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_环境伦理学
第四章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基础

二、自然价值的争议
(二)内在价值之争 从自然界满足人类和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需
要来看,环境伦理学倾向于把自然价值分为外 在价值(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 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都比较赞同: 自然界具有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工具价 值(外在价值)。在这一点上几乎没有什么分 歧。但对于是否有“内在价值”却有争议。
一、自然价值概述
(一)自然价值的提出 1、“自然”的历程 (2)希腊自然画面的这种混沌经中世纪宗教的“洗
礼”,近代科学的“去魅”,逐渐清晰化和机械化。 自然界以及被科学所研究的世界呈现为一个“自然物 的集合”,它不再是事物内在的固有的本性以及使之 成其然的根源。它既没有理智也没有生命,犹如一架 硕大无朋的机器:一架被在它之外的理智设计好放在 一起,并被驱动着朝一个明确目标运动的物体各部分 的集合。自然如同钟表,钟表的运行由精确而不变的 规律支配,由普遍而纯粹的力量所驱动。自然的本质 被先在地等同于一种不变的秩序、规律或力。
体,由于自发的运动而充满活力,而且有秩序和有规 则,是一个自身禀赋着灵魂或生命的巨大动物,是一 个自身有心灵的理性动物。自然的画面犹如蕴含着无 数生机的混沌。 显然,这种机体论的自然观是人类对“自然是什么” 的最原初、最朴素但又是最可贵的体验和认识,往往 表现出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神秘性等特点。
目前,关于自然价值的争议,主要体现 在两个方面:主体之争和内在价值之争。
二、自然价值的争议
(一)价值主体之争 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以人为宇宙中心的观点,
一切以人为中心,从人的利益出发,为人的利 益服务。 宇宙万物皆可以一分为二:主体和客体。人既 可以做主体,也可以做客体,但非人的存在物 只能做客体。 所谓主体是指对象性关系中能动地作用于客观 事物的人;而客体是主体活动所指向的自然界、 社会现象、人的活动、思维及其产物。
环境伦理学 PPT课件

2.1
环境伦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背景
1962年,蕾切儿.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出版;‚‘控制自然’这
个词是一个妄自尊大的想象产物,是当代生物学和哲学还处于低 级幼稚阶段时的产物‛
1968年,保罗.埃利希《人口炸弹》。——使人口问题成为69年环 境问题的核心。
1972年,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如果在世界人口、工业化、 污染、粮食生产和能源消耗方面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这个行星上增 长的增长的极限有朝一日将在今后100年中发生。‛
逊(Rachel Carson)
人类不可能象征服者那样对自然发号施令。
1.3
环境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伦理责任。包含3大
主题的研究:
自然的价值和权力的研究
人对自然道德原则的确立与道德行为规范的研究
现实生活领域中环境伦理学问题。
环境伦理学的基本宗旨是寻求一种普遍认同的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和协同发展的理论依据。 下列问题构成了环境伦理学实现其宗旨必须解答的基本问 题:
我们怎样认识自然界;
评价标准问题;
义务的对象问题; 适用于这个伦理领域的美好品格的标准和正确行为的原则是什么?
我们怎样为上述问题的解答提供一个恰当的哲学方法论和世界观背景?
我们怎样才能建立起合理的环境道德规范?依据何种原则?如何运用这 些原则和规范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
2 环境伦理学的历史演进
1975年,霍‚存在着生态伦理吗?‛论文。
1979年,《环境伦理学》杂志在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创 刊。
到1980年,该领域的文献目录已厚达71页。 1989年底,国际环境伦理学学会成立。
环境伦理学ppt课件免费

公众参与环保
公众应关注环境问题,了解环保知识,提高环保 意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公众应支持政府和环保组织的工作,为环保事业 贡献力量,如捐款、志愿服务等。
公众应监督企业和政府的行为,对环境污染和破 坏行为进行举报和维权。
国际环境伦理
Hale Waihona Puke 01国际社会应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反对破坏生 态环境的行为。
03
环境伦理学的实践应用
企业环境伦理
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应遵循环境伦理原则,将环境保护纳入经营决策中,实现经济效 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企业应积极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减少废弃物排放、节约能源 、降低资源消耗等。
企业应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加强内部环保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深生态学主张人类应当彻底放弃对自然的控制和主宰,追 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它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复 杂性,认为人类应当尊重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努力 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以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可 持续性。同时,深生态学还主张一种更为简单和可持续的 生活方式,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利益冲突的复杂性
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往往存在复杂的利益冲突, 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是环境伦理学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道德观念的多样性
不同文化、不同地区的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道德观念存在 差异,如何形成普遍共识是环境伦理学面临的又一挑战。
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
科技的进步在带来环境改善的同时,也可能加剧环境问题 ,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如何合理利用科技成 为环境伦理学的重要议题。
动物权利论
总结词
动物权利论认为动物拥有与人类同等的权利和尊严,不应被人类随意剥夺生命或 受到不人道的对待。
第四部分 环境伦理观

• 恰当的环境伦理学必须从道德上关心无生命的生态 系统、自然过程以及其他自然存在物 • 强调情感:我不能想象,在没有对大地的热爱、尊 重和敬佩,以及高度评价它的价值的情况下,能够 有一种对大地的伦理关系 • 精神内容:一件事情,当它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 的完整、稳定和美丽时,它就是正确的;反之,它就 是错误的。”
– 代际均等的环境伦理观
• • • • • 以人类为中心 只考虑人类各成员的均等 将自然环境和其它生命有机体看作人类均等的内容 代表人物:罗马俱乐部 代表著作:《增长的极限》
整合与超越: 走向一种开放的环境伦理学 四种境界: 人类中心境界:普遍的环境伦理标准 动物权利境界 个人的道德追求 生物平等境界 生态整体境界
二. 环境伦理学的主要内容
• 环境伦理学要回答的基本问题:
– 人类对待自然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 人类对自然界承担什么样的义务 – 到底自然界有没有价值,然界的价值:
– 有用性:维生;经济价值;娱乐与美感;历史文化 价值;科学研究与塑造性格 – 内在价值:对生命的创造;生态区位的多样性与丰 富性;完整性与统一性
• • • • 愚公移山 荀子:制天命而用之 吕氏春秋: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周礼:天地之所合,四时之交也,风雨之所合,阴阳之交也, 然则百物阜安 • 天人合一 • 协调、适应
– 工业社会: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提高
• • • •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笛卡儿:我思故我在,人类中心主义 征服自然、改变自然 人类中心主义是导致当代的环境问题的深层根源,主 要表现为:
2. 关心个人并关心人类
• 里约宣言:人类拥有与自然协调的、健 康的生产和活动的权利 • 正义原则 • 公正原则 • 权利平等原则 • 合作原则
环境伦理学

式,实行可持续发展模式,即
合理地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
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使
人类和环境协调地发展。相关
的法规也开始逐步被制订出来,
2006年7月1日,欧盟《电气、
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
Hale Waihona Puke 物质》(RoHs)指令正式生效,
这将对全球的电子制造厂商进
行约束。
❖ 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了一股国际性的工业设计潮流,它是世界各国适应全球环境保护战 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对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和设计师道德和 社会责任心回归的产物,旨在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维持地球生态平衡。
一、生态危机和精神危机
❖ 我今日呼天唤地与你凭证,我将生死祸福陈明在你面前。所以你要选择生命啊,让你和你的后裔得以留 存。
命记》
--------《旧约全书·申
• 浅浅的一层溪水流逝了,但永恒留在 了原处”。这句引自梭罗《瓦尔登湖》 的名句,既是开篇语,又是警语,表现 了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更高一层次的 理解,人之于自然,更多的应该是一 种相互依赖,和谐共融的关系。
环境伦理
“环境”的科学意义 环境伦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生存发展过程中, 人类个体与自然环境系统和社会环境(人类群体) 系统,及社会环境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之间的伦 理道德行为关系的科学。这里“环境”的科学意 义,是指“人类生存环境系统”的意思,和人们 常说的生态环境的“环境”定义有很大的差别。
环境伦理学产生的背景
❖ 厄尔与他设计的汽车
❖ 2007年,绿色节能引起了全
社会的共同关注,生存的环境
。
日益恶化,可利用的资源日趋 枯竭,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爱到
了严重制约,这些问题甚至直
接影响到人类文明的繁衍,令
环境伦理学知识点总结

环境伦理学知识点总结环境伦理学是一门关于环境和人类之间伦理关系的学科,通过对环境价值观念、环境伦理规范、环境政策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人类在与自然环境互动中应当遵循的伦理原则和价值取向。
本文将从环境伦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伦理规范、实践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环境伦理学的基本概念1.1 环境伦理学的定义环境伦理学是一门关于环境伦理问题的哲学学科,它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伦理关系,探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价值观念和对环境保护的伦理规范。
环境伦理学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类在对待自然环境时应当遵循的伦理原则和行为规范。
1.2 环境伦理学的发展历程环境伦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人类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人们开始意识到需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伦理关系。
自此以后,环境伦理学作为独立的学科逐渐成立,涌现出一大批环境伦理学家和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1.3 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对象环境伦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伦理关系,包括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价值观念、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伦理责任、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环境伦理学致力于寻求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的伦理原则和行为规范。
二、环境伦理学的主要理论2.1 生态伦理学生态伦理学是环境伦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关系,主张人类应当尊重自然环境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以和谐的方式与自然界互动。
生态伦理学提出了生态伦理价值观念,认为自然环境具有独立的生命和价值,人类应当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2 深生态学深生态学是生态伦理学的重要流派,它由美国哲学家阿尔多·勒邦创立,倡导人类与自然环境的身份认同,认为人类应当将自己置于自然环境中,与自然环境共同生活、共同发展。
深生态学主张实现人与自然的深层和谐,强调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强调人类价值观念的变革和情感的转变,以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环境伦理学和人口伦理学

环境伦理学和人口伦理学一、环境伦理学环境伦理学是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道德关系和责任的学科。
它强调人类应该对自然环境负起道德责任,保护和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1.1 环境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环境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包括:(1)尊重自然: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不应该将其视为满足人类需求的工具。
(2)可持续发展:人类应该追求可持续发展,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3)公正分配资源:资源应该被公正地分配,不应该被滥用或浪费。
(4)全球责任:人类应该承担全球责任,保护整个地球生态系统。
1.2 环境伦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随着现代社会对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环境伦理学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1)引导人们正确看待自然:环境伦理学可以引导人们正确看待自然,从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2)维护生态平衡:环境伦理学可以引导人们追求可持续发展,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3)促进全球合作:环境问题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合作解决。
环境伦理学可以促进全球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1.3 环境伦理学的应用环境伦理学的应用包括:(1)环保政策制定:政府可以根据环境伦理学原则制定环保政策,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2)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包括对自然环境的责任。
企业可以根据环境伦理学原则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3)教育宣传:通过教育宣传,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重视程度,并引导人们正确看待自然。
二、人口伦理学人口伦理学是研究人口与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之间道德关系和责任的学科。
它强调人口问题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合理地控制人口增长,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1 人口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人口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包括:(1)尊重个体权利:个体应该享有生育自主权和计划生育权。
(2)公正分配资源:资源应该被公正地分配,不应该因为人口增长而过度消耗。
(3)可持续发展:人口增长应该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
环境伦理学

Joseph DesJardins
I. 科學、倫理與環境 II. 倫理學理論與環境
-- 何謂「倫理學」? -- 何謂「環境倫理」與「環境倫理學」? -- 西方歷史中的自然觀變遷 -- 「環境倫理」:環境議題/環境科學與倫 理學的交集
I. 科學、倫理與環境
對許多哲學家來說,傳統哲學理論已證明無法解 決環境問題。緣此,本書將哲學倫理學視為一種 不斷發展的智性活動,鼓勵讀者成為積極的參與 者,而非消極的旁觀者。
II. 倫理學理論與環境
美國多數重大的環境立法是在20世紀70年代。這 些立法建立的規範有效地把舉證責任從受害者轉 到引起傷害的人。
執行機構建立規範性標準來預防污染或者瀕危物 種的滅絕而不是事後補償。可以把這些法律看做 是建立了最起碼的道德。最近幾年,有評論指責 環境立法走得太遠了。
倫理學理論與環境 -11
作為一個徹底的相對主義者,他必須否認合理的 勸導和倫理對話的可能性。也許這種在實踐上的 相對主義的反駁最有力。 與環境倫理學相關的最古老理論傳統是自然法則 或目的論傳統,與此相關的理論可以追溯到亞里 士多德和托馬斯‧阿奎那。
倫理學理論與環境 -12
亞里士多德不像我們今天這樣明確區分倫理學和 科學。對亞里士多德來說,完全了解某事務就是 要掌握它之所以是這樣的原因。 亞里士多德認為這種目的的功能論可用於所有的 自然物體,包括人類。萬事萬物皆有其自然行為 和功能,當其功能能夠被正常發揮時,它即是完 善的。更通俗地說,當其潛能能夠發揮出來的時 候,它就是完善的。
正如瑞秋‧卡森所指出的,當我們僅將環境問題 視為有待專業學科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相當冒險 的。科學並不如許多人所設想的那樣價值中立。 我們的文化對科學有極深的信仰,將之視為知識 和真理的終極權威。這層信仰是如此的根深蒂固 且未經檢驗,它已呈現出一種文化神話的面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地球、生态环境与当代环境问题 ----杜鹏飞教授 •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和环境伦理观 ----钱易教授 • 保护环境的行政、法规、经济和技术手段 ----何苗教授 • 清洁生产 ----张天柱教授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四讲 环境伦理学
生态文明的由来
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和冲突:
中国的“天人合一论”是 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2013年3月,联合国环境规划 署第27次理事会通过决定, 在世界各国推广中国生态文 明理念。
世界各国也在生态文明建 设方面有了很多新发展 工业生态学是一门重要 的新学科
生命周期分析: 从摇篮到坟墓—— 从摇篮到摇篮 工业共生代谢-- 工厂甲的废弃物--工厂乙的资源
在生产产品、争取利润时: • 是否考虑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 • 是否考虑对消费者健康的危害和影响? • 是否讲究诚信? • 是否摒弃假冒伪劣? • -----
美国Interface公司的考虑和做法:
• 把出售地毯改为出租地毯; • 改变地毯设计为两层:表面层和 承托层; • 表面层经清洗后可以重复利用; • 资源利用量和废物排放量已经减 少75%。
必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应运而生。
人类文明历程
生态文明 工业文明
农业文明 原始文明 高能耗 低产出 高效率 高科技 低消耗 低污染 整体协调 循环再生 健康持续
污染严重
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的需要
• 人类社会及其活动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
分; • 人类应对保护地球生态系统负起不可推卸 的责任; • 人类的活动应服从、效法自然生态系统的
汉代思想家董仲舒论天人合一
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
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 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互
为手足,合成以体,不可无也。
赞天地之化育
荀子: 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 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鱼鳖鳅膳孕别之时,网罟毒药 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 也.
•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 长; 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 长。 ---《逸周书.大聚篇》 •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焚烧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吕氏春秋》
• 北美的别墅式居屋? • 一家两套住房? • 人均居住面积越大越好? 想一想土地、材料、能源等限制因素; 想一想我国当前的平均居住水平。
各国人均建筑面积与住宅面积
人均居住面积 (平米/人) 人均建筑面积( 平米/人)
美国 西欧 香港 日本 新加坡 我国
56 33 18 21 25 25
72 40 25 28 30 28
城市是新的矿藏 Mining the Cities
在决策过程中环境伦理观 的指导作用
• GDP增长决定一切,还是贯彻实施科学发 展观? • 只考虑个人政绩,还是为人民谋福利? • 只顾一地的利益,还是重视国家、民族、 地球的利益? • 只考虑眼前的需要,还是顾及子孙后代, 千秋万代?
环境伦理观对企业家的影响
城市 人口 (百万) 私家车(%) 公共交通 (%) 步行/自行车/其 他(%)
阿姆斯特丹
曼谷 哥本哈根 库里蒂巴 洛衫机 纽约
1.4
6.5 1.3 2.2 13.1 16.640Leabharlann 60 43 14 87 61
25
30 25 72 6 30
35
10 32 15 6 9
巴黎
新加坡
9.5
3.3
49
22
36
人类中心主义的代表论点
• 哲学家、科学家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
• 近代科学革命创导人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 量”;
• 我国大跃进时代的“豪言壮语”:“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高产”;
• 我国文化革命时期的口号:“与天斗,其乐无穷, 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刘海洋现象令人震惊, 但并不孤立
消费的下游效应
• 生态包袱:每单位产品重量所需要的物质 投入总量与产品重量的差值 (魏茨察克) • 一个10克重金戒指的生态包袱是3500公斤
• 一件170克重汗衫的生态包袱是226公斤
• 在系统最下游减少一个单位的产品消耗,就 可以在系统上游减少数十倍甚至数百、数 千倍的资源投入.
消费的反弹效应
台湾台达电子公司
• 提供资金支持清华大学法学院奖励 环境法优秀学者、支持环境法研究 生计划; • 提供资金支持白先勇先生新版《牡 丹亭》的改编、排练、演出和摄影 展。
环境伦理观对科技工作者的影响
• 创新的目标和方向----提高效率, 减少消耗,降低污染,保护地球 • 创新的原则和手段----诚信为人, 严谨治学,实事求是,反对造假
• 关心自己并关心人类:正义原则,公正原则,
权利平等原则,合作原则。
• 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责任原则,节约原则,
慎行原则。
人与自然的两种片面观点
过分夸大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强 调人类与自然的对立和人类的主宰
作用----生态唯意志主义;
强调人类对自然的被动适应,要求 人类返回自然----生态唯自然主义。
(为20世纪90年代资料,目前我国数字有很大增加)
三个数据说明了什么?
• 我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已超过32M2,与日 本、新加坡、韩国等国达到同样水平;
• 我国城镇空置住房率>30%;
• 我国城镇还有30%无房户。
可持续的饮食模式
• 以营养结构合理的食物代替高糖、高脂肪、高 热量的食品;
• 宴请会餐的食品总量适宜,改变八大冷盘、十 大热炒、大量扔弃的不良传统; • 坚决不吃珍禽奇兽,保护生物多样性;
日本酒店的环保高招
要求客人签署“低碳行动书”,内容有: • 不要求每天换洗床单可以享受折扣优惠或赠 送水果; • 冬季空调温度不高于20度,洗浴时间不长于 15分钟; • 睡觉时关闭所有电源和光源、手机和电脑; • 不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筷子; • 出门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消费模式的改变影响亿万人民
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会被消费数量的增加所
抵消,如:
• 汽车效率的改进会被汽车数量的增加所抵消
• 住房效率的改进会被住房的面积扩大所抵消
• 家电效率的改进会被家电数量的增加所抵消
控制消费的数量并不意味着降低消费的质量。
推广绿色消费模式 --摘自“十二五”规划纲要
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 推动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 方式和消费模式: • 使用节水产品、节能汽车、节能省地住 宅; • 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 • 限制过度包装; • 抑制不合理消费; • 推行政府绿色采购。
• • • • • 占用大片土地 耗用大量水资源 使用的化肥、农药造成污染 消费人群极小 对广大人民群众有害无益
高尔夫球场耗尽北京水资源
• 北京2003年大约有20个高尔夫球场,现在则 有70个; • 中央政府2004年就下令禁止新建高尔夫球场; • 开发商争取到的是开发绿地和公园的许可证, 地方政府对高尔夫球场装着看不见; • 北京附近的一家乡村俱乐部最低会费为10.6 万美元。 (参考消息 2011.7.18)
• 渔业时代:自然力异常强大,人类崇拜自然,畏惧自 然,形成图腾文化; • 农业时代:人类崇拜土地,开始掌握了一些知识和技 能,有了一些工具,出现了“愚公移山”的思想,也 注意与自然的协调; • 工业时代:发明了机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改 造自然的能力空前提高,出现“人类中心主义”, 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
党的十八大提出 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 • • •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加,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取得重大进展。
环境伦理观是生态文明 的思想基础
• 尊重与善待自然:一切物种;
生态系统的和谐与稳定;
顺应自然的生活。
“海尔”的绿色战略体系
• 绿色产品: A++++节能冰箱日耗电量仅 为0.19度,为目前世界上最节能的冰箱; • 绿色企业:绿色原材料,建立产品回收、 再利用体系; • 绿色文化:倡导员工购买低能耗汽车、 改造办公照明系统、利用太阳能等。
引领环保、节能、低碳新潮流, 2010年成为唯一荣获“全球可持续发展成 就奖”的家电企业
240人同时去上班 需要: 177辆小汽车 3辆公共汽车 1辆无轨电车
Mayor Jeremy Harris Ret.
可持续的城市交通系统
• • • • 减少对交通的需求 鼓励采用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车和步行 尽量采用可再生能源 合理规划道路系统
巴西Curitiba市的道路交通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一些城市通勤状况
要舒适不要奢侈,要消费不要浪费
• 中国的富贵阶层已经形成,富二代的消费 方式是对资源的挥霍浪费; • “在西方,炫耀性消费可能已经过时,但 在中国,奢侈品正在繁荣发展”;(美国 《新闻周刊》网站) • 一些西方奢侈品企业正在竞相“为中国制 造”奢侈品; • 中国人出国旅游的重点兴趣在购物?
循环型消费模式对生产的影响
• 促进清洁生产的发展 • 创立各类静脉产业--服务行业 租赁行业 废旧物品收集、回收和再生行业 • 倡导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丹麦“低碳”酒店
• 房间面积较小,合理紧凑; • 采用环保家具和节电、节水设备; • 提供有机食品和环保用品,如洗浴液、洗发 水等; • 为客人提供免费自行车出行; • 使用可再生能源; • 大堂内设两辆健身脚踏车,客人蹬车可以发 电,发电10瓦可以享受免费午(晚)饭。
规律。
党的十八大要求大力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
•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 理念; • 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 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 过程; • 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 道路; •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