本书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
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内容,也让我更加注重积极情绪、积极特质和积极组织的培养和提升。

我相信,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积极心理学的作用和应用,从而让我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充实。

积极心理学笔记

积极心理学笔记

积极心理学笔记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幸福和优势的学科,它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积极心理学的笔记:
1. 定义: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幸福和优势的学科,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2. 研究对象:积极心理学主要关注人类的积极面,包括个体的优势、天赋、兴趣、价值观等。

3. 研究方法:积极心理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实验研究、案例分析等,以全面了解人类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4. 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涉及多个领域,如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

其中比较重要的研究领域包括幸福感、自我效能感、乐观主义等。

5. 应用价值: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价值非常广泛,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挑战,提高工作满意度和生活幸福感,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此外,积极心理学还可以应用于教育、组织管理等领域,提高教学质量和员工绩效。

2024年积极心理学学习心得(3篇)

2024年积极心理学学习心得(3篇)

2024年积极心理学学习心得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获得积极、幸福和有意义生活的学科。

通过学习积极心理学,我深刻认识到积极心态对于个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幸福感以及工作和生活的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学习积极心理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学习积极心理学,我对积极情绪和积极情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积极情绪包括喜悦、幸福、兴奋等,而积极情感则指的是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积极评价和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情绪和积极情感对于个人的情绪调节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学习积极心理学让我意识到要培养和增强积极情绪和积极情感,可以通过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行为,以及适当的自我调节来达到这个目标。

其次,积极心理学教会了我如何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在积极心理学中,积极的自我认知是指对自己不同方面的积极评价和意识。

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我学会了更加关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不是一味地自我批评和否定。

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成就和进步,并且学会了对自己的过失和缺点有更为宽容的态度。

这种积极的自我认知不仅对于个人心理健康有益,还能够增强自信心和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的能力。

第三,学习积极心理学让我认识到积极情感对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积极情感有助于改善和维护人际关系,并且对于个人的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表达积极情感,可以加强与他人的联系和互动,建立更加和谐和支持的社会网络。

我学会了更加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以及在与他人交往中展示善意和友善的态度。

这种积极情感的培养不仅对于个人关系有益,还能够建立起一个充满爱和亲密的社交环境。

此外,积极心理学还教会了我如何建立和追求有意义的生活。

通过学习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我明白了人们对于有意义生活的追求并不仅仅是对个人利益和快乐的追求,而是对于人生目标的实现、与他人的联系和社会的贡献等多个层面的追求。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追求有意义的生活并不是一种外在的成功或者物质的积累,而是建立在内心价值的基础之上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心理学》读书笔记
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是一种倡导人积极向上的心理学,它与我们过去所说的心理学在治疗方式上有很大不同,之前我们所说的心理治疗事实上都是一种消极心理,因为它首先承认人是有心理疾病,然后再给予治疗的!
积极心理学则不然,它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试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乐观、希望等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就研究对象而言,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分为三个层面:1、主观层面上的积极经验;
2、个人层面上的积极特制;
3、群体层面上的积极环境。

用我自己的话可概括为:它引导人去体验自己在生活中所经历的幸福与快乐,帮助人们开发自身的积极特质,如乐观、积极向上与智慧等,从而让人感觉到他周边的环境充满了友爱、礼貌、善良、宽容等。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就是这些具体的名词,其旨在于充分挖掘这些东西,而后作用于人!
积极心理学也有自己的治疗理论与方法。

在积极心理治疗出现之前,心理治疗一直存在一种病理性治疗模式的倾向,也就是关注对病人的问题的评估和治疗,研究精神病理的发生、发展与纠正,把心理问题看作是身体问题的类似物。

而积极心理学治疗模式是典型的人本主义心理治疗范式,即以人为本,其思想基础是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的尊重与信赖,认为人有追求美好生活和为之奋斗的本性。

这一模式与社会工作个案工作中,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治疗模式有许多共同之处。

因为,它们都强调以人为本,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的倾向,即有相同的理论假设。

通俗点说,二者都抱以积极的态度,鼓励求助者主动地感受和表达等,都对求助者的改变起到积极作用。

例如积极心理治疗对一些传统心理问题的积极解释。

我们对懒惰的传统解释是:没志气、不勤奋、性格软弱,而积极的解释是能避免争强好胜。

积极心理学强调病人(积极心理学事实上并不把求助者看成是病人,而是一个来访者,在此,先用病人代替)的自助,这和社工的理念也是一致的,这使病人自己感悟到对问题的积极认识。

但看到自己行为的合理面,并不意味着鼓励其保持这种行为,而是鼓励其保持积极的态度,真诚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从而摆脱心理阴影,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

积极心理疗法的另一个特别之处就是:不承认人有所谓的消极心理,同时这也是它的一种治疗方法。

积极心理学认为,消极心理不过是一种保护心理,用各
种心理保护模式来降低对自己受到更多伤害的可能性。

比如、;“我很笨”的自卑心理就有其保护作用,降低了对自己的期望,当遇到失败时不会再受到严重的伤害。

因此,不承认消极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给病人带来压力,但这种压力适度的话,对病人的治疗依旧会有帮助。

我认为,积极心理治疗的优点是,它可以像中医那样,时间虽长但治本,是真正意义上的助人自助。

在这个治疗过程中,可以提升病人的自我概念,甚至人格重塑,充分挖掘病人的各方面潜能。

但它也有不足之处,它并不适用于那些未接受过教育或者文化水平低下的人群,因为这些群体当中,有些人的自我意识和理解能力极为有限,他们很难利用好这种治疗方法,对他们而言,也许某些行为模式更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无论怎样,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我觉得这种方法还是很有效的。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树立自信心,充分发挥潜能,创造价值,取得成功,最终获取幸福!
当我们遭遇不幸的时候,我们不妨想想:比起那些吃不饱穿不暖,没有任何关爱的人,我们已经很幸福了!我们也不妨抬起头,仰望天空,去描绘一下自己的未来蓝图!人本就应该乐观骄傲地活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