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与天气》教学设计完整1-1要点

合集下载

《锋与天气》教案

《锋与天气》教案

《锋与天气》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锋面的类型2.让学生了解不同锋面对天气的影响重点难点冷锋和暖锋的区别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最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等压线图的判读的考题,其中经常涉及锋面与天气的相关内容。

比如:试题经常这样设问:某地在锋面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

【探究新课】1.锋面特征(1)锋面自地面向高空冷气团一侧倾斜,其上侧一定是暖气团。

(2)锋面两侧空气的温度、湿度、气压差异很大。

(3)锋面附近天气变化剧烈。

2.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1)冷锋(2)暖锋(3)准静止锋难点突破——冷锋与暖锋的判断(1)根据锋的符号来判断若天气形势图中出现符号,则表示冷锋,且有三角锯齿的一侧是锋前,也是锋的移动方向;若出现符号,则表示暖锋,且有半圆形的一侧是锋前,也是锋的移动方向。

(2)根据冷、暖气团运动方向来判断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向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3)根据锋面坡度来判断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而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

(4)根据雨区范围及位置来判断不论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控制范围内。

(5)根据气温、气压的变化来判断规律总结:①判断“锋前”“锋后”的方法“锋前”、“锋后”是根据锋面移动方向即主动前进气团的移动方向来决定的,以锋线为界,在锋面移动方向上,锋线前方为锋前,锋线后方为锋后。

如下图:②确定锋面雨带的位置,关键是理解好“锋前”和“锋后”中的“前”和“后”的含义。

“前”“后”既相对于锋面移动的方向而言,也相对于锋线(锋面与地面的交线)而言。

2. 知识拓展——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1)锋面类型北进过程主要是暖锋。

南退过程主要是冷锋。

6月江淮流域主要是准静止锋。

(2)正常年份推移规律5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6月:长江中下游形成梅雨。

《锋与天气》教学设计

《锋与天气》教学设计

《锋与天气》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系统的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图分析说明锋的形成。

2、学会识读简易天气图,能听懂天气预报。

过程与方法会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各地的天气系统及天气变化趋势。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天气系统的运动状况及天气变化。

【学情分析】通过本章前两节学习,学生已掌握了空气运动的部分原理和气压带的知识,初步具备地理分析和推理能力。

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注意选择教学手段。

【教学重难点】1、重点:锋的形成及其天气变化过程。

2、难点:我国天气实例。

【教法学法】1、教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2、学法:学案导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天气预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天气预报中通常用哪些词语描述天气?”学生举手回答,总结如何描述天气。

(二)课前预习检测:自主探究一、气团:水平方向上_____、_____ 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_____的大范围空气。

单一气团控制下,天气_______。

自主探究二、锋:①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上面为___气团,下面为___气团;锋面向____气团一侧倾斜。

②锋线:____与____的相交的线。

③锋:锋面和锋线的统称。

④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____、______ 、______等天气。

⑤分类:按冷暖气团主次地位的不同,分为______ 、______ 和准静止锋。

(二)课中环节:合作探究一:冷锋与天气过境前:暖气团控制,气温较___,气压较___、天气___。

过境时:常出现______、_______、降温等天气现象。

过境后:冷气团控制,气温____,气压____,天气转晴。

冷锋天气实例:合作探究二:暖锋与天气过境前:________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

过境时:__________________或雾。

李丽锋与天气教学设计

李丽锋与天气教学设计
合作探究
FLASH课件展示冷、暖锋的形成过程。提醒同学注意描述锋面形成时冷暖气团运动特征和天气特征。
在多媒体上展示冷锋和暖锋,让学生合作探究找出它们的差异和共同点。
板画:冷暖锋简图
板书:冷锋、暖锋、
学生观察动画,并跟随老师一起画到草稿纸上,掌握冷暖锋面简图的判读。让各小组都积极寻找冷暖锋异同点,每个小组都有补充答案的机会。
课下积极探索,查阅资料,合作探究完成老师所布置作业。
将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其效果不在于最终能否完成具体问题的解决,而在于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究分析的思维过程的训练和思维习惯、思维能力的培养。
【板书设计】
常见天气系统-----锋
用FLASH动画大大降低了学习和理解各类锋面成因的难度,教师在板画时可以顺势将表示锋面的符号、以及区分锋前和锋后告诉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让他们加深对冷暖锋的认识,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活动4】
直观演示
合作探究
老师通过动画演示带领学生学习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现象及成因。然后让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注意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正确引导。组织学生形成竞赛的环境和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快速阅读并积极完成多媒体展示题目,巩固所学知识。通过知识小结,在自己头脑中将知识条理化。
通过“大家来找茬”两道例题,再次让学生区分冷锋暖锋的概念、画法、符号,并通过知识小结,将所学内容系统化,加深对学生的理解。
【课后评价】
拓展延伸
能力提高
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天气的诗句或谚语,并说出是那个天气系统所影响的。每组不少于两个。
2、应用“疑惑--探索--发现--应用”的探究性学习课型,从问题出发,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与分析,发现各种天气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后要求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解释身边天气现象的发生。

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教学设计

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教学设计

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绘制示意图,识记气团和锋的概念及类型。

2.利用锋面示意图,根据冷气团移动方向、锋的符号或降水部位等差异判断锋的类型。

教学重点:迅速接受锋的概念,将知识点转化为常识。

教学难点:利用锋面示意图,根据移动方向和气团实力强弱判断锋的类型。

教学方法:讲授法新课导入:回顾大气的垂直分层,我们生活在对流层底部,我们知道对流层天气复杂多变,在日常的生活当中,经常会收听天气预报,天气预报中经常提到的阴、晴、风、雨、雪、气温、气压、湿度、云、雾、闪电、霜、雷、雹、霾等等天气现象,都与天气系统的活动有密切关系。

锋、气旋与反气旋是常见的天气系统。

我们这节课就研究锋与天气1.气团(1)概念: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垂直方向上物理性质也很相似的大范围空气。

气团≠空气,形成锋面的是气团不是空气。

气团的尺度:水平范围几百千米到数千千米,厚度几千米到十几千米。

(2)分类:①根据气团热力性质分:暖气团、冷气团冷气团——冷空气密度大、温度低、气压高(冷而重)暖气团——暖空气密度小、温度高、气压低(暖而轻)②根据气团的源地分:大陆气团(干暖/干冷)、海洋气团(暖而湿)注意:冷暖气团只是相对的说法,没有绝对的气温高低。

怎么描述某地的天气特征?阴、晴:冷、暖:风:气压.【思考】单一气团影响下的地区天气状况如何?受单一气团控制的地区,天气现象大致一样。

→多晴朗天气【思考】当冷暖气团相遇,会出现什么现象,对天气又有什么影响?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接触时,它们之间会出现一个交界面→“锋面”→“天气变化”2.锋锋的结构:锋=锋面+锋线特征:锋面为狭窄而倾斜的过渡带,始终倾向冷气团一侧;暖气团锋面在上,冷气团锋面在下;锋面附近常伴有云、大风、降水等天气现象。

锋的类型①冷气团势力>暖气团,主动向暖气团进攻,形成冷锋。

②暖气团势力>冷气团,主动向冷气团进攻,形成暖锋。

③冷气团与暖气团势力相当,形成准静止锋。

锋与天气教学设计

锋与天气教学设计

锋与天气教学设计(完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复述气团的概念并描述气团特点
(2)知道锋面系统的分类依据,能根据简易锋面天气判断锋面类型
(3)可以分析冷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过程
(4)能够听懂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形式
2.过程与方法
(1)具备读图、用图、和搜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地理素养
(2)通过阅读锋面示意图,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地理问题能力;(3)通过锋面系统的分析,学会分析现实生活中与锋面有关的天气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不同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3)关注日常生活现象所蕴含的道理,激发探究科学的兴趣
(4)树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社会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锋面系统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难点: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合作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录制下来的视频。

让学生思考:天气是怎样预报出来的?由此导入“常见的天气系统”。

6)清明时节雨纷纷
7.探究学习
探究活动,想一想:昆明为什么四季如春?贵阳为什么天无三日晴?
8.学生活动:试做天气预报员
展示近期的天气预报的气象图,引导学生从图中分析接下来几天的当地的天气状况。

锋与天气教学设计

锋与天气教学设计

3.2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
一、课标要求:
1、使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二、设计思路:
1、以生活经历为背景,“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回放“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预警”的天气预报导入,引出本节课学习主题:锋与天气。

动态展示不同锋面过境的天气过程,比照总结锋与天气的关系。

融生活谚语文学素材入课堂教学,加深理解,“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课堂富于生命魅力。

2、以课本为基础,补充江淮地区准静止锋、昆明地区准静止锋等多个案例整合教材,优化资源。

三、教学目标
理解冷暖气团的性质;理解锋面与天气状况;辨别并绘制冷暖锋系统;识读电视节目中常见简易天气图,分析不同地区天气系统及未来的天气变化。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锋面系统的形成及其造成的天气变化过程的描绘。

2、教学难点:锋面移动时的天气变化分析。

五、教学过程
锋与天气
冷锋天气
冷气团
气团锋暖锋天气
暖气团
准静止锋。

锋与天气教案

锋与天气教案

锋与天气教案锋与天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气温变化的原因和相关的气象要素。

2.能够根据天气情况选择合适的穿着和活动。

3.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分析天气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1.气温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根据天气情况选择合适的衣物和活动。

三、教学难点:1.气温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合理运用气温知识。

四、教学准备:1.PPT课件。

2.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3.温度计。

五、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不同季节的天气特点和温度变化。

Step 2:导入新知识通过PPT讲解气温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让学生了解气温是如何发生变化的,以及与日照、风向、地形等因素的关系。

Step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观察近期的天气情况,并提问:1.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度?2.为什么天气会变冷/变暖?3.如果明天会下雨,我们应该怎样准备?Step 4:气温和穿着的关系通过PPT展示不同温度下的合适穿着,让学生理解不同温度下适宜的衣物类型和数量。

Step 5:气温和活动的关系通过PPT展示不同温度下适宜的户外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气温下身体的适应能力和保护。

Step 6:巩固与拓展1.让学生观察当前的天气情况,选择合适的穿着和活动,并说出选择的理由。

2.让学生实际操作温度计,测量当前的气温,并与真实的气温进行比对。

六、扩展延伸活动:1.请学生带来自己设计的天气预报卡片,让其他同学根据卡片选择合适的衣物和活动。

2.请学生分组观察不同季节的天气变化,并制作展板展示。

3.让学生设计一个发明,能够自动感应到气温改变并提示穿着和活动的智能装置。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气温和天气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选择。

同时,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但是,本节课仅仅是对气温和天气的简单介绍,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实验和观察的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锋与天气 教案

锋与天气  教案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第1课时锋与天气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冷暖气团的性质②了解天气变化是不同天气系统作用的结果及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③理解锋面与天气状况④识别常见天气系统2.能力目标①.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每天电视台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

②.掌握各天气系统活动规律和处在不同天气系统及其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利用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分析预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爱科学,献身气象事业,为“四化”建设服务。

②.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二:教学重点1.冷锋、暖锋的区别与联系。

2.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三:教学难点1.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低压系统、高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本节教学以识图、辨图、启发诱导、精讲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主。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天气是时刻变化的,而天气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

最近气温下降的幅度特别大,风也刮的特别厉害,让我们感觉到从秋天似乎进入真正意义的冬天。

那么是什么导致这种天气的变化,这与这节课天气系统有非常大的练习,了解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哪些,它们时如何影响天气的?首先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种天气系统“锋”。

[讲授新课]2.5 常见的天气系统 -------锋(板书)(一)气团1.概念: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一定范围内,物理属性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

【引导】陆地表面与海洋表面物理属性及形成的气团有什么差别?【点拨】从不同下垫面温度、湿度、大气稳定等提示学生理解气团的形成与性质。

2:气团分类按源地分类:陆地气团和海洋气团;按性质分类:冷气团和暖气团【过渡】气团有位置的移动,不同性质的气团相遇时会产生剧烈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锋面,影响天气。

(二):锋(板书)1:锋的形成锋面示意图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锋面亦称锋区,其水平范围可由几百米到几千千米。

由于冷空气密度大,暖空气密度小,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在锋面下面,暖气团在锋面上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奇而仔细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从而引入天气系统与锋与 天气的概念;
② 运用讲授法:向学生解释学习锋之前需要理解的相关概 念;
③ 运用角色扮演法: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模拟锋的形成和冷 锋的形成,通过类比在没有教师的提示下自己模拟暖锋的形成;
此部分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内容主要是 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展开,其中本 章前两节主要介绍大气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 基本理论。
4
本课是在前两节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 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 , 本课的学习还可以为寒潮 等知识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 因此可以说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 要作用。
本部分教材文字内容不多,配备了大量的立体图和简易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组织学生阅读图形,挖掘地理信息,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也是教学的重点。 (2) 教学难点及确立依据 教学难点: 冷锋的形成过程; 确立依据: 冷锋是本部分内容中需要重点讲解的知识, 在此前学 生仅是刚刚建立了锋的概念,对于冷锋的形成感觉较为抽象,因 此需要教师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尽量通过直观的演示理 解冷锋的形成,为后面暖锋和准静止锋的学习做好铺垫。
④ 运用 flash 生动演示从锋的形成到带来的天气现象阶段, 便于学生理解整个过程而不至于感觉太抽象,同时运用 PPT展示 锋的示意图,加深对相关概念和要素的印象和理解。
2. 知识关联结构图:
3、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1) 教学重点及确立依据: 教学重点: ①知识教学重点:
⑴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形成过程; ⑵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控制下的天气现象。 ②能力培养重点:
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训练。 确立依据 :弄清锋的形成过程是理解锋控制下的天气现象的关键,
5
而天气系统的学习旨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 展关系,解释天气系统与我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不联系,因此确 立以上两点为知识教学重点。
4、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开发(详见课件)
第二部分:教学实施方案(一课时 参赛)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说出三种锋的概念,形成、及活动 特点;
② 学生能够运用示意图, 分析冷锋和暖锋降雨位置不同的 原因;
6
③ 学生通过学习能说出三种锋对我国天气变化的影响的 实例,并分析几种常见的天气现象由什么锋控制。 过程与方法目标:
3
区别,读过常见的天气符号,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各类天气现象, 收听过天气预报,并且在本章前两节的学习中已掌握大气运动的 原理,有了气压带和风带、三圈环流等基础知识。
③ 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学生对事物已具有一定的认识和判 断能力,学生自己掌握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观察、阅 读、思维、想象等能力都在快速提升,对于难度适中的问题能够 自己通过观察、分析等得出结论。
2
1.教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
锋与天气(一课时)
第一部分 : 课例背景分析 一、课程标准及解析 (一)、课程标准原文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 (二)、课程标准解析
课程标准对《锋与天气》这一部分内容具体有以下要求: ① 运用简易天气图:要求学生首先要能够说出锋的形成示意 图、冷锋示意图和暖锋示意图中的组成要素、重要概念(锋面、 锋线)和冷、暖锋的符号。 ② 简要分析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 要求学生能够结合示意图, 分析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以及每种锋控 制下形成的天气现象。 二、 学情分析 ① 学生年龄特点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 生,大多在 16 岁左右,既有感性思维又有理性思维。 ② 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天气与气候的
常见的天气系统 ——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常见的天气系统 41 号 王 传博
1
目录
1.教案: ............................................................................................................ 2 2.学案: .......................................................................................................1..2. 3.选用教材封面复印件 ................................................................................1..5
①通过互动探究的方式导入,让学生回答出导入中提到的天 气现象,并思考造成这些天气现象的原因;
②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几种示意图,说明冷锋、暖锋的形 成和特点;
③学生能够联系实际生活,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那些天气现象 由哪种天气系统引起;
④学生通过比较各类锋面示意图的异同,学会图形转换、锻 炼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仔细观察、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从日常现象入手,激发学生从科学的角度探究身边熟悉的
现象的兴趣; ②通过对锋与天气的学习, 培养学生求真, 求实的科学态度; ③通过对凝冻灾害和抗灾英雄的回忆, 培养学生感恩、 团结、
奉献、友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策略
1 、主要教学方法: 互动探究的学习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角色扮演法。 2、主要教学方法的运用:
④ 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此阶段学生对于自己熟悉但不知道 原理的事物会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锋面理论的学习比 较抽象,再加上这部分知识在教材上呈现的比较简洁,学生不容 易理解。所以如何消除学生学习锋面理论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是本节课设计教学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这就需要利用 身边熟悉的事物与枯燥的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使抽象的、空洞 的变成切实的、能感受的,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