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 第1课时 初识三维学建模 教案

合集下载

(2021版新教材)闽教版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第1课 初识三维学建模 教案(教学设计)

(2021版新教材)闽教版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第1课 初识三维学建模 教案(教学设计)

五下第 1 课初识三维学建模教学目标:了解三维建模的应用范围熟悉三维建模软件的窗口掌握模型导入工作区的方法应用视图导航观察三维模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熟悉三维建模软件的窗口,掌握模型导入工作区的方法,应用视图导航观察三维模型。

难道:掌握模型导入工作区的方法,应用视图导航观察三维模型。

教学准备: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互联网环境、广播控制系统准备:3D One 软件家庭版,课件教学过程一:导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 1 页图1-1 提问:这些是什么实物的模型?2展示3D 打印制作的花瓶、水杯,烤瓷牙的图片。

提问:在生活中,3D 模型有哪些用途呢?试着谈一谈你们对3D 模型的认识。

3总结:通过三维模型能够更加直观、真实地表现出物体的全貌。

4揭示课题第1 课初识三维学建模。

二:介绍3D One 的窗口界面组成1布置任务: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2 页“3D One的窗口界面组成”的内容。

2演示讲解:3D One 界面的基本组成。

(1)顶部由三栏组成:主菜单、标题栏、帮助菜单。

(2)中间部分是软件的工作区,利用网格可以定位模型的位置,大致确定模型的大小。

3.布置任务:请学生参照教材第 3 页“命令工具栏”的内容,熟悉图标所对应的名称与功能。

4.小游戏:我指你说:广播屏幕。

将鼠标箭头逐一指在命令工具栏的工具图标上, 全班学生回顾并快速说出对应的名称,看看哪位同学记得又快又准。

鼠标的箭头指向图标时,会出现相应图标的名称和子工具栏,教师适时讲解该图标的功能。

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三:应用视图导航观察模型1.布置任务:阅读教材第 3~5 页“视图导航”的内容,打开“六面体”文件,利用视图导航观察长方体。

巡视指导。

我说你做:广播学生2.小游戏——我说你做:广播学生机。

教师说出指定的视图角度,学生调整“视图导航”找到相应的视图。

请一位学生尝试操作。

教师进行鼓励性点评。

3.教师小结:单击视图导航控制器任意面,可将三维模型直接定位到相应视图位置,也可以通过控制器外的灰色图标转换视图。

苏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初识3D建模》说课稿

苏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初识3D建模》说课稿

苏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初识3D建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初识3D建模》这一课,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3D 建模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3D建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从简单的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认识3D建模,并通过操作实践,让学生体验3D建模的过程。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注重了知识的传授,也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电脑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于新事物充满好奇。

但是,由于年龄的原因,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3D建模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3D建模软件进行简单的建模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3D建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3D建模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3D建模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3D建模软件进行简单的建模操作。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3D建模的基本操作,并能够运用到实际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任务驱动法、分组合作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设置有趣的任务,引导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3D建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3D建模的概念和操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3D建模实例,如玩具、建筑模型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3D建模是什么。

2.讲解新课:讲解3D建模的基本概念,介绍3D建模软件的使用方法。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3D建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1课神奇的三维设计教案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1课神奇的三维设计教案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1课
神奇的三维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三维设计软件的界面;技能目标:会进行简单的基本实体建模;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电脑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进行视角及工作区调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电脑、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款三维设计软件。

师:(板书)《神奇的三维设计》。

二、认识界面:
师:课件出示3D One界面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 说一说,这个界面有几部分组成?界面上的各个图标的名称和功能是什么?
生: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大家说的真好,说明你们是有观察能力的孩子!
三、实践展示:
师:结合课文内容,演示使用3D One进行简单的建模操作;
生: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积极分组尝试;
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做的很好,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今天所学的知识。

三维建模教案

三维建模教案

三维建模教案教案标题:三维建模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三维建模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2. 学习使用三维建模软件进行基本的建模操作。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三维建模的概念和应用领域,例如建筑设计、游戏开发、动画制作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三维建模的重要性和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知识讲解:3. 讲解三维建模的基本原理和常用软件,如AutoCAD、SketchUp、Blender等。

4. 演示如何使用三维建模软件进行基本的建模操作,如创建几何体、调整大小、旋转、移动等。

实践操作:5. 分发学生电脑并安装好三维建模软件。

6. 分组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要求他们创建一个简单的三维模型,如一个房屋或一个动物。

7. 鼓励学生在模型中添加细节和纹理,以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展示和讨论:8.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三维模型,并让其他学生提出建议和反馈。

9. 引导学生讨论三维建模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

总结和评价:10.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强调三维建模对创造力和空间想象力的培养作用。

11.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他们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小组合作能力。

拓展活动:1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三维建模领域,可以参加相关的比赛或项目,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技能和经验。

备注:教案中的步骤可以根据教学时间和学生水平的不同进行调整和适应。

同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践操作和展示。

苏科版五年级信息技术19《初识3D建模》教案

苏科版五年级信息技术19《初识3D建模》教案

苏科版五年级信息技术19《初识3D建模》教案一. 教材分析《初识3D建模》是苏科版五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一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3D建模的概念,以及简单的3D建模操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3D建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但是,对于3D建模这一较为复杂的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逐步突破难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3D建模的基本概念,掌握3D建模的基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3D建模的基本概念,3D建模的基本操作。

2.难点:对3D建模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用3D建模进行创作。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示范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3D建模的过程和方法。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硬件准备:确保每台计算机都安装有3D建模软件。

2.软件准备: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教学PPT、操作指南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维模型,如玩具、建筑等,引导学生关注3D建模。

然后,提问学生对3D建模的了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视频的形式,向学生介绍3D建模的基本概念,以及3D建模软件的基本界面和操作。

3.操练(10分钟)教师演示如何使用3D建模软件创建一个简单的三维模型,并在演示过程中讲解操作步骤。

然后,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自行操作,尝试创建一个简单的三维模型。

第1课时教案 认识三维设计

第1课时教案 认识三维设计
观察教材P4二维图形、三维模型
学生观模了解三维和二维的区别
三维是指由长度、宽度和高度三个要素组成的空间,也被称为立体空间。二维困形所以,二维与三维的区别就是,一个是平面的,一个是立体的。三维的英文全称是 thredimensions ,简称3D人们平常所说的"三维""立体""3D"等,都是问一个意思。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时,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其中,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叫作主视图(也叫作正视图或前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形叫作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叫作俯视图(也叫作上视图成顶视图)。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统称为三视图。除三视图外,物体还有三个不常使用的视图,分别是后视图、下视图和右视图。主权国左程测俯视图。
课时备课教案
课题
认识三维设计
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课时目标
1
了解一维,一维和二维的区别,一维设计在各领域的应用
2
1.知道什么事一维和二维设计
2.了解二维和三维的区别
3.知道三维设计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4.体会三维设计给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带来的便利
3
在思考中培养学生爱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一维空间思维
2、留心观察在学习和生活上还有哪些三维设计的具体应用。
四、课后总结
同学们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
二次设计
板书
认识三维设计
1.从二维到三维
2.三维设计
3.三维设计的应用
作业布置
基础性·必做
说一说教室哪些元素是三维设计的
拓展性作业· 选做
了解生活中三维设计物品理念
教学反思
亮点
不足
改进措施

第1课初识三维学建模(教案)

第1课初识三维学建模(教案)

第1课初识三维学建模(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三维建模的应用范围,认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熟悉三维建模软件的窗口,了解各个窗口的功能和作用。

3. 掌握模型导入工作区的方法,能够导入不同类型的模型并进行基本操作。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 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对三维建模技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三维建模的应用范围,熟悉三建模软件的窗口,掌握模型导入工作区的方法。

教学难点:熟悉三建模软件的窗口。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节课,学生已经学习过基本的二维图像处理知识,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对三维建模技术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示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在课堂开始前,展示一些精彩的三维建模应用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如建筑设计的模型、电影中的特效、游戏中的角色等。

通过这些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对三维建模技术产生兴趣。

2. 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提问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接触过使用了三维建模技术的产品或场景。

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见闻和体验,以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和学生的参与度。

二、三维建模应用范围1. 利用幻灯片或展示视频,向学生详细介绍三维建模的应用范围。

例如,在建筑设计领域,三维建模可以帮助建筑师们更好地可视化设计方案;在电影制作中,三维建模可以用于创造逼真的特效和场景;在虚拟现实技术中,三维建模可以让用户身临其境地体验虚拟世界等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这些领域中使用三维建模技术会更加方便和有效?例如,使用三维建模可以快速生成复杂的几何形状,方便进行设计和修改;可以实时预览模型的外观和效果,帮助设计师做出更好的决策;可以与其他相关软件进行集成,提高工作效率等等。

第一节建模课教案模板范文

第一节建模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建模的基本概念,认识建模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建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建模的兴趣,树立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 建模的基本概念。

2. 常见的建模方法。

教学难点:1. 建模方法的实际应用。

2. 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实际案例。

3. 相关数学软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建模吗?请举例说明。

2. 引导学生思考建模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建模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1. 建模的基本概念a. 解释建模的定义。

b. 举例说明建模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工程、经济、生物、物理等。

2. 常见的建模方法a. 描述性建模:通过对系统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建立模型。

b. 解释性建模:通过分析系统内部规律,建立模型。

c. 预测性建模:根据历史数据,建立模型预测未来趋势。

d. 优化性建模:通过优化模型参数,寻找最佳方案。

3. 案例分析a. 展示实际案例,如天气预报、经济预测等。

b. 分析案例中使用的建模方法,引导学生思考。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针对给定的问题,尝试运用所学建模方法进行建模。

2. 各组派代表展示建模过程及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建模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拓展思考:建模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五、布置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建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2. 思考并完成一道实际问题,尝试运用所学建模方法进行解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建模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建模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建模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在案例分析环节,使学生认识到建模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课堂练习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建模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下第1课时初识三维学建模
教学目标:
了解三维建模的应用范围
熟悉三维建模软件的窗口
掌握模型导入工作区的方法
应用视图导航观察三维模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熟悉三维建模软件的窗口,掌握模型导入工作区的方法,应用视图导航观察三维模型。

难道:掌握模型导入工作区的方法,应用视图导航观察三维模型。

教学准备:
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互联网环境、广播控制系统
准备:3D One 软件家庭版,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1页图1-1提问:这些是什么实物的模型?
2展示3D打印制作的花瓶、水杯,烤瓷牙的图片。

提问问:在生活中,3D模
型有哪些用途呢?试着谈一谈你们对3D模型的认识。

3总结:通过三维模型能够更加直观、真实地表现出物体的全貌。

4揭示课题第1课初识三维学建模。

二:介绍3D One的窗口界面组成
1布置任务: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2页“3D One 的窗口界面组成”的内容。

2演示讲解:3D One 界面的基本组成。

(1)顶部由三栏组成:主菜单、标题栏、帮助菜单。

(2)中间部分是软件的工作区,利用网格可以定位模型的位置,大致确定模型的大小。

3.布置任务:请学生参照教材第3页“命令工具栏”的内容,熟悉图标所对应的名称与功能。

4.小游戏:我指你说:广播屏幕。

将鼠标箭头逐一指在命令工具栏的工具图标上,全班学生回顾并快速说出对应的名称,看看哪位同学记得又快又准。

鼠标的箭头指向图标时,会出现相应图标的名称和子工具栏,教师适时讲解该图标的功能。

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
三:应用视图导航观察模型
1.布置任务:阅读教材第3~5页“视图导航”的内容,打开“六面体”文件,利用视图导航观察长方体。

巡视指导。

我说你做:广播学生
2.小游戏——我说你做:广播学生机。

教师说出指定的视图角度,学生调
整“视图导航”找到相应的视图。

请一位学生尝试操作。

教师进行鼓励性点评。

3.教师小结:单击视图导航控制器任意面,可将三维模型直接定位到相应
视图位置,也可以通过控制器外的灰色图标转换视图。

同时,也可以通过视图
导航外的图标,切换“透视图”和“正视图”两种模式。

四:导入三维模型
1布置任务:参照教材第5 页,打开“资源库”的内容,探究资源库。

巡视指导,
2.提问:资源库里的三大类分别是什么资源?
总结:资源库由本地磁盘、社区精选和云盘组成.
3.提问: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资源库中三种不同来源的区别。

分析:“本地磁盘”用于打开存储在电脑本地磁盘中的模型,分为生活用品、“社区精选”提供机械结构等五种类型;网上模型型案例,海量模型可供选择; 云盘”可保存制作好的个人模型,
4.演示操作;导人资源库.
(1)展开资源库,将鼠标放在所需模型图上,按住鼠标左键。

(2)将模型图拖动到工作区中松开鼠标,模型加载到工作区中。

(3)选择合适的位置点击鼠标左键,放置模型。

5.、布置任务:参照教材第6页的“创新活动”,根据喜好选择模型进行导入。

要求:
(1)从“本地磁盘”“社区精选”资源库中导入模型。

(2)将导入的模型组合成某种场景。

巡视指导。

6.提问:××同学,你完成得又快又好,请你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思路。

点评或者纠正、补充。

五:创新活动
1布置任务
(1)从资源库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模型图并导人工作区,再应用视图导航观察模型,
(2)将工作区中的模型保存到3D One Z盘,再从云盘中下载该模型。

提示:生可根据自身能力选择任务。

2教师巡视指导,与学生交流活动心得和成果,了解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
并对独立完成任务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与鼓励。

六:活动评价
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有什么收获?
2.根据本课学习情况,完成教材第6页“活动评价”,请学生进行自评和互
评,并交流学习心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