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学课件第九章阶段运输巷道的布置
采矿学第九章单一长壁采煤法

4
2
1 3 2'
(a)
普采、炮采的轨巷和机巷
(3)施工措施:定向取直或分段取直,挂中 线掘进。
由以上知:普采、炮采 — 轨巷按腰线施工; 机巷按中线分段取直
要求:双巷(上区段机巷、下区段轨巷)一 次掘出,且轨巷超前机巷:
i、超前探清煤层沿走向的变化情况,确定机 巷转折点,为机巷定向取直,保证施工质量;
+0.5
C
E
0
-0.5 A
B
D
-1.0
G
-1.5
方案一:A — B — C — D — E直线,挂中线掘进。 (i)、上下起伏变化大,C、E点最低,达 1.0m; (ii)、低点积水;泵排水; 方案二:A —F— G — H,分段挂中线取直。 (i)、坡度缓和,相差 ( 0.5m); (ii)、低点积水,—— 泵排出; (iii)、折点少,占用设备少,每段宜用一台输送机。
5
4
12
11 8'
3
上山间距20m左右 区段煤柱8 15 m
下区段回风平巷超前 本区段运输平巷100 150m 联络巷间距80 100m
14
2
10 6
A
9
7 13
11 8 9'
7' 1
5
4
12
11 8'
3
(四) 主要生产系统
1、运煤系统: 2、运料排矸系统: 3、通风系统: 4、供电系统:从运上 输入 5、压风及安全用水: (管路经运上)
1、普采或炮采区段平巷布置 1)区段回风平巷(轨巷):track subentry (1)功用:轨道运输、回风、行人。
(2)要求:与采面上出口相连,必须沿煤 层掘进;
采矿学采煤方法.ppt

3
1
2
4
5
2 31
3 2
1
25
铺顶网优点:
• 利于改善工作面顶板管理。铺一次网可 为上、下分层服务。刚割过煤后,及时 移架铺网,及时支护。
• 提高煤质。 • 提高煤炭采出率。采面浮煤在金属网下,
采下分层时,一并采出。 • 简化回采工艺,提高效率。
26
2、再生顶板
煤层的顶板为页岩或含泥质成份较高的岩 层,冒落后注水或注泥浆,在上覆岩层 重压下形成再生顶板。一般4 6个月胶 结形成。
IV、集中区段平巷与分层平巷间联系 (10) —(12 ) —沟通各分层机巷; (9) — (11)— 沟通各分层机巷; 从最后一个(12)反向掘(14)至采区边界,
从最后一个(13)反向掘(15)至采区边界。
5
3)顶分层采面
13
13
顶分层(14)、(15)
超前采面两个(12)
掘进。
11
(14)— 开切眼—
• 各分层采用集中(共用)上山、集中(共用)区段
平巷 — 联合布置方式(之一)
11 14 20
9
12 7 8
10
5 4
15 21 13
6 17 2
18 22 19
13
2
9
11 14
20 12
78
10
18 22 19
13
5 4
15 21 13
6 17 2
i、集中上山
轨上(5)和运上(4)均布置在距煤层15m 的底板岩石中,且在层位上错距 ≮2m (运“上”在下,轨“上”在上)
• 技术发展趋势: (1)多采用分层分采; (2)“放顶煤”
16
四、分层同采的参数
采矿学第九章

•
2、矿体厚度和矿石,围岩的稳固性
•
•
• 3、应贯彻探采结合的原则 • 阶段运输巷道的布置,要既能满足探矿的要 求,又能为今后采矿、运输所利用。 • 4、必须考虑所采用的采矿方法(包括矿柱回 采方法) • 例如崩落法一般需布置脉外巷道,并且要布 置在下阶段的移动界线之外,以保证下阶段 开采时作回风巷道。有些采矿方法不一定要 布置脉外巷道。此外,矿块沿走向或垂直走 向布置以及底部结构形式等,决定矿块装矿 点的位置、数目及装矿方式。
第二节 阶段运输巷道布置的影响 因素和基本要求
1、满足中段运输能力 (中段运输平巷一般有单轨、双轨和环形等形式 )
• 阶段运输巷道的布置,首先要满足阶段生产能力的要求,亦 即应保证能将矿石运至井底车场。其次,阶段运输能力应留 有一定余地,以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 一般阶段生产能力大时,多采用环形布置;阶段生产能力小 时,可采用单一沿脉巷道布置。 矿体厚度小于4~15m,采用一条沿脉巷道。厚度在15~30m,多 采用一条(或两条)下盘沿脉巷道加穿脉巷道,或两条下盘 沿脉加联络巷道。极厚矿体多采用环形运输。 阶段运输巷道应布置在稳固的围岩中,以利于巷道维护、矿 柱回采和掘进比较平直的巷道。
课间休息
阶段平面开拓分为主运输阶段和副阶 段。 主运输阶段巷道是以解决矿石运输为主 ,并满足探矿、通风和排水等要求。因此, 阶段运输巷道布置是否合理,直按影响到地 下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工作条件、开拓工作量 的大小、运输能力及矿块的生产能力等。 副阶段一般不联通井简。副阶段只掘部 分运输巷道并用天井、溜井与下主阶段贯通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三节 阶段运输巷道的布置形式
一、单一沿脉巷道布置 单一沿脉巷道布置 巷道 这种布置又可分为脉 内布置和脉外布置,其轨 道布置形式分为单轨会让 式(加局部双轨会车段) 和双轨轨过渡式两种。
第九章 阶段运输巷道的布置

这 布置 车道 ,利用 车,装车道 车, 巷 矿 ,利于装矿和探矿 装车 和 车 , 有利于维护, 运输 、 ,巷道 ,有利于维护,但掘进 大。 大。 适用 中厚和中厚以上矿体 。
矿 8
金 属 矿 床 地 下 开 采
特点:在下盘围岩中布置脉外双线(渡线连接) 特点 :在下盘围岩中布置脉外双线(渡线连接 )行车平 沿平巷每隔一定距离布置单线装车横巷, 巷 , 沿平巷每隔一定距离布置单线装车横巷, 平巷和横 巷用单开道岔连接。 巷用单开道岔连接。 优缺点:这种布置装矿安全,阶段运输能力大,横向 优缺点: 这种布置装矿安全,阶段运输能力大, 探矿有利,但掘进量较大。 探矿有利,但掘进量较大。 适用条件:适用于阶段年生产能力为60~150万吨的厚矿 适用条件:适用于阶段年生产能力为60~150万吨的厚矿 60 体矿山。 体矿山。
矿 11
)
矿
优缺点:这种布置生产能力大。 优缺点:这种布置生产能力大。 适用条件:适用于平底装车采场。 适用条件:适用于平底装车采场。
金 属 矿 床 地 下 开 采
平底装车采场
采矿工程专业主干课程
12
采矿工程专业主干课程
6
第三节 阶段运输巷道的布置形式 根据运输平巷、横巷和装矿道等的不同组合, 根据运输平巷、横巷和装矿道等的不同组合,阶段运输 巷道的布置形式有如下几种: 巷道的布置形式有如下几种:
金 属 矿 床 地 下 开 采
(1)单一沿脉巷道布置 (1)单一沿脉巷道布置 这种布置按线路会车 方式或巷道位置可分 单线会让式和双线渡 线式, 线式 , 或脉内式和脉 外式两种。 外式两种。
第九章第九章阶段运输巷道的布置阶段运输巷道的布置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阶段运输巷道布置的影响因素和基本要求运输阶段和副阶段金属矿床地下开采阶段运输巷道的布置形式采矿工程专业主干课程1本章基本要求本章基本要求金属矿床地下开采了解阶段运输巷道布置的影响因素基本要求以及布置形式
煤矿开采与掘进之水平大巷布置介绍课件

目录
01. 水平大巷的基本概念 02. 水平大巷的布置原则 03. 水平大巷的布置方法 04. 水平大巷布置的实例分析
水平大巷的定义
水平大巷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用
A
于连接各个采区、工作面和运输、
通风、排水等系统的主要巷道。
水平大巷通常平行于煤层,沿煤
B
层走向布置,是煤矿开采过程中
最重要的巷道之一。
实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2019
通风系统不足: 完善通风系统, 保障矿工安全
2021
排水系统不足: 完善排水系统,
防止水害事故
01
02
03
04
巷道布置不合理: 优化巷道布置,
提高生产效率
2020
支护措施不足: 加强支护措施,
防止坍塌事故
2022
实例中的经验与教训
合理规划:根据矿
1
区地质条件、开采
方案等因素,合理
4
巷道坡度:根据矿井生产需要 和地形条件,设计合适的巷道 坡度,保证运输效率和安全。
施工技术
水平大巷布置方 法:根据矿区地 质条件、开采方 案等因素确定
施工技术要点: 巷道断面设计、 支护方式选择、 掘进工艺选择等
施工设备选择: 根据巷道断面、 地质条件等因素 选择合适的掘进 设备
施工质量控制: 严格执行施工规 范,加强质量检 查,确保施工质 量达到设计要求
地层结构:分 析地层的厚度、 层理、裂隙等 特性
瓦斯条件:分 析瓦斯的含量、 压力、涌出量 等特性
巷道设计
1
2
巷道类型:根据矿井生产需要, 设计不同类型的巷道,如运输 巷、回风巷、人行巷等。
巷道宽度:根据矿井生产规模和 设备尺寸,设计合适的巷道宽度,
9.阶段运输巷道的布置

2020/8/5
第三节 阶段运输巷道的布置形式
一、单一沿脉巷道布置 ➢单线会让式 通过能力小,多用于薄或中厚矿体中。 ➢双线度线式 用于年产量20~60万吨的矿山。
a-单线会让式;b-双 巷 道 的 布 置
2020/8/5
第三节 阶段运输巷道的布置形式
➢一条装车,随矿体变化,利于装车和探矿。一条行 车,平直,利于行车。
➢装车线、行车线布置在两条巷道中,安全、方便, 断面小利于维护。
➢掘进量大。 ➢多用于中厚、厚矿体中。
第 九 章
阶 段 运 输 巷 道 的 布 置
2020/8/5
第三节 阶段运输巷道的布置形式
三、脉外平巷加穿脉布置
➢一般多采用下盘脉外巷道和若干条穿脉配合。 ➢线路布置:双线交叉式,即在沿脉中铺双线,穿脉 中单线。 ➢阶段运输能力大,穿脉装矿安全、可靠、方便,起 探矿作用。 ➢工程量大。 ➢多用于厚矿体, 阶段生产能力60~150万吨。
2020/8/5
第二节 阶段运输巷道布置的 影响因素和基本条件
一、必须满足阶段运输能力的要求
首先满足阶段生产能力的要求。并留有余地,满足生产发 展的需要。
一般阶段生产能力大时,多采用环形布置;生产能力小时, 采用单一沿脉巷道布置。
二、矿体厚度和矿石围岩的稳定性
➢矿体厚度小于4~15米,采用一条沿脉巷道;
第 九 章
阶 段 运 输 巷 道 的 布 置
2020/8/5
第一节 运输阶段和副阶段
副阶段是在主运输阶段之间增设的中间阶段。 一般是因主阶段过高致使回采产生困难,或
因地质和矿床赋存条件发生变化而加设的阶段。 副阶段一般不联通井筒,只掘部分运输巷道并用 天井和溜井与下主阶段贯通。
【金属矿床开采技术】9.阶段运输巷道的布置

a-单线会让式;b-双线渡线式
第三节 阶段运输巷道的布置形式
※单一沿脉巷道布置可分为: ➢脉外布置 ➢脉内布置
脉外布置: 矿石稳固性差,品位高,围岩稳固。 有利于巷道维护,减少矿柱损失。
2020/11/1
第三节 阶段运输巷道的布置形式
脉内布置: 起探矿作用,装矿方便,掘进过程中采出矿石,减
小掘进费用。 矿体沿走向变化较大时,巷道弯曲多,对运输不利
矿块沿走向、垂直走向布置以及底部结构形式,决定 装矿点的布置、数目及装车方式。
五、符合通风要求
应有明确的通风和回风路线,尽量减少转弯,避免巷
道断面突然扩大或缩小,以减少通风阻力。并在一定时间
2020/11/1
内保留阶段回风巷道。
第二节 阶段运输巷道布置的 影响因素和基本条件
六、系统简单,工程量小,开拓时间短 要求巷道平直,布置紧凑,一巷多用。
2020/11/1
。适用于规则的中厚矿体,且应产量不大,矿床勘探 不足,矿石品位低,不需回收矿柱。
极薄矿脉,巷道断面位于中央,以利于掘进适应矿 脉变化。若矿脉形态稳定,布置在围岩稳固一侧。
2020/11/1
第三节 阶段运输巷道的布置形式
二、下盘双巷加联络道(即下盘环行式或折反式)布置 ➢一条装车,随矿体变化,利于装车和探矿。一条行 车,平直,利于行车。 ➢装车线、行车线布置在两条巷道中,安全、方便, 断面小利于维护。 ➢掘进量大。 ➢多用于中厚、厚矿体中。
➢极厚矿体多采用环行运输。 阶段运输巷应布置在稳定的围岩中,以利于巷道维护。矿
柱回采和掘进比较平直的巷道。
2020/11/1
第二节 阶段运输巷道布置的 影响因素和基本条件
三、应贯彻探采结合的原则
6.4 阶段运输巷道

地下采矿方法学——阶段运输巷道阶段运输巷道主要内容阶段运输巷道布置原则1阶段运输巷道的布置形式2回风巷道31、阶段运输巷道布置原则●应与采矿方法、生产能力相适应;●巷道断面应根据通行设备、线路布置方式、通过能力、通风要求等确定;●尽量避开不利岩层部位;●尽量不压矿;●运输线路纵坡一般按3~5‰重车下坡设计,满足排水要求;●穿脉装车时,靠阶段运输巷道最近的一个溜井穿脉内直线段距离应满足一列车的长度;●兼顾探采要求。
阶段运输巷道的布置形式:脉内、沿脉、脉外布置(1)单一沿脉巷道布置:按线路会车方式或巷道位置可分为单线会让式和双线渡线式;单线会让式除会让站外运输巷道均为单线,重车通过,空车待避,或相反;此式通过能力小,多用于薄或中厚矿体中。
单线会让式会让站 运输巷道阶段运输巷道的布置形式:脉内、沿脉、脉外布置(1)单一沿脉巷道布置:按线路会车方式或巷道位置可分为单线会让式和双线渡线式;双线渡线式,在运输巷道中设双线,在适当位置用渡线连接起来;通过能力大,可用于年产量20-60万吨的矿山。
双线渡线式渡线 运输巷道(2)下盘双巷加联络道布置:在下盘围岩接触带和围岩中分别布置一条装车巷道和行车巷道,两者每隔一定距离用环形式或折返式联络道连接起来;此种行车线平直,利于行车、装矿与探矿;装车线和行车线分设,运输安全方便,巷道断面小,利于维护;适用于中厚和中厚以上矿体。
下盘双巷加联络道布置(3)脉外平巷加横巷布置:在下盘围岩中布置脉外双线行车平巷,沿平巷每隔一定距离布置单线装车横巷,平巷和横巷用单开道岔连接;装矿安全,阶段运输能力大,横向探矿有利,但掘进量大;多用于年生产能力为60-150万吨的厚矿体矿山。
脉外平巷加横巷布置(4)上下盘脉外平巷加横巷:在两盘围岩中布置脉外单线行车平巷,沿平巷每隔一定距离布置单线装车横巷;生产能力大,装车安全方便,探矿有利,但掘进量大;多用于年生产能力为150-300万吨的厚和极厚矿体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