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挖变形监测报告

合集下载

深基坑监测报告

深基坑监测报告

深基坑监测报告1. 概述本文档为深基坑监测报告,旨在对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

深基坑是指在地下挖掘的较大规模工程,主要用于承载建筑物或其他重型结构的地下部分。

深基坑监测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2. 监测方法为了全面了解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变化情况,采用了以下监测方法:1.测量法:通过在基坑周围设置测量点,使用测距仪、水准仪等设备对基坑周边地面和结构物进行定期测量,以获取基坑变形参数,如位移、倾斜等数据。

2.应力监测:在深基坑内部设置应力监测点,利用应变计进行连续监测,以获取基坑周边土体的变形状态。

3.水位监测:安装水位监测设备,对基坑中的地下水位和孔隙水压进行实时监测,以确保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排水措施的有效性。

3. 监测结果通过对深基坑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位移和倾斜:监测数据显示,基坑周边的地面和结构物在挖掘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的位移和倾斜,但均未超出安全范围。

这表明基坑施工过程中,地面和结构物的变化较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2.孔隙水压:水位监测数据显示,基坑周边地下水位在施工过程中有所变化,但在排水措施的有效管理下,孔隙水压得到了有效控制,保证了基坑周边土体的稳定性。

3.应力状态:应力监测数据显示,基坑周边土体的应力状态相对稳定,变形较小,符合设计要求。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土体的变形主要集中在基坑边界附近,较小的变形对周边建筑物和结构无影响。

4. 监测结论基于以上监测结果的分析,总结如下:1.基于测量和监测数据的分析,深基坑的施工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2.水位监测数据显示,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是有效的,确保了基坑周边土体的稳定性。

3.出现的位移和倾斜在允许范围内,不会对周边建筑物和结构造成重大影响。

4.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应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土体的变形主要集中在基坑边界附近。

基于以上结论,可以确认深基坑的施工过程中,监测结果显示基坑具备较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报告

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报告

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报告一、引言基坑工程是建筑工程或地下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基坑的水平位移进行监测能够对基坑的稳定性进行评估。

本报告旨在对基坑工程的水平位移监测进行分析和评估。

二、监测方案1.监测目标:本次监测的目标是对基坑工程的水平位移进行实时监测,评估基坑的变形情况,确保基坑的稳定性。

2.监测方法:本次监测采用全站仪进行监测,通过对基坑周边的固定点进行连续观测,并记录监测数据。

3.监测时间:监测时间为从基坑开挖开始至基坑边坡稳定后的一段时间,共计3个月。

4.监测频率:每天进行连续观测,每次观测时间为30分钟。

5.监测点的选择:共选择了10个监测点,分布在基坑周边的固定墙面上,并采用固定螺栓进行固定。

三、监测结果1.监测数据的处理:对每次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计算出每个监测点的水平位移。

2.监测数据的结果表格如下所示:监测点编号,监测日期,初始水平位移(mm),第1次观测水平位移(mm),第2次观测水平位移(mm),…… ,第90次观测水平位移(mm)-----------,----------,-------------------,----------------------,----------------------,-----,-----------------------1,2024.1.1,0,2,4,……,82,2024.1.1,0,1,3,……,7……,……,……,……,……,……,……10,2024.1.1,0,3,5,……,9(插入监测结果图)四、分析与评估1.初始水平位移分析:通过对初始水平位移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基坑开挖之前,各个监测点的水平位移均为0,说明基坑围护结构的初期稳定性良好。

2.观测水平位移变化分析:通过对观测水平位移数据的变化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水平位移在观测期间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增加速度逐渐减缓。

这说明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的变形,但整体变形趋于稳定。

基坑监测预警汇报材料

基坑监测预警汇报材料

基坑监测预警汇报材料
尊敬的领导:
根据基坑监测预警工作的要求,我向您汇报基坑监测预警的情况,具体内容如下:
1. 监测仪器部署情况
我们已在基坑周围合理布置了监测仪器,包括倾斜仪、裂缝计、位移计等。

这些仪器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测基坑周边的变化情况。

2. 监测数据分析
我们对所获得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a. 倾斜仪监测表明,周边建筑物未发生明显倾斜,稳定性良好。

b. 裂缝计监测结果显示,周边地表裂缝的变化较小,未出现
明显扩大的情况。

c. 位移计监测表明,基坑周边土体的位移变化在安全范围内。

3. 预警措施及建议
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我们得出以下预警措施及建议:
a. 加强对基坑周边建筑物的监测,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安全
隐患。

b. 继续保持对地表裂缝的监测,特别是对较大的裂缝进行定
期观察,防止其进一步扩大。

c. 对于土体位移的变化,要加强基坑周边的加固工作,确保
周边土体的稳定性。

4. 预警效果评估
我们将定期对基坑监测预警工作进行评估,以评估预警措施
的有效性,并及时调整预警方案。

5. 后续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关注基坑周边的变化情况,定期进行监测,及时向您汇报基坑的安全状况,并根据情况提出进一步的预警措施。

以上就是基坑监测预警的汇报材料,如有疑问,请您及时指导。

谢谢!
此致
礼敬!
XXX。

(完整版)基坑监测报告(模板)

(完整版)基坑监测报告(模板)

*********基坑变形监测报告2018 年 10 月**********基坑变形监测报告工程名称: ******工程地址: ******监测日期: 2018 年 X月 X 日~2018 年 X月 X日目录一、工程概略 ............................ 错误 ! 不决义书签。

二、监测依照 ............................ 错误 ! 不决义书签。

三、监测内容 ............................ 错误 ! 不决义书签。

四、监测点部署和监测方法 ................ 错误 ! 不决义书签。

五、监测工序和测点保护 .................. 错误 ! 不决义书签。

六、报警值 .............................. 错误 ! 不决义书签。

七、监测时长和频次 ...................... 错误 ! 不决义书签。

八、监测成就及剖析 ...................... 错误 ! 不决义书签。

九、附表、附图 .......................... 错误 ! 不决义书签。

一、工程概略工程场所地处 *******,北池一路西首路南侧,文昌馨苑居住区西侧。

拟建 *****及地下车库概略以下:表 1 工程概略地上基底场所开挖/ 地高度基础尺寸深度建筑物名称标高整平标高下( m)( m2)(m)层数( m)( m)**** 11/2 约 35 66.55 ×**** 11/2 约 35 66.55 ×**** 0/1 5 3×3基坑平面尺寸:(东西最大尺寸)×(南北最大尺寸)基坑支护深度:二、监测依照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7-2002 )。

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3.《工程丈量规范》 (GB50026-2007) 。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一、引言基坑监测是在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其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基坑的变形情况,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报告总结了一次基坑监测的过程和结果,并对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二、监测目标和方法本次基坑监测的目标是掌握基坑的变形情况,特别是地下水位的变化和基坑的沉降情况。

监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地下水位监测:利用水位计定时定点采集地下水位数据,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2.基坑侧壁变形监测:采用全站仪进行基坑的侧壁变形监测,包括侧壁的位移和倾斜情况。

3.基坑底部沉降监测:利用测量水准仪定时测量基坑底部的沉降情况,并记录和分析数据。

三、监测结果根据监测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地下水位变化较为稳定,在施工过程中水位基本保持不变。

这说明基坑附近的地下水状况相对稳定,对施工没有明显的影响。

2.基坑侧壁的变形情况较小,位移和倾斜均在设计范围内。

说明基坑的支护结构和施工工艺是合理的,满足了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

3.基坑底部存在一定的沉降,但变化趋势平稳。

这可能是由于地下水位的变化和基坑开挖引起的。

然而,沉降量在合理范围内,不会对施工造成太大的影响。

四、评价和建议根据本次监测的结果,可以对施工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1.施工工艺和支护结构的设计是合理的,能够满足基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

因此,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可以继续使用相同的工艺和结构。

2.地下水位变化较小,对施工没有明显的影响。

因此,在后续施工中可以继续进行相同的地下水处理和排水工作。

3.基坑底部的沉降量在合理范围内,但仍需要继续监测和控制。

建议定期进行测量,并根据监测数据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在基坑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培训,确保他们具备监测数据的正确使用和分析能力。

五、结论基坑监测是保证建筑施工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次监测,我们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和建议。

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对基坑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调整和优化施工措施,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基坑变形检测报告

基坑变形检测报告

基坑变形检测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基坑变形进行检测分析,为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基坑变形是指土壤在基坑开挖或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变形现象,对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本次检测,我们将对基坑变形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检测目标本次基坑变形检测的目标为:•确定基坑变形的类型和程度;•分析基坑变形的原因;•判定基坑变形对工程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控制和修复措施。

3. 检测方法基坑变形检测通常采用以下方法:3.1 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可以通过安装水位计等设备实时监测基坑周边地下水位的变化。

地下水位的上升或下降可能导致基坑变形,因此及时监测和控制地下水位是至关重要的。

3.2 地下水位压力监测地下水位压力监测是通过设置孔隙水压力计等设备监测地下水位压力的变化。

地下水位压力的变化可以对基坑变形进行预测和评估,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3.3 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通过安装变形监测仪器,如测斜仪、水准仪等,监测周边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基坑变形可能引起周边建筑物的沉降或倾斜,因此及时监测周边建筑物的变形能够提前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3.4 基坑边坡变形监测利用边坡位移监测仪器,如测斜仪、全站仪等,对基坑边坡的变形进行实时监测。

基坑边坡的变形可能导致坡体滑动或坍塌,因此对边坡变形进行及时监测是必要的。

4. 检测结果分析根据以上检测方法,我们对基坑变形进行了全面的监测和分析。

根据数据和观察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基坑周边地下水位呈上升趋势,可能导致基坑变形;•地下水位压力表明地下水位压力较大,对基坑稳定性造成潜在威胁;•周边建筑物出现微小的沉降和倾斜,可能与基坑变形有关;•基坑边坡存在局部滑动和变形现象。

5. 影响分析基于对检测结果的分析,我们对基坑变形对工程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以下结论:•基坑变形可能导致周边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影响其结构安全;•基坑边坡的滑动和变形可能引发土方坍塌,对工程施工安全构成威胁;•地下水位的上升和压力的增大可能导致基坑的不稳定,进而影响整个工程的稳定性。

(完整版)基坑监测报告(模板)

(完整版)基坑监测报告(模板)

*********基坑变形监测报告2018年10月**********基坑变形监测报告工程名称:******工程地点:******监测日期:2018年X月X日~2018年X月X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监测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监测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监测点布置和监测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监测工序和测点保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报警值..............................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监测时长和频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监测成果及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附表、附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工程概况工程场地地处*******,北池一路西首路南侧,文昌馨苑居住区西侧。

拟建*****及地下车库概况如下:表1 工程概况基坑平面尺寸:89.1m(东西最大尺寸)×80.1m(南北最大尺寸)基坑支护深度:3.9-5.0m二、监测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2016)。

5. 基坑支护方案、施工方案。

三、监测内容1.基坑顶部竖向位移;2.基坑顶部水平位移;3.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4.基坑周边地表裂缝;5.周边临时建筑物裂缝;6.地下水位;四、监测点布置和监测方法4.1监测点布置4.1.1监测点位的选择基坑变形观测点设立在基坑坡度边缘处,首次开挖共计布设观测点23个(其中基坑监测点*个,编号J1-J*;原有建筑物*个,编号Y1-Y*);详见基坑监测点布设示意图。

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分析

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分析

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分析基坑开挖是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项工程活动,但是由于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物的影响,尤其是地下室和地下管线的改变,可能会对周围建筑物造成一定程度的变形。

对于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物的变形进行监测分析,能够准确评估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保障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一、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物的影响1. 地基沉降基坑的开挖会导致周围地基的变形,主要表现为地基沉降。

当基坑开挖深度增加时,周围地基受到的压力也会不断增大,从而导致地基沉降。

地基沉降会导致周围建筑物的沉降变形,对建筑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2. 地下管线变形基坑开挖对地下管线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深埋地下的管线。

基坑开挖会导致地下管线的变形甚至断裂,从而影响周围建筑物的正常供水、供暖等生活设施。

3. 周围建筑物结构变形基坑开挖会改变周围建筑物的受力状态,导致建筑物结构的变形。

这种变形可能会对建筑物的使用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1. 监测项选择对于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物的变形进行监测,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项,包括但不限于地基沉降、建筑物倾斜、地下管线扭曲等。

通过这些监测项的选择,能够全面了解基坑开挖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

2. 监测方案设计针对监测项的选择,需要设计相应的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应考虑到基坑开挖的不同阶段及周围环境的变化,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 监测设备选型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对于监测分析至关重要。

不同的监测项可能需要不同的监测设备,包括测量仪器、传感器、监测系统等。

在设计监测方案时,需要对监测设备进行合理的选型。

4. 监测数据采集在监测过程中,需要对监测数据进行定期采集和记录。

监测数据对于评估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物的影响至关重要,通过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 数据分析2. 评估结果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需要对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物的影响进行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市健康路176号院改造工程开挖变形监测技术成果报告河南省二〇一〇年十二月郑州市健康路176号院改造工程开挖变形监测技术成果报告资质等级: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证书编号:160104-kj批准:审核:校对:项目负责:报告编写:二〇一〇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 - 4 -第二章监测依据及内容 ........................................................................................ - 4 -2.1监测的目的:............................................................................................. - 4 -2.2监测的依据:............................................................................................. - 4 -2.3监测内容..................................................................................................... - 4 -第三章监测精度及仪器选择 ................................................................................ - 5 -3.1精度要求..................................................................................................... - 5 -3.2仪器选择..................................................................................................... - 5 -3.3控制点的布设............................................................................................. - 7 -第四章监测点的布设及监测方法 ........................................................................ - 7 -4.1围护桩顶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及监测............................. - 7 -4.2周边道路沉降监测点的布设及监测......................................................... - 8 -4.3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点的布设及监测..................................................... - 9 -4.4周边地表沉降监测点的布设及监测....................................................... - 10 -4.5土体深层位移监测(测斜)................................................................... - 10 -4.6锚索应力监测点的布设及监测............................................................... - 12 -4.7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设及监测............................................................... - 14 -4.8监测报警值和监测频率........................................................................... - 15 -第五章监测成果表 .............................................................................................. - 16 -5.1围护桩顶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监测....................................................... - 16 -5.2周边地表、道路及建筑物沉降监测....................................................... - 18 -5.3周边水位监测........................................................................................... - 22 -5.4锚索应力变化趋势................................................................................... - 23 -5.5土体深层位移(测斜)监测........................................................................ - 25 -第六章监测结论 .................................................................................................. - 26 -第一章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健康路176号院改造工程工程地点:健康路与同乐路西北角本工程基坑长约125m,宽约90m,基坑开挖深度约为11m(局部最深处13m)。

基坑东面为4栋7层的家属楼,南侧为省体保健中心和训练馆,西临黄河南街,北面距建筑物相对较远,周边环境较复杂。

支护采用了桩锚加土钉墙的结构形式,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

第二章监测依据及内容2.1监测的目的: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 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较以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和优化下一步的施工参数,做好信息化施工。

2. 将现场监测结果反馈优化设计,使支护结构设计达到确保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

3. 将现场监测的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相比较,用反分析法导出更接近实际的理论公式,用以指导工程施工。

2.2监测的依据:1、《健康路176号院基坑监测招标文件》;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 8-2007);4、《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7、《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 9258-97);8、《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2.3监测内容本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规定,基坑工程监测项目的选择,应在充分考虑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工程安全等级、支护结构特点及变形控制要求的基础上,考虑该工程特点,确定监测项目如下(布点详见郑州市健康路176号院监测点布置图):(1)围护桩顶竖向位移监测;(2)围护桩顶水平位移监测;(3)锚索应力监测;(4)地下水位监测;(5)周边地表沉降监测(6)周边道路沉降监测(7)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8)土体深层位移(测斜)第三章监测精度及仪器选择3.1精度要求在监测工作中,监测精度满以下要求:1、高程采用国家二级水准测量,进行闭合路线或往返观测。

按照要求水准测量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精度为±0.5mm。

2、测斜仪的系统精度不宜低于0.25mm/m,分辨率不宜低于0.02mm/500mm。

3、平面位移监测精度不大于1mm。

4、观测前对水准仪进行“i”角检测,其“i”角小于15"即符合规范规定要求。

每次观测的高程中误差均小于±0.5mm。

3.2 仪器选择本项目投入仪器设备见表3-1:表3-1 使用仪器设备一览表2 铟钢水准标尺2把±0.02mm3 测斜仪1台±0.1mm4 水位计1台±1mm5 卡尺1把±1mm6 办公电脑1台7 打印机1台仪器设备选用水准测量用苏州一光DSO5水准仪配合精密铟刚水准尺,其标称精度为:±0.5mm。

图3-1 苏州一光DSO5水准仪平面控制点测量采用南方NTS-352全站仪,其标称精度为:测距2mm+2ppm,测角2"。

图3-2 南方NTS-352全站仪控制精度的要求1、水准控制网按国家二级水准要求进行,各项技术指标如下:2、平面控制网采用工程测量规范二级导线,其各项技术指标如下:3.3 控制点的布设为保证所有监测工作的统一,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度,使监测工作有效的指导整个基坑施工,本次监测工作采用有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即首先布设统一的监测控制网,再在此基础上布设监测点(孔)。

(布点详见郑州市健康路176号院监测点布置图)。

监测控制网主要用于建筑物沉降、立柱沉降、围护墙顶的位移、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围护墙体变形监测、深层土体测斜等方面的监测。

监测控制网分两部分:1、水准控制网:用于各竖向位移监测项目(即沉降监测)的高程控制基准;2、平面控制网:用于各水平位移监测项目平面控制基准。

水准控制点布设9个,编号为01~09。

建立闭合环与施工高程控制点,每个月联测一次。

平面控制点布设4个,编号为P1~P4。

控制区域为整个监测区,为使测距、测角误差在横、纵坐标上均匀分布,网形为闭合导线网,引侧外方向为施工用平面控制网。

点位设在稳定、安全的地方,通常在地面埋设钢钉点,顶上刻划“+”字。

第四章监测点的布设及监测方法4.1 围护桩顶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及监测4.1.1监测目的:在基坑开挖、支护结构施工中,根据围护桩顶部的水平、竖向位移的位移量,为围护桩体水平及竖向稳定性提供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