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100首)
中医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100首)

中医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100首)说明: 1、凡加☆☆处表示暂未查到与要求著述来源完全一致的方剂组成,查阅时请留意。
2、部分方剂附上方歌以供参考,主要参照《中医内科学》、《方剂学》等,1、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2、八珍汤《证体类要》【组成】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方歌】1四君四物加枣姜八珍双补气血方,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增强,更加橘味志去芎养荣补心安神良2八珍四君四物(加)三3、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组成】人参莲子(炒) 炙甘草乌梅木瓜山药【方歌】人参乌梅莲子山,木瓜炙草治舌干,微热微咳还口渴,实为阴伤久痢牵4、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组成】人参漂白术白云苓北五味杭麦冬炙甘草生姜大枣【方歌】人参五味汤法良,苓术甘草姜枣藏5、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组成】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方歌】三子养亲莱芥苏,三子养亲来借书6、大补阴丸《丹溪心法》【组成】黄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熟地黄(酒蒸)龟版(酥炙)猪脊髓蜂蜜【方歌】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7、大定风珠《温病条辨》【组成】生白芍阿胶生龟版干地黄麻仁五味子生牡蛎麦冬(连心)炙甘草鸡子黄(生)鳖甲(生)【方歌】大定风珠鸡子黄,再合加减复脉汤,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8、大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石膏生姜大枣【方歌】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风寒两解此为良9、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五味子半夏【方歌】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10、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组成】防己椒目葶苈子(炒) 大黄【方歌】己椒苈黄药四味,通便泻水两般配,腹水热结又便秘,蜜丸吞服病自退。
中医儿科常用方剂

中医儿科常用方剂1、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橘红各五两(各15g)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5g)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咳嗽2、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各等分功用冲任虚损主治补血和血,调经化瘀。
3、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组成人参;莲子(炒);炙甘草;乌梅;木瓜;山药(原著无用量)。
功效酸甘化阴,健脾止痢。
主治久痢伤阴,口渴舌干,微热微咳者。
3、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组成人参1钱,漂白术1钱5分,白云苓1钱,北五味5分,杭麦冬1钱,炙甘草8分功效益气健脾。
主治久嗽脾虚,中气怯弱,面白唇白者。
4、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组成紫苏子三钱;白芥子三钱;莱菔子三钱。
功效降气快膈,化痰消食。
主治痰壅气滞证5、大补阴丸(《丹溪心法》)组成黄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各四两,熟地黄(酒蒸)、龟版(酥炙)各六两。
功效滋阴降火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6、大定风珠(《温病条辨》)组成生白芍六钱,阿胶三钱,生龟版四钱,干地黄六钱,麻仁二钱,五味子二钱,生牡蛎四钱,麦冬(连心)六钱,炙甘草四钱,鸡子黄(生)二枚,鳖甲(生)四钱。
功效滋阴熄风主治阴虚动风证。
温病后期,神倦瘈疭,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有时时欲脱之势者。
7、大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去节六两,桂枝二两,甘草炙二两,杏仁去皮、尖四十粒,生姜切三两,大枣擘二十枚,石膏如鸡子大。
碎。
功效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主治外感风寒,兼有里热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
用法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
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里饮证8、10、己椒苈黄丸(《金贵要略》)组成防己椒目葶苈子大黄各30g功用攻逐水饮,行气消胀。
主治肠间水气证。
9、11、王氏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组成西洋参[5g]石斛15g]麦冬[9g] 黄连[3g] 竹叶[6g] 荷梗[6g] 知母[6g] 甘草[3g] 粳米[15g] 西瓜翠衣[30g]功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省中医院儿科院内秘方

同学的,我拿过来学习学习发热类:1,宣消散麻黄6杏仁9 苏叶9 薄荷9焦三仙各6 番泻叶1,3荆芥穗92,达源散葛根9柴胡9黄芩9厚朴9炒大白9草果仁9炒薏米24潘泻叶2功能:清热解肌运脾化湿3 ,解毒散金银花连翘公英地丁栀子防风各9克薄荷大黄甘草各6克功能:清热解毒4,清热散朱砂24琥泊15勾丁15蔻仁15滑石45甘草45柿霜30薄荷冰1功能:清热安神咳喘类1,热咳散麻黄3杏仁9生石膏12甘草6贝母3功能:清热宣肺化痰止咳平喘2,葶苈散葶苈子30川贝30僵蚕15射干15 甘草15功能:清热化痰3,清肺散生石膏20金银花10鱼腥草7青黛1 前胡7杏仁7橘红2北沙参7海蛤散7川贝4木蝴蝶1功能:清热化痰止咳4,顿咳散百部白前白芨紫菀冬花前胡车前子各等量功能:养阴润肺化痰止咳5,寒咳散炙麻黄杏仁陈皮半夏茯苓苏叶各10干姜8细辛6 甘草5功能:清肺化痰宣肺止咳6,银杏散白果仁30杏仁30小茴香30麻黄15功能:宣肺散寒平喘7,防哮散三甲散3份冬虫夏草胎盘粉各1份功能:补肾建脾消积导滞养阴疳积类1,白术散党参茯苓炒白术炙甘草各10桔梗6 莲子10炒山药20薏苡仁 12扁豆12砂仁 6陈皮6功能: 健脾渗湿2,三甲散制鳖甲制龟板鸡内金炒大白15砂仁6泻叶1.5炮山甲 15功能:育阴潜阳消食导积3,消积散鸡内金30 炒麦芽30炒神曲15炒山楂15陈皮15炒扁豆15功能;消食导积4 白寇散陈皮30青皮30香附50砂仁80白寇100 玄胡20白术30功能:行气和胃5和肝散全瓜蒌60姜黄15郁金15神曲15 甘草15功能:疏肝理气6 清导散生大黄二丑各等量功能:泻下导滞泻泄类1,苍苓散苍术茯苓金银花各等量功能:燥湿止泻2 ,健脾止泻散党参9茯苓9白术6 煨豆蔻6焦三仙3广木香3甘草3功能:健脾止泻3,理中散党参 30白术30炙甘草30干姜20附子3肉桂20功能:温中散寒4 ,梅连散乌梅135黄连18车前子135石榴皮54山楂炭90地锦草90功能:清热利湿收涩止泻5,梅栗散乌梅300婴粟壳150五味子75功能:收涩止泻6,太苍散太子参60车前子120云苓120苍术60藿香20焦山查20麦芽20 乌梅60功能:健脾利湿止泻杂病类:1 痫愈散:生石膏90滑石90雄黄18白马蹄18勾丁90沉香18僵蚕 90 虫退54朱砂45功能 :清热涤痰镇惊2 定风散生石膏24天竺黄18蜈蚣20条胆南星12朱砂9 功能:清热涤痰镇惊3 玉屏凤散黄芪 180白术60防风60煅牡蛎180陈皮60功能: 健脾理气4二陈汤陈皮 100半夏150云苓 100附子150功能化痰降气平喘5 止痢散木香4.5黄连 6白芍9川军1.5功能清热利湿6驱虫散乌梅 30 使君子30炒二丑30砂仁15榧子仁15槟榔15雷丸15功能驱虫消积7 藿香散藿香10陈皮10半夏10丁香 5功能温胃降逆。
儿科方剂

1二陈汤组成: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生姜乌梅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湿痰咳嗽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益加茯苓甘草臣;煎加乌梅与生姜,燥湿化痰此方珍。
2八珍汤组成: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甘草功用:益气补血主治:气血双补证。
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耳炫,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仲,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方歌:四君四物加姜枣,八珍双补气血方,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增强,再加橘味志去芎,养荣补心安神良。
3人参乌梅汤组成:人参、莲子、炙甘草、乌梅、木瓜、山药功用:酸甘化阴,健脾止痢4人参五味子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五味子、麦冬、生姜、大枣功用:益气健脾止咳主治:久咳脾虚5 三子养亲汤组成: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功用:温肺化痰,降气消食主治:痰壅气逆食滞证。
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
方歌: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6大补阴丸组成:黄柏知母熟地黄龟板猪脊髓蜂蜜功用:滋阴降火主治:肾水不足,阴火偏旺证。
方歌:大补阴丸知柏黄,龟地脊髓蜜成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7大定风珠组成:生白芍干地黄麦冬麻仁阿胶鳖甲五味子甘草生龟板生牡蛎鸡子黄功用:滋阴息风主治:温病后期,阴虚动风证方歌:大定风珠鸡子黄,再合加减复脉汤;三甲并同五味子,滋液息风是妙方。
8大青龙汤方歌: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太阳无汗兼烦躁,风寒两解此为良。
9小青龙汤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功用:解表益饮,止咳平喘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无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10己椒苈黄丸组成:防己黄芪甘草白术生姜大枣功用: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主治:风水或风湿证。
方歌:防己黄芪金匮方,白术甘草枣生姜,汗出恶风兼身重,表虚湿胜服之康。
11王氏清暑益气汤组成: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西瓜翠衣粳米功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主治:中暑受热,气津两伤证方歌:王氏清暑益气汤,善治中暑气阴伤,洋参冬斛荷瓜翠,连竹知母甘粳襄。
儿科常用方歌首精编WORD版

儿科常用方歌首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中医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100首)说明:1、凡加☆☆处表示暂未查到与要求着述来源完全一致的方剂组成,查阅时请留意。
2、部分方剂附上方歌以供参考,主要参照《中医内科学》、《方剂学》等,如有错漏请指正、谅解!?1、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2、八珍汤《证体类要》【组成】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3、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组成】人参莲子(炒)?炙甘草乌梅木瓜山药?4、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组成】人参漂白术白云苓北五味杭麦冬炙甘草生姜大枣5、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组成】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6、大补阴丸《丹溪心法》【组成】黄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熟地黄(酒蒸)龟版(酥炙)猪脊髓蜂蜜【方歌】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7、大定风珠《温病条辨》【组成】生白芍阿胶生龟版干地黄麻仁五味子生牡蛎麦冬(连心)炙甘草鸡子黄(生)鳖甲(生)【方歌】大定风珠鸡子黄,再合加减复脉汤,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8、大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石膏生姜大枣9、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五味子半夏【方歌】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10、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组成】防己?椒目?葶苈子(炒)?大黄【方歌】己椒苈黄药四味,通便泻水两般配,腹水热结又便秘,蜜丸吞服病自退。
?11、王氏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组成】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方歌】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
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
儿科常用方剂100首 - 副本

1.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1.王氏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
2.八珍汤(正体类要) 12.五皮饮(中藏经)四君四物加枣姜,八珍双补气血方,五皮饮用五种皮,苓腹陈姜桑白齐,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增强,利水消肿理健脾,脾虚湿滞皮水医。
更加橘味志去芎,养荣补心安神良。
13. 五苓散(伤寒论)3.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苓茯,人参乌梅加瓜草,莲子山药益脾气,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逐。
固涩敛阴升清阳,气阴两伤止泻强。
14.五虎汤(证治汇补)4.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麻杏石甘汤加细茶人参白术五味子茯苓麦冬 15.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炙甘草生姜大枣五味消毒疗疖肿,银花野菊蒲公英,5.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16.不换金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朮甘草四味齐,6.大补阴丸(丹溪心法)燥湿宽胸消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再加藿香与半夏,不换金来治时疫。
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17.牛黄清心丸(痘疹世医心法)7.大定风珠(温病条辨)牛黄清心朱芩连,山栀郁金蜜和圆,大定风珠鸡子黄,麦地胶芍草麻桑,清热解毒又开窍,中风惊厥急救先。
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18.匀气散(医宗金鉴)8.大青龙汤(伤寒论)顺风匀气术乌沉,白芷天麻苏叶参,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木瓜甘草青皮合,歪僻偏枯口舌喑。
太阳无汗兼烦燥,风寒两解此为良。
19.乌药散(小儿药证直诀)9.小青龙汤(伤寒论)天台乌药木茴香,巴豆制楝青槟姜,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行气疏肝止疼痛,寒疝腹痛是良方。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儿科常用方剂

儿科常用方剂1、一捻金(《医宗金鉴》)一捻金中用大黄,人参槟椰二丑尝。
逐秽清热以通便,秽热不乳服此方。
由大黄、槟椰、黑丑、白丑、人参五味药组成。
逐秽清热通便。
主治秽热郁积,新生儿不乳。
大便不通等症。
2、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人参五味汤法良,苓术甘草姜枣藏。
再加麦冬养肺胃,敛肺止咳保安康。
由人参、白术、茯苓、五味子、麦冬、炙甘草、生姜、大枣八味药组成。
补益脾肺,敛肺止咳。
主治肺虚久咳,咳声无力,神疲自汗等症。
3、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人参乌梅莲子草,木瓜山药方中找。
益气生津又止咳,痢下伤阴服后好。
由人参、乌梅、炒莲子、甘草、木瓜、山药六味药组成。
益气生津,敛阴止咳。
治发热口渴,久痢或久咳者。
4、丁萸理中汤(《医宗金鉴》)丁萸理中汤温中,参术干姜甘草同。
丁香吴萸功降逆,脾胃虚寒呕逆重。
由丁香、吴茱萸、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六味药组成。
温中散寒,降逆止呕。
主治虚寒呕吐证。
5、三黄枳朴丸(《幼科发挥》)三黄枳朴连柏芩,大黄槟榔七物寻。
清热解毒通腑气,热毒内闭肠胃清。
由黄连、黄芩、黄柏、大黄、枳实、厚朴、槟榔七味药组成。
清热解毒,涤肠通腑。
主治下痢脓血,壮热烦躁等症。
6、千金龙胆汤(《千金要方》)千金龙胆柴芍芩,桔梗大黄与钩藤。
赤苓蜣螂甘草枣,肝热脐风此方寻。
由龙胆草、柴胡、黄芩、生甘草、钩藤、赤芍、大黄、蜣螂、赤茯苓、桔梗、大枣十一味药组成。
清热泻肝,祛风止痉。
治肝经热盛,小儿脐风抽搐。
7、下虫丸(《医宗金鉴》)下虫丸用苦楝根,木香槟榔配桃仁。
贯众芜荑使君子,鹤虱轻粉是蟆行。
由苦楝根皮、木香、桃仁、贯众、芜荑、槟榔、鹤虱、使君子、轻粉、干虾蟆十味药组成。
杀虫下虫。
主治小儿蛔疳证。
8、六神丸(《雷允上方》)六神丸用蟾雄黄,麝香冰珠及牛黄。
烂喉丹痧咽喉肿,疔疮疖肿功效彰。
由蟾酥、雄黄、麝香、冰片、珍珠、牛黄六味药组成。
清热解毒。
治小儿乳蛾,烂喉丹痧,咽喉肿痛及痈疽疮疖等症。
9、牛黄夺命散(《证治准绳》)牛黄夺命用大黄,黑白牵牛与槟榔。
中医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方剂

中医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方剂1.二陈汤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2.八珍汤:双补气血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3。
人参乌梅汤人参乌梅汤木瓜,山药莲肉炙草加,气阴两伤儿泄泻,酸甘敛阴健脾佳。
4.人参五味子汤:麻杏石甘汤加细茶人参白术五味子茯芩麦冬5.三子养亲汤: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 三子养亲汤:三子养亲汤,苏芥莱菔方。
6.大补阴丸方歌:大补阴丸知柏黄,龟版脊髓蜜成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7.大定风珠方歌:大定风珠鸡子黄,再合加减复脉汤,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8.大青龙汤麻黄汤麻杏石甘汤生姜大枣9.小青龙汤: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10.己椒苈黄丸四君子汤中和义,人参芩术甘草比。
己椒苈黄水饮攻,前后分消二便通。
12.五皮散(五皮饮):五皮散用五般皮,陈苓姜桑大腹齐,或用五加去桑白,脾虚腹胀颇相宜。
13.五苓散方歌: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猪茯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15.五味消毒饮:五味消毒治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16.不换金正气散《和剂局方》由平胃散加藿香、半夏组成。
19.乌药汤香附木香乌药汤,当归甘草共煎尝。
21.玉屏风散;玉屏风散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固表敛汗效特灵。
22.甘麦大枣汤;甘草小麦大枣汤,妇人脏躁性反常,精神恍惚悲欲哭,和肝滋脾自然康。
23.右归丸: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右归饮:肾气丸去三泻(茯,泽,丹)加杜仲,枸杞,甘草。
右归丸:肾气丸去三泻(茯,泽,丹)加杜仲,枸杞,菟丝子,鹿胶。
24.左归丸: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左归丸:左归丸菟枸牛鹿,龟胶六味三泻除。
1. 即六味去“三泻”加枸杞、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100首)说明:1、凡加☆☆处表示暂未查到与要求著述来源完全一致的方剂组成,查阅时请留意。
2、部分方剂附上方歌以供参考,主要参照《中医内科学》、《方剂学》等,1、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2、八珍汤《证体类要》【组成】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3、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组成】人参莲子(炒) 炙甘草乌梅木瓜山药4、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组成】人参漂白术白云苓北五味杭麦冬炙甘草生姜大枣5、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组成】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6、大补阴丸《丹溪心法》【组成】黄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熟地黄(酒蒸)龟版(酥炙)猪脊髓蜂蜜【方歌】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7、大定风珠《温病条辨》【组成】生白芍阿胶生龟版干地黄麻仁五味子生牡蛎麦冬(连心)炙甘草鸡子黄(生)鳖甲(生)【方歌】大定风珠鸡子黄,再合加减复脉汤,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8、大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石膏生姜大枣9、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五味子半夏【方歌】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10、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组成】防己椒目葶苈子(炒) 大黄【方歌】己椒苈黄药四味,通便泻水两般配,腹水热结又便秘,蜜丸吞服病自退。
11、王氏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组成】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方歌】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
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
12、五皮饮《中藏经》【组成】大腹皮桑白皮茯苓皮生姜皮陈橘皮13、五苓散《伤寒论》【组成】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方歌】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14、五虎汤《证治汇补》【组成】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桑皮细辛生姜【方歌】五虎汤清热定喘,细茶入麻杏石甘。
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子+大枣15、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组成】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方歌】五味消毒疗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癸子,煎加酒服效堪灵.16、不换金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又:藿香平胃散)【组成】苍术橘皮半夏曲厚朴(姜制)藿香炙甘草生姜红枣【方歌】平胃散:平胃散内君苍术,厚朴陈草姜枣煮,燥湿运脾又和胃,湿滞脾胃胀满除。
17、牛黄清心丸《豆疹世医心法》【组成】牛黄当归川芎甘草山药黄芩苦杏仁(炒)大豆黄卷大枣白术(炒)茯苓桔梗防风柴胡阿胶干姜白芍人参六神曲(炒)肉桂麦冬白蔹蒲黄(炒)麝香冰片水牛角浓缩粉羚羊角朱砂雄黄18、匀气散《医宗金鉴》【组成】生姜沉香丁香檀香木香藿香甘草(炙) 砂仁白果仁19、乌药散《小儿药证直诀》【组成】天台乌药香附子(破,用白者) 高良姜赤芍药20、六君子汤《世医得效方》【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21、玉屏风散《医方类聚》【组成】防风黄耆(蜜炙)白术22、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组成】甘草麦冬大枣23、右归丸《景岳全书》【组成】大怀熟地山药(炒)山茱萸(微炒)枸杞(微炒)鹿角胶(炒珠)菟丝子(制)杜仲(姜汤炒)当归肉桂制附子【方歌】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24、左归饮《景岳全书》【组成】熟地山药枸杞炙甘草茯苓山茱萸【方歌】左归饮用地药萸,杞苓炙草一并齐;煎汤养阴滋肾水,既主腰酸又止遗。
25、归脾汤《正体类要》【组成】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木香甘草(炙)人参生姜大枣【方歌】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26、四神丸《内科摘要》【组成】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生姜红枣【方歌】四神故纸与吴萸,肉蔻五味四般齐,大枣生姜共煎合,五更肾泻最相宜。
27、生脉散《医学启源》【组成】人参麦门冬五味子28、白虎汤《伤寒论》【组成】知母石膏甘草(炙)粳米29、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组成】熟地生地归身白芍甘草桔梗玄参贝母麦冬百合【方歌】百和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甘桔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30、当归四逆汤《伤寒论》【组成】当归桂枝(去皮芍药细辛甘草(炙)通草大枣【方歌】当归四逆用桂芍,细辛通草甘大枣,养血温经通脉剂,血虚寒厥服之效31、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组成】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药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方歌】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枳壳草赤芍,柴胡芎桔牛犀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32、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组成】人参(切,去顶) 茯苓(去皮) 白术陈皮(锉) 甘草【方歌】(香砂六君子汤) 除去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祛。
33、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组成】生地黄甘草(生)木通竹叶34、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组成】防己黄芪去芦甘草炒白术35、麦味地黄丸《寿世保元》【组成】麦冬五味子熟地黄山茱萸(制) 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方歌】地黄丸中加麦味,咳喘盗汗皆能挽36、杞菊地黄丸《医级》【组成】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茱萸(制) 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37、连翘败毒散《医方集解》【组成】黑荆芥防风银花连翘生甘草前胡柴胡川芎枳壳桔梗茯苓薄荷生姜羌活独活38、远志丸《济生方》【组成】远志菖蒲茯苓龙齿人参朱砂39、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黄芪麻黄根牡蛎浮小麦40、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组成】沙参玉竹生甘草冬桑叶麦冬生扁豆花粉【方歌】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甘花共和方,秋燥耗伤肺胃液,苔光干咳此堪尝。
41、补中益气汤《脾胃论》【组成】黄芪甘草(炙) 人参当归身橘皮升麻柴胡白术42、补肾地黄丸《医宗金鉴》【组成】熟地丹皮山茱萸山药泽泻牛膝鹿茸白茯苓43、附子泻心汤《伤寒论》【组成】大黄黄连黄芩炮附子44、附子理中汤《三因极---病症方论》【组成】人参白术干姜附子甘草45、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组成】青蒿知母丹皮鳖甲生地46、固真汤《政治准绳》【组成】人参白术茯苓黄芪附子肉桂山药甘草败毒散47、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组成】知母黄柏熟地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48、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组成】附子桂枝干地黄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49、金沸草散《南阳活人书》【组成】金沸草前胡荆芥细辛茯苓生姜大枣甘草50、炙甘草汤《伤寒论》【组成】炙甘草人参生姜生地黄桂枝阿胶麦冬麻仁大枣【方歌】炙甘草参枣地胶,麻仁麦桂姜酒熬,益气养血温通脉,结代心悸肺痿疗,加芍去枣参桂姜,加减复脉滋阴饶。
51、泻黄散《小儿药证直诀》【组成】藿香叶(21克)山桅仁(3克)石膏(15克)甘草(90克)防风(120克)【方歌】泻黄甘草与防风,石膏栀子藿香充;炒香蜜酒调和服,胃热口疮并见功。
52、定痫丸《医学心悟》。
【组成】天麻川贝法夏云苓茯神胆南星石菖蒲全蝎(去尾) 僵蚕琥珀粉灯芯草陈皮远志(去心) 丹参麦冬朱砂粉(水飞) 竹沥(1杯) 姜汁(1杯)【方歌】定痫二茯贝天麻,丹麦陈远菖蒲夏,胆星蝎蚕草竹沥,姜汁琥珀与朱砂。
53、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莲子肉(去皮)、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炒令深黄色),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白茯苓、人参(去芦)、甘草(炒)、白术、山药【方歌】(一)参苓白术四君底,山药扁豆加薏苡;桔梗砂仁莲子肉,脾虚湿盛此方理。
(二)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三)参苓白术薏砂仁,甘桔淮山扁豆陈;再加莲子枣汤送,脾虚湿盛此方珍。
54、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组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茯苓各、甘草【方歌】(一)荆防败毒二活梗,柴前枳壳配川芎,茯苓薄荷甘草使,风寒夹湿有奇功。
(二)荆防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55、茵陈蒿汤《伤寒论》【组成】茵陈蒿栀子大黄【方歌】陈蒿汤大黄栀,瘀热阳黄此方施,便难尿赤腹胀满,功在清热与利湿。
56、茵陈理中汤《张氏医通》【组成】茵陈白术人参干姜57、保元汤《博爱心鉴》。
【组成】人参黄芪甘草肉桂【方歌】保元补益总偏温,桂草参芪四味存,男妇虚劳幼科痘,持纲三气妙难言。
58、保和丸《丹溪心法》【组成】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方歌】保和山楂莱菔曲,夏陈茯苓连翘取,炊饼为丸白汤下,消食和胃食积去。
59、宣毒发表汤《痘疹仁端录》【组成】升麻葛根各前胡桔梗枳壳(麸炒) 荆芥防风薄荷甘草木通连翘牛蒡子杏仁竹叶【方歌】疹伏宣毒发表汤,升葛前桔梗荆防,薄通翘蒡淡竹草,引加芫荽水煎尝。
60、都气丸《医宗金鉴》【组成】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去皮)五味子【方歌】六味再加五味子61、真武汤《伤寒论》【组成】茯苓、芍药、生姜(切)白术附子(炮,去皮,破八片)。
【方歌】(一)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少阴腹痛有水气,悸眩瞤惕保安康。
(二)真武汤壮肾中阳,术附苓芍加生姜,少阴腹痛寒水聚,悸眩瞤惕急煎尝。
62、逐寒荡惊汤《福幼编》。
【组成】胡椒 (打) 炮姜肉桂63、健脾丸《医方集解》【组成】党参白术(炒)陈皮枳实(炒)山楂(炒)麦芽(炒)【方歌】健脾丸去人参、山楂、麦芽,加木香、槟榔、厚朴、半夏、甘草。
健脾丸: 健脾参术苓草陈,肉蔻香连合砂仁,楂肉山药曲麦炒,消补兼施不伤正。
64、射干麻黄汤药方《金匮要略》【组成】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菀款冬花大枣半夏五味子【方歌】(一)喉中咳逆水鸡声,三两干辛款菀行,夏味半升枣七粒,姜麻四两破坚城。
(二)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65、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川大黄朴硝甘草山栀子仁薄荷叶(去梗)黄芩连翘【方歌】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再加竹叶调蜂蜜,中焦躁实服之消.66、凉营清气汤《喉够症治概要》【组成】犀角尖(磨冲) 鲜石斛黑山栀牡丹皮鲜生地薄荷叶川雅连京赤芍京元参生石膏生甘草连翘壳鲜竹叶茅芦根金汁 (冲服)。
【方歌】凉营清气犀地斛,栀连膏翘荷茅芦,丹芍竹玄金汁草,竹沥安宫亦可入.67、消乳丸《证治准绳》☆☆《婴童百问》【组成】香附(炒) 甘草(炙) 陈皮(去白) 缩砂仁神曲(炒) 麦蘖(炒)68、消疳理脾汤《金鉴》【组成】芜荑、三棱、莪术、青皮(炒)、陈皮、芦荟、槟榔、使君子肉、甘草(生)、川黄连、胡黄连、麦芽(炒)、神曲(炒)。
【方歌】消疳理脾用芜荑,三棱莪术青陈皮,芦荟槟榔使君草,川连胡连麦芽曲。
...69、涤痰汤《严氏易简归一方》☆☆【组成】茯苓、人参、甘草、橘红、胆星、半夏、竹茹、枳实、菖蒲【方歌】涤痰汤有夏橘草,参术竹茹枳姜枣;胆星菖蒲齐配入,主治风痰迷心窍。
70、益脾镇惊散《医宗金鉴》【组成】人参白术(土炒) 茯苓朱砂钩藤甘草(炙)71、资生健脾丸《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组成】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藿香橘红黄连泽泻芡实山楂麦芽白豆蔻72、调元散《活幼心书》【组成】干山药(去黑皮) 人参(去芦) 白茯苓(去皮) 茯神(去皮、木、根) 白术白芍药熟干地黄(酒洗) 当归(酒洗) 黄耆(蜜水涂炙) 川芎甘草(炙) 石菖蒲73、桑菊饮《温病条辨》【组成】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芦根【方歌】桑菊饮用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宣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