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复习题: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合集下载

2021年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及成就真题实战演练 人民版

2021年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及成就真题实战演练 人民版

2021年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第8讲现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及成就真题实战演练人民版1.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亚非会议、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及中国外交发展的阶段特征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

外交上命题立意于世界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背景下的中国外交发展历程,与当今世界的焦点问题和国际热点问题进行链接考查。

2.引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考查新中国初期外交的三大方针,着重考查“一边倒”政策制定的背景及必要性。

引用史料或伟人的言论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历史意义。

结合重大新闻图片或新闻评论考查新中国初期和新时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真题实战演练]1.(2011·江苏卷)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解析:本题可以从时间排除。

中苏关系恶化始于1956年,而日内瓦会议召开于1954年,排除A项。

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排除B项。

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排除C项。

走出去的目的是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发挥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应有作用,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D2.(2011·海南卷)《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析:本题考查万隆会议。

解题时根据题干的关键词:1955年、周恩来等,可知此次会议指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答案:A3.(xx·山东卷)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问题时提出来的,联系20世纪50年代初的外交环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仇视封锁新中国,A项应为其主要目的。

专题12 新中国对外关系发展历程-2021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整合+高考真题]

专题12 新中国对外关系发展历程-2021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整合+高考真题]

专题12 新中国对外关系发展历程【知识整合】新中国外交发展阶段特征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6年):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成就:①1949年,按照“一边倒”方针,先后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

②按照“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先谈判再建交,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以及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建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

③1953年12月,中印两国政府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举行谈判。

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并写入两国的协定。

④1954年4月,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促成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③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1954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⑤1955年4月,亚非会议在万隆举行。

这是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会议上,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避免了可能走上歧路的危险。

⑥从1954年9月至1956年,中国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二、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时间成就1971年①重返联合国(第26届联合国大会)②“乒乓外交”;③基辛格秘密访华。

(基辛格:尼克斯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1972年①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态度,两国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②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8年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两国间《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在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成才之路》2021-2022届高一人民版历史必修1练习 专题5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成才之路》2021-2022届高一人民版历史必修1练习 专题5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专题五第1课一、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际关系中最主要的特色是()A.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民族解放运动高涨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峻减弱C.社会主义开头形成世界体系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答案】 D【解析】所给四项都是特色。

但当时最突出的世界形势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

2.1949年11月,周恩来讲道:“凡是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我们一概不承认它们的大使馆、领事馆和外交官的地位。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A.新中国承认了列强的领事裁判权B.新中国必需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新中国总结阅历教训,正在乐观寻求与其他国家建立盟国关系D.新中国的外交应当建立在独立、自主、公正、互利等原则基础之上【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同学猎取和解读信息的力气。

题干材料体现了对等原则,符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选D。

3.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其主要特点是()A.进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B.进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C.重点进展与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关系D.重点进展与亚洲国家间的关系【答案】 C【解析】建国初期,面对两大阵营的尖锐斗争中国坚决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乐观进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4.1947年3月,毛泽东向有关外事人员谈起外交问题时说:“中国人民要把握自己的命运……等我们进城后,将不承认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和它的对外关系。

”材料设想的新中国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打扫洁净屋子再请客”D.不结盟【答案】 B【解析】留意“把握自己的命运”“不承认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和它的对外关系”等信息并结合新中国外交的三个基本方针,可知是“另起炉灶”。

故选B项。

5.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让企图离间中苏关系的杜鲁门大失所望。

然而,对杜鲁门来说,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事情,最糟糕的事情是毛泽东打算清除美国在华的全部势力。

中国这一举措() A.转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C.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僵局D.巩固了新中国的主权地位【答案】 D【解析】清除美国在华的全部势力,这是“打扫洁净屋子再请客”的内容,保证了中国能够独立自主地行使国家主权。

高考历史专题课时训练: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教版必修一)

高考历史专题课时训练: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教版必修一)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 23 课新中国早期的外交5 分钟训练 (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 以下国家与新中国最初成立外交关系的是()A. 苏联B.印度C.缅甸D.瑞士思路解读: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就是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答案: A2. 新中外国交政策成熟的主要标记是()A. 《共同大纲》的经过B.参加亚非万隆会议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求同存异”目标的提出思路解读:《共同大纲》确定了新中国早期的外交政策,亚非万隆会议属于参加国际会议,“求同存异”目标是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

答案: C3.阅读以下资料:近来中国和印度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该合用这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申明》请达成:(1)资猜中“这些原则”的详细内容是什么?统称为何?(2)“这些原则”的发布在国际上有何影响?思路解读:解答时,应第一阅读资料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其次,联合教材中的要求进行整合和组织答案。

参照答案:( 1)详细内容:相互尊敬主权和国土完好、各不相犯、互不干预内政、同等互利、和平共处。

统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2)这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国与国之间问题解决的基来源则。

10 分钟训练 ( 增强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1954 年,日内瓦会议议论的主要问题是()A. 捍卫地域和平B.发展民族经济C. 争取民族独立D.印度支那和平思路解读:捍卫地域和平、发展民族经济、争取民族独立三项均属于1955 年万隆会议议论的主要问题。

答案: D2.2005 年是亚非万隆会议召开()A.40 周年周年周年周年思路解读:主要考察识记能力。

亚非会议是在1955 年召开的。

答案: B3. 以下事件的先后次序是()①与苏联建交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参加万隆会议④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A. 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D.①④③②思路解读:①是 1949 年,②是1953 年,③是1955 年,④是 1954 年,应选 C 项。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必修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必修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2021·广东文综·17)表2 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状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表2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年份苏联美国其他国家第一年30 21 49其次年41.3 0.4 58.3第三年51.759 0.003 48.238 A.抗日战斗成功,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进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进展中国家贸易往来亲热【考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一边倒”【解析】抗日战斗成功后,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了大量在华政治、经济特权,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与表2中“中美贸易急剧削减”数据不全都,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敌视孤立中国,中国选择“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表2中“中苏之间的贸易不断增加,中美贸易急剧削减”数据全都,故B项正确;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蓬勃进展,与表2中“中美贸易急剧削减”数据不全都,故C项错误;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进展中国家贸易往来亲热,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中苏关系恶化,与表2中“中苏之间的贸易不断增加”数据不全都,故D项错误。

【答案】B2.(2021·山东文综·22)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

在这一进程中,起打算性作用的因素是()A.中美关系的进展演化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渐渐消逝【考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中英建交【解析】1950年中美关系并没有好转,此时美国奉行的是孤立和不承认的态度,故A项错误;中英关系从开头承认新中国,到互派代办,再到大使级外交关系的演化都是从两个的利益和显示的需要动身,故B项正确;欧洲在这一时期主要是追随美国,孤立中国,故C项错误;中英两国的意识形态的对抗照旧存在,故D项错误。

通史版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2讲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课时作业含解析

通史版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2讲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课时作业含解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江苏徐州高二期末)“吃够在大国势力夹缝中受气苦头的中共十分清楚,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再不偏不倚地介乎于美苏之间,特别是如果与它们的关系都搞僵了的话,中共的新政权就不会被承认,更谈不上得到各方面的支持。

”为此,新中国推行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求同存异”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如果再不偏不倚地介乎于美苏之间,……中共的新政权就不会被承认,更谈不上得到各方面的支持”,由此可以推断,为获得承认和支持,中共只能在美苏之间选择向谁靠拢。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加入社会主义阵营,A项正确。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另起炉灶”指的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屈辱的外交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求同存异”是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思想,不涉及中国和美苏关系,排除D项。

2.(2020·江西临川一中适应考)1954年12月,毛泽东在北京会见缅甸总理吴努时说:“我们在华侨中不组织共产党,已有的支部已经解散。

……亚非会议要是邀请了我们,又还让蒋介石参加,我们就不好去了。

”毛泽东对吴努的谈话表明新中国( )A.在外交上“另起炉灶”的决心B.遵循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C.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愿望D.贯彻万隆会议的精神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在华侨中不组织共产党,已有的支部已经解散”,表明遵循互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故B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中主要阐述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与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无关,故C项错误;万隆精神是万隆会议的产物,万隆会议召开于1955年,故D项错误。

3.(2020·江西临川一中适应考)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份中共中央工作文件指出:由于美国低估了会议的可能成果,以及美、英、法之间存在着多种矛盾,中国应该采取积极方针,打破美国封锁、禁运、扩军备战的政策,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练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含解析.doc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练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含解析.doc

(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1955年中国政府建议美国就双边问题进行大使级谈判,中国释放了数名被押的美国人,并愿意批转15名要求到中国大陆采访的美国记者的签证。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打破了两极对峙的格局C.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D.同美国关系走向正常化2、1953年12月31日, 周恩来在和印度政府代表团谈话中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他说: “那就是________、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________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其中横线处应填( )①互相尊重领土主权②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③平等互利④平等互惠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1951年11月,年轻的芝加哥大学博士巫宁坤回国进入在北京的燕京大学担任西方文化教授,在学校尘封的图书馆中没有看到基本英美文学理论书籍,只找到苏联删减翻印的美国小说,作为他宣讲人文主义的教材。

该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 )A. 留美学子服务祖国成为时代潮流B. 新中国政府举办大学的艰难起步C. 西方文化仍是新中国高校主课程D. 苏联影响到新中国学习西方文化4、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5、1946—1948年间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美国所占份额平均分别为27%和51%;1950—1951年期间,中美贸易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停止,中国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往来也处于瘫痪状态。

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因素是( )A.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B.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C.马歇尔计划的实行D.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6、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

高一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试题答案及解析1. 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当前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战争与和平、民主与反民主、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四个方面。

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

”这表明新中国( )。

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敢于打破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限制C.外交工作迎来宽松的环境D.外交工作在国际社会取得重大的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依据材料“1953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可知当时的国际形势是两极对峙,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A、C错误;D项材料没有体现;“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表明新中国敢于打破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限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是这种政策的体现。

故选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初期的外交2.1955年,在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1)指出材料中所说的与会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4分)(2)根据所学说明与会各国的“同”主要包含哪些内容?(6分)(3)简要说明万隆会议对当时的中国外交起了什么作用?(4分)【答案】(1)(4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2)(6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

(3)(4分)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开拓了中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第(1)问考查“求同存异”的内容,从材料中总结即可。

第(2)问考查“求同存异”的背景及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历史复习题: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选择题2017年题组1.(2017·江苏单科·12)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

”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A.参加万隆会议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出席日内瓦会议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外交原则,材料中“20世纪50年代”“两国总理”“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可以佐证这一信息,故B项正确。

万隆会议和日内瓦会议与材料信息“两国”不符,故A项和C项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不符,排除。

【答案】B2016年题组1.(2016·江苏单科·12)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

这次国际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日内瓦会议)【解析】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是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越南是印度支那三国之一,故A项正确;万隆会议是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1961年在南斯拉夫的倡议下,召开了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中国没有参加,故C项错误;第26届联合国大会是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17.9%上升到52.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考点】20世纪6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中苏关系恶化【解析】新中国1972年之后才实现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 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增加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来对抗来自苏联的威胁,故B项正确;全方位外交政策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及中国与西方国家贸易额的增加,并不能说明中国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故D项错误。

【答案】B2015年题组1.(2015·广东文综·17)表2 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表2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考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一边倒”【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了大量在华政治、经济特权,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与表2中“中美贸易急剧减少”数据不一致,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敌视孤立中国,中国选择“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表2中“中苏之间的贸易不断增加,中美贸易急剧减少”数据一致,故B项正确;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与表2中“中美贸易急剧减少”数据不一致,故C项错误;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中苏关系恶化,与表2中“中苏之间的贸易不断增加”数据不一致,故D项错误。

【答案】B2.(2015·山东文综·22)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

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考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中英建交【解析】1950年中美关系并没有好转,此时美国奉行的是孤立和不承认的态度,故A项错误;中英关系从开始承认新中国,到互派代办,再到大使级外交关系的演变都是从两个的利益和显示的需要出发,故B项正确;欧洲在这一时期主要是追随美国,孤立中国,故C项错误;中英两国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依然存在,故D项错误。

【答案】B3.(2015·上海单科·30)“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话的主旨是()A.反对美苏争霸B.开展全方位外交C.倡导求同存异D.重组大国关系【考点】初登国际舞台——万隆会议与万隆精神(“求同存异”方针)【解析】这段话反映出,1955年亚非会议上中国提出与亚非国家在共同基础上展开合作。

材料没有体现反对美苏争霸,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中国在亚非会议上倡导求同存异,故C项正确;新中国建立与亚非国家的关系,与重组大国关系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2014年题组1.(2014·四川文综·8)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

这些成就()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考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新中国外交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都带有意识形态色彩,尤其是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政策,故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尤其是其中互不干涉内政,体现了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的精神,而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则是中国独立自主参与国际事务的具体实践,故B项正确;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与题目时间不符合,故C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中美关系还处于对抗中,故D项错误。

【答案】B2.(2014·广东文综·18)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

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

基于此判断,新中国()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放弃“一边倒”政策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另起炉灶”是不承认国民党建立的一切屈辱的外交关系,很显然针对的主要对象是西方列强,与题干“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的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标示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是我国与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外交关系的重要原则,故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一边倒”政策,当时还没有放弃“一边倒”政策,故C项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其含义是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与题干“亚非拉新兴的民族国家”的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3.(2014·江苏单科·9)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

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

杜勒斯针对的是()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万隆会议)【解析】“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表明会议是亚洲和非洲国家共同出席的会议,故A 项错误;除了中国,美国、苏联、法国、英国等国家也出席了日内瓦会议,故B 项错误;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参与的亚非国家举行的大会,符合题意,故C 项正确;“联大”会议包括世界各主要国家参与,故D 项错误。

【答案】C2013年题组1.(2013·广东文综·17)右示材料说明当时( )A .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B .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C .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D .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考点】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解析】这是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

材料反映的是指出中间地带是反美或反苏的,可知此时我国与美苏关系不好,故排除A 、D 。

中国并不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故C 错。

【答案】B 二、非选择题1.(2014·浙江文综·39)(节选)(9分)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

时任总统戴高乐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

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

——新华社2014年3月24日讯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1)阅读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特别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

(9分)【考点】(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解析】(1)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和材料二中的信息“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作答。

【答案】(1)论述: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边倒”),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攻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体现了我国外交的新胜利。

在美苏争锋的两极格局下,与不结盟运动等一起,冲破冷战坚冰(使两极格局一定程度上受到撼动)。

中法都是大国,都有灿烂的文明。

两国建交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

国际事务只有中国参与,才有可能真正解决。

(9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